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指导 请以耻为话题
作文指导 请以“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题意解析】设计此题的用意就在于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知耻”的重要性。
该话题的开放性、宽松性、灵活性也较大。面对这一话题,某些学生往往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或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谈,或就重避轻。很难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因而,这就需要学生善于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变宽泛为单一,进行大题小作。或就社会中的某一件“知耻”而有为的事展开议论,或记叙一件缺乏知耻意识而导致身败名裂的事件,或直抒胸臆,呼唤知耻精神等等,但,万不可笼统为之,而应择其中单一的小话题,集中笔墨,详摹细雕。
此外,在表达上,既可以记事,又可以议论升华,直抒胸臆,只要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升华思想,产生一种人生的感悟即可——古今英雄多磨难,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耻辱,只有奋发进取,勇于求索,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人生。【佳作展示】
守住生命之尊
世界啊,纵使你千百次地用耻辱将我摁倒,我也将千百次勇敢而坚强地站着,守住我生命之尊,用我高贵的头颅与热血浇灭你耻辱的火焰!
——题记
时间如流水,冲走了秦汉的血雨腥风,洗去 了唐宋的骄侈淫逸,淘尽了明清的屈辱卑琐,只是“知辱明耻,克己复德”的荣辱道德观念,在历史长河的潮起潮落中,积淀,再积淀,直至成为支撑历史的河床。
纵观历史,无数先人用一身浩然正气,书写五千年华夏历史中万古留芳的道德篇章。
依稀可见,滚滚汨罗江边的楚大夫,迎风而立,满脸清泪。他恨,恨国家之危;他耻,耻权势之腐。他不能忍受权贵玷污自己高贵的灵魂。于是,这个背负着灵魂屈辱的诗人,用汨罗江无边的江水来洗清自己满身的污浊,远离让无数愁绪郁结的世俗之地,让自己的灵魂屹立于高高在上的云端,保持永世的纯净,以此守住心灵最珍贵的尊严。
知耻让屈原那么纯净地留在了世人心中,那么完美地展现了自己,那么高傲地独自守着灵魂深处的尊严,那么真实地将自己置于苍茫的天地之间,使灵魂得到永世升华。
依稀可见,项王手持长剑泪别坐骑。他心痛于诀别的无奈,可是面对如猛兽般扑来的刘邦劲旅,项王别无选择,他不能忍受死在别人剑下之辱,不能忍受沦作阶下囚之耻。于是,项王举剑横在劲上之际,项王哭了,江东父老哭了。他用自己不屈的头颅与热血浇灭了耻辱的火焰!
知耻让项羽输了战争却赢得了后人的仰目,赢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颂辞,从一定意义上说,他还是个胜者!
依稀可见,苏武坐在北海的山坡上,手持旌节,凝神注视着南方——汉朝所在的地方。单于又一次派张胜诱惑苏武投降,可是这位在北海牧羊近十九年的老人始终不愿低下他的头颅去正视权贵与利益,去面对这些有辱于人格的卑贱的东西。最终,苏武胜了,他回家了,而张胜这位与他一同被俘的汉将却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的柱子上。
知耻让苏武赢得了自由,让孤傲的灵魂最终得到归宿,让那些背叛的灵魂一次次惊悸于良知的叩问。而他却成了在人生路上那座晶莹的丰碑!
如果亡国的勾践泯灭道德上的荣辱心,一生卑事夫差做个马夫,那么我们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卧薪尝胆的典故,品质上的猥琐卑贱将穿越时代,永远嘲弄人类的悲哀;如果降汉的关云长沉溺在曹氏的高官厚禄美女佳酿中而抛弃了荣辱之心,在安逸享乐中放荡一生,那么我们损失的又何止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亲”的历史美谈?灵魂的卑贱将让我们永远不敢再相信维系人生的情感。正是因为荣辱观的约束和鞭策,历史的车轮才会一直向前,历史的星空,才会升起一颗颗璨璀夺目的明星。
皎皎明月,巍巍青山,一次又一次地见证了他们这些优秀灵魂的奋斗,知耻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坚强勇敢地站着面对世界的挑战,用头颅与热血守住生命之尊!古人如此,今人如何?难道,五千年风雨历史积淀的荣耻观,会消融在声声汽笛,滚滚烟尘中吗?自然不会,如果说,知荣明耻,克己复德也成为历史,供我们后人凭吊,那么,历史的长河岂不早就泛滥!生而为人就当不愧为人,在历史的舞台上,以“知荣明耻,克己复德”而修养得到的高尚情操,书写人人生命的绚丽篇章,铸就民族国家的长久辉煌!
铭记民族荣耻
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劳动维持了人类生存; 是斗争,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是思索,升华了人类智慧;是爱憎,延续了人类的文明,是荣耻,支撑了人的本性。无论在哪个年代,知荣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人之初,性本善,善的内容包罗万象,一概而论,凡是美好的为人们所提倡的品行都可称之为善。人应知荣耻,以善为荣,以恶为耻。人因知荣耻而成为人,不知荣耻便形如走兽。而知荣耻的程度决定了人精神境界的高低。个人与民族息息相关,民族的荣耻关便是个人荣耻观的统一,一个有荣耻观的民族方能自强自立,才能在世界历史之林中占有一席一地。胡锦涛主席所提的“八荣八耻”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项羽血染乌江,何其悲壮,只因耻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殊不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项羽乃一国之去柱,却因个荣辱而忘却民族荣辱,留在他身后的只能是一个民族的覆亡和一段千古的悲叹。‘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正是不计个人荣耻,铭记国耻,方最终得以洗刷民族耻辱,使越国称霸于诸侯。可见一个人只有把民族荣耻置于人个荣耻之上,才能成就一个强有力永不言败的民族。
知荣耻方能使民族走向强盛。当今日的德国日渐强盛的时侯,依然没有忘记他们昨日的耻辱,德国总统在犹太人墓前的惊世一跪正表达了德意志人民内心的忏悔,正因为他们正视历史,铭记那一一段民族耻辱,才得到了世界人民的重新认同和宽恕,正因为他们的民族荣辱感才使得他们在二战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更加热爱和平的脱胎换骨的国家。相反,日本大和民族却寡廉鲜耻,教育部门篡改教科书,扭曲历史,其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丑行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公愤,这样一个没有民族荣辱感的民族是不可能根基牢固的,其要进入联合国也是妄想。
知荣耻,一俱方能自立于世,受敬于人。知荣耻,一个民族才能自强于世。
让我们以“八荣八耻”为精神纽带,铸就志我们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让历史的笔墨挥洒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的更加光辉的一页。
在荣辱中站立成丰碑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浓缩了世界的精华。历史的长河依旧滚滚东流,那来自远古的滔滔东流水融入了多少英雄的血泪,精忠报国的呼唤伴着远古的水击声澎湃到世界的远方。
中华儿女以荣辱为浆,荡在奔流不息的河流中,于“平流无险处”都荡起娇人的水花。
“精忠报国”的刺青在岳飞的脊背上引起阵阵灼热,燃起了这意气风发的青年人的浓郁的报国热情,他大恨长呵:“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中华的脊梁在宋代的长空中站立成永不磨灭的丰碑。然而,战场中硝烟弥漫之计,却有一张丑恶的嘴脸在毫不知耻的编造着:“莫须有”的罪名。秦桧,你肮脏的心灵终究被历史的巨浪击碎,化作血泪,抚慰英雄的灵魂。
浪涛依旧,仍在刷新廉耻与涌起 高尚的灵魂中滚滚前行。但激起的朵朵浪花更是妩媚。
在受骗的耻辱中,他梳理了心志,他把无尽的愤怒化作拼搏的动力,把心中的伤痛化作爱国的热情,砺剑十载,锐意革新,终于填补了中国航空发明6年来的空缺。中国人再次扬眉在世界的舞台上。黄伯云,中国的脊梁再次因你而站了起来!然而,另一个麻木的灵魂却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他猖狂走私贩运,损耗了数以千计的国家资财,赖昌星,你不仅是厦门的耻辱,也是整个中国的耻辱。
中华的骄子把热爱祖国的祖训深深印在骨子里,一阵阵呐喊唤醒了在耻辱中挣扎的生命。
载着两岸人民的深情厚谊,踏着“大哥,你回来了”的惊喜欢呼,连战把台湾游子的心带到了祖国身边,世界为之震惊。在一次次饱含深情的探亲游访中,他把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热情播洒在了山川大地的每个角落。那恬不知耻的一心分裂国家的灵魂也该在这伟大的形象中瑟瑟发抖了吧?人民的咬牙切齿难道不足以让你明白自己一直是行进在没有绿洲的沙漠中吗?陈水扁,中华母子血浓于水的真情不会因你的造作而削减半分。
又记起康德那句振聋发聩的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考,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心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准则。”回眸历史,审视当今,惟有知荣知辱才能划破苍穹,成为耀眼的明星,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翻腾浪花的身影。
将明耻的警钟敲响
一朵无名的野花曾在雍容华贵的牡丹面前害羞,但知耻的它最终为春天增添了一抹激情迸溅的色彩。
一脉蜿蜒的小溪曾因大江的奔腾咆哮而气馁,但知耻的它最终一泻千里汇入了浩淼无边的大海。
自然界的弱小生灵尚能知耻而后勇,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将会怎样呢?将明耻的警钟敲响。
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英雄们无不用一份强烈的民族耻辱感告诉我们答案。越王勾践在败给吴王夫差后没有自惭形秽,而是将这份强烈的民族耻辱感化为自己东山再起的动力。卧薪尝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一份耻辱感成就了一代霸王。“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一代抗金名将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也是他对祖国耻辱的沉重思考,是这份催人奋进的耻辱感成就了岳飞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韩信受胯下之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是知耻的警钟敲开了他们伟大的灵魂、闪光的人生。
明耻让我们由愚昧走向光明;明耻让我们由懦弱走向坚强;明耻让我们由贫穷走向富裕;明耻让我们由闭关自守走向对外开放;明耻让我们由被人欺凌的弱小者逐渐强壮高大„„
明耻的警钟让我们铭记那段刻骨铭心、波澜壮阔的岁月。明耻,正确对待耻辱,才能超越耻辱,写出新的篇章。六十年前法西斯阴云密布的侵略续写了晚清“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的历史。惟有铭记民族的耻辱,才能告慰凝结着千万人生命与鲜血的历史;惟有深思那段民族的耻辱,才能避免民族的悲剧。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明耻的警钟依然不能有片刻的停歇。明耻之心让先进的中国人登
上太空,纵观寰宇、傲视苍穹;明耻之心让伟大的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飞机刹车片,由受制于人到先发制人;明耻之心让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人们总是向往安逸与美好,其实平常生活中更需要耻辱的提醒,告诉我们如何反击,如何进取。逃离耻辱的警醒,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更大更多的耻辱。
耻辱就像慈爱父母善意的提醒,规范着我们的言行,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行程,将明耻的警钟敲响。
相关材料:
1、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5、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6、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到陈先岩、朱快乐、“二妹子”民兵班、吴杰,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我们致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当前,在树立荣辱观、加强道德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考,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道德良心伴随着人类生存的每一天。有学者指出,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不仅仅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还在于人类有着道德良心。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精辟概括,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应该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为普通社会公民提供了一个容易识别的具体标准。
知荣明耻,既是维护道德的防线,也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民族凝聚力。欧阳修认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陈寅恪说:“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
作非为,而国永远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
不仅如此,民族耻辱感还往往是一个民族走向强盛基本动力之一。历史上的无数志士仁人能够在国难当头时以身报国,就是具有强烈的民族耻辱感的表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等等。这就是孔子讲的“知耻近乎勇”。
第二篇:作文指导请以“触摸”为话题
作文指导请以“触摸”为话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平凡的超凡的景、物、人、事都值得我们去触摸。触摸阳光,我们可以感受到 温暖和热烈;触摸冬天,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蕴 藏和希望;触摸情感,我们可以感受到人际的碰撞 与沟通;触摸大师,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睿智与 坚强。触摸的实质就是感受,就是品味。请以“触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指导
请审读考场作文题,然后按下面的句式造一组 排比句。触摸,我们可以感受到: 触摸,我们可以感受到: 触摸,我们可以感受到:
交流分享所造的句子。讨论与归纳讨论:可以写哪些对象?可以写哪些感受?
归纳: 对象:自然——景、物 社会——人、事 感受:认识、情感、哲理、规律、启迪等 选材:可以选身边的景、物、人、事;可以 选阅读世界里的景、物、人、事;
例如:森林
草原
河流
山岳
花朵
羊羔跪乳
秋收情景
打渔归来
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参考题目:触摸幸福
触摸心灵
例文:触摸幸福作文
如果说生活就是一座花园,那幸福便是飘来的阵阵花香;如果说生命就是一曲交响,那幸福就是乐谱上点点滴滴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就是无处不在的美丽天使,那幸福就是那对天使的翅膀。
——题记
不知在书堆题海中苦战了多久,我却最终在一道高深莫测的数学题前败下阵来。疲惫不堪的我只好走向窗扉,想要在茫茫世界中去寻找似乎早已逝去的幸福。而就在窗外花香沁心脾的一刹,我的心突然有一丝悸动,而思绪也不由地开始在这大千世界中触摸幸福-----触摸幸福,就在这美妙的自然之间:
小区内的绿荫早已铺满了傍晚的金色,略带青草气息的风才开始抚摸着槐树下的人们。也许是瞧见了想要下山的太阳,在石凳上蹲着的猫们生气而无奈的呻吟几声,最终却没有拗 过高楼后的太阳,蹿下石凳扭着腰回家去了。留下一个在花香与绿草中漫步的我,自然我的双目触摸到了感受自然的幸福。
触摸幸福,就在这人世间的亲情之间
清晨的阳光还有些清冷,在公园中散步的母亲便小心细致的紧了紧怀中婴儿的襁褓,小家伙却不理不睬,只顾着自己在阳光下畅游梦乡。母亲便瞧着怀里那张胖嘟嘟的小脸,露出了欣喜的微笑。于是在一旁的我自然用感动触摸到了幸福。
触摸幸福,就在国家有难,全民动员之间
也许老天太嫉妒人间的幸福,便疯狂地摇撼着大地,让山河破碎,日月无光。可就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全国民众都行动起来了,捐款捐物,捐资捐血-------中华民族在2008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在震震不垮炎黄之孙的意志,在摇摇不断中华民族的脊梁!于是,我在这赤诚的拳拳爱国心中,用信念触摸到了“我是中国人”的幸福!我明白了,触摸幸福,就是在生命中寻找幸福。在那美妙的大自然间,在那动人的亲情之间,在那国家危难的大爱之间,在那世界的万物之间,伸手可及的,一定是那最真诚最美好的幸福!就如同一位诗人所说“秋已黄昏,叶已起舞,当一切均以可数,便洞悉这才是幸福!”也许,我们真的从万事万物挖掘幸福。就让我们一同触摸,触摸那生活的花香,触摸生命的交响,触摸人生的翅 膀,触摸幸福,走向未来!
触摸心灵_ 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渐渐褪色。但有些事儿,却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像一只温暖的大手触摸着我的心灵。
九月的天总是让人捉摸不定。
还记得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这时,由于发着高烧无法上班的妈妈,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慢慢地抬起手,递给我一把雨伞,有气无力地说:“今天天气预报说有雨„„咳咳„„你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望了望蓝天,又瞥了一眼那像火一样的大太阳,心想:那么大的太阳怎么可能下雨呢?于是顺手丢下伞,一溜烟儿跑出了门去,也不管身后传来的咳嗽声和无力的嘱咐声。上完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只见大滴大滴的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发出节奏的“滴滴嗒嗒”声。哎呀,糟糕!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不由得早上没有听妈妈的话,把伞带上了。我这才想起问题的严重性:爸爸在单位加班,妈妈又生病了,都不能跑来接我啊!怎么办?看来只好冒着雨冲回去了。想着想着,下课铃响了,我慢吞吞地收拾好书包,心想也许速度慢,拖延时间,雨就越下越小了也不一定,是吧?然后马上在心里肯定了这个想法。
可没想到,这老天偏偏像是跟我作对,反而越下越大。我看着这大雨磅礴,不禁皱起眉头,在心里埋怨这倒霉的天气,眼见着身边的同学都快走光了。还有的唯恐天下不乱,边喊着边冲进雨帘:“淋雨的滋味好爽喔!”于是,我也鼓起勇气冲进了那风雨的世界,硬着头皮去尝尝那“好爽”的滋味。
可是,雨太大了,还没到校门,我的全身上下已经淋了个透,成了个“落鸡汤”。哇塞!学校门口站满了家长,我向那些投入家长的怀抱的同学们投去羡慕的眼神。然后低着头走,边走边想:唉,走吧,反正爸妈又不会来。“××”,咦,这声音怎么那么像妈妈的声音啊?我抬起头,望了望四周,眼神又黯淡下来了,因为我根本没有看到妈妈,看到的只有陌生的面孔,我又低下头去,继续往前走。但随后又准确的听到了一声“××”,这时,我看见了那熟悉而瘦小的身体在暴雨中向我走来,我的心立即流过一股暖流,母爱将我的心紧紧地包围住,触摸着我的心灵,使整颗心都暖呼呼的。我忍不住叫了一声“妈妈”,狂风夹杂着暴雨似乎要吞没了因生病而显得更加瘦弱的妈妈,她像一位佝偻着的老人,一步一步的向我走,我突然鼻子一酸,一行行热泪流在已被雨水打湿的脸上。
妈妈的爱是一句唠叨,是一个背影,是一句问候,是一个微笑。如同一只温暖的手触摸着我的心灵。
触摸心灵
心灵是美妙的,也是温柔的,比如妈妈的心灵。但是你有想过心灵也是坚强的吗?是的,心灵是坚强的,尤其是残疾人的心灵。他们不像我们有健全的身体,但是他们却有一颗坚强的心灵。残疾人的心灵需要承受许多我们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比如:病痛的折磨;遭受旁人的嘲笑或者冷落,但是他们的心灵是十分坚强的,他们似乎在用那坚强的心灵诉说道:“谁说我们不如正常人?” 是的,他们是对的。有时他们那坚强的心灵连我们正常人也要逊色几分。就像躺在轮椅上的科学巨匠霍金,虽然他很早以前就肌肉萎缩了,最后剩下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但是他身残志不残,坚强的心灵使他创造了奇迹,其中最著名的成就是创作了一本科学巨作《时间简史》。霍金被大家公认为“继爱因斯坦以来最优秀的科学家”,成为当之无愧的“宇宙之王”。
还有大学生刘涛,在五岁时就失去了双臂,每次乘公交车时,都要用嘴咬着纸币买票。从他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开始,他每天都要用脚来写字。刚开始,脚上磨出了好多水泡,还流了血,在冬天,脚还冻得发抖。但是他不怕吃苦受累,那年高考时,凭着他那坚强的心灵创造了奇迹。他以597分的好成绩被天津财经学院录取,成了一名特殊的大学生。
触摸心灵,你会感觉到他的美妙和温柔。但是你只要用心细细地去感受,还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生命力在涌动,那就是坚强。不信你也试试!
学生习作:
第三篇:请以“感动”为话题作文
请以“感动”为话题作文
佳作1:《让心灵感动》
有名言曰:“高尚的爱好可以造就天堂,庸俗的爱好只会造就坟墓。”这是何等警策而又催人奋进的教诲啊!
综观古今,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名篇佳章,它们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时代爱读书的人的心灵,给予人们以无尽的启迪、智慧和坚定的信念。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的这首词,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无论什么人读它,都会引起心灵的巨大感动。
对于这首词的写作目的,各说不一。有的说这是苏轼写给夫人的,有的说是苏轼写给他的朋友的。今天,我们暂且不去探究苏轼是写给谁的。单就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来看,我们便可知它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十年”,这是一段不短的日子,生死相隔,阴阳两界,给予苏轼的不是忘却,而是“自难忘”,可见对方一定是苏轼心里十分重要的人,不然,怎么会使他如此念念不忘,“无处话凄凉”呢?这样的情感,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朋友之间,都是不可多得的。特别是对于当今社会那些处于虚伪的感情生活中的人们,那更是一种不可小觑的心灵感动。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初读这首诗时,是在我外婆离开人世后不久。受惯了外婆呵护的我,对于她的突然去世,是多么的迷茫而无助啊!读了这首诗,更令我倍增对她的思念。这首诗对我的心灵触动,更是不言而喻的。外婆呀,您教我如何不想您,您那样地爱我们,我们也那样地爱您,为什么您要这么匆匆地离我们而去?一想到平时您领我读诗的情景,我就会肝胆俱裂。外婆啊,难道这孤独的“枯树”和悲寂的“野火”也留不住您远去的脚步?您就忍心让我们在这凄凉的夜里,苦嚼对您的思念,咽下伤心的苦水?
刘墉——《偶像》
“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水的;眼中一只有鱼和鹿的人,不能看到真正的山水;眼中只看到偶像的人,永远找不到自我真实的性灵。”刘墉先生《偶像》中的这几句名言,针对当今一些人追星的疯狂,无疑是有力的一击。是的,人的眼睛一旦被偶像蒙蔽,就无法发现自我的性灵,就像渔人和猎人的眼睛一旦被眼前的鱼和猎物所蒙蔽,就不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一样。我们做人,就要活出自己,活出性灵。人们一旦丢失了自己,也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刘墉《偶像》中的这句劝世警言,对人们的心灵是有益的感动。
心灵的感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力量。
佳作2《 最是动人是母爱》
某日,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辆为旱区送水的车被一头老母牛挡住了。无论主人怎样用鞭子抽打它,它也不肯移动半步。一个押车的小战士不忍心了,冒着被处分的危险为老牛打来了一盆水。于是老牛高昂起头,“哞哞”地叫了几声。远处的一头小牛飞一般地跑了过来,低头吮吸着老牛用生命要来的水。老牛看着小牛喝水,高兴地笑了。等小牛喝完后,老牛才带着小牛转身离开。在场的人眼睛都湿润了,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动的母爱图啊!
看了这个画面,我的心灵被深深地感动了。是啊,在人间,最是动人数母爱!
母亲是我们家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的人。她总是毫无怨言,默默奉献,从不张扬,从不宣传。回想那些逝去的岁月,母爱的大树高大而蓊郁。
自从我不经意地说了我晚自习回家会饿后,后来,每天晚自习回到家里,桌上便会放着一碗泡好的方便面或一个已削好的苹果。
我说要考试了,最近很忙。第二天,就发现换在墙角的袜子和衣服全都被母亲洗好晾在了阳台上。
我说明天不上课,想多睡会儿。第二天早上,母亲就会轻轻地起床,轻轻地去做早饭,轻轻地吃饭,轻轻地离家,给我留下香喷喷的饭菜。
母亲总在早晨她起床之后才叫我起床,在晚上她睡之前叮嘱我早点睡觉。她知道我爱吃话梅不喜欢吃糖,她知道我喜欢简单讨厌复杂,她知道我选衣服时喜欢黑色讨厌红色„„下雨时,她会带两把伞来接我,但通常又只打一把伞,是为了能和我靠得近点。回家,我身上滴水不沾,而母亲的背却常常湿透了。
当我滔滔不绝地向她讲述学校的趣事时,她总是笑得特别开心。
不知道哪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把世界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忘了自己的人,往往是母亲。”
谁说不是呢?最是动人数母爱,我会沐浴着母爱的春风春雨,去坚定地走我人生的路。
第四篇:以“他人”为话题作文指导
以“他人”为话题作文 可贵的“他人意识”
张抗抗
上世纪中叶的中国式“集体主义”,自从在世纪末之前,逐渐分解以及还原为对个人和个体的尊重,初步建立起个人的权益保障系统之后,“我们”——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已被更为普遍的“我”所代替。我喜欢说“我”,也因此欣赏其他的那些“我”。如果没有“我”的确立,没有无数“我”的合作,“我们”必定是空洞、脆弱、空心化以至于不堪一击的。
然而,在“我”和“我们”之间,是以“他人”作为连接点的。“我”因“他人”而成为“我”;“我们”因“他人”而成为“我们”。当“我们”过度地强化、放大“我”,而舍弃“他人”的时候,“我”便处于四面受敌的孤立无援之中。在我们的传统习性中,“他人”这一概念,更多的情况下,只是一种被供奉的虚设牌位。我们的成语中曾有“以邻为壑”一词,可以佐证;有“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谚语,可以证言。即便在集体主义理想教育最为鼎盛之时,“他人”不仅未能成为国人的自觉意识,“他人”反而意味着告密、背叛、异己、危险、离间等等。这种体制下的集体主义文化,终于导致了“他人即地狱”的严酷后果。闻“他人”而心颤,近“他人”而丧胆。也许正是由于对“他人”的恐惧,“文革”之后,“我们”迅速土崩瓦解,“我”自仰天长啸——而“他人”却不得不退出公众的视线,淡化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词,成为公民道德的模糊地带。
五十年代以来,人口的高速增长,造成生存空间的高密度化;人口压力长期形成经济发展与卫生保健的沉重负担;部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计划生育仍然阻力重重。“我”生我的娃,关你什么样事?在人口问题上,可有“他人”的意识么?
餐馆大肆收购、杀戮、烹煮野生动物为牟取暴利;食客面不改色食用野生动物以饱“口福”或炫耀财富;官吏不惜以野生珍稀动物作为最高规格的宴席;“贿赂”上级领导为自己铺设升官晋级的阶梯——在这个破坏自然生态的“人链”中,可有“他人”的位置么?
长期以来,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卫生系统始终没有得到真正重视:办公室的脏乱差、公共场所的日常消毒防护、公共厕所的洗手设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等等。但公共卫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态,却有着惊人的共识: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在这些被忽略的公共卫生死角中,可有“他人”的概念?
日积累月的民众生活卫生习惯中,沉淀下多少恶习陋性——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随地抛弃果皮塑料袋、就餐分餐制难以推行、酒后驾车、公共场所吸烟等等„„“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患寡,患不均”——在这利益与灾祸均享均沾、“同甘共苦”的行为惯性中,可有愿为“他人”避免灾祸而自控自律的一份责任感?
然而,在公共领域里,“零距离”是有害的。距离便是“他人”,而“他人”即社会公德。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和“我”之外,地球上更多存在的是陌生的“他”——“他人”,还有“它”——与人类共存的动物朋友们。
正是为了“我”的安全与自由,请不要再“唯我独尊”,而多些对“他人”的关爱吧。“我”的自由是他人自由的终结。而他人的自由,最终才能成全“我”的自由。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他人意识”可贵?
1、“我”与“我们”之间,是以“他人”作为连接点的。过度地强化、放大“我”,而舍弃“他人”的时候,“我”便处于四面受敌的孤立无援之中。
2、没有“他人意识”,对人口问题、生态问题、公共卫生问题以及生活习惯问题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所以作者得出结论:在公共领域里,“零距离”是有害的,距离便是“他人”,而“他人”即社会公德。
3、作者还认为,为了“我”的安全与自由,需要对“他人”关爱,当“他人”自由了,才能成全“我”的自由。
总之,“他人意识”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群体都是可贵的。
善待他人
隋欣
福建南平惨案,是2004年以来中国发生的最严重的校园袭击事件。短短的55秒时间,就有8个鲜活的小生命陨落。一个名叫郑民生的外科医生,不仅彻底地摧毁了孩子们的生命,而且最后也毁掉了他自己。这一巨大的悲剧,在刺伤孩子家长心灵的同时,也刺痛了国人的神经。在案件最初阶段,许多人猜测凶手一定是一位精神病患者。然而最后的事实却证明,凶手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明明白白。在法庭上,当法官追问他的犯罪动机时,他的回答极其简单:“社会冷漠。”
尽管这样的理由经不起反驳和检验,有许多人猜测他凶手一定是一位精神病患者。然而最后的事实却证明,凶手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明明白白。在法庭上,当法官追问他的犯罪动机时,他的回答极其简单:“社会冷漠。”
尽管这样的理由经不起反驳和检验,有许多人包括一些社会学家对此都嗤之以鼻。然而,认真透视郑民生本人的阅历,却不能不看到“社会冷漠”把他推向人生绝境的明显轨迹。因为工作受挫、恋爱失败是他作案的直接诱因和幕后推手。
一些专家把郑民生这类暴力行为的心理机制称之为“反社会人格”。专家说,虽然反社会人格与生物学因素有关,与个人受挫经历有关,但同时也与社会环境有关。
虽然如一些人所言,单纯地把郑民生的杀人理由归结为社会冷漠并不见得符合逻辑,但是决不能排斥社会冷漠对他心理的影响。有专家说,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可能避免出现反社会的杀人狂,但一个不健康的社会将会促使更多的人走上这条路。因为个体的力量对抗不了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这类行凶者产生了绝望情绪,从而诱发反社会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郑民生不仅是恐惧制造者,同时也是恐惧的受害者。所以单纯埋怨郑民生和把所有的怨气发泄到郑民生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我们必须寻找社会的根源。而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也要从郑民生的身上吸取教训,这就是如何疏导、化解、消除产生“郑民生”的环境和诱因。专家说,如果一个人的心理问题,能够在导致悲剧前获得疏导,此类案件或许是可以避免的。这些话提醒社会,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人。
善待他人,首先是宽容他人。在转型期社会里,许多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弱者如此,强者亦如此。而这种不适应在外人看来常常表现为不可理喻和不为人所能接受的毛病。如果人们都能宽容一点,也许就不会发生冲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因为不能宽容而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矛盾,甚至由此造成极端恶果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对待他人如果都能宽容一点,理解一点,而不是斤斤计较,针锋相对,也许事情就完全是另外一种结果。
善待他人,就是要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缺点和隐私。多元化的社会必然有多元化的思想。应该给每个人一个相对自由的生存空间。不要高高在上地俯视别人,更不能恃强凌弱。生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轻视别人的权利。每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都希望活得体面有尊严,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对他人的尊重也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如果整个社会都能互相尊重,又何来那么多的矛盾冲突?
善待他人,就是要有一点爱心。人活在世上,总要有温暖和希望。往往是一句好话,一个微笑,就可以把别人从绝望中拉回来。在一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他一把,在他遇到困难时给他善意的关怀,让他感受到人生的券,生命的可贵,他何至于走上绝路,何至于会有这么多的血案发生?
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可以影响社会。如果每一个人都从善待他人开始,从一些细节做起,也许,就会避免悲剧的重演,人们期望的和谐社会就会真的到来。
思考:阅读本文,总结善待他人的理由,并谈变如何善待他人。
作者在分析郑民生事件时,援引专家的说法,认为在社会民生急剧转变、甚至失范转型期,规则的不确定性将会加剧人们的焦灼、绝望情绪,甚至埋下仇恨社会的种子,从而导致反社会情绪增多,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会以极端的方式报复社会,从而得出结论:如果不好好对待一些有反社会情绪的人,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就可能造成更多的恶性事件。总而言之,作者提出善等他人,是着眼于避免悲剧的重演,实现人们所期望的和谐社会。
作者认为要善待他人,需要从细节做起:善待他人,需要宽容他人,不斤斤计较,针锋相对;善待他人,需要尊重他人,不俯视别人,不恃强凌弱;善待他人,需要有一点爱心,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归纳文本识见
通过文本阅读,我们获得了以下启迪:
1、把“他人”当成一种自觉意识,而不是虚设在心里。
2、没有“他人”,“我”便孤立无援。
3、“我”的自由有可能是他人自由的终结。而他人的自由,最终才能成全“我”的自由。
4、过分强调“我”,只会使“他人”退出公众的视线而逐渐淡化。
5、为了“他人”而自控自律,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
6、“他人”就是社会公德。
7、我们应学会善待他人。
8、善待他人,需要从细节做起。
9、生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轻视别人的权利。
10、对他人的尊重也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补充名言
1、看清自己的面目需要照镜子,而要了解整体的自己,则需要比照他人。(石衡潭)
2、你信任别人,别人才会对你忠实;以伟人的风度待人,别人才会对你表现出伟人的风度。(王苏星)
3、想他人之所想,忧他人之所忧,急他人之所急,解他人之所难。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去想问题、做事情,以健康的心理坦然面对周围的人或事。(窦万贵)
4、他能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你,你就应该用良知去回报他。(王梅)
5、要先引起他人的渴望。凡能做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种人永不寂寞。(哈利·欧佛垂)
6、在你的生活中正是这一个个的有缘人,无论是恩人也好,仇人也好,冤家对头也罢,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你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才使得你的生活变得幸福快乐,你才有遍尝人间百味的可能。(凉山人)
7、人们习惯于请求别人宽恕,却不愿把宽恕施给他人。(太明)
8、思路无论扩展到多远,若不能想及他人,再辽远再辉煌也都是狭窄的。(莫小米)
9、我许的愿未必是他人所渴求的,有时甚至与他人内心所思相左,但是我珍惜自己的这一份心意;在为他人默默许愿的一瞬间,我的心灵必是美好的、纯净的、向善的,至少在那一瞬间,我无愧在世为人,并相信我置身其中的人类,因为这种最原始、最朦胧、最浅显的情愫,才得以绵延至今。(刘心武)
10、你让他人成功了,你也就成功了,他人伟大了,你也就伟大了。(侯拥华)
11、惊羡他人就是激励自己,惊羡他人非但不要让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反面要激励自己自强自重自立自奋。(游德福)
12、我们心里有了其他人的存在,生命才胡意义。这也就是说:人不全是为了自己活着才有意义。(佚名)
13、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杂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 下去的理由,多一点向上攀登的勇气,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为别人开一杂花的同时,也灿烂了自己的生命。(佚名)
14、他人即地狱。(萨特)
确立新的观点
关于“他人”,我们还可以结合生活进一步思考,确立新的观点。
1、想他人所惧想,涉他人所畏足。
2、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成就自己的事业。
3、走他人的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4、对别人而言,我何尝不是“他人”。
5、温暖他人即温暖自己。
6、尊重他人所尊重的。
7、中国富人应该考虑如何帮助他人。
8、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他人。
9、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10、愉悦他人,幸福自己。
11、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12、对他人的不幸与痛苦,永怀悲悯之心。
13、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14、以他人为镜,完善自我。
15、为他人开一朵花。
范文
他人
长沙市望城一中 盛倩妮
人生漫漫长路,总有许多个他(她)在一起,形成我们并不狭小的生活圈子。我和他人的联系,使我们的生活由乏味变得丰富,使生命的色调由单一变得多彩。
我们时常能够从他人身上获得一些情绪,或喜悦,或振奋,或伤感,或焦虑。有时,我们望着街上的车水马龙思索,这样真切而直观地感受到第五纵队一个过往行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就这样观察他人,又在他人的生活中,学会更好地做自己。
繁华的马路上,一辆阔气的私家车停在了豪华大酒店的停车处。一位西装革履、腋夹皮包的男子从车上下来,另一个穿着衬衣的男子迎上去,拿过那人手中的皮包点头哈腰地露出谄媚的笑容。一瞬间,原来和谐的街景仿佛沾上了权势和利欲的味道。这些,与繁华的马路显得格格不入。此时,我看到的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人,从这样的人身上,我懂得了摒弃对利和权的屈从。
繁忙的工地上,一个个身穿蓝色工作服、载着橘红色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工作着。没有空调和购房,只有那火一样的炙热阳光无情地舔舐着他们那黝黑的皮肤和偶尔吹来的自然风带给他们丝丝凉意;没有纯净水可以痛饮,只有随时都有可能被太阳蒸发掉的白开水来补充体内水分的缺失。但他们攀爬于高处,动作细致而认真,全然不理会汗水湿透了衣裳,迷糊了双眼。此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坚毅刚强的人,从这样的人身上,我懂得了要以沉着务实的人生态度生活、工作。
繁重的学习中,当我被一道难题纠缠而恼怒万分的时候,我抬头看到了他。他凝神冥思,眉头紧锁,双眼聚焦于习题本上,像一名猎手一样,全神贯注,没有丝毫懈怠;我也看到了她,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凝滞的笔墨又开始在草稿纸上飞舞,酣畅淋漓,一种神思飞扬的快感溢于言表。此时,我看到的是两个势头于成功的人。从这样的人身上,我懂得了要以坚持不懈、直到成功的人生信念去克服困难。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他人的好与坏中翻爬成长。在他人的成长经历中进行着自我的打磨,将粗糙的棱角磨平,在岁月的洗涤中逐渐蜕变成一颗光滑的石子。从他人那里寻求自身的生存证据,通过另人来升华自己。在细小的事里成长,在他人的身上感悟。
他人身上有好有坏,我们要正确认识,用明亮的双眼看清那些尘埃,从他人那里学会尊重,学会善待。
他人,是一面明镜,可以正衣冠,他人,是一汪泥潭,需要人们认清并避开。他人,让我们成长。
乐为他人喝彩
刘满生
有一篇报道曾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男青年在南京一家广告公司部门经理。起初有30多人参加竞争,经过三轮应试,只剩下5人进入最终的“5分钟演讲”阶段。演讲中,5个人的发挥都很出色。最后,还是这位青年应聘成功了。使他胜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令人难以想象:他在听到一位竞争对手演讲到精彩之处时,情不自禁地为其鼓掌喝彩。这无意间的举动,被担任主考的公司老总认为是“善于欣赏和吸取别人的优点、富有团队精神的体现”。因而他成为唯一的获胜者。
男青年乐为他人喝彩,无形中为自己赢得了“附加分”,增加了制胜的砝码。可在生活中,一些人似乎不太懂得为他人的幸福祝福,为他的成功喝彩,为他人的精彩叫好,而是猜疑、嫉妒、仇视的情绪占领了心灵空间,冷漠、麻木甚至残酷。这一点,从“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些流传至今的俗语中便可见一斑。“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这个曾在西方一些国家流行的断语,虽有失偏颇,却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国人不习惯容纳与欣赏他人的事实。对这种小肚鸡肠的心态如不加以高考和纠正,任其蔓延下去,很可以会发展到“既生瑜,何生亮”,不能容忍他人存在的地步。河南省信阳市某中学学生马娟,因嫉妒同学张静学习成绩好,人长得漂亮,将硫酸泼到张静的脸上,致使这位风华正茂的少女深度烧伤,花季黯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需要我们经常进行换位思考,遇事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的事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是一个答案,站到对方和全局的角度考虑,恐怕又会是另一个答案。换位思考,往往使人看问题更全面、更客观,思维更清晰,头脑更冷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做的是容短学长,互为补益。只见其短,不见其长,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这种思想方法不仅于人无利,于己也无益。
乐为他人喝彩,是一种豁达的心态,一种优雅的气质,一种良好的修养,一种理性的智慧,一种人格的魅力,体现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与道德水准。乐为他人喝彩,不是刻意地抬高、曲意地逢迎、假意地吹捧,而是真心地钦佩、真诚地拥抱、真挚地祝福,不能有半点水分,来不得一丝虚伪。
为他喝彩,也就等于为自己加油。一个懂得为他人喝彩的人,往往胸襟宽广,视野开阔,思维灵活,善于发现和汲取他人长处,不断进行自我改善。同时,这样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也容易博得他人的好感、支持与帮助,在身边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而这种氛围与环境,又能产生无形的助推力,使人在前进的征途上走得更快、更稳。
为他人开一朵花
李雪峰
一个窗台有一朵花,这个屋子里就有了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是就饱满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了。一个人给另一人送一束花,这两人就有情有义了。一个健康的人给一个病人送一把花,这个病人就有了抗争的勇气了。
让自已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点活下去的借口,就是提高自已的生存质量。用自己的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吐一地绿阴,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已的人生喝彩。
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
有的人心是一座大花园,里面开满了吐香的鲜花,能幸福许多人,如圣女贞德,如中国的雷锋。有的人心是一朵花,只为一个相爱的人开放,如祝英台。有的人心是一片草地,年年绿了却开不出花来。有的人心是死灰,永远长不出绿叶,更开不出美艳的花。有的人心是泥淖,让一个个人掉下去窒息而死。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缤纷的赞美是真诚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这类人是人心的旗帜,人世的脊梁,人群的魂魄。
第五篇:以温暖为话题作文指导
【题目】
以“温暖”为话题,或以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构思引导】
一、理解“温暖”的含义。“温暖”可是形容词,形容语言、动作、眼神;“温暖”可是动词,“温暖”我们的心田,“温暖”我们的记忆,乃至“温暖”我们的生命。理解了“温暖”的多重含义,写作就容易找准切入口。
二、选材。不管是话题还是命题,面对这个题目,首先指向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感觉。那么,你要搜寻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情景,场景,美妙的片断呢?这种感到“温暖”的情景,是与父母在一起的一个片断,是与老师在一起的一个片断,还是与同学在一起的一个片断,还是在社会上?这种温暖是你自己感受到的爱的温暖,还是你看到别人的幸福与温暖?这两种都是可以选的。或者你没有温暖,渴望温暖?热点话题有没有与温暖切近的?总之是被人关怀的,给人感染的材料。
三.变通。“温暖”与“幸福”“感动”是接得比较近的,一般让人幸福或感动的时刻是十分温暖的。你写过“幸福”与“感动”有关的作文吗?变通一下也可。
四.定题。如果是“话题”,最好不用话题作题目写,结合你的素材看,可以选一些题《暖暖的红风铃》(以线索为题),《温暖六月》(时间),《温暖5•12》《温暖中国》,《他们离温暖有多远》(思考型)等。
五、不落俗。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这类情感极为丰富的话题作文,首先要摆脱那种“爸爸关心”“妈妈呵护”的平常题材,学会从“遭遇挫折后同学的关心”、“生活贫困时陌生人的照顾”等方面取材。继而要学会挖掘新颖角度:如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写自己生日那天不同寻常的经历来;用引出误会的方法,描写师生之间曲折的经历;用童话的形式,畅想动物对人类的感激;用日记的形式,逐一展开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例文《今夜长明灯没亮》仿名著《灯》而作,仿中有创,情感真挚;《别样的幸福》则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离异家庭里子女的独特感受。
六、着力刻画感人细节。细节刻画决定文章的成败。要想让文章打动读者,感染他人,你就要精心选择打动过你的镜头,震撼过你的场面,像电影慢镜头那样一一展现。“超女”李宇春万人痴迷,因为人们记得:她在签字的时候,总是双手接过递来的本子;特级教师李镇西对一位素不相识的学生心存感激,只是因为:那位学生在借给他笔的时候,把笔尖拧好轻放在他的办公桌上。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是细节,给生活增添了亮色;是细节,给心灵带来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