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企业薪酬制度
国外关于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的规定
美国公司对职业经理人的薪酬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股票四种方式。基本工资的激励功能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它只能为职业经理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奖金是由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来决定的,只有这样将职业经理人的收入与公司的效益结合起来,才能使经理人想方设法的提高自身利益,从而增加公司的效益,但这也会导致职业经理人过分注重短期利益,职业经理人往往会通过操纵股价或者其他考核指标来提高业绩。股票期权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不论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在市场上是多少,职业经理人都可以以指定价格购买。股票期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经理人为企业尽心尽力的服务。股票激励指将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赠送给经理人或者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他。通过这样,不但可以将职业经理人的收入和公司股东的利益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经理人更加为公司卖命,同时还可以减少公司现金的支出。据统计,美国经理基本薪酬占其薪酬总额的 32%,短期激励(红利)占 17%,长期激励(期权)占总额的 51%。美国公司不单单局限于使用以上几种激励方式,还在不断创新,比如采用虚拟股票、股票溢价权、后配股、业绩股份、以及补贴、社会福利保险计划和退休金计划等方式来进行配套激励。正是由于美国企业对经理薪酬制度的不断创新,才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日本企业股东往往从企业的长期发展出发,激励职业经理人的最主要的方式便是年功序列工资和奖金,他们评价公司经营状况的第一标准便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年功序列制度,即经理人主要以工资和奖金的方式获得劳动报酬,经理人对公司的贡献率能有效的决定奖金的多少,职业经理人获得高额报酬的前提是将公司的经营业绩显著提高。同时由于日本企业鼓励职业经理人在公司的长期发展,职业经理人的报酬也就取决于其在公司任职的时间长短以及为公司做出的贡献的大小。此外,在日本,职业经理人的升迁和罢免也是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密不可分的,反映股东利益的经营绩效指标越高,职业经理人得到升迁的利率就越大,反之还有被罢免的危险。因此,在日本,职业经理人要想获得升迁,就要努力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更好地得到股东的信任与公司的重用。
在德国公司,经理人的报酬一般包括基本年薪、年度奖金和津贴,同时也进行股票期权的激励,但是占工资中的一小部分份额,德意志银行的股东大会确定的全球持股计划在德国是比较有特点的股权激励制度,该计划规定,德意志银行的员工只要在该公司工作满一年,就可以购买附有相应期权的一定价格的股票,当然是在市场价格基础上,所附的期权可以在日后购买相同数量的股票,以此来激励员工好好为公司服务。职业经理人不但可以获得年薪、奖金、股票期权等报酬,还会得到一系列很好的福利待遇,尤其表现为企业养老基金。据统计,退休的企业经理人可获得的养老基金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这使得经理人在晚年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生活保障,这种退休后还能得到保障的制度,能够吸引更多的职业经理人加入经理人队伍,还会更加忠心的、无后顾之忧的为企业服务。
同时,国外在对经理人进行薪酬激励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对经理人的薪酬披露制度。2009 年 12 月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提出要对上市公司经理人的薪酬进行更加全面的披露,会议规定了如下具体内容,上市公司的决策部门有哪些具体对策来有效控制公司内部风险必须加以公布,以及以何种依据来划定公司内部领取最高薪酬的经理的薪金,同时,公司所有以股票形式发放的奖金的估计价值都必须用汇总表的方式列出,这样能够更一幕了然的披露经理薪酬。英国新颁布的《公司法》中也要求公司对经理的薪金的详细具体情况进行披露。为了让股东和更多与公司有关的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掌握高管们个人应得的报酬信息,公司加强对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的个人薪酬披露,包括对工资和长期的激励奖金的披露,以此来提高公司高管们薪酬的透明度。此外,在瑞典和芬兰,大部分的公司还披露了非执行董事的个人薪酬,而不仅仅只是单独披露经理的薪酬。奥地利的很多公司也是将非执行董事的个人薪酬和薪酬的总体数字进行披露,而荷兰大约 71%的公司在公司的年会上也披露了上一年度的公司所有经理的个人薪酬状况,法国和意大利的大多数公司公司也是如此,2005 年底,欧盟委员会也出台了《加强披露公司董事薪酬制度》,规定要加强公司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的薪金、费用和短期和长期激励奖金等个人薪酬状况的披露,以此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
第二篇:企业薪酬制度
传统薪酬制度的缺陷
按传统薪酬理论的做法,制订薪酬方案,先进行市场调查,而后排出职级职等,将同等级同类别的职位归类归档,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本企业的薪酬标准。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所谓的经典做法实际上很难行得通。这种做法 “四处碰壁”的可能性有如下三点:首先是薪资调查的不正确因素。一般而言,制订企业薪酬方案决不能粗线条地观察市场总体行情,而须根据本企业行业性质、产品、规模、人员结构、支付能力、平衡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市场调查。采集的样本数据要尽可能真实可靠,否则,只会“以讹传讹”。
其次是职级职等的设定有许多因素导致巨大的偏差。例如“长官意志”的影响,有些岗位,管理者认为很重要,职级定得很高,事实却并非如此;有的岗位职级定得较低,但以该职级的薪酬在市场上根本无法录用到合适人才。这种不科学的排序,必然导致薪酬方案的失效。
三是企业已有的薪酬结构很难整合。有些老企业早已“一个萝卜一个坑,各人自有一本账”,忽然间要“科学管理”,众人便难以接受。假如薪酬标准是往上抬,肯定没问题;如往下调,则必定招致大家的反对,新方案极有可能不了了之。
薪酬方案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堪称治企之本。仅靠生搬硬套所谓的经典做法,很可能难达到预期效果。
现代薪酬观念:
从“公平给薪”到“职责给薪”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内上市企业、民营企业和部分国有企业正在积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制度。
目前许多企业根据人才市场薪酬行情确定内部各职位的“价格”,这种做法称为“职责给薪”,是一种以职责为基础并结合绩效管理的薪酬制度。企业根据人才市场价格行情,确定内部各项职责的价格;结合绩效考核,按企业目标导向,使工作绩效高者获得较高薪资。目前这一薪酬指导思想已成为各类企业的主导体系。从现有情况分析,由于认识的差异和贯彻的不一,各类企业的实际收效也各不相同。
收效较好的企业,不仅扎实地做好职位描述和职责说明,而且进行科学的职位评估和绩
效评估,结合客观可靠的市场薪资行情,依据基本职责条件给薪,因而对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有些企业虽也设置岗位职责,界定岗位薪资报酬,但缺乏系统的职位分析,薪酬分配往往根据决策者个人的印象和概念,最终成了领导者个人排序的结果。这种做法,尽管按职务分出级别、档次和待遇上的差别,但在层次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因而实际效果并不佳。我们常能看到,这些企业中职责的要求与实际所做的工作不相符合。许多经理人尽管工作十分努力,辛辛苦苦,其实是做下属主管甚至是职员的工作,降低了工作能级。
那么,“职责给薪”的做法是否比以前有所进步呢?
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庄仁甫先生谈了他的观点:我国企业薪资管理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环境。过去,企业工资制是在国家统一指导下,以“公平给薪”原则为导向,因此,学历、年资等条件往往成为薪酬设计的依据。在此制度下,各职务间薪酬差异不大。随着时间的推延,企业发现,人工成本负担甚重但又无法有效激励员工。由于绩效与薪酬之间毫无关系,人们经常看到,员工中薪资最高者往往不是关键岗位的骨干,而是年纪较大、工龄较长的门卫,因为在当时的薪资政策下,年资浅的员工再努力,其薪资依然比不上资深员工,这也导致企业留不住真正的骨干人才。
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运行的环境逐步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外资企业的介入,使企业认识到:过去那种陈旧的工资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客户决不会因为这家企业员工的年资长、学历高而多下定单,客户考虑的是产品品质好,价格低廉,供货有效。因此,顺理成章地,薪酬制度由过去的“公平给薪”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职责给薪”,这在相当程度上调动了企业人才的积极性。
“职责给薪”必须考虑组织对公平原则的追求,这是决定工资标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里所说的公平包括组织外公平和组织内公平。
所谓的组织外公平,一般是指与同行业内其他组织的薪酬水平相比较,该组织所提供的薪酬必须是有吸引力的,这样才可以吸引优秀的求职者,同时留住合格的雇员。为了达到组织外公平,管理者通常要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调查。所谓正式调查,一般是指管理者通过商业机构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优点在于这些商业机构可以根据管理者的要求和行业水平为管理者量身定作一份职位薪水报告;但是大部分管理者,尤其是国内企业的管理者,主要是通过与行业内的其他管理者进行交流或者通过公共就业机构来取得职位薪水,这种非正式方式的优点在于不会发生费用,但是缺点是一般不太准确,造成的后果,很明显的就是雇员的流动率过快,这样势必影响组织的发展,但是很多的国内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据ClearThinking的经验,一般情况下,组织雇员的薪酬水平应该比行业内的平均薪酬水平高15%左右,这样,既不会使组织的负担过重,也达到了吸引和留住合格雇员的目的。当然,行业内一些关键职位或组织内关键任务的薪酬水平经常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的。所谓的组织内公平,是指组织内的每位雇员应该认同,自己的工资与组织内其他成员的工资相比是公平的。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保持组织内公平与保持组织外公平相比更困难一些。
有些管理者为了保证组织内公平,经常要了解员工对工资福利体系的意见,这是一种正确的办法。比如“你对你目前的工资满意吗?”“你认为你的工资提升速度比较快的原因是什么?”“你对公司的福利提供方式有些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对工资福利政策的意见。
有些组织的做法并不可取,比如将雇员的薪酬列为公司的最高机密,借以掩盖组织中的薪酬不公平现状。但是,事实上,员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大致的薪酬情况,并且,互相猜疑这件事本身就对组织发展有很严重的影响。所以,采用一种透明、竞争、公平的薪酬福利体系,这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非常有好处。
达到组织内的公平是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步骤实现的,主要包括几部分:1、职位评价;2、划定工资级别体系;3、确定等级额度;4、调整级差。我们现在用尽量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一过程。
1.职位评价。职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判定该职位在组织所有职位中的相对价值。判定相对价值的依据一般是每个职位中所包含的内容,比如职位要求的教育程度、技术熟练程度、所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在判定每个职位的相对价值以后,管理者通常从其中挑选出一个关键职位,作为基准职位。
2.划定工资级别体系。在进行职位评价后,管理者将类似的职位归入同一工资等级。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通常需要将上千个职位归入十几个工资等级。大家可能知道,企业里有一级、二级电工,电工的级别是国家确定的,而企业里的工资级别由企业确定。
3.确定等级额度。确定每个工资等级的基准职位的工资水平,由于每个工资等级中的每个职位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同一级别中的职位工资也有差别,但要有一定的限度,一般情况下,本级别中最低职位的工资不低于下一级别中最高职位的工资。
4.调整级差。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某些职位的薪酬。管理者可以根据劳动力市
场的行情,比如待聘职位的紧缺程度,或者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比如企业对某个职位的要求比大部分同类企业的要求要高。
工资集体协商制:
第三次薪酬的革命
所谓工资集体协商制,就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老板就工资、福利等问题讨价还价。这一看似简单明了的名词,其背后的现实却不轻松。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工资管理很简单,总额由劳动部门确定,工会的作用只是协调内部的分配方法。
薪酬的第一次革命始于1985年大锅饭体制被打破,与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建立。199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将非公有企业的工资分配权全部下放给企业自定。
在产权结构与分配制度相继松动的同时,也形成了一道“沟壑”:一方面,原有体制在新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面前失效,导致职工在新的工资分配机制面前“集体失语”;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者要求主张报酬的权益。
“政府的作用越来越有限,而市场的作用还没有到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分析这一现象时说,“这就导致工资的多少没了规则。”规则缺位的直接后果是近年来各地的劳动纠纷增速惊人。
第二次薪酬革命始于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有关签订集体合同的规定,这使集体协商的概念初露端倪。1996年始,中华总工会正式下文开始有计划地推广集体协商制度和谈判工资制试点。
但时至今日,全国试点企业仅5000多家,其中上海2800多家,江苏1200多家,仅此两地即占8成,可见工资协商制度的推广缺少力度。究其原因,缘于一些领导担心工资协商制度的展开可能破坏当地的投资环境,故一直对此持谨慎态度。
第三次薪酬革命始于2000年11月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第9号部令《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至此,这项制度有了名正言顺的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跃然副教授指出,劳资谈判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条件:一要有独立的利益集团,二要有健全的工会。在国有企业,劳资双方长期以来像一张桌子的四条腿,所谓谈判更多是《射雕》里老顽童的左右手互搏游戏;而私营业主很少有能接受协商概念的,私企的工会组织往往不健全。
此外,推行协商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厂务公开,不能掌握公司明晰的财务状况,就没有有理有据的谈判。而在普通的私企、国企中,工会根本没有这样的知情权。上海总工会法律部屠国明部长指出:“只要《集体合同法》不出台,协商制度的推进只能仰仗自发的觉悟。目前的《公司法》甚至与9号令有明显冲突———《公司法》规定员工的工资由董事会决定,9号令则指出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制定。”
我国工资未来将有5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最近撰文指出,未来5至10年内,中国的工资将有如下变化:
1.在管理体制方面,企业在工资决定过程中会有比原来大得多的权力,工资水平将更多地受到企业效益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影响;
2.随着民营和私有经济的壮大,国家投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会减低,私人财富和投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会加大;
3.尽管工资总额会增长,但在劳动力市场更加开放的大背景下,参与分配的劳动者也更多;
4.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开放程度增加,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的价值会越来越充分地体现出来;
5.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会越来越重视员工工资决定过程中的科学性。
第三篇:企业薪酬制度
企业薪酬制度
一个企业制度完善的薪酬制度意义重大,一份健全科学的薪酬制度是企业长期生存的基础。以下是某企业薪酬制度举例,仅供参考。
一,为达到劳资兼顾,互利互惠,给予员工合理的待遇,依照下列原则制定
本制度:1,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员工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据岗位责任,在对员工能力及业绩进行考评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薪酬.2,谋求稳定,合作的劳资关系原则:对公司的优秀骨干人才在薪资合理分配的基础上予以特殊考虑,以建立稳定,长期合作的劳资关系.3,员工薪资参考社会物价水平,公司支付能力以及员工担任工作的责任轻重,难易程度,绩效及工龄,资历等因素综合核定.二,薪酬体制
1,薪资标准:公司实行岗薪制,贯彻“因事设岗,因岗定薪”的原则.每个岗位的薪资标准,依照岗位的重要程度,责任大小,难度高低等因素,由各部门中层管理人员拟定草案,交行政人事部汇总后,报公司总经理确定.2,年薪制:享受年薪制的员工由公司总经理确定(一般一年确定一次).(1)薪制对象:公司聘任的高层管理人员,相关的高级技术,业务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2)年薪标准:由公司总经理根据业绩,能力,责任等因素确定,享受年薪制的员工薪资由工资总额的20%作为风险资金后,按月平均发放,年终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核算风险基金的发放额发放给员工(以年终考勤,奖惩,绩效考核等依据).3,月薪制:享受月薪制的员工由所在部门领导确定并报行政人事部审核,总经理审批.(1)月薪制对象:除实行年薪制工资以外的固定员工.(2)月薪标准:由部门经理确定,行政人事部审核,公司总经理审批.4,日工资制:施工工人.日工资制工人不属于公司固定员工,日工资制工人工资标准根据工种不同由工程部拟定,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5,公司固定员工分类:
(1)高层管理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
(2)中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工程总监,技术总监,水电工程师,项目经理
(3)基层管理人员:各部门和项目部的主管,包括现场主管,技术主管,财务部主管会计,资料主管,保安/后勤主管,行政主管,仓库主管等
(4)专业技术人员:预算员,设计师,施工员,资料员,会计,出纳等
(5)业务人员:采购员
(6)行政后勤人员:文员,绘图员,仓管员,保安,杂工,炊事员,清洁工,锅炉工等
三,薪资结构:固定员工薪资由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年资津贴+奖金+补助组成.1,基本工资:
(1)贯彻“因事设岗,因岗定薪”原则,行政人事部根据岗位的性质,责任大小,难度高低,专业性,劳动强度等因素起草各岗位基本工资等级标准,由总经理审批.(2)每个员工的基本工资等级由所在部门经理确定,中层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级由总经理确定.一人担任多个职务的,按照所担任最高职务确定基本工资等级.附表1:基本工资标准高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类别9级8级350020007级400022006级500024005级600028004级700032003级800038002级1000045001级120005500中层管理人员3000专业技术人员1800业务人员***0200012002400*********500行政后勤人员900
2,职务津贴:
(1)主管以上管理人员自担任管理职务之日起领取职务的津贴,不担任该职务之日起停止支付;不满一个月时按时间比例计算发放津贴;代管主管职务时,也发给该职务的津贴,但代管职务时间必须在一个月以上.同时担任几个管理职务的,领取所担任最高级别的津贴,不给予双份津贴.(2)职务津贴等级标准由行政人事部起草,总经理审批.附表2:职务津贴等级标准类别中层管理人员基层主管六级1000300五级1500500四级2500800三级40001200二级60001800一级80002500
3,年资津贴:
(1)员工在公司工作每满一年,给与相应年资津贴.标准为其基本工资5%×N(N为工龄).(2)年资津贴不得超过岗位工资的1/4,超过者按比例最高值发放工龄工资.(3)年资津贴调整:由直接上级填写薪资调整表报总经理审批后交财务部执行.4,奖金:
(1)全勤奖:为鼓励员工敬业精神而设,当月无事假,病假,旷工,迟到,早退记录,上级安排加班无不参加的员工,每人当月发给100元.(2)绩效奖金:(工程部以每完成一个项目为一个绩效考核周期,其他部门以季度考核周期)根据绩效考核办法,评定出绩效奖金等级.附表3:绩效奖金等级奖金等级基数百分比
(3)年终奖:优秀较好120%100%基本胜任80%应改进40%不能胜任
①出勤奖:全年无事假,病假,旷工,迟到,早退记录,领导安排的加班无不参加情况的员工,每人奖励500元.②优秀员工奖(创造奖,功绩奖),优秀管理人员奖:由总经理根据企业当年效益及个人绩效,贡献程度评定,标准由总经理确定.5,补贴:
(1)话费补贴:根据职位和工作需要确定标准.需要给与话费补贴的,由直接上级提出申请(填写薪资调整表)提请总经理审批后交财务部执行.(2)其他补贴:由总经理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补贴种类,享受范围和标准.四,薪资的发放:根据公司薪
资管理的具体情况,针对薪资管理的重要性,机密性和高度准确性,确保薪资发放的有效运作.1,员工薪资采用月给制,薪资计算时间:每月
1日至月末.2,新进员工于报到之日起计薪,25号后到职者,当月薪资并于次月薪资发放.3,员工工作不满5日离职的,不发给薪资.4,新入职员工在试用期期间无奖金和补贴.5,薪资审批办法
(1)各部门员工每月的薪资,由各部门负责人统计核实并签字后交行政人事部汇总,报总经理审批.(2)薪资发放时间:每月工资于次月15日放,如遇节假日则提前发放.(3)薪资发放方式:除零星工资以现金支付外,其他所有员工工资均以工资卡形式发放.五,薪资调整:1,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员工基本工资的调整应由所在部门经理提出,填写薪资调整表须报请总经理审批.(1)升职,降职:由员工提升为高层管理人员时,改为年薪制;提升为中层管理人员时,其基本工资与调整为与其原基本工资额相近较高的中层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降职留用时,原中层管理人员基本工资调整到与其原基本工资额相近较低一级相应类别基本工资标准.(2)绩效考核:项目部员工连续两个项目的绩效考核都被评为优秀的,晋升一级;其他部门员工连续两个季度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的,晋升一级.连续两次绩效奖金评为差的,基本工资降低一级;连续两次绩效考核被评为差的管理人员,给予降职处分,同时降低基本工资级别;如暂时无人替代其职位,可由其代理职务,如再次绩效考核仍不能达到一般的,取消其代理职务.(3)被评为优秀员工,优秀管理人员的,于获奖励次月起基本工资晋升一级.(4)违反公司制度,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尚可不予辞退处理的,视情节降低基本工资级别(由所在部门提出降低工资级别意见,报总经理批准执行)
(5)基本工资连续降低两次的,予以辞退;基本工资已为最低级,连续两次绩效考核被评为差的,予以辞退.2,职务津贴的调整:根据上一年工作表现由直接上级在次年初的春节前提出调整申请(填写薪资调整表)提请总经理审批后交财务部执行.3,紧急调薪:公司遇重大经营,财务等方面的问题,经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讨论通过,总经理批准可紧急调薪,但调薪幅度不得超过20%.六,工资查询:发放工资时要附上工资组成及扣款项目的明细,若员工发现当月工资有误,可以到财务部或行政人事部查询.七,本制度由行政人事部制定,自总经理批准签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企业薪酬制度
企业薪酬制度(试用稿)
一、目的为真正体现“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在工资分配上的公正和公平感,使员工在劳动与工资之间达到动态平衡,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公司发展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则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包括试用员工,但不包括临时用工。
三、内容
1.公司薪酬设计按人力资源的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
因国家相关政策、行政法规变更或公司人员结构有较大变化及其他原因时,公司可对工资做临时调整。
2.公司一般员工试用期为1-6个月不等,具体时间长短根据所在岗位而定。员工试用期工资为转正后工资的70%-80%,试用期内不享受正式职工所发放的各类补贴。
3.工资构成员工的工资由“基础工资”和“考核工资”两大模块组成。现根据各岗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二者的比例。
高层管理:基础工资与考核工资工资的比例为6:4;
中基层管理:基础工资与考核工资工资的比例为8:2;
普通员工:基础工资与考核工资的比例为9:1;
月工资=基础工资+考核工资
基础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福利津贴(工龄工资+通讯+伙食+其它津
贴)+加班工资
考核工资=月度考核工资+管理工资
基础工资为员工的合同工资,根据每位员工的任职岗位、资历、能力等确定。基本工资为员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应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岗位工资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学历要求、所需专业知识、知识、技能、工作难度及行为,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和贡献而支付的工资。
福利津贴含国家规定的所有生活津贴及政策性补贴。试用期及离职员工不享受福利津贴。
工龄工资是对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付出给予的一种补偿。其计算方法为从员工正式进入公司之日起计算,工龄每满一年可得工龄工资10元/月;工龄工资实行累计计算,按月发放
考核工资为员工绩效工资,根据员工月度考核情况发放的效益工资。
年终奖(年终红利)、奖金(效益工资),不计算在月工资内。年终奖(年终红利)是为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心而设立。于每年的二月份(春节前)根据公司上的营业情况给与额外发放的工资。年终奖只限于对公司的正式员工发放。根据各部门工作任务、经营指标、员工职责履行状况、工作绩效考
核结果确立;绩效考评由人事部统一进行,与经营利润、销售额、特殊业绩、贡献相联系;奖金通过隐秘形式发放。
4.加班费计算公式
各项目点因项目的不同,加班计算方式会有所不同,一切以本项目点加班情况为准【详见《工资单备注》】。其他加班如下:
工作日:加班工资=基本工资/174*加班小时*150%
休息日:加班工资=基本工资/174*加班小时*200%
节假日:加班工资=基本工资/174*加班小时*300%
员工加班满1小时以后,方可算加班。
项目点如有缺勤人员,领班只能安排在班人员内部分配;顶班员工补贴每人10元/天;
5.员工因迟到、早退和旷工缺勤时,迟到、早退和旷工期间的工资计算依照本公司制定的《员工守则》、《关于加班调休制度的补充说明》。
6.员工工资、新进、离职等缺勤工资根据实际出勤天数按以下公式计算:(基本工资标准/21.75)*实际出勤天数=实发工资
7.病假、事假、工伤、婚丧、生育期间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员工守则》处理。
如有调休的经部门领导批准后可以使用调休日充抵病假天数。
8.支付方式
员工工资以现场发放及银行转账的方式在公司规定的发薪日支付给员工本
第五篇:国外媒体绩效及薪酬制度
在国外,新闻绩效考核制度相对模糊,很多国外媒体人士对于我国新闻绩效考核的做法甚是惊奇。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媒体就采用了这一制度,或者相近似的制度和方法。了解媒体如何评价记者和编辑的工作、评价结果与薪酬有怎样的联系等问题,有助于我国媒体对照现存制度,反观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善内部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的具体操作办法
英国报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但它不并像中国报纸普遍实行为记者打分的考核体系。不过也有例外,像《每日镜报》、《考文垂晚电讯》及《卫报》等就实行了绩效考核。1999年由三一集团和镜报集团兼并而成的英国最大的报纸出版商三一镜报集团,是英国为数不多的对记者有一套评估体系的报业公司。整个集团公司都采用这个评估体系。《考文垂晚电讯报》是三一镜报集团下的一份子报,它是一份小城晚报。《考文垂晚电讯报》的考评,每半年举行一次。它有专门的考评表格,由三一镜报集团统一制作,与我们国内各单位的考评表差不多。内容包括自我总结、成绩及不足、下一步努力方向、与领导的谈话内容等。个人也有评级,分成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考评时,部门主编挨个与员工谈话,讨论该员工在这段时期内的表现,和下一阶段的计划。有一个很详细的考评表格。考评的重点主要放在如何提高工作,怎样设定目标以及未来要如何做。
如果让《考文垂晚电讯报》的主编给报社编辑写鉴定,他会指出此人的长项和弱项,如他擅长版面设计,或是个非常好的文字编辑,但他在管理上还有些力不从心,沟通技巧上还有待加强。因此,他下半年的目标可能就是努力提高这些方面的技巧,并建议他去进修一门这方面的课程,或者也可以教他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告诉他什么需要提高,怎样才能提高,给他设定目标。到下次考评的时候,还是那张表格,对照过去的半年,对他这半年的工作表现进行回顾。然后或许会告诉他,他进修了那门课程,因此现在在沟通方面进步了,那么接下来他还有什么需要提高的呢?两人共同设定未来的目标。
美国的报社一般都没有规定记者固定的发稿定额,也不计算记者的发稿量。有的记者写的多,有的记者写的少,各人的能力和技术不同。不用发稿量来衡量记者是否称职,记者只是负责自己分工的领域。有时,主编也会审阅那些很重要的稿件。记者的工作表现,有很多反馈的渠道。通过与其他记者的比较,个人收入就会受到影响。作为一个记者,必须将你的发现告诉给编辑,你要关注哪些事情已经发生,哪些新闻还在进展之中。而主编也会问你这些情况。如果你出去跑了一圈,却一无所获,没有得到新闻,或者,在你分工的领域,别的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你却没有报道,出现漏稿,就会被认为干得不好。主编就会找他谈话,然后再召集编辑们商量对策。这可能会影响到记者的收入。《纽约时报》记者温特说 :“纽约时报从来没有什么考核记者的办法,我也从未听说过美国的其他报纸有”。在《纽约时报》,一周发稿两篇算是很正常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稿件见报,记者自己就会有压力,上司也会问起最近在干些什么,是否要解聘该职员,最终由执行总编决定。不过解聘记者的事很少发生。记者如果有问题,一般会主动辞职。媒体要解聘一个经理比较容易,因为经理直接受聘于业主或董事会,但要解聘普通员工却费斟酌,因为他们都属于某个工会。
新加坡报业控股每年从财政最后一个月即8月份开始内部评估,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报业控股把员工分为较低级的可议薪员工和执行级员工。执行级员工分为12级,不包括副总裁、总裁和执行主席。对于可议薪员工,部门主管会就其往年的工作表现和来年的工作目标与其进行当面的总结与讨论。而执行级员工,首先要做自我评估,然后再和部门主管讨论。业绩评估层层把关,但直接上司的评估是最重要的。主管评估员工的标准主要是看其平时表现和记者完成的每一篇稿件。平时表现包括员工的工作能力,对业务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公司所作贡献的大小,还有受到公司或上级表彰的次数等。平日,记者的每一篇稿件,主管都会有评定,年终可作为工作质与量的评议依据之一,但这并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对记者编辑实行定量分析并不多。上司不需要计算记者编辑的产量,谁干得好,谁干得差,往往心中有数,印象分很重要。考核执行级员工时,主管还需评估他们的潜力,考虑来年他们应接受哪方面的培训。
上述评估结束后,年终业绩考核便进入关键阶段。各级主管聚集在一起,根据本集团员工的总体表现情况,为每个员工进行薪酬表现打分。这是给予员工奖励的依据。1为最高分,通常只给予那些特别杰出的的明星员工。2为优秀,2.5为良好,3为一般。对于评估低于3的员工,如果他在考核期,可不予以转正,如果是长期雇员,可终止合同。对于表现好的员工的奖励分为擢升、加薪和奖励花红几种。越是排在前面,升级加薪的机会越大。
薪酬体系的实施
目前,薪酬已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薪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激励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另一类是内在激励性因素,如员工的个人成长、挑战性工作、工作环境、培训等。我国报社员工的考核结果与薪酬是直接挂钩的,一般两种激励性措施都存在于报社内部,较为直接和明显的是给记者编辑加薪,提供奖金和补助,也时常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的采编人员提供培训与进修的机会。
《考文垂晚电讯报》考评的结果不与工资挂钩,记者的工资都是在合同中规定好的。但它有一个工资结构,把工资分成不同档次,同一层次的记者编辑,工资都是一样的。干得好的,半年或一年后,他们的工资就有望进入更高一个档次,或提拔为政治记者或专职记者,如果被提拔为新闻主编,工资就会更高。工资方面有个大致的市场标准。各种类型的报纸标准并不相同。全国报纸有全国性报纸的市场标准,地区性报纸有地区性报纸的市场标准。普通员工每年都有加薪,其幅度通常与当时的通胀率相等。
美国媒体的工资标准一般都是由管理层与工会协商的。美国报纸一般采用采编与经营相分离的传统。两大系统的薪酬和分配制度一般也不同。美国报社里,编辑记者的收入是固定的。与平时发稿量,报纸当年当月的广告收入一般没有直接关系,也不存在风险奖金。美国记者的收入,平均水平在3万美元左右,报社内高层的资深主编,年收入有几十万美元。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记者,年收入在6万美元以上,一些表现好的记者,收入更多。编辑的工资比记者的略高。媒体的付酬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按日、按时或按件计算的工资;一种是按年、按月或按周计算的固定薪水;一种是佣金。一般而言,技术员、手工劳动人员、秘书、文员按日、按时或按件计算工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主要付年薪。销售人员以佣金为主,或是工资加佣金。斯蒂芬森媒体集团是一个私营的报业集团,它的广告销售部门与发行部门的员工都有经营指标,他们的收入与业绩相联系,而采编部门的记者和编辑的工资是固定的,并不与报社经营业绩挂钩。在甘乃特公司,报社总裁的收入与年终红利相结合。总编辑拿固定薪水,不参加管委会,不过这并不等于总编辑的地位低于公司的管理层。
新加坡报业控股作为亚洲盈利最高的媒体公司之一,它的员工的薪酬具有相当高的市场竞争力。具体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职务津贴和股票认购权。为确保其薪酬竞争力,公司每年都会进行市场调查。公司设立了专门的报酬委员会,由5名成员组成,决定员工的酬劳、工资和高级员工的升迁,并根据公司业绩,决定员工的可变动表现花红。公司第1至第九级有工资最低限和最高限。第十级以上为公司的高级职员,他们的薪水没有最低限和最高限。报业控股所付员工薪酬不会低于新加坡新闻从业人员的一般薪酬,它吸引人才之处不仅仅在于此,报业控股的薪酬一般还包括以下内容:
一、第13个月工资;
二、服务加薪;
三、全体员工集团可变动花红;
四、全体员工特别集团可变动花红;
五、表现花红奖励优秀员工;
六、支付公积金。
在采编人员中,初级员工的级别为C级、B级、A级,也就是可议薪员工。他们的工资待遇在公司与工会签订的集体合约中有详细规定。第四级至第六级为执行级,属于中级员工,第七级以上为高级经理层,在待遇方面有质的飞跃。可议薪员工和执行级员工的薪水标准和其他顶级公司的工资大致相当。同时,集团还会根据市场情况,如遇到别的公司前来挖角时,临时提高个别员工的工资,以保留优秀员工。公司还为有志于专心从事采编业务的人士提供同样的升迁机会,一个特别资深的记者,他的行政级别可能和总编辑一样,而相同的行政级别享受的优惠待遇也大致相同。这样,优秀的记者编辑就不会因为工资待遇而追求仕途,从而在制度上避免了优秀员工脱离采编工作的现象。
参考文献:
①[美]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②[美]佛洛伦斯·斯通,《绩效与奖励管理》,华夏出版社,2004年
③傅夏仙,《人力资源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④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
⑤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⑥[新]袁舟,《媒体集团的经营与管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⑦唐亚明,《英国报业:考核与报酬无关 依赖非正式沟通》,2006年02月《青年记者》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拷问”媒体绩效考核
王立纲2008-6-1
编者按:绩效考核是媒体内部的一种奖惩制度,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产物,与记者编辑的民生利益息息相关。无论媒体大小,都有相应的考核办法,但各有异同,各有利弊。如何使绩效考核科学合理,激发记者编辑的创新力,乃是媒体管理者不断探求的现实课题,也是媒体从业人员众说纷纭的话题。本期特约刊发《媒体绩效考核的“拷问”》,仅是从某一角度发表了作者的看法。为此,欢迎读者对这一话题继续发表见解,或者介绍比较可行的考核思路,以期有效促进媒体的新闻生产力。
考核特别是量化考核这一工厂的法宝,之所以会流传到国内的媒体业(国外很多大媒体的管理者对此感到很不可思议),正是因为中国的传媒业在急速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而媒体的管理者暂时又没有更好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就简单地套用了工厂车间里采用的那一套所谓的量化管理办法。但从长远来看,副作用也不小。
质与量的较量
自考核引进媒体以来,一直存在着“质派”与“量派”的两种观点的交锋。“质派”认为:媒体业属于创意产业,质的高下决定着媒体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因此,考核要以质为重。但“量派”认为,质虽重要,但却没有明显的标准可供参照,反而不如量化考核来得直接简单,就看你完成的作品数量——篇数、字数、读者反馈的次数都是可以清晰计算的,比模糊的质的评判更好操作。最后,“量派”因在实际操作中简单易行而被引为主流,成为媒体较为通行的考核方式。现在,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全国各大媒体都已经制定了一套细致严密的量化考核办法,规定之细,条款之繁,让人叹服。
几年前,笔者就媒体绩效考核问题,以书面形式向一些媒体作过调查,数家媒体给了回复,方法各不相同。根据各媒体的考核要点,国内媒体的考核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让我们来看看各类型的长短。
硬性定量型
一些媒体硬性规定了其编辑记者每月或每周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才算考核及格,否则就要进行相应的扣罚处理,如国际金融报要求记者一个礼拜要发稿10000字以上,并且至少要有一个头版头条,编辑每天完成一个版。《三联生活周刊》要求主笔(也就是部主任)每月发稿5篇,记者每月发稿8篇。《南风窗》杂志也是按照工作量考核,超出者计稿费,不足者扣罚。
优点:目标明确,易于操作,数量面前人人平等。
缺点:一刀切,缺乏对编辑记者个性特长的考量,助长采编过程中的应付稿件注水等短期行为。
关键:要确定好合理的工作量标准,太高或太低,都不能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
惟数是考型
有的媒体对编辑记者的工作任务不做硬性的数量规定,但考核时也是依照发稿量编辑版面的数量来考核,如《中国青年》杂志就是按编辑量考核,各个编辑竞争发稿,每页计200元到400元不等的编辑费。
优点:不一刀切,多劳多得。
缺点:可能导致多寡不均,差别悬殊。
关键:分工时就要考虑到各员工间的平衡,保持起点的公平。
质数兼顾型
北京青年报自编采分离改革以来,建立了以数量为考核基点的“工作补贴制度”、以质量为考核基点的“质量考评条例”和以即时引导编辑记者业务方向为目的的“每日总编辑奖”,另外,还设立了专门负责考核和监控的信息中心。
优点:数量质量兼顾,及时激励嘉奖。
缺点:过于指向的激励易使人无所适从,失去权威性。
关键:确定好质量考核的标准和操作程序。
折算分数型
当前更多的媒体采用的是和过去人民公社时期的“工分制”,就是把每篇稿件或每个版面折算成多少分,再赋予每个分值一定的奖金,根据每人的总分发放奖金。这又可以分为简单计分型和累进计分型两种:简单计分型只是简单地以每篇稿件多少分来计算;累进计分型则有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办法,如成都某报规定:30篇以下,每篇5分,31-40篇,每篇10分,41-45篇,每篇20分,46-50篇,每篇50分,每分折合多少钱是一定的。
优点:鼓励多劳多得。
缺点:只以数量论英雄,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
关键:理性地引导数量上的竞争,避免过度攀比恶性竞争的发生。
划分层级型
中国汽车报每个季度都对编采人员进行考核,并按照4个等级排座次,其中20%为一级编辑、50%为二级编辑、20%为三级编辑、10%为四级编辑。对各主编同样分3个等级进行考核,其中评出一级主编、二级主编若干名、三级主编1名。在一年中累计两次被评为4级编辑的作转岗或下岗处理,连续两次被评为三级主编的免去主编职务,每季度享受一级编辑待遇。考评结束后,各部室还将进行排队,排在最后的部室主任及主管社领导的收入将会受到影响。在日常考评的基础上,还另外聘请两位社外专家参与考评,从新闻业务的角度对上一季度的报纸版面进行评定,分出甲乙丙丁4等。
优点:承认差别,考虑社外意见。
缺点:人为限定各级编辑的数额,不太科学。
关键:别让级别评定成为评职称。
末位淘汰型
目前,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媒体在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沈阳今报在每月月底将全部记者按照当月稿件分数进行排名,最后5名将被记录并警告,对连续两个月或一年中累计3个月都在最后5名里的记者实行解聘。
优点:能进能出,让人才流动起来。
缺点:缺少人文关怀。
关键:让后进者进步,不以淘汰为目的。
首席补充型
作为对已有考核分配制度缺陷的弥补与创新,很多媒体如齐鲁晚报等都设立首席记者、首席编辑的职位,规定了专门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如有的媒体按月规定首席记者的大稿发稿基数,小稿不作要求;奖金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实行高要求、高报酬。但在运行中,有的媒体在同一部门就设立了多个首席,如同职称一样,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与示范效用。
优点:有品牌效应,突出个人榜样的作用。
缺点:不同人员的发展机会不均等。
关键:协调好首席与非首席的关系,不要产生隔阂。
竞争改变考核方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媒体的量化考核制度催生了一些媒体的“发稿王”、“数量写手”,几乎每家晚报、都市报都会有那么一批。他们可以一个月发稿五六十篇,平均一天两篇,把都市中每天突发的大小事情搬上报端,以飨读者,因此成为量化考核制度的最大受益者。读者面对每天似曾相识的新闻却欲读还休,难道今天的新闻真的是只能“天凉好个秋”式的流水新闻?难道当今时代真的是一个不需要“深闻”也不会产生“深闻”的时代?报纸越来越厚,可为什么让人为之叫好的新闻却越来越少?
当然,随着竞争的深入,一些媒体也已经认识到了产品质量在竞争中的重要性,他们也在量化考核体系之外另设了一套考核办法,专门鼓励记者采写质量高的作品,让穆青式的记者不致因作品的量少质优而没法生存。因为媒体的同质化,已经到了让读者不能忍受的地步,若再不注重独家品牌的塑造,那么主流和非主流将混为一潭,领先者也难以显出领先的优势,品牌价值将大大受损。所以,为了维护品牌的需要,领先的主流媒体必须将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上议事日程,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就是生产出高质量的媒体产品。这一任务的提出,决定了过去几年来的量化考核体系遇到了挑战,为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考核体系也呼之欲出。
探索科学的媒体绩效评估体系
媒体工作本身是一种创意性极强的工作,但现行的考核制度却在将记者往相反的方向引导,这是考核制度的最大弊端,诸如纸包子事件、假照片事件等新闻造假现象越来越严重,其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记者面对着考核的压力。
考核至少应该有评价、发现和引导三项作用,但当前的考核大多只重视了评价这一功能,而对其发现和引导作用重视不够。比如,一篇写得很漂亮的假新闻,就很有可能在当前大多数媒体的考核制度中蒙混过关并获得较高的评价,但也许半年后就会招来公众的批评和指责,给媒体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媒体显然还没有准备好,就连具有悠久历史、管理严格的大报如纽约时报对此也苦无良策,只好以开除造假记者了事。所以,考核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更是一种引导,是对编辑记者业务方向、职业行为和职业操守的引导,应当力避急功近利的不良效果。同时,考核还应该是一种发现,通过考核,媒体应该发现每位员工的能力特长之处,用其所长,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追求全体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最大化。
从事传媒工作,另一个更大的收获是成就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这在过去的记者中是很看重的,只是由于利益机制的过度追求,今天的记者渐渐淡漠了这些意识。因此,传媒新闻生产力的激励机制,“工分制”考核并非是唯一的途径,其实按照媒体的本质和属性来说,应当还有更多精神层面、行政层面上的手段与办法。
(作者单位:大众报业集团《青年记者》杂志)
【参考下吧】
发布:2010-11-30 16:18 | 作者:十一月 | 来源:本站 | 查看:83次 | 字号: 小 中 大 网络媒体记者考核办法和记者绩效考核范例 【转载分享下】
虽然网络媒体记者还没有被有关部门正式认可,但是大批网站开始设立自己的记者岗位,尤其是在国新办备案的,具有一类新闻资质的网站,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记者队伍。同时一些商业网站也开始设立记者岗位,做一些非时政类的新闻采访。网络媒体与其他新闻单位和传播媒体一样,不能单靠转载新闻为维持生存求发展,一个成熟的媒体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主要依赖记者队伍,因此记者管理非常重要,其中记者考核制度和记者评价体系是记者管理的重中之重。一套科学、完善的记者考核办法是新闻管理者所期盼的,它能够极大地激发记者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聪明才智,也能够有效地规范记者的工作实践和行为。
当前,我国新闻媒体的主流记者评价体系还是记者绩效考核制度,给记者设立考核目标,最终按照得分情况算工资。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一、实行定额管理人员:
有资格参加职称评定的采访记者、半采半编记者。
二、新闻稿的品种要求:
为保证本报新闻宣传质量的提高和拥有更大的信息量,要求助理记者以上的从事采访活动的人员,每月必须至少完成下列八个品种中的两个品种:1.新闻事件;2.典型报道;3.深度报道;4.鲜活短新闻;5.独家新闻;6.针对性强的提出问题的报道;7.批评报道;8.重大题材。
只完成一个品种的,扣20分,如两个品种也完成不了的,则扣50分。如超额完成品种,每超一个品种奖励10分。考虑到体育部、读者来信部、综合副刊部、文艺部的情况比较特殊,不强求完成“两个品种”,社委会将根据这几个部的情况,另提出有关要求。
记者绩效考核
三、定额基数:
参照高级记者、主任记者、记者、助理记者和见习记者的奖金计分标准,分别定出每人每月完成160分、140分、120分、100分、70分(见习期第一年)至80分(第二年开始计)的任务指标。初到报社的见习记者有一个“适应期”,头三个月如完不成任务,可不扣罚,第四个月开始按规定执行。未定任务的一些特殊部门的新记者头三个月按报社采编人员的超额奖的七成发给,第四个月开始足数发给。
四、各类稿件分值
1.典型报道
特等(特大典型)130分以上
一等(题材和写作兼优,获得大家好评,且很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作品)80 100分
二等 50 70分
三等(小典型)30 45分
虽属典型,但未写出“典型”的味道,只能按三等甚至一般稿计分。
2.深度报道
一等(体现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理论力度)80 100分
二等(针对性强,表现手法较好)50 70分
三等(针对性强,表现手法一般)30 45分
未经营好的“深度报道”,按一般稿计分。
3.新闻事件
一等(题材好,时效性强,表现手法生动,可读性强,社会影响大)80 100分
二等(可读性强、情节感人)50 70分
三等(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写法一般)25 40分
四等(一般的小新闻事件)15 25分
属昨日发生的新闻事件,从优记分。
4.鲜活短新闻
一等(以小见大、时效性强、写作新颖)50 70分
二等 30 40分
不属短新闻的活鲜作品,参照这一条计分。
5.提出问题的报道(包括热点话题)
一等(采写难度大、新闻性和针对性强、写法新颖,所提问题有深度、有一定指导性)80 100分
二等 60 70分
三等(提出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或抓住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但写法不够活或回答问题不够中肯和有力)30 50分
经济报道能从社会生活、群众关注的问题入手,把稿子写活,可参照这一条计分。
6.批评报道
一等(题材重大、针对性强、社会反响强烈、社会效果好)100 120分(采写难度特别大的可超过120分)
二等 70 90分
三等(泛指某种社会现象综述性的批评报道)45 65分
四等(一般性的小批评报道)25 40分
7.独家新闻(虽属本报独家刊登,但只是一般性的新闻不在此列)
一等(题材好、表现手法新、社会影响大)90 100分
二等 70 80分
三等 50 60分
8.会议报道
一等(立意新、主题鲜明、从导语到行文都摆脱了会议报道的陈旧写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60 90分
二等(能跳出常规性会议报道的框框,可读性较强)40 50分
三等 30分
四等(一般性的会议报道)10 20分
有一些主题严肃的重要会议,难以突破常规的写法,但作者已作出很大努力以力求写活的,可在二、三等标准之间打分。
9.一般稿
一般消息 10 20分(如导语精练,内文语言生动可加10 15分)
一般通讯 10 30分
10.依据文件发稿,按一般稿计分。如属重大题材、重大新闻,记者能争取到本报首先发稿,另加10 20分。将文件作为新闻由头,报道内容是记者采访得来的,可按上列类别(深度报道、提出问题的报道等)的标准计分。
11.情况反映
一等(针对性强、反映及时)40 50分
二等 20 30分
12.要闻简报、市县速递 6 10分
13.岭南快讯 6 8分
14.简讯(南粤短波等)5分
15.无题新闻3分
16.为鼓励各专业部记者下基层采访,凡离开广州市管辖范围采访回来的稿件,计分之后,再视工作难度大小上浮20 40%。记者站记者到边远山区乡镇采访,也按此执行。其工作难度由部主任确定后报定额管理考核小组。
17.为鼓励专业部的记者与记者站的记者合作采写稿件,合作稿可各自按70%计分。
18.专业部两名记者合作写稿各按七成计分,三名以上合作各按六成计分。
19.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稿件,记者执笔的计全分。记者带实习生有指导的任务,凡与实习生合写的稿,记者计全分。
五、考核办法:
1.稿件的分数由报社定额管理考核小组评出,并报社委会有关领导审定。在各个品种中,凡是达到一等和突破一等标准的稿件,由总编辑审定。
2.记者每月按见报稿计分,完成任务后全额发给奖金。超过任务之后每分奖5元,多超多奖不封顶。完不成任务的,每欠1分罚款5元,多欠多扣不保底。
3.记者走漏新闻,按走漏新闻的新闻价值以及所造成的影响,予以扣分,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直至行政处分。
4.没有站得住脚的客观原因,记者一年内累计有4个月不完成任务的,经社委会批准,次年降职聘任,并视情况确定是否降低其行政、专业职务和经济待遇。
5.既采又编和有其他任务(包括报社指定的任务)或正常休假的记者,由部主任视情况核减其定额基数,并报报社定额管理考核小组掌握。
6.各记者站定额基数下浮比例和记者站负责人任务减免,(略)有发行任务的站,在发行工作高峰期向采通部说明有关情况,酌情减任务。
7.采写批评报道的专职人员,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另行订出考核的办法。
8.由报社组织的专题采访活动,有关记者参与时间长,难以完成定额任务的,可临时改为领本部平均奖。
9.奖金发放办法:考核小组每月对所有采访人员进行计分考核,编制出定额完成情况统计表,经考核小组负责人签名后,交计财科填写稿酬单直接发放给个人。
在看了三种层次的记者考核办法和记者绩效考核范例后,我们可以得出制订记者考核办法和记者绩效考核办法的一些需要遵循的原则:
1、“新闻质量第一”原则;
2、市场化、经济挂钩原则;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4、考评的专业主义和权威主义原则;
5、经济奖惩与行政奖罚相结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