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附属医院十三五规划

时间:2019-05-14 21:1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大学附属医院十三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大学附属医院十三五规划》。

第一篇:XX大学附属医院十三五规划

XXXXXX附属医院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时期是我院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我院面临新院建设、学科发展、科研突破、分级诊疗等重点任务和严峻形势。根据XXXXXX和四川省卫计委关于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主体思想及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经认真研究讨论,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医院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医院事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院事业发展的攻坚阶段,面对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门急诊大楼和新院区建设等形势与任务,全院干部职工在学校和省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推动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优质资源不断扩增,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明显扩增。到“十二五”末,医院编制床位增至4200张(XX院区2200张,新院区2000张),年服务门诊人次达150万,住院人次

11.09万;核准开展“试管婴儿技术”、“自体骨髓移植”、“肿瘤生物治疗”等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共计280项;忠山院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实现病人自助查询、付款结算、预约挂号等功能;新增高端CT、3.0MRI、直线加速器、全飞秒激光手术系统和西南地区第一台小动物PET-CT,医疗设备总值由4.8亿元(2010年)提升到7.3亿元(2015年);与叙永县人民医院、赤水市人民医、川南矿区石油医院等12家医院签订技术帮扶协议,有53家医疗单位与我院开通双向转诊通道。

医院坚持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质量的原则,组织全院质量大讨论、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推广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成立质控中心、重新修订护理质量标准等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达到100%,肝胆外科被评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建成省内唯一护理器械研发实验室,是四川省第三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开展急诊、肿瘤、新生儿等9个专业专科护士培训工作。2014年,医院通过了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复查。

(二)科研工作成绩斐然,学科建设再上台阶。“十二五”期间,医院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20项,总资助经费482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8项,总资助经费1005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88项目,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获授权

专利69项,发表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文章1420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文章147篇。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发展的重要性,组建了四川省心血管协同创新中心,成功申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整形外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四川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增至18个,核医学科综合专科声誉在西南地区排名第二,内分泌科被评为全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示范单位。医院与新泸州火炬化工厂开展合作,开发生产氧-18等显像剂、诊断试剂,并力争注册转化为临床诊断试剂。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研发新药,与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临床技能培训基地。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有5名专家分别当选四川省医学会核医学专委会现任主任委员、儿科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感染病学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皮肤性病专委会侯任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三)临床教学质量提升,继教规培稳步推进。医院十分注重学生学风建设与综合素质培养,不断引进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及课程考核方法。截止2015年底,共建设院级精品课程15个,省级精品课程8个,有3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3 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13 名教师获得泸州老窖“金教鞭”奖、15 名教师获得泸州老窖“金教鞭之星”奖;近5年来,临床医学院毕业生就业

率、考研上线率、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通过率在全国排名第15名,全国总分第一名是我校毕业生);由我院培训的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连续5年蝉联西南西北赛区一等奖,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全国连续5届进入全国总决赛12所院校之一);医院成功申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5+3”项目试点单位,2015年底在培住院医师1040人,护士321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全科医师、规培医师、临床药师、内镜与微创等培训提供了完善的保障,医院被评为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继续教育基地。

(四)医院基础条件改善,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在省、市政府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医院顺利完成忠山院区内科大楼改扩建工程、新门急诊综合大楼建设、院区内道路与电梯改造、后勤综合保障服务等项目,最大限度改善忠山院区基础条件和后勤保障能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一期工程(1000张床位,建筑面积18万㎡)进展顺利,2015年底完成住院大楼封顶,职工周转房建设按步骤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医院各项基础建设投入经费达7.9亿元。

(五)推进人才兴院战略,科学管理加快发展。医院十分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十二五”期间,医

院新增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后备人才37名,省卫生突贡优秀中青年专家6名,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7名,后备人才19名,新增博士61名,雷正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郑思琳被评为“全国优质护理先进个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工作受到国家卫计委表彰,邓存良被评为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模范院长”。医院与国家卫计委人才服务中心长期合作,组织医院管理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主动带领周边基层医院发展,主办的“巴蜀医学健康论坛”、“川南医政沙龙”品牌活动,为周边市县级基层医疗机构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医院严格落实行风建设“一岗双责”的要求,重视职工教育,注重医患沟通与医疗缺陷管理,接受社会对医疗服务的监督,通报处理了一些态度不好作风不实的人员,将行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医院还不断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与政府建立三方协调机制,依法妥善处置医疗纠纷,医院医疗纠纷发生和赔偿总额均呈下降趋势。2014年,迎接国家卫计委涉医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活动检查受到好评。

(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医院国际视野。医院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十二五”期间,与荷兰马斯特里赫大学医学中心、德国阿沙芬堡医院、以色列希勒雅法医学中心、日本昭和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建立了稳定学术往来和友好合作关系。同时,医院完成各类项目派出国(境)中长期进修学习45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共计82人次;派出医院行政后勤管理干部、临床科主任110人次赴台湾进行培训学习,派遣5人赴美国、德国、日本攻读博士学位;邀请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外知名专家教授和团体到我院讲学及学术交流共计36次,先后聘请了14名国际知名专家为我院客座教授;医院积极支持国家外交政策,“十二五”期间,共派出了援外医疗队员10人次,目前仍有3名同志在外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医院社会形象。医院专业应急救援工作经历了多次实战的检验,已具有较高的水平。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圆满完成了“芦山地震”、“鲁甸地震”、“桃子沟矿难”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出动医疗应急救援人员200余人次,抢救、诊疗伤员及灾民数千人次,受到国家、省、市各级部门的表彰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医院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或自己组织的的各种爱心帮扶活动,近5年来,各类爱心捐赠价值超过200万元,组织各类义诊600余人次,完成6家基层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任务。派驻专人到对口帮扶的乡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2014年医院成为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定点帮扶医院,让更多贫困聋儿恢复听力,融入社会。

(八)加强党建推进民主,不断强化支撑保障。

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着力抓好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等学习教育活动和治理“庸懒散拖”、“选人用人突出问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等活动。开展“三分类三升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题党日”等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开展“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党员先锋工程”等活动。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严格按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原则,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两代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分片联系科室”等联系群众的制度。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两个主体责任,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党风廉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创三优、铸利剑、树新风”、“清风校园”活动,加强对大宗物资采购、项目招标、人员招聘等重要工作的全程监督。5年来,医院收到病员及家属赠送的锦旗733面、感谢信484件,拒绝病员及家属红包324万元。

2011年,医院制定了第二个“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结合“中国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贯彻,不断创新并持续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开展“创先争优”“双十佳”“感动医院十大人物”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展示医院良好形象,推出了改版官网、官方微信、微博,利用现代媒体和光媒通讯技术提升医院的品牌价值。出版了《医院文化新论》《医院文化学》《医院危机管理》等多部文化专著。组织丰富的工会、共青团活动,将其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载体,提升职工文化品位。急诊科和儿科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医院被评为“全国省级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二、“十三五”时期医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医院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机遇期与重大转型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以健康促小康”、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成为“十三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四川省大力推进“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将对我省卫生事业产生深远、立体、全方位的影响,为加快我省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医院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面深化医改为卫生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健康服务业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四川打造千亿医药产业,泸州建设百亿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市委市政府支持学校更名医科大学,这些都为医院的发展搭建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为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于综合变革的关键时期,大型医院的体量式发展已经受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保支付、医药分家等政策的影响。医院之间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但是我院的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与打造一流医院、一流学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医院编制床位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未能达到国家标准,员工中博士学位占比偏低,尤其缺乏领军人才和国内知名专家。

二是重点学科建设还是短板。特色或者优势学科缺乏高端的人才引领,学科分布存在“碎片化”现象,难以有效形成合力,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三是科研创新能力还需提升。高层次科研项目和高水平原创性、标志性研究成果不多,学术成果影响不大,科研平台建设和培育力度还需加强。

四是医院运行管理模式还需认真思考。以新院区为主,忠山院区为辅的办院格局需要充分调研,统筹推进。

第二部分

“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建设西部一流学科、一流医院,成为川滇黔渝结合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是医院“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卫生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医院发展紧跟世界一流技术,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医院定位

医院坚持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立足川南,面向西南,辐射全国,努力建设西部一流学科、一流医院,成为川滇黔渝结合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和“健康四川”建设,到2020年,医院将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机制,医院学科建设及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三大发展战略

1.实施医院卓越品质战略——注重学科发展与医院内涵建设,实施多学科救治工程和优质服务工程,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病人就医感受。

2.实施国际交流合作战略——积极拓展国际视野,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一流诊疗技术,打造一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知名专家团队。

3.实施一院两区发展战略——加快康健城项目建设,统筹一院两区的发展定位,逐步实现新院区为主、忠山院区为辅,专科特色鲜明,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和康复养老有机结合的办院格局,预计到2020年,医院资产规模将达到50亿元。

(三)五大提升工程

1.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依法监管,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争取获得省级医疗质控中心1-3个,新增市级医疗质控中心5个,认真落实省卫计委下达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提升病人就医满意度。

2.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打造国内一流的临床医学人才培训中心,培养一批优秀师资,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医学人才。

3.人才和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加大学科领军人才引进,力争引进长江学者等高层次荣誉称号专家1-3名,国家荣誉称号专家1-2名,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增加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

4.总规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康健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行,医院优质床位总数达到4500床。寻求忠山院区新形态发展定位,改善就医环境,科学统筹两个院区资源配置、学科规划、人员配置等工作。

5.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合理、可扩展的信息系统架构,标准化对内对外接口,标准化

数据元,形成以电子病历为业务主线,以HIS为数据核心的临床、医技、手术室、麻醉科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等级达到国内一流。

四、重点任务

(一)医疗质量与技术创新。

1.实施国际合作工程,与德国、以色列和英国知名医院共建“中德神经外科内镜培训中心”、“中以国际创伤修复培训中心”、“中德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搭建高水平医疗救治基地,建立“慢性复杂伤口诊疗中心”,提升医疗水平。

2.实施多学科救治工程,在肺癌MDT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开展各种肿瘤的多学科救治工作。筹建胸痛中心、VET,推广脑卒中防治工作经验,为救治疑难重症病人搭建平台。实施急救医疗体系工程,形成三级救助网络,健全院前急救体系。

3.加强质量监管,完善院科两级质控中心建设,坚持开展医疗质量大讨论、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日间手术,扩大临床路径管理、日间手术病种覆盖范围和入组比例,实行病种规范化治疗。

4.实施优质服务工程,按照国家卫计委关于《切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给予病人优质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5.实施医防结合工程,加强慢病防控管理,建立健全健康档案,以糖尿病为试点,实施“三师共管”,实施慢病“医防结合”,为“医养结合”创造条件。

6.依法科学推动各级各类学科新技术的开展,建设好川南产前筛查中心,争取恢复器官移植定点医院资格,积极推广开展试管婴儿、骨髓移植等技术。做好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定点医院建设工作,要求2016年完成指标,达到定点医院要求。

(二)临床教学与继续教育。

1.强化传统临床教学优势,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努力推进临床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工作激励和竞争机制。加强教育管理,完成审核式评估,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时、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

2.重点抓好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优势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和巩固各级精品课程,加强临床医学硕士授权点建设,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争取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

3.国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创建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继续加强规范化护士、医学类技师培训工作,探索和总结经验,力争部分培训项目纳入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加强技能中心建设,建立微创、模拟训练室。

4.稳步推进“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接轨”的管理模式,在临床医技科室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5+3+X)。积极申报和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加强医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三)科研平台与成果转化。

1.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打造1个国家级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室。进一步提升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研究课题的能力,争取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奖项1-2项,增加高被引论文的发表,调整激励政策,争取顶级SCI论文的突破。

2.加强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探索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资源整合、大团队攻坚的新型科研组织形式。购买国外大文献数据库,整合学校和医院优质资源,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瞄准方向、汇聚人才,促进“大学科”和“大科研”的发展。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转化机制,搭建有政策支持、资金引入和转化指导的成果转化平台。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研奖励标准,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科技成果的高质和高效转化。

4.完善科研及学科评价体系。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运行机制,对医院科研工作进行分类信息化管理,动态考核。

(四)人才培养与机制建设。

1.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导向,XXXXXX发展建设为契机,做好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支持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到国外知名院校研修学习,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建设。

2.积极储备优秀人才,加快优势学科建设,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按照国家要求比例配置,做好人才引进,补充差额人力资源,加强中青年人才培养,积极为其成长搭建平台。同时,根据西南医疗康健城建设进度,分梯队做好人才储备。

3.打造学术型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学历层次,“十三五”期间每年选送博士学历、学位培养人员20-30名,博士后流动站培养3-5人,选派中长期培养150—300人,博士比例达到20%。到2020年,新增博士60名,硕士500名,副高以上职称200名。

4.完善医院人事考核、评优量化体系,完善医院《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管理办法》等。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新的人事薪酬制度,解决招聘人员待遇、休假等问题。

(五)科学决策与精细化管理。

1.依法治院,科学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职代会职能,建立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家委员会、护理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其职能,实施专家治院,专家决策。健全医院决策督察机制,提高医院决策执行力。

2.加强制度建设,调整机构设置,按责设岗,按岗配置,明细岗位职责,细化优化流程,推进各部门、科室精细化管理。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保障职工福利待遇的稳步提升。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特别要提高编外人员养老保险缴纳比例。

3.加快医院总规(忠山院区与康健城)建设进度及水平,全面改善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后勤精细化、数据化、社会化管理,按照市场规律和灵活高效的企业化运行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4.科学做好医院财务整体规划,全面实施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医院运营管理系统(HRP),包括集团财务、资产管理、成本核算、费用报销,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实施互联网+医疗工程,建立远程医疗,将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医联体合作等纳入其中,成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典范。

5.在高新技术设备配置方面,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兼顾技术的先进性、适宜性和可及性,优先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备,同时,高度重视相关技师、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平台。

1.标准化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完成我院忠山院区“双活”机房建设,康健城院区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形成“两地三中心”架构,基本构建完成两院区的私有云,按信息系统三级等级保护要求,推进两院区的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2.CDR临床数据中心建设。引入集成平台及数据仓库,进行数据及接口标准化建设,建成易于扩充、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框架,打通院内外信息通道,逐步消除院内信息孤岛。

3.加强我院信息系统内涵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结合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院内移动医疗系统,结合电子病历归档、数字签名、质控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临床管理数字化、无纸化。

4.以“互联网+”为导向,利用我院优质医疗资源,结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覆盖川滇黔渝结合部各级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医学中心。同时扩充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随访管理等功能,探索医院、社区及家庭结合的医疗、养老新模式,逐步建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养结合支撑平台。

(七)加强党建与文化建设。

1.加强党建工作,为医院发展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深入开展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党的宗旨建设,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2.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扎实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吧纪律挺在前,抓早抓小,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严格执纪,加强监督。坚持不懈抓好医德医风建设,着力抓好长效机制建设。按照省卫计委要求,认真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度,强化职工思想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3.进一步推动医院文化建设创新,用优秀的医院文化引导医院发展方向和职工行为,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加大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树立形象,提升医院品牌价值,展示医院勇担责任、乐于奉献的良好社会形象。让“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卫生计生职业精神处处得以彰显。

4.加强和改进工会、共青团工作,将文体活动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让职工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优秀医院团队。

5.关心职工生活,减轻职工压力,坚持开展职工健康体检;坚持慰问制度,关心困难职工和离退休职工;逐步完善职工各类保险,为职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为职工搭建事业平台,更新知识,享受工作,成就事业。

6.社会公益与卫生扶贫。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防控。按照省卫计委统一部署,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好对口联系指导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医药爱心扶贫基金”的建立,配合国家做好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保障特殊

困难、特殊疾病患者得到救助。按照医院“爱心工程”建设目标,积极参与“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组织“爱心助学团”、“青年志愿者”,组建义工组织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一、整合医院优质发展资源。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统筹整合院内资源,完善资源优化配置。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医院各项经费的管理和监督。转变观念,合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寻求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支持服务医院事业发展。

二、提升国际视野广泛合作。

更加注重医疗国际化发展,鼓励并支持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优质医疗技术和科技资源,吸引境外的医院、科研机构合作项目、科研机构、联合开展高水平科研。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升医院国际化视野,提升医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事业发展保障能力。

认真执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预留医院发展经费,保障医院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加强后勤保障队伍和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有序的后勤管理体制,建设职工食堂,保证服务质量。

四、维护医院和谐稳定局面。

深入开展平安、文明、绿色、和谐医院建设活动,重视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加强院内安全管理,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院内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职工及病人创造安定有序的工作、学习、就医环境。

五、致力民生保障福利待遇。

职工周转房建设排出时间表,加快建设进度,新建职工食堂、健身场馆,改善院内基础设施,尤其是院内交通组织和停车问题的解决。关爱职工,服务群众,稳步提升职工福利待遇,关心离退休老同志身心健康,帮助困难职工家庭。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医院更名为XXXXXX附属医院后第一个五年规划,要求高,任务重。各部门、科室要结合本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做好协调和配合,共同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同时,我们要尊重广大职工的创造精神,鼓励各部门积极探索,用于创新,对实施规划过程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医院将进行监督、评估、调整。

第二篇: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规划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省中医院

“十二五”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十二五”期间是我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我院 “十二五” 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针灸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特色中医院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医院现有占地面积19273平方米,建筑面积20740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床位220张,设有二级临床学科13个,病区6个,医技科室3个。针灸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血管性痴呆、膝骨关节炎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病,脾胃病、康复科为备选重点科室。医院在职人员182人,聘用人员64人;拥有教授、主任医师1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6人,硕士生导师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3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10名;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2名,省卫生厅第二周期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8名。设有六个临床教研室,为针灸临床学科硕士点,承担学校本科、硕士研究生、国外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0多名。近年来,我院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项,其中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立项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6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数十万元,获得科研成果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接收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德国、巴西、新加坡等国家的留学生、进修生及硕士研究生300余名;先后有10余名专家40多人次赴法国、瑞士、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波兰、新加坡、韩国、也门等国家讲学、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以及援外医疗。医院为安徽省特色中医院,于2005年获 “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2008年先后获得国家中医管理局授予的“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世界针灸联合会授予的 “临床基地”。2008年底与200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由1175万元发展到1892万元;床位使用率由80.7%上升为111.6%;门急诊人次由7.4万上升为11万;出院人数由2500人上升为3846人;业务收入由2074万元上升为3850万元。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以及省政府、省卫生厅和学校领导莅临我院考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在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医院主体建筑面积为26000平方米的新病房大楼已获得了国家和省发改委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立项。

医院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办院的空间和规模较小,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不强;特色专科的优势不够凸显,学术影响不够大,诊疗范围较为局限,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较少,临床疗效和技术水平不突出;门急诊量不高,应急能力不强,科室之间发展不平衡,学术队伍中高层次、影响力大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较为缺乏,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新大楼建设资金缺口和拆迁压力较大,“两个基地”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对外交流与合作范围和力度不大;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不足,制度贯彻执行力有待加强,管理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分析和研究,逐步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坚持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务。

(二)坚持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坚持以针灸特色立院、以专科优势兴院、以质量效益强院的办院方向,坚持实施“三名”工程和“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完善基础功能为支撑、以扩大对外交流为延伸、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管理服务为保障的办院思路。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及重大工程建设

(一)发展目标

至“十二五”期末,要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针灸医学基地,使医院成为针灸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中心,成为祖国传统医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窗口,成为安徽中医药事业的知名品牌。

(二)主要任务及重大工程建设

一项重点工程:完成国家发改委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及其配套设施工程建设。

两个基地建设: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和世界针灸联合会临床培训基地建设任务。

三项主要指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医院固定资产超过1个亿;开放住院床位达到600张;医院年业务收入突破1个亿。

四个重点专科专病和特色诊疗中心建设:完成国家局、省卫生厅重点专科专病针灸科、痴呆病、膝骨关节炎和脾胃病建设任务;重点建设中风治疗中心、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康复治疗中心、老年病治疗中心、传统疗法治疗中心和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

五项人才计划:遴选一批名老专家为医院名医;聘请一批国内知名专家为医院特聘专家;遴选一批医院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遴选一批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和引进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

六项教学科研项目:临床教研室和硕士点建设;针灸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针种和针法研究室建设;灸法研究室建设;针灸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院内科研及研发基金项目。

七项综合支撑能力建设:急诊科建设;重症医学科建设;医技检测科室建设;麻醉手术科室建设;中药制剂室建设;消毒供应室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八项民生相关工程:职工活动中心建设;职工和营养食堂建设;院内停车场建设;两路供电改造;市政集中供气;污水处理改造;医院环境美化;医院文化建设。

十个特色专科专病扶持建设:老年病科、推拿科、肛肠科、心血管呼吸科、内分泌风湿科、肿瘤科、妇科、男科、皮肤科、五官科。

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同时,医院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申报并争取成为安徽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级针灸临床教学基地、中国针灸学会临床标准化研究基地、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医院,积极参与组建安徽省中医医疗集团,积极探索合作在国外建立1-2个医疗和教学网点。

三、具体办法和措施

(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快新病房综合大楼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适度扩大规模

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已规划立项的新病房综合大楼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2亩,总投入约需1.2亿元,是建院以来投入最大的一项重点工程。此项重点工程建成后,医院规模扩大,床位总数达到600张,配套设施包括两路供电、市政集中供气、污水处理、停车场和道路环境等得到完善。医院要成立建设领导小组,高度负责,精心组织,科学论证,周密计划,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保质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政府项目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度利用中长期贷款和医院积累资金,力争在2009年尽快启动,二年内完成工期。要依靠学校和政府,依法稳妥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招标采购,严把工程质量关。要充分调研论证,做好单体设计,力求理念超前,布局合理,经济实用,功能先进,条件舒适,设施完善,质量优秀,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对现有门诊和病房楼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增加现有门诊空间,改善门诊就诊环境,扩大教学、科研和药剂用房,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最为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坚持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发挥针灸特色,凸显专科优势

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是医院内涵建设的主体,要大力推行“三名”战略,以名科支撑名院,以名院提升名科。要抓住机遇,积极申报并争取成为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在全面完成已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针灸科、痴呆、膝骨关节炎和省特色中医院及省重点专病脾胃病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以重点学科针灸科为龙头,以神经科、骨伤科为主体,以相关专科专病为支撑,进一步加强我院现有的中风治疗中心、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特色针灸治疗中心建设,着力建设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康复治疗中心、老年病治疗中心和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以开展和应用各类特色针灸、推拿、手法、中药、康复等为主要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形成一批优势病种的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和标志性的技术项目,籍此打造处于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名科名院。

加大扶持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力度,拓宽针灸等中医药方法的治疗范围。以新病房综合大楼建设为契机,合理进行学科和专科分化调整,扩大现有的针灸科(神经科)、骨伤科、老年病科、消化内科、外科肛肠科病区规模,恢复推拿科病区,新建心血管、呼吸、内分泌、风湿和肿瘤等专科及病区,加强中医妇科、男科、皮肤病、五官科、儿科等专科专病建设。力争使我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达到5个以上。

健全中医特色考核体系,鼓励针灸等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建立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建设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制剂室,积极组织申报和生产院内中药制剂,主动配合临床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经济适用的敷贴药、膏滋方等特色中药。

(三)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整体素质,造就名医名家

注重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遴选一批医院老中医及专家为医院名医,加强名医工作室建设,鼓励老专家从事临床指导和学术经验继承及研究工作;聘请一批院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遴选一批科主任作为医院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提升业务水平和学术地位,扩大学术影响和知名度;遴选一批优秀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医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优先派出到国内外一流医院知名学科进修学习和深造,实行动态管理考核;根据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对中、高级职称人员要确定专业特长发展方向和主攻专科专病研修计划,分期分批外出进修学习深造,有计划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青年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在“十二五”期间,医院要拥有在全国和全省中医界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的知名专家10名以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占临床医师比例比例要达到40%以上,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增强综合能力,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强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完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健全三级质量控制网络,适时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推行病种分型和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病房工作在保持较高床位使用率的基础上,要加快床位周转次数,缩短平均住院日,缓解目前床位紧张状况,提高出院人次和病床利用率。制定“三新项目”管理办法,鼓励开展一批新技术、新项目;加强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建设,建立高标准的ICU;医技科室、手术室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实技术力量,与临床相关科室有机整合和协作,分期更新添置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逐步完善基本功能和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加强门诊管理,制定有利于提高门诊量的考核激励办法和奖惩措施,充实专家门诊力量,改善就诊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义诊、咨询、健康教育、社区和农村医疗服务,扩大门诊宣传,增加门诊工作量。改进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措施,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提高病人满意度。力争年门诊和出院人次增加10%以上,至“十二五”期末,年门诊量超过20万人次,年出院超过1万人次。

(五)坚持以教学科研为带动,重视面向临床和学术创新,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

在完成学校临床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充实专职管理人员,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临床教研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设备和仪器投入,组织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和培训资料,积极开展临床教学研究;建立针灸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制订针灸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体系,规范临床实习带教;在原有硕士点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新增硕士点和硕士生导师,积极配合学校申报博士点建设单位工作和国家级针灸临床教学基地,为国内外培养和输送高层次的针灸临床人才。

建立院内科研课题和科技研发基金,在全院职工中强化科研创新意识,鼓励医务人员面向临床申报各类科研课题;规范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加强对在研课题项目的进度检查,督促及时结题和进行成果鉴定;积极组织专家论证,制订针种和针法研究室、灸法研究室和针灸学科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并步加以实施,力争在国家和省级重点研究室和实验室建设项目上有所突破;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展针灸等中医药方法对优势病种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以及新技术、新药的研发,提高科研档次和水平。在已获得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标准化研究。至“十二五”期末,新获得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以上,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项以上。

(六)坚持以对外开放为延伸,加强“三个基地”的建设,拓宽交流合作,扩大医院影响

借助国家和省政府各部门及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积极开展针灸医疗和人才培养的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世界针联针灸临床基地、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的领导和组织管理,聘请院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基地建设专家委员会,为基地的建设、学科的发展献计献策,科学制订“三个基地”的建设方案,确定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具体措施。完善基地建设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保证完成建设和培训任务。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中青年医师学好外语,为国际交流做好师资培养。要扩大招收国外留学生,提高国外留学生、进修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训和培养质量。要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专家出国进行讲学、考察、办医等交流,鼓励已在国外的专家回院工作或以各种形式为医院发展作贡献。力争合作在国外建立1-2个医疗和教学网点。要利用报纸、电台、电视、杂志、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外宣传。力争把医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针灸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地,祖国传统医学与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中医药事业的知名品牌。

(七)坚持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强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凝练医院文化,构建和谐医院 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依规管院,以德治院。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2008年版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为依据,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认真加以落实。健全和完善确定医院二级职能机构设置,实行中层干部及科主任、护士长的任期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管理岗位津贴和考核制度,调动从事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修订和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充实调整医院各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发挥其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充实管理人员,有计划选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深造,提高管理素质和能力。完善医院财务预决算制度,强化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深化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事聘用和职称评聘办法,坚持效益领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完善院务公开,发挥工会和职代会民主管理作用,加强审计、监察和监督。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对现有医院信息系统和医院网站进行全面升级更新,建设数字化医院。主动适应新一轮医改政策,加强医保和新农合管理,积极探索和参与联合式、集团化的办院模式。

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弘扬“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医德医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凝练医院精神、院训、愿景、核心价值,营造中医文化氛围。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努力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利益问题。建立职工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对全院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新建医院职工和营养食堂,为医院职工和病人提高良好的饮食服务。抓好安全生产,安装院内监控系统,加强停放车辆管理,保证安全平稳、有序运转的良好环境,创建“平安医院”。在保证医院业务收入和效益增长的同时,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得到稳步提高,共同构建和谐医院。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医院改革,规范医院管理,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管理,注重人才开发培养,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在五年内完成医院整体搬迁工作,努力向功能完善、环境优雅、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技术精湛,具有专科特色的三级乙等医院迈进。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二、目标和任务

㈠发展规模:①床位:2010年底一期住院大楼建成交付使用后,全院实际开放床位由368张增至600张。②人员编制:严格按因岗设人要求,五年内在岗职工人数达600人。③科室设置:在原有专科病房的基础上,五年内拟增开肿瘤科、眼科、产科、传染科、神经内科等5个专科病房。④基本建设:2011年初开始拟建门诊大楼8000M2,体检中心2600M2,中心供应室锅炉房1700M2,食堂及学术报告厅1800M2,洗衣房及后勤服务楼1260M2,太平间、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240M2。项目建成后场区容积率0.73,绿化率为50.11%,建筑密度15.9%。拟投资8000万,其中申请银行贷款5000万,自筹3000万。⑤设备投入:拟购买低场永磁核磁共振一台,约500—800万元;更换CT,拟新购置一台16排全身螺旋CT,约480—520万元;拟新购DR数字摄片机一台,约180—220万元;拟新购30—60人用的高压氧舱,约60—100万元。㈡医疗任务

年门诊人次达到35—40万人次,床位使用率≥90%,出院人次达到2.5—3万,手术台次达到1—1.5万。其它医疗、检查、护理任务指标按“三级”乙等医院要求完成。㈢专科建设

建设大专科、小综合格局。发展市级重点专科1—3个。㈣科研教学任务

力争开展市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每年在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力争实现SCI零的突破。㈤医院效益

到2015年医院年收入达1.5亿元。职工年均收入5—8万元。

三、具体措施

㈠完善管理体系,推进创新机制。

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案质量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完善二级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经营理念、市场意识;推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成本量化管理,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医保费用管理,积极推选单病种费用控制办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病人费用,减轻病人负担。㈡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①增加人才储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采取有重点、有选择地到医学院校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为辅进行人才储备,以满足医院规模扩大和新科开设所需。

适当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医院学科发展需要,重点选择能够为医院带来先进医疗技术和先进医学理念的人才,以带动专业学科的发展。②加强培养力度,坚持多种形式并举培养人才

根据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制订阶段培训内容,通过外出进修、学术交流,安排与上级医院学术合作等方式,深入学心并掌握专科新技术项目,并学会市场开发,科学管理等知识,进行阶段性考核和终末评价。

营造学术氛围,通过教育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工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使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竞争力加强。加强人才培训的同时,要给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在政治上、工作上、学习上给予足够的关心,用待遇、事业、情感留住人才。③完善管理制度,激活用人机制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体现公平、择优的用人原则,完善岗位责任考核,实施评聘分开和分级管理,对重点学科实行政策倾斜,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培育团队精神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医院前景激励人,用医院文化引导职工行为,使医院职工能够分享医院发展成果,人人享有平等机会及发展平台,工作环境舒适和谐。

第三篇: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习医院与教学基地一览

关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更名的通知

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教学基地:

2010年3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湖北中医学院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发函[2010]53号)。经研究决定,对原湖北中医学院8所附属医院、15所教学医院、40所实习医院、21所教学基地挂牌名称同时更名。自发文之日起,原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教学基地的牌匾废止使用,更换为:

一、附属医院

1、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

4、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樊医院(襄樊市中医医院)

5、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宜昌医院(宜昌市中医医院)

6、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荆州中医院(荆州市中医医院)

7、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黄石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

8、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十堰医院(十堰市中医医院)

二、教学医院

9、湖北中医药大学荆州教学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

10、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东风汽车公司总医院)

11、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

12、湖北中医药大学鄂州教学医院(鄂州市中医医院)

13、湖北中医药大学丹江口教学医院(丹江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14、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

15、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

16、湖北中医药大学随州教学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

17、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18、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

19、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武汉市第八医院)

20、湖北中医药大学荆门教学医院(荆门市中医医院)

21、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22、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

23、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

三、实习医院

24、湖北中医药大学大冶实习医院(大冶市中医医院)

25、湖北中医药大学应城实习医院(应城市中医医院)

26、湖北中医药大学孝感实习医院(孝感市中医医院)

27、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蔡甸区中医医院)

28、湖北中医药大学宜城实习医院(宜城市中医医院)

29、湖北中医药大学天门实习医院(天门市中医医院)

30、湖北中医药大学公安实习医院(公安县中医医院)

31、湖北中医药大学黄梅实习医院(黄梅县中医医院)

32、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

33、湖北中医药大学汉川实习医院(汉川市中医医院

34、湖北中医药大学红安实习医院(红安县中医医院)

35、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

36、湖北中医药大学洪湖实习医院(洪湖市中医医院)

37、湖北中医药大学云梦实习医院(云梦县中医医院)

38、湖北中医药大学随州实习医院(随州市中医医院)

39、湖北中医药大学浠水实习医院(浠水县中医医院)

40、湖北中医药大学武穴实习医院(武穴市中医医院)

41、湖北中医药大学松滋实习医院(松滋市中医医院)

42、湖北中医药大学远安实习医院(远安县中医医院)

43、湖北中医药大学罗田实习医院(罗田县万密斋医院)

44、湖北中医药大学通城实习医院(通城县中医医院)

45、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武昌医院)

46、湖北中医药大学阳新实习医院(阳新县中医医院)

47、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

48、湖北中医药大学老河口实习医院(老河口市中医医院)

49、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台州骨伤医院)

50、湖北中医药大学仙桃实习医院(仙桃市中医医院)

51、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

52、湖北中医药大学黄陂实习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

53、湖北中医药大学咸宁实习医院(咸宁市中医医院)

54、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黄陂人民医院)

55、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

56、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57、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58、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59、湖北中医药大学潜江实习医院(潜江市中医医院)

60、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咸宁市麻糖风湿病医院)

61、湖北中医药大学郧县实习医院(郧县中医医院)

62、湖北中医药大学宜都实习医院(宜都市中医医院)

63、湖北中医药大学赤壁实习医院(赤壁市中医医院)

四、教学基地

64、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65、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

66、湖北中医药大学宜昌教学基地(湖北省宜昌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

67、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联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68、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9、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0、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71、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72、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3、湖北中医药大学庐山教学基地(庐山植物园)

74、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

75、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76、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武汉分公司)

77、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市武昌区法院)

78、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市洪山区法院)

79、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80、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

81、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

82、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

83、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84、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先声药业)

第四篇:“十三五”医院文化建设规划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十三五”医院文化建设规划

文化是医院的血脉,是医务工作者的精神家园。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医院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优质医院最核心的内涵。为全面加强我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特制定此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1.扩大对外宣传,提升医院品牌形象。起草《文化建设方案》,确定文化建设目标,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加大对“名医、名科、名院”的宣传力度。在各媒体发表涉及文化建设的新闻稿件2万余篇,在省市级电视台进行专家健康养生类讲座500余场,开办院内健康大讲堂200余场,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主题义诊活动100余场,发放科普材料100000余份。

2.坚持文化导向,扩大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完成院区绿化美化,建立以各种中药种植观赏为主的百草园,建设凉亭和休闲花园,以中医名家命名了部分楼宇;对标示进行统一规格设计;在扁鹊楼新建中医药文化长廊;开通“爱心巴士”,并修建古色古香的站牌;开设健康道德大讲堂;运用现代化手段,定期推送中医药文化科普微信;积

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创建全国科教文卫体模范教职工之家;组织专家参加参与“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

3、以建院60周年为契机,举办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医院文化建设。二次创作了院歌《山东省中医院之歌》;建设院史馆、出版文化丛书、拍摄医院宣传片;与《齐鲁晚报》面向社会联合举办征文大赛;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大型义诊及“院士之声”、“名老中医讲坛”活动;举办国医国学交流书法笔会;为全院2800名干部职工拍摄了全省医疗卫生系统最大的一张全家福;将英模文化有机融合到医院文化中,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共建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并为当地老党员、老军人、烈军属等进行义诊。通过院庆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医院凝聚力,提升了医院形象。

“十二五”期间,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直文明单位”、“全省职工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面临的形势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总书记在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

康服务;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中医药以其传统特色和低廉的成本,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其“治未病”理念在防病、治病方面,能发挥较大作用,并随着医院发展和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逐步走向世界。

回顾“十二五”,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文化建设工作尚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医院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文化育人、文化激励作用不够突出,中医药科普宣传队伍还需完善,中医药文化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文化建设工作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内涵,宣传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理念,大力倡导“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形成良好行业风尚。加强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等机构文化建设,塑造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环境。把握“五个发展理念”内涵,紧紧围绕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不断需求这个根本,实现从量变向质变的跨越,达到三个目标:

1.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我院发展战略、反映我院优势特色的文化体系。

2.强化内涵,从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医院文化特色,使人民群众从就医环境、诊

疗方式、服务态度上能够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

3.通过医院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医院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医院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医院的改革、稳定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四、“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1)加快构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团结严谨、继承创新、乐群敬业,厚德怀仁”的文化建设发展理念,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医院精神内涵,促进医院文化的传承与践行。依托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平台,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内涵、核心理念、价值观念等,深入探讨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建立具有医院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2)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是争取2—3个中医药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建立3—5个体现我院学术特色的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三是系统研究中医药典籍、文物、古迹和古今名医学术思想及其文化内涵。

(3)加强中医药队伍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

一是强化中医药文化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加强经典经方和学术精髓的传承和培养,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三是在中医药继续教育、师承教育和学术交流中,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树立未病先防的理念,重视养生保健的推广普及。

(4)加强中医药文化阵地建设。贯彻和落实国家、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有关政策和要求,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和普及工作,坚持面向行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将中医药学的精髓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使中医药文化覆盖全院。加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行为规范、形象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建设工作,创建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氛围浓厚、内涵丰富、科普性强、辐射带动作用好的中医药文化示范基地。

(5)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力度。完善激励机制,丰富宣传手段,广泛普及中医药文化。把中医药文化题材的作品纳入文化艺术创作以及院报、图书出版计划。积极参与“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和“中医大讲堂”、“名中医讲坛”等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开展“针推大赛”、“中药识别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具有浓郁中医特色的文化活动,精心打造“健康大讲堂”等文化学术品牌,逐步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引

导力,扩大影响面。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和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的作用。加强院内宣传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全媒体通讯员,全方面做好医院宣传工作。

(6)加快中医药文化机构设施建设。申报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并以该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的建设重点在于引入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养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体现中医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把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各种场合与途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使群众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

(7)加强中医药文化队伍建设。一是对职工进行中医药文化素养培训和提升;二是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对学术中医药文化教育,巩固专业思想,树立事业信心;三是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组,对中医药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指导、咨询和评价;四是遴选并培养100名中医药文化传播专门人才,力争选拔造就10名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层次领军人才,建立起一支中医药文

化传播活动的专业队伍;积极参与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弘扬中医药国粹,推进中医药文化和学术传承、研究与发展;编写中医药文化传播教材,引导开发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传播精品;五是对高水平中医药文化创新团队和个人给予支持和表彰,激发中医药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紧抓省政府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也发展的大好机遇,创建省级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使之成为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特色显著、示范作用强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场所;开展中医药特色鲜明的药膳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推拿按摩保健以及中药辨识、中医知识休学独家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旅游文化活动,开发一批集中药保健、养生休闲、修学旅游于一体、富有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产品。

(9)扩大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

积极参与、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孔子学院建设等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服务外交、建设民生、促进人文交流等领域的独特作用。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海外知名文化传播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一批有影响的合作项目,促进国际交流纵深发展,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五、“十三五”期间重点项目工程

申报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根据《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要求》,集合全院和社会力量,争取利用两年时间建设成为基础条件好、主题和特色突出、发展潜力较强,在传承、宣传中医药文化方面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邀请中小学生、市民进医院,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亲身体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喜爱中医。充分利用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和针灸学会等学术组织,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等活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全院要在医院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规划要求,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医院文化建设的合力。通过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准。

(二)制定配套制度,认真组织实施

各部门要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提出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分阶段、分步骤认真组织实施。按照规划的任务要求,认真制订工作计划,作为规划的细化和延伸,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建立规范的中期评估和修订机制,及时总结分析规划进展情

况,随着环境变化,及时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进行适度修订、充实完善,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促进医院文化建设成果的巩固与发展。

(三)鼓励探索创新,完善评价机制

坚持把领导干部的主导作用与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激发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干部职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医院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对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第五篇: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高等教育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关键时期。全面 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科学编制学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为“十三五”规划),对于我校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通过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编制好我校“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

围绕我校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认真分析国内外同类型高校发展格局,立足于学校“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坚持依法治校,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着力改革创新,突出解决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学校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既表现在思路、方法和目标上创新,又体现在政策、项目和措施上落实,使规划成为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编制原则与要求

(一)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原则

在充分 总结“十二五”规划目标落实情况下,全面梳理近几年我校的发展思路,总结办学特色和主要成绩,发现困难,寻找差距,认真分析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论证“十三五”期间我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制定出有效的战略举措,使规划做到既立足实际又富有远见,既有科学性、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可考核性。

(二)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原则

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要根据发展目标找准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原有改革方案,抓住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出新的改革创新方案和措施,形成有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

规划编制既要总揽全局,又要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要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和谐发展等重点工作,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分阶段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中要树立节约意识,将财政和资源因素与各项规划相结合,规划内容要充分体现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大学的思想。

(四)加强调研,注重衔接原则

各单位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抓住关键问题,认真研究规划内容,把规划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做细做实。规划要加强与国家中长期规划及XX省“十三五”规划相结合,与学校自身特色及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相结合。规划牵头单位要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学院之间的协调,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与学院规划之间的衔接。

(五)民主参与原则

科学决策规划编制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挂帅,组建好编制团队。要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广泛凝聚学校专家、青年教师、管理干部、学生代表、校友等各方面的智慧和意见;要坚持顶层与基层相结合,通过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听取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把制定规划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集思广益、凝聚智慧的过程。通过制定规划,增强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形成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局面。

三、规划体系

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体系由学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部)规划、专题规划四部分组成。1.学校总体规划:《XX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由发展规划处牵头,会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编制总体规划。

2.学校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建设规划共六项,其中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包括校园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后勤保障建设规划包括两型社会建设和财务保障规划。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编制专项发展规划。

3.学院(部)规划: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编制学院(部)“十三五”规划。

4.专题规划:学校其它单位可结合自身发展和管理需要,编制相应的“十三五”专题规划。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部)规划由分管校 领导及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在全校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完成。规划时间跨度均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25年。撰写格式、规划编制的任务分工见附件1-2。

四、组织机构

1.“十三五”规划编制 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规划的制定与推动工作;定期听取规划起草工作小组的 汇报,提出意见建议;对规划制定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决策,领导并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唐XX 成员:彭XX 唐XX

2、“十三五”规划工作小组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责任部门和各二级学院(部)分别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起草工作;广泛征集师生员工对规划起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进行论证;及时发现并向领导小组汇报起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密切配合并积极参与相关专题的深入研究和资料提供。工作小组成员: 组 长:张XX 成 员:吕XX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处,负责处理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

3、专家咨询组

专家咨询组由校学术委员会的成员组成,根据规划制订工作需要,还可邀请校内外专家参加,为规划编制提供咨询与指导,负责规划的全面论证。

五、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前期工作阶段(2015年4月~5月)

1.确定XX工业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做好XX工业大学“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2.成立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加强领导,分工负责; 3.召开动员会,指导和布置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部)规划的编制;

4.针对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核心问题,由高等教育研究所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于2015年6月底提供专题研究 报告;

5.完成前期考察、调研和 材料收集工作,形成规划基本思路框架草案。

(二)文本起草阶段(2015年6月~7月)

1.在对“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7月30日前形成“十三五”专项规划和学院(部)规划的文本初稿;

2.在专项规划基础上,于7月30日前形成学校总体规划文本草案;

3.各专项规划7月10日前将加盖部门公章与电子文档一起报送发展规划处。

(三)论证咨询阶段(2015年8月~9月)

1.通过各种形式,在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适时召开相关专家咨询会,分别审议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2.根据论证和咨询意见,对“十三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文本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规划文本完成稿;

3.学院(部)规划根据征求意见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四)审定发布与落实方案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于2015年12月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根据代表大会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最后提交党委会审定批准实施;

2.学院(部)规划经院(部)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3.印发《XX工业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 4.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和专项规划及学院(部)规划落实方案。

附件:1.规划的格式与要求

2.XX工业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任务分工表

下载XX大学附属医院十三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大学附属医院十三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十二五规划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于印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遵医附院院发〔2011〕1号 各工作部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2010年12月30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

    十三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四章发展理念 第五章......

    十三五规划全文

    点对点教育内部学习文档 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

    十三五规划全文

    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全文) 2016年03月17日 19:16 来源:新华社 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两岸关系的内容如下: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 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

    2016大学附属医院党建工作总结详解

    Xxx医院年党建工作总结过去一年,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我院"xxxx"发展战略和......

    2016大学附属医院党建工作总结详解

    Xxx医院年党建工作总结过去一年,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我院"xxxx"发展战略和......

    文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附件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4年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科技服务民生 (一)人口健康 重点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

    医院工作报告-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六届四次双代会 材 料 之 三 厚植实力稳中求进 科学谋划蓄势勃发 努力谱写医院发展新篇章 ——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六届四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 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