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渐渐产生,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对青少年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对“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特点,并就网络文学阅读对青少年影响进行研究,初步探索小学语文教师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文学阅读。
【关键词】网络文学 青少年 阅读 调查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个体,生理成熟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其心理特点特别是在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及言语表现上,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在这个危险的过渡时期,外界因素极易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波动,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现代信息社会里,青少年的生活与网络避无可避,网络传播正在全方位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人际交流方式和文化交流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球网民数量达到22亿,其中17%来自中国,中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在网民群体中,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0-19岁年龄阶段的网民占总数的24.0%;而网民学历结构统计结果显示,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据了超过30%的份额,另小学生的战斗力也不赖。学生群体是中国网民的绝对主力。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参与问卷的同学网龄时间都在1-8年或以上不等,其中有40.2%的人每周上网时间达到6—10小时,甚至有32.8%的人平均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说明互联网已渐渗透入青少年群体日常学习生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人甚至对互联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感。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网已成为青少年的普遍行为,网络社会成为青少年的第二生存空间。
网络社会的日趋繁荣带来了很多新生产业的昌盛,如B2B购物、即时通讯、微博/博客、网络小说等等,新兴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原创文学也有着令人吃惊的发展。各大大小小的文学网站或网络文学频道仿佛雨后春笋一般映入网民的视野。资料显示: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3720个,中国大陆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300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241个,发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网站268个,小说网站486个,诗歌网站249个,散文网站358个,发布剧本的75个,发布杂文的31个,发布影视作品的529个。其他各类非文学网站中设有文学平台或栏目的网站共有3000多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号称“四大门户网站”的搜狐、雅虎、新浪和网易等大型综合性网站都开辟了“文学”视窗,登录大量的文学名著和网络原创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信息,它们在文学平台设置、栏目链接、文学容量和信息更新等方面,都为许多专门的文学网站所不及。网络文学作为网络的一种副产品以其娱乐性、便捷性、互动性、自由性等特征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轻便式电子设备的大规模销售而深刻的影响到追赶潮流并易受诱惑的青少年群体。为了探讨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网络文学阅读情况,我们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对此进行调查,分析原因、特点,并就网络文学阅读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研究,初步探索小学语文教师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文学阅读。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度高
在本次以第一师范为例关于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40.2%的人每周上网时间达到6—10小时,有32.8%的人平均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而70.8%的人平均每周用于阅读网络文学作品的时间是在3小时以下,有近30%的人每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的时间达到了3—12小时不等,甚至12小时以上。其次,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年增长率为18.1%,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提升至74.5%,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而在手机网民中,我国手机网民整体偏年轻化,20—29岁,10—19岁年龄段手机网民在总体中占比例最多。对于网络文学的阅读而言,大多数同学也是通过电脑下载到手机上进行阅读的,在高校中,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同学之间可以很轻易便捷的通过手机蓝牙的功能来分享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而学生之间的从众心理为网络文学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帮助。而关于“你是否读过且喜欢读网络文学作品”这一问题调查结果表明,59.1%的人读过并喜欢读网络文学作品,也有4.6%的人虽然没读过但有兴趣读,说明网络文学作品这一特殊的文字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受关注度较高,并且对网络文学的阅读抱有较大的热情。其中38.6%的人认为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已作为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融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是紧凑生活中的调剂品,有21.4%的人表示虽对网络文学不太依赖,但也必不可少。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日趋增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习惯于用网络媒介进行阅读,网络阅读已成为当今青少年获取信息、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一种主要方式。
二、网络文学内容的丰富娱乐性对青少年产生吸引
网络文学在题材、表现形式、叙述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有着其独特的一面,使青少年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阅读体会,根据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娱乐需要,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猎奇的心理特征出发,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发现22.3%的人阅读网络文学目的是网络文学相对于书本的正统文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青少年群体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度之高的直接原因是网络文学内容本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轻松诙谐的语言
网络文学语言没有传统文学语言的严谨华美,但是它的幽默风趣也能博读者一笑。清新明快、趣味横生的网络语言让时常感叹生活郁闷,追求快餐式文化享受的青少年读者在网络小说中找到了无穷乐趣,如鱼得水。
2.丰富多变的题材
网络文学作品根据题材可以简单的分为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言情,历史·军事,科幻·灵异,美文·同人等几大类,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多变,一个题材往往也可以引申其他不同的类别。网络文学作品题材丰富多变,这对喜爱新鲜事物,有自己独立喜好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个诱人的选择。
3.生动灵活的情节
在形式纷繁芜杂的网络文学中,网络小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一篇网络小说好不好看,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情节是否吸引人。如作者我吃西红柿的科幻力作《吞噬星空》,讲述了地球经历一场大灾难后引发了各物种的变异,优胜劣汰,主角罗峰得到陨墨星主人传承,成为地球三强者之一,与星空吞噬巨兽一战后失去肉身,夺舍成为星空吞噬兽,在体内世界育出人类分身,之后迈出地球,走向宇宙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此书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直呼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4.电视游戏的改编
在2011年有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清宫穿越电视剧,《步步惊心》。该剧改编自桐华的同名清穿小说;唐欣恬,网络作家,其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售出影视改编权,推出了以《裸婚时代》为名的电视剧,成为婚恋题材电视剧的又一经典之作。《星辰变》,根据我吃西红柿的同名原创小说改编的大型玄幻修真网络游戏,该游戏在2009年的chinajoy上被评为“玩家期待的十大网络游戏”第一名。该小说的网络点击率超过4000万,曾占据2008年起点中文网总收藏榜排名第一、全球中文小说搜索榜排名第一,且一度成为2008年百度十大热门关键字之一。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游戏获得的成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网络文学。不少人看过电视,玩过游戏后,又纷纷找到原著来阅读。这一现象的出现,让电视剧,游戏的推出和原网络文学作品和作者的知名度获得了双赢的局面。
三、网络文学阅读类型的选取体现出自主性和寻求自我释放
人的思维总是指向未来的,青少年尤其是这样。罗杰斯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自我”。青少年学生运用其逻辑化思维建构“理想自我”,即个体所期望达成的目标;而许多家长也往往会给自己的子女提出种种一厢情愿、脱离子女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但“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差距,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常常就成为焦虑的来源。诸多冲突,在现实生活中都无法排解。据此次调查报告发现,青少年读者均从自我主体出发自主选取网络文学作品,在作品中找到了抒发排解的方法。
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在热评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是我吃西红柿的科幻小说《吞噬星空》,点击量达达81967394;排行第二的是忘语的仙侠小说《凡人修仙传》,点击量高达93001300;之后依次是《荒芜纪》、《盘龙》、《遮天》,这几部作品都是属于科幻、仙侠、玄幻这一类题材。本次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在我校玄幻、奇幻类型的网络文学是青少年群体最为青睐的,比例占到了18.3%,排在首位。当然,武侠仙侠、历史军事也不相上下,分别占到了14.9 %和13.8%。由此可见,青少年读者对玄幻、科幻、仙侠小说较为青睐。在玄幻小说虚拟的场景中,主人公大多都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因一次奇遇机缘变身成为拥有神奇力量,能御物飞行、飞天遁地,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任务拯救世界的人。尤其是对有大侠情节的男生而言,阅读玄幻小说成为了他们排解现实生活的焦虑、慰籍焦躁不安的心灵、展现广袤驰骋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而对于女生来说,她们较为喜欢阅读的是都市言情类的作品。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都市言情类的网络文学作品的受欢迎程度高居第二,16.2%的人喜欢并阅读这类型作品,而在这16.2%的人数中有94%的人是女性。女性常常对不可预知的爱情很是憧憬,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对于朦朦胧胧的初恋抱有极高的幻想,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的管制、自己所处的环境等原因导致爱情没有开花结果。于是,阅读都市言情类的网络文学作品成了她们满足内心幻想的一个好的选择。如:《泡沫之夏》这一作品讲的就是女主人公尹夏沫和富家公子欧辰、天王巨星洛熙之间纠葛动容的爱恨情仇。这类爱情故事在普通人身上很少发生,而在网络文学作品的温床里,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里面面容姣好,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女主角,开启自己的爱情之路。
每个人可以在自己所选择的不同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把自己幻想是作品中的人物,追寻理想的自我。于是,有的人成为了生活在仙境中美轮美奂的仙子;有的人是古代技冠群雄,所向披靡的一代宗师;还有的人成为了博学多才,迷倒众生的高富帅。每个人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虚幻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寻求内心的满足,排解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赢得内心的刺激和满足。
四、网络文学阅读对青少年的影响利大于弊
网络文学有着创作环境的开放性、阅读方式的多维性、作品内容的后现代性等特点,青少年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排解压力、实现自我,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但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心理正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判断力和价值观在逐步形成,因此,网络中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会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说,网络文学阅读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3%的人认为网络文学对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些知识面的拓宽更具体地体现在逻辑、政治、情感等方面,问卷调查数据表明,25%的人认为网络文学对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帮助,其次21.2%的人认为网络文学对冷僻知识有所帮助,哲学政治、情感知识也对部分人有一定的帮助和影响。网络文学创造的虚拟空间,可以让人足不出户便能了解世间百态。网络文学题材新颖,语言简单明了,具有特殊的审美特性,在一个无门槛、自由的创作环境下,任何创作者都能更好地“我手写我心”,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等用直白的语言词藻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中获取到许多冷僻知识,包括大量的网络语言和流行热词、人为地理知识、野史趣闻等等。同时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能使青少年缓解压力、宣泄情感,更是刺激青少年尝试以多样化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感和情绪,37.3%的人阅读网络文学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消遣,发泄情绪。在网络文学阅读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自由对任意一片网络文学作品发表自己的评论,青少年读者大可在匿名这一层屏障中尽情抒发自我情绪,与众志趣相投的读者同盟一同表达自己喜悦或忧伤的心情,也可以联系自我学习生活,吐露心声,倾吐内心的无奈压抑。据起点中文网统计的数据显示:在《荒芜纪》一书的书评区读者围绕此书发表的不同主题的帖子共有108554篇,而其他读者对帖子的评论回复总数高达4259685条,其中总热评数达26523,精华数达30608。而在我吃西红柿的另一力作《吞噬星空》的书评区所显示的总主题数竟高达360810篇,回复数也高达5859971条。通过这种交流,作者可以调整自己的作品,从而更加适合读者的口味。而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通过这种与作者的互动,与其他读者的交流,除了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之外,也能充分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青少年群体渴望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渴望自身的行为能够成人化,希望得到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认可和赞同,逐步增加了对社会的认识,同时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增强,兼具一定的批判性,这一自我个性发展的需求都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时能够得到一定满足,形成个性。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够在与作者、读者群进行互动,在网络文学评论中去全方位地认识作品、了解社会。由此可见,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增长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还能释放压力、宣泄情感,在一次次的阅读中认识社会、发展个性。
而对于网络文学阅读对青少年读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我们也进行了相关调查。网络的开放性激起了众多文字操练者的狂热,一时良莠纷呈、鱼龙混杂。网络文学作品作者写作水平、文化涵养参差不齐,作品数量大,特别是充斥着恶搞经典、讽刺神圣、戏说历史、拒绝责任等等,各种文字竞相铺陈,大量的文字垃圾,包括黄色故事,使人不得不对网络文学的暴力化和色情化对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产生担忧。针对网络文学中描写的暴力或性内容的调查,54.9%的人认为影响很小,可以抵抗,仅有2.7%的人认为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不能抵抗。结果较为乐观,网络文学作品中的暴力或性内容并未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成不正确的观念,如此严重后果恐为夸大其词。在参与调查的青少年群体中,27.3%的人将网络文学阅读视为紧张学习过后的消遣,缓解生活压力,也有15.7%人认为其中的不健康描写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害,另一方面15.4%人认为会为大学生提供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帮助,会增强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持两对立态度的人数相当。由此可见,大家对于网络文学的认识,及认为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大,但是仍心存忧虑和隐患。
终上所述,65.2%的人认为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34.8%的人认为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弊大于利。
五、社会需营造良好网络文学环境,引导青少年进行网络文学阅读 据本次调查数据发现,25.8%的人在选择网络文学作品阅读的主要考虑因素是题材类别,其次24.1%的人考虑因素是依靠朋友推荐,也有16.8%的人是根据作品排行榜来选取作品阅读,相对较少的人是根据编辑推荐和更新速度。这组数据看来,绝大多数的人在选取网络文学作品阅读时,主要是依据个人的喜好以及他人评价,这就使人担忧在数量庞大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青少年如何甄别作品的好坏,带来更多积极影响。另在对网络文学的改进数据统计中,25.4%的人希望网络文学在文字技巧和思想深度上得到改进,24.7%的人希望网络文学作品的纯度能够更高,内容健康程度提升,部分人希望网络文学作品能够强化与现实的联系,避免出现沉迷虚幻,荒废学习的情况,也有部分人希望在更新时间上能够得到改进,少数人希望病句错别字、常识错误等等得到改进。数据表明,网络文学内容本身质量是决定读者阅读的重要因素,也从侧面反映出网络文学的现状。质量控制研究有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此,针对目前网络文学的不足提出几点构想,进一步引导青少年进行网络文学阅读:
(一)网络文学作品质量控制 1.制定标准,明确内容质量要求
原创文学网站一般都必须具有四个方面:一是作者申请条件、福利稿酬制度和作品权利规定,二是上传的作品要求、作品授权级别规定、作品分类规则和收录推荐标准,三是书评管理规定,四是编辑对作品评价标准,包含一些传统文学作品的标准在内,如作品创作原型的选择,信息的密集度和新颖度,思想的深刻性和表达的水平等等。构建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将对作品质量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
2.全流程质量控制控制管理方法
首先,网站要对网络写手资格进行审批,一般网络写手需上传自己的作品,经过编辑的审查,认可后,才允许上传的作品。其次,在作品上传后,网站通过设置的敏感关键词可以将一些低俗的,危害社会稳定的,带民族歧视色彩等内容的词语屏蔽掉。再次,作者的作品发布后,网络编辑还对作品的内容进行阅读,推荐优秀作品。同时,点击量大,受到读者欢迎的作品会再次得到编辑的审读,并可能进入到传统出版渠道出版。这样一部好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突显出来,最终得到广为传播。而质量低的作品淡出读者视线,自然淘汰。
(二).评论界评选网络文学优秀作品
网络文学是网络道路发展的另一条重要的途径,不管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者还是便知天下事的教授,忽略了网络文学,则等于把自己束之高阁。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和网络文学这十年,这俩项评选网络文学作品的活动的结束,对于整个网络文学意义重大,它宣布以前不入大雅之堂的网络文学终于得到了学院派的承认。这种名分给网络文学作品的宣传和影响力增加了一定的筹码。这俩项规模巨大的活动以主流文学价值观和传统审美标准审视网络文学,这俩项评选给我们带了一定的思考:什么样的文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什么样的作品评选才是网络作品的评选?本人认为,即使是在超文本下的网络文学,也不足以脱离于传统文学,我们盘点网络文学的发展:最初活跃于bbs上的贴,直到出现榕树下这样专业的文学网站,此后,随着市场的需求,网站的风格迎合着读者,那段时间很多网友戏称为网络文学的黑铁时代。但是,如今,即使网站上的作品质量有所提高,我们也分析不出当下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
网络文学是草根文学,风格各一,如果我们分析下这俩次评选,会发现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什么评选人都是行政人员?为什么评选出来的作品都大同小异?既然是草根文学,我们可以接受价值观一样,但是,审美标准却能如一?如果真的期待中国的文学百花齐放的话,网络文学的评选,应呈开放态度。不必束手束脚,首先评选人员应该是更接近文坛的作家,评选作品,应本着求同存异,有取舍精神来选作品。
第二篇: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心理分析论文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繁荣和网络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阅读的方式来了解世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小说在青少年中越来越流行。网络小说是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小说、类小说文本,其中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即不经编辑、个人随意发表的小说作品。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现在的家长们为中学生们配备了更优良的工具:触屏手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但学生们往往用这些工具来阅读网络文学作品,而且可以说,青少年已成为网络文学阅读的重要群体。即使是在课业负担日益沉重的高中,网络文学也十分流行。但是,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某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事实性的、历史性的错误,家长和老师们都反对学生们阅读网络文学,很大程度上就是担心学生被一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引导。其次,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容易占据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另外,网络文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可即使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禁令”之下,学生们还是对网络文学作品爱不释手,私下传看、交流。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网络文学作品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青少年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时究竟怀着怎样的心理?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文学?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及阅读需求
阅读实质上是一个心理过程,包括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记忆、阅读情感、阅读后产生的各种心态和效应。青少年群体由于身心的成长变化而表现出特殊的阅读现象。青少年在高中阶段生理上不断成熟,性别意识突出;在心理上也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觉观察水平显著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追求自我的个性以及情感的控制。在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经历着如此显著变化的时期,面对繁重的课业和升学的压力,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关心和理解,他们也需要一种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释放自己心理压力的途径。而传统的语文课本或语文课外读物、名著对他们来说显得枯燥无味,不能满足这种阅读需求。在网络科技和电子产品日益发展的今天,青少年就自然而然会想到在网络上寻找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于是,他们把眼光转向网络文学,在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得知他们的阅读需求,从而探求他们的阅读动机及阅读兴趣。
二、阅读倾向中的性别差异及阅读心理分析
网络的普及为青少年阅读网络小说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目前,国内点击率比较大的网络站包括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潇湘书院、榕树下,新浪、搜狐等站上也有相应的读书频道。但是在选择类型上,男生和女生有着明显不同的倾向,各个网站也针对不同的阅读群体进行了阅读方向的分类。如在起点中文网首页的分类中把男生比较喜欢的玄幻、仙侠等和女生网作为不同的类别区分了开来,而潇湘书院则以言情小说作为主打内容,自称“女性免费小说网站”。所以,我们可以从性别角度分析青少年在选择网络小说时的阅读心理。
(一)男生网络阅读倾向与阅读心理
从传统的性格特征上来看,男生在交往中比较主动,擅长逻辑思维。而且在性别差异研究中,有一个得到一致支持的说法,即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攻击倾向,并且男生一般更具冒险精神和竞争心理,因此在选择网络读物时更偏向于玄幻仙侠类和盗墓类的小说。
1.玄幻仙侠小说的幻想性与逃避现实心理的满足其实,到现在为止,文学界还没有一个对玄幻小说的精准定义。一般认为玄幻小说是建立在思维想象的基础之上,叙述具有特异能力的人物与实践的幻想类小说,多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为母体,揉和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主要代表作品有《飘邈之旅》《小兵传奇》。同样属于幻想类小说的仙侠小说是指“运用修仙之法突破天人之境飞升虚空的作品”[5]81。它与玄幻小说主要的区别点在于以“仙”为内核,作者往往会设置一系列仙术、仙药和修仙等级。主要代表作品有《诛仙》《凡人修仙传》。在主角的设置和情节的展开上,这两类小说也表现出一定的模式化。小说中的主人公充满青春气息,具有坚强、率真、勇敢等美好品质,在个人奋斗和成长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成为英雄或至尊。主人公身上的美好品质虽然吸引了众多年轻美貌的女子但他却能专一深情。玄幻小说和仙侠小说最鲜明的特征就在于“文本虚拟性”和“幻想性”,在构造方面极大地超脱了现实,展现出奇幻、荒诞、神秘莫测的幻想世界,情节上也是极富传奇性。从玄幻仙侠小说的精神特质上我们可以找到与青少年心理需求相契合的方面。青少年群体处于人生中特殊的成长阶段,通常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男生因处在叛逆期而表现出敏感的状态,也常常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世界。当他们想要塑造一个完整的幻想世界时,阅读的需要和动机也就产生了。在玄幻小说中,他们可以体会到主人公冒险打斗的乐趣,在仙侠小说中他们可以领略主人公超凡升仙的本领,在众多女性角色对主角的温柔追求中他们可以享受被崇拜的满足感。在充满压力与无奈的现实生活中,小说中的神仙鬼怪和梦幻场景都帮读者完善了自己的虚幻世界,从而满足了青少年逃避现实的心理。由于创作玄幻仙侠小说的作者大多数也都是男性,所以很多情节的设计都体现了男性的视角,比如主人公有好几个“红颜知己”,男生们自然更加喜欢阅读。
2.盗墓小说的悬疑性与追求刺激心理的满足盗墓小说一般指以盗墓故事为背景的恐怖悬疑小说,常常以诡异刺激的故事和场景、亲戚的悬念设置吸引读者的眼球。主要代表作品有《鬼吹灯》《盗墓笔记》。盗墓小说的情节主要围绕着各种冒险展开,涉及一些神鬼志怪的灵异故事,也常常出现一些文物、考古方面的专业名词和盗墓术语。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情节的推动中被塑造得鲜明丰满,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渐渐浓厚。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年学生们思维更加活跃,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三点一线的日常生活和升学的压力却常常使他们产生枯燥、焦虑的疲劳感。可以说盗墓小说中的冒险情节和悬念设置正符合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的阅读需要。紧张刺激是盗墓小说给读者带来的最大感受,这样的感受正能用来调节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疲倦与压力,填补空虚的内心。读者往往可以将自己带入故事之中,体验那番不同寻常的经历。当然,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深厚友情也同样感染青春期中情感丰富的读者们。
(二)女生网络阅读倾向及阅读心理
相比男生而言,女生的心思敏感细腻,易动感情,更加注重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关系。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女生对异性的认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言情类小说一贯是女生课外阅读量最多的类型,近些年流行起来的穿越小说也逐步在女生群体中走红。
1.言情小说的浪漫性与渴望爱情心理的满足从上世纪台湾女作家琼瑶、席绢的经典言情小说到今天的网络言情小说,都是主要以爱情为核心,表现为冲破重重障碍追求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形式。一般来说言情小说的特征在于描写男女主人公浪漫爱情的成分超过了故事中其它的元素。今天,青少年读者们,尤其是在高中女生群体中比较流行的言情小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描写高中、大学校园内男女生爱情故事的校园爱情小说,代表作品有《何以笙箫默》《泡沫之夏》;另外一种是涉及现代都市女性职场、婚恋生活的都市爱情小说,代表作有《佳期如梦》《海上繁花》。这些言情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是“灰姑娘式”的人物,单纯善良,情感专一,很多情况下虽然其貌不扬却受到男主人公们的青睐与宠爱。而不管是在校园还是都市,男主人公们总是英俊潇洒、气度不凡。虽然男女主人公在恋爱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误解与磨难,但最后都能团圆美满,幸福一生。青春期的性成熟让青少年的性别意识逐渐增强,对异性的好奇与对爱情的向往也随之而来。中国传统教育中性教育的缺失,学校和家长对性和爱情的话题的回避,导致青少年们,尤其是女生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好奇只能通过阅读言情小说求解。而言情小说建构的完美爱情世界就满足了女生们对于浪漫爱情的渴望。在阅读言情小说的过程中,读者很容易把自己带入书中那个单纯可爱的女主人公角色,体会爱情带来的美好感受和被帅气多金的男主宠爱的氛围。在校园言情小说中校园场景的描写拉近了读者与小说的距离,纯爱的主题和温馨直白的文字也缓解了学业上的压力;而都市言情小说中对职场、政界、高干家族的描绘和对爱情与权利交织的复杂描写满足了青少年对现代都市社会的幻想。
2.穿越小说的交错性与自我实现心理的满足穿越小说是描写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从其原本生活的时代离开,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并由此展开一系列活动的小说。在实际创作中,主人公主要还是从现代穿越到中国某个朝代,或者是架空的古代。主要代表作品有《步步惊心》《末世朱颜》。穿越小说叙述的关键在于主人公在两种不同时空下双重生活经历的交叉体验以及冲突的描写。穿越前的女主人公接受的是现代民主思想和高等教育,虽然平凡普通但有一技之长。穿越后因自己原先在现代社会中养成的特立独行的性格受到各种男性角色的钦慕,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在古代社会中大展拳脚。最后在现代爱情观念的原则下与男主人公终成眷属。虽然穿越小说中也有一些对于爱情的描写,但实质上它是以对时空的独特化处理来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古今语言的对比和不同时空文化观念的碰撞让穿越小说比言情小说更多了一种新鲜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望。穿越到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环境中之后,独具现代意识的女主人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不但体现了现代青少年女生对突破原有心理空间的诉求,也体现了她们对实现自我的渴望。现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理想,但在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下倍感无奈,往往感觉找不到出路,而穿越小说文本则满足了青少年们实现自我的愿望。
(三)阅读过程中的代入感阅读的过程
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在读者通过视觉获取文字符号进入大脑的过程中,读者的心理活动会根据大脑对文字的解码产生不断变化,思维活动更加频繁。青少年群体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大脑思维灵活,心理活动更加丰富,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字的感知和思考更加细腻。网络小说受到青少年读者的欢迎,最大的原因在于很好地投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即对现实的逃避,对未知的向往,对原有生活空间的突破。当读者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姿态阅读网络小说时,更容易随小说中的文字描述展开想象。一些优秀的网络小说作者通过对幻想场景的细致描绘和对人物细腻描写使读者快速进入故事情境,使读者产生“我仿佛就在这里”和“我仿佛就是这个人”的代入感,得到了感情上的共鸣,寻求到了精神上的寄托。他们在小说世界里可以完成一些虚幻的梦想,从而达到对现实生活暂时逃避的目的。
三、正确认识,积极引导
虽然网络小说整体的写作质量不高,但它确实在青少年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充当了一定的调剂作用。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对他们不成熟的心理状态给予包容。其次,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读名著而是选择一些语言俗化、结构松散的低质量网络小说,很大程度上是缺少教师的阅读指导。所以,教师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现在网络上也不乏一些文笔细腻、情节紧凑的优秀小说,教师可以在筛选的基础上推荐一些评价较好的作品,鼓励学生写下阅读感想,或者与中外名著进行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小说的作用,正确认识青少年阅读网络小说的阅读心理,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做出应对。
第三篇: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
高亚平
一、调查背景:
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我的孩子认为离开网络比离开我更糟糕。”05年9月10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现在杭州举办的“西湖论剑”上,与中国IT精英纵论互联网经济,他说,自己在女儿心里的重要性远比不上互联网。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60.6%,18岁以下的占20.4%。“你e了没有”成为青少年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调查方法:上网、看书、读报纸
三、研究结果
(一)、上网的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青少年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2、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
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青少年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3、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是一个提供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他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4、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5、拓展了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因特网的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也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强网络对青少年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关工委工作的必要。
6、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二)、青少年上网的弊端:
1、是上瘾问题。众多青少年学生长期沉缅于网络之中,有的已出现了网络病症。导致青少年学生出现了精神和躯体的病症,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是部分不健康网点问题。因特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
3、是荒废学业问题。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这个问题不可忽视。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4、是诱发青少年犯罪问题。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网站网页的不健康内容,使已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分不清真善、好恶,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
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5、是网上交友的问题。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通过问卷分析,青少年与网友见面的占11.5%,从不见面的占56.3%,偶尔联系的32.2%。网上交友都是在“背靠背”的情况下进行,易使青少年产生说谎、虚拟的心理反映,与网友见面潜在着极大的危险性。因此,网上交友不慎极易使青少年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6、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四、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 网络带给了少年儿童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小学生由于年龄少,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进行意志力、控制力、责任心的培养,加强自律与他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
(二)、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人物采访、辩论会、资料查询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说、看看、查查、写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在学校的网站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倡议全体少先队员:①不进网吧玩游戏;②进网吧上网必须征得家长同意;③上网要上健康网。
(四)、家长也应积极于学生沟通,帮助孩子早日告别网络
第四篇:青少年犯罪心理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心理调查报告
前言:自1978年国内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社会形态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变化的新局面。这是由于:一方面,社会经济制度的改进使得旧有的价值观念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整个社会处于价值失范状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中,西方的金钱观念、个人主义等一些意识糟粕的渗入和不断强化也是导致社会整体意识形态失序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旧价值观念交替碰撞导致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青少年犯罪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它不仅在青少年群体中发展迅速,而且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试图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对青少年犯罪(或称青少年行为失范)现象进行剖析。
定义: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青少年犯罪。所谓青少年,在犯罪学研究中的概念,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跨越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界限,是比较宽限度的一个定义。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中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实施的犯罪,亦指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阶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至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通称。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已满14岁至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法律、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叫做青少年犯罪。
原因分析:从青少年犯罪的历史记录来看,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增至70%。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仅2004年,慈溪市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就高达102件,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153名。单单从国际社会将青少年犯罪列为继环境污染、毒品传播之后的“社会第三大公害”可见其近年发展速度之快、覆盖人群之广、危害之重。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相似,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科学欣欣向荣的发展的年代。但是社会转型期往往也是最容易发生社会问题的时期。很多中国社会今天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过去也曾在美国社会出现过,虽然中美社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在很多方面却是相似的。笔者借用以下三种美国社会学者的理论的视角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原因进行解剖: 方向一:社会控制论(Social Control Theory)
社会控制理论是西方学者在研究青少年犯罪方面运用最多的一个理论派系,与其它众多的理论相反,社会控制理论不问人们为什么会犯罪,而是问人们为什么要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为什么不违反规章制度和法律。
社会控制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不违反社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社会的有效控制,如果这种社会控制一旦失效,人们就会违规犯法。
人们这种违规犯法的倾向在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受到社会有效的控制,如果一个人犯了法而又不会受到惩罚的话,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犯法。社会控制理论认为,青少年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同家庭关系的弱化,父母不妥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子女对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疏远,青少年对家庭的依赖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对青少年的控制能力。
方向二:心理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
心理分析理论主要由弗洛伊德所开创,由很多犯罪学家采用来分析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Akers,1997;Siegel and Senna,1998),人的个性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本我,二是自我,三是超我。本我(它)与生俱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最原始的生理需要:包括性的要求和对食物和其它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品的需求,这些需要遵循追求快乐的原则。自我(我)是一个人的个性中有意识的、理智的部分;一个人的自我的发展,使其生理上的自然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之间形成一种有意识的平衡。超我(高于我)的发展是一个人接受了父母、社区、以及周围其他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的结果,是一个人的个性中道德品质部分,个人用它去检验其行;超我是社会文化在个人个性上的体现,也是个人个性中内在化以后的社会文化。
人的个性是在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中形成,如果这两者间有一个比重过大,这个人的个性就不正常;如果本我在一个人的个性中占了主导地位,他就可能会不惜犯法去满足本我的要求;如果超我在一个人的个性中占了主导地位,而本我的要求受到过分压抑,这个人就会精神焦虑,并出现行为失范。正常的社会化过程有利于健康的个性发展。但是,如果社会化的主体(如父母亲)使用惩罚性的、反复无常的、或是专横的教育方法,那么孩子的个性发展可能失去平衡。因此,青少年的违法行为可能是个性深层矛盾的反映。就人的本性而言都是反社会的,人只有经过一个妥当的、平衡的社会化过程,才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方向三:差异交往理论(Differertial Association Theory)。
差异交往理论的最早创始人是萨瑟兰(Sutherlard,1947)。根据这一理论,一个人的行为主要是由他的社会交往所决定的,一个人犯罪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同有犯罪行为的人交往的结果。根据萨瑟兰的这一理论,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如其它行为一样,是从其他人那里学来的。这种学习的过程完成于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再加上群体具有的环境影响力,当一个人学习犯罪行为时,也学到了犯罪的技能,同时还学到了犯罪的动机、理由和态度。
一个青少年在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中,虽然受到违规犯法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遵纪守法思想的影响,同样,一个青少年在与行为不良的青少年接触时,也在与其他行为正常的青少年交往。然而,由于所他接受的违规犯法的思想超过了遵纪守法的思想,也由于他接触不良青少年和不良行为的程度超过了他接触正常青少年和正常社会行为的程度,所以才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就是差异交往理论的基本原则。
人们的社会交往由于频繁程度不一样、持续的时间不同、关系的重要性不同、以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如果一个人首先同罪犯交往,而且同罪犯交往的频繁程度、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持续的时间都超过同一般人的交往,那么这个人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一个人学习犯罪行为,通常是在兼有犯罪行为和反对犯罪行为的环境中学会的,犯罪行为的学习过程相似于其它行为的学习过程。
举例说明,青少年攻击型行为主要是从三个地方学来的;第一是从家庭成员那里学来的;第二是从周围的社会环境学来的;第三是从媒体那里学来的,电影和电视上的暴力行为往往更加生动具体(Akers,1997)。
青少年犯罪的浅层小结:
无论是社会控制理论(Social Control Theory)、心理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还是差异交往理论(Differertial Association Theory)。最后分析的结果均不约而同的归结到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上。毫无疑问,家庭在青少年的教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照这次调查中有效回收的129份问卷中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的反馈;分别有81人选择“父母因工作繁忙导致青少年疏于管教”(占总有效问卷中的63%),74份选择了“父母的溺爱”,68份选择“父母的管教方式过于偏激”为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当代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的稳定性已经大不如前。90年代以来,我国的离婚率呈直线上升,“婚变型”家庭逐年增多,大量的单亲家庭使大量的青少年失去父母双方刚柔相济的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这将直接导致这些青少年世界观的失衡和犯罪可能性的提高。
家庭教育中方法不当也是造成青少年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
(1)“溺爱型”。容易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达不到满足,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高压型”。奉行棍棒政策,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形成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极大。
(3)“放任型”。易使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和监护,造成性格孤僻冷漠,经不起诱惑,一遇坏人引诱,容易沾染不良习气,走上歪路。
在了解了犯罪青少年产生的类型并走访了一些家庭和慈溪市政府相关部门后,我们总结了几点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
1.与正常青少年相比较,行为失范的青少年往往缺乏父母的支持,缺乏对父母的感情与父母的关系疏远,常常觉得得不到父母的爱、父母的重视和接纳,子女对父亲的疏远则更容易导致行为失范。
2.虽然有些青少年同不良的青少年交往密切,但只要他们同父母保持密切的关系,就不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反之,有些青少年虽然很少与不良的青少年交往,但是,如果他们同父母关系疏远,走上犯罪的可能性依旧很大。
3.虽然朋友对青少年行为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吸毒问题上),但青少年对于朋友的选择常取决于同父母的关系,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能保持正常的沟通和密切的往来,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将则很小。
4.父母对青少年的管教和要求缺乏一致性会导致他们行为失范,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应适中,过严或放纵都会造成青少年行为失范。
5.如果父母能有效地监督子女的行为,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或娱乐活动,对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抱有较高的期望,那么,子女犯罪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降低。
6.如果一个家庭充满矛盾,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和谐的关系,子女就有可能犯罪。
7.家庭结构的不健全会对子女的发展产生副作用,这种影响对年纪较轻的孩子或女孩子更大。然而,家庭结构对子女的影响也可能因家庭成员的关系改善而减少,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往往比家庭结构更重要,当然,双亲家庭比单亲家庭更容易给子女恰当的指导(Bahr and Wang,1992)。
应对:和谐的家庭氛围、完整社会结构,良好的社会秩序,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和谐而交融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们遵纪守法。反之,**的社会环境和充满矛盾的人际关系会使人行为失范或犯罪。
相较于美国八十年代的青少年,我国现代青少年的失范行为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程度上都有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吸毒、未婚怀孕、团伙犯罪等犯罪的比例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以权力控制理论(Power Control Theory)为代表的社会控制理论为解决青少年行为失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调查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支持与青少年的失范行为,有密切的关系;行为正常的青少年比那些行为失范的青少年更多地受到父母的监督,也更容易同父母讨论自己碰到的问题。行为正常的青少年所受到父母亲的管教通常是适度而有益的。与之相反,行为失范的青少年却很少能得到父母亲妥当的管教,父母对他们的管教不是过严就是过松,在家中受到虐待的子女,遇事易于使用暴力。此外,父母缺乏一致性的管教同样会导致青少年的失范行为。在家中,如果父母参与一些孩子们的娱乐活动,重视他们学习上的成就。那么,孩子行为失范的现象将会相应减少。
有些研究还表明,如果父母的管教得当,子女同父母的关系良好,父母对子女有足够的监督;那么,即使家庭结构不健全,住房条件差,父母酗酒,甚至父母有犯罪行为,都不至于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然而,也有证据显示,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对一些关键问题作出决定的时候,得到来自父亲或母亲的指导常少于那些生活在双亲家庭的孩子,那些同继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或没有与亲生父母在一起的孩子,行为失范的可能性则很大,从性别差异来看,无论是男孩或女孩,其失范行为都与他们同父母关系密疏有关,就差别而言,常取决于家中父母是否平等,如果父亲在家庭起支配作用,男孩行为失范的可能性就大于女孩,而父母地位平等,二者差异就不明显。
在问卷中,大多数(75/129)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应该从改变犯罪青少年的周边环境入手来引导他们远离或者防止他们再度进入原来的不良环境。这不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学校和社会群体应建立的公德机制。
在学校的责任方面,普遍认同的看法则是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两项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5%和30%。
笔者对问卷结果的解释类同控制论。认为适度的控制和法规有利于青少年进行自我约束。除了家庭以外,青少年呆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学校特别是住宿制学校应特别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有比要的情况下也应适当使用控制机制来协调和限制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
结尾:在即将完成这篇报告的时候,笔者又在网上看到了本省有关的青少年犯罪的信息。想象我们的父辈一定不象我们需要面对如此多的信息和选择。21世纪是一个知本家的时代,而把握好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最有效地删除了明天信息危机。
法律与传媒分院
慈溪实践小分队
2005年8月
第五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
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和感化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国家相继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利益多元和观念复杂时期,青少年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仍居高不下。为此笔者利用署假在我县进行社会调查,通过走访学校、政法机关等部门,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特点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以采取切实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基本情况
近两年来,我县发生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29件78人。其中14-16岁38人,16-18岁40人,在校生5人。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性质:抢劫23人、盗窃15人、寻衅滋事10人、聚众斗殴7人、故意伤害7人、强奸4人、贩卖毒品4人、抢夺2人、非法拘禁2人、敲诈勒索2人、诈骗1人、破坏广电设施1人。法院已判决21件55人。其中免于刑事处罚1人,拘役1人,缓刑21人,判处有期徒刑32人。
二、特点
1、犯罪低龄化。犯罪年龄低龄化是当前青少年犯罪比较突出的特点,据调查资料显示,16岁以下青少年违法犯罪38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49%,14岁以下违法少年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2、作案手法成人化。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犯罪呈现成人化倾向,不仅预谋性强,作案手法成熟,而且手段十分残忍,危害之大令人触目惊心。如:15岁的段某为与邻居女生发生两性关系,携带菜刀、尼龙绳、护腕等作案工具深夜翻墙进入14岁的女学生周某家,因被周某的奶奶发现,段某当即用菜刀猛砍周某的奶奶十余刀,致其无法动弹,生命垂危,后抢救无效死亡。然后用尼龙绳将周某的双手反捆,用护腕堵住周的嘴,想强行将周某带到其家实施奸淫,由于周某反抗,段又用菜刀砍、割被害人的上身数刀,直到见周某没动静后才逃离现场。
13、侵财性、暴力性犯罪突出。抢劫、抢夺、盗窃侵犯财产的违法犯罪40人,占51%,排列首位。其次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强奸等侵犯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30人,占38%,以此反映出青少年犯罪中侵财性和暴力性犯罪占很大的比例。
4、结伙作案明显。结伙作案35人,占45%;青少年作案的结伙性,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如王某某14人盗抢团伙中,青少年占50%,一月内,结伙在县城及周边乡镇盗、抢作案40余起,涉案金额10余万元,严重危害社会。
三、原因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社会、地域特性等多个方面的原因。从调查资料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自身原因。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心智尚不完全成熟。一是逆反心理强。抗拒社会道德和法律,往往与成人的要求、学校纪律对着干;二是盲目模仿心理强。模仿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习过程,暴力网络游戏、武侠小说、言情影视片都有可能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三是报复心理强。利己心理作祟,这也是青少年犯罪中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尤其是独生子女占有欲十分强烈,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就会采用犯罪的手段来获得所需之物。四是讲“义气”,“为朋友赴汤蹈火,为哥们两肋插刀”的心态促使其做事不计后果。;五是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理性认识薄弱,逞强好胜,偏激任性,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学法,不懂法,在各种因素的“夹击”下,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青少年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理所当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离异,因而缺乏关爱及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等因素,使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缺乏应有的辨别是非能力,在心理、生理方面发育尚不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极不稳定,缺乏理智,容易感情用事。如以上例举的15岁少年段某杀人案,就是因为父母均到外省打工,缺乏关爱及家庭教
育方法不当引起的。另案中的杨某因修房打茅坑与爷爷发生争执,而产生用毒鼠强毒死爷爷的念头,便将一包毒鼠强倒在爷爷的白菜盆里,后误将放学回家的妹妹毒死。这反映出青少年认识问题片面,不健康的心理和不计后果的心态。
3、学校教育。有的学校一味追求排名数和升学率,忽视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再加上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和外界因素影响,也成为犯罪的主要原因。如:上面提及的在校生段某杀人动机,就是因为3调考试,从排名60名下降到120名,心里难过,认为喜欢优秀生周某更没希望,要“发泄一下”,欲强行将周某带到自己家发生两性关系,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社会影响。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不良文化,特别是黄、赌、毒和暴力文化的影响,以及网吧、录像、歌舞厅、滑冰场等管理疏漏的公共场所,使辨别是非能力弱、抵抗力差的青少年深受其害,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和蔓延。有些青少年对银幕上、荧光屏中、新闻、画刊内的优秀人物及健康、使人上进的东西不学,反而对其糟粕毫无选择、不加思索地加以吸收,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灵魂。为追求不劳而获,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为捞取财物甘愿冒各种风险。如:在校学生16岁的周某、14岁的罗某、15岁的宋某,因迷恋网吧,没钱上网就寻找“刺激”,深夜在城区内采用暴力抢夺妇女的提包或挎包2次,而触犯刑律。可见不健康的娱乐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有多深。
四、建议
1、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强化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学校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室,网吧等不健康场所,要坚决关闭,其它青少年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家庭作为整个社会的细胞,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子女,从小培养子女自尊、自爱、自强、自卫的能力,使青少年能够掌握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技能。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
2、重视对失足回归青少年的帮教和安置工作。对那些已经触犯刑法并受到处罚的青少年犯,应该在执行刑罚的同时注重教育感化和挽救,使他们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并改过自新。从青少年犯罪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犯和
偶犯较多,加之青少年本身的可塑性大,说明青少年罪犯具有很大的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可能。将一个犯罪人校正为一个守法的正常的社会人,需要公安、司法机关及基层组织、社区、学校从不同的角度伸出援助之手,提供应有的帮助,而不能互相推诿,敷衍了事。特别是要防止他们对社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上述数据表明,每个青少年犯罪案件都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减少和遏制青少年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预防青少年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将会是各种矛盾、各种热点问题的集散地,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预防青少年犯罪越来越重要。首先,应加强对青少年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使其有正确的追求目标,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增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第三,司法机关对青少年犯罪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法律效果为基础,以政治效果为原则,以社会效果为目的,采取人性化的帮教手段,挽救这些失足青年,使他们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对罪行并不严重的且有悔改之意的,应采取微罪不诉或建议法院单处罚金的方法,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此应该充分理解,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司法机关共同做好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