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1
审核人签字
采编组:
播音组:
周五(2013.3.15播)
就业360
面对就业要从现在开始改变
笼罩大半个中国的雾霾阴影尚未消散,职场领域的“雾霾”又悄然来袭。据国内知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薪酬、加班、背房、健康和职场安全感已成为压在职场人身上的“五座大山”。然而让业内专家担忧的是,面对雾霾的肆虐,大多数职场人选择了“低头”,默默承受或负重前行„„
既然“职场雾霾”更多源于求职者对“好工作”定义的不同,那良药自然从此处着手,专家建议:
首先,是要改变态度。物价上涨而工资不涨,年龄上升职位不升,能力不大责任越来越大„„这些都是现实,我们无力左右,唯一能改变的是看待工作的态度。你开心,或不开心,工作就在那里,不多不少。为什么我们不能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工作呢?要知道“心中的雾霾”比“雾霾”本身更可怕,只有积极面对工作你才会赢得更多。
其次,要明确方向。“好工作自己找”,那什么样的工作才称得上“好工作”?专家认为,有七项标准:薪水和福利保障、家庭因素、个人能力提升、职业发展规划、个人影响力、个人兴趣爱好。但这更像是一道选择题,每个人心中的“好工作”都不同,不论你是追求物质满足,还是获得事业成功,亦或是求得家庭和睦,追求的绝不是工作本身。所以,工作只有适合没有最好的,只要符合自己发展就称得上“好工作”,我们何必吹毛求疵苛求工作本身。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定下目标,大踏步前进,即便前方就是“雾霾”也不会迷失方向。
再次,要学会自我调节。要知道即便态度和目标再明确,工作压力山大的问题得不到缓解,久而久之也会使人崩溃。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把负能量都排出去。
最后,无论你是选择坚持,还是另觅一份“好工作”,都要做一个“抬头族”。只有抬起头来才能在“雾霾”里更清楚辨别方向,用充满自信阳光的正能量迎接挑战,那些阻碍我们视线的,那些扰得我们心绪不宁的,自然随之烟消云散。
求职面试
一、网申——求职面试第一关
现在大部分的名企都是需要通过网申来收集简历和初步筛选应聘者的。因此能不能获得笔试和面试机会,通过网申的基本删选就很重要。网申有很多技巧,就不详细展开了,提两点很重要的:
1.注意网申截止的时间。不要等到截止前的最后一天才投简历,这样很有可能就错过了机会!有些人还没有来得及网申,但已经有人接到了面试的通知,这样的悲剧真不少见。所以一般最好在网申时间段的中期提交简历信息,最后到了末期再检查一次最稳妥。
2.网申材料的保留。可以把每次网申的材料保留起来,特别是一些open 播音员
考勤人员 播音小结:
考勤小结: 审核人签字
采编组:
播音组: question(开放性问题),下次你如果要申请另外一个公司,也许会遇到一样或者相似的问题,甚至面试的时候也有可能遇到,所以要注意积累这些问题和答案。有些人没有这种习惯,每次申请一个公司都要重新填写,这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有些公司的网申真的非常麻烦,可能要花上你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填完。如果自己有存货,那么效率就可以提高很多。
二、笔试——杀出重围不可缺
有些公司也许简历不怎么筛人,让大部分人通过简历筛选,然后通过笔试来筛选一部分人。当然,相较于面试,笔试筛人还是比较少的。笔试并不难,只要用心准备,比起面试更容易在短期内突破。
其实,一般公司的笔试看看公务员的行测就够了,做几套行测题目找点技巧和感觉,通常不会难通过的,就需要花一些时间准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越努力,越幸运。
考试的时候心态也很重要,不会做的题目会很多,要学会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比如建行历年的机考就是,相信考过的很多人都会有“一场考试一场恶梦”的感觉,基本都会有一半的题目是难以入手的,所以学会选择题目,该放手时就放手。这些东西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到大经历过各种考试折磨的人儿,你们都懂的。
三、面试——求职决战时刻
一般面试会分为2—3轮,包括单面(结构化面试),群面(无领导小组讨论)专业HR面或者相关直属部门领导面等等。
无领导的面试,特别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角色,适合做leader的就表现出领导的气质,想做timer的就认真做好提醒。另外平时要适时锻炼自己的限时演讲能力,因为会有个自我发表的机会,这中间会考察到个人的逻辑及表达能力。还有很多技巧,譬如如何处理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时间的控制,自我言行举止的培养等等,同学们,有空可以去学习下,为我们以后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吧。
找不到工作的几个原因
找工作让你非常沮丧?每天发出几十封简历,也许偶尔能够得到一些面试邀请,但是总是没有工作机会?以下是八个可能解释这种状况的原因: 1.你的简历没有表明你具有任何超出岗位描述的资历。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劳动力市场里,你的简历应该能够显示你的独特之处,这意味着上面不仅仅要列举你能承担的职责和责任,还需要强调你担任每种角色时获得的成就。2.你的求职信让招聘经理快睡着了。如果你的求职信只是总结了已经展示在你的简历上的信息,招聘者就无须再阅读它了。你应该做的是,利用求职信向招聘者展示一些其它的信息:例如你在该公司或者该领域工作的兴趣,并解释为什么你能够超越别人胜任这份工作,而不仅仅是列举你过去的工作经验。3.你看起来对这份工作并没有热情。找工作的人有时候会担心如果他们表现出得到这份工作的兴奋,会不会使他们看起来太过于绝望。但是招聘者一般都会选择那些看起来非常热情的应聘者,缺乏热情是原则问题。没有人想要雇佣那些对这个工作机会并没有很感兴趣的应聘者。
4.你没有关注细节。找工作的人常表现得好像只有那些应聘中的正式环节,播音员
考勤人员 播音小结:
考勤小结: 审核人签字
采编组:
播音组:
例如面试和正式文书写作等,是值得被重视的。他们会发送纰漏频出的求职信,带有语法错误的确认邮件。或者他们对面试官彬彬有礼,却对面试官的助手粗暴无礼。事实上招聘经理常常十分重视细节,他们会关注应聘者回复文书写作、介绍信的速度,甚至是他(她)回电话的速度。5.你的面试技巧非常平庸。如果你为了准备一个面试,会提前针对一些面试官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答案,并从过去的工作经验中找到了一些论据来说服他们相信你就是最适合这个职位的人,那么你有很大的可能性在较短的时间内给自己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毫无准备的面试是很难成功的,如果你没有事先准备,即使是面试你很擅长的工作都会很容易遭到拒绝。
6.你试图通过一些小诡计来突出自己。花哨的简历设计、用隔夜快递的方式送达你的简历、视频简历等方式并不能弥补你在能力上的不足,并且它们很容易引起招聘经理的反感。如果你想要让自己在应聘者中比较突出,你应该写一封很棒的求职信来展示自己在求职领域获得过的特殊的成就。7.你太过于关注在自我营销上,以致于招聘经理无法评估你是否适合这份工作。很多应聘者参加面试时就如同自己唯一的目标就是获得这份工作,他们全然没有想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份工作也许并不适合他们。面试官想要看到的是你谨慎的思考过是否能做好这份工作并做得开心,否则你可能刚入职几个月就想要离开。这意味着你需要坦诚的展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让招聘经理看到真实的你,这样他(她)才能正确判断你是否适合这份工作。8.概率。在现在这种不太景气的就业市场下,有时候你所有事都做对了但就是没有得到工作机会。优秀的求职者远多于需要他们的工作机会,简单的概率事件告诉我们,即使最棒的求职者仍会在找工作这个过程中经历打击和沮丧。所以说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确的,那么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接受目前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现实。
在这个就业难的时代里,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要分析自己本身不具备那些就业的能力,然后及时的改正,做到完美的自己,在职场上更加展翅飞翔。
投递简历的玄机
很多求职者写完简历之后,接下来就该进入投递简历的环节。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一环节完全由HR掌控,简历投出之后,看不看那都是HR的事,求职者只能听天由命了。可事实情况并非如此,求职者虽不能左右HR是否看自己的简历,但是却可以把握投递简历的规则,以增加个人简历被HR看到的几率。
1.简历在线投递即可
除非招聘网站的系统出故障,否则在线申请和直接发简历到企业留下的邮箱没有任何差别。在线投递简历方便快捷,而将个人简历粘贴在邮件中通过个人邮箱投递很容易出现简历格式错乱的现象,以附件方式发送个人简历也不受HR欢迎。如果求职者实在不放心招聘网站的转发系统,也可以考虑两种投递方式同时使用。
2.心仪岗位可以隔周重复投递
著名的“二八法则”在投递简历上也适用,求职者不要指望所投递的职位百播音员
考勤人员 播音小结:
考勤小结: 审核人签字
采编组:
播音组:
分之百会有回音,除非你是业界的翘楚。当然,太贪婪也不行,那种“让我一次发个够”的行为会给接下来的职业选择带来麻烦。所以,如果求职者遇上自己心仪的岗位,可以再次投递,只是两次投递的间隔时间需一周以上。
3.错开简历投递“高峰”时间
如同交通有上下班高峰,投递简历也是如此。通常职位刚发布时会迎来一个高峰投递时间。职位发布的第一天和第二天,HR的邮箱收到的简历通常是最多的。想要提高简历被关注的可能性,不如避开这个高峰。
4.不符合岗位要求,也可尝试投递简历
对于“路人甲”型的求职者来说,不要被招聘信息中条条框框的职位要求吓倒,虽然自己不完全符合岗位要求,但可以放宽标准投出简历。因为有时候企业急于用人或者某一岗位长期招不到人,HR也许会在挑选简历时放宽筛选的标准,当然这种情况显然不存在于大公司的热门招聘职位。
5.应聘邮件的标题要直奔主题
如果企业方明确要求求职者把简历直接投在招聘广告留下的邮箱里,那么起个好的邮件标题就很重要,千万别让邮件标题也成了“路人甲”。求职者可以在邮件标题中把符合某项招聘要求的内容写进去,言简明了,直奔主题,比如“三年网络营销经验应聘市场推广专员职位”。
希望以上投递简历的玄机能给我们即将步入或正在投递简历的同学们带来帮助。
播音员
考勤人员 播音小结:
考勤小结:
第二篇:就业。。。
二、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并重的政策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反复证实了这一点。2009 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和服务保障措施,包括鼓励大学生创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困难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等。同时国家为了鼓励农民工就近就业、增加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等。
(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的轻型化和高度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扩大就业、提高就业弹性的必由之路,而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处于重型化和低度化阶段,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长期以来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并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又要积极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体系。
(三)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
从全国各地区的失业率上可以看到,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教育越落后,失业率也越高。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经济增长将会越来越排斥非熟练劳动力就业,特别是排斥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青年就业。从失业者的构成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均占到60%。根据中国劳动力与产业结构的特征,要提高劳动者素质不仅要培育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端人才,而且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企校挂钩合作,积极发展订单培训,积极开展初中、高中学生最后一学期分流培训和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大力培育 各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四)刺激消费,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是实现就业增长的前提条件。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消费水平偏低,这就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难以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提高消费率已成了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国家应该不断提高消费在GDP 中的比重,以提升消费品与服务部门的市场扩展空间和就业容纳能力。各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扩大居民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逐渐增加,国家应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消费。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已经开始向更高的档次升级,因此,国家应该健全消费信贷的相关政策制度,进一步促进消费信贷,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五)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体系关系
在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协调好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要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在城镇,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重点把覆盖范围从国有和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向非公经济组织员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其他劳动者等全体城镇居民拓展;在农村,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老有所养” 问题,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体系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未来几年仍会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要为新增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结构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动。如果劳动力市场不健全,靠政府提供就业岗位,那么失业也是在所难免的了,同时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如果靠政府参与,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要提高更多的就业岗位,要满足不同阶层的劳动力的就业需求,需要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体系。
促进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 不仅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上要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 而且要形成全社会促进就业政策落实的合力机制。就当前而言,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 三驾马车。长期以来, 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投资和出口推动的。投资率多年居高不下, 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投资率明显偏高。目前政府支出中很多都是在投资, 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达24%, 而政府用于投资的金额占政府收入的40%。2009 年, 国有控股投资增速高于整体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政府的投资扩张非常迅速, 其资金来源自然是财政收入或银行贷款。由于资本密度的增加,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 从上世纪90 年代的0.3(即每1% 的经济增长带来3% 的就业增长)降低到目前的0.08%(即每1% 的经济增长仅带来0.08%的就业增长)。同时, 过分依赖外需, 外贸依存度过高, 进出口规模占GDP 的比重多年来一直保持在60%
以上。建立在劳动力低成本和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基础上的巨量廉价商品出口, 导致我国国民福利的流失, 也导致了接踵而至的贸易摩擦。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不仅导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 也使得在出口部门就业的大量劳动力失去了工作。实践证明,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否则, 过多的生产能力不能转换为消费, 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 就会导致为生产而生产, 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近15 年来, 我国居民收入提高的速度低于人均GDP 增速, 居民收入占GDP 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5年到2007 年,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由68% 下降到52% , 企业和政府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约12 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比重下降, 必然导致消费比重下降。而消费倾向下降是就业不足的必然结果。因此, 必须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由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向投资、出口和消费三者平衡发展, 特别是要促进就业增长, 扩大居民消费。
2.注重发展服务业。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 服务业已经成为提高产出和创造就业机会的一个主要来源, 提供了最大份额的就业人数。即使在发展中国家, 包括交通、运输、金融、物流、电信等在内的服务业, 也是确保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和安排就业的重要途径。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既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 也是增加就业最现实的选择。服务业就业弹性达0.75, 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可以增加700万个就业岗位。按照国际上一般的就业规律, 人均GDP 达3000 美元时, 服务业容纳的劳动力占到全部劳动力的60% 左右。由于我国以投资拉动和外向型经济为主, 制造业比重过大, 再加上国民收入中的居民收入比重偏低, 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居民消费严重不足, 使得服务业比重过小。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持续下降, 2006 年环比下降0.5 个百分点
后, 2007 年又环比下降0.3 个百分点至39.1%, 2007 年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
13.4% , 比服务业快2 个百分点。鉴于我国目前服务业发展仍较为落后的状况, 在扩大内需中应特别注重服务业的发展。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 双轮驱动0, 实现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当前要支持鼓励旅游业、咨询业、餐饮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服务业, 尤其是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开拓新的就业空间。在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基础上, 还应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 包括通用航空、新能源、速递物流、三网融合、服务外包等。这些产业除了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外, 也包括了能够大量吸纳就业的服务业, 可以大量吸纳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就业。
3.给民间资本发展空间。
民营企业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就业最广泛的渠道, 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到全国就业人数的70%。据测算, 在我国, 一个个体户至少可提供2 个就业机会,一家私营企业可提供13 个就业机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这一就业主渠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导致了/ 国进民退0现象的产生, 如宝钢兼并宁钢, 中粮集团收购蒙牛, 四川航空重组鹰联航空等。今年/ 两会0刚过, 北京一天之内就再现三个新/ 地王0, 而且均为中央企业。/ 地王0频现虽然有开发商豪赌房价上涨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分依赖的因素, 但是开发商资金充裕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土地、资本等资源都在流向国有经济, 显然导致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被扭曲。时至今日, 对民间资本/ 名义开放, 实质限制0的/ 玻璃门0现象有增无减, 民间资本面临被政府投资造成的/ 挤出效应, 再次被边缘化的趋势愈发清晰。由于民营企业从政府投资中受益较少, 民间资本启动迹象不明显, 我国当前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令人寻味的是, 在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前, 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门对民间资本进入市政、水务、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还是持欢迎态度的, 但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出台, 这些获得政府支持的领域, 纷纷向民间资本关闭了大门。因此, 政府要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政策举措, 加快打破行业垄断格局, 让国有企业收缩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 让其在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作用;给民间资本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允许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通讯、石油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 以创造出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
4.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不仅符合市场化就业的方向, 而且在解决创业者自身就业的同时, 还能为 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 必须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力度, 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降低创业门槛, 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 降低企业注册资本要求, 放宽高科技产业的知识产权投资比例限制;搭建资金扶助平台, 给予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者提供优惠贷款或贴息贷款等, 特别鼓励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创业, 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辅助资金, 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帮助创业者掌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融资理财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帮助。实践证明, 发展家庭工业可以创造众多的就业机会。比如, 瑞士、法国、荷兰、丹麦等国的现代家庭工业产值占到GDP 的20% 至30% , 从业人员占社会总劳动力的40% 以上;我国浙江省从事家庭工业的人员占到全省就业数的八分之一。政府要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以解决许多影响平民创业的深层次问题, 如缺乏系统创业知识、缺项目、缺资金、选址难、办证难、咨询求
助难等问题, 搭建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等交流平台, 提升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 特别要为大学生创业构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资金、技术、场地等多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扶持。
5.推进城镇化进程。
我国农村有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是我国 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城市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人口本来密度就大,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 必将使得城市运营难堪重负, 因此不能继续只依靠城市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推进农村城镇化, 是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发展会加快城镇的交通、供电、供水、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扩大就业, 增加投资, 消耗当前对我国本土消费市场来说相对过剩的产能, 拉动消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建国60 年来, 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城市个数由建国前的132 个增加到2008 年的655 个, 城市化水平由1949 年的7.3% 提高到2008 年的45.68%。但和发达国家平均85% 的水平以及世界平均55%的水平相比,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远远不够, 这也说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推进农村城镇化, 是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发展会加快城镇的交通、供电、供水、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扩大就业, 增加投资,消耗当前对我国本土消费市场来说相对过剩的产能, 拉动消费。要推进城镇化, 加速农民在城市就业以及相应的市民化进程, 就必须加快制度改革和创新, 破除各种行政门槛, 改革户籍制度, 消除身份歧视等。尤其是打破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 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入学、住房购租以及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城镇化进程还需要政府信息公开并引入市场机制, 以避免投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此外,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加强农民能力建设,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条件, 奠定基础。
6.拓展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渠道。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都受到很大影响。地方政府在解决农民工就业的过程中应重视信息网络和平台的建设, 如提供相关经济信息,引导农民从事经济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和动植物的加工活动;通过政府部门协作, 提供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城市的就业信息。农民工往往会通过自身的社会网络获取就业信息, 根据这一特点, 政府部门可通过各级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组织, 广泛搜集农民工就业的地区、产业、职业等信息, 并通过各种渠道关注这些 地区、产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就业信息。要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提升其就业能力, 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工作。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可以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 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0等多种手段, 鼓励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通过完善见习、实习制度,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高等院校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要重视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 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 为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第三篇:就业
大学生就业论文: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
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
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4]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从个人方面来讲,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社会方面来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高等教育本身来讲,关系到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有人说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
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方面,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第一线和艰苦行业,以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大量积压,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人才资源浪费严重。
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增加教育投入、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招生规模这三项重大举措,使得整个高等教育战线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认真研究的新问题。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1.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生“统招统分”2.从80年代 中期开始“共需见面”逐步向“双向选择”过度。3.从90年代初开始推广“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这是人力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使人才分布集中在具有优势的地域和行业。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已逐渐发展成为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重视。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091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427万人。这些数字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进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教育。(6)大
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7)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为62.1%。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有待进一步改善。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知识、人才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2.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主成。3.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目标的明确导向、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办学体制的灵活性、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4.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落后于经济发展;转变观念,改变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旺盛。
第四篇:创业就业
2011年,天津市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健全服务阵地、深化工作项目、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社会化、系统化、市场化、规范化,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促进工作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年内,全市各级团组织培训创业青年2.5万人,培训就业青年5万人,帮助青年创业融资6亿元,创建300个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帮助8万名青年实现就业。
一、加大青年创业就业载体建设力度,实现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整体联动
继续着力推进各级各类服务青年创业就业阵地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类阵地职能,充分发挥各级阵地作用,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不断深化。
1、推动青年创业中心整体布局。各级团组织要继续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完善有农业区县青年创业中心功能的同时,大力推进滨海新区青年创业中心建设,全面推动市内六区青年创业中心建设,实现青年创业就业服务机构全覆盖。各级团组织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原则,在继续推动团内自建、团企共建、团校共建、团企校共建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团政合建、团团联建等模式,不断积累创办经验,在青年创业中心建设上各具特色。团市委将继续加大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各类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完善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大专院校)三级的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网络,力争实现全市各区县级青年创业中心全覆盖,形成市、区县、大专院校、街道、乡镇青年创业就业多级联动,扎扎实实地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项目扶持、职业介绍、金融服务等具体有形的工作项目,并创建项目采集推介平台、人岗信息互动平台、创业就业后援平台等信息共享平台,全面、高效的为广大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发挥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功能。各级团组织要下大力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结合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根据本地的资源和条件,培育青年创业龙头企业,并依托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全程服务,提高孵化基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年内力争创办孵化基地达到30个,创业园区15个。要全面加强对已建青年创业广场、青年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着力解决工作项目不多、自转能力不强和联动性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孵化基地与青年创业中心联动配合等机制,在全团形成合力。加大创业项目开发力度,继续在房租、物业、水电等方面实施减免。努力落实税费、贷款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少青年的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积极为创业青年提供市场、金融、法律、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为创业青年打造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3、强化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发挥团组织的联结优势,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体现社会公益的基础上,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各级团组织要依托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的成员企业,新建一批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逐步扩大基地的规模和数量,积极组织青年上岗见习,帮助青年提高社会性技能,满足各类青年的实际需要,为企事业用人单位搭建平台。今年完成1000个
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的建设任务,吸纳就业上岗青年10000人。全面落实《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加强现有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地的工作水平,切实发挥基地自身作用。利用团中央台账系统,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岗位选择,区域选择,增强见习基地与见习人员之间的互动,形成双向选择机制,提高见习岗位对接成功率,降低岗位空置率。同时,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对参加试训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贴。
二、抓好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项目落实,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项目是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要载体,各级团组织要下大力气抓好工作项目的落实。要本着深化、完善、提高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巩固传统项目,发展创新项目。要把工作项目做大、做强、做细、做实,确保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4、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大力开展SYB、KAB等创业培训,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学校及相关组织向社会征集有志创业青年与团组织层层推荐青年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推荐青年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培训的广度与深度。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下,不断延伸创业培训工作手臂,开辟新的培训渠道,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参加,使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和大学生掌握企业构思、市场评估、人员组织、企业生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市内培训创业青年2.5万人,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基础准备。
5、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强青年的技能培训,各级团组织培训青年5万人。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根据劳动力供求关系,积极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培训青年就业的竞争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鼓励各级团组织因地制宜,根据城乡青年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积极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做到培训与需求相结合,技能与岗位相对应,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
6、抓好创业项目展示推广。建立项目采集推介平台,按照创业项目类型进行分类,聘请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中选出优秀项目。进一步充实“天津青年创业项目库”,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按照项目类型实施分级管理,实现收集、储备、推介和实施一体化,通过项目采集推介平台,利用媒体、网络手段,为不同需求的创业青年结合自身优势选择相应的创业项目,增强项目推介的针对性,提高创业项目的成活率。
7、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各级团组织要把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重点工作纳入总体规划,努力寻求该类企业在融资、人才、技术及市场等多方面难题的破解方法,满足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需求。联合科委等部门开展青年科技创业大讲堂活动,编制《青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训手册》。团组织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点,联合相关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出台扶持政策,落实具
体扶持措施。组织各种形式的帮扶小组,对青年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8、深化青年创业金融服务。发挥“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的作用,扩大募集资金渠道。在天津银行“青易贷”、邮政储蓄“好借好还”等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与农行、农商行等更多专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为有发展潜力、具备一定条件的青年创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发挥滨海龙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公司、天津青年大明科创小额贷款公司、天津中企达青年创业担保公司、天津青年易生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成立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中心,整合金融资源,更有效地为青年提供创业融资服务。
三、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创业。
深入扎实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青年的创业意愿,培养青年的创业能力,完善青年的创业条件。
9、开展“创业就业大比武”活动。根据团中央台账系统及天津市共青团信息平台,针对市内六区、环城区县、农业区县及滨海新区制定各自的指标计划,定期召开工作会对就业创业增长较快的区县进行表彰,分享工作经验。研究出台区县创业就业工作量化考核方案,作为年底评优依据。
10、开展青年科技创业大赛。开展以“创业情,天津梦”为主题的首届天津市青年科技创业大赛,在全市以及环渤海地区征集、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服务,获奖项目可获得无息贷款支持。让创业者了解天津的创业氛围,吸引更多的青年在天津实现创业梦想。
11、深入开展创业就业大讲堂活动。重点在高校开展对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抓住学生刚进校园和即将毕业两个重要时段,做好学生学业规划和职业导航。以“创业就业大讲堂”、“我的青春故事”——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为抓手,组织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校友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
12、开展“创业对对碰”活动。在创业成功的企业中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与参加SYB、KAB等培训中的优秀学员结成对子,一对一的帮扶,企业可以为学员提供实习岗位,帮助学员熟悉公司业务流程,走向成功的自主创业之路。
四、进一步完善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机制,有序推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各级团组织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不断加强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机制建设,理顺各种关系,抓好机制运行,不断提高机制的运转效率,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局部有新突破,整体上新台阶。
13、完善政策运行机制。及时与劳动、科委、农委等相关部门沟通,全面了解、掌握最新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创业、就业青年。同时努力协调、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对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扶持,重点抓好各项政策的宣传落实。建立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库,编辑文件汇编,发放到相关单位,强化政策实施机制,为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14、完善合作运行机制。全面加强与劳动保障、发改委、经贸、教育、财政、税务、物价、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联结优势,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各级团组织要以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为重点,依托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真正形成合力,实现全面推进。
15、完善实体运行机制。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实体组件要实现有稳定的工作人员、有专业的管理办法、有正规的服务途径,以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宗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履行相关程序,严格按照市场规则办事,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自觉维护共青团的良好形象。正确处理好团组织与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实体的关系,加强领导和指导,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实体规范、高效运转。
16、完善载体运行机制。注重媒体手段的运用,特别是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青年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利用媒体传播思想可以扩大对青年的覆盖面、放大影响力。运用新载体如手机短信群发、手机报、专题网站、专属BBS、专题博客等结合传统载体如各级电视台、广播站、报刊杂志等开设青年创业就业专栏节目。注重文化传播的运用,通过创作青年创业歌曲、创业MV大赛、制作创业活动宣传画册、发布公益广告等形式,营造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17、完善信息运行机制。建立天津市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平台,下设天津青年创业就业网、天津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台账系统、天津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库、天津青年创业就业论坛,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维护,数据更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见习基地与见习人员对接、完成见习工作监督、见习人员维权、见习人员法律帮扶等活动,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第五篇:金融就业
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深入分析
2010年金融学专业就业前景深入分析小生我现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前两天上网查信息的时候偶尔看到一篇关于金融学方面的未来就业前景分析的文章,在此发出来跟众多朋友一起分享分享啊。
一、商业性质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的国有四大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常有涉猎,而且往往是广大考生的最佳选择。
稳定的收入、不大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银行的工作经常给人很大的吸引力。相关专家建议:商业银行的进入相对来说比较低,有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就业环境也比较民主,建议广大考生要在这方面发展的话,考研金融学方向最好选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上,会对以后的工作更加有利!
二、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或者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也是考生的常去之处。
相关专家建议:要在保险方面就业的考生可以考虑保险精算专业,现在是非常热门和吃香的。另外社保中心以及财政审计部门这些单位福利也非常好,但是稳定的同时缺少灵活性,不安于现状的考生最好避开这些就业方向。
三、金融业相关委员会
如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
进入监管部门做政府官员一般是广大金融学专业考生的理想,但是要进这些部门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广大考生有一定的经济理论支撑以及专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相关专家建议:考研学子在读研期间可以兼顾自己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广泛进入金融部门进行实习,给自己日后踏上这条道路做好铺垫。
四、政策性银行
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政策性银行相比商业银行,工作的性质更加接近公务员,因此其没有很大的灵活性。相关专家建议:要想在金融行业有所作为、感触自己的天地的考生早期最好不要选择政策性银行。
五、证券公司
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等。
六、投资公司
如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等。
七、基金公司
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等。
以上证券、投资、基金公司都是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他们的人才选拔起点相对比较高,通常情况下最低就是硕士研究生,但是百万年薪同样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
相关专家建议:如果要在这几个领域有所发展,那么可以适当提高自己的学历,同时加强自己在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上的知识、经验积累,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可以考虑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专业方向。
八、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及财务部
相关专家建议:这样的职业对考生的财务管理知识要求比较高,有志于证券、财务的考
生可以把学习重点适当向财务倾斜一下。
九、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这些专业在金融学就业的边缘,是一种综合的职业。
相关专家建议:对金融学的知识不是很浓厚,但又想节金融学的踏板走上专业道路的考生可以适当考虑这个职业取向。
另外,如果各位朋友还想对金融学方面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的话,可以去天下金融网网 金融危机,让金融行业的就业形势无比严峻,进入2010年,我国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金融行业就业形势晦暗不明,在我看来,这一行业里机遇与困难并存,下面就根据我所知道的东西谈一下金融学的就业问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勿拍砖。
天下金融网
行业监管部门:本专业学生之首选
对于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毕业后能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公务员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专业应用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除非有的职位报考要求就是硕士以上,否则,大家都只能通过考试“进阶”,只要专业功底厚实,总还是有机会的.天下金融网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待遇一般,积累经验的好平台
这是目前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最主要去向.每年都会有各大银行,保险公司来各学校招聘,一般都以笔试+面试的形式.金融毕业生进国有银行大都不是最终的选择,而是为了在一个进入门槛比较低的平台积累经验.在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后,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会成倍增大.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灵活务实,不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为其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至今这种情况仍在延续.保险公司可以参照对商业银行的分析.做上数年,有保险营销,风险管理经验之后,在国内股份制保险机构迅速成长,外资保险机构进入的契机下,还是大有可为的.保险精算专业是非常吃香的.社保中心以及财政审计部门等是养老的地方,稳定有余,灵动不足,当然,希望获得稳健回报的朋友不妨作为一个选择来考虑.21jrr.com
政策性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待遇优厚,行业发展前景不明
其工作性质类似公务员,金融业务并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饭的地方,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益处相对于行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来说还是较弱的,若想在金融领域成一时气候最好不要选择这样的单位.不过目前这类单位的工资水平待遇等比商业银行好,而这也成为吸引毕业生眼球的亮点所在.政策性银行职位一般是由招聘单位组织考试,大家可从本校就业指导办得到该类考试时间等信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类似于政策性银行,目前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和作用在逐渐消退.金融租赁,担保这个行业发展迅速,可以考虑进入,当然,如果有在银行,证券的从业经历,进入到这个行业中应该更有所作为.进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需要硕士生和特别优秀的本科生,而且一般要求拥有六级以上英语水平.天下金融网
证券,信托,基金类公司
这三家均是靠风险管理吃饭的,存在行业系统风险因素,但是一旺俱旺,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率较高(风险亦大),且按真正的企业管理机制运行.如果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在这一行业做是极佳选择.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难点是学历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硕士学历,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选择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专业方向,这也是不错的选择.三家当下用人思路是积极“挖角”,在金融行业内人员流动性最强的当数这三家.有志于风险管理,终日奔波,常年胃痛,居无定所的“精英人才”不妨选择这个行业.上市公司证券部:特别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
相关职位分布在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这种职位由于先天横跨证券产业两行,再要发展有立脚点.如果全程做过“IPO”筹备工作,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将更加有益,它对财务,产业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构思,天下金融网衷心祝愿大家都能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让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以下十所国内金融学牛校凭着自身雄厚的师资力量、深厚的学术底蕴、过硬的硬件设施对学生永远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这里从师资力量、学校的考试特点和考试难度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希望对同学们选择金融考研院校有所帮助。天下金融网
十所院校中,在很多金融考研学生中被称为传说中的五道口凭借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和高就业率高居金融学考研院校第一名的宝座,很多参加金融考研的学生都以能进入五道口为荣,而能进入这里的,基本上都是牛人中的牛人了。下面,就对这十所院校的师资、考试特点以及就业前景加以分析。
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
1)师资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最大的优势就 在于学校里的导师大多是奋斗在金融前线的高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如果想在银行或国内证券公司就业,这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的老师,所以学术氛围差了一些,不适合立志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业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学术论文水平一般,但是从是实际工作的能力比较强。由于没有自己的本科生,所以录取比较公平。最近几年招生人数都稳定在7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公费。
天下金融网
2)考试特点 天下金融网
专业课考试内容广泛,是所有院校中考试范围最广的,也是唯一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书目的院所。天下金融网
专业课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面,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从题型上看,不需要计算能力,不考察数理分析能力。对于阅读面比较广以及记忆力比较强的学生是一个优势。从试卷给分情况来看,高分也有不少,不及格的也有很多。所以,专业课是可以拉开差距的。如果能够考到120分以上
就比较高了。从分数线来看,没有380分以上是很难最终被录取的。所以对数学成绩要求比较高,没有130分以上,除非其它几门考试成绩有竞争力,否则是很难被录取的。复试以口试为主,包括英语和专业课。推荐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考这里,主要是因为要看的书太多,如果全部从头学,要花很多时间。也不建议数学比较弱的同学考这里。考试难度很高。
天下金融网
3)就业前景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内金融系统培养人才,所以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国内金融系统,包括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等。整体就业形势非常不错。进外企和私企的非常少。整体来看,如果想出国,建议不要考这里。最大的优势是这里的导师都是人民银行系统各个司局的干部,人际关系非常强,这一点重要性不言而喻。天下金融网
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1)师资
人大在中国的金融界历来被视为老大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土鳖和海龟。是全国金融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教授是人大前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周升业教授也是中国金融界的泰山北斗级人物。在中青年一代学者中,也有像陈雨露教授(人大副校长兼任财长金融学院院长,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和现代金融理论),吴晓求教授(人大研究生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资本市场和证券投资),张杰教授(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金融制度学),赵锡军教授(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瞿强教授(院长助理,原应用金融系系主任,主要研究货币金融理论)这样的在国内金融界声名显赫的。国内很多金融界著名学者都是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攻读的学位。
2)考试特点 天下金融网
人民大学的金融理论自成体系,照自己的体系来出题。从专业课试题上来看,比联考难度要大得多。分数线至少是90分,但是高分很少。110分以上的很少,所以拉不开差距,除非是专业课很强的。所以,如果要考上,主要是两个障碍:一个是专业课,可以分数不高,但是一定要过线,这个还是很有难度的。特别是有些年份老师改卷子的分寸很紧,比如2004年。还有一个是数学,由于其他三门课分数拉不开差距,所以数学成绩就成了重中之重。每年数学成绩都是高分如 云。不过人大金融的复试线不是很高,所以如果数学能拿到120分(这个不是很难的),是完全可以通过初试分数线的。总体上看,由于招收人数和专业课成绩的区别,人大总体难度比复旦大学还是要容易一些。但是要特别重视专业课。往年很多高分都是卡在了专业课上,这点一点儿也不比北大容易。虽然人大的专业课最近几年加强了计算题的比重,不过总体上还是以简答论述为主,侧重综合分析能力,出的试题结合参考书和现实,不求死记硬背。记忆力很重要,但排斥死记硬背的学生。只要下功夫努力学,跨专业的同学未必比本专业的同学差。这一点,人大没有歧视。人大金融的排外程度也不高,每年外校外地考入的占50%以上,北大、清华考入的每年有之。天下金融网
21jrr.com
3)就业前景
天下金融网
人大金融的就业前景非常只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大金融设有实验班,是从所有硕士生中严格选拔出来的。其就业形势非常好,完全可以和北大清华相比。普通班的情况也很好。人大金融学硕士生找工作的情况在整个人大都是数一数二的。从这几年来看,进入国际级大投资银行的每年都有,比如高盛,摩根。当然了,这些企业对学生素质要求很高的。国际大企业每年也都在人大金融招人,像宝洁,联合利华等等。从整体上看,毕业后进各大金融机构总行和分行的人也很多,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进入了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这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国企的人数也很多。21jrr.com
天下金融网
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师资
有厉以宁,张维迎等一大批经济学家坐镇,虽然不全是金融学领域的导师,金融方面最有名的导师应该是曹凤岐教授。今年来,有一大批海归的加盟,实力提升更快。
2)考试特点
专业课考试难度比较大,侧重一定的数学能力,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还有就是考试范围要广,和人大一起是全国仅有的两所院校初试中强化财务管理知识的学校(联考只是稍微涉及)。专业课给分情况与人大差不多,但是对公共课要求比人大高,所以不建议数学英语不好的同学报名。理工科考生还是很有优势的。出国机会比较多,很多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这一点人大比不了。整体上看,北大光华的金融学考研录取分数线至少需要370分以上,当然,专业课的难度比较大。如果不下大功夫,还是不要尝试了。另外,与其它院校不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要求考数学三,难度大大增加。
3)就业前景
北大的金融学虽然还不是国家的重点学科,但牌子在这摆着,所以就业形势也非常不错,而且有很多的出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