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2016年高考备考作文点评(优秀篇)

时间:2019-05-14 21: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热点2016年高考备考作文点评(优秀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热点2016年高考备考作文点评(优秀篇)》。

第一篇:社会热点2016年高考备考作文点评(优秀篇)

社会热点2016年高考备考作文点评

社会热点,不论现在的、过去的、正面的、负面的,都是社会上影响面大、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某些社会热点,你有怎样的认识、体验和情感?请自选某个“社会热点”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今年的春节不太“热”。

其实岂止是今年,自从我上初中以后,我就觉得春节时的那种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是因为我长大了,那种孩子气没有了,还是因为生活好了,那种盼过年穿新衣,吃好吃的心情没有了呢? 是因为过年鞭炮声少了,“爆竹声声辞旧岁”没有了;是因为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相互拜年的少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是因为身边的姐妹兄弟少了,在外地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是因为大家团聚的时间少了,是因为那种促膝长谈的温馨时刻少了„„ 流失的流失,改变的改变,我们的春节正在慢慢地退色。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过年做面人,蒸面人一去不返,是因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不被人提倡了,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开发短信相问候——在农村里初一街上的人寥寥无几,让人觉得冷清。因为繁重的学业,我们不能再走亲访友;因为国家的限制,我们不能再听见喜庆的爆竹声„„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正在失去年的标志,年的味道。其实又何止是春节,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都在慢慢离我们远去„„努力想一想,我们还能想起多少个传统节日呢? 而令人心痛的是一些“洋节日”正在迅速地流行起来。情人节里玫瑰走俏;愚人节里谎话连篇;圣诞节里圣诞树棵棵树起,圣诞老公公充满着大街小巷„„ 我不能批评这种现象为崇洋媚外,可是我想问:我们国家的“七月七”难道就不感动人不浪漫吗?愚弄了别人就那么好玩吗?春节难道比不上圣诞节吗?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能够重新去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节日。现在在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学习我们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过我们的节日。这难道不能说明我们的文化、节日是很有丰富内涵的吗? 我们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但是,让我们在保留的基础上去吸收,去创新。我们的国家是伟大的国家。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节日。

评语: 写“社会热点”,你选取“保护我们的节日”来写,算得上出奇制胜。初看标题,要打个问号,这是社会热点吗?当看到“许多传统节日都在慢慢离我们远去”,“ 一些‘洋节日’正在迅速地流行起来”,我们心中的问号消失了,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应该是社会热点问题。从写法上看,你是花了心思的,这从开头的春节不太“热”,从先写春节再写其他节日,从先写传统节日再写“洋节日”,从先写社会现象再写自己的看法,完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来。纵观全文,你的观点鲜明,你的思维清晰,你的构思有方,你的语言流畅,已达到一类卷的水平。(乙平)

仅此通知啊

同学们都围在校门口,争着看一张通知。前面的同学看完后都雀跃欢呼起来,随后冲进学校狂奔、狂笑。我产生了疑惑,使劲挤入人群。“哈哈”我也高兴得笑了起来,原来是《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通知》。整个校园一片沸腾,同学们的苦瓜脸上都洋溢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也再次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今天得到通知的班主任也不再留我们而准时放学。但由于明天是周末,各科老师都相继而来,为我们留下周末的作业。先是语文老师,她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像文人孔乙己一样说到:“因为下了‘减负’的通知,所以祝你们周末愉快,但作业可少不了,少做点吧。就写篇‘减负有感’的作文,十三课的基训、三单元的单元测试题和一篇日记吧。”话毕,我们“嘘”声一遍,个个都像焉了的茄子。数学老师小跑了过来,在空中划了道完美的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并说:“减负了,你们应该笑,作业不多,把我发下的三张试卷认真完成就是了。”英语老师冲进来便说:“Congratulations!”她竟然祝贺我们,我们群呼道:“My god.”接着她不紧不慢的掉出英语:“Homeork is four papers.” 再等其他老师布置完作业后,我们再也起不来了,同桌喊了句:“减负,越减越‘富’。”佛教人士叫道:“神啊,救救我吧!”基督教徒在胸前画着十字:“阿门。”诗人呼道:“课堂知识深如海,我似海中一颗粟,老师个个拿把枪,作业更是鬼门关。”“老头子”用满腹诗书的口气 到:“通知,通知。知道就好,知道就好。”苦瓜脸再度回到我们这来,但这时竟还有人猜谜语“大大一间房,四面都是墙,书本堆成山,个个埋头王。” 老师放我们走出了教室,但为了配合下这个通知。我们几个讨论去哪儿玩。有人说去打游戏,我们笑他没创意;有人说去滑旱冰,我们哭道没场地;有人说去看电影,我们愁道没资金;有人说去游公园,我们怒到道没时间。不知谁说了句去打篮球,朋友们跨上自行车,正准备出了,有位警察对我们喊:“小同学又在出什么鬼主意,还不快回家做作业。”我们扔下句:“减负了,老帽。”便扬长而去。头脑中还回荡着刚才朋友编的歌:“学习最苦的是我,挨骂最多的是我,作业最重的是我,周末补课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评语: 本文在选择话题上很有特色,取近不取远。面对社会热点,人们关注的往往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减负”尽管也在社会上“热”过,但毕竟是以学校的圈子为主,学生是“圈内人”,又喜欢“取远”写作,所以反倒容易把它忽略掉。你能选之为写作话题,棋高一着。在选材上很有特色,选小不选大。你选择“减负”的第一个周末来临之际,各科老师争相布置作业的情景以及学生的各种反应来写,以小见大,别具匠心。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采用夸张的手法和幽默的语言,使作文产生很较好的艺术效果——万一很多人写“减负”,此文也会脱颖而出。(乙平)

温暖,在土地上复苏

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倾刻间让原本还在地上跳动的鲜活生命埋藏地底,生死未卜。不断更新的残酷数据背后是地震背来的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与伤害。都江堰,时隔千年之后又再度引起世人关注,更确切的说,是牵挂。而汶川县,现已是横尸遍野,哀声震天。在现场,我们看到了多少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多少少年近乎绝望的哽咽,多少双眼睛透露着生存的渴望,多少个曾经阳光的笑靥带着惨白的悲恸离开世界。废墟之上是一张张合家团圆的照片,那场景就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可却再也不能实现。灾难已经发生就不可挽回,但面对突如其来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了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了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灾难中,我们发现那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不顾余震危险奔向灾区,一线指挥。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风雨中,我们看到总理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在那并不壮硕的身躯上,我们发现了一种赤子的情怀,一种伟岸的精神和一种大国的责任。强震中,那些医护人员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5月12日本是护士节,地震却给这个本应温暖的节日带来了颤抖,但白衣天使们始终毫无怨言,恪尽职守,在危难面前用救死扶伤捍卫了职业操守。强震中,人民子弟兵迎难而上,风雨无阻,道路阻塞便徒步出入,天气恶劣也愿甘愿冒险跳伞救人。8万多名子弟兵不顾生命危险冲上一线,将人民的安危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救援中,我们更听到“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这样发自生命最深处的呼唤,子弟兵用行为诠释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感谢你们。生命的色彩,在废墟上是“天使白”和“橄榄绿”,在别处,是一片众志成城的“红”。乡亲自发投入救援,成都市民自带食品赶往救助,大学生踊跃献血,社会各界筹资相助,外国友人伸出援助之手,千万网民在线祈福,这一刻,我们与抗灾前线的百姓一起奋战在同一条战线上,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这一刻,曾经的矛盾都以不再重要,在自然的破坏力面前,人类的普世价值让我们不再形单影支,不再孤军奋战。当哀乐低回,当青山垂泪,当一张张悲戚的面孔时时浮现,让我们止住哽咽,强忍泪水,一起承受,一起战胜灾魔,一起将温暖传递。也许我们能把这场地震理解为国家的一场伤痛,地心释放出那令人恐惧的力量,但它唤起的,是众态成城,是爱心无限,是饱含深情,是无所畏惧。也许我们的目光不能为每一个在这场抗灾战役中做了贡献的人停留,但历史已经在悄然书写,2016年5月的中国,不仅仅有地震的痛,更有温暖的重!

评语: 我一口气读完这篇作文,没有改一个字,没有动一个标点,在我的心目中这是我点评过的最好的一篇习作。汶川地震牵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你我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当你面对热点话题的时候,自然而然挥毫吐露心声,把你的关注,把你的深情,把你的感触倾泻于笔端,毫不掩饰,毫不造作,毫不矫情,所以当我阅读时再次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你写得多好啊:“在那并不壮硕的身躯上,我们发现了一种赤子的情怀,一种伟岸的精神和一种大国的责任”;“生命的色彩,在废墟上是‘天使白’和‘橄榄绿’,在别处,是一片众志成城的‘红’”;“历史已经在悄然书写,2016年5月的中国,不仅仅有地震的痛,更有温暖的重”!你的作文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中国的学生自有崇高的情怀,关注社会,关爱生命,奉献爱心,是做人和作文的成功之本。(乙平)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

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

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

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

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

无价的亲情呵,愿我们在你的鼓舞下,驶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关于亲情的影片..我看这部影片时,心情很沉重,流泪了.我想,不论一个人的出身是多么卑微,只要我们能够记住亲情的鼓舞与期待,只要我们我们去刻苦努力,只要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战胜自己,那么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第二篇: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

发布时间:2011-11-16 来源:腾讯教育

请以“发现的眼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引导】

题目的关键词不在“眼睛”,而在“发现”。眼睛是生理器官,只是发现的物质条件,而且不是唯一的条件,而发现则关乎人的情感、情趣、思想等等,是人的内在心灵的活动。发现对一个人来说,意义十分重大。生活的美需要发现,生活的善需要发现,生活的真也需要发现;一切的奇迹都需要发现,一切的创造发明都从发现开始,人的成长、成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发现,就连写好一篇文章也与发现关系密切。把握题目的关键所在,认识发现的的意义是我们写好这一文题的必要前提。

“发现”与“发明”不能画等号。发现的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已存在的,只是别人尚未看到,而你经过研究、探索或通过心灵的感受看到了;发明的对象则是全新的事物或方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先前所没有的。鲁班看到划伤人的手指的草叶是呈齿状的,这是发现;瓦特看到水开了顶起壶盖是水汽,这时发现。而鲁班做成了锯子,这是发明;瓦特制造了蒸汽机,这也是发明。写作此文,不能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彼此偷换。

发现,涉及的面很广,写作时不能狭解,只是认为看到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的东西。有人可能由“发现”立马想到雕塑家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于是认为“发现”仅仅与“美”相联系,其实这也是狭解了题目。作文立意的深浅,就在于对“发现”理解的深浅。

题目在选材、文体、结构上的潜限制是很小的,写作者可以更自由地发挥,选择自己熟悉的、有表现力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运用巧妙的结构方式,写出规范而又有创新的文章。

【作文示例】

发现的眼睛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丰富多样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怡人的风景、心灵的感动和科学的真理。那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吗?我们如何才能有所发现呢?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看,同样的落木萧萧的秋天,有人发出万物苍凉的感慨,而鲁迅先生的笔下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就连枯黄的秋草也若“铜丝”一般“光泽照人”;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士徘徊在皎月之下,开怀畅饮,吐几缕豪气,而李白偏独有情调地发现了“对影成三人”的意境。不是自然偏爱他们,而是他们拥有一颗发现美的慧心。

行立于同一个世界,为什么有人就不能发现别样的风景呢?关键在于没有一颗发现的心。虽然风景还是那个风景,有发现之心的人尝试换一个角度,尽可能地去探索,去驰骋美的想像,得到的一定就是一个缤纷美妙的世界。

发现美是为了感受生活,而生活还要靠那些大大小小的感动来充实。你又发现了多少生活的动人细节与生命的至真至诚呢?前不久在湖北省举行的美术联考,一个火锅,一桌配菜却令“90”后考生们傻了眼。这些学生们虽然吃惯了父母烹制的美味佳肴,但是平时从未上过菜市进过厨房,面对这些熟悉的陌生物,一个个画得十分生硬。可以想见,有多少中

发现的眼睛

有一则故事:两个孪生兄弟,观赏父亲采摘来的玫瑰花,哥哥悲伤地说“这么漂亮的玫瑰马上就要枯死!”,弟弟却手舞足蹈地笑道“花儿真美呀,一定会招来许多蝴蝶来的!”

一样的事物,哥弟俩却有不一样的发现,可见生活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不是吗,当你像孩童一样依偎在母亲怀中的时候,你是否发现她苍老的鬓发;当你看见一株枯萎的花又日渐勃发的时候,你是否发现生命的力量;当你抱怨生活中苦难的时候,你是否发现幸福就在身边。要知道,往往一个小小的发现,就会给你以心灵的震撼。

发现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正如雕塑家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错,张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就打开了一扇接触外界事物的窗户,你就会看到芳草萋萋,鲜花满树,蝴蝶翩飞,缤纷多彩,你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幸福。但是如果你的“窗户”蒙上了灰尘,你就会像故事中的哥哥一样看到灰暗的一面,自然也就发现不了生活的美好,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

发现的眼睛是成功的灯塔。

不可否认,每一位科学家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每一个成功都从发现开始。如果要给发现下一个定义,无数成功人士都把它诠释为“灯塔”。鲁班发现了能划破手指的齿状的草,因而发明了锯子;瓦特发现了水沸时顶起了壶盖,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人类发现鸟借助翅膀可翱翔天空,因而发明了飞机等航天器……最初的发现就像灯塔一样照亮了人们的茫茫探索,让人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走向成功的方向。相信故事中的那位弟弟有一双发现玫瑰之美的眼睛,即使他的人生遭遇坎坷,他也会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发现的眼睛是生活的调味剂。

生活就是这样,感动无处不在,情感美味无处不在;生活就是这样,一次偶然的发现,会让你的心灵之树开满鲜花。唯一的,就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你发现了生活的酸,你就品尝出葡萄的味儿;你发现了生活的辣,你就品尝出辣椒的味儿;你发现了生活的苦,你就品尝出咖啡的味儿;你发现了生活的咸,你就品尝出食盐的味儿;你发现了生活的甜,你就品尝出甘蔗的味儿;当然你发现了生活平平淡淡,你也就品尝到了白开水的味儿。像故事中的哥哥,自然也就独尝忧郁。

蜜蜂发现了美丽的花丛,才酿出香甜的蜂蜜;鸟儿发现了蔚蓝的天空,才有了飞翔的梦想;鱼儿发现了辽阔的大海,才有了穿越奔腾不息的江河的意念。一切都源于发现的心灵,但愿你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简评:以故事导入,告诉人们一样的事物有不一样的发现;用三个比喻,从三个不同层面阐释发现之真意。文章多用排比句,既增添了辞彩,又增强了语言气势与说服力。

发现的眼睛

下笔之前,请允许我提一个问题: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吗,朋友?先别急着说不。我想告诉你,发现的眼睛就在你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里。

当清晨的曙光从窗户投射到你暖和的大床上,你随着闹钟声,慵懒地打了个呵欠,从被窝里爬出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发现床的一侧叠放着你的衣服、领带,旁边是妻子的留言:“早饭在微波炉里,别忘了喝牛奶。”此时,你有没有发现,被爱被呵护是如此温暖。

愉悦地享受完早餐,你习惯地打开信箱,友人的来信映入眼帘。朴素雅致的信封,信笺内夹着一片四叶草,娟美而秀气的字迹,一句句生日的祝语。你想起每年的这一天,友人都隔着千山万水向你传达祝福;你想起你曾和友人在一起,寻找着象征快乐与幸福的四叶草。此时,你有没有发现,友情如酒,久而弥香。

走在等候公交车的路上,你从婆娑的柳叶缝里眯着眼看太阳。明晃晃的不大刺眼的阳光把你带到小时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你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一块方糖,你吃了糖隔着那方小小的糖纸看太阳,就得很新奇,就像发现了世界上最好的游戏。驻足马路边,听风拂过柳叶的沙沙声,你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只是那个孩子永远留在了当年的弄堂口。此时,你有没有发现,时光在流逝,记忆如此动人。

到了公司,你意外地接到通知,你升职为人事部经理。一阵欣喜之余,你想着因为要请同事吃饭,这个月就不能给妻子买一件结婚纪念礼物了,给女儿买全套芭比的计划也落了空,答应给儿子买山地越野自行车也要食言了。倚在办公室的落地窗边,你眺望着远处缤纷跃动的街景,望着白云在蓝天悠悠飘动。此时,你有没有发现,人需要实实在在的生活,也需要诗意的生活。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推开自己的家门,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手捧精致的蛋糕向你迎来,飘荡的气球装点了满屋的温馨,孩子吟唱的生日快乐歌如轻击的银铃。你眼眶微湿,张开怀抱向家人走去。你想到了家中的老母和老父,你告诉自己这个周末一定要带上妻儿回乡下看看他们。此时,你有没有发现,拥有亲情就是全世界的幸福……

亲爱的朋友,别再说自己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敞开心扉,睁开你的慧眼,你将看见这世间宽广的海洋、辽阔的天空、美丽的心灵。

祝愿你,我的朋友,用你那双发现的眼睛去看人世间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简评: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告诉人们“发现的眼睛就在你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里”,紧扣题目,构思巧妙。以第二人称的角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第三篇:2012年备考高考热点作文题材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2年备考高考热点

作文题材[1]

引言:一个人从小到老,不知要经历多少次考试。学生时代,从期末考试到中考、高考,人人都是“久经考场的老将”。步入社会后,面临的考试就更多,小到人际关系,大到恋爱、婚姻、工作,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迎接考试。“人生处处皆考场”,人人都必须努力向自己、向社会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考试,是中学生最熟悉不过的事。多少欢喜,多少忧愁由考试而引起!考试制度的改革,哪怕是科目的局部调整,都会牵动千千万万师生的心。而考试又不仅仅局限于中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学习,“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处处有考试”,不过考试的内容不同罢了。

请你以“考试”为话题作文。

要求:内容应与“考试”有关,具体角度与写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记叙事实,描述人物,发表见解,抒发情感,虚构故事等等,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题目解读】

“考试”的本义人人都知道,即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如果就这样的意思来写,可以记叙一次考试的过程。也可以论述考试的作用与意义。这样的立意不算偏题,但没能吃透命题者的真正意图。因为,这只是就“考试”说考试,最多只是在阐述自己对“考试”一词的理解。优秀的立意,应该从小意义引申出来,将其延伸到一个人在思想行为、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考试”、这样的“考试”也许没有考官,也许人人都是考官,也许良知就是考官。人就是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这样的“考试”之后,才懂得为人的准则,才逐渐走向成熟。如果有了这样的思考,再去寻找具体的素材,通过记叙或者议论等方式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从而表现自己对“考试”的思考、感悟或者经历、收获等,作文就能出彩了。

有关“考试”的材料很多,但写的人只能挑一点来写。这一点应最能展示你的写作才华,应最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应与其他人所写不相雷同,应有闪光的地方——主题集中深刻,构思新颖别致,语言生动形象,表达富有你的个性特点。【拟题参考】

1、月考

2、不同寻常的答卷

3、人生处处是考场

3、人生不是期末考试4人生与考试

5、人生最重要的三次考试

6、昔日官考民,今日民考官

7、生命不息,考试不止

8、人生——没有试卷的考试

9、假如没有了考试

10、考试是通行证

11、考试三部曲

12、老师也“作弊” 【构思点拔】

议论文(提纲):引论: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处处有考试。考试与人生密不可分。

本论:从三个方面论叙:首先人生在世,必须经历考试(学业考试);其次人生发展,必须重视考试(业务考试);再次人生成功,必须借助考试(心灵考试)。

结论:怎样才能通过考试?只有勤劳善良,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赢的得考试;只有严于律己,谦虚谨慎,诫骄诫躁的人,才能赢得考试;只有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积极向上的人,才能赢得这场考试。考试,于己,于家,于国,于民,实在功不可没。

考试人生,人生如考试。人生大舞台如同一张大试卷。每一处,每一道题都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分析,细心地去解答,倾注一生的心血,最后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记叙文(提纲):以“不寻常的考试”为题,将“心灵的考试”作为不寻常的考试:先写寻常的考试,暗置悬念;再写考试中遇到难题;再写受同学的提示“我”该不该填写答案;最后写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留下了空白。“我”通过了“心灵的考试”。(注重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 大话考试” 为题目,运用板块组合式为文,采用三个小标题“监考篇”“作弊篇”“成绩篇”来结构全文,三个小标题之间呈递进关系。【经典素材】

有关考试的名人名言:

1.知识来源于学习,分数来源于考试。

2.知识是引导人生光明与真实的灯烛,考试是检验才华的标尺。3.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

4.今年高考期间,我们继续坚持平时高考化,高考平时化,作息时间不变,每天早上坚持跑操,晚上进行辅导。——济北中学副校长郭怀军

有关考试的经典事例:

1、我熟悉的一个朋友,家境贫寒,18岁那年高考时没有路费,是步行20多里到县城参考,他以总分620的成绩考取了全国大学。那次考试,他赢得了母亲的微笑,赢得了乡亲们的夸赞。毕业后,他参加了公务员(微博)考试,在20:1的激烈的竞争中考取。这一考试,他赢得了同学们的羡慕和亲朋好友的赞扬。进入国家机关后,他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团结同志、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敢闯敢试,得到了大家好评。30岁那年,他又参加了干部公开竞选考试。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处长。这次考试,他得到了权力、得到了荣誉、得到了前途。可是不久,他经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因受贿数万,而被判处10年

第四篇: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自主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腿色的记忆。

点评

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以辩证的眼光,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并不重要,量多量少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应“用心体验”和“用心记录”生活,这才是拍照的真正目的。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资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 “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

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让人随意地照相,不受时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数码相机而已。人们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从出生的满月酒到幼儿学步,从幼儿园取得“好孩子”称号到中学获得荣誉时的留影纪念,数码时代下更能保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更加厚实,更加充满韵味。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我们把自己满意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与朋友分享时,我们可能会收获他人的赞美,让自己倍感有所成就;抑或将我们至亲的人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我们可能会收获别人的祝福,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幸福感而铭记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间美好的印象与感觉,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之中的情谊,收获亲情、友情之美好。

或许由于数码时代的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照片能够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了,怀念起黑白胶片时代。但是,由于数码技术具有黑白胶片技术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够摄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黄,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唤起人们珍贵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点评

全文值得肯定的是,观点鲜明,论述较有力,思路较清楚,语言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倒数第二段论证不够,全文中个别语言还欠推敲如第四段“„„收获情感的充盈„„”

阿锦的黑白记忆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的纳入她的心底,这时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皱了皱眉,照上一张相,就该意味着这个月的饭菜无法合乎阿锦的心意,倘若她眼泪涟涟,嚷着要吃肉的话?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的星星给自己。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们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父亲的背更驼,母亲眼角的皱纹也愈深,可唯一不变的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阿锦的眼里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沓沓的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

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点评

全文内容表面上叙写的是阿锦对黑白相册的翻阅和回忆,实际上是表达阿锦对那个日子清贫艰苦却充满父母疼爱的岁月的怀念和感慨。文章首尾呼应,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细腻,表现出作者较强的表情达意的能力。

当然,文章在内容上还显得不够充实,立意也较浅显。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还十分稚嫩,但与同龄人相比,实属不易。

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棵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摧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经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奶奶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以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 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在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全文紧扣材料,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岁月流逝,照片泛黄,但奶奶记忆犹在,对爷爷深情依旧,从而赞颂了人世间永恒的真情。文章如果到此为止,也许已经不错了,但未免还流于一般,其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作者还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进而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深化了主题。

数码时代,珍存点滴

家中有不少老照片。

最古老的一张是属于妈妈的奶奶的,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的。她一脸安详地面对镜头,黑白照片略微泛黄,却丝毫无损于她的雍容气度。每当母亲提起她时,总有十分的崇敬。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从香港给家里捎回了不少好东西。母亲一脸自豪地叙说着家里拥有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引来晚上全村人的大集会的故事。诸如此类的尘封往事总能带来一段温馨的记忆,当然还有那逝去的伤痛。她的照片不多,屡次搬家之后便只剩下这张了,我们的万千思绪,便全由这照片来承托。

我还见到过父母的婚纱照,寥寥几张,或是深情的凝望,或是相爱的依偎。甫一翻开,那爱意与幸福总能触动我的心弦。当然还有我刚出生时在父亲怀中的笑脸,那时父亲两鬓尚未斑白,模样正值年青。这些照片都被父母装裱起来,仔细珍藏。每当父母从照片下经过,我常能看见他们沉浸于记忆中的甜蜜微笑。

然而,时代的脚步却总不会留恋畴昔。生产胶卷的柯达早已倒闭,CMOS感光元件与不断扩充的储存卡为海量拍摄提供保障。或许在从前,我们还要细细取景,不想浪费手中的胶卷。而今,我们只须轻按快门,“咔嚓”便是一张。有时候嫌一张不好,便有事没事多拍几张,说是多留点纪念,其实最后都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而今我们每次出游归来,把单反里10多个G的相片复制到电脑上,接下来便是三个字:删、删、删。又或是空闲时,翻看手机上动辄成百上千张照片,大多都不记得自己当初在干什么,于是兴味索然,无心观看。

有人说,这是因为照片太多,在浩茫的照片之海中稀释了本应珍存的生活记忆。此话的确有道理,我们随手一拍,大多是日常琐事,拍完就忘。在照片中找记忆,再也不是先前的把玩珍珠了,而成了沙里淘金的苦差事。

说到底,这便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人生也有涯,而信息也无涯,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想要接住扑面而来的更多信息,比如照片。殊不知,这会应了庄生两千年前的谶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停住自己的脚步,回望生活的点滴。生活的美好记忆,便是道旁串串遗落的珍珠,弃掷逦迤。为什么不停下来,看一看,再出发?

在数码时代,我们本应有更好的技术条件,去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为何不将这些生活的沙子放进蚌壳,结成令人惊艳的珍珠?数码时代,我们更应该珍存生活的点滴,让这点滴的记忆相伴一生。

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数码时代,珍存点滴”为题,先谈家中珍藏的外曾祖母照、父母的婚纱照等老照片所沉淀的温馨记忆,再描述数码时代照片虽多、生活记忆却被稀释的现实。在两个时代的对比中,自然而然地点出作品的主题。文章中心突出,立意深刻。思路清晰,由事及理,情蕴其中,文体特征鲜明。语言流畅,有文采,如“沙里淘金的苦差事”、“人与信息的困局”等表达准确形象,概括力强。

第五篇:2009高考优秀作文6篇及点评

[优秀作文6篇及点评]

1、独一无二

人常说隶书给人的感觉太张扬,而楷书给人的感觉太拘泥。而聪明的郑板桥将隶书与行楷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板桥体”。歪歪斜斜而又错落有致,实属妙哉!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实为有理,我颇有同感。不仅是书法界还是我们的社会,不是缺乏“郑板桥”,就是“郑板桥”仿品太多!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板桥体”,需要创新,而不是泛滥的空壳。

幼时学习书法,前期都是以临摹为主,刚开始练得很辛苦;直到后来,我才深究其意。原来,学习别人的字体与风格是难,特别是要将那种字体与自己思想情感甚至你的笔法融于一体,然而,真正的境界在于练就你自己的风格,这就是难上加难。学习多年,我仍还未成气候。因此甚是佩服郑板桥这类的先驱。然而,现在书法界中许多自称“书法家”的人,其实也与我的处境一样尴尬,只不过他们的“火候”比我更深罢了。其实也缺少了他们的“个性”。他们的“描摹”虽能形似,却不神似,也验证了“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道理。又岂止书法需要“板桥体”,我们的社会也需要其注入。

在我们的作文界时常会闹出两个字“抄袭”。如今书籍泛滥,人人都是“作家”,人人都可有一两本“著作”。然而,却有大部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实为狼狈。他们把名家的珍品抄袭一番,汇就一本书,却弄得个四不像。所以说,真正有价值的、意境高的你也抄不像,不如开创自己的品牌,自力更生呗!

且说最近红爆一时的小沈阳,大家都被他的搞笑天赋所吸引。小沈阳却实在是别出心裁,独树新枝,但是小沈阳可有一,却不可有二。有一,可谓之新潮,有二,有三则不然,不仅大大削减了其新意,还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这可就不讨好了。因此,无论怎样,我们的社会都需要“板桥体”,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更丰富的元素,就像字体一样。“板桥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既不可太张扬,也不可太拘泥,要将隶书与行楷相结合,才适度、中和。要根据自身条件,打出自我的天地,勇于创新,塑造独一无二的个性。

放眼未来,希望我们的社会将会有更多不同的“板桥体”,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轻松舞出自己的舞台!

[点评]考生对材料的理解紧扣提倡创新、发展个性这一主题,足见其有阅读提炼能力。开篇对楷书和隶书特点的评价,自然引出作文材料,足见其对材料的处理能力。正文由“板桥体”的“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开去,写到了幼时学习书法“描摹”的感受、写作界的“抄袭”、小沈阳的搞笑新潮,这一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议论,足见其有认识事理的思想素质。

虽然语言表达尚待锤炼,但作为考场作文功底可嘉。

2、和谐的统一

去黄山旅游,总会对那怪峰孤松遐想万千,等到我亲眼见识到了,不免心潮澎湃,大呼壮丽——那孤松,曲曲折折,似老者的脊背;那危峰,亦崎岖险峻,有欲倾之势。两个个体本身都算不得美,却在相融中构造出了清雅高绝的图景!

一些个体,它们本身或许有特点,略有不足,但他们未曾勾心斗角过,未曾针锋相对过,在如斯的统一中,倘若你以总体之角度观之,竟是别样和谐。走下黄山,我不禁陷于了思考。

是的,如果你是求个体的方正,那么最终所得可能仅仅只是一潭死水,茫然而无趣。君不见,明清王朝盛行的八股文吗?八股文根本不讲求相融,不讲求文章总体的韵味,它只求圣人之气,只求体制规范,每一字的方方正正,这种是偏安一隅的排他性,最终让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与美感,更让明清王朝裹足不前。

我想,真正的大美,绝不应该如此!它应当是支点的寻觅,是元素的交融,是单一的颠覆,更是和谐的统一。

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是在同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郑板桥先生曾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他也正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成就了和谐的同一,成就了“板桥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读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不仅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叹服。文言,精巧而意赅;白话,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许仅取一者,会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词肥意瘠,但两者的兼用却令整篇文章彰显了别样的韵致。

非独文学如是。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又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于柔韧,倘若两者并参,方为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浪漫,是令人怀想千年。道与万物参,万物的和谐统一,方早就世间大美。回首,我再看向那抹遒劲的孤松,再看向那面绝然的峭壁,在夕阳下它们长久地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我释然。

[点评]此文有清晰的文脉、充实的内容以及富于文采的语言表述。文章由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谈起,引申到文学的和谐统一,再到人格的和谐统一,脉络非常清晰,而且视野也有愈加开阔之势。所选用的素材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都因巧妙的点化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不过,考生虽然写到“非独文学如是”,但在具体谈论“人格的和谐统一”这个问题时,却依然停留在文学作品的展示与分析上,而对作家的人格结构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样,文章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3、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闻名,被称为“板桥体”,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现在经营餐饮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性,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专门以白领女性为顾客的餐厅,考虑到白领女性的烦恼,特地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并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们穿高跟鞋的不适。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

又如英国十六、七世纪的著名画家乔治.摩兰,他的油画作品起初被当做贡品运往中国的时候,人们以为远看还行,可近看一无是处,只看得见一片片的颜料。正是因为这种特色,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渐渐别国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为荣。

其实,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于现在上海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因此今年财经大学、海事大学、海洋大学都非常热门,许多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欢,也硬逼着他们填上这所学校。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我们自身的特色和别人的特色一样时,那也就不可称其为“特色”。反之,只要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填报学校,即使这门专业是冷门,只要自己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很好,说不定毕业后会成为各公司争夺的人才呢!

做人也是如此,有谚语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并不等于个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虑是否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乐趣。

[点评]由“板桥体”而悟出特色与成功的关系,算是抓住了材料的要领。由餐饮到艺术,从学业方向到人生道路,在朴素的口吻与语言中,话题得到自然贴切的引申。这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其实,也许我们并不是惯常意义上的金子,却也可因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而具有了超乎寻常的价值。在今天这样一个倡导多元、高扬个性的时代,本文阐述的道理显得亲切而可信。

除了倒数第二段略显多余,本文在整体上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在众多华丽的高考作文之中,此文倒也不减光彩。

4、传承与创新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

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一位名人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点评]“传承与创新”话题的归纳,把握住了材料的精髓。论述中的逻辑性和思辨色彩也让人称道。文章首先诠释“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内涵,这既让论题明确而集中,巧妙地揭示板桥体的“独特”和“不可重复”,又让阅卷者能很快抓住作者的思路和见解,在自己与读者(阅卷者)之间找到对话的基点。接着,文章采用追根溯源的写法,一针见血地指出“板桥体”的精神实质是“挣脱束缚”,让“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这就使立意显得厚重。同时,作者将思维转向现实社会,显示出可贵的“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意识。当然,最值得称道的是对“传承与创新”的辩证论述。考场上有这种思辨色彩的论述,难能可贵。

如果文章继续深挖传承与创新的方法,则会更有深度。

5、非常艺术与非常眼光

诗人在字里行间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画家将自己的心绪一览无余地泼洒在纸上;书法家在蕴气与纵神的笔锋中挥洒新鲜的墨痕,于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史繁荣空前,每一次的发展与改变都为其写上独特的一笔。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形成了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的板桥体。我想如果他只是一

味仿造仿古,那中国书法史上如何留下这一个竹痩我瘦的郑燮啊!而同样如果没有非常的眼光来捕捉欣赏,如何留得下这非常的艺术瑰宝啊!

但遗憾的是,现在的艺术已少能以非常的形态现于世人,而是由于缺乏非常的眼光而溃于芸芸众生之中。

当张晓刚的当代派画作以四千万的高价易主时,鲜花掌声,闪光灯不绝于世;但当经济寒流侵袭世界之时,当代艺术家们纷纷落马,于是评论家们的奚落声,嘲笑声又铺天盖地而来。看到这里,我不禁疑惑,评判欣赏艺术的尺度究竟是什么?对待这样的新兴当代艺术究竟应以什么样的态度?

我们看到,在这样一种非常艺术形式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时,人们称之为创新,而当其行情一落千丈时,人们称之为幼稚。我想判断艺术价值的标杆不应是行情,特别是这样一种非常态的艺术。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在临摹名家之作后,大胆地将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理解与对艺术的感悟融入其中,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其勇气可见一斑。无论这样的艺术是幼稚还是创新,抑或是媚俗或深刻,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至少他们经历过,痛苦过,快乐过,伤感过,这不是用一句值钱或不值钱所能涵盖的。

这种非常艺术需要非常眼光,所谓独到眼光是不以守旧的眼光观艺术的行情。但有一些人却是以传统的艺术思维去思考当代艺术,没有看到当代的艺术中所有的发展与创新,或一味逐求商业利益,而使一些优秀的新形式艺术埋没世间。

如今,人们应该做的是不再以功利的方式看待非常艺术,而非常艺术则应以更成熟更严谨的状态面世,创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不再让其它非艺术的因素左右我们的思想。艺术是独一的,同时又是有共性的。

生活需要创新,科学需要探索,中国的艺术同样亟待注入新鲜血液。当代书法家在熟练永字八法后,迫切需要的便是对于艺术、人生、世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要有一股不媚俗的勇气。

[点评]该考生作文有三巧:一是拟题之巧,紧扣材料主旨——有独特之感;二是开篇之巧,通过对三种艺术的独特风格的描述,得出对独特艺术的价值判断——有乐读之感;三是辨析之巧,对“非常艺术需要非常眼光”的关系分析后,得出“生活需要创新,科学需要探索,中国的艺术同样亟待注入新鲜血液。当代书法家在熟练永字八法后,迫切需要的便是对于艺术、人生、世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要有一股不媚俗的勇气”的结论——有顿悟之意。

如果该考生能跳出就书法艺术论书法艺术的思考范畴,则会更增添析理的深度。

6、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点评]作为考场作文,本文最为人激赏之处在于思想上的理性思辨、文化思考以及行文上收放自如的对话形式的成功运用。题目“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显然是准确把握材料,进而凝练升华思维的成果。作者就字说人,就事论理,层层推进。起笔从“板桥体”说起,中间以修身、做人承接与延伸,结尾再以文化特色加以归纳和概括,这就将“和而不同”的真谛阐述透彻了:承认差异,包容个性,走向大同。文章运用对话体,或总或分地将具象的材料与抽象的事理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较好地达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论述要求。当然,文章如果能将视野再扩大一点,就显得更加厚实了。

下载社会热点2016年高考备考作文点评(优秀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热点2016年高考备考作文点评(优秀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八篇) 湖南优秀作文 彼岸,灯火阑珊 彼岸,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或可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圆,——风荷举,闭上眼睛,便可小楫轻舟,梦入芙蓉......

    15届高考政治备考:三大社会热点——原创题及答案

    15届高考政治备考:三大社会热点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一 、【重大背景简释】材料一 就业创业: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匠心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匠心 【题目】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文学艺术上的构思。如:独具匠心。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诗:“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指工匠的心思。如:匠......

    高考英语作文备考优秀

    英语作文备考优秀范文 第一篇: 金钱是一切吗? In Money Everything? I don’t think money is everything, but we can’t do without it. Fox example, money can’t buy us......

    社会热点备考之精准扶贫

    社会热点备考之精准扶贫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2017申论热点《社会热点备考之精准扶贫》,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

    2010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瑟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

    2011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2011年上海语文作文题材料为: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

    8篇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