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问题和一国两制论文
一国两制和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
摘要:“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知道,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初衷,“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出发的。而历史的发展却使香港、澳门先于台湾步入了“一国两制”的轨道。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范例。
关键词: 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 完全统一 香港、澳门 范例
目前海峡两岸关系是热点问题,而将香港回归与两岸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还不多。因此本文便试图通过具体分析“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对台湾问题的借鉴与推动作用,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办法。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台独”是行不通的。
香港回归十年——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十多年前香港回归祖国,是世纪之交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当时普天同庆、举国欢腾的情景,至今犹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转眼间香港回归已十多年,那是香港人民摆脱殖民枷锁、当家作主的一年,是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一年,也是贯彻执行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一年。香港十多年来实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大意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对于香港各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为什么成功。
1、以“一国两制”方式和平收回香港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是党中央经过长期酝酿,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早在1955年,党中央就提出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设想,接着又提出准备同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新闻【1】: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1 9 9 7 年8 月2 6 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全球华商大会上发表了题为《香港的价值》的重要演说。其中谈到,“香港的新价值就体现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之中。”这句话说得很深刻,很有见地。实际情况的确是这样,“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正在为回归后的香港孕育着、创造着新的价值,不断提高香港的地位和作用。换言之,“一国两制”使中国香港“增值”了。
香港回归后,香港成为特别行政区。1990年4月,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邓小平极为重视基本法的制定,认为“一国两制”能不能真正成功,要体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里面。在基本法制定出来后,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政府,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这一条是“一国两制”的核心内容即一个中国,没有这一条就谈不上“两制”。基本法规定,香港成为特别行政区后,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与外国的经济关系基本不变。这里讲的就是“一国两制”中的“两制”。【2】香港回归祖国后,依旧是亚太地区主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和资讯中心。香港的国际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显着提升。“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还使香港市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香港的人权和自由得到了大大加强。也许有人会说,十多年成功还不足已令人信服。但毫无疑问,未来将有更多的事实更有力地证明“一国两制”是经得起考验的。
“一国两制”从构成变为现实“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关于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一个伟大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十分强调“一国两制”是从现实情况出发的,是考虑到香港、英国和中国三方的实际情况的。我们采取“一国两制”方针来解决香港问题,有利于香港的平稳过渡,有利于保护和促进香港和内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继续保持香港经济繁荣,也有利于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从而最终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2、“一国两制”实践与香港的独立自主经济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仅表现在政治上,而且表现在经济上。香港回归的那一年,刚好遇上亚洲爆发金融危机,这对于回归后的香港,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时,有人幸灾乐祸,预言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将难以顶住危机袭击,香港经济将陷于崩溃。【3】面对这种严重局面,特区政府沉着应战,坚决地予以反击。他们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采取断然措施,包括抛售美元,收纳港元,收紧银根,禁止和惩罚那些向炒家大量超额贷出港元的银行,使银行同业拆息急升,使炒家成本提高,难以炒作,不得不知难而退。经过反复几次的较量,特区政府终于保持了港元汇价的基本稳定,联系汇率制度岿然不动。
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应归功于特区政府的正确决策。他们坚决贯彻基本法规定的“经济制度不变”的方针,保持经济结构不变,由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不变,在自由港基础上实行的一系列自由经济政策不变,所以能够使香港继续保持很高的经济自由度和开放度,充满活力,迎接挑战,战胜风险。勿庸讳言,亚洲金融**也使香港遭受了较大损失,但这是可以克服的。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纾缓银根短缺及信贷萎缩,以维持银行体系稳健运作,协助中小型企业融资;协助各行各业减低经营成本,纾解民困。我们相信,有关措施的实施,一定能使香港比较平稳地渡过亚洲金融危机的难关,把香港的事情办好。同时,我们要看到,香港特区政府为抵御亚洲金融**所采取的措施,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没有“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是难以奏效的。
3、“一国两制”实践与香港国际地位的提高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的中心,在国际经济界享有崇高声誉,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香港不仅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往往受制于人,就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也难免受到压制。这种情况不能不使香港人感到痛心。回归祖国后,香港能够以祖国大家庭一员的身份,分享日益强大的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与荣誉。一些大型国际性会议在港举行,如成功举办了象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这样重要的国际会议。回归后香港国际地位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在,香港仍然保持着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仅就贸易来说,虽然也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但总的影响不大,香港对外贸易依然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
回归十多年,香港经济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回归十多年,香港在国际事务上的参与程度也提高了。回归十多年,香港的国际市场经济参照体的角色得到强化。回归十多年,香港是中国内地国际化的窗口和通道地位不断强化。【4】回归十多年,香港国际文化地位提升。伴随香港回归十多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伴随香港国际经济、文化地位的不断提升,香港在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全球推广中可以扮演推广者、代言者、协调者等的重要角色,可以发挥中华文化价值的展示作用、社会制度共融的示范作用、国际公正经济秩序的维护作用以及多种文化混合的平台作用。
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对台湾的推动作用以及启示意义
1、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对台湾的推动作用
香港回归这十多年,“一国两制”实践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不断扩大,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一国两制”既能成功地解决香港问题,也能成功地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因为,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制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已经实行了整整十几年,并已取得有目共睹的辉煌业绩。“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比香港模式更为宽松。例如,允许台湾保留军队等。正因为这样,今天已有更多的台湾人开始重新认识“一国两制”。从香港的实践看,十多年来,中央政府从来没有干预特区政府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包括经济事务,而是在许多方面都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关心,特区政府没有向中央政府交纳任何税赋。相反,必要时中央政府还会向特区提供经济援助;十多年来香港人在经济上受到损失,这主要是由亚洲金融危机和香港经济运行中长期潜伏的隐忧造成的,与回归无关。【5】事实是,如果没有中央和内地的支持,香港的损失定会更大。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成果,迟早会影响台湾人对于“一国两制”的态度,海峡两岸何时能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还必须克服存在于两岸之间已久的历史与国际因素。
从经济上看,香港回归密切了港台经贸关系,从而也密切了两岸经贸关系,这也有利于促进两岸的统一。香港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历来与台湾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香港回归后,台湾和香港的关系,已不是台湾与港英殖民当局的关系,而是台湾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一后,“一国两制”将大放光芒。不但可以按照 “一国两制”,自己选择的制度和政策发展经济,而且可以发挥和祖国大陆及港澳间的互补互利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经济和生活水平。港澳利用回归后的有利条件,发挥内地资源、市场、劳动力以及科技含量等方面的腹地作用,提升港澳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这种优势在抵御亚洲金融风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台湾和港澳的经济关系在祖国改革开放之前是微不足道的,现在这三地之所以有如此密切的经贸关系,祖国大陆的因素实为主要原因,可以预期,统一后的祖国大陆、台湾和港澳必然能发挥互补互利的优势,创造出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繁荣昌盛。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实践了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先生为海峡两岸统一所设计之“一国两制”方案,至今已届满十年。而台湾在过去的十年,与大陆交流虽日益频繁,但李登辉及陈水扁却先后喊出“两国论”、“一边一国”、“新宪公投”,更不遗余力推动“去中国化”、“文化台独”政策,使两岸政治关系一再遭遇严峻考验,“一国两制”也遭刻意扭曲和丑化。【6】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探究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真实面貌,并针对十多年来的港台关系进行回顾与前瞻,具有重要的意义。
2、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意义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7】对解决台湾问题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启示意义:首先,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据基本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将为台湾同胞在海峡两岸统一后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提供了范例。第二,香港今天的现实将证明,未来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同胞现有的一切权益仍将继续得到保持和维护。第三,只有按“一国两制”实现统一,台湾同胞才能真正与祖国大陆同胞和香港同胞一道,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第四,香港的回归,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可以肯定,两岸按“一国两制”实现统一,必将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促进两岸共同繁荣。他希望,台湾某些客观地研究香港“一国两制”的范例,作出有利于台湾同胞、也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正确选择。第五,激发了台湾同胞的民族感情。邓小平在谈到中国政府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这一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感情问题。这种志气,凝聚力和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这对于与香港隔海相望、也曾长期遭受外国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来说,不可能不受到感染和教育。在香港回归的大好形势下。台湾同胞的民族感情特别是民族自豪感,一旦被激发出来,必将大大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这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可靠、最根本的保证。
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同胞在海峡两岸统一后真正实现当家做主直接提供了典范;增加台湾民众对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认同感 ,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表明只有按“一国两制”实现统一 ,台湾同胞才能与全国人民一道 ,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真正地扩大国际空间;实现台湾同祖国大陆的优势互补 ,是台湾经济获得再次腾飞的契机。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N](1 9 9 8 0 6 3 0 十版)
【2】、施汉荣论“一国两制” 在香港的成功实践的相关文章 [J]2008-6-18 【3】、原载1997年7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N](国务院台湾事务中心)【4】、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丘杉关于““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提高了香港的国际地位”文献内容[J](金羊网)
【5】、陈卫红《社会主义研究》[M]文献2000年01期 【6】、林友树「一国两制」对台湾的启示 [J][2000-12-21]
【7】、纪欣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副主席论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十年对台湾之影响时间:2008-01-07 15:19来源:统一论坛[J]
第二篇: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一部分
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大约6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2、16世纪中叶以来,大陆与台湾分分合合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3、半个世纪以来,台湾西方化相当严重
二、台湾现状
1、人口和民族 总人口2290万人,组成台湾居民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高山族,另一部分是大陆移民。汉族占人口97%以上高山族主要是在文明社会形成之前来自大陆的定居者,他们成为台湾地区最早的居民。在台湾农业社会形成和大规模开发后,随着大陆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主要由闽粤移民也有为数不多的其他省份移民组成的大陆移民到达台湾。在典型的海岛型社会中,台湾形成了典型的移民社会。岛内的高山族和大陆移民一起,组成了台湾居民群。
高山族虽说为数不多,但一直受到各界的关心。1997年9月1日,台湾进行“内阁”改组,由萧万长接替连战出任“行政院长”,在“内阁”中新设了一个“部会”--“原住民委员会”,由毕加志任“主任委员”。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主管岛内民族事务。台湾的少数民族分为两部分,生活在高山地区的以往称为“高山族”,生活在平原地区的称为“平埔族”,现在则把少数民族称为“原住民”。保存原住民文化、保护原住民的利益,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应有的工作。
截至2003年3月,在台湾地区的2242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42.3万人,占总数的1.9%。
2、经济
2007年 中国台湾GDP 3980亿美元 人均GDP 17520 美元
3、政治
蓝营----指以反对台独为主的台湾国民党(一党独大),亲民党(宋楚瑜),新党(郁牟明)等党团阵营,因国民党的党旗颜色以蓝颜色为主,故称蓝营.主席——吴伯雄
总统——马英九(行政院长-刘兆玄)议会王金平院长台湾地区第七届“立委”选举刚于本月十二日结束,中国国民党在一百一十三个席次中共获得八十一席,获得压倒性多数。地方选举总共23席县市长中,中国 国民党获得14席,民进党仅获得6席。
绿营(党主席蔡英文)----指以支持台独为主的台湾民进党,台联党等党派党团阵营,因民进党的党旗颜色以绿色为主,故叫绿营.第三势力:第三社会党,农民党
4、军事
陆军:230万对23万;空军总量3000架对336架; 海军:大陆64主力战舰,55潜艇,50巡洋舰(导弹),47大型登陆艇
台湾导弹护卫舰19,驱逐舰18,潜艇4导弹 快艇53
三、对台政策演变
1、一国两制
2、胡四点
胡锦涛就做好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提出“四点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1日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审议时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谈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四是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反分裂国家法》(法理反台独)对台两手:软的更软,硬的更硬
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四、台湾问题发展趋势
1、台湾问题复杂(感情也复杂)
(1)、台湾问题形成历史原因很复杂(国共恩恩怨怨)(2)、岛内局势很复杂
台独势力不断做大,并有恶性循环之势,例如学校不学古文,孙中山成外国人;台湾人15%支持统一,60.6%不统不独,20.25%支持独立。
台湾当局对大陆政策变化:蒋介石“反攻大陆”。蒋经国“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台”“台湾是独立国家”,马英九“不统不独”
大陆领导人对台说法变化:建国初毛泽东:“解放台湾”,1960年底又说:台湾问题这一代人解决不了,可以留给下一代解决。邓小平:对待台湾要坚持两手,不能排除使用武力,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下一个世纪也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江泽民:解决台湾问题最终还要靠实力。胡锦涛:不留后患的解决台湾是对中共执政能力的最大考验。(3)、国际背景很复杂
美国、日本、俄罗斯、欧洲等(4)、大陆也有不确定因素
大陆改革经济发展能否平稳?矛盾怎样调节?
2、台湾问题重要(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1)、地理位置相当重要(2)、我们实力(增减)影响太大(3)、对中华民族复兴影响是决定性的。
3、影响台湾统一的因素
(1)、岛内决定因素是民意(以民为本)
我们不是武力解决台湾实力不够(海上封锁、破坏重要设施电力、人海战术马蜂窝,李敖)。
我们也不怕外国干预(利益不值得兑命)
我们最担心台湾人民的人心(2)、台湾问题目前来看实质上是美国问题
“台湾问题实质上是美国问题”-邓小平。“台湾最大的悲剧是离中国大陆太今”——台独人士辜宽敏
不独不统不战,维持台海现状符合美国利益最大化(美国两头通吃)台海三个前途分析(3)、遏制台独的关键是增强我们实力,扩大对台绝对优势
近几十年来,趋势很好,经济速度是台湾的2.5倍。GDP是台湾的6倍。建交国家一共192个,和我们建交169个,和台湾建交23个,且小得吓人,23个加起来没有山东大。贸易额是台湾的4.5倍。外汇储备是台湾的6.5倍。人口是台湾的55倍。
我们实力越强,国际势力对台海局势影响力越小,付出的代价和风险越大,介入的可能性越小。
一定要充分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准备的约充分,打仗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光幻想和平解决,战争就会悄悄地不约而至。(4)、在发展经济同时,搞好民主法制建设(台湾用民主对抗导弹)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三篇:一国两制能否解决台湾问题?(范文)
一国两制能否适用于台湾问题?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我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我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我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我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共产党曾经与我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我国的日本军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我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我国国民党拒绝与我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我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我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我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势力从我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只占我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已成为我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从此,台湾陷入与我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至今已有57年。
另外,台湾问题的产生以及长期得不到解决,与一些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在其间插手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我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声称“台湾地位未定”。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在1954年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我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所谓“保护”之下,阻挠我国政府解决台湾的正义斗争。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美国政府和国会仍然不断通过向台湾提供所谓防御性武器等做法,阻挠我国统一台湾的进程。
台湾岛地处交通要冲,既可作为遏制日本,控制南海诸岛,震慑东南亚的据点,又可作为进入太平洋,固守大陆的前沿阵地。如果将台湾收回,那么钓鱼岛问题将迎刃而解,美国设在关岛的所谓“遏制我国的前沿”也会失去作用。到那时,南海舰队的有效保障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抢占的南海诸岛也会送回。对日本而言,我国占领台湾岛就意味着日本以后无法再从西亚进口石油,而要依赖于俄罗斯,我国和俄罗斯就可以联起手来共同对付日本。
台湾虽然脱离了民进党的统治,其前景同样不能不让人担忧。从近期来看,国民党虽然不支持台独,但是国民党是个资产阶级政党,这是众所周知的,他对中共的态度在现在看来不反对,但不代表支持。将来涉及到台湾主权问题时,仍然可能比较尖锐。从个人角度讲,台湾回归,意味着台湾的执政者就会降级,从总统降到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想把自己的地位降低,更何况有日本、美国等国支持,还有比较强大的资金和一定的武力。
将来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会是怎样的呢?尽管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收复台湾是肯定的。只不过有两个问题:第一,手段方法问题,如果台湾决心要实现台独的话,大陆肯定会动用武力;如果台湾总是徘徊,那么大陆就会观望。大陆不会轻易动武,这是肯定的,因为如果动武,交战的不仅仅是两方,还会掺和进日本、美国。美国会不会出兵倒是个未知数,而日本,个人认为肯定会出兵,因为涉及到其安全问题了。一旦交战,经济肯定会受影响,而且东亚地区都会不稳定。这直接引起了第二个因素:时间问题,可能很快,也可能在我们这代解决不了。总之,台湾问题非同小可,解决台湾问题牵涉到的不仅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岛内,还有众多国家和地区,因此我们必须三思而后行。
我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概括地说,就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允许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我国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长期和平共存,谁也不吃掉谁。但针对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分裂出我国的动向和外国势力干涉我国统一的企图,我国政府同时表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一国两制,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亦为于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一国两制”方针的确立和发展,为台湾回归铺好道路。“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2005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我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我国”这一事实,有力地揭示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部两种对立的制度可以长期并存,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讲过的,但“一国两制”依据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它有利于保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既坚持祖国统一和主权的完整,坚持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又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考虑到各方面的意愿,考虑到祖国统一的现实可能性,允许两种制度并存,这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和运用发展。和平共处本来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普遍原则,现在被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创造,为和平共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涵。
第四,“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像力的答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出发的。我国解决台、港、澳问题,会涉及到有关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实行“一国两制”可以避免一些国际争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香港已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也已在1999 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使“一国两制”构想成为现实,证明“一国两制”构想合情合理,切实可行;它有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我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我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到每一位我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第三,增加民间交往,扩大经贸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之间文化、艺术、体育、演艺、学术、科技的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人民受益日增。但总体上看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台湾当局的阻挠和限制。如:两岸不能全面直接“三通”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加强。至于未来两岸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则更是前景广阔,机遇多多。两岸经贸互补性极强,内地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力,台湾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技术。
(一)经济方面
海峡两岸经济交流和往来已持续20余年,在两岸民众及其工商界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已呈现出以台商投资大陆和两岸贸易为主要内容,以兴办实业为主体搭建的平台,进行科技、金融、学术、人员交流多种形式并存的经济合作大格局,密不可分的产业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亦基本形成。
(1)优势互补
大陆拥有广阔的商贸市场、极其丰富的资源,以及低成本等诸多要素优势。而台湾则具有多年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经验,且具有科技产业水平相对较高、研发能力相对较强等优势。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从另一方面看,日趋热络的两岸经济互动,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中,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源的交流与互补,而是进入了一个结构性、深层次的交流与融洽。
(2)互利互惠
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同创之举,必然会推动双方经济、科技,以及其他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①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使台湾得到了实惠
两岸之间比较利益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双方不同需求和分工。显然,台商来大陆投资,已经从当初的产能转移,向着国际分工、产业链的延伸模式改变。由此使得两岸之间产生出阶梯性的交换关系,有助于加快台湾经济的发展,当然也有利于台湾经济的不断转型。事实证明,大陆不仅是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也是两岸经济合作的舞台,更是台湾经济走向世界的桥梁。
②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加速了大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动力和活力。从目前来看,台湾厂商已是大陆第四大外来投资者(前三位是韩国、日本、美国)。台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直接拉动了大陆经济的增长。近几年来,外来投资企业完成的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工业增加值、出口增加额、涉外税收等,台资均在其中占有相当比重。台资企业的产品,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地工业产品的空白。与外资相比,台资中小企业居多数,他们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台资企业的建立有助于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台商在大陆投资,不仅带来了有形的生产设备,更重要是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创业投资理念、市场观念和企业管理经验。所有这些,既直接影响到本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又间接影响到当地其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并在当地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目前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乃至环渤海经济区等地,都显现出对当地经济发展所发挥的带动作用。
伴随着台资进入的是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在与台资企业的交流合作中,大陆一些传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造,其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升,行业水平在质的方面也有了改变。
(二)思想文化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完成我国真正的统一,是所有我国人的神圣任务。两岸人民共同期待着祖国完成统一的时刻。而且,岛内绝大多数民众不赞成“台独”,国际社会不支持“台独”,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我国人绝不坐视“台独”,“台独”注定是一条没有任何前途的死路。
新世纪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应该: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
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两岸同胞要开展经济合作,扩大两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紧密联系,实现互利双赢。
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
第四,加强人员来往,扩大各界交流。两岸同胞要扩大交流,两岸各界及其代表人士要扩大交流,加强善意沟通,增进互相了解。
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振兴,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大趋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尽管前进道路上还会出现困难和阻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懈努力,紧紧依靠两岸同胞,就一定能够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班级:物流三班
姓名:赵静20110817 赵广珍 20110815 纪南霞 20110743
2014年6月29日
第四篇:一国两制看台湾问题
从“一国两制”看我国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什么是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亦为于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专门规定,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体现在国家根本大法中,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正式形成。1983年以后,邓小平在多次谈话中,对“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了具体阐述。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获得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策。
“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部两种对立的制度可以长期并存,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讲过的,但“一国两制”依据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它有利于保 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既坚持祖国统一和主权的完整,坚持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又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考虑到各方面的意愿,考虑到祖国统一的现实可能性,允许两种制度并存,这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第三,“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和运用发展。和平共处本来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普遍原则,现在被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创造,为和平共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涵。第四,“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像力的答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出发的。我国解决台、港、澳问题,会涉及到有关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实行“一国两制”可以避免一些国际争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香港已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也已在1999 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使“一国两制”构想成为现实,证明“一国两制”构想合情合理,切实可行;它有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20世界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创造了行的有利条件。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非法代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同月,中美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978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争取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通过商谈结束台湾海峡军事对秲状态,撤除阻隔两岸同胞交往的藩篱,推动自由往来,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热爱祖国、追求和珍爱国家统一的光荣传统。近代以来民族的悲惨命运和屈辱经历遗留下国家统一的历史课题。翻过历史的不幸一页、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从根本上说,两岸统一是唯一的必然的历史结局,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
要实现和平统一,如何逾越社会制度的差异,如何抚平历史在人们心里留下的创伤,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诚意,体现了对台湾同胞尊严和情感的充分体谅和尊重,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务实精神。50年代中期中共关于“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提出,是由当时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变化所决定的。以后的事实证明,这种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为依据的对台方针是正确的。在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严重对峙时期,“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不仅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真诚愿望,也使我们在台湾问题上争得了主动,并孤立和抑制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政策,为以后继续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和平解放台湾”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寻求以非武力的方式解决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问题而提出的主张。为争取实现这一主张,中国共产党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对两岸和平统一的道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早在1955年5月,周恩来同志就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主张。1956年,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国共两党过去合作过两次,“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合作”,并在不同场合阐明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障。1983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系统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它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邓小平同志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直接倡导者。“一国两制”同时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心血,是我们妥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作为一种构想和创举,究竟效果如何,实践是检验的最好标准。自1997年7月1日以来,“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先后进入实践,迄今已逾10年。10年多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香港、澳门不仅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和生活方式不变,而且更加充满活力、更加生机勃勃,先后顺利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等各种危机和风险的考验,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同内地的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香港回归前夕,西方舆论曾经掀起一片“唱衰”香港的鼓噪,美国一家媒体更狂妄断言,回归不久香港将变成一个“死港”。10年后的今天,该媒体的姊妹刊发表社论,高度赞扬香港今天的自由繁荣,并为当年的“失言”致歉。尽管过去10年“一国两制”实践是在摸索中前进的,但毫无疑问,它已经通过世人的严苛目光和历史的严格检验,为自己赢得了高度的国际赞誉。它完全正确,充满活力。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事实证明,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实行‘一国两制’,对香港有利,对国家有利,对各国投资者有利,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利。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拥护。”
台湾问题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不同,正是照顾到这样的实际,在“一国两制”下,两岸统一后未来的台湾特别行政区,不仅享有同香港、澳门一样的高度自治权,而且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但不派人过去,还要为其保留相应的名额。台湾及台湾人民不仅不会失去现有的任何东西,而且可以同所有同胞一样共享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尊荣,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援助和支持。可以说,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对台湾同胞有百利而无一害,必将加快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促进亚太地区繁荣稳定。
国家要统一、名族要振兴,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大趋势,两岸要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尽管前进道路上还会出现困难和阻碍,在2003年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台独”势力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海局势日益严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当时台海局势的紧张状况,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地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胡锦涛提出的“四个决不”和《反分裂国家法》两者结合,使我们掌握了反“台独”斗争的主动权。同年四五月间,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并分别发表公报,达成多项共识。在会谈和公报中,胡锦涛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等新的主张。2006年4月,胡锦涛进一步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表明了我们党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真诚愿望和坚定原则。2008年三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地区选举中遭到重挫下台,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两岸关系迎来难得历史机遇,对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依据对台新的政策和主张,中国大陆继续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开展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懈努力,紧紧依靠两岸同胞,就一定能开创两岸关系和发展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我们坚信,随着两岸经济、贸易、文化、人员等方面的交流进一步扩大,“一国两制”法律化进程的加快,在不久的将来,在“一国两制”这伟大构想的引导下,台湾一定能过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五篇:台湾问题论文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
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课
程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老
师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 班级名称____________ 学院名称____________ 交阅时间____________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摘要
台湾问题是中国所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台湾的分裂消耗了中国太多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使得我国无法为自己更深层的国家安全利益进行更为全面的统筹与布局。但武力统一不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不一定是最终选择!和平统一台湾完全是可以争取的,这事关我们中华民族的盛衰荣辱,事关中华复兴以及和平崛起战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所谓巨大的推动作用,台湾问题的解决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 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关键词:台湾问题 两岸关系 祖国统一
1.概述
台湾问题,或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开始所衍生出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关于台湾的政治地位及其主权归属问题,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二)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2.台湾问题的本质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但是,1949年后,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是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台湾问题,使得台湾问题又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
3.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国内采取的措施
一湾浅浅的海峡,将两岸隔开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来,台海风云变幻,海峡波翻浪卷。变幻的风云后面有人,翻卷的波浪后面有事。两岸的关系从紧张对峙逐步走向和平发展,逐步进入大交流、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不幸,是整个国家的不幸,也是所有中国人的不幸,但是所有的中国人无不怀抱无限希望,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台湾问题形成已久,是历史存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解决台湾问题需要两岸领导人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坚持。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早日统一,中国政府在坚持和平统一的立场之外,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积极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推动两岸政治关系正常化。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为台湾的进出口贸易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促进两岸的经济交流,以经济交流拉动两岸的互动。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互相尊重、和平共处。
对于其他方面,如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同胞在这些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海峡交流基金会”的密切联系,维护了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4.实现两岸统一的障碍
(一)台湾岛内长期存在的分裂意识
坚持台湾独立的民进党是台湾的一个大党,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这对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构建有很大的牵制作用。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益频繁,“台独”分子越来越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和平统一产生了许多不好的影响。“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上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二)美国等外部国际势力的插手
某些国际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和岛内的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中国政府的对台斗争,从某一方面来说实际上是对美斗争。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台海两岸的政策不会改变,它就像“钟摆”一样,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轴心,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时左时右地摇摆不定。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然而,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人民的支持下,海峡两岸终将统一,两岸中国人民终将取得最后胜利。
5.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第三,增加民间交往,扩大经贸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之间文化、艺术、体育、演艺、学术、科技的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人民受益日增。但总体上看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台湾当局的阻挠和限制。如:两岸不能全面直接“三通”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加强。至于未来两岸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则更是前景广阔,机遇多多。两岸经贸互补性极强,内地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力,台湾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技术。
用战争的方式来实现统一的话,无疑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可取的一个方法。
6.总结
如今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曙光,是因为两岸尤其是国共两党有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基础。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二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三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四是两岸相互信任的初步建立。五是主张两岸共同繁荣与发展。如今两岸和平发展出现了历史机会之窗,如何把握与建构,是一个两岸共同需要做出战略考虑的重大问题与需要共同努力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坚信,在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世界各国政府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