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史馆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加快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步伐,促进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传承和保护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充分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展示名人志士的美好事迹,反映人民群众奋斗创业的光辉历程,激发农村广大群众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教育和引导他们尊重优秀文化传统,发扬优良民俗家风,留住乡愁乡情,共同缔造美好人居环境,为建设全省“工业强县、农产名县、美丽家园为主题”提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要把村史馆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村史馆“存史、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协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明确主体
明确和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及村级组织在村史馆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建立村史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
深入挖掘各村的村史村情、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一切从村落的地容地貌、经济基础、文化遗迹等实际出发,不搞大拆大建,不照搬、不复制,建设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村史馆示范点。
(四)示范带动,整体推进
突出工作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三、建设内容
(一)设置标准
各乡镇选址在发展基础好、有鲜明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村建成至少1所村史馆示范点。发挥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各行政村(社区)建设1所村史馆。
(二)选址及面积标准
村史馆选址要立足安全便利,充分利用本村现有各类公共房屋设施(村级活动场所、祠堂等),也可选择历史建筑或具有特色的建筑,达到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相统一。村史馆建筑面积应在20平方米以上。
(三)基本内容
以村史、村规民约、民俗风情、乡贤名人、产业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等为基本版块,建成本村特色功能展馆。
(四)展示方式
挖掘本村在生产生活、饮食、服饰、节庆、家风家规、村训村规等方面的传统文化,通过村史小册、村史碑文、图文资料、实物陈展、视频影像等形式,全方位呈现村落历史变迁,传承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1.图文资料
馆内陈列的资料应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示村史、村貌、村姓、村贤、村风、村俗、村物、村艺、村训、村愿等。照片应突出新旧对比,充分展示农村面貌大改变、生产大发展、生活大提升的显著成就。
文字介绍要阐述本村概况、发展特色、经济状况、农民生活、典型事例、获得荣誉等内容;图片展览要与文字资料相结合,包括村容村貌、历史沿革、乡贤名人、恢复高考后考取的大学生、道德模范、工农业生产、文化生活、生态环境、教育卫生等栏目。
2.实物展陈
如村史馆面积较大的,建议增加陈列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家居陈设、食品衣物、工农产品等实物或模型,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或情景介绍,真实记录农村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
3.荣誉展示
主要陈列本村集体及优秀村民获得的各级各类荣誉证书、奖牌奖状等,表彰规格较高的奖项要摆在突出位置,并配以情况介绍,充分展示本村在各个领域发展中的突出成绩。
(五)使用管理
村史馆建成后,由村“两委”具体负责管理,要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熟悉本村情况的工作人员专职或兼职负责日常管理,要注意选拔培养村史馆讲解员,加强日常维护,充分发挥场馆的教育作用。
第二篇:村史馆建设
村史馆建设
前言
神农氏诲民耕种,应为农始;有巢氏教民筑居,当为村先。上下求索,追根溯源,村之由来,历史远矣!
上下五千年,浩瀚一史册。朝代更替,沧海桑田;金戈铁马,烽火硝烟。所争者集权,所夺者土地,所害者百姓!生灵遭涂炭,家园遇洗劫。而于刀光剑影中,村却生生不息,绵延永恒。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确立人民当家作主之地位,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翻开历史新篇章。根本制度的创立,奠定强国富民之厚基。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村的建设,发展之神奇,日新月异不足谓其速;瞬息万变不足谓其新。洋洋大观丰碑处处立,盛世升平村村小康景。
文明远溯“新石器时代”的东台,村之沿革,史之演绎,亦正是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发生巨大变化之生动缩影。
讴歌幸福生活,记录奋斗历程。特设“村史馆”,择部分史实,立命题数个,展布以志感怀。企求从又一角度反映中国农村在党的领导下,栉风沐雨,开拓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伟大历程。
大连红方块展览展示策划公司在设计策划村史馆时,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策划主题大纲
以乡村历史文化特色为背景,对村史馆主题进行设计。编修乡村大事记、图文资料、实物展陈、荣誉展示和视频影像等方面内容,并将重点放在乡村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先进典型、村容村貌、文化生活、民俗风情的展示上。
布展设计方案
村史馆内设有村史溯源、发展概况、村内大事记、好人好事以及生产工具、衣食住行等实物陈展,集中反映村庄的历史底蕴和在党领导下农村的发展变化的概貌。用一件件物品承载历史,用一幅幅图片记录进程,用一处处实景浓缩记忆。注重乡村特色,展示了民促风情、生产建设、经济发展等风貌。
施工展示制作
村史馆主要以搜集村中代表性物件实物、资料、图片等,对于重要事件场景或者代表人物,利用雕塑浮雕进行场景还原。资料展示采用速捷展具,灵活多变的安装形式和创意融洽的造型设计不但美观而且自由组装更换内容,利于后期的展馆维护。以复古风格为主,结合现代化技术,丰富展厅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章 千年的期盼
亮煌煌几册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自夏禹建立王朝至晚清溥仪退位,又历经军阀割据混战,民国不“民”,外侮频仍,乌云蔽日,民不聊生,村自凋敝零落,满目荒芜。
村既在,课税徭赋不绝,横征暴敛,民生愈艰。因之抗争不息,因之起义不断。然,“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或“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等无一得以实现,盖因统治制度弊端所致!
“霹雳一声震乾坤,打倒土豪和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共产党是我们引路的人!”《农友歌》气势磅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先辈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农民数千年之期盼变为现实,挺直腰背真正成为顶天立地的主人。
土地改革,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土地改革,华夏农村发展的厚实奠基!
第二章 蓬勃的生机
祖辈,捧一把属于自己的泥土,一任芬芳的气息舒展幸福的笑靥;
祖辈,把梦想用铧犁耕进美好的日子;
祖辈,于是想像人丁兴旺村庄繁盛的往后;
祖辈,以为有了土地即便有了一切„„
然而,“一穷二白”之景况并非一夜之间所能改变。耕畜及农具之缺乏,水利与交通之窒碍,影响着生产与生活。
于是,互助组应运而生。互通有无,合伙生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力。协作而获两利,自愿且又团结。
继而,“初级社”发展成为“高级社”。土地无偿归集体所有,牲畜农具作价归公,实现按劳分配。从而,中国农村乡级以下准行政组织形成并建立党支部。
“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之理念从此产生。
广袤的田野,党的阳光普照。
社会主义村庄呈现蓬勃的生机。
第三章 遍地的红旗
三面红旗迎风招展,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然而,人们却走过了一段曲曲折折的道路。
诞生一年有余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呈现出亘古未有之气象:生产迅速增长,群众热情空前高涨。捷报频传的大好形势也使人产生错觉——经济建设速度当可更快!
中共中央八届二次会议召开,根据毛泽东主席提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于是,“大跃进”运动迅速在全国开展。“以粮为纲”,“以钢为纲”,要求于五年甚至三年内,提前实现原定十五年达到之钢产量,赶上乃至超过英国!
大潮汹涌,巨涛澎湃。人民公社应运而生。时仅一月,全国基本实现公社化。同年末,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
那时,三面红旗,遍布全国;
那时,三面红旗,群情激昂;
那时,三面红旗,“卫星”频放„„
然而,历史却沉痛地告诉人们,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愿望,其结果只能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人民生活遭受严重影响。
第四章 动荡的岁月
文革十年,史称**。烙下印记,且痛且伤。
凡物必论计划,凡事必追“左”“右”。思想束缚,体制单一。于农村,“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扯旗上工,落旗下工。机械遵循,重复劳动;出勤计以“成”,评分划以“等”。“基本粮”、“平均粮”不足饱腹,自留地、“瓜菜代”不够裹饥。一个工日几毛钱,诚惶诚恐惧姓“资”。
红宝书,红袖章,红卫兵,红色风暴,红色恣肆如海洋;
如火如荼,激情燃烧;“造反”夺权,阶级斗争为纲;
最高指示,最新指示;早请示,晚汇报,“斗私批修”,大演大唱;
红色浪潮席卷中国,锣鼓喧天,“上山下乡”;
高音喇叭,沸腾会场„„
葱绿的庄稼地,红旗如织,迎风飘扬;
赤脚的庄稼人,亦为革命战士;广袤的田野,亦当阵地武装!
然而,吃饭穿衣终为赖以生存的要素,农民岂能够不耕地种粮?!
所以,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之精神鼓动下,祖辈父辈以无畏的气概和顽强的意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尤以大寨为最,向黄土地艰难地索取口粮,索取衣装。
第五章 惊天的春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似惊天春雷响彻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决策,一往无前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按有十八个血手印的契约,揭开了改变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命运的序幕。
从农村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将中国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起步于“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增收减负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今天,农村改革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实事求是的哲理格言。
“乡政村治”为架构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兴起发展。“村民自治”标志着农村政治民主化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凸显出农村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
春雷滚滚,春潮涌动。
春雨滋润,春意盎然。
广袤的田野,灿烂的阳光,满目葱翠,茂盛着无垠的希望!
第六章 雨后的春笋
生产力的解放,积极性的激发,机械化的实现,劳动力的富余。等等因素,种种缘由,呼唤着乡镇企业、村组企业蓬勃兴起。
“农业兴村”,“工业富村”——成为目标,成为追求,成为理想,成为迅速的行动。
计划经济解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商品经济引领,智慧的农民懂得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
市场经济繁荣,社会化的商品经济让中国的建设发展鼓翼腾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乡镇企业、村组企业恰似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蔚为壮观地挺拔在中国大地上。
致富有路,勤奋为本。
品牌叫响,名牌迭出。众多农民企业家于搏击市场的磨砺中,实践着向现代企业家的跨越。
村办企业,使农村产业结构得以刷新;
村办企业,铸就了农村经济的辉煌!
第七章 希望的田野
减免农业税,种田拿补贴。数千年之农业税赋嘎然而止,这是历史的奇迹,这是世界性创举,这是中国农村走向新辉煌的助推剂!
讴歌党的伟大,欢呼国力强盛。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大成就看农村。农民,最大多数人群,根本利益,体现在广大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
市场的杠杆,成为农产品体现价值的支点;
广阔的天地,自豪着阔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民;
希望的田野,骄傲地林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带头富”、“带领富”、“带动富”——“双强”型党员干部大批涌现,村级党组织不断得到加强。
于是,郁郁葱葱里,别墅群风格各异地错落有致;
于是,宽阔的村路上,私家车把富庶的好日子测量;
于是,普通庭院中,时髦着应有尽有的时尚;
于是,温馨和睦家家同,村村鸟语伴花香„„
新农村建设,如诗如画。
新农村建设,如咏如歌。
第八章 乡野的新城
古语:七世难修城墙根。
而今,阡陌乡野多新城。
集团公司,产业实体;商场超市,星级宾馆;公寓林立,别墅成群。高楼大厦,湖光塔影;旅游观光,风景叠现;休闲娱乐,度假新村„„
于阡陌纵横之田野上,在袅袅炊烟之祥和中。
一个村落就是一个集镇。
一座庄园就是一座新城。
曾经,“上山下乡”之时渴盼有日返城。
今日,成为村民或许还得带有奢望几分。
农民工进城,浩浩荡荡有如大军。城里人下乡,惊奇羡慕顿生崇敬。擦肩而过或相视莞尔之间,曾经的鸿沟差别正在悄然消失!
时时变化,处处新景。
当然,为先为最者,且看“天下第一村”!
华西,富庶文明天下皆知。
华西,魅力四射遐迩闻名。
第九章 旖旎的风景
改革开放,党的方针政策是胜利的指南。
变化变迁,党的基层组织是率先力行的模范。
譬如舵手,譬如司机。村支部(总支、党委),以无比的忠诚把握着正确的方向。
用信念演绎改变面貌的执着;
用信心鼓舞奋发向上的精神;
用赤诚捧出无怨无悔的奉献;
用朴实宽阔无私无畏的胸怀。
农村基层党组织扛起改变面貌的责任,成为奔向小康的前沿指挥;“双强型”干部大批涌现,成为父老乡亲的领头人。
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踏平坎坷,跨越崎岖,精打细算,精密筹划,勾画蓝图,逐步实现。
艰苦奋斗,大道通衢铺满阳光;
建设家园,农家别墅挺拔自豪;
公司集团,名牌品牌靓丽乡野;
风光旖旎,新农村气象如诗如画!
后
记
历史长河,缓缓流淌。似乎波澜不惊,却是风起云涌。
岁月轮转,寒暑易换。恰似白驹过隙,真乃光阴荏苒!
村者,依然号村;异者,变化万端。慨叹多发,思绪万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豪气干云,又何能改命运于一二?自“废井田,开阡陌”至“租用调制”、“摊丁入亩”„„或变革或改良,所维系者,皆统治政权之利益,重负仍加于民众。因而村之意在偏僻,农之意指贫穷。几千年如是。
“万方乐奏有于阗”。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胜利,六十年高歌猛进,六十年辉煌征程。六十年“天翻地覆慨而慷”,六十年 “人间正道是沧桑”!
村之复兴,源于新中国之建立;
村之变革,始于三中全会导航;
村之兴盛,功在“三个代表”指引;
村之新史,得益“科学发展观”谱写。
开辟村史馆,实录辉煌成就于万一。旨在感念感恩,以资发扬光大。
时间仓促,难免以偏概全之嫌;水平所限,或有挂一漏万之憾。祈请教正,以便完善。
第三篇:驻村干部为村史馆建设献计献策
社区广大居民为村史馆建设献计献策
为打造高品质的村史馆,社区专门组织人员对我村起源、人文构成、风俗习惯、人物事迹等进行广泛搜集,对社区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行深入挖掘。同时,特地邀请专家多方论证、现场指导,明确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突出党性教育、政德教育、信念教育和历史教育“一核四面多点”的建设思路。
9月5日社区组织社区老党员、老干部、驻村干部等到在建村史馆进行参观。参观的过程中,老党员、老干部、驻村干部围绕村史馆建设主题,分别就建设思路、文化挖掘、故事整理、展示内容、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谈讨,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为村史馆建设工作献计献策,支招出力。打开村史馆大门,仿佛启动了时光机器,穿越在这时光隧道中,定格岁月的老照片、锈迹斑斑的门环、古朴的水井辘轳、咚咚作响的牛皮大鼓、逼真的老式房屋锅台......…这些熟悉的“老物件”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勤劳智慧的结晶,记录了我村发展的过往岁月,激励着社区群众抚今思昔、继往开来。
在村史资料挖掘过程中,为了将旧时的生产生活情况更真实、更丰富、更准确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社区专门召开民主会,动员社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村史馆建设中来并得到了广泛支持。在建馆过程中,社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这对他们来说既是一次村情村史的深情回顾,更是对党的恩情的由衷感谢。
“让百姓留住乡愁、铭记党和国家的恩情、忆苦思甜跟党走.....”随着展示内容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村村史馆将成为教育引导社区党员群众的新平台,对外展示形象的新窗口和基层党建示范的新名片。
村志办
第四篇:村卫生室建设实施方案
村卫生室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健全村级卫生机构,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基本消除空白村卫生室的目标,根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为指导,以加强农村
卫生室建设为基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实现消灭空白村卫生室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价廉、方便、安全、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环境。
二、目标任务:
按照合理配置、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建设思路,力争在2007年底按照县政府新批复的行政区域划分。把卫生室组建到位,达到村村有卫生室目标。
三、建设标准:
按照湖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实施,做到人员、房屋、基本医疗设施、培训四到位。
四、实施步骤:
(一)2007年5月底前各乡镇制定空白村卫生室建设方案,并向所在乡镇政府和卫生局上报;
(二)2007年6月底前做好新建村卫生室房屋的建设,人员的配置和培训工作;
(三)2007年10月底前新建卫生室的各项工作全部准备到位,并向县卫生局申报;
(四)2007年11月底前县卫生局组成专班对新建卫生室进行考核验收并办理相关证件;
(五)2007年12月底前将我县消灭卫生室空白村工作情况向县委、政府和市卫生局书面汇报,接受考核检查。
五、保障措施:
(一)消灭卫生室空白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乡镇卫生院要把消除卫生室空白村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目标管理。院长要亲自抓好该项工作并组织精干有力的工作专班具体组织实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得力措施把工作落实到位。为保证全县消灭卫生室空白村任务的实现,县卫生局成立以局长邓祥根为组长,副局长王均发、彭先言为副组长,防保股、医政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陈明同志负责具体工作。
(二)加强联系,上下联动、多方筹措,搞好协作。一是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支持,把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多途径解决村卫生室用地和房屋问题;二是要把消除卫生室空白村工作与全省第一批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和计免接种点建设相结合,实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稳步推进;三是按照“先办后规范”的指导原则,引进社会力量,引进社会医疗人才,可采用卫生院承办,联办和派遣村医的方法,尽快把空白村卫生室建设落实到位;四是积极争取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从物资、设备、人员培训上给予大力扶持,使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不走过场;五是加强督办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县卫生局已把消除卫生室空白村工作作为硬性指标,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考核,县卫生局组成工作专班,不定期对该项工作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地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
1、一般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2、空白村卫生室建设名单
附件1:
一般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
(试行)
一、设置要求
1、按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本着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填平补齐的原则设立一般村卫生室。
2、资源共享、优质互补、充分利用。
二、人员
按所辖村人口的1—2‰配备,最多不超过4人。有条件的要配备能掌握和应用中医药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人员。
三、房屋
1、面积
占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60~100平方米。
2、设置
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并按要求严格分开。
四、常规设备
配备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出诊箱、压舌板、软尺、身高体重称、污物桶、贮槽、换药盘、
第五篇: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村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特制定如下实施规划:
一、基本情况**村地处**镇中部,总人口1106人,耕地1120亩,辖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2009年底,该村经济总产值13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 400万元,第二产业产值35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全村现有个体户110户,大、中型运输车辆65辆,个体私营企业2家。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统领农村各项工作,按照新农村发展“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新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投资50万元,建成两委会阵地及群众文化广场;
2、投资1500万元,力争用3年时间,分三期全面建成**新村,2010年底,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3、投资70万元,于2010年5月底前建成总长3.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彻底改善**——农场,**——**段路况较差的现状;
4、利用群众集资的方式,投资6万元,在2010年4月底前完成1.5公里的村间街道排水续建工程;
5、投资11万元,于4月底前完成**组2眼机井配套及电力设施工作;
6、投资15.5万元,于4月底前完成**组打深机井及电力配套设施工程,目前,该工程正在进行中;
7、投资33万元,在10月底前完成全村9000米的暗管输水工程;
(二)产业发展及招商引资
1、扩大**有限公司的种植规模;
2、扩大**杂果种植面积;
3、扩大生猪养殖场的规模。
(三)乡村环境卫生及生态环境保护
1、对村庄、街道实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2、以“一池四改”为重点,年内建成沼气池100座,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利用。
(四)加强村民教育,提高村民素质。开拓农民投资及种植养殖知识培训力度,使大多数农民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五)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村创建活动。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要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2、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群众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做为重点,通过建设成效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3、健全机构,落实责任。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应完善村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扬民主,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成立了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组干部和社会能人
为组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工作规划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