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如何培养幼儿吃饭的习惯?(共5则)

时间:2019-05-14 21:3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笔记:如何培养幼儿吃饭的习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笔记:如何培养幼儿吃饭的习惯?》。

第一篇:教育笔记:如何培养幼儿吃饭的习惯?

教育笔记:如何培养幼儿吃饭的习惯?

教育笔记:如何培养幼儿吃饭的习惯?

一 案例背景:

幼儿吃饭的习惯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头痛的问题,有的幼儿挑食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而且每次吃饭孩子们都喜欢不停的说话,喋喋不休,几乎每次吃饭,孩子们的说话就像菜市场一样,个别幼儿还把饭菜扔来扔去玩的很开心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要怎么解决那?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可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二 案例实录:

每次去餐厅吃饭,我们都会发现,孩子们只要一坐到饭桌前,就仿佛坐到了演讲台,每个孩子都会讲他的故事,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甚至把大人讲给他听的故事、碰到的趣事,滔滔不绝的讲给同伴听,有时甚至手舞足蹈,忘记了吃饭。遇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老师都会从安全考虑制止孩子,让孩子安静进餐,有话吃完再说。但每每这样的劝导,维持不了多久,没过几分钟,他们的“演讲”继续开始。强行制止,让幼儿吃完再讲,而吃完后很多孩子就不想再讲刚才的话题了。

三 案例分析:

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要求孩子安静就餐,以免饭菜进入气管,出现意外。另一方面,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轻松、自由的环境。其实,此时的孩子,智力开始飞速发展,而餐桌上的演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简单的、粗暴的制止收效甚微。

1创设演讲机会,提供说的环境。

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既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又能让幼儿安静吃饭?三月份下旬,我们着手启动“早晚演讲会”将幼儿自发的“餐桌演讲”发展成为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自觉行动。并以此带动幼儿观察、思维、记忆、言语表达等各种能力的发展。在活动期初期,孩子一下子觉得没什么可以讲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讲、怎么讲,而且很多时候边讲边忘,讲得不那么流畅、自然。作为教师,我们耐心引导,热心鼓励,和孩子们一起寻找话题,如:“我的妈妈”、“我最爱吃的菜”、“快乐的星期天”、“春天的花园”等等,所选的内容,限定在幼儿的社会活动范围,而且要符合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讲述。

2、师生共同进餐,教师以身作则

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进餐时尽可能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为孩子树立榜样。在此之前,还要告诉孩子们为什么吃饭时不能说话的原因。中班孩子智力能力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安全宣传画、宣传动漫等让幼儿了解吃饭讲话带来的危害,让幼儿知道为什么吃饭时不能说话。

谈话主题由老师提供发展为老师引导产生,有的能力强的幼儿还能自己寻找演讲主题,大胆地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观察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养成教育贵在坚持,我们将继续努力,多方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第二篇:教育笔记: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教育笔记: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教育笔记: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在每个年级轮流探班一日活动后,我对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印象尤为深刻。在本园中,小班的幼儿年龄最小,他们刚刚进入到集体生活中,在家可能有的家长会用各种物质奖励哄骗孩子;有的会用威吓打骂的方式;有的家长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饭等。这些情况都是在家长口中真实得知的。那么,入园后,孩子的进餐,相信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

我在两个小班的一周里,尝试着运用以下几种方法,逐步培养幼儿进餐时的良好习惯:

1、情绪感染法

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我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呀,看,有香菇蒸肉,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我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

2、餐前诱导法

有的幼儿挑食,不爱吃香菇,皱起了眉头,拿着勺子在挑着拣着,这时我想起了园内白雪公主的墙画。脑子一转,告诉幼儿:今天早上,老师遇到了白雪公主,她今天一大早去采了很多的香菇,说要送给小朋友们吃,小朋友吃了她采的香菇啊会长的很高,变得很聪明。孩子们一听,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得又快又香。对于小班的幼儿,我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小故事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效果很好。所以在下次再吃饭前,我会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这种食物。如海带骨头汤时,我会说,美人鱼最爱吃海带了所以才长得这么漂亮······。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均衡有营养。

3、少盛多添、逐渐加量法

我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的太多太满,等吃完时再添。因为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有些幼儿挑食,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法。如有的幼儿不吃胡萝卜,开始少给她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她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了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老师反复鼓励,激起幼儿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而不应存在问题,就给一碗白饭幼儿。

4、座位安排法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不厌其烦地为孩子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饭一口菜,不掉饭粒,保持桌面、地面整洁干净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使得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经过这次的尝试,我看到幼儿在进餐时习惯的改善,我希望各班教师能持之以恒,根据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情况合理运用方法改善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第三篇:教育笔记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有感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有感

幼儿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的面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新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三种情况:有一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吃饭挑食,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师也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明明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我马上表扬了他,其它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那天早操明明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亮亮个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个别交流中,我给她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也很守纪律,如果做事迅速就更好了。陆路学习习惯不好,我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监督他回家先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后再玩,并且每天晚上都留一段时间专心的画画,看书或是写数字。现在,陆路上课集中注意听讲有了明显进步。

以上三点是我在幼儿养成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同时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第四篇:浅谈幼儿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习惯的培养

一:为幼儿创设识字读书的环境,让孩子获得识字敏感。

1.制作识字卡片。一定要是白纸,黑字或红字均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看图识字,卡片上不要将画面和字形同时出现,因为两个刺激物同时出现势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早已看惯了物的形状,没有看惯字(特殊物)的形状,所以注意力被画面所夺,这就极易形成“看画读音”而不是“看字读音”,这对识字是极为不利的。

2.早期识字要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成篇阅读比单独认字更有趣味,通过阅读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识字带给他的乐趣,在趣味中引起他对读书的内在需求,反过来又会促进他对识字的兴趣。

3.每天都学一会儿,从1分钟开始,慢慢过渡到2、3分钟、3、5分钟,最后到累计学习30分钟。大人有空就让孩子一学,没空就把孩子的学习扔在一边,这样即便一次学很长时间,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4.最重要的是坚持!幼儿学习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让孩子逐渐养成学习的习惯,让他觉得学习就像爸爸妈妈上班、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到了这个时候,孩子能学多少,学多快,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5.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也不管是准备学习哪个学科,开始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先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兴趣、产生信任感,再进行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决不是听之任之,而要做有意的引导。

6.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不同之处就是,幼儿识字是以阅读为最直接目的,所以只要能够认、读就行了;小学生学习识字是要求“听、说、读、写”四会同步进行的,这是小学生识字速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在上海等城市开展的小学识字教学实验,也只是要求认、读,不强调书写)。

7.识字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幼儿都不应该有什么难度。幼儿识字不是简单的字就好识记,比较复杂的生字就难以识记。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8.教育界有句话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用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的。只要家长善于动脑,善于引导,孩子对任何学科都能够产生兴趣。

9.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10.要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学习过程中充满趣味性,孩子才可能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11.识字需要不断巩固,否则必会前功尽弃。学与用要结合,识字与阅读要结合。

二:爱需要理解

爱是一种信任,爱更是一种理解.,我们教师既要爱幼儿,教育幼儿,更要用心去观察幼儿,去读懂他们。

记得开学不久的一天中午.,幼儿们刚睡下,我就听到一阵抽泣声.我不高兴的说:是谁在哭呢?”没有想到这样的一句话。竟惹得行行小朋友忍不住大声哭了起来:“呜„„呜„„我想„„我奶奶„„”。我走到他的床前,俯下身子轻轻的说:“不要在哭了,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快睡着了,行行是个乖孩子,对不对?”行行用两只眼泪汪汪的眼睛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一副想哭又不敢哭的样子。正是这副模样。使我想起我上学寄读的情景。不也因想念父母而哭过吗?何况他只是三岁的小孩子,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幼儿呢?上床睡觉时思念之情往往最为强烈,此时正是孩子最需要母爱的时候。想到这些,我又一次俯下身去。紧紧把他抱在怀里,替他擦去泪水。轻轻拍着他说:“行行,老师抱你睡觉好不好?”他点点头看着我。眼里虽然含着眼泪。可我依然看见他依恋和信任的眼神。我轻轻地亲了一下他的小脸蛋。他连忙用小手捂起了脸,小家伙居然害羞了,可又那么高兴,我继续轻轻的拍他,只见他闭上眼睛微微的笑着„„看着他在我的抚慰下甜甜睡去的样子。我的内心充满了柔情,感到无比欣慰。的确,要想教育好幼儿,必须首先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研究他们的心理。刚入园的幼儿产生焦虑情绪的首要原因,就是他们与亲人的分离。如果这时再受到老师的斥责的话,必定会使他们受到双重的痛苦,他们与老师会越来越疏远,对幼儿园的生活失去信心„„

我们给幼儿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亲昵的小动作,甚至一个拥抱。对与我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这些刚离开亲人的幼儿来说,教师的观爱和理解就显的尤为重要,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安慰。会让他们愉快的度过幼儿园每一天。我想,培养幼儿愉快、健康的情绪,正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职责。

三:孩子常规不太好,现在是春天,孩子出勤率又比较高,有时侯组织个活动总觉得孩子乱的不得了,管不住,怎样才能让孩子有良好的常规呢?应该从哪一方面入手?

1,初接班时就应从纪律方面下大精力,多方式掌握控制住集体活动局面,事半功倍。

2,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也可以应用在幼儿的管理方面。比如有的老师在控制全局时经常对幼儿数“1,2,3”,幼儿则会马上安静下来。或者拍几下手掌也能起作用。幼21家21儿童

3,带孩子做集体活动时,活动项目应要选好,能极大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参与,这是做好并有秩序完成的前提。

四:班级的环境创设与作用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创设环境不仅仅指美化活动室,它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与战线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课程的设计、实施、发展和幼儿主体性等方面的发展:

1、墙面、活动区等是在课程实施中环境的一部分,它们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记录下已经和正在实施的课程的种种,使课程不断的延伸。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旧问题的解决产生出新问题,因此不断的创设和完善环境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的拓展、延伸课程;如在进行“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天花板上布置了菊花花田.进行了“秋天开的花”的活动后,幼儿特别想认识菊花,但是秋季我们只看见了菊花,却没有看见其他的花,于是孩子们就生成了疑问:“冬天哪些花会开,夏天春天哪些花会开?为什么它们会在不同的季节开?”等等.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又积极开始了答案的查找。幼儿找来各种有关的图书放在阅读区、找来有关的图片资料、影碟„„幼儿在一次次的查找中,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更重要的是:幼儿对四季有了完整的了解。并且逐步产生了新的问题: “不同的季节的水果有哪些?”“在冬季小动物如何过冬?”“人类如何过冬?”“谁为我们送来了温暖?。。。。。”

2、遵循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活动的部分可由幼儿参与布置,引导幼儿根据教育和自己的意愿创造出不同的形象。固定的部分有教师制作。所以在教室后面的大墙壁上,我们的设计主题是《我们的作品》,作品全都是有娃娃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然后由老师张贴。这样的目的首先就是给娃娃一个直观的感受,让他们能够一目了然的看见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然后通过比较,参照,发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且也在不自觉中学会了欣赏。学会欣赏很重要。欣赏他人可以学人所长,被人欣赏会增添信心、发挥潜能。我们十分注重创设幼儿易于欣赏和乐于欣赏的环境。如把孩子参加比赛的获奖作品贴在走廊的玻璃窗上,在教室的柱子上粘贴一些很优秀的作品。结合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的科研课题,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一个富有美术气息的教室,把我们班办成一个美术特色班。使教室充满生机,今后,我们将把幼儿的画认真的表起来和名画放在一起,在节日的时候用大幅的绸缎和鲜红的对联装饰教室,使教室呈现一片红红火火的气氛„„这些设计和创造不仅有美感,还蕴藏着知识,引导幼儿从色彩、形态美进行欣赏让孩子在自然而然当中得到提高。也让家长能够更直接的了解到孩子的情况。

3、结合利用废旧原则,在《我的心愿》、《今天我值日》和《比比谁最漂亮》这两个主题当中,我们利用了塑料一次性盒子和盘子等等废旧品,经过装饰和设计,看起来既简洁,又漂亮。在〈〈我的心愿〉〉这一主题里,主要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培养,在“3.8”、“9.10”、“10.1”„„主题活动中,就可以让孩子把不同的情感语言在老师的帮助下写下来„..。〈今天我值日〉这一栏里,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乐意为他人服务的优良品质,它还可以把数学贯穿在里面,在这里孩子不仅可以学习排序、还学会一一对应。在〈比比谁最漂亮〉这一主题设计里面,它可以使孩子产生竞争意识,还学会约束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最合适不过,另外,也可以让孩子在这里了解到1和许多,学会按颜色,按形状等等方式分类。

4、在家与园这一栏里,我们以〈爱意传心声〉为主题,在这里我们有每周的课程安排告知家长,我们把最新的、最好的教育孩子的信息传达给家长,这里更有家长留言信箱,让我们在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当然这里也有我们班的每周小明星张贴栏,让家长和孩子都感受到进步,感受到成功,感受到自豪。在这里更手不了的是我们的承诺“我们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尊重中学会尊重,在自信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探索.”...总之,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古时候的“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例子。时至今天“贵族学校”也应运而生,许多的家长都为了孩子有更优良的教育环境不惜花费昂贵的学费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环境能够造就一个人,所以我们更应注重环境培养,注重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在今后的环境创设中,我们除了注重学校环境外,我们将向社会家庭进行宣传呼吁,把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给孩子一个更健康更适合的环境。

第五篇:教育笔记:特殊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教育笔记:特殊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教育笔记:特殊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实录:

XXX 7岁,男孩,说话吐字也不清楚,到现在基本只会说3个以内的字,我们讲话根本听不明白,也不会表达自己的要求。同时,生活自理能力弱也在他的身上表现明显,他经常尿裤子,大便天天解出,不会自己穿衣,每天都是老师帮忙穿脱衣服。动作协调性不太好,走路摇摇晃晃的。眼睛略显呆滞,7岁的孩子到现在连自己的两个老师都不认识,别说认数字123了。他常独自坐着,有时嘴巴里不停喃喃地说着,听不清楚说什么。从不参与任何活动。也从不与孩子们玩。

分析:

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上述情况:我们向家长反映了一些,如孩子大小便的事情。但家长的反映却让我们大吃一惊,一个劲地说我们家里从来不解出的,还一个劲地指桑骂槐。对接下来的事情还要滑稽,中班幼儿要求写的一些数字,家长也都是家里家长自己写的,孩子根本不会写,还说是孩子写的。甚至在家园联系本上写来:我的孩子什么都很好的,只有学习不太好之类的话。简直就在掩耳盗铃,我真的感到无语。

其实就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其实是弱智的表现,孩子在幼儿园的异常表现我们也无法向家长如实反映了,因为家长根本无法面对现实。针对家长的这种心理,作为是家长的我也能理解,但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措施:

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的这种反映我们也不能报以冷漠放弃的想法或置之不理。将心比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细心。让孩子在幼儿园快乐地成长,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

1、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关心

记得刚接手该幼儿的时候,他每天都把活动室和午睡室尿得充满了难闻的恶臭。其他的小朋友常常嘲笑他,使得他在孩子面前抬不起头。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担起这个繁重的责任,不能让他的不幸成为谩骂他的理由。我通过一个星期的仔细观察,发现该幼儿总是在每次饭前或饭后这个时间段解大便。于是在每天中午10点半的时候定时给他解大便。让他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中午午睡在手机里闹好闹钟,每天定时叫他起来解小便。上下午也定时叫他解小便。通过一学期来,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渐渐减少了。

2、教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无论大人和孩子都是在不停地探索----学习----探索中学会一切的。改变弱智孩子生活自理力这种状况的方法是:不要事事包办,也不要对孩子失去耐心。把一个个生活细节剪切成若干个分解动作,每天反复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训练。直至让幼儿逐步学会掌握各种生活自理技能。首先让他观察老师和别的幼儿是怎样进行自理活动的,激发他学习的愿望。其次,教师更应该注重教会孩子自理的方法,如洗手的顺序,擦肥皂的方法、以及如何擦嘴、擦手、擦汗等等。最后教师对其进行系列训练,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为什么要这么做。

古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志寒”。像这种特殊的智障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师必须用无限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来帮助这个孩子。

下载教育笔记:如何培养幼儿吃饭的习惯?(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笔记:如何培养幼儿吃饭的习惯?(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共5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在东南亚的印度、泰国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却牢牢拴住了一头体重几千斤的庞然大象。驯象人在这些象还在幼年的时候,就用一......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共5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教师......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我们教育的内涵越来越深厚,外延越来越广泛了,教育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多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者:韩春秀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6期 最近,我听了一个关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讲座,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报告,时而让你......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 听关鸿羽教授讲座有感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

    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