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北理法学基础与法学综合2
08北理真题
一法学基础(法理学、宪法学)
1.2.3.4.5.6.7.简述法律原则的作用或功能(15分)概述法律移植的必要性(15分)简述法在促进和保障诉讼正义方面的作用(15分)简述宪法修改的方式(15分)论述立法过程的三个阶段(30分)结合我国实际,试分析法与道德冲突的原因(30分)试论述宪法与宪政的联系和区别(30分)
二法学综合2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合伙的相对独立性
2.遗嘱的法律特征
3.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4.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5.管辖权异议的概念和条件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1.论担保物权的特征
2.你如何认识我国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三、法条评述题(分析立法理由、原理并评价,每题15分,共计30分)
1、《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物权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甲和乙签定了房屋买卖合同,乙交付了全部的房款,甲把房屋钥匙和房产证都交给了乙,乙入住。过了一段时间,甲声称房产证丢失,经过登报公告,甲又向房产部门重新申请办理了房产证,并用该房产证向丙银行抵押借款,双方签订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权登记。后因甲无力偿还债务,丙向法院起诉,主张行使抵押权,申请法院拍卖房子。当法院来封查房子时,乙才知道自己买的房子被抵押之事。
问:
1)甲和乙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生效?为什么?
2)该房屋的所有权人是谁?为什么?
3)甲和丙银行签订的抵押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4)丙银行能否行使抵押权?为什么?
如有错误之处可发邮件到liulina8866@126.com
第二篇:法学基础读书报告
理想国读书报告
资环1201班 3120101623 周传雷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理想国是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说:“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理想国》)。”由此可见《理想国》在我们人类历史上的分量确实举足轻重,正如一句话所说,“柏拉图因《理想国》而名垂千古,《理想国》因其思想而震古烁今。”
在《理想国》第一卷中,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优雅的辩论,对当时比较流行的正义观作了分析与批判。第一卷提出了4点关于“正义”的定义。第一是“不欠债”,后来被驳倒,说实话和不欠债并非正义的合适定义;第二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当的回报”,这个定义被苏格拉底用细化分类的方法驳倒;第三是“善意与友、恶意向敌”,被苏格拉底细化,发现敌友并非那么容易分辨;第四是“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被苏格拉底以技艺类推驳倒。
第四卷中,苏格拉底与阿德曼托斯的对话中一直出现了“护卫者”这个角色。苏格拉底说“只要护卫者成其为护卫者就能使国家有良好的秩序和幸福”。什么是“成其为护卫者”?苏格拉底解释说就是有良好的营养和教育造成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来维护国家和法律的国家保护者。这种护卫者保护下的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这是关于幸福城邦的真正建立,我们知道此一城邦的建立是为寻找正义而建立的。苏格拉底认为,如果要寻找到真正的正义,必须先建立一个最幸福、最全善的城邦,然后在此城邦中必会寻找到我们所企求的正义本身。柏拉图整个“理想国”的缔造就是围绕这一宗旨进行的。
看了理想国之后,我觉得柏拉图的一生就像献给了希腊,就是他的一生都是为了希腊城邦的社会秩序,稳定进行的不断思考和探索。在为民主法治建立基础,并想为自己提的理论变成事实,柏拉图的法治是在他的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建立的。从美国移植过来并为我们现在所推崇的现代法治理念,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居中裁判,完全独立。也就是说法官是在审理时,就双方在法庭上的证据与意见进行裁判。那么也就是完全要依靠法庭上的东西而行。但是当现代法治理念与中国现实相对撞时,我们发现之间似乎不是那么相容。我们会发现在中国,法治的思想并未深入人心。而且在基层法院,农民案件居多,那么你就不能要求他为着某一个案子,可能只有一两千块而在一开始就去寻找律师的帮助,不划算也不现实。但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就讲求正义。但是书里讲到,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是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平民政府制定民主法律,独裁政府制定独裁法律,依此类推。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在任何国家里,所谓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政府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遵守统治者的命令是正义的。强者有时候会命令弱者——就是他们的人民——去做对于强者自己不利的事情。照这么看来,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强者的损害。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最不正义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不愿意为非作歹的人也就是最吃亏苦恼的人。不正义比正义更有益。不正义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这明显是强权的“正义”。就像拼爹时代,爹高官在上,我就敢嚣张,你又能如何。在任何政府里,统治者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他们任公职是为被统治者的利益,而不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没有一种技艺或统治术,是为它本身的利益的,而是像我们已经讲过的,一切营运部署都是为了对象,求取对象(弱者)的利益,而不是求取强者的利益。做了统治者,他就要报酬,因为在治理技术范围内,他拿出自己全部能力努力工作,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所治理的对象。所以要人家愿意担任这种工作,就该给报酬,或者给名,或者给利;如果他不愿意干,就给予惩罚。所以法律就是用来约束这些高官的武器。
第四卷中我读到了国家的领导者还需要美德。“美德似乎是一种心灵的健康,美和坚强有力,而邪恶似乎是心灵的一种疾病,丑和软弱无力”。美德是构成理想国四大性质之一。柏拉图的观点是“国家的美德现在就是其成员作为成员的美德”。苏格拉底提出的四大性质构成了理想国完整的道德体系,也就是靠道德感化来稳定秩序。在法律的框架下,适当考量道德,使司法不要那么的冷冰冰,毕竟法不外乎人情。
就我目前所知的,我认为能动司法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我理解的能动司法其实质上就是将职权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法官的调查与法庭上的证据,辩论相结合,法官主导法庭程序走向。并且法官在判案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进行调节,或者多进行调节,甚至可以到其村中或家中调节,并请当地的村委会主任等帮忙。(因为在案子多的基层法院,其实诉讼双方都认识,甚至可能就是邻居或者亲戚,冤家易结不易解。)不可否认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加大法官的工作量。但是这样却可以使更多的农民或者像农民这个群体的人,在诉讼中不会那么的处于弱势,毕竟我国人口多数还是农民和像农民群体的人。
第三篇:法学基础概论论文(模版)
法学基础概论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学法、用法已经成为每个公民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的深入探讨,阐述了在学习上述等法律的同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初步了解了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关键词:法律 法律文化 法律意识 学法用法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学法、用法已经成为每个公民迫切需要。法学基础概论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既能很好的学好法律,又能学以致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很好的得到运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从远古时代直至近现代社会,人们都需要规则来约束自己,这些规则就是用来控制、调整人们的行为的。完全由人控制我们人类是不可能的,总得有规则才能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控制,规则是以语言文字等的方式表现的、对人的行为提出约束要求的信息。规范的规则有很多,有道德规则、习惯规则、宗教规则和法律规则。而法律的规则又是最强有力的一种,法律规则是人们在道德心和理性所共同指示的对人们的行为的评价的基础上而姓陈的行为规则。法律规范规范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领域中涉及他人的行为,并以公共权力机关对违法者的惩处、制裁来要求人们遵守该规则体系。法律规则在实质上是基于社会工人、在形式上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法律规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强制性和明确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婚姻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和国际法。在当代时会注意民主法治国家,通常以议会这一归家机关来制定法律规则。制定法律规则就叫立法,立法由制定、认可、修改、解释和废止。人们制定法律规则,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则,从而形成法律所要求的社会关系状况。由于人们按照法律规则的要求去进行活动而形成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就有了依照法律规则的要求去进行活动而形成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人们按照一条或一组法律规则所规定的权利、义务的形成、行使的条件去进行创设权利义务或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的实际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宪法是指固定我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范围和活动秩序等事项的法律规则的总和。“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和集团的根本利益”是宪法的本质,“根本大法”则表明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赋予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有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人身自由,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有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和婚姻、家庭、母亲、儿童、老人受国家的保护的权力,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我们还有义务必须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国家,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
近年来,随着“宪法”意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觉醒,不经意中,我国已迈上了社会主义宪政之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宪法、维护宪法、自觉遵守和实施宪法的风气和习惯,就此,如何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宪法文化作为一个现实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宪法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宪法文化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认为宪法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人们在法律实践中形成的宪法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二是认为宪法文化也就是宪政文化,是主体对宪政的情感、评价和心态,它深藏于民众的意识之中,又反作用于宪政活动。三是认为宪法文化是基于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现象,是社会、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宪法文化只能出现在近代。这几种说法,实际是某个单一的角度,对其产生、性质及其存在方式的表述,并非一个完整的定义。宪法文化是基于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关于宪法、宪政制度和宪法结构等认识的总和。
宪法文化是一个整体,是构成宪法文化的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宪法文化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即宪法文化的认知、宪法文化的评价和宪法文化的情感。这三大要素是依据主体对宪法文化的认识深度、认识角度而区分的,但同时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法律认知是人们对法律内容、形式、运行、法律性质、作用等法律现实以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分和联系的感知和认识。宪法文化的认知,解决的是事实判断问题,是主体对于宪法文化是什
么的回答。宪法文化的认知,包括认识和感知两个层次。宪法文化认识是人们对宪法的理性认识,其认识主体一般具有宪法知识,是对宪法规范和实践比较深刻的反映。宪法文化感知是人们对宪法的经验型知识,它往往因人而异。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公民的宪法文化认识结构也存在不同。一般来说,宪法与现实生活、政治实践联系越紧密,宪法的深入程度越高,人们的认识程度也就越高。同时,人们参与宪法生活的程度,接受宪法普及的程度,接受宪法教育的水平都能影响人们对宪法文化的认知。此外,宪法文化的认识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当代中国,公民对宪法的认知大多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主要表现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有时候还只停留在表面上,宪法实施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有机的体系,可操作性还不强,等等。
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促进宪法文化发展。回顾我国百年宪政的历史,尽管每一个新政权制定的宪法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从某些字面上看都有一定的价值,但为什么难以实施,或者实施时没有达到立宪者所追求的效果呢?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从宪法本身来理解,而应当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宪法文化因素。可以说,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促进宪法文化发展,也是步入宪政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传播和普及宪政的基本理念 宪政的基本理念即宪政精神,它是区分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法治与人治的标志。宪法至上、政府守法、违宪审查、保障人权已被公认为宪政的基本理念,是宪法文化的核心。宪法至上是宪政最重要的追求和标志,它是指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至高无上。这意味着宪法对所规定的权利、正义、平等、自由的保护及对权力的限制原则不可动摇,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从逻辑上讲,宪法至上的具体表现,如果不确定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是空谈;而没有宪法至上的文化传统,法治社会也不可能建立或者长久地得到保持。因此,要加强文化宪法建设,就必须在公民心目中树立起宪法至上的信仰。
政府守法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如果政府违法,逾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必将诱使全社会的违法行为泛滥,就会出现“政府无法治”、“法治只治民不治吏”的局面,其后果首先就是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由于政府守法作为一项宪政理念,其价值基础在于保障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正如法国《人权宣言》宣告的,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因此只有宪法才能确保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要保障宪法的充分实施,就必须对违宪行为进行处理,因此,违宪审查是宪法实施最重要的形式。违宪审查作为宪法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使宪法也如同民法、刑法一样具有可操
作性。违宪审查的形式主要有美国式的司法审查、德国和法国式的专门机关审查和中国式的立法机关审查。它通过确定与宪法相抵触或与其精神相违背的法律无效,从而保证普通法律规范与宪法的一致性,使宪法的权威得到制度上的保证。由宪法国家而形成的宪政国家,应当伴随着宪法保障机制的成长。在我国宪政实践中,这一环节尚需要大力加强。人权是宪政的目的。由于宪法对人权的规定最为详尽,没有人权条款的宪法不是完整的宪法。
首先,要长期进行宪法宣传教育,使公民形成遵守宪法的观念。尤其是国家各级领导人应带头遵守宪法。通过建立必要的制度和开展一定形式的活动来保证宣传宪法,如建立宪法节制度,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把宪法通过或颁布实施或生效的日期定为宪法节或宪法纪念日;建立国家公职人员效忠宪法和国家的就职宣誓制度;把宪法模型放置在重要场所,使公民能经常看到。此外,有的国家还开办本国宪政运动历史博物馆,等等。其次,为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应对宪法中过时的内容及时修改,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变更。宪法应当具有纲领性,对未来的发展起到前兆作用。但是,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变化是快速的,所以宪法有时难免落后于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修改,就会使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受到冲击。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宪政文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前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历史传统和现有经济状况的限制中,通过民主实践,积极改革,不断进取,需要全民族、全社会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门法之一,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法的法律渊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国家法律渊源不同。我国的行政法时能由国家机关制定的成文法律规范。我们国家行政法律渊源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所有部门法律的法律渊源;普通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指定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行政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的规范法律;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章是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规章;行政发的其他渊源。行政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仅次于宪法的一个法律部门,与刑法、民法并列为我国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门。
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依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刑法的任务是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刑法指定的基本原则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犯罪的构成有几大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的客体。
民法在我国是调整具有平等地位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是私法,民法还是调整市场经济的关系的基本法;民法是人格法;民法是权利法。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和禁止权力的滥用民法是关于公民的规定,也就是自然人。民法又有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等。
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学是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经济法是调整特定经济关系之法。经济法的本质是其社会本位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也是规范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法律。经济法的原则是平衡协调、维护公平竞争。学完之后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生活中我们的正确角色定位。
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自己的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个无形的资产,我们更应该学会保护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无形的资产和有形同样重要,同样神圣不可侵犯。尤其要注意著作权、专利和商标等的保护。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以国家和社会为筹集资金主题,对生活有困难的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成员的基本经济生活安全提供物质帮助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学习社会和劳动保障法是建立和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条件,是规范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既要保证多有人的权利,也要使劳动者能劳有所得,劳动者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诉讼法是关于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诉讼又有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国际法是调整国家关系为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我们处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难免会和世界的其他国家有经济上的往来,国与国的法律体系不尽相同,需要一个能约束世界的法律,世界贸易组织也扮演了一个很好的角色。
对于法和自由的关系,先哲们有过许多至理名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过:“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大师孟德斯鸠进一步指出:”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马克思对此则阐述得更为明确,他说:”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可见,人们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应该学习法律,学好法律,掌握法律,学以致用,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合理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神圣不被侵犯。
第四篇:法学基础试题
判断题
1、法律的强制力可以是潜在的和间接的。(√)
2、关于法的对象效力范围,我国采用的是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折衷主义。(×)
3、大陆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
4、我国现行宪法是82年宪法,至今已经由四个修正案。(√)
5、我国上下级法院之间是领导和监督关系。(×)
6、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的处罚。(√)
7、有犯罪必有刑罚。(×)
8、刑法所惩罚的主观罪过只有故意或过失。(√)
9、抵押人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而出质人是必须把质物移交给质权人占有。(√)
10、承诺一经向要约人发出即发生效力。(×)
单选题
1、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的多数通过。
A、与会代表的2/3以上B、全体代表的2/3以上
C、与会代表的1/2以上D、全体代表的3/4以上
2、我国刑法分则按照(A)来分,把犯罪分为十大类。
A、同类客体B、复杂客体
C、一般客体D、直接客体
3、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扶贫、救济款物等归个人使用的,应定(B)
A、挪用资金罪B、挪用公款罪
C、挪用特定款物罪D、贪污罪
4、在民法的基本原则中,被奉为民法的“帝王条款”的是(C)。
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公平原则
5、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是(C)
A、刑法B、行政法C、民法D、民事诉讼法
6、以下属于典型的诺成性合同的是(A)
A、买卖B、借用C、借贷D、保管
7、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B)内审结。
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
8、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B)
A、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C、刑事和解D、民事调解
9、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不服判决和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分别是(B)
A、15日和10日B、10日和5日C、5日和10日D、10日和15日
10、在刑事审判阶段,书记员的回避由(D)决定。
A、审判长B、刑庭庭长C、合议庭庭长D、法院院长 多选题
1、以下属于公法的有:(ABD)
A、刑法B、行政法C、民法D、宪法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ABC)
A、自治区B、自治州C、自治县D、民族乡
3、甲某年满15周岁,实现以下哪些犯罪行为时应当负刑事责任?(AB)
A、贩卖毒品B、抢劫C、绑架D、敲诈勒索
4、下列属于我国刑罚的主刑的有:(BC)
A、拘留B、拘役C、管制D、死缓
5、引起债发生的法律事实包括:(ABCD)
A、合同B、侵权行为C、无因管理D、不当得利
6、以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AC)
A、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和奖金
B、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所获得的医疗费
C、继承所得的财产
D、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7、商法具有的特征有:(ABCD)
A、营利性B、技术性C、二元性D、国际性
8、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ABC)
A、国家经济管理关系B、经营协调关系
C、组织内部经济关系D、涉外经济关系
9、刑事诉讼法规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包括:(BCD)
A、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B、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D、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10、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包括:(ABD)
A、原告和被告B、诉讼代表人
C、诉讼代理人D、第三人
1、请问两大法系的具有哪些差别?
(1)法律渊源上,大陆法系有制定法的传统,而英美法系有判例法的传统。(2分)
(2)从法典编撰传统看,大陆法系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一般是单行的法律和法规。(2分)
(3)从法律结构传统看,大陆法系是在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基础上建立,而英美法系则作了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类。(2分)
(4)从法律适用传统看,大陆法系注重对制定法的解释,而英美法系注重对判例法的比较。
2、请问构成正当防卫必须具有哪些要件?
(1)起因条件,即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现实存在的。(2分)
(2)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2分)
(3)对象条件,即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正当防卫。(2分)
(4)主观条件,即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2分)
(5)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2分)
甲、乙、丙三人为同胞兄弟。三人父母生前拥有一幢私有楼房,这幢楼房于1996年出租给张某夫妇居住,租期为5年,每年租金为2万元,年底支付。
1999年1-2月,甲、乙、丙父母相继去世,没有留下遗嘱,于是楼房由三人依法继承。甲、乙均有房屋居住,而丙暂无自己的房屋,办理遗产继承时,把房屋约定由丙管理。1999年10月5日丙将房屋作价给丁,价款为人民币30万元,丁以为丙即是房屋的产权所有权,于是二人签订了合同,丙将房屋产权证书交由丁,二人一并到房产部门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
同年11月1日,丙告知张某夫妇其已将房屋卖与丁的事实,并要求张某夫妇搬出房屋。张某夫妇不允,要求购买该幢楼房。后甲、乙得知丙卖房一事,向丁提出异议,遂起纠纷。请问:
(1)父母去世后,甲、乙、丙对楼房具有什么财产关系?
(2)丙、丁之间签订的合同有无效力?为什么?
(3)现房屋所有权归谁所有?
(4)甲、乙、丙、丁有无权利要求张某夫妇搬出房屋?
(5)张某夫妇有哪些权利可以主张?
1、甲、乙、丙对作为尚未分割的遗产的楼房是共同共有关系。(2分)
2、无效。因为该买卖合同侵犯了张某夫妇的优先购买权。(2分)
3、房屋所有权应归甲、乙、丙三人共同共有。(2分)
4、甲、乙、丙、丁四人均无权利要求张某夫妇搬出。因为张某夫妇享有合法的租赁权。(2分)
5、张某夫妇可以主张以下权利:(1)房屋所有人出卖房屋前获得通知的权利;(2)在同等价格条件下优先购买的权利;(3)主张丙、丁之间合同无效的权利。(2分)
第五篇:《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
《法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一
一、选择题
1.法的基本特征有()
A.法是一种行为规范
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法反映的是国家意志
D.法是由社会舆论保障实施的2.下面属于法规范人们行为作用的有()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教育作用
3.下面属于我国法的创制的主体的有()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各部门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
A.宪法
B.法理
C.判例
D.国际条约
5.按照法的内容对法的分类是()
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B.实体法与程序法
C.根本法与普通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6.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D.有错必纠,依法赔偿
7.下面制裁方式中,属于刑事制裁的有()
A.处分
B.劳动教养
C.训诫
D.没收财产
8.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
A.政体
B.国体
C.政权组织形式
D.国家结构形式
9.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是()的。
A.政党
B.整个社会
C.全民
D.统治阶级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
A.基本政治制度
B.政治制度
C.基本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直接民主集中制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
A.免于处罚
B.减轻处罚
C.酌情处罚
D.不予处罚
13.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是()
A.实行的目的不同
B.实行的程度不同
C.实行的时间不同
D.针对的对象不同
13.我国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A.选举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国家公务员制度
1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以法律规定。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5.已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B.应从轻
C.可以减轻
D.应从轻或者减轻
16.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使。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检察院
17.下列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有()
A.宪法
B.法理
C.民法
D.军事法
18.按照法律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将法律分为()。
A.实体法和程序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19.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美国宪法
B.英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中国宪法
20.我国现行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1.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2.国家的审判机关是()。
A.人民检察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3.下面属于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有()。
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独立的司法权
D.终审权
24.下面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有()。
A.平等权
B.宗教信仰自由
C.人身自由
D.言论自由
25.下面选项中,即属于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有()。
A.选举权
B.受教育
C.劳动
D.人身自由
26.在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人
B.物
C.行为
D.智力成果
27.我国民法规定,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是()。
A.年满18周岁的公民
B.年满16周岁的公民
C.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能动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D.所有智力正常的人
28.下列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A.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C.年满10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D.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能动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29.因下列哪些原因可导致民事行为可撤销()。
A.重大误解
B.显示公平
C.无因管理
D.乘人之危
30.根据代理权产生的原因的不同,可以把代理权分为()。
A.法定代理
B.委托代理
C.指定代理
D.表见代理
二、案例分析题
1.甲、乙、丙三人合伙开办一家公司,三人约定,甲出资20万,乙出资10万,丙以自己的店面作价20万元,三人约定盈利分配比例为2:1:2。公司成立后,甲擅自以合伙人从事交易使合伙亏损10万元,三人就债务承担产生纠纷。(1)丙不参加经营和管理,是否为合伙人,为什么?(2)甲擅自以合伙名义进行交易,其他合伙人是否对该损失承担责任?为什么?(3)三人的责任纠纷应如何处理?
2.某县农民祝甲参加亲戚家的喜宴归来,受到同村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祝乙的袭击。几天后,祝乙再见祝甲时又袭击祝甲,结果反遭闻讯赶来的祝甲之妻黄某和祝甲之父的痛打,并被捆绑囚禁。
当晚,祝甲在其父的示意下,召集全村居民开会,商讨如何处理祝乙。会上,25户居民(全村只有3
户没派代表参加会议)在祝甲的煽动和怂恿下,一致同意将祝乙处死;并在祝甲准备好的纸上签了名。祝甲还觉不妥,又在签名上面写了“同意征(惩)处祝乙之死”八个字。
当天深夜,祝甲、祝父和祝妻一齐动手,不顾祝乙的呼喊和哀告,将其扔进村中一个积满了水的粪窖里。祝父唯恐祝乙不死,又找来一根棍子,按住已经从水中浮起来的祝乙用力向下捅,直至祝乙沉入水底,窒息死亡。
该案经当地公安、检察机关的侦查和核实,确认祝甲、祝父和祝妻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并将他们三人依法逮捕。
问题:(1)祝甲和祝父等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什么规定?
(2)结合本案试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职权行使及其相互关系
3.姚军与赵英系夫妻,生育有姚女(15岁、姚子(12岁)。由于赵英有外遇,夫妻关系紧张。在这期间,赵英与其女、其子也合不来,赵对其女、其子偏向其夫的态度不满。1997年赵、姚关系到了再也不能继续下去的地步,遂讲好离婚,但一双儿女没一个愿意随赵生活,且态度更加敌视。赵英想到自己已经40岁了,将落个独身一人的下场,既悲又愤,遂走向极端。有一天乘姚军不在家之际,做子女的工作,望能随自已生活,遭到拒绝。赵就拿一榔头,要打12岁的儿子,被15岁的女儿拉住,赵使用榔头朝女儿头上猛击一下,将她打倒。儿子见状,冲进了卧室关上房门。赵已失去理智,又将卧室门砸开,用榔头把儿子活活打死。待走出卧室,准备再杀女儿时,女儿已苏醒过来,出门外逃了。邻居某甲、某乙、某丙知道了情况,冲迸赵的家,看到现场的惨状。赵当场自杀未遂,被群众扭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对现场进行了勘查,并请鉴定人某丁对姚子的死进行了鉴定。侦查完毕后,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案中,赵英聘请律师李某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辩护。
问题:(1)本案中的当事人有哪些?
(2)本案中的其他诉讼参与人有哪些?在删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公诉人为什么不是当事人?
4.李某,男,38岁,系某县副县长。某日晚李某利用收取公路建设集资款的机会以暴力手段将前去县办公室请求缓交的女青年王某强奸。王某被害后,立即到县人民法院告发,县检察院按管辖定转往县公安局并通知其及时查处。县公安局派人前去调查,李某失口否认,公安局因而没有立案。县检察院经调查发现王某被强奸属实,遂通知县公安局立案侦查,但县公安局立案后又作了撤案处理。
问题:(1)在本案中,县检察院将案件转往县公安局查处的做法对吗?
(2)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和立案后又撤案的行为是错的,其应该怎么做,公安机关又应如何处理?
(3)在上述情况下,县检察院是否有权直接受披谅案件,如果有权受理,则要经过什么程序?
5.王甲将房屋四间卖给刘某,但刘某迟迟不付款。为此,王甲诉至法院要求刘某付款并付违约金。在诉讼中,王甲之弟王乙得知,向法院说明这四间房屋中有二间是他的,要求确认并请求返还房屋。
问题:如何确定本案诉讼参加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