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综合实验中心法学全真案例使用与管理规定
法学综合实验中心法学全真案例使用与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学校和实验中心有关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为加强我中心资料室业务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料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负责收集法学全真案例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规定流程,按时认真负责地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及利用工作。
第三条 根据学校关于集中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的原则,集中统管需要长期、永久保管的教学案例资料,维护法学案例资料的完整与安全,更好地为实践教学及科研工作服务。
第四条 法学综合实验中心案例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负责案例的收集、整理、复印、保管、统计、利用工作;
(二)为丰富实验中心实践教学和科研资料,做好法学全真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配合案例提供利用;
(三)开展案例资料的编研工作和参与、配合实验中心实践教学工作。第二章 全真案例的接收和收集工作 第五条 接收和收集的范围:
(一)利用法学院历届招收在职法硕学生的办学资源,收集其工作中接触的各类案件形成的案例资料;
(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整理提供其接触的相关案例;
(三)中心教师兼职受理的各类案件形成的案例资料。
第六条 收集与接收案例时间及方法:在职法硕学生,在其第一学年开学注册后,由法硕办公室通知要求每位学生提供,按照要求整理、编目后,资料室进行接收;全日制学生,在毕业前提供整理一份其社会实践过程中接触的案件形成案例料;实验中心教师,兼职律师工作中,提供其受理的各类案件形成的案例资料。
各类全真案例经过系统整理,符合要求,编有完善的《法学全真案例目录》(含民事法案例目录、刑事法案例目录、商事法案例目录、行政法案例目录)一式两份,方可办理移交手续。
移交、接收时,双方根据《案例目录》一一清点核对,双方经手人在案例移 交登记册上签名。《档案目录》由资料室和案例资料移交人员或单位各存一份。
第三章 案例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及利用工作
第七条 中心资料室案例资料一般以教学课程方向进行分类(民事法案例、刑事法案例、商事法案例、行政法案例)。每本案卷编号对应每个案例的标题。在日常档案整理工作中,注意做好:不同类型案例资料的分类存放,确保案例资料的完整;加工整理不符合要求的案例资料,调整资料室案例陈列不合理的布局等。
第八条 中心资料室工作人员,要熟悉所管的案例资料的内容,主动积极为利用者提供利用。中心资料室设立案例陈列专柜,方便利用者查阅、摘抄。利用者需要时,在不违背保管原则的前提下,可摘录有关部分。
第九条 中心资料室提供案例资料目录,查、借阅案卷资料登记簿等。工作人员每次应做好案卷借阅的登记和检查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对案卷数量、整理鉴定情况、利用人次进行统计。
第四章 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检查工作
第十条 中心资料室提供专门的档案柜和资料架保管和陈列法学全真案例。所有案卷资料副本,对中心教师和学生实行开架阅览,但未经中心领导同意及办理相关手续,一律不得借出资料室。因课堂教学需要,在资料室内上课使用的案例,课前由专人统一办理借阅手续,课后清点后统一归还。
第十一条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档案资料。实行一季一检查、半年全检查、特殊情况随时查。检查内容:
(一)案卷数量有无短缺;
(二)案卷材料有无损害;
(三)借阅手续是否规范;
检查时要做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采取措施。对受损害的案卷资料要设法抢救、修复。
第五章 其他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案例教学与党校法学函授教育
案例教学与党校法学函授教育
案例教学法近几年来在我国的教育方法改革中被广泛地提及,一些高校的法律专业已开始尝试用案例教学法来讲授法律课程。我们党校的函授教育也面临着教育方式改革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重视一下案例教学法,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函授教育中去。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和特征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员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释解相关理论内容并培养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法学教育领域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员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释解成文法内容并培养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在传统法学教育中,教师也常常讲到案例,其模式是:教师系统讲授法理论、法规则后,举出典型案例并加以分析,让学员进一步理解法理论、法规则。因此,传统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演示只能称为举例。这种举例不是学员讨论,正如潘维大先生所述:“虽偶有发问可形成师生互动,但教师通常背负教完课程的压力,因而无法作深入的探讨。”在教学的方式上仍然是教师讲、学员听,因而其目的也仅仅是解释法理论、法规则,而不能培养学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案例教学以对具体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为前提,主张透彻地观察个别事物,深入剖析它的一切方面,注意研究教育事实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它所关注的不是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而是教育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用以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提炼理论分析的基础。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演进分析,得到的是一种分析规律。
(二)案例教学的特征
1、案例的运用
案例教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员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案例展示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作为事件,就不能是对事物的静态的描述,而应展示事件演进的过程。事件中包含有问题或疑难在内。换言之,只有那些含有问题、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才有可能构成为案例,简单的“白开水式”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案例。同时,通过这个事件,可以反映一定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类似的情况,可以给案例阅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此外,事件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案例读起来生动有趣,像一个故事一样,但这样的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杜撰出来的故事即使再有趣,也不能称之为案例。
2、教学互动
与传统填鸭式教学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法重视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并且,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 2
要教学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出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员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自己日后的办案工作有用的结论来。这也意味着学员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员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进对问题的洞察力。
3、时代感强
为了更好的将法律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选案例过程中,必须要挑选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的案例,这些案例必须能够反映出现实生活,这样才能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发的思索,思考一些现实问题,解决当前人们的困惑。一部成文法是相当稳定的,修改程序甚为严谨,所以它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及时变化,要想让大家的学习、思想跟上时代步伐,只有不断更改教学中的案例,让人们了解成文法怎样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如果还使用几年前的案例而无视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生活,那人们思考的、领悟的也只是几年前的社会,那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教学。因此,案例教学是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二、党校法学函授教育的特点
党校法学函授教育和一般全日制教育和党校其他专业函授教育比较起来,在学员和课程安排上有很多自己独特的地方。
(一)学员特点
1、来源相对集中
党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公、检、法、司及行政执法部门,有很多甚至是一个工作单位。虽然这几年生源有分散的趋势,例如很 3
多政府行政部门、党务部门、各级政府派出机构甚至自由职业者来党校学习法律,但从整体上来讲学员结构并未有大的变动。这种来源相对集中的特点,给我们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案例提供了方便。
2、实践经验丰富
学员大都来自公检法司工作第一线,有很长时间的工作经历,并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反过来又指导着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学员对于怎样把一条条的法律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掌握的很透彻,但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学员由于理论功底不深厚,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甚至是偏差,当讲授理论知识与他们办案不一致时,他们往往迷信经验而否定理论,丰富的办案经验有时会成为他们接受先进理念的障碍。
3、价值观、世界观已形成党校函授学员大都是在职学生,他们都已工作多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自己独特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这一点不象是普通院校的学生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或正在形成中,犹如一张白纸。但通过和学员交流会发现并不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或者说他们有些人的价值观虽已形成,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困惑。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安排内容,变换教学方法,不能像教小学生一样灌输价值观。
(二)课程安排的特点
党校的函授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比较起来在课程安排上有很大特点。因学员的在职性,我们安排课程是采用集中授课,面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而不同于普通高校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方法。每门课程只有三十几个课时,甚至更少。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课时,设置内容,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让学员在短时间内领会精 4
髓,并能融会贯通于工作实践。
三、案例教学在党校法学函授教育的运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运用于商学、医学和法学中,但要想运用于党校的法学函授教育,还要和党校法学函授教育的自身特点结合起来。
(一)案例教学与学生特点相结合上述我们分析了党校学员的特点: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价值观、世界观已形成。我们在安排案例教学时就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首先看他们的工作经验。学员们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一个现状不容忽视,即他们法律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法律的理解尝浅而止,一些工作经验是建立在不规范运作上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安排案例教学时首先要把理论讲解清楚,因为案例教学是建立在对法律理论有正确认知基础之上的。在有了一定的理论功底之后,开始挑选案例。学员们普遍对一些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棘手的案件比较感兴趣。他们都希望通过教学过程找到解决的办法,想借课堂讨论之机和同行交流。选那些他们工作实践当中曾经遇到的,解决困难的案例会激起他们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一堂案例教学课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这些经验有的是建立在违法操作的基础之上,但学员有时并不自知,他们会很自然的在讨论案例中把以往的工作经验用到课堂上来,发现这些违法的办案方法时,我们要及时纠正并指出错误所在,让其印象深刻。
其次看他们的思想体系。党校学员都是成年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同样的法律条文,同样的案件让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更甚者通过更深层次的挖掘还会得不出结论,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握好大的方向,在大家讨论徘徊不前时适时的给与提示。此外一些学员他们长期工作在权力机关,多少 5
带有一点官本位思想,这种思想在讨论中也会出现,我们要及时发现给予更正,及时灌输法治理念,改变他们思想体系中与法治相违背的观念。
(二)案例教学与课时安排特点相结合我们党校函授不同于全日制高校,采用的是集中授课,一门课程集中几天讲授,我们在安排案例教学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在选案例时应注意一个案例的知识覆盖面,尽可能多的通过一个案例讲解不同的法律理论。既节约时间,又能锻炼学员们的理论运用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准备案例时下一番功夫。此外在讨论过程中在知识切换的关节上也要注意引导,及时提醒。
要想采用案例教学,我们老师必须首先摆平位置。案例教学不同于讲授法,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师不再主导课堂,仅起一个方向性作用和理论提示的作用,真正的主角应是学员。也许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一定把所学到的东西一一罗列或用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学中悟是我们案例教学的最大目的。
当然,我们国家案例教学法才刚刚起步,我们党校函授教育因自己的特点在案例教学中也有自己不同之处,我们还要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其更加适应党校函授教育,使我们的党校函授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6
第三篇:科研实验中心大型仪器开放使用管理规定
科研实验中心大型仪器开放使用管理规定
一、入室人员要熟悉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守则》、《实验室安全管理条列》、《实验设备管理规定》等。
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在专人、专岗下使用与操作,使用人需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用途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完好性;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
三、对非专职人员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应提前办理手续,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能使用。
四、任何大型仪器设备在使用中,由于人为因素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损坏,应由使用者承担责任。
五、使用大型仪器过程中应严格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服从操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严禁随意更改仪器原有参数设置和工作站内容。
六、仅在实验室计算机的规定目录下存储所需内容,不准随意安装软件,注意防止计算机病毒,严禁使用实验室的计算机玩游戏或看影碟等未经大型仪器专管人同意,不得随意使用自带U盘、移动硬盘等拷存数据,如需拷存数据,请大型仪器专管教师使用光盘进行存拷数据。
七、仪器设备使用完毕,用户和操作人员共同检查仪器,及时、如实、详细记录仪器使用信息,包括仪器使用机时或仪器出现故障等有关情况,详细填写《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并清理所用物品后,用户方可离开。仪器管理人员保存好使用维护记录备查。
八、大型仪器管理人员要维护和创造科研实验的良好环境,保证仪器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做好仪器环境、卫生和安全工作,实验室装备摆放有序、整齐清洁,严禁摆放与实验室无关的器具;未经管理责任人允许,其它任何人员不得乱动仪器设备。
第四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
1.2003年5月7日,农民杨某等5人(以下简称甲)发现在其合伙承包的东湖养鱼场内有大量鱼苗死亡。经海滨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调查、采样分析后认定,造成鱼苗死亡的原因是东盛造纸厂(以下简称乙)向东湖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经处理过的有毒氰化物所致。为此,甲向乙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乙未予理睬。2003年12月,甲向市环保局申请对该损害赔偿纠纷进行行政处理。在市环保局的调解下,甲与乙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事后,甲多次向乙索要赔偿,乙以各种借口予以推诿,不予给付。无奈,到2005年1月,甲找到市环保局要求强制执行该协议,而市环保局却拒绝了甲的要求。因此,1995年7月,甲以市环保局不履行行政强制执行的职责为由,向海滨市人民法院提起了以市环保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
经审查,海滨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甲不服,来到某律师事务所咨询与本案有关的诉论与赔偿问题。
问:(1)海滨市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有法律依据?为什么?
(2)若甲仍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应当依照什么程序提起何种诉讼?此类应予提起的诉讼有何主要特点?
2.凯伦酒店是一家中美合资三星级酒店,该酒店开业半年每天噪声不断,周围居民苦不堪言,纷纷向环保局投诉,经环保部门检测,该店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且未办理“三同时”手续。于是环保部门作出该酒店停业的决定,并要求在停业期间限期治理。与此同时,周围居民和酒店部分职工以酒店噪声超过排放标准为由向法院提出了民事赔偿诉讼。问:
(1)凯伦酒店以自己为中外合资企业为由,提出应当享受优惠政策,可以不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这一理由是否成立?
(2)环保部门作出的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居民和酒店职工的诉讼?
参考答案:
1.(1)海滨市人民法院的裁定是有法律依据的。(1分)因为市环保局进行的调解不属于司法调解,而是具有第三人居中性质的行政调解。(2分)甲、乙双方在市环保局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当事人双方既不具强制约束力也无强制执行力。(2分)所以甲方不能以市环保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2)若甲方仍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应当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以乙方为被告重新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2分)而不是上诉。
此类环境损害民事赔偿诉讼的主要特点有:
实行举证责任的转移或倒置;(1分)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1分)诉讼时效期间延长(《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1分)
2.(1)凯伦酒店以自己为中外合资企业为由,提出应当享受优惠政策,可以不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这一理由不成立。因《环境保护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的单位和个人。(3分)
(2)环保部门作出的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因责令停业和限期治理都是人民政府的职权范围,环保部门无权作出该两项决定。(4分)
(3)法院应当受理居民的诉讼,但不能受理酒店职工的诉讼。因与职工之间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应先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解决。(3分)
3.前进化工厂和惠林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化工厂生产中排放三氯化铁残液,造纸厂生产中排放漂液废水。其排污浓度均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在河水水位正常情况下,两个工厂均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1999年5月该地大旱,河水明显减少,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冲入造纸厂的排污口,两股废水混和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氯化氢,致使在河边劳动的12名搬运工人中毒晕倒。送医院抢救后脱险,受害人为此支付医疗费86000元。
经当地环保局对两工厂排污口监测,其排污均无异常(达标排放),排放方式亦未违法。当地环保部门决定对两工厂各罚款6000元,并应12名受害人请求责令两工厂赔偿受害人医疗费86000元,每个工厂43000元,两工厂承担连带责任。问:
(1)环保局对两工厂给予行政罚款是否有法律根据?为什么?
(2)工厂是否应对12名受害人进行赔偿?为什么?
4.四川省某县一企业建设在农村,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10分贝,但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因而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当地环境保护局以该企业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月1600元。该企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行政决定。其理由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按照该法第2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我企业只满足噪声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结果,法院采纳了原告企业的意见,判决撤销环保局的决定。
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3.(1)环保局对两工厂进行罚款处罚无法律根据。(1分)因为依照我国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违法(2分)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2分)才能给予行政处罚。(2)工厂应当对受害人进行赔偿。(1分)
因为:(a)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行为的违法的违法性为必要前提,行为人的行为不违法,但造成了环境污染损害的,也要承担环境民事责任;(2分)(b)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承担实行无过失责任制,行为人虽无故意或过失,但造成了污染危害后果,也要承担环境民事侵权责任(或环境损害赔偿责任)。(2分)
4.该法院对本案的判决是正确的。(2分)因为:
(1)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备排放噪声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2分)
(2)责令限期治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权限,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属于越权行政。(2分)
(3)对不扰民的超标噪声,不应征收排污费。(2分)
(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因此噪声对该厂工人造成的危害,不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2分)
5.农民郭某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挖了一个养鱼池进行甲鱼养殖。某食品有限公司的废水排放渠距离养鱼池只有50米远。郭某听说食品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中有很多营养物质,于是萌发了引废水养甲鱼的想法。一天夜里,郭某偷偷扒开食品有限公司的排污渠将废水引入自己的养鱼池。第二天郭某养的甲鱼开始死亡,五天内全部死光。经评估,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郭某认为损害是由食品有限公司废水污染所致,于是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人民法院以该案属于环境污染案件,尚未请求环保部门处理为由,裁定不予受理。问:
(1)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2)食品有限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6.张某系张楼村村民,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起了一砖瓦厂,并核发了30.7亩的《土地使用证》。在该土地能够用于做砖瓦的土壤被取用完以后,张某为了继续经营砖瓦厂,便与村干部协商,将村里的16.1亩耕地划归砖瓦厂使用,并与该村二组签订了土地使用协议书,张某向村里缴纳种植补偿费共4800元。同时还与村民唐某、沈某、贾某等私下达成用地协议,占用耕地5亩用于取土烧砖。经村民举报,县土地管理局对张某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查处,并作出处理决定:对张某处以每平方米5元的罚款,限期恢复土地原状,责令加倍赔偿唐某、沈某、贾某土地两年不能耕种的损失。
问:(1)张某与村民组签订的用地协议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2)指出县土地管理局的处理决定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5.(1)人民法院的裁定不合法,因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纠纷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3分)
(2)食品有限公司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是受害人自身的过错。(4分)
6.(1)张某与村民组和村民签订的用地协议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因为:《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村委会和村民组都无权批准使用耕地用于企业取土烧砖。农民个人更无权转让其承包的耕地的使用权用于非农业生产。
(2)县土地管理局对案件的处理存在下列问题:1只处罚了张某,未处罚同样是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村委会和私下转让耕地使用权的村民。2对非法转让耕地使用的,没有给予没收非法所得这种行政处罚。3责令加倍赔偿损失的行政决定无法律根据。
案例7:湖南某县村民何某、张某等3人从某市矿务局工厂购回3.32吨装白砒灰的塑料编制袋,并以每吨1200元的价格卖给村民秦某、田某等3人。秦某等3人随即请来帮工将袋子在屋前的小渠中漂洗,在晒谷坪上晾晒。袋中的白砒灰随之进入空气和水中,造成一镇一乡、63个村、12个村民组40户的92人不同程度砷中毒,22437公斤粮食由于晒在坪里面而受污染;含砷量最高超标112倍不能食用;稻田、水渠底泥砷含量最高超标95倍;沿水渠以下10公里的水体中砷含量均超标。何某、秦某等6人怎么也没想到在小区里漂洗塑料编制袋竟然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请问:
(1)何某、秦某等6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2)何某、秦某等6人已构成什么罪名?
(3)对何某、秦某等6人是否应以共同犯罪论处?为什么?
案例8:位于县城北郊的某化肥厂有一条排放污水的管道通向小河,管道途中有村民张某承包的鱼塘一口。1999年8月26日,张某发现排污管道有漏水现象,即向化肥厂反映,并要求化肥厂采取措施防止漏水。化肥厂考虑到近期雨水较少,未对管道进行修理。同年9月7日,一场罕见的暴雨持续了3天,待雨过天晴后,张某鱼塘里的鱼全部死光,经济损失21600元。经调查、检验,系管道漏出的污水随雨水一同流入鱼塘,造成水污染致鱼死亡。张某要求化肥厂赔偿损失,化肥厂认为下大雨是自然灾害,往年同期都是干旱无雨,给张某造成的损失是意外事件,不予承担责任。请问:
化肥厂的理由成立吗?为什么?
案例三:曹某家隔壁房主买来一台榨油机,放在仅与曹家一墙之隔的房屋内,开办对外营业的榨油作坊。榨油机器整日隆隆作响,有时黑天半夜里还开机榨油,振动和噪声使得曹家不得安宁。为此,曹与隔壁房主作过多次交涉,但始终未解决问题。无奈,曹找到市环境保护局,请其出面解决。环保局并没派人对现场进行检测。振动和噪声使得曹家无法忍受。请问:
对于这一振动和噪声污染纠纷,曹某可以通过哪几种途径来解决。
【案情】本案原告刘露等407人均为某小学学生,该校东南面是被告某化工公司。2001年4月4日,该公司反应釜车间因职工违章操作,发生苯乙烯泄漏事故,散发的气体影响到该小学,导致本案原告刘露等407人出现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咳嗽等症状。
事故发生后,当地环保、卫生、教委等部门迅速组织检查,责令被告公司立即停产,并且将部分有明显反应的学生送到医院检查。部分家长对医院的检查结果持怀疑态度,随后自发带学生到其他医院检查,几家医院诊断结果不一。4 月12日,某省、市两级疾病预防中心等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小学师生出现的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咳嗽等症状,系由学校邻近的某化工公司苯乙烯泄漏引起的一次刺激反应,但没有苯乙烯的急、慢性中毒诊断的依据。
问题:
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5分)
依据《环境保护法》之规定:(1)、须有损害事实存在;(2)、须有损害行为存在;(3)、损害环境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事实之间须有因果关系;(4)、不可抗力、第三者的过错、受害人自身的过错等为法定的免责事由。结合案情(1分)
2、本案中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4分)
不可抗力、第三者的过错、受害人自身的过错等为法定的免责事由。本案无。结合案情(1分)
3、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遵循什么原则,污染受害人和污染加害人双方的举证责任分别是什么?(6分)
原告转移到被告承担,此即所谓“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的“部分转移”,即某些举证责任从受害人转移由加害人承担,并不意味着受害人不需要举证,这是需要澄清的误区。相反,证据越充分则索赔越主动,举证越全面则胜算越大。(2分)
污染受害人的举证责任:自身遭受了污染损害,并因此承受了直接损失。“直接损失”应当包括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如合理预期收益的丧失。存在污染损害行为,而且该污染损害行为是其指控的加害人实施。这些事项都需要受害人提供充分的人证、物证、书证等证据加以证明。(2分)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4条第(3)款,污染赔偿纠纷的加害人应就两方面的事项承担举证责任:(1)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2)其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本案中,加害人应当就上述两个方面进行举证。(2分)
4、推定的因果关系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本案分析。(3分)
如果排污者不能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后果无关并且没有法定的3种免责事(不可抗力、受害人自我致害、第三人过错),法官应推定因果关系成立,由排污者承担民事责任。
5、合法的排污行为如果造成污染要不要承担公害民事责任?(2分)
要。(1分)原因:公法和私法责任分别追究;或者从无过错民事责任角度谈。(11、什么是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有什么意义?
“污染者付费”,亦称污染者负担,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利用者补偿”,亦称谁利用谁保护,是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经济补偿责任的基本范围包括资源的调查、勘测、评价、保护、恢复等必要费用。建立并完善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是今后环境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发者保护”,亦称谁利用谁保护,是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不仅有依法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同时还有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以实现“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9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破坏者恢复”,亦称谁破坏谁恢复,是指因开发环境资源而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负有恢复整治的责任。如我国《水土保持法》第27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本单位无力治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治理,治理费用由造成水土流失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8分)
意义: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角度;个人、社会、国家角度;该原则与其他原则联系的角度均可。(2分)
2、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类型。
环境影响评价,亦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分)
广义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叫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又称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如经济发展政策、规划,重大经济开发计划等)之前,事先对该项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2分)我国2002年10月28日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类型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2分)适当点评政策环境影响评价。(2分)
3、你认为环境法的基本制度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内在逻辑联系?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任务,依据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某一类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8分)
相互联系(时间顺序、理念联系、作用分析)。(2分)
4、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分类意义。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
环境问题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以下的分类:(1)第一类环境问题和第二类环境问题。这是按照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将环境问题作出的分类。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山崩、海啸等。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它又称次生环境问题,有的国家还称为“公害”,这类环境问题,有的国家还称为“公害”,这类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利用环境和资源不当引起的,它能够被人类预防和控制。这类环境问题是环境法所主要研究的环境问题。(2分)
(2)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这是根据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的不同而将环境问题所作的分类。这种分类是主要针对第二类环境问题的再分类。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物质或者能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系统失调,影响人类或者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的现象。环境破坏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过度向环境索取物质或者能量,使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这种分类是
环境法上常见的分类,我国环境保护单行法就分为环境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两大部分。(2分)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和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这是国际上两种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这两类环境问题在性质、解决的方式和途径上存在诸多不同,是人们对当前世界环境问题的性质的正确表述。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即主要是由于经济的畸形发展和生活方式上的享乐主义造成的。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国际环境法和环境外交当中要注意这种分类。(2分)
其中意义占2分。
5、环境法是不是独立的部门法,为什么?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如前所述,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决定了调整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多样性;一般地说,同一类型的法律规范即同一部门法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同一种社会关系是由两种甚至多种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现象。这时,不应将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都划归于同一部门法。应当依据它们各自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来确定其归属。
对于一些法律部门还可以依据其调整方法来进行划分,所谓调整方法,是指调整社会关系时,用以影响社会关系的手段。
环境法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主要是由于它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称调整对象),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这与其他法律部门有明显的不同。
第五篇:人文与法学学院综合测评补充说明
人文与法学学院综合测评细则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综合测评及评优实施办法》,结合学院实际,特制订本细则:
一、测评小组组成1、班级测评小组成员由班主任、测评班级班长、团支书以及4名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审核评定班级综合测评成绩,班主任任组长。
2、年级测评小组成员由分管年级辅导员、测评班级班长、班主任代表组成,负责复核班级评定,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核定。辅导员任组长。
3、学院测评小组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代表与测评班级班长组成,负责复核年级评定,并对测评成绩做最后确定。学院党委副书记任组长。
二、测评流程
1、班级测评小组组织同学认真开展自评,填写自评报告。个人自评报告中应有个人总结,并需根据《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综合测评及评优实施办法》中德育奖励分、智育奖励分与体育奖励分的加分标准,分项列明本人可供加分的事实与本人申请的加分分值,以供班级成员及测评小组进行审核评定。漏写加分项,不予加分;无证明材料,不予加分。所列的各项加分证明复印件附在自评报告后。
2、自评基础上,班级测评小组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互评。
3、班级测评小组审核个人德育基础分与自评报告,核对加分项,填写综合评价表。
4、班级综合测评成绩在班级范围内公示1-2天后上交年级测评小组。
5、年级测评采用班级专业互换审核评定方式,审核评定班级测评结果后上交学院测评小组。
6、学院测评小组审核年级测评结果,在学院范围内公示3天。
7、同学根据综合测评结果,自愿申报奖学金。学院测评小组审核奖学金申报后,公示名单3天。
三、加分细则
1、德育加分
1.1 各类荣誉称号与各类竞赛活动级别以获奖证书公章为依据核准。同一活动不同级别,以最高分计,不重复计分。
1.2 所在集体获得学院荣誉称号,无名次设定的,所属集体的学生可获奖励加分0.25分/人;如有等级设定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可分别加0.25分/人、0.2分/人、0.15分/人;若获奖等级按名次设定,则第1、2名按一等奖计,第3至5名按二等奖计,第6至8名按三等奖计。运动会获奖不在此列。
1.3社会工作加分
社会工作加分审核评定过程中,采取本人回避政策。
1.3.1学院团委、学生会正副职学生干部,由负责老师审核评定加分,最高不超过2.5分;正、副部长级学生干部,由团委、学生会正副职学生干部审核,报负
责老师评定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干事或成员,由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团委、学生会正副职学生干部评定加分,最高不超过1.5分。
1.3.2党支部支委,由负责老师审核评定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党务工作小组正副组长,由负责老师审核评定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党务工作小组未担任职务成员,由小组主要负责人审核,报负责老师评定加分,最高不超过1.5分。
1.3.3新生管理委员会、艺术团、晴天心理工作室、红十字会、信息中心等二级组织,正副职学生干部,由负责老师审核评定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各部门的正副部长,由正副职学生干部审核,报负责老师评定加分,最高不超过1.5分;未担任职务的成员,由部门正副部长审核,报正副职学生干部评定加分,最高不超过1分。
1.3.4助理班主任由年级负责老师审核评定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班长、团支书、班委、团支委由班级测评小组审核评定加分,班长与团支书最高不超过1.5分,班委与团支委最高不超过1分。
1.3.5学校的正式团体指校团委、校学生会,其他为学生社团,社联下属为协会。学校正式团体、学生社团正副职负责人以所属团体出具证明,向班级测评小组申请加分,由班级审核评定;在各种社团、协会任职的同学可凭所属团体开具的工作表现证明,向班级测评小组申请加分,加分不超过1分,由班级审核评定。
1.3.6未担任上述职务,但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为校、院系、班集体做出较大贡献者,受校级、院级公开表彰者可分别申请加1分、0.5分,由班级测评小组进行审核评定。
1.4在学院院报、院刊、校报或各类正规网站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动漫或其它原创作品者,视为参加院级以上活动,可申请该项加分0.2分/次,累计不超过1.5分。
1.5校内外单位组织的义务劳动、社会工作和其他志愿服务等群众性活动,包括社工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义教、三下乡服务等,但不包括学生自行开展的各类个人实习活动以及学院组织进行的实习活动。
2、智育加分
2.1符合加分条件的资格证书颁发部门必须是国家认可机关,如本获取多项证书,不重复计算,即此项加分为2分。
2.2发表文章为专业学术性论文者,可参照校发文件第六条第二点第1小点申请加分,其他原创性文章均依照第5小点申请加分。
2.3本通过英语四级(425分)可加1分,通过六级(425分)可加1分。
四、本细则由人文与法学学院党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人文与法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