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喜欢的一堂数学课
我喜欢的一堂数学课
很多同学都认为上课是很无聊、很枯燥的,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小学三年级时上的一堂数学课,就让我记忆犹新,因为那堂课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同学们在教室里做着上课的准备。“叮零零”上课铃声响起来了,同学们安静地坐在位子上等着老师来上课。老师走了进来,只见她笑眯眯地走到讲台边对我们说:“今天,我要给同学们做一个游戏,一张卷子上有100道题,在5分钟内,谁做得又多又准确,我就给他一份奖品。”一听有奖赏,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游戏开始了,有三位同学自告奋勇,只见他们拿起笔快速地做了起来,有的同学面对简单的题目,轻松解决;有的面对困难的题目却呆若目鸡;还有的面对这么多题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们在一旁看着他们的样子,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停!”时间到了,他们的答题结果出来了:分别答对了68道,52道,47道。后来有更多的同学上去挑战,最后赵文龙以82道全对的好成绩赢得了老师的奖品,大家都为他高兴。老师在大家兴趣正浓的时候,又一次把我们带进了数学的世界。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课,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计算能力,还让我们从学习中找到了乐趣,让我们不再厌烦学习。
第二篇:我喜欢的数学课
我喜欢的数学课
三(7)班 宋梦佳 辅导老师:纪润文
提起数学课,大家可能就会想起枯燥的数字,死板的公式。可我眼里的数学课却是有趣的。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讲一段我们数学课上的情景吧。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走上讲台,而是站在了教师的后面问大家:“我现在在你们的什么方向?”同学们纷纷说:“后面!”老师边往讲台上走边笑着摇了摇头。老师又走到教师的前门旁问大家:“现在我又在你们的什么方向?”同学们又齐声说:“前面!”老师又摇了摇头。这下同学们可纳闷了,我在心里悄悄想,老师是在和我们做游戏吗?这时,老师走上讲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位置与方向。”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说着,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方向标,并告诉我们什么是四面八方。听完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后,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于是,老师就让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指东道西。老师说“东”,我们说“西”;老师说“南”我们说“北”„„为了加深记忆,老师又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四面八方都是谁,同学们这下活跃了起来,讨论声此起彼伏。
一阵讨论过后,只见老师伸开双臂,并让大家一起站起来,跟着老师示范,根据“左西右东”请想想左臂指的是什么方向?右臂呢?如果左臂上举与身体平行,左臂指的是哪里?右臂呢?同学们边示范着边做着。
老师开始提问了:“黑板在课桌的什么方向?”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贠甜甜,你来回答。”只见贠甜甜冲口而出:“黑板在课桌的东面。”同学们立刻为贠甜甜鼓起掌来。随后老师又连着提问了好几个同学,全部准确无误地回答了出来,就连平常最不爱发言的刘宏伟也在积极地回答着。看到此情此景,老师满意地笑了。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掌握了。
下课铃响了,可同学们还津津有味地在讨论着。这就是我们数学老师讲课的特点,用游戏的方式带着同学们深入浅出,把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的乐园。经我这么一说,你是否也喜欢上了数学?
第三篇:我喜欢的数学课
我喜欢的有2节课,其中的一节就是数学课。
我一开始对数学课没什么兴趣,也不怎么举手发言,可是,慢慢得,慢慢得我就喜欢上了数学.我觉的数学不向我想象的那样难,之后我就开始慢慢的喜欢数学,开始举手发言.还记的有一次,我上课举手发言后,李明辉站起回答时,他一边笑一边把题目的答案说出来,引得我们全班的同学都哈哈哈哈大笑起来,连老师也不例外哦,每次数学课上,我们都是一样,有好笑的时候我们就笑,没事的时候,我们就认真的听老师讲课.数学课就是这样的有趣,我们大家都很喜欢。
第四篇:我喜欢的数学课
我喜欢的数学课
以前上数学课,同学们都觉得很枯燥,老师上课很严肃,那些数字算得大家头晕眼花。可是现在大家都喜欢数学课了,因为我们发现数学课变了,变得有趣了。
首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以前他总是板着脸,很少看见他笑。我们都非常怕他,可是现在我发现老师变了,他爱笑了,还经常和我们一起聊天,给我们讲故事、放动画给我们看,还给我们变魔术呢,现在我可喜欢他了!
这不,老师又跟我们讲故事了,“在大森林里的草地里有三只小羊。三只小羊在草地里一边玩耍一边等待着羊妈妈为他们准备的晚餐。羊妈妈来了,她为小羊们准备了这样三堆草,最机灵的小羊赶紧揍上去,想了想取走了一堆。同学们你来猜一猜,另外两只小羊会分别拿走哪一堆呢?为什么?到底哪堆草比较大?”同学们听了,都非常好奇,纷纷讨论着为什么那只小羊要取走那堆草呢?有的同学说是因为那堆草非常好吃,有的同学说那堆草特别甜,我觉得,是因为那堆草最大,所以它才拿走了。因为好奇,所以那节课上我听的非常的仔细、认真,后来啊,学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才明白其中的奥秘!原来数学课这么有趣!
还有哦,这学期学校安装了电脑,这位新朋友可神奇了,能唱歌、能看好看的图片,最神奇的是它还能把数学知识变成有趣的动画片。比如以前老师一讲公式,总是让我们不停的念,不停的背,可是我总是记不住。但是现在老师却不让我们背了,让我们看动画,那些字母、数字、居然能在电脑上一跳一跳的,还会说话,同学们都看得好认真,就连班上的睡觉大王也看得津津有味。我自己也是,一看就明白了,而且马上把公式牢牢的记在了脑子里!还有一次是学习《分数除法》,我以前学分数乘法时经常算错,因为老记不住,觉得很难。但是学习分数除法,我一点也不觉得难,还觉得非常的有趣,记得那节课,老师又给我们看有趣的动画了,看着那些分数在电脑上跳跃真是有意思。而且还为一个问题“每份是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那有趣的场面,到现在我还记得呢!
现在,班上学习数学的气氛可浓了,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认真听课。有时下课了还在讨论着课堂上的问题呢!我喜欢这样有趣的数学课,你们喜欢吗?
教师评价:全文里面没有一句写课改的语句,但是通过小作者文中的对比,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课改带给学生的快乐。之所以小作者由以前的讨厌上数学课到现在喜欢上数学课,有以下的原因: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是学生引路的朋友、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
数学课本身就是抽象复杂的课程,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改变过去落后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数学才会“爱学、乐学、好学”。
“我的课改生活”小论文
我 喜 欢 的 数 学 课
学生姓名:孙琳萌
辅导教师:杨银全
学
校:灵宝市豫灵镇董社小学
第五篇:我最喜欢的一堂数学课[范文]
我最喜欢的一堂数学课
----吴正宪老师的《认识方程》
什邡市北京小学 魏 丽
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那是2012年11月6日,我参加了“北师大什邡附小举行小学数学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并有幸的聆听了国家督学、全国模范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政协委员吴正宪老师的《认识方程》一课及《从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的讲座。
吴正宪老师为大家献上《认识方程》一课,整堂课中没有华丽的课件,有的只是简单的几张图片;没有刻意的情境创设,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吴老师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自主和谐的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大胆自由地探究发言,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整堂课让听课教师回味无穷,感慨不已。
《认识方程》一课中,吴老师先让学生针对方程提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有“方程是怎么求出来的?方程有什么用?”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接下来吴老师出示自己用纸制作的简单的天平教具,告诉学生现在天平是平的,当左边放了300克的砝码时,会怎么样?吴老师边说边放砝码图片。学生用自己手臂的一高一低表示天平的不平衡。接着老师告诉学生如果右边放180克苹果会平衡吗?并随即把苹果的图片放在右边的天平上方。学生表示还不能平衡,还需要添加120克水果才能平衡,老师把120克的香蕉图片放在了天平上。接着,吴老师又让学生看着平衡的天平列个算式记录了下来。通过放进苹果,拿走苹果一连串的操作,引导学生用式子记录下来:180+□=300,180+x=300,180+x>300,180+x<300。其次,把以上式子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再次,以直观天枰建模,拿走直观天枰,帮助学生建造心中的天枰。吴老师创设情境图:一壶装有2000毫升的水往两个暖壶倒满水,再往一个200毫升的水杯倒满水,正好倒完。引导学生抓住“正好倒完”找出等量关系来表述这时心中的天枰,最后抽象天枰,用式子表示心中的天枰:2 x+200=2000,过程中实现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多完美的自然的过渡!吴老师认为,方程就是讲故事,让学生在身边寻找方程,把抽象方程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站在老师旁边就有方程,你能讲个故事吗?”多有趣的数学,学生兴趣怏然,这效果不就出来了吗。天枰是认识方程的最佳辅助学具,而直观天枰更能有效地解读方程。可见,自制教具,有效地开发教学资源能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课的最后,吴老师要求师生共同回头看,回顾反思,整理刚才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经历上升为经验。
课后,吴老师结合她的“认识方程”一课进行“从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的讲座。讲座首先提出了以下问题:
能顺利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 能流利地说出方程的定义就是理解方程思想了吗?
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怎样帮学生建立好这个数学模型?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
那什么是方程呢?数学教科书说“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作为老师,让学生记住这句话,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记住这句话就是认识方程了吗?在吴老师的“认识方程”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判断是不是方程,之前学生遇到数学书上常见的方程样子能准确快速地判断,但是遇到“20+□=100”时候,没有学生能很迅速地做出判断,这个时候课堂上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快做出判断呢?在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学生往往片面认为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于是,找字母、找等号成了学生判断方程的标准。难道未知数等价于字母吗?
“核桃质量+20=50”,“20+□=100” „„这些就不是方程吗? 所以,作为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在教学方程时,她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准确把握内容定位,正确理解其价值。
2、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做好铺垫和孕伏。
3、方程思想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心地做好过渡。具体到教学《认识方程》一课时,她是这样分析的:(1)从直观的天平开始,变抽象为具体,变麻烦为简洁!借助天平帮助学生建立了方程的概念。实物天平比较精密,操作很麻烦,很花时间;改用课件天平,操作由老师随意调控,虽然操作方便,但学生没有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于是就自己制作了学生能参与活动的直观的天平——用纸板做的天平,两端的托盘之间的横杆中心用螺丝相接,然后借助直观教具的形象展示,把抽象的方程直观起来。(吴老师强调:纸制天平虽然粗糙,但它留下的是最逼近数学本质的东西,其它非数学本质的东西大可“大刀阔斧”)
(2)分类有方法,教学有技巧!
吴老师利用天平,把天平左边托盘放进180克香蕉和未知质量的苹果,天平右边托盘放进300克的砝码,通过放进苹果,拿走苹果一连串的操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用数学语言(式子)来记录:180+□=300,180+x=300,180+x>300,180+x<300„„接着,老师指导学生把以上式子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分类时,吴老师的一句话为学生的分类铺平了道路:
师:“刚才,这些式子都是用天平称出来,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
学生:“两种,平和不平”。
师:“对,不管是向哪边倾斜,总之都是不平。那你们能够将以上这些式子按照这样来分分类吗?”
简单的几句话,就使得学生不能乱分类了,只能把式子分为相等和不相等的情况。不然,分类的方法就很多了:比如含字母的和不含字母的,带方框的和不带方框的„„,如果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无法控制。然后又马上把不等式的情况屏蔽掉,把问题聚焦在等式中,突显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3)直观的天平没了,你心中的天平在哪?
吴老师利用水壶中的水倒入暖瓶中的过程,借用学生的肢体,形象地感受到天平没了却是存在的,巧妙地引导学生从肢体语言到自己的语言,再到数学语言来描述方程,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方程概念,而不是肤浅的 “含有字母的,有等于号的式子就是方程” 字面上的理解。
(4)方程就是讲故事
吴老师通过让学生讲故事,创设了一个个丰富的学习情境,巧妙地把方程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识方程。
在其环节,学生根据同一个情境列出了以下三个方程: X-145=35 X-35=145 145+35=X(这是不是方程?教学时,我也是有点迷惑,听了吴老师的诠释,豁然明白)吴老师是这样诠释的:它虽然是方程,可它仍然是我们儿时的想法,不是今天的思维方法,如果方程的未知数单独放到等式的一边,如果事情复杂了,会使问题陷入困境的,如果你把未知数当成已知量进行思考,这种方式对你今后有很大的帮助。
这也显现出真正建立方程思想是需要一个漫长的体验、理解、感悟的过程。
(5)引导学生“回头看”,回归数学本质。
吴老师指引我们要学会与教材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专家对话、与课堂对话,才能深刻思考,真正把握数学本质。
听了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课堂能如此来上,学生该多快乐,学习该多有趣呀!因为在名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高效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在专家的说明中,我又领悟了这样的课堂是如何设计的。在名师的课堂上,我领悟到了专业成长的路径,这条路虽然崎岖,但并不是摸不到头绪。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以热情的鼓励、殷勤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