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实的双重变奏

时间:2019-05-14 21:3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与现实的双重变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与现实的双重变奏》。

第一篇:传统与现实的双重变奏

传统与现实的双重变奏

摘 要:两千五百年的历史造就了扬州特色鲜明的好人文化。从古至今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扬州好人现象深刻体现出扬州好人文化鲜明的时代性、主体的广泛性、实践的自觉性和普遍的社会性。在当前中央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背景下,传承扬州好人文化并予以提升,可以有效推动扬州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

关键词:扬州;好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扬州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名城,仁爱爱人、文明优雅的文化基因在扬州人的血脉中流淌、传承。近年来,扬州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如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李彬,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江苏省道德模范陈巧云,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江苏省道德模范徐兆华,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获得者刘应启,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陈先岩,以及“六十九个孩子的爸爸”、中国好人徐明峰,勇救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的大学生耿高鹏,人民日报予以报道的扬州大学救人小伙仲磊,忠于职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民公仆陈小星,让善举成为习惯的王文清等等。这些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为扬州人民竖起一个个标杆、一面面旗帜,“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的扬州精神也因这些好人而熠熠生辉。厚重的积淀――历史上的扬州好人文化

扬州的好人文化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好人善举屡见不鲜。历史上的扬州好人中,有人笃行孝道,竭心为长辈养老,有人大爱无疆,积极救济穷人,也有人爱国爱民,忠节仁义。这些好人好事传承千载,既彰显了扬州好人的心态和力量,也为当代社会所效法和推崇,从而形成具有历史传承性的扬州好人文化。

正所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人,孝敬父母长辈是必须要做到的。历史上的扬州好人,许多以孝著称。如明朝人张毅在母亲去世后,不远万里从大同扶棺返回家乡扬州,行至直隶一带,又惊闻父丧,遂将母亲火化,携骨灰急速南归,只求能同时为父母尽孝,后及时将父母合葬。痛失双亲后,张毅又承担起赡养叔父的责任。叔父年老体弱,不能随张毅前往浙江,张毅又因做官“糜于役,欲留侍叔父不可得”,于是将自己的俸禄,除了留些许口粮外,全部用以奉养叔父,可谓至孝之典范。

历史上的扬州好人还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扶危济困,惠及乡人。如宋代吴志兴“世笃孝义,七世同居三百年,室无私财,积而能散,惠及乡人,镇扬间咸称善士。”再如明人谢承贵,一生都在行善事,平日以米粮接济群众,“凡三致富,皆散尽”。高杰之乱时有数十名兵士受伤,流落到扬州,谢承贵亲自为他们洗去血污,施以药剂。清人汪应庚也是好人的典范。他一生在扬州行商行善,被称为“富而好礼,笃于宗亲”。他不避嫌怨,承担起抚养岳父遗孤的责任,并将其培养成才;他“秉性老成,孝思盹笃,沉默寡言,端庄不居,耆宿咸重之”,尤其是成为扬州盐业富甲一方的总商后,“肩承盐业,综理琐务,任厥劳瘁”。雍正九年后扬州屡遭自然灾害,河堤溃坝、海啸成灾,民众缺衣少食,苦不堪言,汪应庚慷慨解囊,先后运米数千石、运谷数万担,开粥厂救饥民,设药局治病除疫,惠及十万余人。除此之外,因“诸公府县学宫岁久圯坏”,汪应庚捐银四万七千两修建学宫,发展教育事业,为时人所广泛称赞。

爱国爱民,忠节仁义也是历史上扬州好人所具有的特质。广为人知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清军进逼之际担当起保卫扬州的重任,屡屡严拒敌帅多铎的诱降,毅然以城中单薄的三四千兵力,誓师梅花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以忠心和英勇保卫风雨飘摇的祖国,城破后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扬州人陈元度前往赤城做官,当地土地贫瘠,但民众仍要承担上缴粮草、喂养橐驼的负担。陈元度按政府定价的二倍付给人民,自己填补了产生的亏空,并说“与使一县民困,毋宁使吏一家困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为人所称道。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役在高邮进行,战士们在阵地上坚持到最后一刻。这些峥嵘岁月中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操正是扬州好人所具备的大爱精神。崭新的风貌――当下的扬州好人文化

近五年来,见诸报端的扬州好人好事呈明显的上升态势。笔者以“好人”为关键词,检索了《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子晚报》2010年到2015年间报道的扬州好人好事。《扬州日报》计594次,《扬州晚报》计397次,《扬子晚报》计116次,因各报纸的报道有相同的内容,其中《扬州日报》覆盖面最广,基本上涵盖了后两者的内容。所以本文以《扬州日报》的报道材料为基础,对扬州好人现象和好人文化进行探究。

《扬州日报》报道的扬州好人文化,主要包括四种情况,即好人事迹、好人文化活动、号召学习好人、扬州好人走向全国,这四种情况又可细分为多种小类。图一是四种报道的总体状况。

对好人事迹报道约占总体的42%。囊括了各行各业、类型丰富的扬州好人。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广泛为人所知的扬州好人,如义卖服装筹款、热心公益的黄秋菊;见义勇为、舍命救人的耿高鹏;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的环卫工人龚文凤;大爱无疆、终身奉献给延安老区医疗事业的陈宏如;孝老爱亲、三次割皮救父的殷武勇。这些好人经过多次宣传,在社会上获得了较大反响。第二类是默默无闻做好事的好人,其中一些是匿名者,有人每月向贫困生汇款、寄衣物,有人帮扶昏厥老者后悄声离去,有人跳河勇救轻生母女,有人在公交车事故后挺身而出、勇辟“生命通道”。这些好人行善不留名,在媒体到达前便悄然离开。还有一些好人不为人所知,如扬大麻袋哥通过收集废品为拉萨小朋友筹助学款,草根律师13年免费帮助弱势群体打官司等。第三类是互助的好人。如管霞家中贫困,但路拾巨款当夜便送还失主,失主知恩图报,帮助管霞女儿看病。再如捐赠10万元赈灾助学的退休职工吴修德,在医院住院手术时女儿不能及时赶回,热心市民争相在病床前照料,上演了一出“好人帮好人”的现实温情剧。

以上这些好人好事无一不彰显出优秀传统文化对他们的浸润和时代精神对他们的召唤,扬州好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极好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于公民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并源源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着内涵与外延,让我们从中看到了道德的汇聚,人性的闪光,好人的力量。

对好人文化活动的报道约占17%。这些报道大多集中于对好人事迹的进一步推广。一幅幅好人图片,一本本好人著作,一首首好人颂歌,一部部好人电影,一幕幕好人晚会,一根根“好人柱”,一面面“好人墙”,一个个“好人馆”,一片片“好人林”……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渐形成了“扬州好人”的品牌效应。这些丰富多彩的好人文化活动的广泛宣传,有利于放大好人效应、扩大好人影响,号召更多的民众做好人、行好事,为扬州的城市文明建设,特别是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提供了标尺,树立了典范。

号召学习好人的报道约占33%。长期以来,扬州好人文化的推广不仅限于宣传,而且号召群众加入到好人队伍之中。为此,扬州市委市政府、各县各区纷纷开展推荐、宣传、学习好人活动,用道德典型引领文明,通过召开“创文明城市,做扬州好人”号召会、“身边好人”推荐评议活动、“做文明优雅的扬州人”主题活动、扬州好人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使好人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市民的精神与心灵。特别是“扬州好人”教育宣讲活动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扬州好人进课堂”成为近年扬州教育的一大亮点,让好人之种在年轻群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对走向全国的扬州好人的报道约占8%。扬州好人走出扬州,将更多的美与善播撒在更为广阔之地。他们一次次走上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用毫无修饰的普通话语讲述自己的平凡做人之道与充满炽热的善意之举,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的人。他们从东部奔赴西部,牵挂着失学儿童和受灾地区,送去生活物品和援建物资,搭起了一座横贯中国的爱心桥。扬州好人的名声还走出了国门,传遍海内外,就连一直致力于强力向外推出自己价值观的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其《洛杉矶时报》竟也以一个整版的篇幅聚焦于扬州,较为系统地报道了“扬州好人”的种种情状,并称这是扬州叫响全国的“城市名片”。毫无疑问,“城市名片”的称呼,自然反映了他们对“扬州好人”及其所寓含的价值观念的肯定与赞扬。鲜明的特色--扬州好人文化的特质

扬州好人文化虽流传千载,传统深厚,但在当前也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在新常态下,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纷涌现,多元化成为文化的主要特征。由于一定程度地存在彼此间信任缺失、沟通不畅,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互助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扬州好人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精神为基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结合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造就了独具扬州特色的文化名片,积极推动着人与人之间构建良好的互助关系,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扬州好人文化具有主体的广泛性。扬州好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在做好事的同时感召了更多人参与到好人好事之中,一个好人感召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带动满城春风。好人结对帮扶,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个乐于助人的小群体,这些群体不断扩大,最终使全市人民都沉浸在浓厚的好人文化氛围之中。这样形成的好人文化来源于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既是这项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传承者和实践者。正因如此,好人文化在扬州体现出鲜明的群体性,是根植于群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扬州好人文化具有实践的自觉性。从自发的“好人现象”到自觉的“好人文化”,扬州好人文化体现出从外在表现到深层追求的趋势。这样一种道德自觉性,是将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认识、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实现由内化到外化,深刻理解道德规范并自觉自愿地从事道德活动。扬州的好人文化并非出于外部因素的灌输与打造,而是历经长期积淀后与新时代的文化发展相结合而成的产物,做好人、行好事的自觉,促成了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扬州的鲜明体现。

扬州好人文化具有普遍的社会性。扬州好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彪炳千秋的伟业,他们只是润物细无声地做着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正是这些踏踏实实的善举和默默无闻的奉献,展现了别样的风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善举,体现出道德的崇高和人性的光辉。扬州好人并非几个、几十个,而是遍布扬州的每个行业,占了扬州人口的不小比例。这些好人从自己出发,由小事做起,以滴水穿石的方式感动着整座城市,将善行一点点积累起来,绽放出万丈光芒。扬州好人文化的普遍性,既体现了好人普遍存在,也体现出好事随处可见。光荣的使命--传承与提升扬州好人文化

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说: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细细分析这一发展目标,可知扬州好人文化的内涵与之有着内在的关联,促进扬州好人文化发展,使其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实则就是构建更舒适的生活条件,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继承优良传统与发扬时代精神并举。当前对扬州好人文化的溯源工作仍不到位,散见于史料中的扬州好人文化材料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却未经整理。这些材料是扬州好人文化建设所依托的坚实根基,充分挖掘这些材料,才能在扬州好人文化建设中准确定位具有扬州特色的内涵和特质,从而将扬州好人文化的独特优良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追求真善美内在统一的价值理念,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人民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扬州作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就是这样一片蕴含着浓厚好人文化的沃土。扬州好人文化的培育既要继承历史上扬州人孝老爱亲、扶危济困、爱国爱民的忠孝节义精神,也要结合当下扬州人做好人、行好事的时代风貌,解决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信任危机、伦理道德问题,契合国家大政方针,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中国梦”的实现助力增劲。

二是要构建规模化、体系化的扬州好人文化推广体系。目前对好人文化的宣传报道已有很多,但存在着结构性的整体不足。以《扬州日报》为例,其对扬州好人文化的报道散落在各个版面,没有形成系统的报道体系。若能在固定版面以专题形式报道扬州好人好事,介绍历史上的扬州好人,与当代的扬州好人遥相呼应,则能有效地扩大宣传效果,推动好人文化传播。

网络也是构建扬州好人文化体系的重要途径。采用现代网络化手段,建立扬州好人门户,将扬州好人好事不断汇总、更新,扩大好人文化的受众。还可以开发“扬州好人APP”,通过移动端发布扬州好人信息,并可以此为依托,拓宽信息渠道,整合优势资源,解决志愿服务和需求对象间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推动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好人文化推广活动的开展,使更多人被纳入推广体系当中。

三是要打造扬州好人自主品牌。扬州好人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但相对来看,推广却不及其他城市。例如,弘扬“好人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好人主题公园相继在厦门、合肥、徐州等地落成开放。这些公园包括好人雕塑和好人广场两个板块,都以“好人”命名,在展示的同时有效地推广了好人文化。

相较之下,扬州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这与扬州好人的不断涌现存在很大反差。其实,扬州完全可以通过建立好人主题公园、开设扬州好人讲坛、设立扬州好人节的方式来推广好人文化。在定期开展好人活动的同时,结合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志愿者日、全国助残日、学习雷锋纪念日等节日,开展相应活动,从多角度促进好人文化的深入与拓展。

四是要建立健全扬州好人长效帮扶机制。扬州好人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只有政府倡导和推动而无法落实到民间就会流于形式,只在民间发动和推广而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就难以正规化和系统化,所以政府和民间要相互促进。建立健全扬州好人长效帮扶机制,政府与民间共同协作,形成双向互动,可以有力推进好人文化的发展。

五是要建立多样化的基层志愿组织。目前扬州已经建立扬州好人义工队、仪征义工联、红马甲义工队、圆梦义工联盟、基层志愿者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组织,开展志愿活动。但现有组织得覆盖面尚不够广,服务范围也有重叠。应由政府牵头,将现有组织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建立多样化的基层志愿组织,使活动更加有序化,扩大志愿服务的范围,而在一些较为偏僻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村庄,政府更应推动志愿组织的建设,从而推进扬州好人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发展。

总之,扬州好人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进一步推进扬州好人文化体系化、深入化、科学化,增强好人文化号召力、吸引力、影响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06页。

[2]阿克当阿修,姚文田、江藩纂:《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页。

[3]阿克当阿修,姚文田、江藩纂:《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第196页。

[4]焦循:《北湖小志》,广陵书社2003年版,第65页,[5]阿克当阿修,姚文田、江藩纂:《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第211-212页。

[6]焦循:《北湖小志》,广陵书社2003年版,第65页。

[7]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学习出版社2014年版,第108页。

作者简介

石洁茹(1995-),女,山西定襄人,本科在读,历史学专业。

第二篇: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教案

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教案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教案

教学内容:

成亦顺境,败亦顺境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顺境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顺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通过举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面对顺境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顺境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把握好机遇,培育个性心理品质,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顺境给人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我们青少年该如何正确面对;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面对顺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主要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导入:今天,是我第一次站在三中的讲台上,十分荣幸。对于这样一个陌生的校园,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充满了新奇。你们喜欢自己的校园吗?哪位同学愿意为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多媒体展示:两组不同环境下的校园生活图片。

推进新课:

多媒体显示课题:成亦顺境,败亦顺境。

引导:

请同学分析课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顺境会对人的成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面对顺境呢?要解开这些疑问,首先还得先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何为顺境?

多媒体显示:

一、何为顺境?

学生或集体回答或个别回答。

明确:有利于我们成长的良好环境。

继续提问:你认为怎样的环境才是有利于我们成长的良好环境呢?

(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回答)

明确:

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有着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长辈、亲友无微不至的帮助与关怀。

引导: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就生活在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里,大家想看看她的故事吗?

多媒体展示:《让爱住我家》李蔚捷的动感影集。

请同学谈谈对李蔚捷的评价,并说说顺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多媒体显示:

二、顺境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

明确:

、安心学习、享受生活、锻炼才智、发展能力;

2、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3、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人类文明快速发展,呈现出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

提问:

是不是只要拥有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

要想获得成功,我们还必须具备怎样的品质呢?

多媒体展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

思考:

她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

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只有在主观上做到勤奋、节制和坚强,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过渡:

在顺境面前,是否每个人都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呢?

多媒体展示:

学生绘制的《青蛙实验》漫画。

思考:

青蛙为什么能够从开水中一跃而起,在温水中却会毙命呢?

多媒体显示:

三、顺境对个人成长的消极作用

如果我们贪图享乐,那么长期的顺境容易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延伸:

我们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由于沉溺于安逸的生活、不思进取而荒废学业、走向失败,失去机会的故事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面对呢?

多媒体展示:比尔盖茨和他的遗产。

小组讨论: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如何面对顺境呢?

多媒体显示:

四、怎样在顺境中成长

学生讨论、发言。

(要求先能从书本上找到答案,然后再用最简洁的话进行概括)

明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上一层楼;

2、心存感激,不辜负期望;

3、警惕自鸣得意,避免“大意失荆州”。

课堂总结: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但这种美好的想法却是不现实的。因为即使身处顺境,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或失败。不管我们今后是面对顺境或逆境,都希望大家能用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以后的每一天,勇敢地去面对。

多媒体播放:《感恩的心》

第三篇:《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读后感

《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读后感

原创: 94中学罗定昆 廖帝学名师工作室

我们在教学研讨中,说到怎样把课上好,每次都逃不开情境问题教学这个大框框,因为这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教育改革实验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经历了10多年的调查、筛选和实验,由研究小组提出的促进学生有效地数学学习的教学结构。我们用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固化了,但凡公开课,优质课,都采用这样的模式。不过,许多老师对此都有很大的意见。观摩了别人的优质课之后,私下里讨论,总会觉得这不是我们真正的课,不可能每天的课堂都照着这个模式进行,给学生创设许多情境,光是创设这些情境,就要废去大把的时间。因此也有人说,优质课和比赛课都是表演,不是我们实际的课堂,那我就想问:既然都不是我们实际的课堂,我们还比什么?展示什么?数学课就是数学课,本来就是很严谨的课堂,讲授的都是很有逻辑性的知识,能不能别来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似乎是异想天开的,因为在我接触到的教师中,就算有一些类似“出格”的想法,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们敌不过上世纪70年代的那次课改,我们一线教师的想法没有理论的支持。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其中讲到中国数学教育的历史,介绍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部分,我找到了一个理论依据。

20世纪90年代初,陈重穆,宋乃庆提出、组织并实施了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实验,简称“GX”实验,目的就是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师生学业负担。通过多年的探索、发展,“GX”实验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改革实验。

这样的课堂表现出如下原则:积极前进,循环上升;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开门见山,适当集中;先做后说,师生共做。

第一个原则中强调,在教学中,只要学生理解了基本事实,会基本操作就可以前进,不一定要把定义全部搞懂,公式全部记住。比如有理数的核心是运算,因此对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有所认识、表达形式有所了解后就应进入运算,而不是纠结在正负数概念的理解上,也不是停留在熟记公式的过程中,应该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运算,在过程中逐渐体会。作为一线教师,我有所感悟,学生做错题,如果把问题归结为概念记不清,公式记不住,多次强调的问题仍然出错,这是没有用的,纠正之后不久他还是会错。什么原因呢?因为初中学生的思维是不完整的,没有体系的,就是要在整个初中学习的过程中让他建立起这个体系,而我们经常做的是默认他有这个体系,然后用这个体系去思考每一个细节问题,这是我们成年人的思维,全面地去看问题,从理论去指导实践,初中生是没有的。他们必须从实践中去领悟理论。但是为了构建理论体系,我们需要一定的循环重复,也就是在学会运算之后,回过头要积极地总结,内化知识。

第二个原则淡化形式,要淡化三方面的形式:1.淡化概念,不必在一些数学名词、术语上花太多时间。有的老师对名词、术语孜孜以求,对概念的文字叙述字斟句酌,甚至要求全班学生按照教材的叙述朗读、背诵,这是一种形式主义。2.淡化文字叙述。数学学习,应该多用符号,符号语言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语言,有些意义非常明确的公式,根本就不需要解释和翻译。3.淡化形式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实际上经常给学生强行灌输数学思想,可能学生根本没有领悟到这一个数学思想,但是为了展示给大家看,为本堂课的规格更高,刻意地加上提升的环节。实际上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生在练习中逐渐体会的,只有当他们体会到了一定的水准,再由老师提出来,才会给他们以触动,否则学生只能死记。

第三个原则开门见山。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头痛的,有些问题其实很简单,甚至小学就学过,比如负数,但是在我们初中的教材中仍然要重新通过情境设置,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负数。实际上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做的是无用功。因此有的简单问题,最好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不要遮遮掩掩,故意和学生捉迷藏,实际上学生早就知道“你藏哪里了”.第四个原则实际上我一直在实践中,尤其在计算的部分。我曾经与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求教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位老教师说,有理数的计算,你上课给他算再多遍都没用,板书写了几大块,汗水满头,一点点教,每个步骤细化,都没有用,最有用的办法是让他每天都练,不多,每天2个题,做错了就改,练上一个月,效果绝对比你讲好。确实,这个方法很有效果,重视了过手,老师也并不累。正如书上所说“教师即使讲得口若悬河、津津有味,但实际效果未必好,这个原则就是要把学生和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主要工夫要用在导学,助学,促学上”.这一套理论不是一个模式,而是一些原则,要求我们灵活运用,不要照搬教条。但是它的确给我过去的教育感悟找到了一个根源,一个依靠,原来我过去的想法还是有依据的,我们的教研中讨论的一些问题还是有价值的,与我们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教育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大家英雄所见略同!

第四篇:哇哈哈与变奏(共)

哇哈哈与“变奏”

一·战略上的“变奏”----多元化

多元化是美国战略专家安索夫在其所著的《公司战略》一书中提出的四大基本经营战略之一,其含义是指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也称为产品线扩张战略。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战略,它能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品牌延伸与多元化的关系:通常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伴随着品牌的不断延伸,这时多元化的经营的风险也就常常表现为品牌延伸的风险。品牌延伸对于成功的企业总是充满诱惑:如果企业在某个市场上大获成功,那么将这种成功延伸到另一个市场便是企业所希望的,同时也是企业开拓市场时最廉价的方法。娃哈哈就是在这一诱惑下不断前进和成长的企业:不断延伸,不断拓展。同时,品牌延伸也是非议最大的品牌战略。

(一).娃哈哈的多元化经营与品牌延伸之路

娃哈哈企业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多元化道路就是不断产品扩展和品牌延伸之路。

1. 从营养液到果奶

“娃哈哈”品牌诞生于1989年。宗庆后在当时发展迅速的营养液市场上发现了一个市场空白——儿童市场,遂开发出“给小孩子开胃”为诉求的儿童营养液产品,并起名为“娃哈哈”,同时企业也更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得益于那首“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著名的儿歌以及娃哈哈品牌天然的亲和力,在强力的广告宣传下,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销量急速增长,1990年销售额便突破亿元,1991年更是增长到四个亿。娃哈哈在两年之内也成功成长为一个有极大影响力的儿童营养液品牌。1992年,娃哈哈进行了初次品牌延伸。当年娃哈哈集团决定诊断儿童市场投放自己的第二个产品——果奶。虽然当时市场上已存在不少同类产品,但凭借娃哈哈营养液的品牌影响力,再加上前两年建立的销售渠道和规模生产的优势,娃哈哈果奶上市并没遇到什么困难,一度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虽然,这次品牌延伸,由于目标市场没有变,但是它毕竟是娃哈哈进行品牌延伸的第一步,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2. 突入纯净水

1995年,当娃哈哈集团决定对品牌进行第二次延伸。这次延伸的跨度比第一次的跨度要大多。娃哈哈这个儿童市场的品牌首次进入到成人饮料市场。尽管当时受到了很多的非议,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次品牌延伸是成功的。

3. 挑战“两乐”

1998年,娃哈哈制定的销售目标是1996年的十倍。市场日渐饱和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的纯净水和正从成熟期迈向衰退期的儿童饮品都无法实现这一宏大目标。这时候,娃哈哈在又义无返顾地杀入被“两乐”把持的碳酸饮料市场,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同时,娃哈哈也把品牌延伸到了这一领域,向市场强势推出了“娃哈哈非常可乐”。自98年5月投产,非常可乐异军突起,2001年非常系列碳酸饮料产销量达到59.5万吨,约占全国碳酸饮料12%的份额。至此娃哈哈的品牌已经被成功的延伸了三次。

4. 拓展童装市场

为了拓展利润来源,娃哈哈在业务上又进行了一次大胆地跳跃。2002年8月,娃哈哈决心进军童装市场,并宣称要在2002年年底在全国开2000家专卖店,完成跑马圈地,为塑造一个儿童服装品牌奠定基础。

5. 进入其他市场

一直以来,娃哈哈也在尝试进入其他市场。并开始依托娃哈哈的品牌创建新的品牌。例如,娃哈哈集团生产的大厨艺牌方便面等。

(二).娃哈哈品牌延伸的好处

1.拓宽了产品线,化解风险

集中化经营战略的教大风险是企业将所有的鸡蛋放到了同一个行业的篮子里。如果市场变得饱和,或者缺乏吸引力,或者新技术、新产品因快速转移的购买者偏好而过时,那么企业的经营前景会很快的暗淡下来。娃哈哈集团通过品牌延伸走多元化经营的战略使得公司的经营范围逐步扩大,避免了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风险,有效的降低了因产品过分的集中某一行业所带来的风险。通过产品线的扩展和品牌延伸,娃哈哈旗下已拥有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等六大类30多个品种的产品,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2001年娃哈哈饮料产量250万吨,约占全国饮料总产量的16%,占饮料十强企业总量的38%,完成销售收入62.3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利润9.14亿元,继续名列中国“饮料十强”之首。

2.巩固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娃哈哈集团通过不断的产品扩张和品牌延伸,极大的巩固了企业的形象,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通过品牌延伸娃哈哈从儿童营养液市场扩展到了成人饮料、童装等市场,在扩展的过程中企业的产品线扩张了,同时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也扩大了。这种扩大使得娃哈哈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完美更鲜明。同时,品牌价值的提升使得品牌更具有规模效应更容易被消费者识别和记住。

3.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掘自身的资源,降低成本。通过品牌延伸的方式,企业在进入新的行业时就不需要重新开发新的品牌。使用原有的品牌不仅有利用企业将其已经拥有的良好形象传播到新的市场和行业中,同时就成本方面讲,通过品牌延伸的方式开发市场是最廉价的,它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

4.单一的品牌战略便于企业对品牌进行管理和维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的对品牌进行维护以提升品牌的形象和价值。单一的品牌战略与多品牌战略相比较有便于管理和维护的好处。

(三)多元化的负面影响

1.对原有产品核心价值的影响

企业的核心产品是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它是在企业发展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因此,企业每进进行一次品牌延伸,必然会影响一次企业的核心价值。品牌延伸会面临在新市场失败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一般的大企业不愿意或不敢轻易进行品牌延伸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对品牌形象的污染

当一个企业面对发展的渴望,面对资源的局限,品牌延伸就是最节约成本,短期效益最明显的手段,然而,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品牌的滥用。如果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对市场定位准确,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品牌的市场定位出现模糊,从而对企业在原有行业里已经形成的良好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二·企业使命

企业的使命决定企业的发展远景。娃哈哈集团宗旨:“健康你我他欢乐千万家”。娃哈哈提供的是满足千万家庭日常所需的大众化产品,经营的是“健康、欢乐”的事业。娃哈哈集团总体战略:发展发展再发展,食品饮料业专业化为主,跨行业多元化为辅。

三、外部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食品工业是与实现国家“三农”政策息息相关的产业,饮料行业被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其未来将更加辉煌灿烂。我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指出重点发展饮料制造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提高饮料生产总量,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茶饮料等产品,适度发展瓶(罐)装饮用矿泉水,降低碳酸类饮料的比例,发展并规范功能性饮料的生产;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融资等手段,培育大型饮料企业集团,实现产业升级。“十一五”期末,建立一个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产业集中度更高的现代饮料加工体系。到2010年,全国软饮料总产量达到570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11%。其中,果蔬汁饮料产量达到1140万吨,瓶(罐)装饮用水产量达到2250万吨,碳酸饮料产量达到1140万吨,茶饮料、功能性饮料和蛋白饮料等其它饮料产量达到1170万吨左右。这些利好的产业政策有利于饮料行业的蓬勃发展,但三鹿毒奶粉事件再次让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加大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饮料在生产、包装方面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及公众的关注。

2、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年里,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统计显示,1979年至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9.8%。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值为249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30年的里,我国人均GDP成倍增加,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07年的18934元。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同比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同比增长15.4%。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软饮料行业稳步健康发展。软饮料行业需求不断提高,产能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在产销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饮品不断推陈出新,将衍生出更加广阔的细分市场空间。中国饮料产品的消费市场之大,是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

但2007年以来,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2008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8.5%,创12年以来历史新高。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来说,原料成本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形下,食品饮料行业的成本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成本上升,商品加价在所难免,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价格上涨必然或多或少影响其消费量,这将影响饮料的销量,对饮料业而言是个不利的经济环境。

3、技术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饮料产品的生产与包装技术不断升级。PET无菌冷灌装包装、HDPE(中间有阻隔层)奶类包装,以及无菌纸盒包装在饮料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方便、绿色的包装不仅保证了饮料存放的安全质量问题,而且也为同质化的饮料产品带来了差异化,带动了饮料业的发展。

4、社会文化环境

最近的几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注重“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使饮料市场不断细分,饮料企业推陈出新,果蔬饮料和茶饮料贴近消费者生活理念,满足消费者的口味。消费者追求更健康、更天然、更好喝的饮品使饮料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产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图 1:波特五力模型

1、现有竞争强度分析

(1)、现有竞争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

中国饮料行业已经进入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等国际企业,还有娃哈哈、达利园、农夫山泉、红牛等国内企业群雄逐鹿。整个饮料市场正孕育着激烈的品牌竞争和市场瓜分。跨国公司凭借其深厚的品牌资源和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在国外市场拓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大陆本土饮料企业构成合围之势,使我国本土饮料企业陷入“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在这个众多食利者争夺的市场中,不同企业往往以其不同的战略和策略赢得一份市场。2007-2008年,尽管深受达能并购事件的困扰,宗庆后领导的娃哈哈,用业绩向世人证明他非凡的经营能力:年集团营业额超250亿元(可口可乐在中国仅销180亿元),自1998年以来,娃哈哈已经连续10年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雄居中国食品饮料行业首位。2008年一季度,娃哈哈饮料销量增长更是高达41%,远远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娃哈哈曾经的主要竞争对手,完全由达能控股经营的乐百氏早已成昨日黄花,日薄西山;曾因差异化营销而被业界津津乐道的养生堂无生无息,增长乏力;娃哈哈仍然风华正茂,业绩高歌猛进。(2)、成本结构和产品差异化

饮料行业的资本投入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所以目前这行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娃哈哈20年来,始终如一的坚持总成本领先战略,无论从价值链理论中的基本价值创造活动(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到辅助性价值活动(财务管理、人力成本、行政管理等),还是从财务损益表中的销售(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成本角度,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刻,娃哈哈人都不知不觉中贯彻实施企业的总成本领先战略。(3)、退出障碍和转移成本分析:

饮料产业的资产专业性较低,成本转移容易,一旦企业要退出市场,会面临较低的退出障碍和退出成本。

2、潜在进入者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的卖方集中度很高,企业兼并力度加大,行业垄断进程加速,但由于饮料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行业资本投入量要求较少,转移成本低,没有政策和技术壁垒,所以其退出和进入壁垒低。经过10多年的运作,饮料行业已经成为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碳酸饮料方面可向“国际两乐”学习,茶饮料可向台资企业“统一、康师傅”借鉴。最近几年果蔬饮料、花茶饮料以及功能饮料不断兴起,对于这个广阔的市场空间,潜在进入者都想分一杯羹以牟取利益,这是需要娃哈哈警惕的地方。

3、供应商分析

目前,国内食糖供不应求,再加上以前全国结存食糖较少,导致了食糖市场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应紧张局面。糖价的上涨使食品饮料业及制药业等下游产业生产成本快速增加。对于食品饮料企业来说,糖价上涨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开始逐步调整内部架构,由于糖价持续上涨,许多企业已经预计到了高糖价情况的出现,所以大多提前有了消化成本的措施,企业成本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属于“合理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消化的方式来解决。但很多中小企业成本消化能力不大,因此更是苦不堪言。

4、买方分析

消费者消费口味的多元性,消费方式的多样性,给软饮料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虽然不同饮料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但由于消费者口味偏好的千差万别,使得不同饮料品类之间并不能绝对被替代,即不可能所有的消费者都仅仅喜欢某一种饮料。况且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场合、不同生活方式下对饮料需求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使得饮料企业市场发展空间多姿多彩。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美国果汁消费量达到年人均50公升左右,德国人均年消费果汁40 升,而中国还不到1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天然产品的青睐,果汁的消费正在上升。所以未来几年,饮品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中国饮料市场空间之大,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哇哈哈必须关注市场动向,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这样才能保持其地位并在潜在的市场空间中立足。

5、替代产品分析

目前中国的软饮料行业是高成长性行业,尤其包装茶和果汁以及其他新兴饮品的增长很快,成熟饮品增长稳定,新的热点和增长点不断出现。近几年饮料的替代品增多,包括酒、啤酒、葡萄酒、红酒等饮料,低度啤酒开始借道抢占果汁市场。各大超市的啤酒货架上诸如“啤酒饮料”、“果汁啤酒”、“无醉啤酒”等啤酒产品开始以低度、健康、含果汁的形象大举抢夺清凉饮料的市场。果汁啤酒是目前啤酒产品中种类最多、最受女性消费者青睐的品种。就市场价格而言, 果汁啤酒的价格普遍低于普通啤酒, 按企业的说法低度产品的推出更多是为了满足年轻人追求时尚健康的需求。但对于饮料产业而言,增加了它们生存发展的压力。

第五篇: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上10-顺境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新闻播报】 【自主探究】

1.怎样正确认识顺境?

①在顺境中,世界和平,国泰民安,快速发展。

②顺境为我们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在主观上做到,我们就能健康成长。③如果我们贪图享乐,那么长期的顺境容易使我们精神懈怠,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状态。2.怎样正确对待顺境?

①身处顺境,我们更应美好时光,成就自己。②我们应常存_____之心,刻苦学习,健康成长。③我们还要 ___自鸣得意,免得将自己至于不利境地。3.怎样正确认识逆境?

①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考验。不同的人对逆境的感受。

②对有的人来说,逆境会摧残其,甚至会使其走入迷途。③对于、的人来说,逆境是磨练和促进,是的源泉。④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

【当堂检测】

1.顺境就像一片表面平静而布满暗礁的港湾。这说明()A.顺境逆境其实难以区分B.顺境危险,要远离顺境

C.顺境中我们也要有忧患意识D.顺境为我们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2.顺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面对顺境,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B.顺境危险,要远离舒适的环境 C.要时刻具有危机感,决不能享受生活D.顺其自然,不可强求

3.小华家境优越,但他却沉迷网络游戏,还结交了一些社会不良青年。这说明()A.顺境对我们的成长只有负面作用B.我们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有所发展C.顺境对个人发展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D.要远离顺境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身处顺境的人们要()

①努力寻找忧患,拒绝安乐②警惕自鸣得意,避免陷入不利境地 ③珍惜美好时光,积极进取④心存感激,刻苦学习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古希腊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出身贵族,家庭十分富有。其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

德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多位著名学者栽培,他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这说明()

A.顺境对我们的成长有积极作用B.我们只有身处顺境才能有所发展

C.顺境容易使人走入迷途D.只要身处顺境就一定能有所发展6.有人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在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这句话充分说明()A.人们永远不可能在顺境下成功B.只要遇到逆境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C.逆境能磨砺意志,促人走向成功D.成功关键取决于是否会遇到逆境 7.苦难是人生的教科书,它能促人奋进,这说明()A.逆境越多越好B.顺境也有负面影响 C.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D.顺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8.司马迁受宫刑后撰写了《史记》,陈景润文革受迫害期间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贝多芬晚年失聪后谱写了《命运交响曲》。这些事例告诉我们()A.只有逆境才能培养出人才B.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 C.要自觉寻求逆境,争取成才D.逆境对成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9.湖南残疾人李丽,1岁患小儿麻痹症;40岁时又遭车祸厄运,从此与轮椅为伴;41岁时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帮教7年,使20万人受益。她的事迹告诉我们()A.人在顺境中无法获得成功B.任何人都会在逆境中崛起

C.人生还是多一点逆境为好D.逆境对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是激发斗志的源泉10.下列对逆境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逆境对人的成长也有积极作用B.逆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心理感受

C.逆境是磨砺人的最高学府D.逆境不利于我们成功成材,要远离逆境 11.材料一:中学生小刚,家境优越,自小父母总是尽力满足他的一切物质需求。初二时,小刚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为此经常旷课逃学,不但花费了巨额金钱,而且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材料二:安徽省富顺县有一个叫杨梅的12岁女孩。她是一个“留守儿童”,父亲早逝,继父又身患癌症,母亲为照顾继父,常年在外奔波。但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相反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品学兼优的表现获得2008“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荣誉称号。

小刚和杨梅的事迹,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哪些启示?

下载传统与现实的双重变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与现实的双重变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 一、主题活动目的和意义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四有”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 现实的确会比理想骨感,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坚持我们的理想也未必会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很多人的理想是看上去不可实现的梦想,比如爱迪生发明灯泡、毛泽东解放......

    梦想与现实

    梦想与现实 人们总说:这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过:“世上最使我们震撼的是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作为新时代......

    理想与现实

    玉和月 有些书看到最后,你回顾的就已经不只是书的本身 ——题记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它已经不再是一本小说这么简单的事了。 刚开始接触穆斯林的葬礼,是在初中某节语......

    梦想与现实

    梦想与现实 很久很久以前,我憧憬着我以后的生活,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每天下班按时回家,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有一个人和我分享一天的辛苦与快乐,如果有个孩子我还......

    理想与现实

    ~-6-10 字数:1615如果说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本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你的运道决对不可能久长,转眼之间就会处处遇灾殃,你的喜悦不......

    理想与现实演讲稿

    理想与现实演讲稿 理想与现实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立足现实,拥抱理想》。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

    《北京青年》与现实

    《北京青年》与现实 儿子似乎对《北京青年》很有感概,几次推荐。两天里只睡了12个小时,终于看完了。心里感觉很堵,不得不吐为快。 第一感觉:《北京青年》就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