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策略

时间:2019-05-14 21:1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策略》。

第一篇:浅议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策略

浅议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策略

田会玲

随着年龄的渐长,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强烈,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愿望,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角色游戏的评议,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开展角色游戏的评议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而当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教师忽略,或由于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导游戏发展的效果。其原因有二个:1.幼儿方面:作为孩子,往往在表述中只注重评价别人坏的,不足的,对于别人的闪光点却发现不了,评价漫无边际。2.教师方面:为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尽情地说,而没有适时地总结,归纳。新的评价观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如何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呢,通过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实践,我摸索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评议方法。

一、保持新情境进行评议。

在角色游戏中,我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通常采用保留现场进行评议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橱窗摆设上,刚开始幼儿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既零乱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却把从商店买来的小狗玩具和电视机摆在了橱窗上,两个娃娃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在收玩具时,我让幼儿保留了这一现场。通过对比讨论,肯定了橱窗装饰的结果。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断地想出各种方法,让娃娃家变得温馨些。如“我买一篮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带来!”、“我买一盘水果搁那!”、“我们做一台VCD放在电视旁边!”教师抓住了这一小小的创新,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丰富了游戏情节,使幼儿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新创意进行过程中评议。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美地设计角色游戏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指导。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随机评议的方法,特别要灵活地抓住游戏中有意义的小事。及时地加以肯定。如在玩肯德基游戏时,“经理”听到一幼儿说:“我刚才坐公共汽车来吃,那司机也很想来吃肯德基,可惜没空,等会,我给他送去算了!”一句话启发了“经理”,他马上成立了一个送货上门“热线电话”,只要打电话,不论多远都送,还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送去可爱的小礼物,“生意”也因此“红火”起来。我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的关注。这件本来是一个孩子游戏中的事,经过评议成了大家的事。娃娃商店的小朋友也说:“我们也要送货上门!”,“我们要买一送一”,“我们要免费为医院的病人送水果”。幼儿从这件事中学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关心别人,积极动脑筋就会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等良好的品质,并能在以后的游戏中得到发扬。随机评议,变点滴小事为有意义的事,闪光点转眼变成闪光片、闪光面,给全体幼儿以良好影响。

三、以发散性问题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可引导他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又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小班幼儿的游戏中没有出现医院游戏,到了中班才有医院,结果“医生”给每一位来访的“病人”,一声不响就给“病人”打针。我让孩子们讨论到底应该怎样给病人看病,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要先问哪不舒服?”“要用听诊器先听!”“要先挂号”“可以吃药,不用打针”“如果针打错了,会死人的!”幼儿各持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发展提高游戏,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讨论也是一种评议游戏的有效方法。

总之,角色游戏评议要注意针对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注意游戏过程的评议,注重能力与品德并重,注意发挥积极因素,以正面引导为主,促进角色游戏的深入发展。

第二篇:中班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的有效策略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的有效策略

[ 作者:叶红来源:北京学前教育网点击数:458更新时间:2005-7-12文章录入:叶红 ]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而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和心理需要是保证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促使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基础。为此,我从观察入手,对幼儿的游戏情况作了分析与研究,从中掌握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中班年龄的幼儿对游戏的内容、情节、角色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但往往是边游戏边构思游戏情节,游戏情节简单,还会随时变更内容和角色。实物、形象玩具、半成品、废旧物品和替代物品等这些游戏材料在使用上不能充分综合利用。虽已有交往意识,但语言交流简单,不会用角色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情节。根据这些特点,如何更好地开展好角色游戏,使角色游戏立体化呢?我具体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

强调游戏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

首先,从游戏区域来说:以往幼儿虽然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游戏区域内自由选择玩具,可是对区域的布局,玩具的取放都是有一定限制的,现在我们允许幼儿不受游戏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玩“幼儿园”的孩子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常常根据角色的需要,到“表演角”自由选取服饰、头饰、乐器等道具;当“美工区”的孩子用橡皮泥捏出了各种好吃的东西后,他们觉得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不给同伴分享太可惜了,于是“美工区”又成了“美食店”;当理发店由于经营不当快倒闭时,孩子们自己动手将理发店改成了美容院,生意一下子红火了起来„„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其次,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来说: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如:在一次的日常参观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星期天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点心:馒头、馄饨、饺子、黄金饼、南瓜饼、鸭血糯等等,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还说天热了,需要点饮料解解渴,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果茶、冷饮,大大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好吃来美食街”。

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分层的出现在“常熟小吃”、“阿庆嫂茶馆”、“娃娃冰屋”和“喷喷香蛋糕房”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各司其职的真正快乐的游戏着。

二、变材料提供的盲目性为有目的性,提高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

游戏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幼儿学习、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材料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质量,关系到幼儿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在游戏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幼儿游戏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往我们提供的游戏材料成品较多且具有明显特征,停留在形象逼真,外观美丽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缺乏。如逼真的电视机、电冰箱、娃娃床铺、桌椅,很自然地摆在一起,成了娃娃家。电视用来观看,冰箱在家用来放水果,床铺用来给娃娃睡觉,无形中老师的定势作用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只能玩出单一枯燥的游戏,更谈不上趣味了。由于没有及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在游戏中发现孩子们以物代物的能力欠缺。为此,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区域提供了一个“材料箱”供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一次,有一名顾客到“肯德基”买鸡腿,结果架子上只有“鸡翅”“上校鸡块”“薯条”等,就是没有鸡腿,“用鸡翅代替鸡腿行不”“不,我非要鸡腿”,糟了顾客就是上帝,这下可难坏了店员,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店经理急冲冲地说:“鸡腿来了!”原来他用环状的积塑插在长条形积塑上,成了所谓的“鸡腿”,“顾客”终于满意地“吃”上了“鸡腿”。捉住这个机会,我立刻表扬了这位“店经理”,并且推广了这一举动,这无形中又拓宽了幼儿的思维。于是在角色游戏这一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出现了用牙膏盒当手机,当遥控器,用月饼盒当收银机,当电脑,以及用积塑拼成的烧烤箱,羊肉串等的可喜现象。幼儿已能自制简单玩具了。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使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

2、材料的潜在性。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能暗示多种解答、避免局限于一个正确答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操作、试验、探索、即兴扮演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用一个纸箱当烧烤箱很形象,在游戏后我启发式地问幼儿:“这个纸箱还能玩什么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当电视机,放在商店卖”,有的说:“可以当自动柜员机”,有的说:“可以当长途上车的VCD机”还有的说:“可以当的士”„„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这样一来,一个看似平常的纸箱,在幼儿的游戏中却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维定势,不但充分发挥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丰富了幼儿的作品内容,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就应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三、变“传统”角色为“协助”角色,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教师的责任是提供优良的环境和资源,让幼儿自由、自主、弹性、主动地投入游戏,生动而快乐地游戏。教师的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其兴趣的广大路径去发展,而且发展的焦点是整体的;教师应在幼儿兴趣基础上建立游戏活动,捕捉幼儿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是幼儿发展的观察者、促进者、支持者、引导者。如:一位幼儿在玩“公共汽车”游戏时,因为缺少放钱的东西而不知如何是好,我就引导他说:“头臂像是和公共汽车一起走的,这样人们一上车才会投进钱

去,想一想用什么物品代替投币箱才能和你一起走呢?”他考虑了一下说:“我找一个包背背在身上,坐车的人就会将钱投进去了。”当他找到包后兴奋极了,并开心地玩起了游戏。又如在玩小医院游戏时,还有的幼儿不挂号直接去看“医生”,这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医生”或“病人”应该怎么做?而是自己当作一个“病人”到“医院看病”,也不挂号,直接到“医生”面前,在叙述自己病情时,说:“你们这个医院真少见呀,看病不用挂号。”这样就向孩子们暗示出在游戏中的疏忽,教师以“病人”角色的身份,提醒幼儿进行纠正。因此说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最大益处在于它能较充分体现教育者对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地位的尊重,实现了“不教也是一种教”的效果。幼儿在非常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影响,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发挥。

四、变单一评价为多渠道评价,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

随着年龄的渐长,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强烈,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愿望,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角色游戏的评议,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开展角色游戏的评议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游戏水平。

(一)、保持新情境进行评议。

在角色游戏中,我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通常采用保留现场进行评议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橱窗摆设上,刚开始幼儿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既零乱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却把从商店买来的小狗玩具和电视机摆在了橱窗上,两个娃娃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在收玩具时,我让幼儿保留了这一现场。通过对比讨论,肯定了橱窗装饰的结果。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断地想出各种方法,让娃娃家变得温馨些。如“我买一篮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带来!”、“我买一盘水果搁那!”、“我们做一台VCD放在电视旁边!”教师抓住了这一小小的创新,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丰富了游戏情节,使幼儿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新创意进行过程中评议。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美地设计角色游戏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指导。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随机评议的方法,特别要灵活地抓住游戏中有意义的小事。及时地加以肯定。如在玩肯德基游戏时,“经理”听到一幼儿说:“我刚才坐公共汽车来吃,那司机也很想来吃肯德基,可惜没空,等会,我给他送去算了!”一句话启发了“经理”,他马上成立了一个送货上门“热线电话”,只要打电话,不论多远都送,还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送去可爱的小礼物,“生意”也因此“红火”起来。我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的关注。这件本来是一个孩子游戏中的事,经过评议成了大家的事。娃娃商店的小朋友也说:“我们也要送货上门!”,“我们要买一送一”,“我们要免费为医院的病人送水果”。幼儿从这件事中学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关心别人,积极动脑筋就会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等良好的品质,并能在以后的游戏中得到发扬。随机评议,变点滴小事为有意义的事,闪光点转眼变成闪光片、闪光面,给全体幼儿以良好影响。

(三)、以发散性问题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可引导他们开展讨

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又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班刚开展医院游戏时“医生”给每一位来访的“病人”看病,一声不响就给“病人”打针,游戏内容很单一。于是我让孩子们讨论到底应该怎样给病人看病,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要先问哪不舒服?”“要用听诊器先听!”“要先挂号”“可以吃药,不用打针”“如果针打错了,会死人的!”幼儿各持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讨论也是一种评议游戏的有效方法。

总之,“优化教育环境,促进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是落实了《纲要》的基本精神,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使角色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篇:角色游戏的评价

摘 要:幼儿认识规律与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相同,都经历“实践— 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因此把握好游戏活动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的功能不在于评判,而在于激励、诊断、导向、提升经验、促进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讲评时,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价幼儿的活动,而应特别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个性品质、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以及所获得的经验等。

关键词:教师评价;角色游戏;催化剂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人们对角色游戏的定义有很多种。综合来看,角色游戏的要义有两点:一是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二是通过扮演角色想象现实生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角色游戏既是现实的,又是超现实的。幼儿的角色扮演过程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又有对现实的想象,而且主要是想象。区角活动最能满足幼儿的这一愿望。幼儿认识规律与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相同,都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因此把握好游戏活动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的功能不在于评判,而在于激励、诊断、导向、提升经验、促进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讲评时,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价幼儿的活动,而应特别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个性品质、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以及所获得的经验等。

一、评价之内容

1.评价幼儿是否能正确反映生活经验。幼儿往往会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照搬进角色游戏中,这就要教师通过评价,有意识地将游戏向健康的方向引导。如在一次区角活动时,娃娃家的爸爸就装喝醉酒了,然后摔了东西,我就适时地参与进去说,喝醉酒摔东西是不文明的,会吓着孩子的,那位模仿爸爸的幼儿不好意思了,马上就说酒醒了。讲评时,我让幼儿一起讨论喝醉酒好不好?大家都说不好,说了一些喝醉酒的坏处,还说要回家提醒自己的爸爸不要喝醉酒。还有的时候,孩子所反映的事物和现实生活不相符,加入了他们自己的想象。有一次,小医院里的医生一会去给病人打针,一会去开处方,一会去给病人照X光。结束时,我请大家说一说,你们去医院是不是一个医生做这些事的,大家说“不是”。医生给病人看病开处方,护士给病人吊水、打针,照X光有专门的医生。这样评价的结果,既培养了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丰富了必要的生活经验。

2.评价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水平。幼儿只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游戏的内容才会丰富,在游戏中幼儿喜欢用形状和功能相似的物品替代不在眼前的物品。如用冰淇淋棒子当医院的压舌板,一张亮纸就可以当镜子,一个盒子就可以当娃娃家的餐具,一块积木可以当电话、对讲机,一个瓶盖就可以当棋子,把细细的纸条当面条等等。如一次在玩娃娃家游戏时,一位“妈妈”正忙着做午饭,锅是用一个装饼干的铁皮盒子做成的,铲子用冰棍棒代替,锅里装着红红绿绿的塑料雪花片。“妈妈”拿着小铲子上下翻动着雪花片。我问她:“妈妈,你在做什么莱?”她说:“我在炒鸡蛋,黄颜色的是鸡蛋,红颜色的是西红柿,绿颜色的是葱花。”讲评时,对这些以物代物的现象加以肯定,鼓励幼儿以物代物,游戏中的以物代物,不仅能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幼儿的思维想象、分析、概括、综合等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评价幼儿的角色意识。在游戏中,幼儿只有按照角色的身份行事才会被同伴接受。一次,娃娃家的宝宝在哭,爸爸不知到哪去了,妈妈找了半天,发现爸爸去娱乐区下棋了。游戏讲评时,我们就这件事展开讨论,小朋友们都说:“爸爸出去也不说一声,把宝宝一个人留在家里,太不像爸爸了”。在玩“汽车”游戏时,扮演司机的凯凯总不专心,角色意识肤浅,对角色行为不明确。乘客一下车他也跑去玩了,使得新乘客上车找不到驾驶员。于是,在讲评时我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司机,司机应该做那些事,有的说司机不能离开驾驶室,司机要修车、洗车,司机要把车子打扫干净,司机要认识很多路,通过讨论,孩子对角色的认识得到了不断地充实、完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因此,评价帮助幼儿确认了角色身份,提醒他们按角色的要求做,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

4.评价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的主动性是角色游戏的灵魂,任何创造性游戏都是以交往为基础的,它给幼儿提供了锻炼社交技能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只有不断主动与同伴发生交往,才能保持游戏的兴趣。如在角色分配上,有时也会出现矛盾:几个小朋友同时对扮演同一角色发生兴趣,都想扮演一个角色,如何解决? 此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有时小朋友各说各有理,争执不下,谁都说服不了谁时,他们会动脑筋想出各种解决的方法:如猜拳的方法,轮流的方法,增加角色的方法等。一次在角色游戏“理发店”中,孩子们都想当理发员,这个说“你上次做过了,这次该我啦”,那个又说“你也做过了,该我了啦”,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红红说“我们猜拳吧”。在“超市”游戏中,天天对营业员文文说:“先生,我要的是橙汁,不是可乐,请你给换一瓶”。忙碌的飞飞没好气地说:“要就要,不要就算”。诚诚生气的说:“你怎么这么说话,我要投诉你”。经理洋洋急忙过来处理,“对不起,您需要什么,我马上给您换”,诚诚见经理态度这么好也高兴地拿着橙汁走了。经理洋洋找文文谈话,要他以后对顾客态度好些。文文却说“我也要当经理”,洋洋说:“只要你对顾客态度好,改正错误,我就升你做经理”。文文便开心地忙他的去了。这些幼儿成功交往的事例,在讲评中要给予赞赏和肯定,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幼儿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由于受角色的约束,对自己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角色分配不公,争夺游戏材料,不注意卫生习惯或忘记整理玩具等。在讲评时我常常选择游戏中的一两个现象进行分析,大家说一说谁对、谁错,怎样做更好,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在交往中学会互助,在矛盾中学会谦让。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正确的是非观,提高幼儿的道德判断力。

二、评价之角度

1.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角度。一种是在游戏过程中直接给予评价,这时要注意恰当、巧妙、适时,把干预降低到最少。如发现营业员脱岗,老师就以顾客的身份去买东西,使营业员立刻回到岗位,这样的评价易为幼儿接受,以提醒为主。相反教师进行直接批评就会影响幼儿情绪,影响游戏气氛。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幼儿结束角色游戏后,老师便会组织游戏评价,对游戏中有教育意义的言行给予强化,对游戏中出现的不好的行为或问题进行评议,介绍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新主题、新玩法等。但是不难发现,在幼儿游戏结束后,他们往往仍然沉浸于自己的角色,热衷于谈论游戏中的事情或者争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教师为主体的游戏评价往往会将幼儿强行的拉入老师的思维中来,往往违背了游戏是幼儿一种“自由的心向”和“主体性的态度”的原则。

2.以幼儿为主体的评价角度。实际上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游戏评价的内容也可以交给幼儿来完成。这就需要充分体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来评价游戏,重点可放在分享角色游戏的快乐和经验,提出对角色游戏的需求上,以幼儿的表达为主,老师只起到梳理、整理的作用。(1)请孩子说一说。评价前抛给孩子们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比如:你觉得今天开设的游戏区域够不够?你在游戏中需要什么材料或者发现什么材料不好用了?在游戏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好玩的事情?有没有什么没法解决的事情?在讨论中老师了解的了孩子的需求,和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在游戏中需要什么材料补充和更新?班级就准备一个箱子做“百宝箱”,小朋友有什么好东西或者废旧东西,一时又不知道有什么用的时候可以先存到百宝箱里,游戏的时候或许就能从百宝箱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于是再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能从“百宝箱”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有没有没法解决的问题?让幼儿来讲自己的游戏经历,便是最好的经验分享,老师也能从中梳理出游戏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游戏后,幼儿对游戏的思考并给老师的反馈是对游戏最直接的的评价。(2)让孩子看一看。教师将游戏情节、内容等拍摄下来,让幼儿观察拍摄的音像资料,从而有针对性地、形象地参与和做出评价。比如,幼儿在建筑游戏中搭建了美丽的生活小区,但它不在室内,不便于形象讲评。因此,将它拍摄下来,让幼儿看着拍摄的“生活小区”进行评价。有了摄像,教师不必刻意保留游戏现场,不必回忆、复述某个游戏情节……在摄像中欣赏别具一格的漂亮建筑,看到娃娃家井然有序的收拾,看到好的一面,也能看到问题的存在,表演区乱七八糟的头饰,图书馆大声说话的孩子,无所事事到处串门的人……从老师的摄像中让孩子来做个观察者,让孩子去看去发现去反思。(3)听孩子提一提。在游戏评价中,充分的听孩子来提建议,让孩子来总结:“我最喜欢玩什么游戏”、“我今天玩了什么游戏”、“下次游戏我想玩什么”。老师就做一名听众,一名幕后工作者,对幼儿下次游戏的期许做一反思和调整,尽可能的将游戏“悄悄”的往幼儿需要的方面准备。作为游戏指导者的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创造性。老师要具有灵活性和正确儿童观,会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更需要老师有丰富的知识,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并将之化为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东西,让他们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涉取。把孩子的游戏,交还给孩子。

总而言之,游戏评价是推进幼儿游戏深入发展的催化剂,只有出自孩子内在的需要和爱好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个好老师”。

第四篇: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情节发展的有效策略

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情节发展的有效策略

角色游戏更多是由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模仿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自主生成的游戏,自主性游戏的产生是以幼儿身心发展为前堤的,而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就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促进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策略。

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游戏情节发展的前提。

游戏本身就是以幼儿能了解和想象的事物、经历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事物为素材的。因此,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能保证游戏情节顺利发展,更能不断地丰富游戏情节的内容。

1、引导幼儿关注家人的生活。

经常提醒幼儿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爸爸妈妈如何关心爱护自己,让他们说说在家里的所见所闻,然后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到角色的扮演中。慢慢地,幼儿对爸爸、妈妈在家中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

在生活中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反映的就越逼真。如带领幼儿外出游览或参观时,沿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作用,进公园如何购买门票以及要爱护公共财物等。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能让游戏情节更加逼真和顺利。因此我们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引导幼儿关注社会生活,丰富其生活经验。

二、加强教师有效介入,是游戏情节发展的关键。

游戏情节的展开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是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还是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面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该如何介入?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变化多端,教师要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有效介入。

1、当游戏情节内容单

一、无趣、停滞不前时,教师需要介入。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游戏开展的进展情况,如果幼儿的游戏情节发展停滞不前,则需要教师的介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游戏情节内容总是重复的几个,显得非常单一。如果长期下去,孩子的游戏水平就会显得停滞不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让情节的内容更丰富,变得更有趣。如:小班娃娃家的爸爸总是超市来回买东西,买完就放到娃娃家的桌上,放好了又去买。看到这样的情节,教师进行了介入:“哇,爸爸,今天怎么买这么多东西,是不是家里有开心的事情呀?”爸爸一听,看看桌上这么多东西,很快就想到了好主意,“对呀,宝宝打针不哭,我给他买好吃的。”教师继续追问,“噢,真的呀?那这么多东西都是给宝宝吃的吗?”爸爸想了想,“吃不掉,吃不掉,宝宝吃一点点,等一会儿,我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叫他们都到我们家吃饭。”通过教师的介入,原本单一的游戏情节,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变得更生动有趣了。

2、当游戏情节发展出现价值偏离时,教师需要介入。

有时候幼儿的游戏情节发展会出现价值的偏离,有些内容不符合社会规范,这就需要教师的介入,让游戏情节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即便是教师发现幼儿的游戏情节出现不积极的一面,也需要谨慎处理,以免打击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如:一次大班的自主性游戏,两名男孩在娃娃家喝老酒干杯,边喝边聊,然后就开始骂人,“你有神经病”“你脑子坏掉了”。这一听就是在模仿家中成人的语言。于是,教师采取了介入,扮演客人的角色进入娃娃家,“你们在喝酒干杯呀?是不是喝多了,怎么开始骂人了呢?”一男孩回答,“哈哈,喝酒就是这样的呀,有一次我爸爸和爷爷在家里喝酒,喝醉了还打架呢!”教师一听马上说,“是呀,酒喝多了,醉了可就会发酒疯的,所以呀,喝酒要适量。”接着又说,“你们干杯,肯定是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吧?”另一名男孩说,“对的,我是爸爸,今天我找到了新的工作,是超市的老板,哈哈!”教师马上追问,“噢,太好了,那你今天上班吗?可要少喝一点呀,否则会丢了新工作的哟!”两位孩子一听,忙放下手中的酒杯,“嗯,不喝了,我要上班去了。”教师一系列的追问,让原本消极的游戏情节有了转折,体现了教师介入的教育价值,让游戏情节可以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下去。

三、落实材料支持策略,是游戏情节发展的能源。

我们都不会忽视自主性游戏中的情境创设和材料提供,因为,这是支持孩子游戏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可以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但是可能我们很少去思考,材料支持策略如何为游戏情节发展服务。如果材料提供仅仅只是一种形式,那只能满足幼儿的简单操作,可能对情节的发展缺少真正的能源。所以我们需要有效落实材料支持策略。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梳理一些有效的材料支持策略

游戏前:1、2、3、创设富有情境性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开展游戏。

中大班提供百宝箱,鼓励幼儿自主寻找替代物,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呈现新增材料,引发幼儿积极思维,促进情节丰富。

游戏中:加强观察,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和丰富,促进情节继续深入。(材料提供注意:多一些低结构材料,多一些半成品材料便于幼儿创造性地使用,促进情节创造性地发展)

游戏后:加强反思,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及时调整材料。

四、把握游戏交流环节,是游戏情节发展的助推器。

游戏的交流环节的确是一件很难做好,但做好了又很有利于推动游戏发展、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

1、分享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和成功解决问题的行为,让游戏情节不 断丰富。

我们经常会在游戏中捕捉一些孩子们有价值的创造性行为,及游戏中幼儿成功解决问题的事件,在游戏交流的环节,一起分享,这样可以不断地丰富游戏情节。如:小医院的医生如何应对一位骨折的病人,拍片、绑石膏,从百宝箱找到各种材料,替代纱布及石膏等游戏行为,这样的事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交流,一方面丰富了医院的游戏情节,也更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展开师生互动式游戏交流,让游戏情节不断深入。

班级“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在游戏过程中生成了门票。游戏结束后的讲评分享我将这些植物园门票拿出来进行交流讨论,在肯定了“新门票”很多优点后有孩子质疑“门票”颜色太淡,看不清。雯雯建议用黑色水笔画,孩子们现场演示对比了一下,植物园的佳佳心服口服表示下次换黑色水彩笔;轩轩又提出应该用绿色水彩笔制作门票,因为绿色代表植物,教师表扬了轩轩。但让孩子思考如果用绿色水笔画,那么淡紫色手工纸合适吗?马上有孩子说改换成白色纸。之所以将“新门票”作为话题进行交流,一是将幼儿自主制作的游戏材料与全班进行一次分享,让大家都知道植物园有新门票这件事情,并肯定孩子的行为。二是对已经制作好的门票通过集体智慧进行修改调整,使其更符合游戏使用要求,也可以让门票事件进一步发展下去。

总而言之,要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需要教师做一位有心人,从丰富又而生活经验入手,做到材料支持、适宜介入、有效讲评等策略的共同落实。这样,孩子的游戏情节才会不断地丰富和深入,游戏的整体水平也会稳步提高。

第五篇:2008专题小结——中班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的有效策略

如何增加中班角色游戏的立体化有效策略

中2班 9月的白桦林

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和心理需要是保证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促使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基础。为此,我从观察入手,对幼儿的游戏情况作了分析与研究,从中掌握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中班年龄的幼儿对游戏的内容、情节、角色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但往往是边游戏边构思游戏情节,游戏情节简单,还会随时变更内容和角色。实物、形象玩具、半成品、废旧物品和替代物品等这些游戏材料在使用上不能充分综合利用。虽已有交往意识,但语言交流简单,不会用角色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情节。根据这些特点,如何更好地开展好角色游戏,使角色游戏立体化呢?我具体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

强调游戏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

首先,从游戏区域来说:以往幼儿虽然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游戏区域内自由选择玩具,可是对区域的布局,玩具的取放都是有一定限制的,现在我们允许幼儿不受游戏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玩“公共汽车”游戏时,常常根据角色的需要,到“小工地”自由选取积木作为修理汽车的工具;当理发店由于生意不好快倒闭时,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增加了美容项目,生意一下子红火了起来„„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其次,要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如:新增设的奶茶风暴的游戏中,由于大多数幼儿从没喝过奶茶,他们对这个游戏的开展热情不高,于是我让家长在空闲的时间领孩子去品尝,让孩子有个感性的认识。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奶茶的口味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味道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阿姨交往。过了一些日子,孩子对奶茶店的热情明显高涨起来,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味道的奶茶:巧克力、抹茶、柠檬等等,孩子们真是越做越起劲。还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知道了外卖的概念。

二、变材料提供的盲目性为有目的性,提高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

游戏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幼儿学习、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材料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质量,关系到幼儿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在游戏

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幼儿游戏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往我们提供的游戏材料成品较多且具有明显特征,停留在形象逼真,外观美丽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缺乏。如逼真的电视机、电冰箱、娃娃床铺、桌椅,很自然地摆在一起,成了娃娃家。电视用来观看,冰箱在家用来放水果,床铺用来给娃娃睡觉,无形中老师的定势作用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只能玩出单一枯燥的游戏,更谈不上趣味了。由于没有及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在游戏中发现孩子们以物代物的能力欠缺。为此,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区域提供了一个“材料箱”供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一次,有娃娃家的妈妈到“小超市”买调味品,结果架子根本没有此类商品的提供,糟了顾客就是上帝,这下可难坏了店员,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启发他想出了用空的泥工盒子代替,在游戏的结束,我向幼儿推广了这一举动,这无形中又拓宽了幼儿的思维。于是在角色游戏这一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出现了用牙膏盒当手机,当遥控器,用月饼盒当收银机,当电脑等的可喜现象。幼儿已能自制简单玩具了。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使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

2、材料的潜在性。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能暗示多种解答、避免局限于一个正确答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操作、试验、探索、即兴扮演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性。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用一个纸箱当烧烤箱很形象,在游戏后我启发式地问幼儿:“这个纸箱还能玩什么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当电视机,放在商店卖”,有的说:“可以当自动柜员机”,有的说:“可以当长途上车的VCD机”还有的说:“可以当的士”„„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这样一来,一个看似平常的纸箱,在幼儿的游戏中却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维定势,不但充分发挥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丰富了

幼儿的作品内容,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就应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

三、变“传统”角色为“协助”角色,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教师的责任是提供优良的环境和资源,让幼儿自由、自主、弹性、主动地投入游戏,生动而快乐地游戏。教师的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其兴趣的广大路径去发展,而且发展的焦点是整体的;教师应在幼儿兴趣基础上建立游戏活动,捕捉幼儿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是幼儿发展的观察者、促进者、支持者、引导者。如:一位幼儿在玩“理发店”游戏时,因为做好后没有付费,而收银员也疏忽没有盯着这个幼儿收,这时,我不是直接告诉收银员或顾客应该怎么做?而是自己也扮演一个“顾客”到“理发店洗头,做完后也是不付钱就假装要走,说:”我忘了还要付钱的事“这样就向孩子们暗示出在游戏中的疏忽,教师以”顾客“角色的身份,提醒幼儿进行纠正。因此说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最大益处在于它能较充分体现教育者对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地位的尊重,实现了”不教也是一种教"的效果。幼儿在非常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影响,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发挥。

四、变单一评价为多渠道评价,优化角色游戏的评价

随着年龄的渐长,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强烈,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愿望,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角色游戏的评议,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开展角色游戏的评议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游戏水平。

(一)、保持新情境进行评议。

在角色游戏中,我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通常采用保留现场进行评议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桌子上,刚开始幼儿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很是零乱。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却把从超市买来的水果摆在了桌子上,于是在收玩具时,我让幼儿保留了这一现场。通过对比讨论,肯定了桌子装饰的结果。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断地想出各种方法,让娃娃家变得温馨些。教师抓住了这一小小的创新,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丰富了游戏情节,使幼儿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发散性问题促进幼儿自主评议。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可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又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班刚开展理发店游戏时,游戏中的服务员习惯每一位到来顾客,先洗头再吹风,游戏内容很单一。于是我让孩子们讨论到底应该怎样让顾客变得更美丽,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可以烫发”“化装!”“做美容”“打扮”幼儿各持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讨论也是一种评议游戏的有效方法。

总之,“优化教育环境,促进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是落实了《纲要》的基本精神,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使角色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下载浅议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幼儿角色游戏组织策略(精选合集)

    浅谈幼儿脚色游戏的组织战略 幼儿园新《纲领》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诲应以游戏为根本运动,存眷个别差别,促进每个幼儿富有本性的生长。这一指导思想充实体现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

    浅议角色游戏的评价(最终五篇)

    浅议角色游戏的评价 庞文荣 随着年龄的渐长,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强烈,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愿望,成为......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合集)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

    浅谈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浅谈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

    浅议《幼儿园本土特色化游戏的有效评价策略》

    浅议《幼儿园本土特色化游戏的有效评价策略》 摘 要: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 活动主题:《医院》 教师:邓佳珍 活动由来:大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了许多现实生活中人们相互交往的社会行为,同时,大班幼儿在......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娃娃家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尤其是小年龄幼儿。她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

    角色游戏

    大班角色游戏:我的家 教师:陈世双 一、游戏总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角色游戏活动,使之对角色游戏形成浓厚的兴趣。 2.能自主选择角色,学会用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学会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