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21:3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 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2〕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2〕9号)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为广大学生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高校学分制、选课制的实施、生活园区规模的扩大以及硬件设施的改善,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成为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平台、新阵地、新领域。高校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充分认识生活园区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生活园区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切实加强生活园区育人工作。

2.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学生思想观念、行为特征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要在生活园区中和谐共处、全面发展,这对生活园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在生活园区育人工作中要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自强能力,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生活园区成为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3.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为高校运用社会优质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资金和社会管理方式逐渐被引入生活园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生活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出现多元主体,多元化、开放式管理已经成为生活园区运作机制的重要特征。高校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生活园区作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生活园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整合资源,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合力育人的主旋律,创建安全、规范、文明、和谐的生活园区。

二、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5.生活园区的功能定位。生活园区是学生集体居住的公共区域,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素质拓展、成长锻炼的重要舞台,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拓展生活园区育人载体功能,把生活园区建设成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6.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高校要紧紧围绕“育人”的中心任务,以教育为目的,管理为手段,服务为抓手,将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育人目标。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生活园区育人工作要在高校党政统一领导下,整合资源,实现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分工合作,形成合力育人的机制。坚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活园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高校要不断总结生活园区工作的经验,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创新思路,大胆突破,积极探索有利于构建生活园区和谐育人环境的新体制、新机制。

三、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内容与载体

7.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要依托生活园区开展深入细致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为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把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素质拓展等各种主题教育,渗透进生活园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8.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高校要着力发挥学生党组织在生活园区各项工作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体现学生党员在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学生党支部要在生活园区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充分体现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生活园区中创新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9.加强行为指导,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高校要在生活园区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学习与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公民道德意识,促进学生实现知行统一。要结合生活园区教育管理工作要求,引导学生从内务卫生、生活自理、礼仪规范等身边事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公民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风范和形象。

10.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高校要把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明确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特色与重点,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使生活园区校园文化的内涵更深刻、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对生活园区的总体布局、建筑外观风格与内部格局、文化活动场所、公共交流空间等建设要有整体规划,体现文化建设和环境育人的要求。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在生活园区中广泛开展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文化活动。要积极加强生活园区网络文化建设,净化、优化和美化生活园区网络环境,使网络成为生活园区文化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要构建生活园区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生活园区文化氛围。要加强生活园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先进文化的辐射作用。

11.完善生活服务,增强学生对生活园区的归属感。高校要进一步改善生活设施,完善生活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升生活园区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在管理和服务中,标准要公开、收费要公示、服务要规范、反应要及时,努力实现生活园区管理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要以亲切的服务态度、便利的硬件设施、优美的生活环境、高雅的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温馨的服务,增强学生对生活园区的归属感。

12.加强安全防范,确保生活园区的稳定和谐。高校要高度重视生活园区的安全防范,切实做好稳定工作。要把安全防范教育、生命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宣传、培训和演练等活动。要根据生活园区所在区域、房型、规模等加强安全保卫职能,加强技术防范,配备相应防范设施和经费,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及安全保障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要积极争取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大力开展周边地区的交通、商贸、环境等管理工作,强化生活园区内的治安、消防整治工作,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活园区的稳定和谐。

13.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规范。高校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校纪校规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生活园区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生活园区的各个管理环节要做到制度公示,服务定标。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队伍

14.辅导员队伍是生活园区育人工作的主体力量。辅导员队伍是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由住楼辅导员、非住楼辅导员组成。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楼为单位,每幢楼至少配备1名住楼辅导员,学生人数超过300人以上的楼栋要适当加配思政人员。要实行住楼辅导员“三同”(同吃、同住、同学习)工作制度,开展细致入微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党团建设,开展生活园区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非住楼辅导员也要经常深入生活园区,了解学生在生活园区内的生活、学习情况,配合住楼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5.管理工作队伍是生活园区育人工作的基础力量。高校后勤、保卫、基建等职能部门是生活园区管理工作的主体,分别承担生活园区的服务招标、卫生检查、楼栋安全防范、公共设施使用指导和监督、基础设施维护和修缮等工作。高校要加强生活园区各项服务准入制管理和过程性管理,严格审核入行企业的资质、诚信、业绩,依法签订各项合同,规范各项工作程序。要围绕全员育人的理念,加强生活园区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开展相应的上岗培训、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培训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业务培训,鼓励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探索优质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做好生活园区的育人工作。

16.服务工作队伍是生活园区育人工作的支撑力量。高校后勤服务队伍和社会物业服务队伍是生活园区服务工作的主体。服务部门要制定和公示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实行挂牌服务,主动接受监督,听取学校、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把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有序地落实到生活园区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服务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生活园区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定标的服务内容,积极履行各项服务承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生活园区服务育人水平。

17.班主任、导师队伍是生活园区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导师队伍主要由高校专业教师组成。高校要创造条件,鼓励有学术特长和敬业精神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导师,在生活园区对学生进行各类学习、生活指导。班主任和导师要主动担负生活园区育人工作职责,深入了解学生,言传身教,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

18.学生自主管理队伍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骨干力量。学生自主管理队伍是生活园区育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生活园区成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明确功能定位,搭建实践平台。要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园区建设中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园区各项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培养互助友爱精神,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五、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保障体系

19.完善体制机制,为生活园区育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高校要切实加强对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分工合作、合力育人”的工作机制。要由校级分管书记或分管校长担任负责人,成立由学生工作部门、团委、保卫、后勤、基建、财务、物业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一定比例学生代表组成的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生活园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要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切实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委员会要积极与生活园区所在地的公安、工商、卫生、城管等部门加强协作,努力形成学校与社会携手育人的局面。

20.加大经费投入,为生活园区育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高校要设立生活园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生活园区教育管理、文化活动、硬件建设、日常维修经费和住楼辅导员工作津贴。生活园区的各项收费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建立科学、透明的生活园区管理费用测算体系,明确划分建设费还贷和物业管理费用的比例。高校可建立多方参与的投融资体制,坚持投资回报、保本微利和无形资产增值的原则,为生活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1.合理配备设施,为生活园区育人工作提供硬件保障。高校要根据学生需求,按照合理的生均比例,对生活园区的活动场地和配套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不断加大生活园区的硬件建设力度。要为学生配备居住、餐饮、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要在生活园区内建设党团活动室、各类咨询室和学生文体活动场所。要为住楼辅导员提供工作和休息的固定场所、办公设施。要加强对生活园区硬件设施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要与相关监管部门共同规划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商业布局。

22.完善考核评估,为生活园区育人工作提供监督保障。要加大对生活园区各项工作的考核评估力度,将其纳入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文明单位检查等评估指标体系中。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生活园区工作的自我测评指标体系,综合学生的评价意见,定期进行全面系统的自我考核评估。要建立对学生的考核机制,将学生在生活园区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要建立后勤社会化服务部门的考核评估体系,加强流程监管和绩效考核。

23.加强研究与创新,为生活园区育人工作提供理论保障。高校要重视对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科学研究。要开阔思路,鼓励不同模式的生活园区管理体制的有益尝试,进一步探索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生活园区工作的育人效果。要结合新形势下生活园区建设的新特点,整合各方资源,对生活园区的建设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尤其要加强对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创新成果的研究,不断提升教育与管理水平。

24.各高校应依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并将实施细则报上海市教委备案(联系人:赵扬,联系电话:23116792)。

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七年一月十五日

第二篇: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内容摘要】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对高校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内容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我国社会文化的热点信息无法及时准确捕捉,导致高校思想教育内容反应灵敏度低,不利于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当前高校政治教学内容也相对空泛,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客观规律和古板理论,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传统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容易使大学生从心里产生厌烦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方法毫无创新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人格魅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最高目标,特别是应对新形势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必须配备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师资队伍。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综合能力不高、发展不够稳定,以及许多教师至今无法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缺乏新问题的解决能力等问题,最终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下降。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导。以教育、启发、监督、动员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的思想、行为都可以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高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该阶段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认识上存在着的彷徨、迷茫,及时加以引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学校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和启发,让大学生们能够跟着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步履坚实地步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方向上来。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调节个人情感,协调人际关系。

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还有待成熟。由此,该阶段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积极加以引导。思想、心理、情绪是紧密关联的,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都可能因为压力大而产生一些逆反、悲观、抑郁、偏执等心理,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易波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调节,以此提升身心素养、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大学生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常常会在人际关系等事项处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若对这些现实问题简单规避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生活、学习与工作,以及将来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协调好利益冲突,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相处的氛围。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刚刚成年,在思想上还常常会感到混沌,甚至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人员要对这个群体正确施教,利用环境影响、纠正错误思想,帮助、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并使他们从认知层面到态度层面,再到行为层面,都发生转化,使他们走上正确轨道。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条件。同样,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也应具备一定的主体条件、物质条件以及客观环境条件才能进行下去。

1.主体条件:提升教育主体的创新素质。

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条件,要求主体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多元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创新技能等。

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超前、开放,视野开阔,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成果,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能够倾尽全力。想要成为这类教育者,首先需要有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新颖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知识观、师生观、质量观。

第二,多元的知识结构。高校学生是教育的实施对象,也是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将这样一个群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其过程必定非常复杂,具有反复性、隐蔽性以及影响因素多样性、不可控性等特征,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建立起多元的知识体系。

第三,较强的创新技能。教育上的创新技能表现为: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力;强劲的科研能力。信息时代的教育者要善于收集、筛选、整合学科间的有价值信息,让学科变得综合、丰富,同时更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攫取创造性信息加以整合,以替换传统的机械记忆的内容。

2.物质条件:具备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现代信息传播硬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当然,这方面的创新同样需具备客观条件,比如要对场所、传播媒介、教研工具等物质性能量、资源有所依赖等。科学手段、社会制度、社会的控制力量等同样具有物质性,因此,也可以当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能够依赖的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是教育方法得以创新的根本,客观条件满足以后,创新才能展开。对创新而言,不同条件意义不同,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等都直接影响着创新。

3.环境支持条件:社会支持创新的舆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环境,是指对教育工作产生影响、制约的环境条件,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创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从个体角度看,它区别于思想政治创新主体,是一种客观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进行重点探讨。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表达出的倾向性议论、看法,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会激发并维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创新热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有重要意义。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高校需要坚持以人文本,坚持“三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理念。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全面贯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应具备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应实施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究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第二,重视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时,应有效结合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发展,抓住学生自身的优势,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平台。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成长可能遇上的问题,并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

第三,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正确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校园资源,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中发挥潜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进行创新,挖掘特色教育,选准方向,形成培养优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将社会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教育体系中,使学生树立起正确观念,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向所在。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高校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还没完全成熟稳定,当面临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竞争与求稳、求知与辨别力差等矛盾冲突,高校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重担,及时消弭问题,化解矛盾。另外,大学生阅历欠缺,社会压力大,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增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的深入认知。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高校应突出时代发展特色,提供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第一,与时俱进地改革“两课”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却并未真正发挥主渠道效用,大学生对待“两课”教学大多缺乏积极性。对此,一方面应创新“两课”教材内容,使之更具说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等更加贴近,具备鲜明时代特色;另一方面,高校应扩大投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加教师的说服力。

第二,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建立网上德育新阵地。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变化。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在进行网络建设,如何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影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渠道,服务于学生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受到越来越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移。

因此,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是非辨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对高校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内容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我国社会文化的热点信息无法及时准确捕捉,导致高校思想教育内容反应灵敏度低,不利于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当前高校政治教学内容也相对空泛,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客观规律和古板理论,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传统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容易使大学生从心里产生厌烦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方法毫无创新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人格魅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最高目标,特别是应对新形势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必须配备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师资队伍。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综合能力不高、发展不够稳定,以及许多教师至今无法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缺乏新问题的解决能力等问题,最终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下降。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导。以教育、启发、监督、动员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的思想、行为都可以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高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该阶段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认识上存在着的彷徨、迷茫,及时加以引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学校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和启发,让大学生们能够跟着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步履坚实地步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方向上来。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调节个人情感,协调人际关系。

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还有待成熟。由此,该阶段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积极加以引导。思想、心理、情绪是紧密关联的,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都可能因为压力大而产生一些逆反、悲观、抑郁、偏执等心理,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易波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调节,以此提升身心素养、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大学生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常常会在人际关系等事项处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若对这些现实问题简单规避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生活、学习与工作,以及将来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协调好利益冲突,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相处的氛围。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刚刚成年,在思想上还常常会感到混沌,甚至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人员要对这个群体正确施教,利用环境影响、纠正错误思想,帮助、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并使他们从认知层面到态度层面,再到行为层面,都发生转化,使他们走上正确轨道。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条件。同样,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也应具备一定的主体条件、物质条件以及客观环境条件才能进行下去。

1.主体条件:提升教育主体的创新素质。

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条件,要求主体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多元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创新技能等。

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超前、开放,视野开阔,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成果,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能够倾尽全力。想要成为这类教育者,首先需要有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新颖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知识观、师生观、质量观。

第二,多元的知识结构。高校学生是教育的实施对象,也是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将这样一个群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其过程必定非常复杂,具有反复性、隐蔽性以及影响因素多样性、不可控性等特征,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建立起多元的知识体系。

第三,较强的创新技能。教育上的创新技能表现为: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力;强劲的科研能力。信息时代的教育者要善于收集、筛选、整合学科间的有价值信息,让学科变得综合、丰富,同时更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攫取创造性信息加以整合,以替换传统的机械记忆的内容。

2.物质条件:具备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现代信息传播硬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当然,这方面的创新同样需具备客观条件,比如要对场所、传播媒介、教研工具等物质性能量、资源有所依赖等。科学手段、社会制度、社会的控制力量等同样具有物质性,因此,也可以当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能够依赖的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是教育方法得以创新的根本,客观条件满足以后,创新才能展开。对创新而言,不同条件意义不同,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等都直接影响着创新。

3.环境支持条件:社会支持创新的舆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环境,是指对教育工作产生影响、制约的环境条件,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创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从个体角度看,它区别于思想政治创新主体,是一种客观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进行重点探讨。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表达出的倾向性议论、看法,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会激发并维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创新热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有重要意义。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高校需要坚持以人文本,坚持“三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理念。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全面贯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应具备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应实施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究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第二,重视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时,应有效结合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发展,抓住学生自身的优势,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平台。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成长可能遇上的问题,并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

第三,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正确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校园资源,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中发挥潜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进行创新,挖掘特色教育,选准方向,形成培养优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将社会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教育体系中,使学生树立起正确观念,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向所在。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高校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还没完全成熟稳定,当面临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竞争与求稳、求知与辨别力差等矛盾冲突,高校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重担,及时消弭问题,化解矛盾。另外,大学生阅历欠缺,社会压力大,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增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的深入认知。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高校应突出时代发展特色,提供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第一,与时俱进地改革“两课”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却并未真正发挥主渠道效用,大学生对待“两课”教学大多缺乏积极性。对此,一方面应创新“两课”教材内容,使之更具说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等更加贴近,具备鲜明时代特色;另一方面,高校应扩大投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加教师的说服力。

第二,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建立网上德育新阵地。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变化。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在进行网络建设,如何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影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渠道,服务于学生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受到越来越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移。

因此,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是非辨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意见

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委各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确保社会主义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六项基本原则,工作中不断提高认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委员会。

2、按照构筑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的总体思路,并针对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规划,按阶段、分步骤推出相应措施和办法。

3、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立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家课题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深入化、日常化;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研究,随时跟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学生思想变化情况,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努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4、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筹划“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升第二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建设,包括构建素质教育平台、构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构建活动基地平台和构建学生工作队伍平台等。

5、加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政策引导力度,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落到实处。

6、依托优势学科和德才兼备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推进以德为先、厚德笃行,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业务课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7、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软、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

8、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课余党章学习小组、马列学习小组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等多种组织,加强实践环节,打通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践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加大对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

五、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9、继续推进已实施的理想信念塑造工程、党员形象示范工程、文明道德修身工程、优良学风强化工程、扶贫助学励志工程、创新能力培育工程、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这些载体的作用。

10、增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以生产实习基地、社区挂职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学实践基地等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在实践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1、构建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主动适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信息化、多样化的挑战,努力占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建设。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规划

12、整合校内资源,加强统筹和指导,形成规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内容,以民族精神培育为主线,弘扬主旋律,倡导主流文化和高雅艺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共建文化基地,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形成校内外文化良性互动机制,发挥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辐射源作用。

13、根据校园季节时令,引导学生设计开发符合自身特点的主题活动,搞好大学生科技节,青年文化艺术节等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广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14、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人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使学生在更

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了解国外文化,较为全面地认知人类文明发展史,以“好书大家读”活动为载体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15、加强大学生的爱校教育,把每年4月作为大学生爱校活动月。在爱校活动月中,组织全校同学开展讲校史、谈校训、访校友、爱校园为主题的爱校活动。

16、注重校园人文

环境的建设,在校园总体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校园内建设健康向上、审美价值高的文化艺术景点,努力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

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7、加强以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研究生工作助理、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着力建设好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优秀毕业研究生选留。为保证专职辅导员的质量和数量,每年选留流动专职辅导员原则上20人。兼职辅导员从研究生中选配,兼职辅导员按照每3名折合为1名专职辅导员核算。

18、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坚持校内外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为主,建立轮训制度和主题培训制度,增强研究生工作助理和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有计划地推荐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建立学生工作的科研立项制度,鼓励学生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

19、完善研究生工作助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要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直接挂钩,实行优秀学生工作者破格提拔使用和不称职者末位淘汰制度。

八、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

20、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保障机制,根据我校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并落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确保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场所和设施。

21、整合校内报纸、电视台、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宣传教育资源,开辟专题栏目,推广典型经验,营造浓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氛围。

22、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建设良好育人环境。

第五篇:21世纪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市场化趋势要求其教育内容必须注重有关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价值伦理观念培养,增强服务职能;后勤管理社会化打破了原有较为封闭的象牙塔式的校园管理模式,必须构建符合现实要求的校园管理模式;学分制的实行打破了原来的班集体界限,要求增强“全员育人”的观念,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冲击着高校过去已经形成的庞大的学生工作体系,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等等。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总结我国高校过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21世纪新的形势发展和变化,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加以探讨和研究。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四川省教育厅德育课题的结题著作。该课题组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学生政工干部。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支持,力求创新和自成体系,力求观点富有说服力和启迪性,企望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

1、勇于探索,富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方面,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有效的探索,该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思想政治工作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又要求不断的丰富、完善和拓展。本书的编著者们把握住了这一特点,在一些方面作了新的更深的研究,如政工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如何形成合力,实现良性互动方面,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考评机制等机制建立方面,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提炼创新,多种途径的结合运用,与时俱进的内容扩展等方面都有新的研究视角。2、源于实践,高于实践。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提升,又指导着实践,本书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原有观点的罗列和借鉴,而是透过现象探寻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富于创新,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如在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途径方面,都首先站在理论高度去寻找根基,然后吸收已经形成的有益经验,在针对新的形势探讨新的对策,使读者感到思维清晰,富有说服力,很有收获。

3、文字简炼,体系完整。

虽然本书篇幅不长,但自成体系,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主要方面集中起来加以研究,走出了这之前仅研究单个方面的模式,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设计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同时给人很多启迪。

4、指导实践,便于操作。

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本书的立足点也在于通过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探索21世纪更加有效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更富生命力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这方面看,该书仍是一本应用性著作。编著者们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点,提出了大量的具有指导意义、富有操作性、应用性极强的观点、方法、策略,实现了操作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高度整合。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书也借鉴了国内同行的很多研究成果。对先行者的探索,我们始终怀有深深的敬意和谢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方法、途径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本书的某些观点还需要不断的拓展和完善,有些观点上还可能出现争论。我们虚心地等待专家学者和读者们批评指正。

下载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