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体验磨练文毕业总复习之作文写作方法1
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之作文写作方法1
能力要求:
1、了解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等作前准备活动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活动的一般方法,能够在写作实践中正确运用。
要点串讲:
构思,指的是怎么样按照题目的要求写成一篇文章的思维过程。它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和布局等几个内容,这是作文动笔前,大脑即时搜索信息的思考过程,是一项十分艰苦的思维任务。如何进行更好地构思呢?
1、审题:
审题是作文中的关键环节,这里面的“题”不仅指命题作文中的文题,也指半命题作文、有提示要求和给材料作文中的“题目或说明”,即写作要求。只有弄清题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要求确定中心,选料,组织结构,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否则,可能导致写作失败。
(1)审清题材
我们接触的大多是记叙文。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和状物四类。审题要先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重点词,进而确定要写的重点对象或侧重点。比如《伙伴》要求写人,《一件***的往事》要求记事,《晨雾》要求写景,《我的储蓄罐》要求状物。还有如《感动》、《难忘的***》这类题目,既可写人,也以记事,要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和掌握的材料来灵活掌握。
(2)审清范围
一些作文题目或者要求通常从写作对象、时间、处所来确定文章的内容范围。比如:要明确文章的人称要求,如《我的爱好》,要用第一人称;《他没有错》要用第三人称;《**献给您》应该用第二人称写。有的题目规定了文章内容的时间范围,比如《童年*事》,要求写过去的事,《我的理想》要写将来的事情。另外,有的题目或要求对文章中的人和事都作了空间限制,有的题目对数量也有限制,如:《家乡新变化》、《竞选班长二三事》等。
(3)审清重点
习作中,抓住了写作重点“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中心。审题中要善于抓住题目或要求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体会。通常来讲,一个完整句子的题目,作文的重点内容往往是在谓语上,如:《妈妈笑了》,这个题目的重点内容,就是在“笑了”这个词语上;不完整句子的题目,应该抓住那些限制性、修饰性的词语上,如:《醉人的秋色》,这个题目的重点内容,就是在“醉人”上;一个词语的题目,往往是象征性的,把事物的象征意义写出来就对了,如:《温暖》、《青松》、等。
(4)审清要求
习作中,有的题目会附带说明与要求,还有的规定了写作范围和条件,或要求自拟文题。比如“写一封书信。”“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根据题意作文”等。在审题的时候,都不能忽视。
2、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中心思想。所谓中心思想是指写这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文章要突出表达且紧紧围绕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这一篇文章的重点所在。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确定中心思想对写好作文关系极大。如何确定中心思想呢?
要明确要求:确定的中心思想要健康,有意义、明确,不含糊、集中,不能无中心,也不能多中心。
确定中心思想的方法可归结为“一看”,“二定”。就是看题目或要求本身有无中心的要求。如果有,作文就要围绕题目规定的中心写。如:有的命题作文本身就给我们规定了中心思想。比如《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刻苦学习”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如果作文题没有中心,就得自己确定中心。比如同一个作文题目,由于大家掌握的材料不同,就要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确定中心。
中心思想要在动笔前就确定好,然后围绕中心写,正如古人说“意(即,确定中心)在笔先”是很有道理的。
3、选材:
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可写的材料可能会很多的,这就需要进行选择。选材通常可分三步来进行:首先要是广开思路,想想在题目允许的范围,有哪些可写的材料。然后把想到的材料进行比较,看哪个材料更合适,对表达中心思想最有利。最后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材料。通常的方法有:
⑴比较法。从众多的材料中筛选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⑵对比法。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材料,突出文章的中心。
⑶画龙点睛法。选择生动材料,使已包含在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更加鲜明,中心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⑷升华法。选择几个相关的典型材料,使文章中心逐步上升。
⑸广开思路。审题打开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去想。
⑹选择角度要小,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4、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围绕中心按一定的条理对选择的材料进行安排。条理清楚,结构紧凑,是组材的主要要求。通常的方法有:
(1)以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2)以空间的变换来组织安排材料。如:《参观人民大会堂》
(3)按材料的性质归类安排。如:《再见了,亲人》
在作前构思的阶段里一般还会在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的基础上,列写写作提纲,安排文章的详略等,为写作活动做好准备。
例题解析:
例一:读下面的文题,用“()”标出“题眼”。
我的爸爸我和同桌我最喜爱的玩具游泰山
我长大以后迷人的夜晚可爱的小花猫妈妈笑了
[分析]这道题是对我们审题能力中审清题目重点的考查。“题眼”即文题中的重点词语,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也正是习作应该着力突出的内容。抓住题眼对于确定文章的中心起着关键作用。完成此类题目要认真阅读题目,结合方法,抓住规律,正确进行判断。可以用“换词比较法”在题目的判断中进行尝试思考,有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解]爸爸、和、喜爱、游、长大、迷人、可爱、笑了
第二篇: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之作文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之作文写作方法
构思,指的是怎么样按照题目的要求写成一篇文章的思维过程。它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和布局等几个内容,这是作文动笔前,大脑即时搜索信息的思考过程,是一项十分艰苦的思维任务。如何进行更好地构思呢?
1、审题:
审题是作文中的关键环节,这里面的“题”不仅指命题作文中的文题,也指半命题作文、有提示要求和给材料作文中的“题目或说明”,即写作要求。只有弄清题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要求确定中心,选料,组织结构,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否则,可能导致写作失败。
(1)审清题材
我们接触的大多是记叙文。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和状物四类。审题要先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重点词,进而确定要写的重点对象或侧重点。比如《伙伴》要求写人,《一件***的往事》要求记事,《晨雾》要求写景,《我的储蓄罐》要求状物。还有如《感动》、《难忘的***》这类题目,既可写人,也以记事,要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和掌握的材料来灵活掌握。
(2)审清范围
一些作文题目或者要求通常从写作对象、时间、处所来确定文章的内容范围。比如:要明确文章的人称要求,如《我的爱好》,要用第一人称;《他没有错》要用第三人称;《**献给您》应该用第二人称写。有的题目规定了文章内容的时间范围,比如《童年*事》,要求写过去的事,《我的理想》要写将来的事情。另外,有的题目或要求对文章中的人和事都作了空间限制,有的题目对数量也有限制,如:《家乡新变化》、《竞选班长二三事》等。
(3)审清重点
习作中,抓住了写作重点“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中心。审题中要善于抓住题目或要求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体会。通常来讲,一个完整句子的题目,作文的重点内容往往是在谓语上,如:《妈妈笑了》,这个题目的重点内容,就是在“笑了”这个词语上;不完整句子的题目,应该抓住那些限制性、修饰性的词语上,如:《醉人的秋色》,这个题目的重点内容,就是在“醉人”上;一个词语的题目,往往是象征性的,把事物的象征意义写出来就对了,如:《温暖》、《青松》、等。
(4)审清要求
习作中,有的题目会附带说明与要求,还有的规定了写作范围和条件,或要求自拟文题。比如“写一封书信。”“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根据题意作文”等。在审题的时候,都不能忽视。
2、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中心思想。所谓中心思想是指写这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文章要突出表达且紧紧围绕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这一篇文章的重点所在。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确定中心思想对写好作文关系极大。如何确定中心思想呢?
要明确要求:确定的中心思想要健康,有意义、明确,不含糊、集中,不能无中心,也不能多中心。
确定中心思想的方法可归结为“一看”,“二定”。就是看题目或要求本身有无中心的要求。如果有,作文就要围绕题目规定的中心写。如:有的命题作文本身就给我们规定了中心思想。比如《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刻苦学习”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如果作文题没有中心,就得自己确定中心。比如同一个作文题目,由于大家掌握的材料不同,就要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确定中心。
中心思想要在动笔前就确定好,然后围绕中心写,正如古人说“意(即,确定中心)在笔先”是很有道理的。
3、选材:
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可写的材料可能会很多的,这就需要进行选择。选材通常可分三步来进行:首先要是广开思路,想想在题目允许的范围,有哪些可写的材料。然后把想到的材料进行比较,看哪个材料更合适,对表达中心思想最有利。最后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材料。通常的方法有:
⑴比较法。从众多的材料中筛选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⑵对比法。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材料,突出文章的中心。
⑶画龙点睛法。选择生动材料,使已包含在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更加鲜明,中心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⑷升华法。选择几个相关的典型材料,使文章中心逐步上升。
⑸广开思路。审题打开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去想。
⑹选择角度要小,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4、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围绕中心按一定的条理对选择的材料进行安排。条理清楚,结构紧凑,是组材的主要要求。通常的方法有:
(1)以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2)以空间的变换来组织安排材料。如:《参观人民大会堂》
(3)按材料的性质归类安排。如:《再见了,亲人》
在作前构思的阶段里一般还会在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的基础上,列写写作提纲,安排文章的详略等,为写作活动做好准备。
第三篇:小学语体验磨练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笨梢月穑慷导噬希颐浅3?吹降闹皇墙淌π榛我磺梗罢嬷饕猓偕塘俊倍选=淌ψ苁怯邪旆ǜ献叛杓坪玫娜ψ永镒辍?br />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第四篇:小学语体验磨练文通知
小学语文通知
各乡镇、街道教育指导中心,大河学校,英中小学部:
泰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将于2010年3月22日—26日在泰安师范附属学校举行。请各乡镇、街道教育指导中心至少派4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大河学校、英中小学部派1名教师到会听课。参加听课的教师于3月22日早7:40前到泰师附校报到,每人交40元会务费领取听课证。听课期间可安排教师轮流听课。请各单位安排教师准时到会听课。
附:泰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通知
岱岳区教研室
2010年3月17日
关于举行2010年泰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教科研中心、市直各学校:
为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展示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为全市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促进我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为参加山东省小学语文优质课选拔参赛教师。根据工作计划,决定于2010年3月22---26日在泰安师范附属学校开展全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条件
1.教龄:5年以上。
2.参赛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事业心强,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有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要经过层层选拔,农村教师要占有一定的比例。
3.在小学语文教学比赛中已获得市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不再参加本次比赛,但可以参加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参赛教师的选拔。
二、评选内容
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经典阅读(参加实验的核心学校)。经典阅读要密切结合本校的核心子课题。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现行教材下册第四单元后,课题自定;口语交际青岛版
教材;各县市区要有一节习作教学或口语交际的内容,高新区、市直学校根据实际确定参赛内容。严禁抄袭别人的教学设计,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三、评选要求
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科学合理,教学效果显著。
四、名额分配
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各选派5名参赛教师;高新区选派1名参赛教师;市直学校先进行市直优质课评比(泰安市实验学校、泰安师范附属学校各3名,外国语1名),择优推荐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每乡镇各选派4—6名骨干教师听课。
五、时间、地点
1.参赛教师于3月19日上午9:30到泰安师范附属学校会议室抽签确定讲课顺序。
2.听课教师3月21日下午报到,3月22日开始课堂教学比赛,26日下午离会。
3.讲课地点:泰安师范附属学校幼儿园五楼报告厅。
4.报到地点:泰安鲁中宾馆(泰安市实验学校对过,原煤炭培训中心)
第五篇:小学生体验磨练毕业作文复习之浅见(最终版)
小学生毕业作文复习之浅见
实验小学 孟利敏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提高的,所以,我们常常会产生“作文复习不复习一个样”的心理。不过我想,在复习期间,只要我们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并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训练,相信或多或少总会有收获。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分清类别,做好复习计划
进行习作复习前,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根据大纲要求把作文分为记叙文(以写人写事为主)、想象作文、读后感、应用文(书信、建议书)四大类别。然后有计划地分类进行复习,“有计划”主要指作文复习的时间安排要分散,不能太集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作文训练。
二、以“记叙文”为例谈作文复习的方法
我自己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我懂得了哪些文章好,好在哪里,我才能出写好文章。那么对于这些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孩子来说,只有学会鉴赏文章,才会有意识地去模仿,去创造。因此,我认为在复习期间,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习作,指导学生学会欣赏文章显得尤为重要。我想可以分以下几步来进行:
第一步:优选习作,学会鉴赏文章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复习期间,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显得更为重要。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地鉴赏文章,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注意:首先,文章一定是经过我精心挑选出来的,内容要与学生生活接近,选材要新颖,语言要幽默,总之,要受孩子们欢迎,如《穿裙子的男生》《单挑谁怕谁》《三班同学有点酷》等,让孩子们一看题目,就有想听一听的兴趣。其次,要对文章进行美读。也就是在课堂上由我声情并茂地读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被文中语言所吸引,使孩子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最后,还要对文章进行评议。孩子们听后,我经常会这样问:“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如果好,好在哪里?”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由我对文章进行全面地评价。当然,我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分析鉴赏的充分准备。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明确地知道哪些文章好,好在哪。
第二步:加强指导,通晓习作技巧
当然,要让孩子们写出好文章还需要从审题、选材、开头结尾、遣词造句、内容详略的安排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审题方法
在平时的考试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一见作文题便匆匆下笔,结果出现偏题、跑题的结果,严重地影响到学生考试的成绩,因此,教孩子学会审题非常重要。如何进行审题呢?我常用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词审题。作文的题目有时会是一个词,一个词组,或是一个句子一段话。教孩子审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认真地推敲,揣摩,弄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是怎么做的。
常言道:时间如流水,一旦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因此,许多我们做错的、没珍惜的、没成功事都成了一生的遗憾。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将如何去做?去做什么? 请以‘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有新意,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审清题目要求的:
1、请同学们认真读这段话,看看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从假如二字可以看出这是要求我们写一篇想象作文
从“做错的、没珍惜的、没成功”这几个词知道:要根据自己曾做错的、或没珍惜的、或没成功的事来想象假如时间倒流我会怎么做。
从“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将如何去做?去做什么?”可以知道文章应该略写过去的事,详细写出假如时间倒流,该如何做,怎样做?
还明白文章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有新意,表达真情实感。
2、请同学们再次读作文要求,看有没有漏过去的重点句重点词?
总之,让孩子们明白,在考试中一定要反复审题,不放过任何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二)指导学生精心选材
把作文题目审清楚之后,就应该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好中心,选择写作材料了。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精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哪些与中心有关,哪些与中心无关?为了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如何选材,我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给出题目和材料,让学生选择哪些材料符合要求。如:
题目: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
(!)李刚的机灵全长在脸上,一双大眼水灵灵的,透着聪明。(2)李刚迷上了数学题,一道数学题他常常用好几种方法来解,解起题把什么都抛到九霄云外了。(3)有一次,他拾金不昧。(4)李刚喜欢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向书中请教,他把攒的钱全部买了书。可以选择的材料有:————————。(填上序号)
我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弄清楚文章应着力表现同学“勤奋学习”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进行选择,看哪些材料表现了这个中心。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明白了选材必须服务中心的道理。
2、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写。我常对孩子们说:“文章即生活,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才能打动人。千万不可胡编乱造。我在复习期间,会把学生写的反映班级生活的优秀日记念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再次感受:只有真实,才能动人。
3、题材要力求新颖,富于时代特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精心选材的意识,我常用比较的方法来训练。如我根据题目《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题材:(1)我看到一个小女孩给老奶奶让座(美在小女孩助人为乐)(2)奶奶要我教她学电脑(美在奶奶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3)我看到一个小同学主动地关上水龙头。(美在同学们有了节水的意识)。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讨论交流,你认为哪些题材好?为什么? 你想到哪些更新颖的题材?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白选材要有时代特点,要力求新颖。
另外,我还给学生诵读一些题材新颖的文章,如《酷玩奶奶》《我教奶奶上网》等,让孩子们明白:作文要写好,就必须在题材的选择上多花费心思,一些老掉牙的题材尽量不选。像“让座” “扶老奶奶过马路”,即使选了,也要赋予它新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编拟提纲
考场作文,时间很紧张,学生没有时间打草稿,许多同学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从而造成文章层次混乱,详略不当。因此复习期间指导学生快速理清思路,学会编拟提纲对学生写好考场作文很重要。怎样指导学生编拟提纲呢?首先告诉孩子:提纲就相当于文章每部分的主要意思。内容要简明,语言要准确,要让别人一看你的提纲,就了解文章的内容及详略的安排。然后在复习期间的课堂上让孩子进行编拟提纲的训练。具体方法是:先给学生出示作文题目和要求,再让学生快速编拟提纲,然后在小组和全班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审题、选材、立意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些训练指导,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一些技巧。
第三步:动笔实践,学会修改文章
新课标指出:“要落实40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要求。”所以,我在复习期间坚持每周留出两节课的时间进行作文训练。一节让学生完成习作,另一节精讲精评,反复修改。在这里我重点说说我是如何精讲精评,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一般来说,我总是让孩子们先自改文章,做到三读三改。一读,斟词酌句,达到文从句顺,标点正确。二读,首先要看思想观点是否积极明确,其次考虑材料是否突出中心,然后再看详略安排是否得当,告诉学生重点部分一定描写具体,略写的一定要惜墨如金,甚至忍痛割爱。三读,主要看结构是否严谨,是否需要变动,感情流露是否真挚,语言是否流畅生动。在此基础上,同桌或者四人一组互批互改互评。改后每小组推荐一至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上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交流:
1、文章符合本次作文要求妈?
2、题材怎样?
3、开头结尾怎样?
4、你能给他一些好的建议吗?经过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优选出来的文章进行对比,找到差距,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修改。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方法的指导。对于作文水平一向优秀的同学的作文略改,多鼓励。对于作文水平较差的同学则要重点面批面改,并当面说明修改的理由。经过认真修改的文章,不同程度地成了好作品。老师一定要给每个孩子一个直观的分数,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我相信,通过以上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
第四步: 变题训练,灵活运用材料
临考前,可对学生进行变题训练,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从一个基本作文题目,变出多个类似的题目。如《我熟悉的人》《一个——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等这些题目可以以一个内容展开来写。
三、关于其他几类作文的复习
对于其他类作文的复习,我们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步骤进行,不过,要各有侧重。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详写。
总之,相信进行考前作文的实效练习,可以为孩子们助一臂之力,从而使考试结果成为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