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高三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关系及各自的内容和意义,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所作的新的科学概括,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问题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的确定和坚持,也关系到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其实质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中国工人阶级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2)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没有变。
当前,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人阶级状况不可避免地发生重大变化。职工队伍的某些部分难以避免要遭到暂时困难,下岗转岗。这当然不是说工人阶级由此失去了先进性,更不是说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了。恰恰相反,正是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所带来的先进取代落后的进程中,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正在进一步提高起来。至于知识分子,包括掌握现代先进科技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从总体来说,信息化、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变化,使工人阶级本身也在经历深刻的改造。而这种改造,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主要是指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帮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
(1)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八十多年来,我们党全心全意地站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最前列,用不懈的努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2)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
对我们党来说,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同时,我们党是作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忠实代表长期执政的,除了国家宪法所指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以外,所有属于人民范畴的社会成员都是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党都要主动与之保持密切联系。
(3)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我们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按照我们党的奋斗纲领,坚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基点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担负起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党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把社会上其他优秀分子凝聚在党的周围,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但是绝不能由此而说我们党是“全民党”。因为,我们党把能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因此,它同无限制地敞开党的大门、来去自由的“全民党”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三个代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概括先进性
3、理想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最高)
4、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二、中国共产党地位的确立
1、表现:执政党、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①党的性质决定(自身条件)
②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斗争与选择)
三、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
从根本上说,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 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现阶段,我国的中心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现代化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代化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外部环境。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为维护政权的工人阶级性质,在对国家政权实施领导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对广大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使人民真正享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并在制度、法律、物质上给予保证;另一方面对极少数敌视破坏社会主义的敌人进行有效的专政,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行,其结果,政权得以巩固,社会得到安定和实现人民的团结。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可靠的政治保证。③才能调动各方面 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国人民的事业,只有依靠和充分发挥全国人民的智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能够团体全体人民步调一致地奋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于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就能调动和组织全国人民,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诞生80多年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历史的结论,这就是人民的选择。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必须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不能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有任何怀疑和动摇。
四、党的基本路线
1、内容
——根本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特点
①总揽全局的指导性:它是全党统一思想的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制定各项具体政策和方针的依据。
②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这也正是基本路线区别于其它路线的关键。
3、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①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从必然性看,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从重要性看,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须的。以经济建设中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②把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奋斗的政治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确立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它们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课堂思考:怎样理解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1)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看,党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也就是说,理论的九个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展开的。
(2)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看,社会主义必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这一路线正是指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从中华民族伟大理想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这一路线。
五、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
(1)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地位: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4)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5)核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内容: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关系: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3)根本要求即精神实质: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坚持执政为民
(4)地位:新要求、新成果、新水平、新阶段(5)意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②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③对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指导意义。(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回答的问题
①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创造性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
3、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联系
①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②都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针对练习
1、《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反映的事实证明(C)
①党的领导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②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 ③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④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把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内来,不会改变党的性质,这是因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A)①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②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③ 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是不是以夺取和维护国家政权作为政治目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国有企业改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种政治核心作用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具体表现为(A)
①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本企业中的贯彻起保证监督作用;②在企业干部管理上起把关作用;③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中起领导作用;④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起指挥作用。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决定将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据此回答第4-5题。
4、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C)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思想领导③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④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组织领导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④
5、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能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是(D)A.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集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C.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D.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6、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好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D)①有利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统一;②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原则;③有利于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④有利于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在我国,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说明(A)A、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政治组织 C、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D、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B)A 保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立党为公 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9、材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03年10月11日-14日在北京举行,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会议把由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列为全会的第一项议程;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阅读材料,从政治常识角度回答:
(1)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体现了党的一项什么重要制度?其意义是什么?(2)中央全会讨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体现了政治常识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1)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有利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2)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的执政方式。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是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同时,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和谐的现象,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等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失业问题、社会保障缺位问题、社会公共事业有所滑坡问题等等相继出现或加重。这些社会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同的负面效应。改革开放20多年了,我们应该考虑让广大的民众普遍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且,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个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而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目标提出来。
材料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结合材料回答:(1)从哲学上谈谈为什么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理念的转换?(2)为什么说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执政党能力的必然要求?(3)如何够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就要求一切动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与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与时代相符的理念和意识,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地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树立正确地意识和正确地理念,促进事物的发展。在当前实现基本理念的转换,也就是说必须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具有共享的性质,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应当相应地不断地得以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相应地持续不断地得以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以不断地提高。如果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社会群体少数社会成员一方,那么就说明社会发展的成果只是为少数社会群体少数人所享用。这样的发展不可能是真正和谐的发展。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客观需要。当一个社会尚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时如果强调“人人共享”的事情,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大脑”出现了诸如过于理想化的问题。相反,如果一个社会具备了或部分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并且有着这方面的要求却不将共享问题予以实施或逐步地予以实施,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出现了问题。
(2)①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对抗消灭了,但人民内部矛盾依然存在,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要担当起协调、处理社会矛盾和统筹各方利益的任务。如果只看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本一致的方面,而忽视了对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矛盾的协调和利益的统筹,就会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和激化,引起社会的不和谐。今天我们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人们的各种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如何保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党和政府不断提高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②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但在掌握政权前后对待社会和谐问题的态度是不大相同的。如果说过去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主要是强调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话,那么现在则必须强调社会和谐,我们要通过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协调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关系,巩固和加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团结,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人们的积极性,共同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基础越广泛,整个社会关系越和谐,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也就越牢靠,执政地位也就越巩固。
(3)①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②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④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第二篇: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
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它是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惟一宗旨。这一宗旨,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决定的。
人民军队的性质应该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的而不是某个政党的统治工具。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和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人民军队不是封建社会中地主的家奴更不是维护特殊利益集团垄断国家的工具。人民军队应属于全体中国人,听人民指挥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也是人民军队的必然选择。人民才是历史的缔造者和演绎者!人民军队来源于人民,人民军队当前的任务是捍卫和平保卫祖国,同时防止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继续垄断国家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为人民求解放、求发展的事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是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民解放军一系列重要的 建军方针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教育部队,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立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等,都是由这个宗旨决定的,又都是贯彻实现这个宗旨的重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人民军队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力量的源 泉。牢记这个宗旨,始终不渝地贯彻实现这个宗旨,人民解放军就无往而不胜。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时期的总方针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人民军队创建之初,毛泽东就提出废除旧军队的雇佣、打骂士兵和枪毙逃兵的军阀制度,提出官兵平等的口号,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抗战时期,毛泽东总结了我军政治工作的经验,鲜明提出了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并对其内容做了精辟的阐述,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军是团结一致的。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的军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和这支军队的性质决定的,是由中国革命的历史形成的。中国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中,缔造了自己的军队。领导这支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20多年的革命战争,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夺取了全国政 权。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领导的这支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是执行党所赋予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正是 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再三强调,军队要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目标为目标。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保持着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是这支军队的特色。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支军队没有也不允许有 超越于人民之上的特殊利益。这支军队是在人民的乳汁哺育下壮大的:人民把自己的子弟送入军队,用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军队建设,支援和配合军队打仗,为此付出了重大的牺牲。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这支军队的成长、壮大和胜利。人民解放军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它与人民的这种骨肉之情和鱼水关系,是永远无法分离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巩固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 队。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人民解放军不仅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军队作为国家机器发挥着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服务国 家的职能。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这支军队肩负的双重历史任务。
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三者是完全一致的。三者的一致性,归根到底,统一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上,统一在无产阶级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 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国家、军队为之奋斗的目标所在。人民解放军将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
地 位 作 用
教
案
下 良 镇 武 装 部
第三篇:第一节 导游人员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导游人员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2.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导游服务发展史的讲述,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2.通过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作用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化对导游的认识,激发他们从事导游工作的兴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导游服务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重点:近代职业化导游及托马斯.库克对导游服务业的贡献,我国导游业的发展,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难点:为导游服务的概念 教学方法:1.讲解法
2.讨论交流法 3.提问法
一、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选择导游这个专业(举手发言)?
二、新授
1、导游人员的概念
导游服务是指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按照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标准,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的旅游服务。
我们把古代的“向导”、“陪臣”等划分为原始导游服务,是由于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旅游没有成为人们的一种自主意识和普遍需求,因而导游服务也不可能成为具有广泛意义的一种社会化行为,更不可能成为一种职业。所以,它不具有现代意义的导游属性,而只是导游服务的一种早期雏形。
现代旅游的迅猛发展,旅游服务质量,特别是导游服务质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制定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对导游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从而实现了规范化服务与管理。
2、导游人员的工作性质。
从世界各国导游服务的形式与内容看,导游服务的性质除了其自身的服务性以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服务性
(二)经济性
(三)社会性
(四)跨文化性
3、导游人员的地位与作用 纵观人类旅游发展的历史,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导游服务总是与人类的旅游活动互助互涨,旅游演绎出导游,导游又为人们的旅游活动提供各种便利,从而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旅游大军的行列。如果说在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这条现代旅游三大支柱产业链中,旅行社处于核心或龙头地位的话,那么导游就是旅行社的灵魂和支柱。导游业务是旅游业中不可缺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导游业务也就没有现代旅游业。有人说:“没有导游的旅行是不完美的旅行,甚至是没有灵魂的旅行”。现代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环节,其中能够在这条旅游消费链中提供完整系统的服务只有导游。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从不同的角度对导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日本旅游协会出版的《添乘业务教程》一书称“导游业务是旅游业最重要的业务”。美国尤金.丁.豪勒在其主编的《旅游英语》一书中则认为:“在整个旅游工作中,最独具特色、最困难的工作大概就算导游了”。新加坡旅游促进会编写的《导游员训练手册》中写道:“旅游者对一个国家和人民的印象会受到他所接触的导游员的很大影响,„„所以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导游员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份。”j为此,美国把导游员看作是“祖国的脸面”,英国伦敦旅游局把导游员看作是“伦敦大使”。在我国,人们通常把导游称着“旅游业的灵魂”,“旅行社的支柱”、“旅游者心理平衡的支点”和“民间外交大使”。
总之,导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可以用“灵魂”、“主导”、“支柱”六个字来概括。
4、导游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导游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是由其在旅游业中的特定地位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一)承上启下
(二)连接内外
(三)协调左右
(四)国家和地区形象的代言人
三、课堂讨论(10分钟)请你谈谈对导游服务的理解 老师课堂讨论点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导游服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导游服务的概念,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相信同学们对导游服务是怎样产生与发展,什么是导游服务,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有什么作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打开了自己对导游服务认识的视野。
第四篇: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与作用
论文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与作用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班级:13级电气本科三班
姓名:王凯歌 学号:04991303009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与作用
摘要:在65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要求,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领导者
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组织发动者、中流批柱和英明的领导者——这是抗日战争全过程所反映的事实。一切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全面了解而又尊重历史事实的人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都公认不疑。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发动、坚持和取得胜利的。在诸多合力中,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其中,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高举抗日大旗不动摇,始终站在抗战前列不后退,并以共产党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精神和抗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全国人民的信赖和拥戴,成了中华民族的先锋、中国人民的脊梁,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宏观上、本质上和发展观点看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代表民族利益,反映人民愿望,提出合乎时代潮流的政治主张,获得人民的信赖和响应;二是能够制定符合国情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推动历史前进,得到人民的拥护;三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得到人民的支持;四是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群众表率,得到人民的爱戴。
一、中国共产党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倡导者、推动者和政治领导者。众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由此开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高举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地站 2
在抗日斗争的最前列,为推动全民族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表明,如果没有共产党“真心实意地出来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就无人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人领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那就无从实行抗日。”同时表明,“在要不要抗战的问题上,蒋介石受了我们的领导,就是我们推动了他抗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蒋介石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是发展抗日力量,掀起抗日高潮的政治核心和战略指导者。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的分歧由要不要抗日转向怎样抗日的问题。由于两党代表的利益不同,参加抗战的原因和目的不同,因而一开始就提出了两条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和军事方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局面。
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全民族抗日推向了高潮,并在实践上指导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取得节节胜利。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就威名天下扬,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振奋了全国民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此后不久,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广泛的人民游击战争,收复大片国土,解放5千多万人民,建立大小10多个抗日根据地,抗击了近半数(约40万)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迫使敌人占领广州、武汉后停止了对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促进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历史证明,“敌人进攻,国民党败退,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的对敌反进攻,战略相持阶段的出现是不可想象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败局也必将更为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在抗战第一阶段,也是共产党对全国抗战起了政治核心和战略指导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和坚强堡垒。为了维护团结抗日的大局,共产党作出了重大牺牲,顶住了投降反共逆流,为全国人民的抗日大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方面及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开展了声讨汪精卫集团叛国罪行的斗争,制止了蒋介石集团的投降活动。另一方面制定并坚持了“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以及高度克制、忍让的“自卫”斗争等政策、方针和原则,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政策和战胜 3
敌人的三大法宝,向全国人民指明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方向。
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共产党“真心实意地出来维持抗日的大局,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危险倾向,那就会弄得一团糟。”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和敌后战场,是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中坚力量和主要战场。在长达6年左右的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进攻的重点由国民党战场转向共产党战场,敌后战场成了抗战的重心,敌后军民成了坚持抗战的“脊梁”。
坚持抗战打败侵略者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共产党肩上。这个时期,日本侵略者投入60%以上的侵华日军对敌后抗日军民进行反复的残酷“扫荡”、“蚕食”和“清乡”,乃至灭绝人性地实施“三光”政策和施放细菌、毒气。敌后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全国人民的抗日事业作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贡献。一是抗击了三分之二左右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减轻了国民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二是取得了“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打得敌人惊呼要对华北“再认识”,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三是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等多种斗争形式,用鲜血和生命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蚕食”和“清乡”,保卫和发展了解放区。四是解放区开展了整风、大生产和练兵运动,战胜了严重困难,并为战略大反攻作了重要的精神和物质准备。五是1944年发动局部反攻和夏季攻势,对敌占城镇、交通要道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为转入全面反攻奠定了重要基础。
历史表明,“所谓相持阶段,实即解放区与敌人的相持。”其特点就是“敌人与解放区之长期反复的最残酷的战争。”如果没有敌后解放区战场与敌人相持的战争,并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下来,“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也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则始终认为,“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是同时的,不是民族革命过去之后,再来一个民主革命阶段”。抗日战争只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阶段,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驱逐日本侵略者,而且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因而,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合作抗战的过程中,努力把改革国内政治、推动社会进步与坚持抗战紧密结合起来,对于要不要建设新中国、怎样建设新中国的问题从理论上和 4
实践上进行了不懈探索。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看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中国党史出版社,2002年
3、李伯雍、廖开顺《中日战争实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五篇:党章地位和作用
一、党章与党纲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是最基本的两大文献,她构成党的全部活动的法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纲领。按照这一观点,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外界通常就是根据纲领来判断党。党的纲领要简单明确地说出党所要达到所要争取的一切目标,规定党的近期任务和远景目标,以及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党章则是关于党组织的形式和规范的总的决议,它要规定党的组织建设的形式、党进行活动的方法、党的生活准则等等。纲领与章程是紧密联系的。纲领是章程的根据,章程是纲领的保证。事实上,在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中,纲领与章程是作为两个文件存在的,在另一些党中,例如中国共产党,则把纲领与章程纳入一个党章文件之中。中国共产党自1945年党的七大以后,在党章中增加了总纲部分,它是党的简要纲领,既是章程的一部分,又是章程的前提和总则,从而使党章兼有了纲领和章程的双重内容。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论纲领或章程,都是党的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党的成熟和成长的结晶。党发展到什么程度,党章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
二、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共产党以党章为立党之政治根基和最高法律。在党内,党章是根本大法,也叫“母法”,其他各项单项法规则是“子法”,它必须从属于党章或服从于党章。
从内容上说,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它要解决的是关系党的性质和战斗力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并作出总的原则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党的性质、宗旨;二是党的指导理论;三是党的最终目标及近期任务;四是党对革命、建设的方针;五是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原则;六是党的组织原则及组织构成、职权划分;七是党员标准及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八是党的纪律。
从产生程序说,党章的创制、修改、解释及停止生效,全部权力集中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其他机构或部门均无权决定。
党章具有高度权威地位,它的正确有效的执行,将对党的生活产生重大的根本的影响。
第一,它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基础。全党必须以党章为行动指南。第二,它是承续党的成功经验及优良传统的纽带。第三,它是执行党的纪律的根据。党章所规定的纪律,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如果违反纪律,将受到纪律处分。第四,它是保证党的纯洁性的武器。党章历来是划分正确与错误的分界线,就是要把反对党、破坏党、分裂党的分子清除出党。
党章程是政党的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党章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说:“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这是我们党对党章在党内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十分精确的表达。
从内容上看,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路线和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集中体现了全党的最高利益和最大利益,集中了体现了全党的信念和愿望,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武器。同时,党章还规定了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规范。就像整个社会需要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样,在共产党内部,为了维护正常的党内生活秩序,调整党内关系,也需要确立一种适用于所有党员的普遍行为规范,以指导和约束每个党员的行为,党章正是这种指导全党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从地位上看,党章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是党的根本大法。党内法规包含许多门类,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对象,包括规则、规章、条例、制度等。党章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也称为党内的基本法,其作用相当于国法体系中的宪法。党内其他所有法规,都是党章的延伸或补充,都必须服从或从属于党章。也就是说,党章是党内的“母法”,党内其他法规则为党内的“子法”。
从党章产生的程序看,只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才能制定、颁布和修改党章。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党对党章先后进行了15修改,每次修改,都是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来完成的。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党章在我们党内至高无上的地位。
从作用上看,党章在党内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整党内关系。正确处理好党内关系,是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重要条件。党章通过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职责、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来实现调整党内关系的功能,使党的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保证党内正常秩序。二是指导党的工作。党的工作一刻也少不了法规作为依据。党的工作也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否则就可能导致无效率、低效率甚至混乱。在所有的党内法规中,党章又是特别重要的。有了完善的党章,才有可能形成与之配套的具体党内法规,党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正常开展。三是严格党的纪律。党章对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旦违反党章,就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从而保证党的纯洁和行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