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小编推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 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学员姓名
朱川文 学号 1***7 入学时间 2011 年 秋 季 指导老师 徐友杭 职称
高级讲师 试点学校
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建湖分校
目 录
一、村民自治的内涵„„„„„„„„„„„„„„„„„„„„„„„ 1
(一)村民自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二)村民自治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2
(三)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3
二、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现状„„„„„„„„„„„„„„„„„„„ 3
(一)村民自治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3
(二)由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时间还不长,许多方面和当前民主政治的建设还有相当距离 „„„„„„„„„„„„„„„„„„„„ 4
三、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 6
(一)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 6
(二)大力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 6
(三)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7
(四)其他因素的影响„„„„„„„„„„„„„„„„„„„„„„ 7
四、结论 „„„„„„„„„„„„„„„„„„„„„„„„„„„„ 8 参考文献
„„„„„„„„„„„„„„„„„„„„„„„„„„„ 8
浅谈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摘 要: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民众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宪法赋予村民的一项权利。但由于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有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实施的并不成功,广大村民没有真正享有和行使自己的权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村和谐秩序的一种尝试,是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它将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逐渐引入佳境。关键词:村民自治 宪法 必然性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村和谐秩序的一种尝试,是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是我国宪法赋予村民的一项权利。村民自治不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而且对提高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为广大农村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以及提高村民的参政和监督的积极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从长远来看,由于村民自治将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搞好村民自治对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村民自治的内涵
村民自治,就是农村村民以村为自治单位,对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决策,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村民自治制度主要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委会组织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有关村民自治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总称。
村民自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通过选举,选出人民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按照《宪法》赋予的职责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二是在基层实行直接民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就是保证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推行直接民主的一部重要法律。一方面,亿万农民群众通过村民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学会如何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提高自己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从而为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村民自治把民主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以 1
及社会的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既体现了民主的一般性原则.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村民自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自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体现了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是农民直接参与的基层群众自治活动.同时村民自治既是国家把基层组织的事务划归当地村民管理、也是国家把自治作为农民权利的实现形式。村民自治主要由村民通过行使村民自治权来行使。
村民自治权主要包括村民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等。在这些权利的实现过程中.村委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权利直接通过村委会来行使。因此,了解村委会的性质和特征以及法律的规定,对搞好村民自治具有重要意义。
(二)村民自治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重大变革,使得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法制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这是中国农民历史性的巨大进步。农民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村中事务的管理及干部的行为方式,迫切要求参政议政,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障经济上的物质利益。我国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至于村民委员会在民法上的性质.目前在民法理论界还没有定位。由于村委会既不是基层政权,也不是事业单位,更不是企业,也不符合普通社会团体的特征,基于村委会这种独特性,笔者赞同村委会不是法人的这种观点。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团体仅是自治性组织,而村委会除了其自治性外,还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推行国家政策的职能部门。村委会与其他自治性组织的最根本区别是:村民委员会以集体名义拥有土地所有权。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土地往往由村委会代表集体分配,而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城市居民委员会不能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这是村民委员会与居民委员会的不同之处,也是村民委员会与 2
其他自治性组织的区别。村委会的这一特点。使得村委会与其成员的关系和其他自治性组织与其成员的关系也不一样.村委会的力量更强大,因为它实际上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以集体的名义),各成员在经济上依附于村委会,其成员的独立性大大降低。
(三)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村干部来说是一种最有效的“防腐剂”,对农民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号角。一方面,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激发和培育广大农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基层干部博采众议,科学论证,正确决策,照章办事,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总之,实行村民自治,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农民问题所作出的科学抉择,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对广大农村乃至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二、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现状
(一)村民自治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一是广大基层农村大力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努力推动村民自治。各地农村大张旗鼓宣传民主,发动群众参与竞选,民主选举村委干部,建立村里的各种办事机构、制度和村民监督组织,农民政治热情得到激发,选举意识趋于成熟。农村村民的民主竞选,其带来的震动,不亚于当年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二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村民自治。各县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以贯彻实施,从是否实现“三个自我”,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是否实现“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否实现“两个公开”即财务公开、村务公开等三个核心内容上确定了考核目标和具体措施。
三是各村村委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落实村民自治 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会议制度、会议记录制度等,积极主动地实行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使得干群关系好转,群众对村委干部的信任度大为提高。
这表明,村民自治这朵政治文明之蓓蕾开始纳入了法制轨道,已经根植于中国大地,并与经济发展已经显示出良性互动,为乡村提供了初步的秩序化的环境。实践证明,村民自治搞得好的地方,明显感觉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少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减轻了,产权关系模糊有所克服,社会交易成本下降,经济发展的速度自然提高了。它就像和煦的春风,带给人们一股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春天的气息。
(二)由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时间还不长,许多方面和当前民主政治的建设还有相当距离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四个民主”难落实。一方面,由于在这之前农村从未搞过广大村民对村委会的直接选举,再加上广大村民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不是很了解,民主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更是严重缺乏,农民对于村民自治体现着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一基本理念,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权利还不是很清楚,使一些地方的民主选举常常受到家庭势力、民族势力和人们的亲疏关系的干扰,出现了在一个行政村谁的家族势力大,谁的亲戚朋友多谁就当选,哪个民族人数多,村委会的干部就由哪个民族的人来干的情况,致使民主选举失去了应有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如在换届选举中,少数地方出现了拉票、贿选情况;另一方面,一些干部仍然视权力为己所有,不习惯也不愿意与广大村民分享权力,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虽然定了一些制度,也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了一些经济收支情况,但基本上还是走走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其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不协调。虽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不少地方实际上还是无论大事小事一概由村支部或党总支说了算,而体现村民自治的村民委员会仅仅是一个摆设,作为广大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主任只不过是村支书或总支书记的一个副手或者助手,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1、支部独揽,即村党支部把党的领导绝对化,村委主任不能独立行使职权;
2、村委揽政,即部分村委会事事越权,“不让管”,而党支部无原则退缩,不愿管;
3、两委争政,村支书和村委主任都想把权力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
其三、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难处理。对此《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作了明确的界定,乡镇党委和村委会的关系由过去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转变为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可是在一些地方,一方面,由于一些乡镇党委和政府已经习惯了过去的领导角色,一时难以适应或者是根本就不愿意放弃原来在农村事务中的领导权,或者是还没找到在村民自治条件下的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对村委会工作基本上还是采取了过去那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工作方法,即行政命令和从头到脚的包办;另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村经济还比较困难,再加上村委会干部普遍素质偏低,一时也无力独自解决农村各种复杂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他们仍然要依赖乡镇党委和政府,听命于乡镇党委和政府,使村民自治难地落实。如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指挥群众,劲头很大;指导服务,没有办法”。对于村民自治中出现问题,一些干部也错误地认为农民难管了,不听话了等。
其四、村规民约制定实施不规范。在实践生活中,村规民约挑战国法的现象严重,已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工作,影响了农村的稳定。目前村规民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家长制”严重。少数村规民约不是依照法律规定由全体村民会议讨论制定和修改,而是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几个人私下商量制定和修改出台,搞暗箱操作。即使有些村规民约在村民会议上宣读了一下,但也没有经村民会议讨论、表决,结果使“村规民约”失去群众自觉自律的基础,而成了“个人”约“众”的手段。甚至有的“规约”没有对村干部自身方面的约束,成为少数干部的“护身符”,挫伤了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二是“土规定”太多。有些村规民约明显太多,偏苛失适,经不起检验。如有的规定“姑娘招婿上门需经村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发生盗窃等案件不能私自报公安机关”等,诸如此类的条文规定不仅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而且助长了封建旧习和宗族观念抬头;不但严重侵犯了公民的正当权利,而且容易酿成民事纠纷。三是重“罚”轻“教”现象严重。有的村规民约规定缺乏法律依据,如“不按时上缴,超时一天罚款10元”,“与人争吵罚款100元”等。有的村规民约共有20多条,罚款条文就占近20条。四是实施手段违法。有些村规民约实施中,村民委员会大都采取扣押物品的“抄家”措施,如对计划生育超生和逾期不交纳“两上缴”者,有的采取赶猪牵羊,有的扒粮拆房,有的甚至发生扣留人的事件,严重侵犯了公民 5 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既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村内工作的开展,又阻碍了村民自治进程。
以上问题的存在,其立足点不是体现村民治理,而是治理村民;出发点不是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而是加固少数人集权,造成多数人民主架空;着力点不是依法建制,以制治村,而是偏离法制轨道,另搞一套,自造麻烦。已经影响到了村民自治的顺利实施,降低了村民自治的质量和效果,一定程度上还严重挫伤了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村民自治的信心和期望,使村民自治这样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业在不少地方成了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
三、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
村民自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既有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的问题,又有人的观念和素质的问题,既有历史文化的原因,又有经济基础及其体制的原因。应当看到,实行村民自治任务还相当艰巨,把村民自治事业不断推向深入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现阶段,必须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
(一)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
制度建设是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的根本,有了健全完善的制度,村民自治才有可靠的措施保证,监督、检查村民自治工作也有了标准。因此,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把“四个民主”落到实处。目前,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健全选人、议事、管理、监督四项民主制度,一是由村民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村委会干部的民主选举制度;二是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保证村民参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三是以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村民参与村内日常事务的管理;四是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保证村民能够真正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大力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
实行村民自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推进村民自治的有效方法,是大力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其目的在于,一是摸索和积累经验。因为实行村民自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干部和群众都要有一个认识、熟悉和适应的过程。通过示范活动,可以摸索村民自治的办法和措施。二是树立和推 6
广典型。通过示范活动,及时发现典型,推广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实,使干部群众明白什么是村民自治,怎样实行村民自治。三是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的引路、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落实,使村民自治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整体水平。但在开展示范活动中,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在落实“四个民主”上下功夫,真正树起村民自治的样板;不能忽视面上工作的推动,光树几个典型,成为摆设,会失去开展示范活动的意义;同时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挥亿万农民的聪明才智,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
(三)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使村民自治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筹划,切实抓好。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引导村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培养村民的自治能力,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始终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村民自治的初始阶段,各级党委的领导作用十分重要,不但要解决自身的认识问题和学会领导村民自治的方法,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村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组织引导村民投身到村民自治活动中来。要坚持和完善党要管党、书记带头抓村民自治的责任制,把推进村民自治工作,作为党组织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切实把这件关系到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
(四)其他因素的影响
村民自治对拥有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的中国无疑是新事物,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如村委会选举,当选的人靠的并不是自己能力、声望等,而是一些非正常因素,如金钱、势力(在村中非常强势的人)、宗族长辈。他们的习惯势力以及生活方式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发展与进步。基层的领导一定要注意工作的方式与方法,要耐心劝说村委会的有关方针和发展战略。干部一定要以身作职,要带领全村共同致富。华西村的吴仁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华西村的小康之路。他虽难于今年去世了,但是他的这种基层的工作经验和他的 7
人格魅力却永远留在华西村,乃至全国,他的经历和工作方法与工作经验是我们搞基层工作的学习楷模和榜样。
参考文献:
[1]黄麟雏,李继宗,邹珊刚.系统思想与方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5.[2]张晓山.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0,(6).[3]沈建梁.论农村“两委会”关系紧张及对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1).[4]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Z].2011.8 [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EB/OL].中国新闻网,2009.12.[6]张晓山.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0.6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意见
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通知
各村(居)委、镇属各企事业单位:
为了进一步深化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不断探索新时期基层计生工作新方法、新路子、新机制,我们在村民自治工作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本镇实际,为巩固成果、创新发展思路、使我镇的村民自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全面推进我镇创建“镇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村(居)无政策外出生”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我镇2011年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是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实现计生工作方法和思路“两个转变”的必然要求,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作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抓紧抓好抓出实效,镇计生办、民政办要加强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镇计生工作领导组要经常将检查督促和具体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的村民自治工作、落实“三为主”,实行“三结合”,做到“三落实”,形成“镇服务、村自治、组协调、户落实”的基层工作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自治能力,真正实现计生工作重心的下移。
二、完善制度、强化日常服务管理
(一)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按照《村民自治章程》,修改和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服务协议,已婚育龄妇女管理合同,做到内容合法、程序规范、权利和义务对等,使合同、服务协议的各项规定由重管理、重制约、重处罚向重服务、重维权、重奖励转变。所制定的制约措施必须坚持合法、合理合情的原则,做到民主约定、群众自愿、能够承受,从而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和履行法定义务自觉性,防止合同协议无约束的现象发生,取消一切违法收费、事前收费。
(二)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
1、建立计划生育重大事项民主讨论决定制度,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各类“三结合”项目户的确定,要通过群众评议确定。
2、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完善公开内容,灵活公开形式,提高公开实效,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凡是需要村民监督的计划生育事项都应列入村务公开的内容,生育情况、违法生育处理情况、流动人口办证情况、奖励扶助政策落实情况、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发放情况、计划生育经费开支情况等内容要实行定期公开。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奖励
优惠政策、再生育申办程序、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奖励扶助金申请、《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计划生育服务证》的申办程序等有关内容要坚持定期公开。
3、严格执行村级民主评议计划生育工作制度,民主评议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由镇计生办负责组织实施,评议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村级计生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推进管理服务规范化。一是村计生服务阵地设施齐全规范,达到阵地标准化建设要求,为村民提供温馨、舒适、优美的服务环境。二要利用农家书屋、人口学校、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开展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新型生育文化,分类开展五期教育,积极向育龄群众宣传计生法律法规、生殖保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知识。三是开展好育龄群众的婚、孕、育、节育以及不孕不育、生殖保健等全程化、系列化服务活动,了解每名育龄妇女的婚、孕、育、节育情况,做好各项随访服务。四是帮助群众及时办理各类计划生育证件证明,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五是认真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救助、优先优惠政策,大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活动,是改革发展成果最大化惠及计划生育家庭。六是充分发挥协会会员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在生产、生育、生活上关心计划生育家庭,为村民排忧解难。计生协会要积极配合村红白理事会工作,为村民提供婚、丧、嫁、娶服务,倡导婚育新风,新事新办,力求节俭。七是认真开展各项人口计生信息核查工作,及时掌握村人口计生工作底数,确保信息上报全面、及时,档簿资料规范管理。
三、夯实基础,严格奖惩
(一)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组织网络,高度重视计生协会在推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要依托计生协会这一群众组织,教育和促使村(居)民履行应尽的计划生育法定义务,要抓好农家书屋的建设,选好计生协会会员及会员联系户,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勤劳致富,健全计生村民自治网络。
(二)加强村民自治的阵地建设。各村(居)两委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抓好村级人口学校和宣传栏的建设。
(三)各村要认真总结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加强薄弱环节增添工作措施,使村民自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镇计生办将在年终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中进行评估,工作落实较差的村年终考核降档兑现。
特此通知
XX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月日
第三篇:村民自治制度
董棕河村村民自治制度
为了促进村民会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利,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三文明”)建设,依据《村委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 村民会议制度
第一条
根据《联华村村民自治章程》第四至第七条等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村民会议是本村的最高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接受村党总支的领导。
第三条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第四条
村民会议的职权:
1.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
2.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
3.制订和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向村民代表会议的授权事项;
4.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和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其决定的其他事项。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5、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小组和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提议召开的村民会议议题作出决定;
6.纠正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错误决定。
第五条
村民会议每年一般召开一次,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村务监督小组提议,应当自提议之日起15日内召集村民会议。
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受场地限制时可分片或分批召开。所作的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会议的决定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实施,所有村民组织和村民都应当服从村民会议的决定,支持村民委员会实施村民会议决定。
第六条
村民会议的议程:
1.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2.听取和审议村财务收支报告;
4.讨论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第七条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村民委员会应当认真研究提请村民会议民主决策的事项,并充分做好召集村民会议的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应当在召开村民会议的五天以前,向村民公告召开村民会议的事项。
第八条
凡参加会议的村民须到各自的联组长处签到。
第二章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第九条
根据《联华村村民自治章程》第七条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十条
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的重要补充,两者同为村民发扬民主的组织制度和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会议闭会期间,经村民会议授权对重要村务进行民主决策,对村民委员会工作实行民主监督。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二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和村里的各级人大代表、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组长等组成,后者为当然代表。必要时可邀请驻地部队代表和驻本村的公安等部门的代表参加。
第十三条
村民代表的产生由各村民小组召开小组村民会议民主推选产生,名额一般按15户左右产生一名,根据本村现状,大约在50名左右。民主推选村民代表的办法,应当经小组村民会议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村民代表要具有代表性,其中妇女应占有一定比例。
第十四条
村民代表任期三年,与村民委员会同时换届,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五条
村民代表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章守法,作风正派;
3.关心集体、办事公道;
4.关心群众生活,反映群众要求,有群众基础和威信;
5.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
6.依法具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第十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如下:
1.讨论、决定本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工作目标、任务;
2.讨论、决定完成国家任务的各项措施;
3.讨论、决定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种形式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村经济合同的签订;
4.讨论、决定新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公益事业;
5.讨论、决定村1万元以上的财务开支;
6.听取并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人员;
7.制定和修改除章程以外的村民自治制度(规定、办法、守则);
8.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故出缺,其成员满三人的是否要补选;
9、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10、纠正村民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作出的不当决定。
第十七条
村民代表会议一般半年召开一次。村民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含当然代表)提议时,应该召开。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村民委员会应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五天前书面通知代表,并告知会议议题,便于代表征求村民意见。
第十八条
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代表参加方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必须由参加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九条
村民代表的权利:
1.对村民委员会的批评、监督的权利;
2.对村民委员会提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3.在村民代表会上表决的权利。
第二十条
村民代表的义务:
1.听取和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和批评;
2.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3.宣传和贯彻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
4.建立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
5.协助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第二十一条
村民代表的罢免、补选:
1.村民代表因违法等原因丧失资格,由村民委员会提请所在村民小组召开小组村民会议罢免;
2.村民代表因故缺额5人以上时由所在村民小组召开小组村民会议补选。
第三章 村民委员会会议制度
第二十二条
根据《村民自治章程》第二章第二节有关规定制订村民委员会会议制度。
第二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会议参加人员,由本届当选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共同参加。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可有一名文秘人员参加会议,负责会议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
第二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应该参加村党总支邀请的总支委员会会议,简称“二委会”。
第二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会议内容:
1.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
2.研究、讨论日常工作中的一般事项,决定本村章程、制度、规定权限内的有关事项,如调解民间纠纷、扶贫帮困。实施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等;
3.研究、讨论、提出村重要事项的草案、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决定;
4.任免由村民委员会权限内决定的村干部、办事人员、企业经营者。
5.研究和决定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具体时间和会议内容并按时告知村民和代表;
6.研究和决定上级政府委托办理的有关事项;
7.研究和决定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会议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六条
会议主持人,由村民委员会主任主持,如主任因事不能参加会议时由副主任主持。
第二十七条
会议召开的原则:
1.有事即开的原则,即需要有村委作出决定的事项时,要立即召开;
2.“三三”、“五四”、“七五”的原则,即村民委员有三个组成人员必须三人参加,五个组成人员必须四人参加,七个组成人员必须五人参加,会议才能召开。
3.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少数服从多数,以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表决。第四章 村民小组会议制度
第二十八条
根据《 村民自治章程》第二章第三节的有关规定制订村民小组会议制度。
第二十九条
村民小组会议一般以各村民小组联组为单位召开,必要时可分小组召开。
第三十条
村民小组会议参加对象:
1.年满18周岁的本联组村民或每户1个代表;
2.特殊情况下可邀请居住本小组的其他有关人员参加。
第三十一条
村民小组会议内容:
1.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
2.学习、实施本村的《村民自治章程》和自治制度;
3.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中涉及村民应履行的义务或要做的有关事项;
4.组织动员村民参加有关的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
5.推选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
6.本小组村民认为要解决的事项。
第三十二条
村民小组会议召开的原则:
1.必须有应到会人数的过半数参加;
2.决定的事项必须有到会人数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十三条
会议主持由村民小组联组长主持。联组长还要做好会议的签到和记录,会后交村委会归档。
第四篇:村民自治制度
村务公开制度
一、根据村民自治章程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建立村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
二、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经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后由村民委员会确定,村计生协组织实施。
三、村务公开分固定公开栏和长期公开栏。定期的村务公开栏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调整公开的重点内容。
四、固定的村务公开内容: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以及照顾再生育申办程序、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奖励扶助金申请程序、《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证明的申办程序等。
定期的村务公开内容:再生育情况、流动人口办证情况、奖励扶助制度落实情况等,根据情况每月公开。
五、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有村民代表、村民委员会、协会理事等成员组成。
民主议事制度
一、为使本村计划生育各项工作,自觉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根据村民自治章程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二、建立村计划生育民主监督小组。民主监督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视情可邀请村民代表参加。
三、每季一次在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栏公布本村村民的生育情 况、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落实情况等。
四、必要时可通过召开计划生育民主听证会,听取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人实行严格保密,对举报内容及时调查核实,并将核实处理情况反馈给举报人。
村委会工作报告制度
一、村民委员会实行季度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汇报村委会和各工作委员会传达贯彻上级业务部门的精神、指导意见以及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各种决议,决定的执行、办理、落实情况。
二、每半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主要汇报半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半年工作情况,接受审议。提出下半年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年终向村民代表会议作工作总结和下工作规划的报告,主要报告本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重大村务活动、上级下达的各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接受审议。
四、工作报告会由村民代表大会负责主持召开,由村委会主任报告工作。
育龄群众享有的计划生育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利:
(1)依法生育的权利;
(2)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权利;
(3)获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和教育的权利;
(4)获得避孕节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的权利;
(5)获得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服务的权利;
(6)获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的奖励、优待、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求助的权利和平等发展的权利;
(7)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其人身权财产全不受侵害的权利;
(8)公民有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义务:
(1)公民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2)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3)公民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依法规范生育行为的义务;
(4)公民有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的义务;
(5)公民有协助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
(6)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有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
(7)法律、法规规定的保险期其他义务。
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制度
签订计生协议的对象:
1、领取一孩生育服务证的夫妇;
2、审请领取二胎生育指标的服务;
3、要求离开本区出外打工,经商的育龄人员。
计生协议由村委会与应签对象,在领取《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时签订。
村委会负责履行好计生协议中规定的应尽义务和职责,负责检查,督促已签订协议的人员,认真履行计生协议中规定的应尽义务。
村委会负责对违反计生协议的人员进行处理。
已签订的计生协议到期后,村委会计生专干应在协议上注销。
计划生育村民代表大会制度
1、村民代表的产生,由村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期满后重新举。
2、村民代表的名额,每10-15户推荐产生一名代表,并报村委会备案。
3、代表的基本条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正义感、责任心,在村民小组和群众中及家庭家庭中有一定威信。
4、代表的作用:上传下达,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村民代表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渗透到群众中去,把思想工作做到每家、每户、每人,促进地方建设和农村稳定,有效地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参政议政,参与村重大决策,村务公开,参与村财务、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6、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
(1)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
(2)遇到重大事情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3)每半年召开一次总结大会,评议两委计划生育工作,对两委成员进行综合评比,对村务公开提出批评建议。
第五篇:干部学习讲稿: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范文)
干部学习讲稿: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李军鹏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是实现农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主要讲三大问题:第一,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涵、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第二,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对策。
一、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涵、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
第一个大问题,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涵、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在新时期乡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村民自治的内涵
何为“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指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目的是要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实施“四个民主”。第一,民主选举。由村民民主选举出村委会的组成人员,由村党员民主选举出村支委的委员;第二,民主决策。村集体的事务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第三,民主管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对村务实施管理;第四,民主监督。村委、村支部要将村务和村党务向村民和村普通党员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我们要正确理解村民自治的内涵。第一个方面,村民自治是有限度的。村民自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自治,必须在宪法、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自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超越党的领导,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行使权利。第二个方面,村民自治必须在自治机构的基础上自治,而不是个人自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组织结构。《村民委。
来说,已经普及到了绝大多数的村庄。
第二个方面,村民自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地完善,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建设。村民自治作为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有利于实现法治之下的村民自治,有利地推动了依法治国的进程。
第三个方面,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大大推动了农村治理的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农村民主决策走向深入,各地普遍建立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规范了民主决策的程序。有一些地方存在了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农村民主日等办法,不少地方将各种农村服务性、公益性和互助性的社会组织引入到了民主管理之中。有一些地方创立了村民监事会、民评官等形式,推动了民主监督的深入发展。所以,村民自治推动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村民自治的第一村合寨村的村民自治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效。1980年初到年底,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村民冲破体制束缚,12个自然屯先后投票,直接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村民委员会委员,并且制定了村规民约,在全国率先实行村民自治,开创了中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先河。
30多年以来,合寨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十项制度,规范“十簿一卷”记录档案,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全村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村民委员会的管理下,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自治展现出了其独特魅力。我国村民自治是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村民自治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良性互动问题,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四)我国村民自治的主要经验
我国村民自治的主要经验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基层民主的根本保证。从根本上说,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村民自治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才能切实做到有效保护人民的政治权益。
第二个方面,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随着村民自治、民主实践的深入推进,原来由乡镇政府管理的事项逐渐由自治组织负责,并且最终由基层群众作出决定。
第三个方面,要坚持基层民主的法治化与制度化。依法治国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发展基层民主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各国的民主实践表明,民主应由民众理性、依法、有序地参与,否则就会陷入到无序的状态。只有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意识,基层政治才能在法治轨道上逐步地发展。
第四个方面,坚持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总进程。只有按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总体战略部署,着眼于增强社会主义民主的生机活力,发展基层民主才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五个方面,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民主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不同的条件决定了推行民主的时间和速度以及选择民主的方式和制度。基层民主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基层民主意识提高相适应,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二、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村民自治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和配套制度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民主选举中,违法和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贿选和暴力因素介入选举等现象有所增加。在民主决策中,有些村在决策重大村务时,干部说了算,将村民自治变成了村干部自治等。
当前,村民自治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与村级民主发展进程当中的三个不适应有关。第一个不适应,民主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与群众不断扩大的参与需要不适应;第二个不适应,传统的治理体制与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民主进程不适应;第三个不适应,群众的民主素质与能力相对较低,与参与热情日益高涨不适应。这些不适应需要从完善制度、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提高农民民主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逐步地加以解决。具体而言,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存在如下问题:
(一)村干部民主选举程度不高、代表性不强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村干部民主选举程度不高,代表性不强的问题。在民主选举方面,村委会的直接选举还存在着形式主义、走过场,甚至是违法选举的问题。有一些乡镇政府和党委指派候选人,搞等额选举,导致农民不认可。在村民自治的实践当中,群众最不满的是乡镇政府以行政权力干预村民自治,乡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撤换村民选举出来的村委委员,以长官意志干预与代替村民自治等。
二是在村干部选举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公开拉票的现象。有的候选人亲自出面拉票,有的叫人帮忙代为拉票,个别人还用小恩小惠贿选,一些村民对公开选举当中的拉票和买票行为深表反感。
三是有一些地方甚至违背法律法规,搞违法选举,直接侵害村民民主权利,如有一些村在选举的过程当中不依法推行村选委会,不依法进行选民登记,不依法确定候选人,不依法投票选举,不依法进行罢免活动等。这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一些地方违背选举程序,擅自变更选举时间,以请客送礼等方式拉票,选举会场秩序混乱,缺乏秘密画票室,不能够保证选举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等。
四是有一些地方家族和宗派势力操纵了村民的基层选举,有的村如果推选候选人就仅仅推选本族本姓的,别的族姓坚决不推,所以,农村家长制、家族制的意识仍然存在,压抑了农民的民主意识。
五是有一些地方当选者的代表性不强,根据法律的规定,村委会成员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在农村的是妇女、老人及病残人员,农村空巢现象对村民自治的实施形成了制约。在中西部大部分人员外流的普通村庄,村民自治出现了“维持会”的状态。
有一些农村的“黑老大”现象就突出了农村选举当中的问题,2015年11月初,广州警方出动上百名警力展开收网抓捕行动,在番禺区南村镇抓获市头村村委会主任蒋某辉等涉黑团伙的在逃嫌疑人员13人,缴获作案工具和物证一大批。市头村的村委会主任蒋某辉之所以成为当地的黑老大,与当地的村党支部的软弱涣散有关,与村民代表会议的无权有关,也与其非法选举有关。蒋某辉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当中采用恐吓、殴打村民等暴力手段,严重干预了选举,干预了村民正常行使的权利,最后他阴谋得逞,当上了村委会主任,他在当上村委会主任之后利用职权组建黑社会,为非作歹,称霸一方,危害群众。
(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不够、个人决策与少数人决策的问题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村级事务民主决策不够,个人决策以少数人决策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