第一篇: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做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当下的教育的重点。关于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把对一个人的教育比作是栽培小树,那么德育教育就是土壤,当下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就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参考了许多的资料,从中我总结了六点问题和 个对策,还有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内沾染了一些不良的风气: 考试作弊。
现在的中学生有的对考试不够重视,而且考试作弊成风,有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成功是有能力的表现,而且还把帮助朋友作弊当做是“够意思”的表现。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这样的高分低德的人才是在是让人堪忧。
浪费粮食。
有的学生依仗自己家庭条件好,每次点餐都摆出阔公子哥的架势,随心所欲的点餐,都数情况下都是吃不完倒掉,浪费严重。
心理脆弱。
有的学生心理十分的脆弱,经不起生活中的一点打击。近几年来,类似小学生跳楼的案例比比皆是,可见我国青少年在这方面的脆弱。
还有存在性格偏执、无所追求的道德虚无主义现象;学校当中浓厚的文凭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等风气, 表明了学校德育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这都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学校重视的力度不够
在一些领导的思想上, 德育仍然是“ 软指标” , 仍然处在“ 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的状况。在考核评价制度上, 不少地方仍主要以学生成绩衡量教师和学校教育质量, 以分数评价学生发展好坏。在教师奖励制度上, 有些地方只评教学优秀与骨干教师奖, 而不设德育优秀或骨干教师奖。
多年来极少有举办德育教师培训或班主任培训, 而不象在智育领域, 有经常性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教师培训等等。由于在政策的导向上, 缺乏对学校、教师重视德育的鼓励, 严重影响了学校领导、教师重视和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就造成了学校德育的不力。个别教师的职业素质不高
近年来, 随着编制压缩, 精简了他们认为可有可无的德育主任或德育校长岗, 有意思的是德育工作由总务主任或其他人兼管, 在一些学校无德育专职教师。在教育方法上, 多单向、直接正面灌输, 或简单的照本宣科, 教育针对性不强, 学生缺乏真正有参与教育过程的机会。有的老师甚至会在上课的时候说脏活,或者是体罚学生,这样自身就缺乏道德的老师当然不能教导处有道德的学生。理论的道德灌输和具体的行为脱节
即一方面学校的德育课堂在进行理论的灌输, 德育论著教材也越来越多。很多的学校都开始在很早的时候开始教授给学生一些道德方面的知识,比如中国古典名著《道德经》等,但是老师们只是在单纯的文法或是表面的层次的让学士理解,另一方面, 学生在生活中却很少得到学校在这一方面的指点。导致学生在成为了“精神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5德育的方法过时
基于现在的大环境下,教育的方式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理工科这种方式还是有可行之处,但是对于德育教育这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学科知识来说,根本不具有可行性。所以这种过时的德育教育方法需要改进。
6缺乏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气氛
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的盛行,家长关注的重点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名次在哪里,能不能考上好的高中或者是好的大学,而非孩子本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而且有的家长本身就缺乏道德意识,有的爸爸酗酒吸烟,经常说脏活,或者是喜欢暴力的电影等。父母带孩子出门时待人接物缺少礼貌等,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我们的社会现在也不容乐观。就拿近几年闹的比较凶的老人倒了扶不扶的问题来说,如果我们的社会都不能给青少年一个明晰的道德标准和正面示范,青少年们又怎么能够敢于担当敢于奉献呢。
改善德育教育中问题现状的对策
1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
我的高中母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而且“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所以常会出现一些看起来有问题的学生,由于家庭或社会因素,也常会出现一些 “问题学生”。对待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他们更需要老师们的帮助、关爱、关注,几千年前的孔子就说过要 “因材施教”,应给与他们更多的鼓励,对他们的一丁点儿进步夸大鼓励,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要确立全面素质教育观, 把学校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与核心位置 要建立和完善德育政策机制。改革现有的教师奖励政策、职称评定制度与人事制度等,要切实保障与激励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其中包括学校心里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 以及对全体教师的育人和自身道德素质的要求。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
青少年的父母,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承担起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同时我们的社会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关爱青少年的成长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应一起承担。结语
我十分认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种方法外,根据我现在的学科积累下经验,我认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来说,应该首先把青少年当做大人来对待,我观察到我的几位外教老师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们孩子都十分的独立自主,也会自然而然的遵守成人世界的准则。最近热播的《爸爸去哪》中的张亮和天天父子就是很好的示范,天天看起来很像是个小大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德育教育是顺理成章的进行的。
名称:我国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吕畅
专业:外国语学院师范英语专业
学号:2011011369
第二篇: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程度与国家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直接相关,这一点已被现代足球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足球强国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尽管我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水平自我国足球职业化以来取得了一定进步,但面对世界足球运动迅速发展形势和未来我国足球事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水平,完善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组织管理体系,是目前中国足球界必须面对和重视的课题。而总结职业化以来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借鉴足球先进国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的成功经验,根据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竞技成长规律,加大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工作宏观调控力度,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有序、健康地发展,是实现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
竞技体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体育人才的竞争,没有雄厚的后备人才基础,没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大军,在竞技体育的竞争中就会始终处于下风。足球发达国家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非常重视,尤其强调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利用社会、学校、家庭、俱乐部的合力加大培养力度,形成了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是一个国家足球运动发展的基础。世界足球强国之所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都以战略的眼光对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因此,研究青少年足球运动对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
1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基层教练员队伍薄弱
1.2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不平衡,资金短缺
1.3政策力度不够
1.4青少年球员的出路得不到保障
1.5现行的教育体制束缚着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开展
1.6缺乏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整体规划
1.7没有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2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2.1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2.2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市场意识,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2.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4积极鼓励和引导俱乐部与普通中小学合作培养足球后备人才
2.5构建科学的训练、竞赛体系
第三篇: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07 经济学 3 班 张婷婷 3207004233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0 世纪 80 年代沿海发展战略、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90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 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 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我国区域经济按 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 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 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 经过 20 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市 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 WTO 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国民经济以年均 10%--11% 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 2 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65%以上,人均 GDP 达 1700 美元。这一地区形成 3 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 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 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 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 4 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 7000 亿元人民币,五大标 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 业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 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3、从东北经济发展新机遇看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新机遇。东北地区制造业 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 操作阶段,政策和操作方法都与西部开
发不同,采取直接面对一个个企业的政策和方法,核 心内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 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4、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 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并没有实现,尽管国家在前几 年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仍较缓慢。三大地带经济 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已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充分,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制造业、服务业和外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西部经济增长 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制造业、服务业 发展不快,投资效益不高。因此,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 仍在继续扩大。以西部的 GDP 增长速度为 1 相比较,1998 年东西部比为 1.43:1,2002 年
扩大为 1.57:1。人均 GDP,2002 年西部约 600 美元,东部则为 1700 美元,东部约为西部 的 3 倍。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 目标进退维谷。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 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 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 差异。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 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 实。
2、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沿海发展战略和 90 年代末西部大 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十六大后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 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和改造”的方针,中部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中部地区农业比重很大,农村人口过多,由于靠农业发展的出路越来越窄,而制造业又没有出现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 梯度效应,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 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会加大,“经济凹地”有可能会加深。
3、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一是重复建设,这不仅出现 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
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 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 地区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置全局性资源浪 费、生产能力过剩而不顾,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 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这不仅抑制了地区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丧失了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 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 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 展开的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互相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 的垄断和封锁等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 自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 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 融合。
5、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 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发达地区产 业结构落后,缺乏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 展雪上加霜。
6、“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很多地方政府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作为促使 本地经济发展和 GDP 增长的最优选择,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 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所以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 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 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讲一步扩大。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 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 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
第四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姜成,姜英奎】 2010-10-17
一、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费用核算不到位,市场竞争力弱由于中小企业产品品种少,经济业务量小,大多数企业没有专业的成本核算员。对企业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没有能力进行分类核算;有的企业即使设有成本核算员,仍存在着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成本费用问题上仍处于事后算账的阶段。2.经济管理意识淡薄中小企业由于生存的压力,他们通常把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放在企业产品的供应与销售,一般在产品销路通畅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往往并不重视经济管理的作用,更多地是把经济管理作为财务数据披露或是记账的手段,并没有把它视为一种管理工具。当然,就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更没有可能把经济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断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3.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经济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经济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经济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不高,管理思想落后。4.资本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负债率高,难以规避财务负债陷阱。中小企业成长发展不可避免要采取负债经营策略,这就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偿债能力弱化,债务资本运用不当可能使企业潜在财务危机随时爆发,其亏损又使财务危机的陷阱突现。5.筹资渠道窄,资金严重不足资金问题始终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关键因素,其资金筹集手段主要依靠内部融资,缺乏多方向融资渠道。造成这种情况出现,主要原因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另外国家在制度上和政策上也没有给予充足的支持。
二、中小企业如何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1.加强经济管理,控制合同在签订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中小企业在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应该自备或与相关财务部门等专业部门合作,邀请他们参加所签合同的专业审查,把关要严,合同条款力求表数清晰、责权明确,从而杜绝造成今后甲乙双方纠葛不清的几率。另外要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加强经济管理的参与,使应收款及时到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金问题。2.拓展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应当力求拓宽融资渠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发行优先股,加强直接融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的渠道加强直接融资,保证资金需要。另外可以向国家申请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还可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内部资本的改造,进行内部股份的分配进行融资。3.加强经济管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的管理中,要充分应用会计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经济管理制度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中小企业管理需要会计核算,同时不断地要求和指导着会计核算;而同时会计核算也受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引导,会计核算提供的财务数据信息影响着企业对经济管理目标的确定。4.努力提高企业经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一方面要重视现有企业经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长期培训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帮助企业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另外,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本身也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5.加强经济管理,控制、节约经济运行成本经济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点,它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各种材料的消耗、机械设备的利用程度、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劳动组织水平等,最后都要在经济成本中反映出来,经济成本指标是公司经营水平的一个综合性的质量指标。6.加强内部经济管理与控制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健康发展,必须进行管理制
度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控制,以完善的内部各项经济行为控制制度体系,提高决策水平,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参考文献: [1] 曾凡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09,(5).[2] 朱颖颖.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21).(责任编辑:袁凌云)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姜成,姜英奎(绥化市房产管理处,黑龙江绥化152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积极的发展,但在管理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不足与缺点,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7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0)04-0133-01 收稿日期:2010-01-17 作者简介:姜成(1976-),房地产经济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姜英奎(1978-),房地产经济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管理世界·Ma na gement World 中外企业家 2010 年第2 期(下)总第343 期 133
第五篇:浅析我国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51-01
一、前言
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亨利?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1920年以后,管理理论又从行为管理理论演化为以经济人假设为主要内容的组织行为理论。1930到1970,人性的假设由原来的经济人假设演化为社会人假设以及后来的自我实现人假设了。1970年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都已惊人的速度发展传播,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全球化,信息化也促使管理理论开始崇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做是第一资源,是组织的核心和成功的关键。组织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而员工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卓有成效的方法。科学合理的员工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提升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培训,企业才能更好使员工的行为趋于一致,形成向心力,增强组织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从而保证各部门协调运转。
二、我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的目标没有与组织的长远目标相结合
组织的生存发展是组织第一重要的事情,组织的任何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如何更好的实现组织的目标。员工的培训对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保持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组织的培训工作要紧密联系组织的战略目标、经营策略、业务内容等才能充分发挥组织培训的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在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以及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没有与组织的总体目标相结合。企业应该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已经中短期目标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事先培训,这样就可以确保组织业务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培训体系
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员工培训体系可以保证组织人员的培训工作顺利展开。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不仅包括周密的人员培训需求计划,切实落实和执行培训设计方案并且在培训工作结束时应该做好培训工作的评估。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不定期的对本组织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工作。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培训内容,形式等,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视短期利益和忽视组织的长远规划,这无疑是对组织资源的浪费。有的企业即便制定的长远规划也会由于资金,人员等因素而搁浅。
(三)缺乏有效的评估系统
通过作者对于部分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企业对于员工培训项目积极的投入资源,但是却缺乏科学有效的事后评估机制。由于培训工作缺乏严密得到反馈和定性定量的评估,组织很难客观的评价组织在员工培训上的收益,从而也很难调动员工参与到培训中的积极性和培训满意度,最终使得员工的培训工作在消耗了大量资源情况却不得不又流于形式。
(四)培训内容不合理,培训过程不连续
我国现在许多企业在进行培训时,主要是根据上级的领导的指示来完成培训任务,并没有根据组织员工的实际需求组织培训。现在我国许多企业的培训太过于形式化,消耗了资源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很多企业的培训数十年没有改变过内容,其中许多培训内容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多是些通识性培训如文明生产,质量教育等等。另外,盲目追随潮流,不根据实际需求,如照搬国外先进培训模式和方法,造成水土不服,浪费资源,结果差强人意。企业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具有连续性的过程。许多培训工作带来的效益可能要等到很长的时间才会显示出来。企业不形成系统的培训体系,只注重解决眼前的问题,不利于员工能力的真正提升,也很难发挥出培训工作的作用。
三、我国人力资源培训的解决方法
(一)组织培训要实行“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想要成功就必须重视组织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必须意识到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成为普遍接受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思想的精髓就是要吸引、培养、开发和激励人才并对人才进行科学使用。随着社会进步,员工素质不断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应该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的变化,把人力资源看做是第一资源,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员工的成才与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把组织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尊重、信任员工,将企业的长期规划和员工的长远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重视组织价值观念的培训
企业的培训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一个组织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这其中也包含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的文化对于员工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训,可以使得员工之间产生巨大“向心力”从而形成合力,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说过:“海尔集团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对于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训,可以通过上下灌输、上级表率的方式,其中重要的是由员工互动培训。组织的价值观念和组织文化的培训方法应该着重强调员工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培训的形式也不拘一格,如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竞赛、工作标兵评选等,最终使得员工在理念上达成共识。
(三)培训的目的除了育道德、学企业文化外,还有很重要和现实的作用就是传知识、培能力
对员工实战技能培训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通过案例进行培训,尤其是工作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对这些鲜活真实的案例进行剖析,帮助员工掌握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组织要求员工应该掌握的技能、组织观念、企业文化等。最后再把培训的内容和结果等通过组织的传播渠道进行发表,最终在员工队伍中达成共识。这种利用组织内部鲜活的案例进行培训的方法,对于员工实战技能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四)员工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相匹配
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可以帮助员工正确识别自身的能力和技能,引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加强和提高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活动的准确性。将员工的培训工作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通过员工的努力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员工培训应该重视员工的教育背景、兴趣、、专业水平以及员工自身的期望,并将此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为员工提供丰富化的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系统
科学系统的培训评估系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培训工作,而且还可以有效反馈培训结果,提高组织绩效。培训考核和评估的控制主要是严格按照培训计划中的考核方式和方法进行考核、认真收集培训的相关信息、认真进行考核评估并实施适当的奖惩办法。为了使组织的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培训制度,而且可以把培训工作与组织的激励措施相结合。如企业可以定期对各部门员工参与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考核,并且实行责任制,即培训负责人的绩效、晋升等与每月的培训结合,从而促使企业的负责人员真正重视培训,而不是让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企业应该重视对培训考核和评估的控制工作,形成对培训考核和评估重视的氛围,以便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受训员工和相关领导积极、严格地按培训要求参与培训,增强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