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21:3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县教研室和关刀教育总支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步通过县级、市级和省级审批,于2009年10月成功立项。在此,我谨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交各位领导审议,各位老师讨论。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中指出:教育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2、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而编制的新教材留给了教师更为广阔的空间,许多教师对教学要求的定位、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还存在着诸多困惑,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可以通过作业来反馈、通过检测来评价,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在课堂中实现却十分茫然,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情形仍广泛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的多,“满堂灌”或“满堂问”,探究中过多帮、扶,使学生养成了过多的依赖性,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4、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令人堪忧。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农村,约50%的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在家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认识水平低,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仍不够理想。纵观近三年中考数学成绩,2007年我校参考生科平52.7分,居全县第18位,2008年58.6分,居全县第13位,2009年三率和位居全县第9位。再看本届初二,我们抓实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质量又有巨大进步,2009年秋季期中全县调考,与本届初三同期相比,人平分从50.8提高到68.5,提高了近18分。进步虽然如此之大,但与城市学校相比,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仍有较大差距。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课题研究现状

1、目前国内外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研究一般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变量,即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效率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及特征;

(2)过程变量,即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效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3)结果变量,即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设定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检测的教育成果。

2、省内外学者对有效教学也一直未停止过研究,但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

(1)功利化——把提高分数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尺度

(2)形式化——关注短暂的、显性的,忽略滞后的、隐性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目标

1、把握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努力建构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

3、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转变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科学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向着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内容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求,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探求目标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六、课题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1、基本内容

⑴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⑵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⑶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⑷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⑸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⑹如何设计课堂练习⑺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重点

①分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②有效利用教材

3、难点:新课程环境下,怎样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⑴课题领导小组:

长:罗子雄(校

中高)

副组长:吴金品(副校长

中二)

谭亚斌(教研主任

中一)⑵课题研究小组:

性姓

名 主

王荷艳 刘瑜 女 女 周红雨 男 方龙祥 男 吴金品 男 夏显平别别 男

出 生年月 1965-2 1974-11 1977-7 1976-12 1976-2 1977-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

学历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谌华琼 程佼 吴玉明 谭三雄 夏增 罗志华 廖建明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1979-1 1979-11 1971-8 1960-7 1979-9 1969-5 1972-1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本科 大专 大专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⑶课题组人员分工

罗子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吴金品: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开展、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报告的撰写。

谭亚斌:主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 子课题分解:

方龙祥、刘 瑜——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王荷艳、谌华琼——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周红雨、谭三雄——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夏显平、吴金品——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夏

增、罗志华——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吴玉明、程

佼——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廖建明——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经费来源:学校支持和自筹

八、课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方法 ⑴建立学生档案

采取调查、座谈、测试、比较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⑵开展评课活动

课题组成员人人主讲研究课,当堂测试,课后集中评议,并征求学生意见。⑶撰写教学心得

课题组成员重点根据分解的子课题开展课堂教学,及时小结,形成心得体会。⑷分类整理成集

课题负责人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相关案例、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预期成果 主 序

号 要

成 果 2 2010、6)

设计申报(2009、5—2009、6)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

有 效

方案 研

前期实施(2009、9—如何实施分层教

学 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教学案教学案

方龙祥 王荷艳

例、论文 刘 瑜 例、论文 谌华琼

吴金品

成果形式

后期实施(2010、9—2011、6)

把数学和生活 结合起来 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探索课堂教学模

教学案教学案教学案周红雨 夏显平夏

增 例、论文 谭三雄 例、论文 吴金品序号 最 终 研 1 究 成 果

分类整理(2011、9—2012、6)

成时

2012年7月 2012年8月

课堂练习设计

怎样上好一堂数

学课 农

初 中

学 新

程 课

教 学

最终成果名称 农

初 中

学 新

程 课

教 学

究 农

初 中

学 新

程 课

教 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

例集 成果形式

论文集

总结报 告

罗志华 吴玉明

廖建明

吴金品

担 人 罗子雄 吴金品

吴金品

学2012年9月——2013年6月

课题组

课 堂

所有成交

员 性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罗子雄为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曾长时间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和乡镇教研员,具有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科研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且一直热心教学研究,曾有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担任我校校长近6年来,学校科研蔚然成风,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从事教学多年,大都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夏显平校长多年以前就是数学骨干教师,教学效果显著,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副校长吴金品近6年来一直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每期参与数学听课评课活动不下12节,2008年12月,论文《略谈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处理》获市级二等奖,2009年10月,论文《利用多媒体,课堂交给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周红雨、王荷艳、方龙祥、刘瑜多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充分实施多媒体教学,教学教研成绩突出。刘瑜老师《巧用定比分点解决代数问题》、《乡镇普通中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两篇论文分别在《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第12期、《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年第12期上发表;2009年10月,周红雨老师执教《一元一次方程》参加全县优质课竞赛荣获二等奖。其他成员也都年富力强,研究兴趣浓厚。《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自申报和立项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即围绕这一课题开展研究,调查学生,主讲研究课,撰写论文和案例共9篇,就“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如何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等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研究。

3、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学校在多年来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资料,尤其是原始数据和相关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校现有微机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脑共计40台,课题组几乎所有成员还拥有个人电脑,这些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研究中的运用提供了设备保障,使科研手段更趋现代化。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篇: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关刀中学

吴金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县教研室和关刀教育总支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步通过县级、市级和省级审批,于2009年10月成功立项。在此,我谨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交各位领导审议,各位老师讨论。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中指出:教育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2、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而编制的新教材留给了教师更为广阔的空间,许多教师对教学要求的定位、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还存在着诸多困惑,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可以通过作业来反馈、通过检测来评价,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在课堂中实现却十分茫然,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情形仍广泛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的多,“满堂灌”或“满堂问”,探究中过多帮、扶,使学生养成了过多的依赖性,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4、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令人堪忧。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农村,约50%的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在家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认识水平低,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仍不够理想。纵观近三年中考数学成绩,2007年我校参考生科平52.7分,居全县第18位,2008年58.6分,居全县第13位,2009年三率和位居全县第9位。再看本届初二,我们抓实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质量又有巨大进步,2009年秋季期中全县调考,与本届初三同期相比,人平分从50.8提高到68.5,提高了近18分。进步虽然如此之大,但与城市学校相比,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仍有较大差距。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课题研究现状

1、目前国内外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研究一般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变量,即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效率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及特征;(2)过程变量,即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效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3)结果变量,即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设定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检测的教育成果。

2、省内外学者对有效教学也一直未停止过研究,但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1)功利化——把提高分数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尺度

(2)形式化——关注短暂的、显性的,忽略滞后的、隐性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目标

1、把握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努力建构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

3、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转变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科学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向着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内容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求,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探求目标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六、课题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1、基本内容

⑴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⑵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⑶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⑷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⑸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⑹如何设计课堂练习⑺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重点

①分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②有效利用教材

3、难点:新课程环境下,怎样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⑴课题领导小组:

长:罗子雄(校

中高)

副组长:吴金品(副校长

中二)

谭亚斌(教研主任⑵课题研究小组:

性别

出 生年主 姓

专业职务

月 中一)研究专长学历

者 夏显平吴金品 方龙祥 周红雨 王荷艳 刘瑜 谌华琼 程佼 吴玉明 谭三雄 夏增 罗志华 廖建明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1965-2 1974-11 1977-7 1976-12 1976-2 1977-8 1979-1 1979-11 1971-8 1960-7 1979-9 1969-5 1972-1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专 大专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⑶课题组人员分工

罗子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吴金品: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开展、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报告的撰写。谭亚斌:主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 子课题分解:

方龙祥、刘 瑜——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王荷艳、谌华琼——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周红雨、谭三雄——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夏显平、吴金品——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夏

增、罗志华——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吴玉明、程

佼——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廖建明——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经费来源:学校支持和自筹

八、课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方法 ⑴建立学生档案

采取调查、座谈、测试、比较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⑵开展评课活动

课题组成员人人主讲研究课,当堂测试,课后集中评议,并征求学生意见。⑶撰写教学心得

课题组成员重点根据分解的子课题开展课堂教学,及时小结,形成心得体会。⑷分类整理成集

课题负责人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相关案例、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预期成果

序主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号

担人

要 设计申报(2009、5—2009、6)

有 效

方案

吴金品

阶前期实施(2009、9—2010、6)段

成后期实施(2010、9—2011、6)果 分类整理(2011、9—2012、6)施

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

教学氛围

把数学和生活 结合起来 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练习设计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中 数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

方龙祥 刘 瑜 王荷艳 谌华琼 周红雨 谭三雄 夏显平吴金品 夏

增 罗志华 吴玉明 程

廖建明

吴金品

序完

成时

号 2012年7月

最 终 研 究 2 2012年8月

成 果 2012年9月——2013年6月

最终成果名称

究 农

中 数

新 课

堂 教

效 性

报 告

中 数

新 课

课 堂 教

效 性

交 流

成果形式

论文集

总结报告

流 承

罗子雄 吴金品

吴金品

课题组所

有成员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罗子雄为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曾长时间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和乡镇教研员,具有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科研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且一直热心教学研究,曾有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担任我校校长近6年来,学校科研蔚然成风,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从事教学多年,大都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夏显平校长多年以前就是数学骨干教师,教学效果显著,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副校长吴金品近6年来一直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每期参与数学听课评课活动不下12节,2008年12月,论文《略谈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处理》获市级二等奖,2009年10月,论文《利用多媒体,课堂交给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周红雨、王荷艳、方龙祥、刘瑜多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充分实施多媒体教学,教学教研成绩突出。刘瑜老师《巧用定比分点解决代数问题》、《乡镇普通中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两篇论文分别在《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第12期、《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年第12期上发表;2009年10月,周红雨老师执教《一元一次方程》参加全县优质课竞赛荣获二等奖。其他成员也都年富力强,研究兴趣浓厚。《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自申报和立项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即围绕这一课题开展研究,调查学生,主讲研究课,撰写论文和案例共9篇,就“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如何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等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研究。

3、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学校在多年来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资料,尤其是原始数据和相关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校现有微机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脑共计40台,课题组几乎所有成员还拥有个人电脑,这些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研究中的运用提供了设备保障,使科研手段更趋现代化。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11-05-15 00:12:15| 分类: 总结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讲话中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的关键落实在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上,要求教育要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也明确提出“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新时代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加剧了教育的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注重知识构建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有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又有注重个性发展的有效课堂,但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及教师观念落后的影响,目前仍有大多数教师摆脱不了课堂教学的概念化、模式化和陈旧化,课堂教学打着“新课程理念”的幌子,却实施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方法单调、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受到破坏,课堂学习低效。有的学校和教师热衷于加班加点,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补课,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教育的现状,体现了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紧迫性。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特色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

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等。

国内,受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影响,不少学者和教授也着力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叶澜、裴娣娜、余文森、黎奇、崔允漷等。从研究发展的总体形势看,人们越来越关注有效教学的实施,注重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

方式及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了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相统一。

2、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构建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

义的主动构建者。

3、叶圣陶全面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论。叶圣陶认为:一堂课的微观设计,要照顾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发展滞后的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教师传授知识应符合学生需要。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

教学因此诞生。

5、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多年来,课堂教学只是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形式,教师充当传声筒,学生成为接收器,“填鸭式”课堂教学仍旧普遍存在,课堂教学呆板、僵化,没有生气,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急需改革,需要寻找能有效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长期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促进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向课堂教学研究者转变,让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

生互补”,这样更能有力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效性教学研究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学生有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为课堂学习的探讨者、研究者,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快乐、幸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

高,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实施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能够把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就会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能够着力从三维目标上去培养学生,能够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让学校教育充满活力、充满生气,学校教育就能得以

长足性发展。

5、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已提出多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现实教学中大多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出现的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缺是昏昏欲睡的情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把教学改革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

6、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社会、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需要。新时期,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上,更主要的是优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优质、高效、高境界的教学要求,它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满足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要思路重在课堂,分别从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研究分析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各方面因素、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教师备课和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分析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等方面去实施研究,进而去构建融合新观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1、研究和分析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分析是为了找出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做法和影响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和弊端,把握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及存在的主要问

题,能有针对的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

2、重点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教师有效性“教”来促进学生有效性“学”,从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等准备策略,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教学的方法、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及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策略(教师的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研究分析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注重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

思和评价。

3、研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主要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点开展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他要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建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求,进而达到课堂有效性教

学的目的。

4、研究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性评价的策略,通过研究教师发展有效教学评价体系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标准及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评价标准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1、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针对现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分析,探求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各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其次,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以理论为指导,在借鉴他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来指导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力争有创新,有突破。最后,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边分析边总结,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策略,积累丰富的课堂有效性教学经验,同时探索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方法和策略,建立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评价体系,完善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论体系和资料建设。

2、研究方法。(1)、文献学习分析法。学习中外著名教育家和各地在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从理论上找到支撑、找到依据,为研究做好理论指导。(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通过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设计,通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实施,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方法方式的观察分析,通过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等途径进行研究。

(3)调查研究法。采取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方式调查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

效性方法和途径。

(4)、经验总结法。研究人员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研究及时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对资料进行分析总

结,找出研究的规律和研究的成果。

(5)个案分析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而言的,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因此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性化分析研究,从

特殊中找出一般,从个性中找出共性。

3、研究的过程及步骤。第一阶段(2010年9月——12月)准备阶段。调查研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各方面因素,分析课堂有效性教学和无效性教学的特点,借助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撰写方案,确定子课题,成立组织,明确分工,启动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借助各种研究方法开展下列具体研究。①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听、评、教活动,编写典型教学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②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性研究,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和编辑。③建立有效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对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完成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集编制。④调查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对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可行性报告。⑤根据研究形成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和学生有效性学习评价制度。⑥根据不同阶段的研究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作出阶段性研究分析。

第三阶段(2012年1月——6月)总结、结题阶段。对不同阶段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归档,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鉴别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验收并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全校以至全县进行推广。

七、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为了加强本课题的组织领导,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课题工作领导组及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及工作职责。

课题工作领导组:

组长:权循熙(校长)

副组长:冯立龙(分管副校长,课题组负责人)

成 员:李广宏(教导主任、课题负责人)、邵永连(教科室主任、课题组成员)、王和彬(政教处主任、课题组成员)、王朝政(教导处副主任、课题组成员)、王忠华(教科

室副主任、课题组成员)

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冯立龙:负责课题的论证、方案制定,负责课题研究的统筹安排及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学校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管理的调查研究,对课题研究实施全程指导、监控和成果汇总。

李广宏:负责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工作实施。邵永连:负责教师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工作实施。

王和彬:负责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方法研究的工作实施。

王朝政:负责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评价体系的实施。

王忠华:负责课堂有效性教学手段运用的研究工作实施。

吴化运、谈宗淮、张勇、陈多廷、方良淑及各教研组长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工作。

八、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支持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给予充分的支持,保障课题研究 的顺利进行。学校先期投入一批经费购买相关资料、文献书籍,再者在具体研 究中投入经费作为研究人员津贴,对研究成果进行奖励,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

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九、预期成果

经过研究实践可能形成下列预期成果 a)课堂有效教学案例、教学实录。b)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总结报告。c)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集。e)课堂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f)课堂有效性教学优质资源库。g)阶段性经验总结和终结性研究报告。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提出

(1)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正不断向前推进,但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少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模式为主,学习过程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无止境的题海战。长此以往,必将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从而掩盖了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这种现状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同时更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主体性、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要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就需要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下、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中,在对自己工作感受中,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两个维度的理性思考的产物。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变革,“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被提问的学生总是某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绝大多数是优秀学生。优等生能正确理解,我们教师就当作全班同学都理解了;优等生提出问题,我们教师就当作是全班同学的问题来解决。这种习惯非常普遍,也正是因为这种小范围的师生互动,促使中下生越来越多。如果学困生在每一节课中都得不到关注,长久下去缺漏的知识越积越多,问题也就越来越难以解决。为此,提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理念

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3)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状况

初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最快,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逐步养成,人格逐步完善。这一系列的心理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导。

(4)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心理学主张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意发展策略。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完整的发展中的人,以人为本应该是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学生)”。

互动教育理论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

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将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要突破的难点、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内容

(1)、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等激发兴趣方法的调查研究。

(2)、从环节、内容和年级等不同层面,深入研究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和原则(研究重点)。

2、研究目标: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四个转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彻底抛弃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材观的转变—由以本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教学观的转变—由机械教给转变为自由习得;学生观的转变—由偏面单一转变为和谐发展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学法指导的实践中,我们要相信所有的学生,从能创新,人人想创新,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把问的权利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尽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变教学为导学。”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

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问题,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4)、学习效果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研究从“还”字做起的。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让学生的参与时间增加到一节课二分之一乃至更多,优化时间结构不是降低内容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对学生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要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尔等的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

2.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的学习:加涅,还有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研究把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丰富理论素养。

开展读书活动。一方面,课题组研究教师要学习“课程标准”和一些“教学情境”、“有效教学”、“建构主义”方面的书籍;广读一批教学期刊,研读一本教学专著,撰写一定的读书心得。另一方面,上网搜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从中获得部分理论性较强的文章。

另外,课题组还定期组织研究教师相聚“理论交流”,在交流、切磋中不断提升参与者的理论水平。

(2)、突出活动,推动研究深入。举行四次课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围绕研究重点设置一个研讨的主题,安排3~4节课题研究课及 “课题研究体会交流”。让每次研究主题在理念与实践的碰撞中,在个体与群体的交融中得到澄清和深化。“专题交流”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一方面,针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分析、调整、补充和整合等问题的集中研究,放在四次课题研讨活动中进行,每次的“课题交流”,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此展开交流和探讨。另一方面,针对教学环节层面的研究,在对内容层面研究的基础上专设时间专题研讨,提炼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原则。

2、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针对实验班级现有的课堂教学有效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2)、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课堂的研究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因此以课堂、课例的实践研究才是研究的主要方法。

(3)、个案分析法。记录教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与课堂教学个案,进行研究分析。

(4)、经验总结法。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得到从实践中得到的有意义的经验,并加以应用、推广。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成员均具有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各有所长、有利于组成合理的研究团体;其中余存根校长承担过市课题的研究,从而确保课题始终

能朝着科学、前瞻的方向前进,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物质基础坚实。学校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技术设施能完全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

潘华林

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情境化„„课堂已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探索、充满情趣的学习乐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在认识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导致课堂形、实不一致,教学内容不明确,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课堂结构设计不清晰,课堂教学缺乏让学生有效探索体验的过程,学生学习表面化,教学效率低下。

鉴于此提出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本课题于2016年9月开题,以历时1年半时间,现将2017年9月——2018年1月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阶段概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课堂教学主要包含三个主要因素:目标、过程、反馈。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大多是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所谓过程,就是分析问题的思路,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们将研究这三个要素的清晰有效性。

2、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智能为主旨”的原则,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变为以教学生会学为主的课,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主动掌握这一结构的认知程序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课型(概念课、练习课、专题课、实验课等)设计不同结构,采用不同的教法,逐步优化学科教学。

3、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提高教师设计教案、驾御课堂、指导学生的能力。

4、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和文献查阅法

(二)研究途径:本课题研究的是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别以学科为单位进行教案研究、示范课研究,从理论的层面、实践的层面、清晰的层面、有效的层面对各种课型的结构加以分析,归纳,形成本学科的各种课型的课堂结构的教学模式,再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和优势进 行经验借鉴,最后形成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我校的校本教学资源,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上课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4)加大听“推门课”的力度。

四、课题研究基础

课改至今,课堂已趋于理性,教师已不再一味地追求新、奇、怪,而是转向实效。因此,本课题现有许多教师在研究,并且卓有成效。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就会有不同教法、不同学法这一理论,别人的经验要通过我们的内化方可鉴戒,加上近年来教材变化较大,更需要我们加强研究,所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形成我校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并成长一批骨干教师。

阶段研究成果

(一)、开课情况:

组内公开课次序安排:

1、组内公开课次序安排:

第四周:七年级

(1)郭

(2)刘华英

(3)杨友敏

第六周:八年级

(1)饶

(2)曾长贵

(3)赵丹丹

第八周:九年级

(1)潘华林

(2)马红秀

组内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优秀教师献课活动:由潘华林、马红秀上校级优秀示范课,由绕军在初二上校级研讨课,供大家参考借鉴。

3、赛课:结合双流区教师赛课要求在组内开展人人献课选拔活动。

4、积极开展初中ACTS数据研讨解读分析,2018年1月8日在县教研室组织的 解读比赛荣获一等奖。

5、现正在准备初三中考解读资料,力争拿到好的名次。

(二)、理论实践研讨活动:

1、开展“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研究(主讲人:潘华林);

2、在初二开展“ACTS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经验交流(主讲人:马红秀);

3、在初三开展“中考数学考点分析”学习交流学习会(主讲人:潘华林);

4、在初三开展“中考数学A卷解读分析”研讨(主讲人:潘华林)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第一,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 “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第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有应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这样的态度是要不得的,需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总之,该课题实施两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了。课堂已趋于理性,教师已不再一味地追求新、奇、怪,而是转向实效。因此,本课题现有许多教师在研究,并且卓有成效。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就会有不同教法、不同学法这一理论,别人的经验要通过我们的内化方可鉴戒,加上近年来教材变化较大,更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达到了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下载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