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校史馆解说词

时间:2019-05-14 21:3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大校史馆解说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大校史馆解说词》。

第一篇:深大校史馆解说词

深圳大学建校30周年办学成果展 解说词

(开场前言)各位来宾:(可根据参观对象不同改换称呼)

大家好!欢迎莅临深圳大学建校30周年办学成果展现场。我是深圳大学XXX,很荣幸能够陪同大家一起观看展览。

正如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篇宏大叙事,深圳大学的成长则是深圳改革开放的一段精彩章节,我们的办学成果展既是对深圳大学建校30年以来办学经验和发展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深圳大学和深大人艰苦创业、锐意改革、跨越发展奋斗历程的真实呈现。现在就请大家跟随着我一起回顾深圳大学30年的成长故事。(引领嘉宾走至展馆前厅)

这里播放的是我们深圳大学的宣传短片,生动呈现了深圳大学的成长历程。深圳大学是一所“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她的诞生因为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她的成长依靠一个杰出的城市——深圳。自1983年建校,到如今,深圳大学已经走过了30年的峥嵘岁月。30年来,她风雨兼程,以办新型高水平大学为己任,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引人瞩目。大家可以驻足观看。

(指展馆前厅的树造型)不知大家是否有留意到,我们这个地方的设计是一棵树的造型。它的设计理念源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寓意,而且这是一棵抽象化的梧桐树。梧桐是凤凰栖息的地方,自古就有“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的说法,这也隐喻着深大的建设和发展汇聚国内外名师,吸引优秀生源。接下来在展区里面,我们还将看到一棵棵“硕果累累”的树。这上面有很多等边的立方体,这些“方方正正”的立方体,象征着深圳大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引领嘉宾从左侧通道进入展厅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自强不息,其命维新——发展沿革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展区。我们的展览共分为十个主题版块,通过照片、图表、实物以及视频、电子相册等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展现深圳大学的成长足迹。现在让我们从深圳大学的发展沿革开始,走近她,了解她。

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刚刚创立,百业待兴,特区人高瞻远瞩,提出要创办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是年3月,市委市政府选址后海湾桂庙地段,划地1500亩,成立筹备委员会,创建深圳大学。由此,深圳大学应运而生,当年筹建、当年招生、当年开学,创造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深圳速度”。

(指版面1-1小平同志照片,重点介绍)这是1984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时的照片。当时经过南山粤海门,陪同的市委领导告诉小平同志,说这是深圳大学的校园,春季动土,秋季入学。小平同志听后,特别嘱托“要办好深圳大学”。这一年年底,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同志带着深大秋季开学的录像到北京向小平同志汇报时,小平同志赞叹:这就是深圳速度!深大初创,名校援建,名师云集。当时北大援建中文、外语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学科,学者汤一介、计算机专家杨金标等一批知名学者、专家也齐聚深大。

20世纪90年代,深圳大学着手建立规范的大学本科教学体系,开始从单纯教学型高校向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转型。进入21世纪,深大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向建设高水平大学迈进。95年,深大顺利通过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合格评价;96年,深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07年,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植根特区沃土的深大,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办新型大学。创立之初,深大就率先在国内实行了毕业生不包分配和推荐就业的制度、收费制度、奖学金制度、学分制制度、勤工俭学制度等,并率先在后勤部门推行社会化管理,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深大积极抓住各个关键环节和焦点问题推进改革,成效显著。

(指展出的窗口)我们的图文展板都是置于“窗口”之中,这里也有一定的寓意,主要是重点体现深大作为“窗口大学”的特色。“窗口”的底纹也一律使用深大校园的风光,让观展的人可以透过“窗口”看到深大。

第二部分有教无类,陶铸新人——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所以,接下来第二部分是深圳大学的人才培养情况。深圳大学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建校30年,深大的办学规模实现了由建校规划4000人到实际在校生3.2万余人的快速发展。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分类教育,实行八年弹性学制、免修制、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也不断深化,全程紧张的教学过程,效果良好。(指版面2-4表格)这是国家级教改项目以及获奖的教学成果。

深圳大学一直努力探索大众化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主要有小型化、研究型的学院模式、精选班模式、实验室模式、学术型模式和国际化模式。比如,学术型模式,主要是推行以师生深入学术、思想和情感交流为特点的聚徒教学,促进术业专攻,目前已实施的聚徒教学项目有54个。

深圳大学重视素质教育,建立了素质教育体系,设计了德育、人文、心理等素质教育课程,开展了普通话、英语口语等素质教育测试,建立了军训基地、艺术基地等素质教育培养基地,将素质教育融入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指版面2-6照片)目前,学校设立有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和英语口语测试中心等。深圳大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非常重视。学校每年开设创业指导课程,立项资助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出资创办大学生创业园,举办特色创业教育活动等,为学生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指版面2-8表格)这是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情况。其中,2009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的创业园,从首批学生企业入驻园区到现在,多家创业园学生企业在各类创新比赛中获得嘉奖和资金支持,发展势头良好。

深圳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同步,教育规模从1985年的两个学科、不足10人,到今天的多学科齐头并进,在校研究生突破6000人大关。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可是说是多元开放、兼容并包。培养的研究生上手快、适应性强。深圳大学成人教育曾被誉为“深圳大学的另一半”。深大成教学院于学校同期创办,为深圳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指展厅的树造型)大家现在可以看到,这里设计了4棵结满果实的树,象征深大30年来硕果累累的成就。这些刻字的方体,象征着深圳大学“文化的果实”,方体上所刻的字,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视野开阔,注重实际,热衷创新,崇尚竞争”,“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等等。在我们的上方,还有一些“鹏鸟”的造型,他们在天空展翅高飞、自由翱翔。第三部分学术为本,开拓创新——科学研究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深圳大学的科研情况。深圳大学坚持科研强校,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积极融入区域产政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近年来,无论是自然科学类还是人文社科类的科研项目,项目和经费都在持续增加,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科研成果水平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牛憨笨院士、倪嘉缵院士、陈国良院士、李景镇教授研究团队等负责的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产出一批优秀科技成果。深圳大学重视应用研究,以新兴产业为导向,贴近社会需求,紧紧围绕深圳特区和珠三角的产业发展动态,培育出了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成果转化范例。(指版面3-8表格)这是深大参展高交会的情况,此外,深大也是文博会的分会场之一。(指版面3-9表格)这是已转化授权的发明专利和成果转化案例。人文社科研究方面,深圳大学也积极发挥出咨政服务功能,成为国家和地方智囊团和思想库。(指版面3-11表格)这是我校的一些重要咨成果。第四部分深耕细作,固本强基——学科建设 展览的第四部分是学科建设情况。学科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载体,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深圳大学坚持学科兴校,以“强化基础学科,支持新兴学科,扶持优势学科,重视交叉学科”为原则,提升学科水平,提高学科实力。经过建设发展,学校目前有文、史、哲、经、管、法等11个学科门类,建有理论经济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一批省级重点学科,逐步形成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格局。专业建设方面,成果丰硕:目前建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有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和9个省级名牌专业,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此外,学校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效。

第五部分引进培养,凝聚队伍——师资队伍 接下来是深圳大学的师资情况。师资队伍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关键要素。深圳大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和培养“两手抓”,深入推进人事改革,努力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2010年10月,深圳大学正式实施《深圳大学人事改革方案》,基本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新的人事制度。2011年以来,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目前,学校已经凝聚了一支结构合理、高学历、教育背景多元并具有国际化背景、创新思维活跃、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风良好的师资队伍。(指版面5-1图表)这是学校师资队伍机构的一些基本情况。(指版面5-2~5-6)这是学校的高层次人才风采。学校出台对在校教师的培养计划和资助办法,加大在校教师的培养力度。(指版面5-

8、5-9)这是评出的深圳大学首届优秀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

第六部分精心规划,保障有力——办学条件

展览的第六部分主要是介绍深圳大学的办学条件。1983年,深圳大学选址深圳湾畔。一批来自清华大学的建筑设计师,精心规划了校园首期工程。1984年,仅用不到7个月的时间,一座实用舒适的现代化校园便出现在与香港隔海相望的粤海门。当年,作为深圳市“八大文化工程”之一的深大首期工程,被评为深圳市1984年“十大新闻”之一,校园规划被评为全国高校最佳校园规划。经过30年的建设发展,美丽的“荔园”被称为中国十大最美大学校园之一。深大现在拥有后海、西丽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平方公里。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坐落于后海湾的老校区,她的美丽芳容,相信大家也有目共睹。新校区位于西丽大学城,即将动工兴建。(指版面6-3,科技楼照片)这就是我们目前所在的科技楼。

深圳大学的教学科研设施等硬件条件非常优良。拥有一批设施先进的教学实验室。(指版面6-4表格第一行)其中,传播学院的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的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非常丰富,现在有南、北两个馆舍,图书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也走在了前列。(指版面6-5表格)这是深大图书馆目前的藏书情况。深大还拥有先进的体育场馆与设施,在大运会期间,学校的元平体育馆和田径场还承担了排球、足球比赛任务。深大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成效也比较显著,率先推出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和多媒体教学等。深圳大学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也一直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是全国第一家荣获建设部授予的“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园区”称号的高校(1999年)。深圳大学目前有10家校属企业。随着2012年资产经营公司的成立,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比如深圳大学反光材料厂,是中国印刷行业的“十大潜力品牌”,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第七部分观照中外,拓展胸襟——国际合作 这是我们展览的第七部分——国际合作。深圳大学是一所窗口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毗邻港澳,开放是深圳大学与生俱来的禀赋。学校在刚刚建校的三年时间就接待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访问人员。学校还积极邀请国际著名学者专家来校授课、讲学,聘请国外政要、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学校与境外120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师生互换、科研合作和学术文化交流等方面联系密切。深圳大学重视留学生教育,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并且全面接受攻读各种专业学位的各国留学生。目前,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深大学习。(指版面7-4照片)这是留学生在深大学习的一些情况。

第八部分积淀文化,营造氛围——校园文化

接下来进入展览的校园文化部分。深圳大学以打造学术校园、人文校园、创新校园、和谐校园为导向,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指导思想,深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强化人文精神,培植大学文化,形成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格局。学校构建了以“大德育”为核心的学生工作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学生奖助关爱帮扶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网,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创建民主、开放、和谐、生动、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学作为广东省八所高校征兵试点之一,12年来共有250名在读优秀学生携笔从戎,光荣入伍,表现优秀。第九部分创业创新,奉献社会——校友风采

展览第九部分主要是精彩展现深大校友的风采。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深圳大学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创新人才,形成了“视野宽广、素质优良、注重实践、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建校30年以来,培养了近10万名毕业生。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在各个领域百花齐放,既有蜚声海内外的科技精英,也有商界、企业界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既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也有教育领域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有无数默默耕耘的劳动者,他们的足迹遍布各地,他们的成就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为特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次展览列举了100位校友作为部分代表。比如:校友周海江在烟雨江南,创造了精彩的红豆王国;校友马化腾的腾讯QQ以可爱的小企鹅风靡四海;校友史玉柱在华尔街为巨人网络敲响了洪亮的钟声;校友史光柱英雄本色是诗人;校友曾德溪受颁联合国维和勋章;梁群、李伟文攀登珠穆朗玛,万众瞩目,其中梁群还是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汉族女性„„尽管这些校友的职业、成就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我们带来宝贵的启迪和教益。广大校友心系母校,建校30年来,很多校友都从资金、智力、技术等物资和精神财富支持母校的改革与发展。第十部分深化改革,一往无前——发展展望

这是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发展展望。建设高水平大学,是深圳大学与生俱来的使命。站在30周年的新起点,面临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深圳大学将继续坚持“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大学”。三十而立,时不我待。继往开来,再创辉煌。30年的办学历程,30年的成长篇章,凝聚着历代深大人的智慧、力量和梦想。改革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现在进行时,新的发展蓝图正在描绘,我们的深圳大学正怀着“高校之林、后来居上”的宏大心愿阔步前进!(引领嘉宾走出至展馆前厅)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建校30周年办学成果展的全部情况,希望通过这次的观展,能够让大家对深圳大学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深圳大学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谢谢!

第二篇:淮中校史馆解说词(简短)

沧桑砥砺百十载 薪火传承谱新篇

——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解说词(简短)

1.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参观我们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

2.巍巍文通塔,悠悠运河水,是我们淮安中学的标志。我们面对着的屏幕,我们头顶上的灯,我们脚下的河,都是它的体现。大家右手位置是我们校史馆的“前言”和我们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3.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曹卫星省长、胡金波厅长等多位领导都对我校给予了关照和指导。

4.这里的浮雕、历任校长显示了我校百年办学的轨迹。我校主要由国民政府办的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淮安县立中学和民主政权办的淮安县中学这三脉传承汇聚而来。这是我们的校史沿革表,这是我们的历任校长。

5.这是我们学校的起源-淮安府中学堂(可读上面的解说)

淮安府中学堂

注意:杨锡绂(fú)对联:

花暖莺捎蜨(dié 同 蝶),溪喧獭趂(chèn 同 趁)鱼。——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一)》 大概意思:春暖花开,黄莺蝴蝶齐飞;

小溪潺潺,水獭追着鱼儿。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7月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人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朝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系统的文件。

江苏省立

江苏省立淮安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补充:这是显示省立淮安中学基本面貌的沙盘,是根据有关资料和老校友的回忆制成的。

淮安县立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淮阜联立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补充:当时教材奇缺,语文教材往往就是战报新闻稿和领导同志的文章。

两淮市

关于塑造灵魂部分:塑造灵魂部分包括三大内容:一是我校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这项活动被《德育报》《新华日报》多次广泛报道,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块德育品牌。二是“自我管理,锻造杰出青少年”活动,这项得到温家宝同志批示和支持的活动在我校开展以来,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三是校园文化展示,我们的校园活动、校园社团、校园刊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的荷韵文学社被“意林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联盟”吸收为联盟会员,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示范点”。富有新意的校园文化对塑造师生灵魂起到了重要作用。

7.110年来,淮安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100位校友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母校成就了校友,广大校友也不忘母校的教育之恩,尽己所能反哺母校,这里的树形灯柱记录了他们赠送给母校的部分礼物和资助母校学子的部分活动。

顶天立地的大树是在辛勤园丁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家左手边的照片显示了我们的名师风采。

8.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未来厅。北面是对外交流的情况,南面是学校获得的重要荣誉,东面是放映区,西面是我们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9.(读后记)光阴荏苒,薪火传承,校史展览馆呈现了淮安中学生命延续的脉络。我们不会忘记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不会忘记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不会忘记四方校友的拳拳反哺。无论是奖杯、奖状,还是图表、照片,都将激励我们高擎创一流教育之大旗,肩负继往开来之重任,同心共进,再创辉煌!

10.感谢各位来宾的参观指导。各位如果有需要表达的心意,请在此留下墨宝!谢谢!

第三篇:华农校史馆解说词

校史馆解说词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校史馆参观.进入校史馆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副对联,上联是“凡民俊秀皆入学”,下联是“天下大利必归农”,这是清政府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参加湖北省高等农业学堂的开学典礼上亲笔题写的,上联表达了他对教育的一种厚望,下联表达了他对振兴农业的一种期待。这副对联体现出他的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农业振兴,要靠教育,要靠人才”。今天我们仍然为此而不懈努力。

这个校史馆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分为两部分,西面是第一部分“百年薪火”,展示的是我们学校从创办到1985年之前的历史;东面是第二部分“世纪华章”,展示的是1985年至今,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大厅正面的八个大家“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是我们学校的校训,它一直是我校办学传统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大沙盘是我们学校的整体规划模型, 占地24平方米。校园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占地面积近5平方公里,校园东部和北部是壮阔的南湖,校园南岸是野芷湖,北面这座山叫狮子山,三面环湖,背靠青山,是理想的教学科研园地。校园建筑总面积近95万平方米,按功能布局划分为五大区域。位于校园中部的是基础教学区。东部是大学生公寓区。南部是大学科技园区。西南部是教工住宅区及配套服务区。位于校园北部的是山体保护区。主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我们现在所在的校史陈列馆在这里。

现在,让我们从第一部分“百年薪火”开始。

这是我校的历史沿革表,漫漫百年历史有着清晰地发展脉络。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光绪皇帝,请求设立湖北省农务学堂,并得到了光绪帝的批准。湖北省农务学堂开创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先河,也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壮丽起点。这就是那份奏折的抄件。当时有许多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其中包括罗振玉先生,他曾任湖北省农务学堂的监督(校长)。而另一位大家熟知的《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先生曾任学堂译授(翻译)。学堂还聘请了十几位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农学专家。学堂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是当时学生在外籍教师指导下进行气象观测和蚕桑测验的实习报告。下排陈列的是反映我们学校重大历史变革的官方文件。

(农牧渔业部关于华中农学院改名为华中农业大学的批复)

(这三个单体模型:一个是抱冰堂,它是湖北省农务学堂的主体建筑模型;一个是湖北省立农院宝积庵校址校门和主体建筑模型;还有一个是狮子山校址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校门模型。)

1903年,张之洞按照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对湖北省农务学堂进行改制,并更名为湖北省高等农业学堂。校址在武昌城北宝积庵。这是建设宝积庵校舍时所用的古砖(江夏县知县 邱芝芬承建 窑户李东恒)。在学堂的开学典礼上,张之洞勉励师生要“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办好学堂”。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几经变迁,六易校名。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我会为大家一一介绍到。1938年夏,抗日战火逼近武汉,学校被迫迁至湖北恩施五峰山,这是学校水陆两路西迁图。这些图片反映出当时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情况。

因五峰山附近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师生实习不便,学校从五峰迁往金子坝。这是抗战时期缴获的日本兽医解剖器械。

1940年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农学院。这是当时的院歌,歌词中“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华农学子。因此成为现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校歌,我校的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就出自于此。

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词作者是时任学院国文教授朱再庵,喻宜萱作曲。喻宜萱生于1909年,是我国著名声乐家、音乐教育家,《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首唱者,她是当时公认的四大女高音之一,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的首任系主任,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抗战时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音乐指导。1948年 在湖北省立农学院广场公开演唱《康定情歌》,万人争睹,轰动武汉三镇。这是她2006年元旦赠送我校的近照和签字。这是当年省立农学院校友会为筹集学术研究基金而举行的喻宜萱音乐会入场券。老人于2008年年初离开了人世。

(1945年,抗占胜利。湖北省立农学院迁回武昌宝积庵。1949年5月6日,武汉解放。1950年,更名为湖北省农学院。

管泽良、徐觉非先后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院长;更名湖北省农学院后,童世光任院长。)现在向大家介绍的是我校另一支重要历史源流——武汉大学农学院。她筹建于1933年。这面墙展示的是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和知名学者的题词。其中有孙科(孙中山的独子)、孔祥熙(与蒋介石、宋子文、陈果夫兄弟合称“四大家族”。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和陈诚(时任湖北省国民政府主席)等。

这俩边的展板上展示的是当时学校文体活动的情况。这盏煤油灯是在狮子山建校工地上使用的。

这是用狮子山工地上挖出的日本炮弹制成的台灯。这是用 20世纪50年代教职工冬天办公用的火盆。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湖北省农学院和武汉大学 农学院整体合并, 以武昌宝积庵为校址, 共同组建华中农学院。这是中南地区并 入华中农学院的院校和系科一览表。这是当时的一组教学、生产和生活的图片。1954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袭击武汉,宝积庵校舍被淹。

经中央高教部和湖北省政府批准,最终定址于武昌南湖狮子山。

这是建校之初的狮子山,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远离城区,交通不便。师生员工住在简易工棚中,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建校活动,在荒山栽种树苗,在泥泞中铺出道路,在乱石间修建校舍。仅仅一年多时间,一座崭新的大学在荒山野地间拔地而起。

这是狮子山建校工地和建校劳动情况。这是从宝积庵迁往狮子山的场景。这是学校第一、二、三次党代会照片。

这张照片是学校的校门,拍摄1960年,徐特立为学校题写校名“华中农学院”。著名书法家沈肇年为学校撰写的《华中农学院成就颂》。华中农学院校报和学报也在此创刊。1954年的教职工荣获的抗洪奖状。陈文新给毛泽东写的信。

“中国保尔”吴运铎为华中农学院题词。

这是 1963届学生毕业文;这1964年录取通知书。这些是当时的教学科研设备。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曾一度停课。在长达十年浩劫中,广大师生忍辱负重,顶住重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在各方面做出了成绩。

我校的易伯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淡水鱼类生态学家,当时他参加了武昌鱼的鉴定与命名。下排陈列的是当时老师自己绘制的教学课件,当时的教学条件比较简陋,但可以看出课件制作的相当精美。右边是当时一位学生的论文,分为中英文两版,可以看到字迹相当工整,而且整个论文中没有一处涂改。

(这是文革期间我校重要科技成果,1978年全国和全省科学大会上获得奖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1977年,学校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招生;1979年被教育部、农业部列为首批全国重点院校;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位农学博士孟金陵,第一位果树学博士邓秀新。学校的发展历来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 这面墙上展示的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学校的题词, 这些领导人有国家主席李先念, 国家主席董必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李先念主席和董必武主席的题词是原作。江主席的题词是复制品,真迹在学校档案馆保存)。

这些照片反映的是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接见我校教师以及来学校视察的情况。(陈耀邦部长来视察的照片。胡锦涛主席听张启发院士关于发展生物产业的报告。国务委员刘延东来校视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1985年, 华中农学院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从此掀开了这所百年老校新的篇章。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世纪华章”。

这一部分向大家展示的是我校1985年之后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

2000年, 学校由农业部直属划转教育部直属;;2005年学校整体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行列。2008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悠悠百年史卷展开了一幅令人瞩目的华美篇章。

在这个展区展示的是我校110周年校庆的盛况。(薪火相传,院士心手相印及原件,校友林)(一)师资队伍建设

这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我校现有教授 255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共 5人,美国科学家外籍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 2人。

(背面墙)这是我校的杰出科学家、知名学者及国家级专家。(5位院士,以及章文才,刘后利教授, “千人计划”傅振芳,阮一骏)(二)学科建设

这是我校学科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进入80年代以来,学校对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形成了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多学科相结合,学科优势明显,新兴与传统学科交融的发展格局。

我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36个。

根据美国数据库 2010年数据,我校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前1%,数量在全国高校并列第 28位。

这张图展示了我校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

(是 20年前学校为了支持张启发等海外归国的年轻教师开展科研而调集的全校最好的仪器)在大家右后方的这台仪器就是我校生物技术中心1987年刚组建时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可以看出当时的实验条件是非常简陋的,但到2004年,该学科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前列。名列全国高校第四位。

(三)科学研究

进入 80年代以来,学校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相结合,围绕国 家目标,瞄准学科前沿,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科,取得累累硕果,创 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个一”的标志性成果(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支苗、一棵树、一粒豆):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我校被评为实施“ 863”计划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这张图表向大家展示的是1986年至 2005年,我校通过省部级鉴定的112个新品种。我们看这里有几项代表性品种:这是转基因西红柿,是我国第一个商品化的转基因品种。这是生物柴油,是从油菜里提取的环保型燃料;这是BT农药,无毒环保。这是享有盛名的“华农甜玉米”系列品种;这是我校专家研发的转基因棉花标本。(安全等级证书)湖北省优质白猪,又称瘦肉猪,瘦肉含量非常高。(四)教学改革

学校从80年代起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到90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这是刘后利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这是傅廷栋院士主持的教改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是李守经教授主持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改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出版白皮书向全国推广;学校大力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1门,湖北省精 品课程 18门,这是部分精品课程网络课件截屏;(立项建设了实验教学中心 24个, 其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湖北省高校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师带头搞教改,院士教授上讲台”,这是傅廷栋和张启发两位院士为本科生讲课的情景。校友区:

陈耀邦-前国家农业部部长 甘霖—湖南省副省长

陈萌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农业部办公厅主任 王生铁,钱运录等(五)人才培养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他是我校82届毕业生, 他曾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三农”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我校一直秉承着百年的办学传统,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迄今为止,我校已经连续18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这是经管土管学院 1999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徐本禹,他志愿到贵州山区义务支教,当选 CCTV “感动中国” 2004人物。

这是动科动医学院 2000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赵福兵,他志愿服务鄂西山区,昏倒在讲台上再也没有醒来,被追授“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中宣部把这两位作为突出典型在全国进行宣传。

这一位是我校园林院 09级学生张瑜,他为救同伴不幸献出自己的生命,入选中国好人榜。(六)重大典型

这块展板上是师生两代人,这是被誉为“中国柑桔之父”的章文才教授,他是我国果树学奠基人之一,,是首届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这是他的学生邓秀新,他在柑桔育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选育的一批优良品种在主产区得到广泛应用,覆盖面积达80%以上。

这是刘后利教授,他是我国“双低”油菜育种的开创者,他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傅廷栋院士和张启发院士就是他的学生。傅廷栋院士发现的油菜波里马细 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被广泛应用,到 1994年在国外育成、注册的12个油菜新品种中,有9个是利用“波里马”不育材料育成的。

这是傅廷栋院士教授1991年被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授予国际油菜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 GCIRG “杰出科学家奖章”。他是该奖成立近20年来国际上获奖6人中唯一的亚洲油菜科学家。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

这是自 20多年来我校主办或承办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情况。大家可以看到,随着我校科研实力的快速提高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我校主办或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层次也越来越高。我校代表中国成功申办了第十二届油菜大会、第十一届国际柑橘大会。这是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来校访问的图片。

两边玻璃柜里展示的都是国外友人赠送我校的礼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和我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我校正以更开放的襟怀走向世界,增进国际合作。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校史馆的基本情况就向大家介绍这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校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到建校120周年,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国内一流,优势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到 2048年(建校150周年),把我校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开放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谢谢大家!

第四篇:深发展沙画解说词

深发展沙画解说词:

1、这个是深发展银行的logo标志,今天是深圳发展银行佛山万锦支行开业庆典,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深发展佛山万锦支行的起步与成长。首先让我们预祝今天的开业庆典取得圆满成功。

2、我们看到美丽壮阔的江上,有一群人,正在划涌前行,一路扬帆,乘风破浪,拼博进取、勇于开拓,这秉承的正是我们深发展永不停止追逐梦想的精神。

3、深发展的logo,配上正在行驶的帆船,这不正是寓意着我们深发展佛山万锦支行扬帆起航了吗?冲着我们画家这份美意,我们一起祝愿深发展万锦支行在前行中越来越强大。

4、那是处在山之巅的一座宝塔。深发展自成立以来贸易融资业务量一直是一路领先的,在不断的发展中步步延伸,走在了前沿地界。愿佛山万锦分行秉持深发展前行道路,加大拓展力度,发扬竞争优势。

5、云淡风轻,这一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日子。一路前行,万锦也希望云淡风轻,万锦追崇稳步实施的发展战略,愿万锦走的更稳健。

6、万花在丛中,瞧见谁人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之势倍增,万锦决定大力加强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努力提升本行的专业形象,成为万花丛中一点红。

7、8、我们再一起看看这两幅,从茧破出,化身为蝶,如此美丽的幻化就是寓意着我们万锦支行破茧化蝶,应运而生了。

9、江那边,一轮红日正在冉冉升起,那会是我们的万锦支行吗?我们一起见证万锦支行的每一步成长,一起带着更加勇敢且坚定的步伐迈向更高的天空。

10、一幅简单的万家灯火却告诉我们:客户才是积累的源泉。深发展一直坚持诚信合规经营,维护客户利益,为社会提供最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万锦支行也必定追随直上。

11、我们的画师画的是一个提着箱子的人坚定勇敢的迈向深发展,深发展自成立以来,一直未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所以顾客都信赖深发展,选择深发展,他们觉得,选择深发展,他们放心!

12、展翅腾飞,好一幅壮丽景观。我们再一次祝愿万锦支行大放异彩、光芒万丈、繁华似锦。

13、5月30,这是我们深发行重大的日子,这是我们深发行佛山万锦支行一个标志性的日子,这个日子值得我们一起纪念,这个日子值得我们一起举杯。我们一起举杯,为深发展佛山万锦支行的美好未来一起祝愿。

第五篇:总后勤部大校

总后勤部大校

1955年11月19日,在总后勤部礼堂举行国防部长授予各总部校官军衔典礼。国防部副部长肖克上将代表国防部长授予解放军各总部校官军衔。郑文甫(1919~),江西省于都县人。第一野战军第三野战医院院长。

1962年总后勤部卫生部药材处处长郑文甫晋升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赵绍明(1916-1981)湖北省红安人。1955年9月总后勤部驻广西南宁办事处政治委员赵绍明被授予大校军衔。张录增(19***)河北蠡县人。1939年5月任白求恩的手术助手。建国前,最高职务是华北军区2纵队卫生部部长。1960年总后训练部副部长张录增晋升为大校军衔。1968年4月-1970年7月任第五机械工业部军管会副主任。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副兵团级。靳来川少将(1911-19870713)河南省获嘉县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一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当时一野卫生部没有部长和政委,靳来川主持一野卫生工作。1955年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副局长靳来川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解放军总医院院长靳来川晋升少将。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谢华(1917~20101225)江西瑞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中央医院副院长,1955年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谢华被授予大校军衔,“文化大革命”期间卫生部军管会副主任,后最高职务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副兵团职 张树才少将(1914—19690908)湖北省黄冈县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江汉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张树才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六一年湖北省军区副政委

张树才 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李维祯(19100713-19981219)河北无极楼下村人。1955年9月中央军委卫生部药政局局长李维祯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沈阳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杨宗胜(190611-19810124)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新市街)人。生于武昌局七口塘,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一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部长夏耀堂)1955年9月总后勤部马政局局长杨宗胜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杨虎臣少将(1914-20060512)湖北天门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甘肃省贸易公司副经理。1955年9月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局长杨虎臣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总后勤部企业部副部长杨虎臣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吴钊统少将(1913-19911228)河南信阳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二野战军卫生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9月总后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吴钊统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六一年通信兵学院政委 吴钊统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总参谋部通信部副政治委员。肖志贤少将(1913-20000923)河南新县箭厂河乡油榨村肖家湾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五分部兼第十五兵团后勤部部长。1955年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肖志贤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肖志贤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最高职务是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余发荣(1908—19880205)福建长汀人。1955年总后勤部太原办事处副政治委员余发荣被授于大校军衔。刘智瑞

(1914-20010209)江西永新人。1955年总后勤部白城办事处副主任刘智瑞被授予大校军衔。刘华春少将(1905—19931126)江西省吉安县指阳乡水北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一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1955年9月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

刘华春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年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 刘华春晋升为少将军衔。钟光殿(1915—20100430),江西省于都县沙心乡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四野战军某师供给部部长。,1959年总后营房管理处处长钟光殿晋升为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正军职

魏德安(191703—19760106),河南杞县武庙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华东财办供应生产部被服局局长。1962年11月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副部长魏德安晋升为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廖堃金,(19150605~19990324)福建龙岩县(今新罗区)江山乡山塘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 华东军区卫生政治部副主任。1960年3月,总后勤部驻凭祥办事处政治委员、办事处党委书记廖堃金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4月,被批准离职休养。杨玉成,1910--1986 03 23,四川渠县人。1955年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副政治委员杨玉成授大校军衔。

卜云龙(19111010-1996)河南沈丘人。1955年总后勤部马政局副局长卜云龙授予大校军衔。方

震少将(1911—)江西弋阳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华北军区运输部分部部长,1955年9月总后勤部检查局副局长方

震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总后勤部华东物资供应局政委方

震 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最高职务是第二军医大学副政治委员。王力华(19181020—)河北固安人。1955年9月总后勤部特种物资局局长王力华被授予大校军衔。石显贵(1910—199901 22)安徽金寨汤家汇镇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绥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55年总后勤部驻大同办事处副主任石显贵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总后勤部驻太原办事处副主任

享受正军职待遇

兰馨斋(1909 12-198803 20)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赵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63军保卫部部长。1955年9月总后勤部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兰馨斋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地质部政治部副主任。白崇友少将(1914—19931220)四川省阆中县水观乡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委员白崇友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年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委员白崇友晋升为少将军衔。

史书翰(1909-1966.8.27)。山西省沁源县城关镇城北村人。建国前,最高职务是西北医学院院长。1955年被9月总后勤部卫生部训练局局长史书翰被授予军医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卫生部副部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就首遭厄运,受迫害。1966年8月25日因不堪凌辱,服安眠药自尽,至8月27日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7岁。1975年9月,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其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1979年6月,中央卫生部又为其举行了平反昭雪追悼会

刘凯夫(19140910-19960516),福建省上杭县南阳乡富坑村人 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9月总后勤部驻上海物资办事处政治委员刘凯夫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最高职务是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纪委书记 邬贤耀 190607--19960321 新县陈店乡程七湾村。1931年3月,因“左倾”肃反扩大化,红11军31师运输排长邬贤耀被捕关押,10月出狱.建国前,最高职务是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工程处副处长。1960年总后驻重庆办事处油料处处长邬贤耀晋升为大校,后最高职务是总后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1982年定为正军级待遇。

下载深大校史馆解说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大校史馆解说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史馆建设

    村史馆建设 前言 神农氏诲民耕种,应为农始;有巢氏教民筑居,当为村先。上下求索,追根溯源,村之由来,历史远矣! 上下五千年,浩瀚一史册。朝代更替,沧海桑田;金戈铁马,烽火硝烟。所争者集......

    矿史馆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矿组织参观了鸡西侵华日军纪念馆。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抗战胜利70年了,但是我们该拿什么纪念抗日战争呢?大道理不用说,对每一......

    工大校报格式

    投稿咨询 科学技术论文的写作格式及规范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为了提高《太原理工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的学术质量和编排质量,实现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科......

    大校解释及造句

    大校拼音【注音】: da xiao大校解释【意思】:军衔,某些国家校官的最高一级。大校造句:1、2011年7月27日晚,驻哈萨克斯坦使馆武官许有明大校在阿斯塔纳北京大厦举办招待会,热烈庆祝......

    局史馆观后感2

    局史馆观后感 ————不忘艰辛创业苦,继往开来续辉煌 2015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一。正所谓“狐死首丘,归正守丘”,为弘扬我局不怕创业艰辛苦敢为人先的精神,党支部领导小组人员......

    参观史馆心得体会[五篇]

    参观史馆心得体会(精选4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

    参观革命史馆感想

    参观安阳革命历史纪念馆有感 2010年8月19日下午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来到了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首先我们来到展厅‚彰德府‛观看解放......

    上演历史馆设计[★]

    上演历史馆设计 历史馆从设计到施工,每一步都会印证着人类从古到今所执的追求和智慧。那么这个展览馆该如何设计呢?现在墨戈小编跟大家简单谈两点。 历史馆和博物馆的定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