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中医保健手册1
儿童年龄分期
我们将0~18岁的孩子按照年龄不同分为7个时期,即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断脐,40周(280天);新生儿期——从分娩断脐至出生后28天;婴儿期——从出生后满28天至1周岁;幼儿期——从1周岁至3周岁;幼童期——3周岁到7周岁,亦称学龄前期;儿童期——7周岁到12周岁,亦称学龄期;青春期——女孩12周岁至18周岁、男孩13周岁至18周岁。本规范服务的对象是0~36个月婴幼儿(即3周岁内),涵盖了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的儿童。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第二步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第三步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见图1
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技术
一、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或过食生冷之品。
3、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起居调摄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以增强体质。
三、推拿具体操作方法
1、摩腹
(1)位置:全腹。小儿常用保健穴位。(2)操作:操作时患儿呈仰卧位,操作者立于患儿右侧,裸露患儿腹部(注意保暖),该穴常用掌摩法操作,故称摩腹。操作者右肩放松,手掌自然伸直,掌心向下,以掌心贴于患儿脐,或大小鱼际掌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使操作者手掌的前掌鱼际和掌根贴于脐周(图
2、图3)。操作者以右肩肘为支点作小幅度旋转带动腕掌做有规律的环形摩动。儿童大便干燥摩腹时向顺时针方向,大便稀摩腹时向逆时针方面摩动,一般以顺时针为泻法,逆时针为补法。每次操作3~5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患儿呈俯卧位,裸露背、腰、臀部,操作者立于患儿左侧,双肩放松,双前臂背侧向上,两臂桡侧相向,双手掌心向下,指掌关节呈半握拳状,双手拇指伸直,食中两指并拢、指关节约屈曲,并与双拇指指腹相对,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屈曲,置于掌面(图4)。操作者操作时双手拇指指腹桡侧缘抵住患儿尾骶部正中线两侧皮肤(图5),同时向前上方推挤,食中两指指腹挪按患儿两侧皮肤向后,双手同时用力捏起患儿的皮肤,然后双手交替,自下而上,捻动所捏起的皮肤,边捏边向前推进(图6)。操作者每捻动皮肤3次,则用双腕之力“重提”手法上提所捏皮肤,配合提捏动作的完成,此法称为“捏三提一法”。此法可有针对性地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加强疗效。操作者从尾椎两侧一直沿脊捏捻到大椎穴两侧止为捏1遍,又称捏脊法。一般从第2遍开始配合提捏动作。一般捏4~6遍即可。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3、按揉足三里穴(1)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同身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图7)。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拇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约按揉200次。
(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4、按揉迎香穴
(1)位置:在双侧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图8)。
(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5、按揉四神聪穴
(1)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图9)。
(2)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效果。
4、手法应轻盈柔和,力度适宜,争取小儿配合。
5、患儿推拿前最好先排便,取适宜和舒适的体位,不宜过饱或过饥。
6、推拿场所应选择避风避强光的地方;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7、有出血性疾病或推拿局部皮肤有破损、骨折时,不宜推拿按揉。
8、施术部位出现皮疹或皮肤发红或青紫时,可暂停对该部位施术。
第二篇:孕产妇及儿童中医保健手册
孕产妇及儿童中医健康保健知识
何时进行孕前的中医调理为宜呢?一般自己感觉健康者,可在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若自感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则在孕前半年前至一年时调理较为理想。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适当的调理。
一、孕前中医保健
1、气虚体质——补气、健脾、益肾。
气虚体质的人常是形体消瘦或偏胖,说话有气无力、声音低沉,容易倦怠、健忘,常常坐着就出汗,稍微活动出汗更多,食欲较差,易感冒,常腹泻。
(1)饮食调理,可多吃糯米、小米、胡萝卜、香菇、豆腐、山药、桂圆、红枣、莲子等,忌食冷饮、生冷蔬菜和水果、肥肉、煎炸食品等。
(2)生活调理: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可熬夜,每天1小时午睡,起居有规律,适量运动,每天户外散步40~60分钟;避免剧烈及竞技性运动;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2、血虚体质——滋养阴血。
血虚体质的人通常是面色苍白,常有头晕目眩,嘴唇和指甲颜色较淡;月经量少或闭经,不耐体力劳动,易失眠。
(1)饮食调理:宜食易消化食物,可多吃一些桑葚、荔枝、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牛肝、羊肝、甲鱼、枸杞、当归、红枣等进行调养。戒烟酒,忌食辛辣腥膻,以免耗伤阴血而影响胎元,此类食品有无鳞鱼、辣椒、生姜、蒜等,不要食入过多甜食。
(2)生活调理:中医认为,阴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现象,所以保持良好情绪是自我调护的重点。
3、阴虚体质——滋阴、清热、润燥。
阴虚体质的特征表现为午后低热,口燥咽干,半夜睡着出汗,醒后汗止,心烦急躁,睡不安稳。
(1)饮食调理:宜食清淡的食物,可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品、鱼类、黑木耳、藕汁、海参、枸杞、银耳等进行调养。戒酒烟,特别是烈性白酒,白酒能助火生热,不宜饮。因阴虚多伴内热,故忌
食一切大辛大热、助阳及刺激性食物,如蒜、辣椒、胡椒、花椒、干姜,还要忌食大热补品,如人参等。
(2)生活调理:中医认为,阴虚可由血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因此,除血虚体质应注意的各项因素外,还要节制性生活;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节,避免暴怒。
4、阳虚体质 ——温补脾肾、助阳祛寒。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形体较胖,平时怕冷喜暖,手足总是冰凉,腰膝冷痛,耐春夏不耐秋冬的气候。
(1)饮食调理: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可多吃羊肉、鸡肉、韭菜、胡桃、葱、姜等进行调养。戒烟酒,忌食清热解毒之品,不宜过食生冷瓜果及性偏寒凉的食物。
(2)生活调理:中医认为“动则生阳”,要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如在春末夏初时,每周可增加2~3次日光浴,每次约15分钟。
最后,不可随意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剂、安眠药、镇静剂、抗痉挛药,除非是在医生指导下。在此特别要提到高龄准妈妈,因为年纪较大的女性容易肝血不足,肝血不足容易使气血不调,则不能摄精成孕。如果加上盼子心切、烦躁焦虑、肝郁不舒,就更不容易受孕了。
总之,打算怀孕的准妈妈们,一定要在孕前将自己的身体涸理至最佳状态。这样做不仅有励于成功受孕,更重要的是给你的宝宝营造了一个健康完美助孕育环境。
二、产前中医保健
妊娠期保健是指从怀孕开始至分娩前这一段时期的保健。搞好这一时期的保健对降低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及难产的发病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和病残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妊娠期保健要从早孕开始,对孕妇应当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包括优生、少生、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孕期营养、烟酒、医疗用药和农药等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放射性物质对母婴影响等问题。
妊娠以后,月经停闭,脏腑经络之血皆注于冲任二脉。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情况,在生活起居和精神调摄方面尤为重要,以保障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健康孕妇的中医调养
(1)劳逸有节:妊娠期妇女应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不宜过度劳累,攀高负重,慎防跌仆一面伤胎。但也要适当活动,否则易致气滞难产。
(2)慎起居防外感:妊娠三个月以内是胎儿分化发育,脏腑形成时期,应防止外邪入侵,损伤胎儿。尤其是防止感受风寒、风热感冒及风疹热毒的入侵。故应注意生活起居,居必静处,避免同外感病人接触。
(3)饮食适宜:妊娠早期出现厌恶油腻,泛恶呕吐之症,为气血聚以养胎,脏腑之气不得宣通致胃气上逆所致,要注意忌生冷、油腻之食物,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宜消化饮食。宜少食多餐,保证对胎儿的营养供给。妊娠末期如有子痫生兆、水肿等症应给予低盐饮食。总之孕期饮食宜清淡平和而富于营养,切勿过饥过饱损伤脾胃。
(4)注意胎教:胎教是指妇人怀孕,其思想、视听、言行均应端正,则胎儿可得到感应,有利于胎儿的发育。妊娠期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如果多愁、恐惧、胆怯,思虑过度,则不利胎儿发育。
(5)房事:妊娠三个月以内和七个月以后,必须避免房事,以防流产、早产及感染的发生。
(6)妊娠期使用中药的安全问题:妊娠期妇女使用中药应首先考虑孕母及胎儿的安全。治疗特点应是治病与安胎并举,不可盲目滥用药物。
常见几类中药对孕妇及胎儿有影响.1峻下滑利药:巴豆、芫花、芒硝、牵牛、瞿麦、南星等;2祛瘀破血药:如水蛭、虻虫、桃仁、红花、三棱、牡丹等。另外还有一些耗气有毒药,如麝香、水银、乌头、附子等。对于有问题的孕妇
(1)妊娠呕吐 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可含服少量姜片,乌梅,陈皮等缓解或减轻呕吐。适当食疗,可口服安胎鲫鱼姜仁汤。原料为鲫鱼1条,生姜,春砂仁,精盐和味精。
(2)胎漏胎动不安 以止血安胎为主,可口服莲子糯米粥,加白糖;葡萄干莲子汤,(3)妊娠合并贫血 以补气养血为主,可服用参归猪腰汤。
三、产后的中医保健
1、产后不适调理法
(1)体虚 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气、血、津液的耗损,会带来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眩晕、出汗,便不利等。
调理法: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山药、桂圆、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2)血淤 分娩时胞宫的脉络被损伤,导致脉络淤阻不通,旧血停留,经气郁滞。从而出现腹痛、小腹硬满、恶露不尽等淤血停滞的症状。
调理法:经常对腹部施以自我按摩,可以促进血脉流通;也可以采用桃仁、黄酒、玫瑰花、三
七、鸡冠花等进行食疗。
(3)体虚而易感 由于气虚血弱而致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产后经常怕冷怕风,容易患感冒,关节冷痛。
调理法:洗澡和洗头,而是要水温适度。要避免身体被冷风吹,避免盆浴。月子里外出,要气温适宜,不能身体带汗。刷牙做家务,要用温水。
2、常见产后病患调理法
(1)眩晕 产后至少要卧床休息一天。服用乌鸡白凤丸,也可采用食补.方法 :如取羊肉500克洗净切片,取黄芪50克、当归50克、大枣10个、生姜1块,用慢火炖烂,吃肉喝汤。
(2)出汗 可以服用玉屏风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麦羊肚汤。方法;浮小麦50克用纱布包好,羊肚200克切片,加水后放在一起煮熟,喝汤吃肚片,会起到一定效果。
(3)便秘和痔疮:产后应该及早下床活动,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等,多喝白开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以服麻仁润肠丸等润肠类中成药,还可以选择药膳.方法:核桃仁5个捣烂;桃仁20克去皮捣烂;黑芝麻20克炒熟研烂;蜂蜜50毫升(找到两样以上即可,配齐更好),与适量粳米煮粥,早晚喝。
(4)小便不利:尝试听流水声音以刺激排尿。也可以用温热的生理盐水冲洗外阴,对小腹施以按摩,并点按关元穴(肚脐下三寸)。如
果症状几天后没有缓解,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丸,也有一定的效果。
(5)腹痛: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的休息,尽早下床活动。服用益母草冲剂也有一定的效果,或取山楂30克、红糖30克、干姜面5克用水煎,一天分两次服用。体质虚弱者,可以吃传统的百补鸡,方法为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各10克;当归20克,川芎6克,洗净后用于净纱布包裹浸湿;然后取肥母鸡1只,把500克精猪肉切碎、500克猪骨打碎,将鸡、猪肉、骨、药包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打去浮沫,加入葱、姜少许,再用文火烧至鸡肉烂熟,去药包,吃肉喝汤。
(6)恶露不尽 居家做一些生化汤粥,方法: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干姜7克(用火烤黑)、甘草3克,加水和少量黄酒煎煮,取汁去渣,再和淘洗干净的粳米50-100克煮为稀粥,放入红糖适量,每天喝1-2次,趁温热喝下。可按摩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子宫穴。
(7)四肢疼痛 如果能够积极地预防,可以尽可能避免产后四肢疼痛的出现。如果出现症状,尽快予以治疗也不会留下什么后患。首先,要保证疼痛部位不再受寒,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品,如牛奶、黄豆制品、虾仁;或适量服用钙剂
(8)乳房疼痛 可外用如意金黄散和米醋调开涂抹乳房,随干随换;或把仙人掌去刺后捣成泥外敷,一天2-3次;也可以服用中药粥,方法是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先煎汤,再下粳米100-150克在汤中熬成粥,不拘时喝。早期症状不重时可以坚持喂奶,但如果乳房红肿疼痛症状加重,甚至形成脓肿则应停止喂奶,立刻到医院就医。
(9)产后缺乳:应正确哺乳,多吸吮。服丝瓜鲫鱼汤;中药生麦芽30-60g,水煎代茶喝。
(10)产后抑郁:应避免精神刺激,采取情志调节,做产后保健操。
在社会中广泛普及中医关于儿童的日常保健知识,加强儿童保健,倡导科学育儿,可以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率,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儿科范畴之中,保健方法包括食疗、小儿推拿等常见方法,它既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还解决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
一、小儿保健中常用的望诊方法 1、面部望诊
面部望诊的主要方法为五色主病,与成人相同。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面呈红色,多为热证;面呈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湿浊;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淤证、惊痫;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淤证、水饮证。
2、望形态
望形态就是观察患儿形体的强弱胖瘦和动静姿态。形体望诊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等、凡发育正常、筋骨强健、肌丰肤润、毛发黑泽、姿态活泼者,是胎禀充足,营养良好,属健康表现;若生长迟缓,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皮肤干枯、毛发萎黄、囟门逾期不合、姿态呆滞者,为胎禀不足,营养不良,多属有病。
3、察舌
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苔白为寒,苔黄为热,苔白腻为寒湿内滞,或有寒痰食积,苔黄腻为湿热内蕴,或乳食内停。舌苔花剥为气阴两虚,光剥无苔为阴伤津亏。地图舌为胃之气阴两虚。
4、察指纹
小儿指纹是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婴幼儿皮肤薄嫩,络脉易于显露,故对于3岁以下小儿察指纹是望诊内容之一。指纹的辨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分虚实,三关定轻重”。
二、小儿日常保健
不同年龄的小儿,其形体、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常见保健方法也有一定区别。1、1岁以内儿童
1.1、喂养方法:
婴儿喂养共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三种。婴儿期喂养保健重点是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在医生指导下断奶。
1.2母乳喂养
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喂养为主要食物的叫母乳喂养。母乳为水谷之精气所化生,母乳喂养最适合婴儿需要,断奶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以8-12个月最为适宜,夏季不是断奶的合适季节,最好到秋凉以后再断奶。断奶前应采取逐渐减少喂奶次数,逐渐增加辅食的方法。不可突然断奶,否则容易发生厌食、腹泻。
1.3人工喂养
以奶粉、牛奶、羊奶、豆浆、奶糕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的称为人工喂养,其中以牛奶最通用。
1.4混合喂养
因母乳不足而需加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的,叫混合喂养。1.5婴儿护养
婴儿期,脏腑气血未充,生长发育迅速,护养方面除合理喂养之外,必须注意安排起居作息。
古人有头要凉、背要暖、腹要暖、足要暖等说法,以及“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等。
1.6预防接种
婴儿时期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于发生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和时行疾病。婴儿时期对各种传染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必须切实按照计划免疫工作条例规定的免疫程序,为1岁以内的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2、1岁-3岁儿童 2.1饮食调养
此期幼儿处于以乳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饮食为主的时期。此期乳牙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脾胃功能仍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
2.2起居活动
幼儿1-1.5岁学会走路,2岁以后能够并且喜欢跑、跳、爬高。要为孩子保留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引导孩子的动作发育。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时间,逐渐教孩子学会洗手洗脚、穿脱衣服,正确使用餐具的独立进餐。
2.3疾病预防
幼儿生活范围增大,患病机会增加。要训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腐败污染的食品不能吃,衣被经常换洗。还要继续按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幼儿好奇好动,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差,应注意防止烫伤、触电、外伤、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3、3岁-6岁儿童
此期儿童活动能力较强,智识已开,求知欲旺盛,虽然随着体质增强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也要根据这一时期的特点,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3.1体格锻炼
此期小儿一般进入了幼儿园,也可能散居。要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小儿体质,要有室内外活动场所,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3.2早期教育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此期儿童好学好问,家长与保育人员应因势利导,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给予解答。不能强迫孩子过早地接受正规的文化学习,违背早期教育的规律,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3.3.疾病预防
此期的儿童发病率下降,要利用孩子体质增强的时机,尽可能根治某些疾病。
三、小儿常见疾病的保健方法:
1、伤食积滞
1.1主要临床表现:
胃纳呆甚至厌食,腹胀,恶心欲呕,口臭,夜眠不安,大便不调。1.2保健要点:(1)外治法: 常用穴位:神阙穴
操作方法:用40g紫苏煎沸水,将毛巾在汤内浸泡,拧干趁热敷在腹部,用手顺时针推磨,冷则随换。
(2)推拿疗法:取穴及部位 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腹阴阳穴。
(3)饮食疗法:
推荐食物: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鸡内金、芒果核。食疗举例:炒麦芽20g、炒山楂5g、炒神曲10g,煮水,早晚2次分服。
2脾虚厌食
2.1.主要临床表现:面色偏黄或偏白,肌肉松软,进食不多也常出现食积,大便多稀溏。
2.2.保健要点:
(1)外治法:常用穴位:足三里穴。定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寸处。
(2)推拿疗法:取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腹阴阳穴。(3)捏脊疗法:(背脊皮肤感染及紫癜病患儿禁用此法。)(4)针刺四缝(5)饮食疗法:
推荐食物:淮山、莲子、炒扁豆、茯苓、北沙参、陈皮。食疗举例:北沙参12g、肉豆蔻5g、陈皮3g、褒瘦肉200g,每周2-3次服。
3、便秘(中阳不足)
3.1主要临床表现:面色偏白或偏黄,肢冷畏寒,喜饮温水,大便粒状或大便不干却秘结难解。
3.2保健要点:
(1)外治法:吴茱萸敷脐法。
处方:丁香3g,广木香3g,吴茱萸4.5g,肉桂1.5g。操作方法及要求:上药研粗末,加粗盐100g,炒温热后装布袋,温度合适后,敷于肚脐,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推拿疗法:补脾经300次(3分钟),推肾水300次(3分钟),清大肠200次(2分钟),推上三关100次(1分钟),摩腹200次(2分钟),捏脊5遍,按揉足三里100次(2分钟)。以上推拿手法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1-2疗程。
4、虚汗过多
4.1主要临床表现:白天动则汗出淋漓,夜眠头汗淋漓,易感冒,面色苍黄。
4.2保健要点:
(1)外治法:五倍子敷脐法
操作方法及要求:处方:五倍子、肉桂,比例10:1,研末备用。取中药粉末30g,用食醋调湿以成形为度,做成一元硬币大小,分别贴在肚脐和左右涌泉穴,外用麝香壮骨膏在上面固定。每日1次,连续使用1周。贴药后若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和破损等应暂停,结痂后可继续给药。
5体虚易感
5.1主要临床表现:无特殊疾病而体弱易感冒,常见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常伴见面色萎黄,乏力或手足心热,易汗出,纳食差,大便干燥。
5.2保健要点:
(1)外治法:佩戴中药香囊法
贴身佩戴“防感中药香囊”(生黄芪,炒苍术,防风,辛夷,白芷,佩兰。藿香,艾叶,桑叶,野菊花,花椒,川芎,桂枝,砂仁,苏叶,桔梗,冰片),夜晚置香囊于枕边睡眠,每30天待香囊中药气变淡后更换,连续使用3个月为一疗程。
(2)捏脊疗法:(见上述“脾虚厌食篇”)
(3)冬病夏治:适于阳虚易感,支气管哮喘。(4)食疗:
芪参鹌鹑汤:黄芪10g,太子参10g,谷芽10g,鹌鹑1只。做法:以上材料处理洗净,加清水6碗,慢火煲1-2小时,喝汤,食肉。
(5)十个常用保健穴位:
脾经、肺经、大肠、板门、三关穴、六腑穴、天河水穴、肺俞穴、七节、丹田。
第三篇:儿童中医保健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
主讲人:袁霞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 6、12月龄——按摩腹部和捏脊
1.摩腹
⑴位置:腹部(图1)。
⑵操作: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⑴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图2)。
⑵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图1 图2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二 18、24月龄——按揉迎香、足三里穴
1.按揉足三里
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⑵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⑶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2.按揉迎香穴
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⑵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⑶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图1 图2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三 30、36月龄——按揉四神聪穴
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怎样预防儿童肥胖:
儿童肥胖症通常是指单纯性肥胖症,由于饮食因素所致,即摄入大于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的范围,与活动过少和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对于单纯性肥胖症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减肥:
⑴限制饮食:使摄入的能量低于身体消耗的能量,从而消耗体内积聚的脂肪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减少食量不能太快,在孩子能接受的情况下进行,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食物的体积应尽可能大,以产生饱感。但注意饮食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不能减少,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食物中多一些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
物,平时应限制吃零食及甜食。
⑵加强运动:肥胖与缺少运动有一定关系,运动能使能量消耗增多,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往往减肥效果更佳。肥胖儿常因运动时气短,动作笨拙而不愿锻炼,所以开始活动量少一些,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宜采用一些既促进能量消耗,以容易坚持的运动项目,如早晨跑步、散步、踢球等,家长同孩子一起锻炼常能增加孩子的信心。运动能促进肌肉的发育,保持充沛体力,改变孩子平时少动的习惯。
⑶心理治疗: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自己了解肥胖对身体的坏处,使之自觉地控制饮食,参加体育锻炼。要改变孩子因肥胖而产生的孤僻怕羞的心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定期测量体重,体重下降时要给一定的奖励,激发其信心。
怎样预防佝偻病:
1、孕母及乳母应多晒太阳,摄入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添加维生素D和钙制剂。
2、小儿满月后开始晒太阳。开始5-10分钟,逐渐增加到1-2小时,冬天坚持户外活动,夏天阳光太强可在树荫下、屋檐下。自半月起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3个月起可适当补充钙剂。3岁以上儿童可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服维生素D 怎样预防儿童肥胖。
第四篇:儿童保健手册
办理儿童保健手册需要资料 1 双方均是外地户口的(不含三县),需要父母双方身份证复印件、出生证明和孕产妇保健手册
2双方均是本市户口的要落户户口本、准生证、孕产妇保健手册
3一方是合肥市户口本,一方是三县户口,如果长期在合肥住,可以凭合肥市户口本、准生证和孕妇保健手册办理(注:一方是外地户口,一方是三县户口,儿童保健手册办理回三县办理),庐阳区:大杨镇(城市、农业户口都不能办)三十岗(城市户口办、农业户口不能办)
包河区:淝河、常青、烟墩(城市户口办,农业户口不能办)
义城、义兴、大圩(城市农业都不办)
蜀山区:井岗(写XX村不能办)南岗(城市,农业都不办)瑶海区: 七里塘(北二环以外都不办,但写方庙派出所的可
以办)
磨店,大兴、城东、龙岗(都不办理)
第五篇:儿童中医保健方案
岁儿童中医药服务保健方案 为了普及中医关于儿童 0-6保健知识,倡导科学育儿,运用
中医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加强儿童保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现制定此保健方案。
一、工作方向 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发挥中医传统优势,对儿童保健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加强中医工作,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进行疾病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实施方案
(一)食疗药膳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针对不同年龄
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情志调摄
1、工作重点:宣传儿童的轻质调摄。
2、具体实施:(1)通过儿童体检,入户回访,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正确了解儿童心理发育,重视儿童轻质调节方法,常用的控制和调节情绪方法有以情制情法、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因此,情志的调节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三)运动功法
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运功特点。
2、具体措施:(1)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运动特点正确了解,比如:3个月的婴儿开始会抬头,4个月两手臂会撑地,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9个月开始试着站立,11个月扶着走,两岁能用勺吃饭,三岁学穿鞋和袜,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各阶段特点就能更好的帮助儿童锻炼,儿童精细训练方法:如 用拇指和食指捏东西、堆积木、把物
品从容器中倒出来、一次翻开两三页画册;对肥胖儿童减肥方法:
1、儿童运动减肥方法,幼小儿童可采用家庭娱乐的方式,在娱乐中运动,在运动中取乐。
2、教会儿童缓慢而又放松地吃东西,3、饮食规律(2)普及儿童健康知识,针对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安排小儿的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普及科学的中医防病保健知识来提高免疫力,避免小儿疾病的发生。(三)体质调养
1、工作重点:宣传中医对儿童体质的调养增强其免疫力,预防疾病。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的方式来提高儿童体质,预防儿童多发病、常见病,让家长对儿童体质的基本知识和疾病预防措施能正确了解。儿童体质分为脾胃虚弱、肝肾不足、血虚、肾气不足四型。如脾胃虚弱型保健方法
1、食疗:食用健脾胃的山药、大枣、薏苡仁、粳米等
2、运动:脾主四肢在体合肌,通过运动有健脾功效。
3、经络推拿:通过推脾经、提脊法、按摩肚脐、足三里、脾俞、胃俞、鱼际等方法来调节儿童体质。(2)指导优生优育鉴于禀赋为个体体质的形成基础,提倡婚前检查,在儿童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更应该从饮食、情
志、运动等方面干预,母乳喂养、预防接种都是增强体质的基本措施,普及体质知识,提高体质意识,才能提高儿童体质水平。下摄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