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想象力的策略途径

时间:2019-05-14 21:2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荡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想象力的策略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荡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想象力的策略途径》。

第一篇:激荡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想象力的策略途径

激荡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想象力的策略途径

南通市曙光幼儿园 蔡莉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曙光新村内 *** [内容摘要]在追求脑力激荡的时代里,作为教师,要时刻留意孩子们富有生命力的活动片段。在长期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在区域游戏中的操作延伸与创造能力较弱,特别是有扩展性与创新性的新的区域游戏内容越来越少。小班年龄的幼儿喜欢想象表演,通过想象会带来新的游戏发现。本文从自由想象策略、问题想象策略、迁移想象策略三方面,归纳了想象策略在小班区域游戏中的实践运用。同时解释了这三种想象策略在组织实施中的主体性、发散性、生成性、整合性特点。

[关键词]想象 游戏 想象策略 迁移

我相信,每个孩子的童年都赋含无穷的幻想,幼儿期是孩子们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尤其是小班的孩子。而游戏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最好途径,儿童通过游戏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而游戏也就成为了幼儿最宽泛的学习课程的环境。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特别是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随着扮演角色和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游戏内容越丰富,想象也就越活跃。《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前提,特别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精神环境是幼儿获得各方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宽松使幼儿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而平等能使幼儿充满自信,敢于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为什么创新与想象总是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创新来源于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创新无从谈起。

通过语言活动中想象激发的实践思考,我在小班区域游戏活动中,也运用想象策略对孩子的活动指导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能力,然而我们更可以在观察与指导中运用想象策略,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在不断的反思与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自然丰富了自己专业的能力,提升了自我。在实践中,我总结了区域游戏活动中可实施的想象策略,具体为以下三种:

一、自由想象策略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法教会的,它们天马行空,无法约束,但可以被引导与激发。他们认为月亮公公每天晚上在看护自己睡觉,小白兔会说话,太阳公公会流汗等等。老师平时讲的故事特别能激发小班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而这些丰富的想象就是自由想象的典型表现。自由想象策略的重点在于让孩子在区域游戏的交流与分享中,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发掘创造的潜能,引出新的游戏亮点。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在娃娃家中,幼儿可以随意的摆弄教师投放的生活用品及玩具,孩子也可以自己搜集各种材料,在特定的空间里自由的游戏。在这样简单的游戏过程中,大多数孩子的小嘴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嘀咕着什么。他们在说着一些我们成人听来觉得莫名其妙的字、词、短语、句子。给孩子购置易引起想象的玩具,例如洋娃娃,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喜欢娃娃,很容易把娃娃融入列自己的想象世界里面。其他有利于想象的玩具还有很多,例如动物玩具、厨房工具等。

我曾观察到这样一次有趣的游戏。娃娃家里,两个孩子正悄悄地在计划着什么。田田和湘湘坐在南边的娃娃家里。田田指着一个空的医药箱对湘湘讲,“这里面有小动物,你摸摸!”湘湘摇摇头说“里面没有的,你瞎说。”田田神秘似的凑到湘湘的耳朵边上说了些什么,然后湘湘小心翼翼地把手伸了进去,还闭上了眼睛。没过一会儿,她就开心的笑了起来。我也颇有兴致地走过去,问湘湘刚才怎么笑了。她扬起小脸,“里面有小花猫。”我问她“小花猫真的在里面吗?”她点点头,又埋头继续“摸小动物”了。后来我和孩子们一起给这个游戏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猜猜我的小宠物”。这其实也是日常课堂活动中,由孩子自己发明创造出来的。它形成的基形就是触摸感知游戏。孩子闭上眼睛,轻轻把物品按到皮肤上,猜出是什么物品。我们老师想到的往往是“以形换形”。可以做成一个整理箱,在里面可以装上旧衬衣、裙子、帽子或围巾等,再给孩子一些便宜的饰品,让孩子触摸游戏,但是孩子在区域游戏中自由想象所带来的新的游戏内容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在自由想象的基础之上,孩子创新能力自然得到的培养。

二、问题想象策略

实施问题想象的策略关键是老师的问题引导,在小班区域游戏过程中,老师很难设置具体的问题来激发孩子的想象空间。但教师可以在现有的游戏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对待小班年龄幼儿时,教师应尽量用开放式提问,避免提出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要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幼儿寻找。开放性的答案有利于幼儿自己设计、主导游戏区角,在设计的过程,孩子也能接触到许多未知领域,对他的知识是个补充。想象与开放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提升。

在与主题活动一致的区域游戏内容中,我们安排小班幼儿用各种各样的汽车尝试性驾驶操作,体验各种汽车运动状态的差异,并能实际感受多种交通工具的功能。以往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孩子自由操作,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如果运用问题想象策略则不但能让幼儿完成这样的目的,更能延展出新的游戏内容与形式。第一次实施该区域活动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是直接从篓子里拿出自己喜欢的小汽车,然后随意的在地面上驾驶。我在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以后,即使采取了反思。

在第二次活动的时候,我对趴在地上自娱自乐的杨杨说:“我好像听见你手里的小汽车在哭呢!”杨杨连忙举起手里的翻斗车,凑近自己的小耳朵,想听听翻斗车想说什么。但是他无助地看着我。“它好像不喜欢在地上跑呢!你猜猜它在哪里跑会开心呢?”我和杨杨的对话也吸引了这个区域里的其他幼儿,他们一起跑来帮杨杨出谋划策。“在马路上”、“在造房子那里”、“我看见过翻斗车”、“它可以挖沙子”„„杨杨摇了摇头:“没沙子呀!”于是我给孩子们摆上了沙池,让翻斗车在沙池里开一开,还让其他种类的小车也到沙池里开一开,孩子们既体验到了快乐,也发现了不同材料路面的特点与区别。这个问题提出以后,我们又对幼儿扩展了问题的涵盖面,使想象策略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样用问题来激发幼儿想象的策略,真正的目的不是让幼儿找到与各种汽车相配合一致的行驶路面,而是让孩子通过“想象——探索——创造”三个环节,让他们体验到区域游戏过程中的快乐,发散思维,创造新的游戏内容,避免以往区域游戏时间玩久以后,孩子对活动内容就乏味的现象。

当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游戏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小错误,但此时教师千万不要耻笑他们,这样会打击幼儿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多和幼儿一起做想象游戏,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三、迁移想象策略

传统教育学中表明,在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教育的时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针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区域游戏坚持的时间段比较短,这方面主要是因为小班幼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如何在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游戏的效率,就需要教师以内部动机为契机,把握外部动机,双重激发,因势利导。

点点体质差,平时喜欢安静的画画,而且画得挺不错,第一次画画,我只要求画圆圈圈,但是她额外送我了一朵小花。为了锻炼她动手能力,我邀请她来工艺坊串珠子。圆形和椭圆形的珠子是各种颜色的。点点随意地串了6、7个,便开始看旁边玩橡皮泥的小朋友了。看得出来,点点被漂亮的橡皮泥吸引了。我把点点带到美工区去看其他小朋友做蛋糕。我还亲手做了一个“双层蛋糕”给点点看。“点点,你说老师做的蛋糕好看吗?”点点使劲地点了下头,偷偷咬了咬自己的手指头。我指了指自己刚做的“蛋糕”,“你看,这里有黄色的‘奶油’,然后是红色的‘奶油’,又是黄色的,然后是红色的„„”“点点,这上面的奶油像什么呀?”点点想了想指指自己桌上的珠子。“对呀!好像你做的串珠一样呢!”点点睁大了眼睛仔细地看着,笑了起来。我对点点说:“把你的串珠也变成漂亮的奶油好吗?”点点如获至宝地跑回自己的小椅子,认真地摆弄起来。

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借助于材料的暗示,幼儿能不断地进行发散性操作,从而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传统的串珠游戏孩子所能坚持玩的时间很短。在区域游戏中,小班孩子容易被周围区角里的事物所吸引。在这个案例里,教师通过观察,引导孩子从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迁移想象,从来改变幼儿的想法。原来珠子不但可以用来串,还可以在桌面上大胆地围摆。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既扩展了幼儿平面的具体思维模式,又能在想象的过程中延伸到新颖的游戏内容上去。

这三种想象策略在实际组织运用时还应关注多个重要方面。即:想象的主体性特点、想象的发散性特点、想象的生成性特点和想象的整合性特点。

一、想象的主体性特点

区域游戏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区域游戏的这种特征,为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在独立的一个个空间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实施活动内容,大胆想象。而由于低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旧知识,旧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在想象的过程中,幼儿成为区域游戏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硬性游戏方式灌输,而是对游戏操作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二、想象的发散性特点

孩子们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宽广,就越能激发孩子们的灵感,产生新的创造。这就是发散性的特点。注重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利用有限的游戏形式,来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某些富于变化的活动内容给孩子带来了欢乐,同时也可能带来无穷的想象。教师经常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激发想象,可以使孩子的想法、创意扩展到多个领域。使一种游戏能玩出不同的花样,更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想象的生成性特点

可以运用生成性特点,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游戏中去。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以想象活动为切入点,使其生成新的游戏活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游戏对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影响,因此教师对幼儿预置的环境、材料等内容,再通过想象策略为辅助诱发手段,都可能演化为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它不会很直接的生成新的游戏,但它常常会被游戏学习活动而延伸到新的区域活动中去,或直接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再由游戏生成教学活动。想象的生成性特点无形中增加了小班幼儿游戏活动的效果和气氛。

四、想象的整合性特点

小班幼儿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教师指导过程中,运用想象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为孩子构建的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建构过程,想象力需要寻求有效的经验整合,使游戏形式、内容更加丰富。

由于4~5岁的幼儿,随着他们语言的发展丰富,经验的积累,想象的内容虽然零碎,但已经开始具有初步的目的性,想象的内容也逐渐丰满起来。这个年龄的儿童在游戏中,不再单纯重复成人提出的主题,而是通过自己对以往经验的累积、整合,对新的想象主题构思加以补充,创造新的内容。这就是他们想象整合性特点的表现。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儿童的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聪明的孩子具有丰富地想象力。儿童如果缺乏想象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也缺乏创造力。教师运用想象策略于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去,意义不言而喻。

第二篇:幼儿想象力游戏

幼儿想象力游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幼儿想象力游戏》的内容,具体内容:想象力需要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孩子变得善于解决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起来看看吧!跳彩格将颜色各异的小块彩色纸或彩色地垫...想象力需要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孩子变得善于解决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起来看看吧!

跳彩格

将颜色各异的小块彩色纸或彩色地垫,按照一定的间距铺在地上,然后让宝宝按照你的指令,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或地垫上跳来跳去。比如,你说红色,宝宝就跳到红色的纸上;你说绿色,宝宝就跳到绿色的纸上。

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宝宝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还可以提高宝宝的注意力,锻炼平衡能力。

叠纸

给宝宝准备若干色彩各异的彩色纸,让他随意叠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来。开始时,你要教宝宝叠纸的基本方法,比如边和边对折,角和角对齐等等。逐渐地,再让宝宝自己叠。还可以让宝宝说一说,叠的东西是什么,或者像什么。

效果:在叠的过程中,纸的形状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有利于提高宝宝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按节拍做律动

给宝宝播放童谣的录音,让他随着节拍做律动。宝宝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律动,也可以跟随录音哼唱。

效果:这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节奏感,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

自制望远镜

准备一张纸,教宝宝将纸卷成圆筒状,当望远镜。然后,教宝宝拿着自制的“望远镜”环视周围的物体。

效果:由于有部分视野被遮住,所以宝宝会对遮挡部位进行想象,这种游戏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

敲水杯

准备几个玻璃水杯,往杯子里添加不同量的水。然后,让宝宝拿筷子去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效果:这种游戏可以让宝宝了解声音的强弱关系,提高听觉的敏锐性。

蒙着眼睛猜声音

先用一条纱巾将宝宝的眼睛蒙上,然后在旁边发出一定的声响让宝宝猜。比如,拍手的声音,跺脚的声音,摇铃铛的声音等等,看宝宝能猜对多少。

效果:在猜声音的过程中,孩子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发展,而且对提高注意力也有帮助。

看画册

准备一些宝宝喜欢的画册,家长和宝宝一起看。在看的过程中,可以让宝宝讲一些相关的话题,或者讲那些能够联想到的事情。比如,看到画册中的老虎,可以让宝宝说一说,老虎怎么叫,那天去动物园,宝宝看到老

虎了吗......效果:爸爸妈妈经常和宝宝一起看画册,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增加词汇量,而且可以很好地促进亲子感情。个方法培养孩子想象力

1.从 0 岁开始阅读

亲子阅读可以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可以开始亲子阅读,选择那些拥有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的书籍,对孩子来说文字内容并不重要,尽可能让孩子根据图片自己编故事,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创造情节,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感。

2.编故事

除了给孩子讲现成的童话故事,还可以自己编故事,你可以从周围的环境出发创造一个小故事,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甚至可以让孩子变成故事里的超级英雄。最终,孩子也会给你讲他自己的故事,故事里他自己就是主角。

3.唱歌、跳舞、即兴演奏

除了给孩子听音乐,我们还可以和他一起唱歌,一起随着音乐跳舞,甚至一起即兴演奏,即使只是简单的敲凳子也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能够无限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4.远离手机、电脑、电视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玩手机或 IPAD,玩游戏或看视频都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减轻家长带孩子的压力。但专家建议家长

应尽量减少孩子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美国儿科协会建议,不要给 2 岁以下的婴幼儿玩手机、IPAD 或其它电子产品,2 岁以上的幼儿每天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应限制在 30 分钟以内。

5.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游戏不仅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还能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和社交能力,甚至能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要求你陪他扮恐龙时,请不要拒绝。建议家长可以帮孩子多准备角色扮演所需要的道具,如一些特殊角色的服装、用品等,这样能更加激发孩子的兴趣。

6.接受孩子的小怪癖

有时候,孩子会有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行为,比如突然有一天他想穿着小披风去幼儿园,或者明明很热却一定要带着帽子,只要他的行为不会伤害到自己和其它小朋友,就不用阻止,接受就好。

7.欢迎孩子假想的朋友

很多孩子都会有一个自己假象的朋友,有的家长知道后会担心孩子这样会不会出问题,甚至告诉孩子那个朋友根本不存在。专家认为,这是孩子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当孩子有了恐惧或担忧时,他会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通常情况下,可以让孩子继续和他的“朋友”玩,甚至可以跟他们一起玩,但当这个“朋友”让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则应及时纠正。

8.设置底线

偶尔打破规则确实很有趣,我们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不管做什么事都有底线,比如我们可以允许孩子在,在餐桌下玩海盗船的游戏,但是不能因

为玩耍而影响吃饭。

怎样提高想象力

不只有美术和音乐才能开发想象力。启发和引导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积极主动地思考像谁发明了钱包和为什么发明车轮等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当然,最好是给孩子一个明确可以解决的问题,慢慢加以启发和鼓励。

改变固有思路。想象力最大的敌人是接受现实,一成不变。为开导学生,美国教师采用了几种非常简单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动脑筋。

从小事入手,脚踏实地。要点点滴滴滴从小事入手,脚踏实地。引导他们从木制刀具想到双面刀具的转变,然后联想到为增加多用性而大胆创新。

多接触新事物。注意观察是开发智力和想象力的最佳途径。一个没有接触到新鲜事物的人免不了因循守旧,缺乏独特的思维和见解。让想象力在幼小的心田里驰骋,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积累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广。

第三篇:小班区域游戏指导策略

小班区域游戏指导策略

一、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特点

区域游戏是幼儿自选的、带有小组性质的学习活动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操作性、灵活性、随机性和幼儿发展自主性为优势,每个年龄段的区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小班区域游戏的特点尤其明显:

1.目标不明确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不能够一下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他们在区域游戏中的表现往往是随意摆弄材料,活动缺乏目的性,他们在活动中经常不知道玩什么、怎么玩,或做些与活动本身无关的事情。教师应善于从中去捕捉幼儿所传达的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灵活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和指导策略,将孩子的需要转化成我们的教育目标,从而使区域游戏有目的地展开。

2.模仿能力强

爱模仿是小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特点,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和同伴,尤其是喜欢模仿同伴的言行。当看到同伴有了不同的言行时,他们容易放弃原有的行为而去模仿同伴的行为,这种模仿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班幼儿的经验、技能等往往是通过模仿而获得和发展的,模仿成为小班幼儿学习的动机,也成为小班幼儿学习成长的过程。

3.趣味性强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动的安排要偏重于直观性、趣味性,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最好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插入式的教学方法,游戏中渗透着教育目标和内容。

4.规则意识弱

规则并非单纯的限制性、约束性要求,而应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服务。但是小班的孩子对规则意识还是比较弱的,游戏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会儿这边的孩子为抢玩具打了起来,一会那边又有人告状,孩子跑来跑去,混乱无序,教师要不断地维持秩序,游戏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小班区域游戏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年龄小,角色意识很弱,再加上他们注意力易分散,活动时常常会忘了自己的角色而犯一些“小”的错误。这时教师的指导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显得十分重要,指导过多不利于孩子的多种能力的培养,而完全放手也失去了指导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尺度、善于观察、懂得分析,使区域游戏成为很好的教育形式。

1.合理投放材料是开展区域游戏的必要条件

活动区游戏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兴趣以及主题活动的目标投放和积累活动区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首先,投放的适当性和适时性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效果。如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教师可适当多开设几个“娃娃家”,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娃娃家”多了,区域活动材料也要不断更新,这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把家里的一些玩具放在“娃娃家”里玩,既增加了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兴趣,又解决了材料的更新问题。同时又能保证幼儿对游戏的持续兴趣,确保游戏的质量与价值。

其次,材料的提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什么有的区域“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有的区域则“冷冷清清”?其根本原因是幼儿有无兴趣和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如小班幼儿的求知欲较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就可以在科学区多投放一些材料,给幼儿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空间,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又如音乐区中的小舞台显得枯燥,可以增加一些头饰、服饰、磁带、录音机、照相机等道具后,幼儿不但可以逼真地表演,还可以将表演拍摄下来,这样,表演区一下子“兴旺”起来了,孩子的兴趣也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最后,材料的提供应具有可操作性。小班孩子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提供成品材料,能满足大部分幼儿的发展需求,但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幼儿显得兴趣不浓,提供部分半成品便于这部分幼儿操作,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合理地提供材料能满足不同层次发展的幼儿需求。

2.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

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做出正确的指导,反之,就会产生负面效果。如:“娃娃家”中,孩子们正在给娃娃穿新衣服,准备去别的家串门,老师走过去却问:“我能到你们家做客吗?你们家准备烧什么菜给客人吃啊?”教师是想与孩子们一块玩,可是无意间,却打乱了孩子的思路。对幼儿玩“娃娃家”的内容进行了局限。教师要做到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

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时间去玩,材料提供是否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3.规则意识的养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区域游戏也是一样,要使游戏顺利开展并做出成效,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建立和执行规则。

刚刚开展自选游戏时,教师需帮助幼儿建立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特别对于小班幼儿,通过规则引导他们适宜的行为。活动后引导幼儿对规则执行情况进行评议,对于其中不合理的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商讨、修订,形成一致的规则。教师发现在孩子们商讨过程中大量出现这样的语句:“不能乱丢玩具”“不许大声说话”“不能„„”等等,这些语句容易在无形中约束了幼儿,使幼儿的实践缺乏兴趣和目标感,让规则变成了限制,从而失去了指引作用,甚至引起幼儿的反感。因为,每个幼儿的内心都有着强烈的自由、自主的需求。教师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正面建议,如“你能„„”“如果„„”等等。由于规则是幼儿参与制订的,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幼儿互相督促、提醒,逐步形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使游戏得以很好地开展。

4.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鉴于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我们要努力将这两种活动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最大程度挖掘两种活动形式的教育潜能,这样一来,区域活动就可以作为主题活动的延续,围绕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开展进一步的延续活动。如:十月份的主题是《丰收了》,到了科学区里面,我们就可以展示各种丰收的图片;娃娃家里可以购买许多丰收的果实;手工角里为孩子准备一些果实的图片、水彩、蜡笔、各色彩纸、胶棒等材料,让孩子来“装扮”秋天的果实。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幼儿园)

第四篇:解读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解读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游戏是童年时代的伙伴,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而区域游戏又是幼儿一日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能力、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充分发挥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如何合理组织好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积极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品质,真正体现区域活动的真谛,这与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特点有较大联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只有对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合理、正确的指导。

一、游戏初期阶段

幼儿表现:我只要玩——单

一、独占地玩

幼儿在家习惯于独自玩玩具,到了幼儿园,他只要玩自己喜欢玩的玩具,不管别人怎么样,他要什么就要立刻得到,不会等待更别说轮流使用。

案例1:一天,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小朋友对“娃娃家”里的材料很感兴趣。尹其美小朋友拿着小碗和调羹,津津有味地吃个不停,活动结束了,她带着小碗和调羹回到座位上,老师请她收起来,她硬是不肯。余臣涛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一架“照相机”,就玩了起来,这时有几个小朋友也要玩,他就把照相机使劲抱在怀里,不让小朋友们玩,嘴巴里还一个劲儿说:“我要玩照相机,这是我的呀!”老师对他说:“你已经玩了一会儿,让其他小朋友玩玩,好吗?”他非但不肯,还把照相机捂得更紧了。他还会时常把别人好玩的玩具放在自己的抽屉里,老师找他谈心,他会说:“这是我喜欢玩的呀!”在小班年龄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相应措施: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设置以幼儿熟悉的家庭生活内容为主的活动区,如:娃娃家、玩具区、宠物区等。发动幼儿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这样幼儿在活动时能与自己熟悉并喜爱的玩具为伴,就会有亲切感、安全感。教师只提供一些简单材料。由于幼儿刚接触游戏,水平很低,不会互相谦让,自己玩喜欢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要玩时就不愿意给,所以教师要提供数量充足的相同玩具。

案例2:一大早,王籽言挣脱妈妈的手,跑进教室,老师请她在座位上坐下来,只过了一会儿,她就大声哭了起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她想到幼儿园里来玩。但是,她走进教室后,觉得不好玩,于是就哭了起来。

相应措施:(1)活动时间灵活。幼儿在家里自由惯了,一下子就规定他们在某个时间才可以进入活动区,他们会感到压抑,所以设置活动时间要灵活一点。如有的幼儿一入园,就让他到活动区去,以转移其入园时不愉快的情绪。(2)活动地点随意。在活动区内,可以让幼儿自由走动,不要硬性规定、限制他们在某一区域内活动。(3)活动内容自主。在活动时不强行分配,可以暂时满足幼儿独享玩具的愿望,逐渐要求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

二、游戏发展阶段

幼儿表现:我也要玩——模仿、交换玩、一起玩

幼儿入园以后,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产生了较多的模仿行为。他们不再局限于玩自己的玩具,尝试学着和小朋友交换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们还常常模仿老师的样子,自己做小老师。

案例3:小朋友越来越喜欢老师的东西。坐一坐老师的椅子,摇一摇老师的铃鼓,弹一弹老师的钢琴,翻一翻老师的“大书”,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画画,有时拿着油画棒就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老师的一举一动,孩子学得惟妙惟肖。

相应措施:增添反映幼儿园生活的内容,如:“宝宝幼儿园”为幼儿准备一些小铃鼓、图书和玩具,让幼儿在模仿活动中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生活区里,提供大大小小的娃娃及配套的衣服、裙子,让幼儿练习穿衣服、扣纽扣、系鞋带。语言区里,提供主题明确、画面鲜明的单幅图片,让幼儿大胆地像老师一样根据图片讲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还可结合主题活动“能干的小手”,开设动手区,为幼儿提供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珠子,互相模仿,练习穿项链、手链等。活动规模相应扩大,提供的材料也较前一阶段丰富。如动手区里既有大圆珠又有小塑料珠,这样,手指肌肉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孩子可分别选择活动材料。

案例4:“娃娃家”又开始活动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做爸爸、妈妈,不断地模仿着爸爸、妈妈带孩子,烧了一锅“番茄蛋汤”,又烧一道他们自己发明的“大杂烩”菜,反反复复地给孩子吃,孩子也吃得津津有味;陆品兆则模仿爸爸去上班当警察,回家后就带妈妈、孩子去饭店餐厅吃饭,吃完饭又去上班,然后又是回家、吃饭。

相应措施:(1)这一阶段,幼儿之间互相比较熟悉了,开始有一起玩的愿望,老师抓住机会,强化他们的这种合作趋势。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幼儿协商、解决发生的问题,保证幼儿活动正常开展。(2)培养幼儿分享精神。由于幼儿年龄小,角色意识很弱,再加上他们注意力易分散,活动时常常会忘了自己的角色而犯一些小小的错误。因此,不能过分强调游戏的逼真性。如:幼儿把煤气灶拿在手上烧饭,娃娃家里有两个妈妈等。这时,老师不要为追求游戏的真实性而去纠正、指责幼儿,那样会消减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但可引导幼儿采用“轮流式”的方法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共同体验分享后的愉快和乐趣。

三、游戏提高阶段

幼儿表现:我想要玩——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玩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活动区已经比较熟悉,进入活动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选择性和坚持性。他们在活动中常常很快完成一区的活动,然后会选择其他区域进行再次活动,也有的小朋友则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会不断地去创造、去发现。

案例5:在建构活动中,王张晟最喜欢“搭积木”,小小的积木在他的摆弄下造型百出、形象逼真。他常常把在主题活动中学到的一些东西,创造性地用“积木”表现出来,如小车、花、飞机、房子、机器人。

相应措施:(1)设置内容丰富的益智区,让幼儿借助头脑中积累的表象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如按颜色分类、按图形分类、图形接龙等。涂鸦区里为幼儿准备棉签、弹珠、印章、瓶盖等,让幼儿用各种材料玩颜色。建构区里为幼儿提供形状各异的盒子等废旧物品和轮子、纸条、吸管等成品、半成品,让幼儿通过撕、折、插、贴等方法自制汽车、轮船,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促进他们动作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2)注重活动的整个过程。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有利于探索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注重幼儿的能力表现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如认真态度、坚持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不急于让幼儿会干什么,知道什么等。(3)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包括:①入区规则。每个区都有限制入区人数的胸牌或小脚印,幼儿入区前,必须带上胸牌或把自己的鞋子摆放在脚印上,这样防止过挤。②物归原处。幼儿要保管好自己的材料,轻拿轻放,不乱扔,活动结束后将物品放回原处。老师在每一份材料上都做好了标记。

通过对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表现的观察,得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游戏兴趣,随时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精心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积极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充分尊重小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逐渐培养幼儿的游戏习惯,努力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第五篇: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装扮、摆弄玩具、操作材料、合作交流,情绪积极、高涨,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我们认为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发展社会性。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然然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在角色区游戏后,晚上回家和爷爷奶奶开“贝贝超市”,她当营业员,叫卖“可乐一元一瓶,苹果一元两个”,让爷爷奶奶买她的东西。一段时间后,这孩子在活动区变成了一个活跃分子!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实例充分体现了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2.培养幼儿积极的良好的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是我们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比如:有一次娃娃家有好几个小朋友要做外公,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问题:“妈妈的爸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一个孩子提议说:“他可以做别人家的外公.不住在娃娃家,和其他老人住到一起去,我们家旁边有的。” 我马上抓住话题:“那是什么地方啦?”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于是我就告诉他们:“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养老院。” 孩子们还真的办起了“养老院”,并且玩出了许多情节。幼儿在游戏中完完全全投入到“爱老人”的情感之中,这样的教育比上课谈话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3.学习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会是个很有效的准备。如:一次在角色游戏中,娃娃家的妈妈要把许多筷子放在一个筷笼中,她用万能插塑搭了一个筷笼,可是筷笼太高,筷子放进去一看,呀,很难再取出来。她就去换四块矮一点的插塑,这下筷子放进去取出来也方便了。只是筷笼底部有一个大大的洞,筷子只要放进去就噼噼啪啪掉下来。“这可怎么办呢?” 她愣了好一会儿,终于有办法了。她去找来一张纸放在洞口,这下筷子放进去再也不落下来了。她看看自己的杰作,摇头晃脑地笑了。她这就是在游戏中摸索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就这个方法将来可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一生都会收益。

4.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诸如:四大发明、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人体的发育成长、世界著名的建筑物、中国文化历史等等。这些知识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而且是最容易被幼儿接受的。

(2)细心观察,适宜指导,引导游戏主题不断深化。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游戏的观察者、指导者,还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游戏材料的投放者。

观察的内容包括:

①观察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如,幼儿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幼儿在玩什么?再现的是什么经验?

②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

③观察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难?

④观察幼儿社会性水平。教师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

⑤观察幼儿的表征能力?(是用模拟实物的玩具替代,还是替代物?或言语动作替代?)玩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

下载激荡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想象力的策略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荡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想象力的策略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同伴交往研究报告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同伴交往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依靠幼儿的自主性。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自由的在没有老师干预下的情况与同伴交往,锻炼自我的交......

    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

    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是幼儿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

    浅谈幼儿的区域游戏范文

    浅谈幼儿的区域游戏 姓名:秦丽梅 单位:泰州市幼儿园 教龄:三年 职务:教师 【摘要】区域活动已被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和接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强调:“幼儿的......

    幼儿小班12月区域活动

    小班12月份区域活动 时间:2016、11、28--2016、12、23 一、教师重点指导区: 活动内容:美工区:《种子造型》、《沙画》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种子制作动物造型,丰富幼儿想象、......

    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东港幼儿园曹卿游戏是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功能已成为教育者共识。《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

    幼儿小班游戏教案大全

    幼儿小班游戏教案大全 例一设计意图 石头是石林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石头作为科学活动的探索对象,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幼儿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

    小班幼儿手指游戏大全

    手指游戏 1、 种子发芽 种下一粒籽呀,发了一颗芽。顺着南瓜架呀,慢慢往上爬。爬呀爬,爬呀爬,几天没浇水呀,焉了。 2、 剪刀石头布(一) 一把剪刀,一块石头,变成小白兔。一把剪刀,两把剪......

    幼儿小班游戏计划[定稿]

    幼儿小班游戏计划 一、指导思想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根据幼儿这一兴趣需要作为基础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中获得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