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意义

时间:2019-05-14 21:0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意义》。

第一篇: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意义

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意义

摘要: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可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中国经济转型期的今天,开展企业自主创新尤为重要,就此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自主创新

意义

受制于人

可持续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方式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认为自主创新就是核心技术的创造问题,拥有核心技术就意味着实现了自主创新。实质上,自主创新是一个依靠谁来取得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技术的问题,也即是靠我们自己还是靠国外。为此,我国之强调“自主创新”,主要是突出了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我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二是具有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三是避免我国经济发展受制于人。以下我将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只有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才能避免我国经济发展受制于人。研究当前中国的企业技术结构体系,很清楚的可以看到一点,我国很多企业还是靠技术引进来维持企业技术的运作,这种模式虽然发展了经济但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受制于人)。

现在经济全球化促使技术资源的全球配置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为我们 用国际技术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条件,我们要利用好这一机会,在更深层次 上引进技术,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扬弃“市场换技术战略”,推行“以竞争换技术战略”,着眼于互利双赢、竞争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虽然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我国在关键技术上的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在5%左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二是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足。目前,我国每花元钱引进技术,只用0。07元进行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而工业化成长时期的日本、韩国,是花元钱引进技术,花5到8元进行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三是在专利技术与国际标准上明显落后。据瑞士管理学院调查,每万人产出专利,中国为0。8件,日本为737件,德国为534件,超出中国50倍以上,韩国超过中国50倍,印度超出中国40倍。在国际标准方面中国为数不多,而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达0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5万种,日本994年就有884个工业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如此一来,我国企业在开展技术引进的过程中往往核心技术为能掌握,市场却被占领了。国内的DVD与汽车行业的例子尤为显著。还有电脑系统的例子,不管我们用的是正版还是盗版,面对微软的黑屏计划,我们只能选择接受。用惯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国内电脑用户,可以体会到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就是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无奈,这就是核心技术被别人垄断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结果——受制于人、而且只能接受。无数的事实证明了,企业没有自主创新的最终结果就是企业的发展强烈地依附别人,落得极为被动的局面。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并不能全球化,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想学习别人的核心技术常常是不可行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企业竞争力就失去了内涵和载体,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近年来,我们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失去很多自主发展的机会,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条件下,我们的竞争和发展只能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我们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企业自主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涉及的范围很广,既有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的持久带来企业的可持续,也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带来的国家资源的可持续。

企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企业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快,谁先采用新技术,谁就能在市场中领先,最先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新的关键的技术是靠自主创新获得的,企业如果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就有可能被国内外的竞争对手抢先。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产品的寿命周期会越来越短,企业如果不加快自主创新,就会无法及时满足消费需求。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发展规律决定着消费者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企业如果不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就会失去顾客和市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逐步放开以后,企业的市场竞争不只是在国内,而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较量。企业如果不进行全面的自主创新,就难以降低成本,难以提高效率,难以优于竞争对手,就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对手打败。从这个意义来说,自主创新带给企业自身的是竞争力的持久,发展的可持续。

更大一点的范围,就说到了整个国家的资源利用问题。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短缺,土地、森林、水、石油、金属矿产等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都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工业化,使13亿以上的人口普遍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改变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粗放增长的模式,走资源消耗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在研究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简单一点说,就是有了自主创新就能避免原料的贱卖,而是输出加工成品。国家的经济转型政策强调最多的也是这一点。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意义可以说是战略性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经济转型的今天我国企业应大力投入实现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红珠.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7,(1).[2]百度百科 技术引进 经济转型等

[3] 赵修卫教授 技术创新管理(本科)PPT

第二篇:浅谈我国民族自主创新

中国将成第二大药品市场民族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2012-3-12 全国人大代表、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提出,一定要提高中华民族医药工业的自主创新实力,保障国家战略安全。肖伟认为,2011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5223亿元,市场总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随着新医改的有序推进和老年化社会的逐步形成,未来十年,我国医药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但目前我国还仅仅是一个制药大国,民族医药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离制药强国尚有较大差距。在我国高端医院市场用药领域,以创新药物为主的合资外资药已经占据48%的份额,并不断蚕食国产药的份额;而国产一类新药的销售比重不到5%,远不及合资外资创新药物所占的比重。与此同时,近年来各大国际跨国制药巨头纷纷在我国建立药物研发中心,进一步抢夺我国药物研发资源,给已经处于薄弱的中国药物研发的竞争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果我国民族医药工业创新能力不加以提高,民族医药工业市场竞争能力将处于明显劣势,国内医药市场将拱手相让。长此以往,国家民众医药供应将受制于人,直接影响我国药品战略安全。所以,提升民族医药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一、我国药物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知道,自主创新对于我国民族医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药品战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药物自主创新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政府对创新型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有限,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鼓励医药企业药物研发的自主创新环境

1.政府对医药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有限。国际经验表明,政府的激励政策对引导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政府为了鼓励创新药物研发,制定了相关的减免纳税、联邦经费补贴、加速新药审评速度等措施。印度政府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包括税收减免、海关关税免除、财政支持和补贴、政府奖励等优惠政策。目前从创新型企业数量来看,研发型医药工业企业比重较低,拥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比重仅为21%。尽管我国政府在鼓励医药工业企业的新药创新机制方面已出台相关政策,但实施效不佳。

2.政府对医药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利用率不高。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投入大约在200亿元,从研发成果看,目前已有13个品类,25个品种,共300多个规格的生物新药获批,其中原创新药有9个品种,可以看出资金利用率并不高。一方面由于新药标准有一定的模糊性,造成申报的新药项目过多,造成资金利用过于分散。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平均单一新药项目的实际政府扶持资金仅约4000万元左右,远不能满足医药企业平均8年左右的实际研发投入;另一方面,申报新药项目过多也容易造成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现象。

3.内外部资源整合不够,产学研联动机制不健全。目前在以科研院校为主体向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的转变和过渡中,虽然我国拥有医药工业企业4579家,各类科研机构746个,但由于内外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学研过于分散,尤其是政府推动下的“政产学研”模式,无法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造成新药研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而近年来各大国际跨国制药巨头纷纷在我国建立药物研发中心近20个,进一步抢夺我国药物研发资源,对我国新药创新形成强大竞争压力。

(二)创新药物研发产出能力较低,不利于调动和提高民族医药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1.新药审批政策不够完善,尤其体现在新药审批时间过长。与国际市场对比,美国药品审批采取直接申报、一级审评的申报机制,在药品审批过程中注重审评机构与企业的双边交流,并且有针对性的简化审评程序,而我国的新药环境存在一定不足,如信息沟通不健全、审批周期过长等,对创新药物研发造成较大的消极影响。以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审批环节为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30天之内必须做出决定,如果过了这一期限仍不做出决定,药企就可以开始展开临床试验。但在国内,临床申请上交之后,平均得花上150-200天的时间才能知悉能否展开临床试验。两者相较,仅仅临床申报这一环节,国内审批时间比国外耗时5倍。

2.企业资金投入强度和人员投入强度较低。对比2000—2010年中国、美国及欧美国家医药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和人员投入强度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医药企业尚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我国在药物研发投入的比重比较低。近年来,全行业研发投入比重平均2%-3%左右,即使是国内最好的研发型企业,其研发投入也只占销售收入的8%左右,而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

入平均达到15%以上,最高达到27%。另一方面,我国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不到10%,而欧美国家的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基本保持在18%以上。

3.我国创新药物市场投入产出回报明显偏低。目前,“重磅炸弹”式创新药物对制药公司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从创新药物数量来看,我国有实质意义的新药数量明显偏少。自1986年以来,我国批准的自主研发一类化学药近40个,平均每年仅1-2个,远低于美国平均每年5-8个新分子实体数量的批准速度。另一方面,2010年全球前十位,“重磅炸弹”式创新药物销售比重达到8.7%,近十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47%,高于全球药品销售平均增幅。从1997年到2010年,美国原创药物上市后5年的平均销售达8.8亿美元,利润率达到30%以上,而我国创新药物上市5年销售过亿元人民币的品种寥寥无几,甚至上市前三年还处于亏损状况。

(三)创新药物市场转化能力弱,不利于民族医药工业药物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投入

1.价格政策不利于创新药物的市场应用。从国际市场看,自2002年起,日本政府对创新药品的加价比例从40%升至2008年的70%-120%。同期,日本排名前十位的制药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也由销售额的13.8%提高到20.9%。对创新药物给予一定价格支持,可以正确引导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而目前我国药物的价格政策中没有完全将创新药物的价格有所区分,甚至与仿制药品一视同仁,严重打击创新型医药企业的积极性。

2.基本药物制度中缺乏创新药物临床准入的相关规定。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创新药物由于价格原因很难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使得创新药物市场销售额受限。因此应借鉴WHO以及先进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平衡好基本药物遴选原则与药物创新的关系。应该考虑自主创新因素,给予民族医药工业创新药物一定比例,以充分调动民族医药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3.医保目录制度对创新药物临床应用影响较大。创新药物难以市场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缺乏医保政策方面的支持。卫生部原全国公费医疗办公室所制定的《全国公费医疗报销目录》中规定,国家一类、二类新药自然进入目录,同时也有国家一、二类新药自动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鼓励政策,但后来修订为《医保目录》时,这些鼓励政策没有延续下来,导致创新药物难以进入医院主市场。同时,医保目录更新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性,通常为期1-2年。这导致创新药物在上市后一定时间段内的销售受到影响。而对于创新药物如何进入医保目录,现在缺乏相关的政策文件。

4.药品招标政策不利于创新药物自主研发积极性。目前医院药品采购“唯低价取”的招标制度,严重影响了企业进行创新药研发的积极性。药品采购招标中的比价方式,使得品牌企业的优质产品、创新药品,因为成本、价格相对居高而无法进入医院销售,造成极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各地药品招标采购并不是每年都会进行,有时候企业一等就是三年。创新药受到专利保护的期限是20年,但这20年并不是从新药上市开始,往往是从申请立项开始。如果研发时间本身就长,再花上几年功夫等待药品招标,企业所能享受到的专利保持时间就被大大缩短。企业投入巨大人力、财力研究开发的新药产品,不能顺利进入医院这一主流销售渠道,这对企业进行新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必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新药创新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主要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药物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良好的鼓励医药企业药物研发的自主创新环境

1.鼓励、扶持创新药物研发主体从科研院所到民族医药工业的转变。

我国医药产业存在创新主体错位的问题。因此,政府要借鉴美国的“硅谷模式”,英国的“合作伙伴计划”,日本的“官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大对国内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有关部门通过集成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科研院所、科研资金、科研人才等)向有创新能力的医药企业集聚。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提升,形成规模经济,切实降低药品生产成本,给百姓以实利。另一方面,也加速我国医药产业的转型进程。

2.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财政政策、专利保护政策的扶持。

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应该重点加大对制药企业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政策、自主创新药物研发的政府科技立项资金支持、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激励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等政策的完善落实。

在专利保护政策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做法,通过给予批准后的新药一段时期的专利期延长保护(PatentTermExtension)兼或市场独占保护(MarketExclusivity)。2种保护的宗旨都是补偿药品因研发和审批而失去的时间,使该新药产品在限定时间内不受到竞争,鼓励创新药的研发。

(二)进一步完善药品注册审批政策,构建创新药物“绿色通道”机制

1.严格“新药”标准,从实质上鼓励创新。

建议严格新药定义,提高药品标准。明确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对新药的界定,逐步与国际通行的NCE标准接轨。药品质量标准、注册标准的提高在保证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有利于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水平的国际化,以尽快实现我国医药行业与国际接轨。应当适当加快对新药一期临床申请批件的审批时间(IND),争取做到与国际接轨。

2.完善创新药物上市审批的程序。

2007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虽然明确了我国药品注册监督体制中快速审批向特殊审批的转变,但现阶段药品特殊审批政策尚未付诸执行,且相关实施细则一直未出台。建议在现阶段药品特殊审批政策的基础上,尽快细化特殊审批药品遴选原则、缩短特殊审批资格审批时限,以期更好地达到激励创新初衷。3.加快药品技术审评进度。

近几年药品上报数量已经有所减少,新药所占比例也有提高,但审批时限远远超过《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时限,严重影响了企业积极性,同时造成生产设备的长期闲置,提高了研究成本。建议通过增加审评专家、减少不必要的程序,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评工作。4.对于一类创新药物的审批建议执行宽严相济的原则。

由于一类药物研发周期长,期间面临许多法规政策的变化,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允许生产工艺在临床前研究、审批生产研究过程中有一定的变化。

(三)加大创新药物市场转化的政策导向力度,促进民族医药工业药物自主创新可持续性发展

1.明确创新评定标准,完善药品定价机制。

首先是定价机制应该鼓励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价格要考虑到企业的研发成本。目前,我国药品定价中对药品采用注册分类法进行分类,不仅条目繁复,而且不能充分体现创新药物的技术附加值因素。而对于单独定价的专利药品及原研药仍未形成完整的定价分类标准。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合理的创新药物定价的标准,对不同创新程度的专利给予不同程度的刺激和保护,保证创新药物能够通过市场回收其研发成本并获得合理利润。建议出台向自主创新药物倾斜的药品定价机制和具体办法。

2.鼓励创新药物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

基本药物应该是针对国人的疾病谱而制定的。药品的遴选首先是覆盖中国人群的疾病谱,其次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越优惠越好。建议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有关鼓励自主创新产品进行“政府首购”的精神,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订原则上能够体现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同时,结合我国用药特点,由卫生部会同社保部组织专家对我国现有的自主创新药品进行整理,在药理、药效、安全性及药物经济性方面进行评价,将疗效确切、用药安全、价格合理的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创新药物应该尽早进入医保目录,才能让广大社会大众享受到医药科学进步带来的福利。更重要的是,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后,能直接进入各省药品招标目录参与招标。建议出台向自主创新药物进入两个目录的具体办法的相关政策文件。同时,考虑到医保用药和基本药物定位于廉价药品的实际,建议政府在制定有关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的相关政策时要同时出台对于进入两个目录的专利药物的补偿优惠政策。

3.完善医院药品招标制度。

我国实行药品招标采购已经10多年,这项制度的设计初衷是通过市场竞争,选购质优价廉的药品。近年来,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不断进行了探索调整。国家应鼓励创新药物尽早进入医药临床使用,而不是简单进行比价招标采购。针

对自主创新药物,应该出台相关区别政策,一方面对创新药物的价格给予一定保护,确保企业的研发成本回收。另一方面,确保医药科技的进步让百姓受惠。

4.建立民族医药工业自主创新药物临床应用新机制。

对于自主创新药物,无论是在药品定价机制,药品报销机制,还是药品招标机制,建议从国家药品战略安全角度出发,通过市场竞争导向,建立一套民族医药工业自主创新药物临床应用的新机制,在定价权、报销范围和比例以及药品招标等环节优先考虑选择民族医药工业自主创新药物,建立临床医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处方民族医药工业自主创新药物的鼓励政策,扩大民族医药工业自主创新药物的临床使用量,促进民族医药工业药物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我国民族医药工业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从战略上保障我国药品安全。

从全球医药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医药产业历来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领域。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政策鼓励,将不能促进医药创新能力的提升。自主创新是我国由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华民族医药工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我国人民健康的基础保障。

作为了解医药行业实际情况的一名两会代表,我们希望政府站在国家药品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民族医药工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政府对创新型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药品注册审批政策,构建创新药物“绿色通道”机制;加大民族医药工业创新药物市场转化的政策导向力度,推动我国民族医药工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第三篇:关于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

关于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浅析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特别是通过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占有,把这种竞争以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竞争也更加激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早在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出了以“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为特征的创新概念,关于创新的研究也就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对创新能形成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达成共识。自主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要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并且努力打造自主品牌。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从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普遍经验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推动力;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国际化的大环境中,企业始终面临着竞争的压力,不搞创新,企业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及国家发展的意义十分关键,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结构调整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消除结构性短缺或过剩,二是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现阶段我国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即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并用高薪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此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而这种技术的获得,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近年来,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的问题日益突出,自主知识产权匮乏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障碍。根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日本则仅为5%左右。在占固定资产投资40%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

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业成长的需求相比,以及与企业自身对技术创新的要求相比,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仍然比较低下。当前,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始创新能力薄弱。我国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少,重大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核心技术缺乏,不少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目前,我国年专利申请数已位居世界第3位,但发明专利数只占世界第16位。在IT、通讯、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国关键性的基本专利很少。在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方面,80%以上需要依赖进口。重大装备制造业中,70%的数控机床、76%的石油化工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100%的光纤制造装备为国外产品所占领。

(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长期以来,我国比较注重单项技术的研发,忽视了对技术的集成创新,导致我国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普遍不强,重大的集成创新成果少。主要原因一是在一些重要的产业我国企业自己的专利少,不能交换专利,集成创新成本较高;二是集成创新对创新网络化和创新管理水平要求高,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这种软技术能力都比较薄弱。

(三)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程度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我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出仅相当于日本和韩国的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引进支出多年来一直远高于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支出,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长期在1:0.05-1:0.07左右。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以市场换技术”实施效果不佳,既丧失了大部分市场,又没有换来所需要的技术。

(四)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看,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约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我国近几年来研发经费和研发转化资金的比例在1:1至1:1.5之间,远远低于1:10的国际标准水平。同时,由于缺乏掌握核心技术,我国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很少,大量的生产企业利润极低,而跨国公司赚取了高额利润。

三、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且保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我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帮助企业获得公平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我国企业相对规模还比较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总体而言还比较弱。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对我国市场的长期占有,并保持垄断地位,采取各种手段打压我国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企业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会严重削弱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必然会影响我国国家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因此,国家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如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进口配额、反倾销支持本国企业发展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还需要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二)努力培养企业的创新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和提升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创新文化孕育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新文化。企业应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宽容失败和兼收并蓄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

(三)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要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若干区域创新中心。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必须全面地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并从区域的开放、产业的开放和企业的开放三方面着手。区域层面的开放带来了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产业层面的开放强化了了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企业层面的开放强化了企业间的合作,而合作的结果又促进了创新。

(五)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

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当然,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也不乏成功的典例,像海尔,联想这些国际知名企业,在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更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因此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相信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企业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从而使我国在国际分工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关系着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必须珍惜现有的良好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汲取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为将我国早日建成自主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第四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经济学院 项投Q1142 刘玲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各行业需要思考并采取一些对策来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企业 自主创新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科技创新,企业是基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我国虽然是DVD激光视盘机生产大国,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每出口一台价格40美元的DVD视盘机,就要向外国公司交纳专利使用费20美元。我国已成为PC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CPU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Intel和微软手中。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的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他们赚取了高额利润,而中国的生产厂商利润极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1.企业体制约束,动力不足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无可替代,只有各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多年来,一些企业未能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对引进技术和吸收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以致出现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的模式,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技术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各部门的政策措施上还存在不少不明确、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使企业的创新行为无所适从。

2.企业缺乏创新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国缺少一部有关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要求。其次,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最后,国际经济中的产业壁垒和技术封锁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继续寻求在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他们是绝不会出卖和转让的。加之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最大问题。

3.研发投入不足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开发力度,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我国企业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在同期财政支出中的比例,1992年为5.5%,而到了2002年不增反降,为3.7%;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4%,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日本的1/12和韩国的1/8;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2004年我国为1.23%,而美国为

2.9%,日本为2.83%,韩国为2.79%。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最新数据显示,平均每家企业的研发投入为2.47亿元,仅占平均销售收入的1.05%;只有10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200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为1.9亿元,只占相关企业销售投入的1.88%。可见,即使是中国500强企业,其研发投入尚未达到维持企业生存的水平。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大企业中,仍有30%的企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对于引进技术,我国企业的“内生技术能力”还不强。

4.企业家素质总体不高

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基于市场的竞争能力,衡量技术创新成功与否关键看其是否给企业带来利润。国内外技术创新的实践表明,技术创新离不开市场。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客户是导向,市场是机制,政府是环境,院校是支撑,而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家是灵魂。纵观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比较好的创新型企业,都有一批创新新意识强烈的企业家。但就目前国内企业家队伍的总体状况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企业家队伍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队伍,多数是从销售人员转化而来,他们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风险意

识不强,只重视跟踪模仿,不重视自主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说到底要有人带领,在人的因素里,不得不说企业家处于最重要的甚至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地位。企业家队伍素质不高,不能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1.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对于科技创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比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的IBM、英特尔、微软等。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强化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建议国家将相关政策的主要内容纳入即将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之中,使政府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易操作的实施细则。三是改革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此外,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也应该有技术创新指标。

3.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人才流动秩序

一是对特殊人才要给予特殊待遇。湖北化学研究院等企业实施“二八制”或“三七制”,即把80%或70%的奖金提供给20%或30%的技术骨干,对吸引和留住尖子人才产生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此外,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也是企业稳定和吸引尖子人才的很好办法。二是建议国家像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那样在企业中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可以挂职到具有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三是规范人才流动秩序。有的国企科技人员被民营企业挖走,把核心技术、商业秘密也带走了,给原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建议国家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在鼓励人才流动的同时,更要加以规范。

4.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研发中心。国家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建

立技术中心,并设立专项基金,加强对中心人员的培训。二是产学研结合模式必须以企业为主。“产学研”,“产”在前,没有“产”,“学”、“研”就失去了动力和方向。建议国家组织的产学研项目,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项目,要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来牵头。三是促进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建议政府设立产业研发基金,通过支持企业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战略联盟以大力推动应用基础性、行业共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

5.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一是国家应设立消化吸收专项基金,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一起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三是国家在重点产业领域要制定限制重复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政策。

6.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产业自主创新

作为政府部门,首先应该转变职能,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要“积极有为”,而不是“无为而治”,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服务机构发展作正面的引导,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努力构建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做强有力的支撑。其次,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法律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的统一、公平、开放和有序,努力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政府把支持自主创新技术开发放在比支持技术引进更重要的位置,对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科研经费支持重点,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作企业自主创新强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专题研究组.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14-16

[2]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

2[3]张荣峰.章利华自主创新的理论、国际经验和模型构建[R].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4):64-66

[4]徐冠华.始终把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N].经济日报,2006-01-09

第五篇:企业自主创新案例

企业自主创新案例

目录

第一章 创新的资金投入

综述

云海金属:科技项目助力企业融资发展

康尼机电:政府资金支持成就“中国轨道交通第一门”

万达锅炉:减免税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创新

熔盛重工:多方位融资打造世界级造船航母

天合光能:借助资本之力实现快速发展

康辉医疗:风险投资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先声药业:战略融资做大做强药品市场

道及天软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解企业发展之难

大全集团:合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第二章 创新的资源配置

综述

亨通集团:多层次开发体系推进技术创新

华钛化学:多方合作共建研发机构

中圣高科:面向市场整合创新资源

常牵中心:多方位配置创新资源实现跨越发展

中丹集团:依托高校资源实现技术升级

东大能源:校企联盟确保企业持续创新

丹阳合金: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万力机械:建立技术联盟聚集创新要素

中复连众:购买外国公司实现创新跨越 第三章 创新的组织管理

综述

常发集团:思想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华光锅炉:依靠战略规划实现突破

红太阳集团:管理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莱斯公司:用知识产权战略支撑企业创新

双登集团:制度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南纤公司:精益管理追求卓越

远东电缆:人力资源管理塑造电缆巨擘

华润微电子:国企合并重组实现双赢发展

联创科技:企业股权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第四章 创新的人才支撑

综述

尚德太阳能:一个高端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发展

紫芯集成电路:政府人才计划成就海归人才创业

兴荣高科:海归英才的创业之路

南瑞继保:院士创业中的人才创新

江苏建科院:从技术专家到企业家

亿晶光电:引进人才团队提升创新能力

东飞马佐里:打造优秀创新团队

精科公司:本土化人才战略

沙钢集团:以人为本创造人才发展新机制 第五章 创新的产品开发

综述

中远川崎: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制造

戚墅堰所: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

徐工重型:走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路线

永中科技:应用新技术打入高端产品市场

南瑞集团:依靠原始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扬子江药业:明确创新战略构建研发体系

常林股份:高位嫁接引进技术实现产品提档升级

华晨华通:以信息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宝胜集团:企业技术标准化塑造核心竞争力

上上电缆:注重特色产品开发专心打造上上精品

恒瑞医药:持之以恒专注特色新药产品创制

苏中药业:中药产品振兴民族产业

恒力集团:立足高端产品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

联环药业:深度开发产品不断创造利润

安邦电化:把优势产品做精做强

科林环保:技术协作实现产品创新

神马电力:围绕行业难题实施产品创新 第六章 创新的市场导向

综述

鹰游纺机:立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创新

南传集团:紧跟产业政策创新高端产品

扬农化工:节能减排促企业可持续发展 聚隆科技:瞄准政策求发展企业社会两收益

飞船公司: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企业创新

江山制药:市场差异化战略引领营销创新

克胜集团:运用组合营销战略赢得市场

金石机械:拓展国际市场营销一流产品

一汽锡柴:产品升级换代抢占市场

阳光集团:市场创新的阶段性演进 第七章 创新的文化建设 综述

金钛软件:打造产品化软件品牌

波司登公司:品牌战略创新发展之路

雨润集团:自主品牌建设铸就民族食品巨擘

好孩子集团: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榜样

红豆集团:文化建设推动品牌建设

豪森药业:学习型企业建设奠定创新发展基础

双良集团:以诚为本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法尔胜:以人为本的企业创新文化

正大天晴: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中核苏阀:高质量标准造就“免验品牌 第八章 创新的其他类型

综述

中材科技:整合创新资源探索院所转制新模式

江苏交科院:“变轨”中的观念变迁

梦兰集团: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

太湖锅炉:乡镇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

海四达电源:产品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的心跳:文化管理制胜之道

目录

上篇 让企业文化浮出水面

第一章 在那里——如影随形的企业文化 一、一切尽在不言中——企业文化的涟漪

饺子和比萨

吃饭和买书

二、云在青天水在瓶——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 基本功与企业文化

正史乎戏说乎

三、画猫画虎难画骨——企业文化长什么样子

双S立方体模型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

查尔斯·汉迪的“神论”模式

巴塞的“情境文化”理论

养成教育与企业惯例

第二章 从哪来——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宏观层面四要素

唐骏的“转会费”与社会形态

《世界是平的》与技术水平

偶像与公众的价值取向

结婚典礼与传统文化

二、中观层面四要素

状元楼与行业特点

“青岛现象”与地域文化

杭州雪耻与市场环境

为农民工讨工钱与劳动力供求

三、微观层面四要素

成也CEO败也CEO 分粥的故事与组织结构

职业人的“标签”与产品特性

柜台上的水果糖与竞争

第三章 到哪去——企业文化的价值

一、大败局与文化基因的缺失

使命感的模糊与愿景的虚空

诚信理念的缺失

经营管理理念的摇摆

人才理念的混乱

二、共同凝视前方——企业文化的功效

导航灯与导向力

许三多与凝聚力

雨中的步伐与约束力

一位老先生的故事与激励力

三、踏上心跳的节拍——文化的“指挥棒”效应

百万大军与寿险营销文化

“八大体系”打造太平文化

四、潜能无限——文化凝铸核心竞争力

武林高手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非诚勿扰》与冯剧的核心竞争力

张瑞敏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吗? 中篇 让企业文化成为管理的作战地图 第四章 庙算——文化管理的战略规划

一、寻根溯源——企业文化的“修渠说”

大禹治水与文化管理之“渠”

家庭财务制度与“文化链条”

理念——企业文化管理的着力点

二、回到原点——文化管理的重新定位

海尔“十三条”与中国企业管理的阶段论

幸福指数与文化管理的难点

Z理论与文化管理的原点

三、打持久战——文化管理发展纲要

人生三问与企业三问

《华为基本法》与企业文化发展纲要

四、组织保障——文化管理的运行模式

“三湾改编”与文化管理的组织先行

在流程中推行文化管理

第五章 路线——文化管理的构建与路径

一、轴心——理念体系的提炼与推行

水知道答案——信念的力量

德益中慧与理念体系的提炼

星巴克的“使命评议”与理念的推行

海尔的故事与文化理念

二、延展——企业的行为规范与制度

董事长司机的工资与员工行为规范

随地吐痰与企业制度

三、物化——企业文化外显的设计

企业LoGo 建筑及办公室设置 第六章 行动——文化管理的“两大”行动

一、文以化人——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

电影的好人、坏人与“人性假设”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演变

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

二、文以赢人——市场营销的文化“因子”

玉的灵性与产品的高情感

卖保险与产品销售的三个层次

喝可乐还是喝品牌

三、见证过程——海尔文化实践素描

第一步:组织先行、硬件保证

第二步:平台、制度保证

第三步:领导层精神营养的不断滋补

第四步:持续文化活动的洗礼

第五步:案例法——工作实践中锤炼

第六步:以创新的理念引领变革 下篇 让企业文化操练起来

第七章 传播——领导者是第一文化力

一、言传身教——高层领导的导向作用

人肉搜索与领导者的言传

范跑跑之跑与领导者的身教

二、全面推进——企业文化的内部传播

“挑战尖峰泰国逐梦”与会议传播

“橙色动力计划”与培训传播

“老俞风采”与媒介传播

楼梯彩色标语与环境传播

三、形象工程——企业文化的外部传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外宣形象定位

大珠小珠落玉盘——全面外宣策略

第八章 淬火——员工的文化锤炼

一、改造土壤——学习型组织创建

月饼模子与新人培训

榜样的力量与学习机制

二、案例剖析——在感受中反复强化

打卡机坏了和50元“快乐基金” 复杂的冰箱就一定质量损失高

导盲游戏与创新提案

三、文而化之——从沟通无限开始

口号的力量

春晚与企业仪式

黑话与企业内部语言

“爱国者象棋”与企业活动 第九章 更新——在颠覆惯例中前行

一、定期检视——文化也会成为最大障碍

体制改变之后

企业发展之后

时代发展之后

二、调整轨迹——不忘企业长青的北斗星

北斗星与核心价值观

“留一手”与亚文化现象

文化与战略的互动

三、凤凰涅磐——文化与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动力

商鞅变法与变革的土壤

“一支铅笔的规划”与变革策略

颠覆才能赢 结论 未来的补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代顿-哈德森公司:哲学观手册 附录2 《海尔企业文化手册》大纲 附录3 《青岛朗进集团员工内部行为规范》

附录4 我在推进太平文化管理实践中的做法——太平人寿山东威海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李巧龙先生访谈录 后记 一块砖头与它的精神

下载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自主创新活动

    河南中天电气装备集团自主创新情况 汇 报 材 料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中天电气集团创建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电气装备、电气材料及军用复合材料制造生产企业,电气装备主要覆盖矿......

    企业自主创新事迹材料

    x有限公司自主创新事迹 x公司是x地区最大的电子显示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等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企业,是一家集高端彩色电视机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并致......

    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经验

    水产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海珍品育苗、海底底播增殖、捕捞、加工贸易及酒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主要生产“天伦牌”刺参、鲍鱼、海胆、虾夷贝、江瑶贝、象拔蚌、节孔贝、海......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分析及评价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分析及评价张宗扬 091815 技术经济及管理摘要: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科技实力的标志,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本文从我国自主创性能力的内涵着手......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12年度报告

    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活力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12年度报告 2013年01月24日 07:2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2012年“神九......

    我国自主创新生态环境的若干问题

    我国自主创新生态环境的若干问题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今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必须有赖于自主创新。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

    企业自主创新研究(最终版)

    企业自主创新研究 [摘要] 加快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其内涵及模式,来寻求我国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 企业 自主创新 措......

    企业自主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自主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 作者:宋建云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4期 摘 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知识产权是推动企业创新的源动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