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项目立项表

时间:2019-05-14 03:3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项目立项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项目立项表》。

第一篇: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项目立项表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

年项目立项表

重点项目

课 题 名 称 负责人 单 位

基于循环经济的西部中小企业集群生态化模式研究 揭筱纹 四川大学

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与“开放四川”问题研究 杨翠柏 四川大学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比较 徐新建 四川大学

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研究——四川省的战略与对策 曾 彤 四川大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反歧视法律制度研究 周 伟 四川大学

近代成都平原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变迁 李德英 四川大学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研究 周 凯 西南财大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四川城市贫困问题理论与实证研究 王朝明 西南财大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研究 丁任重 西南财大

取消农业税后的四川农村工作运行机制研究 郭晓鸣 省社科院

四川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研究 刘世庆 省社科院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凝聚力研究 贾松青 省社科院

民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与就业问题研究 陈达云 西南民大

四川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研究 秦和平西南民大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研究——以发展权的法律保障为视角 王允武 西南民大

中国神话语言和符号研究:关于四神的起源及其体系形成 王小盾 四川师大

敦煌吐鲁番出土行政公文词语汇考 王启涛 四川师大

川西北高原藏族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张文秀 四川农大

基于扶贫开发视角的四川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庄天慧 四川农大 四川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战略研究 蓝 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逆向物流研究 李 军 西南交大

四川省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刘 青 成都体院

四川民族地区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基于“和谐”原则的保护和开发系统耦合机制及对策研究 李余生 成都理工

明代白话小说词曲研究 赵义山 西华师大

四川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构建和谐关系研究 李学林 西南石油大学

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体责任 侯雄飞 省委宣传部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乡镇管理体制变革研究—以成都为例 刘从政 成都市社科院

欠发达地区城镇社区建设的体制重构及政策选择 邵 昱 成都市委党校 一般项目

课 题 名 称 负责人 单 位

四川乡村不良债务的化解对策研究 马德功 四川大学

四川省新农村建设投融资机制研究 向 宇 四川大学

新形势下四川省招商引资的效率和策略研究 蒋 瑛 四川大学

军地融合视角下的四川军工企业改革研究 姚树荣 四川大学

西方后现代文学理论专题研究 阎 嘉 四川大学

苏诗赵次公注辑校 马德富 四川大学

四川方言词语续考 蒋宗福 四川大学

基于GIS的四川省贫困地区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研究--以凉山州为例 黄春毅 四川大学

基于信息化的清代民国四川地方档案开发与开放研究 黄存勋 四川大学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机制与方法研究 王建军 四川大学

四川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特色人力资源开发”与政府作用机制研究 罗哲 四川大学

“和谐治理”:新农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以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为视角 屈锡华 四川大学

西部信仰社区与家庭的发展建设研究 陈昌文 四川大学

四川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周 波 四川大学

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 刘 莘 四川大学

四川寺观文化史 段玉明 四川大学

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 黄玉顺 四川大学

近代基督教在康区传播研究 徐 君 四川大学

四川服务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研究 涂 锦 西南交大

SA8000的推行对四川企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郭红玲 西南交大

四川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动因研究--以生物医药和软件也为例 骆 玲 西南交大

成渝经济区制造产业布局及分工协作研究 唐志红 西南交大

四川省能源需求预测与开发战略研究 刘朝明 西南交大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决策分析与实证研究 桂富强 西南交大

西部地区图书馆联盟构建策略研究 高 凡 西南交大

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研究 林伯海 西南交大

地方立法及其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四川省地方立法的制度完善 饶 艾 西南交大

构建和谐社会执政党与参政党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徐文生 西南交大

村民参与农村公共管理研究 王习明 西南交大

四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盛 毅 省社科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和经验研究 曾 敏 省社科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机制——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行政权的权力运行机制研究 郭 丹 省社科院

四川自然资源立法保护研究 陈开琦 省社科院

社会性别视野下(进城)家政女工自我认知与生存状况的研究 杨 书 省社科院

四川全真道龙门派研究 丁常春 省社科院

明代高僧楚山绍琦研究 向世山 省社科院

四川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许改玲 省社科院

四川军工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卿 涛 西南财大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四川新农村建设--理论、证据与政策选择 聂富强 西南财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四川农村能源发展战略 方行明 西南财大

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周小林 西南财大

四川建设中国西部金融中心问题研究 殷孟波 西南财大

四川省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研究 胡 务 西南财大

行业协会与政府关系的法律机制研究——以四川省的行业协会为视阈展开的实证研究 鲁 篱 西南财大

大众传媒与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以西部一个少数民族社区为个案 吴定勇 西南民大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思想研究 张书军 西南民大

四川古代民族史 李宗放 西南民大

藏族伦理思想史研究 余仕麟 西南民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二十世纪民族问题 陈玉屏 西南民大

省会城市多民族格局及民族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 仪 西南民大 25年我国教育法规实施状况研究 李赐平西华师大

职业技术教育与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互动研究 陈树生 西华师大 社会化小农与农村公共服务网络的构建——以四川为例的研究 吴晓燕 西华师大

川东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 蒋晓春 西华师大

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 刘 进 西华师大

四川大、中城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的调查与研究 冉 建 成都大学

成都市农村幼儿教师园本研修有效途径实践研究 张加蓉 成都大学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贡献研究 梁昱庆 成都大学

四川省发达地区区县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彭时平成都大学

四川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法制调研与立法论证 倪怀敏 成都大学

四川省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 李建强 四川农大

四川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李冬梅 四川农大

四川农业竞争力研究 漆雁斌 四川农大

四川农村体育发展的地区差距与区域发展的研究 邓跃宁 四川农大

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与四川对外贸易发展 王 静 四川师大

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之研究 高林远 四川师大

道教文化与中国小说传统 刘 敏 四川师大

双重约束条件下的四川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刘鸿渊 西南石油大学

我国石油天然气法律制度研究 卫德佳 西南石油大学

农村媒体生态结构与农民致富的关系研究 江 昀 成都理工

四川省民俗旅游经济市场运作的研究 肖建春 成都理工

大学校园规划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 陈于仲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蒋志华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客家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兰玉英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基层农村中药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王子寿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民族医药发展战略研究 张 艺 成都中医药大学

西部网络传媒产业运营模式研究 詹 恂 电子科大

和谐社会条件下的政府利益与公共政策公平正义研究 刘智勇 电子科大

儒、释、道与宋代诗话美学思想 邓国军 内江师院

延安时期民主政治试验与边区和谐治理 吴赋光 内江师院

基于梵汉对勘的《撰集百缘经》副词研究 陈秀兰 西南科大

创新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管理体制问题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个案的实证分析 王 凡 成都市委党校

城镇化过程中四川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萧少秋 省委政研室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机制性障碍及解决措施 柳伯力 成都体院

四川基层司法现状调查 曲 颖 成都中级人民法院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缺陷及完善之建议 石 奎 西华大学

四川新农村建设的区域推进模式研究 杜 漪 绵阳师院

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农转非新移民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邱 兴 省教育学院

餐饮企业聚集区发展研究 贾岷江 四川烹专

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研究 邢泸生 省政府法制办

我国藏区社会稳定警务人才培养机制的建构与实践 陈 真 四川警察学院

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对宜宾发展的经济社会价值研究 吕晓莉 宜宾市委宣传部

青年项目

课 题 名 称 负责人 单 位

四川会展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曾武佳 四川大学

阿格妮丝.赫勒文论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 傅其林 四川大学

川西道教与民俗 查 庆 四川大学

工业强省与四川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达 捷 省社科院 东西部电视优势互补发展战略研究 陈玉霞 省社科院

四川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法律问题研究 陈 杰 省社科院

四川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马祖军 西南交大

四川省城市再生资源反向物流规划研究 吴 刚 西南交大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机制建设的框架设计--基于四川省农业保险试点的经验研究 黄英君 西南财大

四川省循环经济的法制化及其立法资源 何 真 西南民大

四川省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的特色与创新研究 傅 林 四川师大

四川省专业体育教练员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刘 鎏 成都体院

市州项目

课 题 名 称 负责人 单 位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与监护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张广辉 资阳市教科所

提升绵阳科技城市竞争力研究 赵春学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涂 勇 眉山市社科联

四川省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投融资机制研究 赵 东 南充市社科联

申遗成功后的雅安熊猫文化旅游经济研究 罗光泽 雅安市社科联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的法律制度研究 薛建平乐山市委党校

四川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补偿机制研究 刘国春 乐山市委党校

郭沫若研究学术论著精粹汇编(1919-2006)杨胜宽 乐山师院

农民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以我省农民为调查对象的大型实证性研究 朱云生 攀枝花学院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近代医疗事业的初期发展--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医疗卫生服务个案研究 邓 杰 四川文理学院 宜宾市旅游发展研究 唐永进 省社科联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区域推进模式研究 杨会国 达州市社科联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10-13 1:51:00

第二篇: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2018课题指南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8年4月

目 录

项目········································(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党史·党建······································(4)哲学、宗教学·····································(5)理论经济········································(5)应用经济、统计学································(6)政治学··········································(7)法学············································(8)社会学、人口学··································(9)民族问题研究···································(10)国际问题研究···································(10)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10)中国文学、外国文学·····························(11)语言学·········································(11)新闻学与传播学·································(11)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2)体育学·········································(12)管理学·········································(13)教育学·········································(13)艺术学·········································(13)项目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路径研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研究

4.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研究 5.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研究

6.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研究

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研究

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路径研究

9.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研究

10.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研究 11.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研究

12.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 13.网络意识形态新情况及应对策略研究 14.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意识形态治理经验研究 15.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对策研究

16.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有效引导研究 党史·党建

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 4 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

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和实践路径研究

19.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研究

20.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的新变化、新特点研究 2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22.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历程及经验研究 23.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问题研究 24.“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

2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究

26.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研究

27.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 28.改革开放专题史研究

29.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史研究 30.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舆论工作史研究 31.黑龙江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策研究 32.黑龙江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和实践研究

哲学、宗教学

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

34.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研究 3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哲学研究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 3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研究

38.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39.西方哲学专题研究 理论经济

4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41.新发展理念思想内涵及实践路径研究 42.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43.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研究

44.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和实践路径研究 45.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4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业政策对产业升级的有效性研究

47.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

48.网络化社会中的创新激励研究

49.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经济转型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50.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应用经济、统计学

51.黑龙江奋力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对策研究 52.黑龙江省着力构建“六个强省”理论和实践路径研究

53.黑龙江省坚决打好“六大攻坚战”理论和实践路径研究

54.黑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策研究 55.黑龙江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56.黑龙江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57.黑龙江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58.黑龙江省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对策研究 59.黑龙江省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对策研究 60.黑龙江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61.黑龙江省发展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经济对策研究

62.黑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对策研究 63.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对策研究 64.黑龙江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对策研究 65.黑龙江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策研究 66.黑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与对策研究 67.黑龙江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68.黑龙江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69.黑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对策研究

70.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对 9 策研究 71.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转型对策研究 72.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对策研究

73.黑龙江省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对策研究

74.黑龙江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策研究

75.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策研究 76.创建中国制造2025哈大齐国家示范区对策研究

政治学

77.习近平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思想研究 78.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 10 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研究

7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研究

80.总书记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研究

81.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研究 82.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83.十九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问题研究 84.增强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的政策和机制研究

85.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研究

86.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研究

87.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

88.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改革研究

89.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机制优化研究 90.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制度建设研究 91.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途径研究

92.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和责任研究

93.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规律研究 94.简政放权与优化黑龙江省发展环境研究 法学

9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研 12 究

9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研究 97.新时代依宪治国理论和实践研究 98.地方行政权力法治化规范化研究 99.地方立法及地方性法治体系构建研究 100.网络环境民事权利保护研究 101.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制度研究 102.网络直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103.新经济背景下金融风险与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社会学、人口学

104.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理论和实践研究 105.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学研究 106.精准扶贫与相关社会政策融合研究

107.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108.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 109.网络群体的形成与运行机制研究 110.大数据时代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111.新时代背景下公众的生活心态及其引导研究

112.农村土地确权和分置对乡村社会变迁的影响研究

113.农村互助养老研究

114.当前民生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状况及对策研究

115.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性的条件、体制和机制研究

116.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体系建设研究

117.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118.黑龙江流动老年人口问题研究

119.黑龙江省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和创新路径问题研究

120.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21.健康龙江建设与新型社会服务体系研究 民族问题研究

12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民族工作研究

123.改革开放四十年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工作研究

124.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1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影响研究

126.“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127.黑龙江省深化东北亚经贸产业合作研究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

1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理论基础研究

129.黑龙江抗日战争史料研究 130.北大荒屯垦开发史研究 131.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融合研究 132.黑龙江外侨史研究 133.中俄交流史研究 中国文学、外国文学

13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135.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研究 136.新时代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研究 137.网络文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138.少数民族文学对汉文学的影响研究 139.中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140.外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语言学

141.新时代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研究 14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研究 143.网络时代语言特点与语言文明研究 144.黑龙江省满族语言文化口述史调查与数字 17 化保护研究

新闻学与传播学

145.总书记新闻舆论思想研究 146.总书记新闻出版思想研究 147.十九大后舆论新走势与新格局研究 148.“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149.融媒体背景下媒体体制与机制研究 150.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151.新时代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研究

152.龙江形象省际、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153.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情报学学科及事业发展研究

154.创新驱动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知识服务发展机制研究

155.科研人员在线社交网络信息行为及对策研究

156.社交媒体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的采集与归档标准体系研究

157.新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方法研究 158.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管理研究 体育学

15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内涵和建设路径研究 160.互联网+体育旅游研究 161.冰雪体育文化研究

162.黑龙江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管理学

163.新时代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164.新时代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165.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166.黑龙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教育学

167.黑龙江科教兴国战略实践路径研究 168.黑龙江人才强国战略实践路径研究 169.黑龙江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

170.黑龙江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171.黑龙江构建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对策研究 艺术学

172.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化运作路径研究

173.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艺术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4.黑龙江艺术家队伍建设研究

第三篇: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繁荣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科研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目标的实现,本着有利于研究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成果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各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扩大和排名位次的前移;有利于教师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研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科研单位及个人以学校名义或利用学校资源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教研与教改项目、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工程项目等。

第二章

科研项目类别及级别认定

第三条

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校内项目。

纵向项目指由具有科研规划职能的有关政府部门立项批准,列入国家或地方科研规划,经费由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

横向项目指由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经费由委托或合作单位资助,最终研究成果由资助单位应用,未列入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科研规划的研究项目。

国际(境内外)合作项目指由国(境)外政府、基金会、国际组织、民间组织资助的研究项目。

校内项目指由学校及各学院(部处)立项资助的科研项目(项目管理参照《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执行),项目级别按最终结项成果水平认定。

第四条

科研项目实行分级认定制度,根据项目的来源及经费额度等综合因素,确定为A、B、C、D、E五级。

A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国家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合作研究的可支配经费必须占批准经费的一半以上),国家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课题总经费或子课题经费在50万元以上),国家其他相关部委重点项目(研究经费在30万元以上)。经费在40万元以上的横向

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全国艺术规划课题中的国家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大、重点项目,到账经费4万元以上;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到账经费10万元以上;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到账经费5万元以上,该子课题可以认定为C级。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全国艺术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及中央其他部委规划项目,到账经费2万元以上;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到账经费5万元以上;参与省级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其他项目,到账经费1万元以上,该子课题可以认定为D级。

第三章

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及结项

第六条

项目申报、立项

凡属由社会科学处代表学校组织申报的各类项目,经审查后方可签署学校推荐意见,并承担项目的监督检查及经费管理任务,提供相应的信誉保证。

项目批准立项后,社会科学处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须在接到项目批准书(通知书、合同书、协议书,下同)后的一个月内,明确项目组成员分工,落实研究任务,启动项目研究,同时填写《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开题报告书》(项目立项部门有专门开题报告书的除外)交社会科学处备案。社会科学处据此建立项目档案,作为业绩考核、津贴发放、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非社会科学处组织申报的科研项目一经批准,项目负责人须将项目申请书复印件、项目批准书复印件交社会科学处备案。横向项目立项时必须签订责、权、利明晰的项目合作协议,避免研究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项目经费进入学校财务处科研账户后,学校承认该项目的立项资格并确定相应级别。包括出国合作研究在内的各类科研经费不入账的项目,学校一律不予认定。

自筹经费项目必须严格履行申报承诺,必须有明确的资助单位,研究经费必须按规定额度及时打入学校账户,否则学校不予认定。

第七条

项目管理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批准书的要求,及时开展研究工作,定期接受中期检查。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按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其他项目的检查工作一般于每年年底进行,项目负责人须认真填写《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检查表》,并于规定的时间交社会科学处。凡无故不接受项目检查,不按时提交检查报告书或项目自立项以来一年内未开展任何项目研究工作的项目,经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讨论

第十一条

科研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执行项目经费预算,遵守上级相关管理文件和《东北师范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允许超支、挪用。

第五章

科研项目津贴和奖励

第十二条

学校鼓励教师承担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对符合条件的D级以上纵向项目和B级以上横向项目发放科研津贴。自科研项目立项初始开始,连续发放三年。A级项目每年6000元,B级项目每年4000元,C级项目每年1000元,D级项目每年500元。承担由本校教师主持的重大项目子课题不进行单独奖励,承担由外单位人员主持的重大项目子课题,经过认定可以按相应标准进行奖励。

第十三条

社科处每年年底集中审核项目立项情况并向学校提交津贴申请报告,经校长审批后由学校专项经费拨付。

第六章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学校及有关部门过去制定的管理办法如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社会科学处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东北师范大学

2008年2月21日

第四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项目指南

附件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项目指南

一、区域战略系列发展报告

1、《中国西部发展报告》

2、《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已立项)

3、《成渝统筹城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

4、《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报告》

5、《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

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

7、《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报告》

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

9、《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

10、《京津冀区域发展报告》

11、《浦东新区发展报告》

12、《滨海新区发展报告》

13、《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14、《我国沿海经济带发展报告》

15、《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报告》

二、教育问题系列发展报告

16、《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报告》

17、《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

18、《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

19、《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20、《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

21、《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

22、《中华民族教育发展报告》

23、《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

24、《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

25、《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已立项)

26、《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27、《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28、《孔子学院发展报告》

29、《国际教育政策与发展趋势报告》

三、国际问题系列发展报告

30、《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已立项)

31、《国际金融发展报告》

32、《全球气候问题研究报告》

33、《东北亚地区发展报告》

34、《非洲地区发展报告》

35、《中东地区发展报告》

36、《欧洲地区发展报告》

37、《南亚地区发展报告》

38、《中亚地区发展报告》

39、《拉美地区发展报告》

40、《大洋洲地区发展报告》

41、《联合国发展报告》

42、《二十国集团发展报告》

43、《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

44、《世界贸易组织发展报告》

4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发展报告》

46、《中国博鳌亚洲论坛发展报告》

四、其它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系列发展报告

47、《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已立项)

48、《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已立项)

49、《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已立项)

50、《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已立项)

51、《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已立项)

5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已立项)

53、《中国农民状况报告》(已立项)

54、《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已立项)

55、《中国财政发展报告》(已立项)

5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已立项)

57、《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58、《中国旅游业务发展报告》

59、《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60、《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

61、《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报告》

62、《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63、《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

64、《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

65、《中国水资源与安全发展报告》

66、《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报告》

67、《中国人口问题发展报告》

6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第五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总结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十一五”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我院认真贯彻国家和安徽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部署,特别是自中办、国办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贯彻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和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_2020年)》等系列文件精神,采取一系列新举措,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科学发展,使得学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五”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队伍建设,使我院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1、转变人才观念,树立科学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新理念。加强人才建设,必须首先转变人才观念,树立新的人才理念。我院党委行政领导从自身做起,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唯我所用的人才观转变为为我所用的人才观,不断开拓人才视野,积极招聘、引进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有效地改善了我院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术科研水平。把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转变为用待遇用人、情理用人、事业用人。逐步树立价值取向的人才效益理念,秉承“以人为本、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理念,把提高人才素 质、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活力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采取“请进来,派出去,院内互动”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我们每年都邀请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教授、学者到我院开展学术讲座活动,与本校师生经行学术交流,介绍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拓宽我院教师的科学视野,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2、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进一步探索协调互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作新格局。一是健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领导体制。为切实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我院由院党委书记统一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建设工作。为保证每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年初就积极着手谋划全年人才工作,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研究我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在人才政策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工作任务。二是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工作运行机制。我们坚持灵活有效、规范协调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保证了人才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强化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学院人事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就如何发挥好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探索了采取“哑铃式”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式,即开始的统筹规划、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和后期的检查督促、考评总结等项工作主要由人事处与组织部负责,而中间大量的具体业务按照学院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分别由各部门承担。

3、突出重点,强化落实,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力度。一是实施博士培养工程,积极培养高层次人才。二是鼓励教师个人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对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对于 学费学院在财政上给予适当的补贴,这激发了中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热情。四是校企合作,强化实践培养人才。我们与省内一些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院校教育进企业、企业人才培训进院校的双向进入方式,运用实践培养人才模式联合培养既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向型人才。

二、研究平台建设

科学研究平台是科学研究及科研活动中各种支撑条件包括人才、资源、信息、政策、制度、环境等有形和无形资源的综合配置和运用,是各种科学研究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载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的建设与科学技术研究平台的建设具有同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建设状况如何往往体现出一所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水平如何。它对于聚集和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 对于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对于进行学术交流开放平台, 对于带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贯彻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精神,从“十一五”以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的力度,逐渐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我院现在已经建成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主要有: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大讲堂

三、学校科研经费投入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健康开展离不开资金投入的支持, 经费投入强度及其分配方式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而解决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 以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是一件很 不容易的事情, 但又是一件需要做好、必须做好的工作。自从“十一五”以来,我们在逐渐加大学院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积极完善经费投入体制。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经费来源上广开渠道, 在政府经费投入基础上, 努力增加社会资助的比重。二是在经费使用上采取倾斜政策, 实行重点项目重点投入,把有限的科研经费, 投到有价值的课题上, 重点投给有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 使科研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 取得更好的效益。另外, 我们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实行优胜劣汰,扶持好的科研机构, 使其发展壮大;支持好的科研人员, 使其迅速成长。这样一种竞争氛围, 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哲学社会科学经费资源, 对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也十分有益。

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投入情况具体如下:

四、各级各类项目

五、科研成果及奖励

六、社会服务

下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项目立项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项目立项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总结3

    “十一五”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总结 我院于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

    2010年度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2010年度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一、重点课题 1、关于深化漳台交流合作的研究(市委政研室) 2、构建海峡西岸漳州物流中心,推进漳台物流企业对接研究(市委党校) 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试行)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一、总 则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

    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5篇范例)

    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由信息革命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以为核心的这场信息革命,将极大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作为信息时代的......

    齐齐哈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合集五篇)

    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规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管理,促进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2014-09-11 苏社科规划领字 [2008]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落实......

    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

    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 - 1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速冻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冷冻浓缩技术、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