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

时间:2019-05-14 03:4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

第一篇: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本文根据当前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发展方向,对其改革思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改革

一、现状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股份改革制,多数企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管理创新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推动了社会经济市场的改革目标的确立,发展壮大了现有国有企业规模,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培育和民企与国企之间的竞争,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适应当前社会潮流,为国家的繁荣与壮大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专家认为:当前国企改革只停留在对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的整体认识阶段,还没有细化到基于国有经济功能定位而对每家国企使命进行界定、进而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具体操作阶段,这难以实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目标。

二、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1)国有经济怎样进行战线收缩

支持国有经济收缩战线,重点是从竞争性领域关注国企改革的退出。当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目标确定以后,也就是国有资本在某些领域“要不要退出”的问题确定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退出”。

(2)国企活力的来源是什么

国有企业现在的动力在哪里?现在很多国企员工的动力性不够,做事拖拉,动作缓慢,相互埋怨,效率低下,拥有很多高级人才,却无法高效地使用。

(3)政企、政资分得不够

政府具有双重职能――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往往出现以现在管理权取代资产所有权、以行政隶属关系取代产权关系的现象,由于政府部门的某些干预,企业在一些决策上,决策内容还带有政府经济色彩,无法按照真正的市场经济规律做出应有的决定。

而且国企老总大多出自官员,大多习惯于按行政管理方式运作企业,而不是按商业效率方式进行企业管理。

(4)民企竞争激烈

近年来,国家不断地给予民营企业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迅猛,资产逐渐壮大,管理模式逐渐创新规范,很多民企也策划上市,民企迅速进入到国家各个行业,民企逐渐对国企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在某些领域,民企甚至已经超越了国企。

三、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市考察调研国企时说,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把实体经济抓上去。“这表明资本市场稳定后,中国将不失时机地揭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幕。”

国资委2015年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计划:

1、突出依法履职,指导推动地方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2、坚持稳妥有序,指导推动地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着力强化监督,指导地方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加强沟通服务,推动国资委系统建设

以上都说明当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本人根据目前国有企业形式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

原有的国有企业在很多领域都有重复之争,浪费了很多的国有资源,现在需要精兵简政,统一调配,由于科技、通讯的高速发展,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跨区域的集团式管理已经弥补了空间距离管理的不足,另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跨国性企业不断涌入我国,我们需要壮大自己的企业,缩小成本,与跨国性企业进行竞争。因此,根据产业布局,将相关行业进行整合,进行重组,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成本,为国有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二、退出一些竞争性行业

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也需要在部分领域退出,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激发市场活力,国有企业原有的调节市场的职能逐渐转向由市场规律自动调节,近年来,国家鼓励社会开办公司,先后出台了工商注册登记简化、税收优惠等政策,市场进一步打开,社会活力加强,国有企业也需要在相应地退出一些历史舞台,降低国有企业的成本,加强对优质资源的运营,对国家核心领域的控制。

三、加快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

现在管理国有企业的是国资委,国资委成了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代表国家成了股东,国有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有一些壁垒,他们之间的优质资源无法共享,他们之间的闲置资源无法调配,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将一些国有企业纳入其管理脱离国资委单单从出资人的角度进行管理,是国有企业更接近市场前沿,市场反应速度更快、更准,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布局调整的有效平台。

四、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公布国家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在混改方面,《意见》要求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出台实施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

国有资本课通过混合所有制引入不同社会资本、灵活的市场应对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激发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带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同于‘私有化’,即便改革过程中或许会出现‘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的现象,也应意识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资优化布局的手段。国企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而获取其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行业整合经验,以及在资金、人才管理和资本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源。引入社会资本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可改变政府投资和资金应用方式,以政府财政有限的资金作为杠杆,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或进入新型战略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历史进程,需要根据当前形势,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使国有企业更好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李松森.国有资产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第二篇: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本文根据当前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发展方向,对其改革思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改革

一、现状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股份改革制,多数企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管理创新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推动了社会经济市场的改革目标的确立,发展壮大了现有国有企业规模,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培育和民企与国企之间的竞争,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在新时期下,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适应当前社会潮流,为国家的繁荣与壮大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专家认为:当前国企改革只停留在对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的整体认识阶段,还没有细化到基于国有经济功能定位而对每家国企使命进行界定、进而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具体操作阶段,这难以实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目标。

二、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1)国有经济怎样进行战线收缩

支持国有经济收缩战线,重点是从竞争性领域关注国企改革的退出。当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目标确定以后,也就是国有资本在某些领域“要不要退出”的问题确定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退出”。

(2)国企活力的来源是什么

国有企业现在的动力在哪里?现在很多国企员工的动力性不够,做事拖拉,动作缓慢,相互埋怨,效率低下,拥有很多高级人才,却无法高效地使用。

(3)政企、政资分得不够

政府具有双重职能――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往往出现以现在管理权取代资产所有权、以行政隶属关系取代产权关系的现象,由于政府部门的某些干预,企业在一些决策上,决策内容还带有政府经济色彩,无法按照真正的市场经济规律做出应有的决定。

而且国企老总大多出自官员,大多习惯于按行政管理方式运作企业,而不是按商业效率方式进行企业管理。

(4)民企竞争激烈

近年来,国家不断地给予民营企业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迅猛,资产逐渐壮大,管理模式逐渐创新规范,很多民企也策划上市,民企迅速进入到国家各个行业,民企逐渐对国企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在某些领域,民企甚至已经超越了国企。

三、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市考察调研国企时说,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把实体经济抓上去。“这表明资本市场稳定后,中国将不失时机地揭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幕。”

国资委2015年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计划:

1、突出依法履职,指导推动地方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2、坚持稳妥有序,指导推动地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着力强化监督,指导地方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加强沟通服务,推动国资委系统建设

以上都说明当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本人根据目前国有企业形式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

原有的国有企业在很多领域都有重复之争,浪费了很多的国有资源,现在需要精兵简政,统一调配,由于科技、通讯的高速发展,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跨区域的集团式管理已经弥补了空间距离管理的不足,另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跨国性企业不断涌入我国,我们需要壮大自己的企业,缩小成本,与跨国性企业进行竞争。因此,根据产业布局,将相关行业进行整合,进行重组,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成本,为国有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二、退出一些竞争性行业

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也需要在部分领域退出,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激发市场活力,国有企业原有的调节市场的职能逐渐转向由市场规律自动调节,近年来,国家鼓励社会开办公司,先后出台了工商注册登记简化、税收优惠等政策,市场进一步打开,社会活力加强,国有企业也需要在相应地退出一些历史舞台,降低国有企业的成本,加强对优质资源的运营,对国家核心领域的控制。

三、加快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

现在管理国有企业的是国资委,国资委成了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代表国家成了股东,国有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有一些壁垒,他们之间的优质资源无法共享,他们之间的闲置资源无法调配,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将一些国有企业纳入其管理脱离国资委单单从出资人的角度进行管理,是国有企业更接近市场前沿,市场反应速度更快、更准,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布局调整的有效平台。

四、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公布国家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在混改方面,《意见》要求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出台实施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

国有资本课通过混合所有制引入不同社会资本、灵活的市场应对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激发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带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同于'私有化',即便改革过程中或许会出现'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的现象,也应意识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资优化布局的手段。国企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而获取其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行业整合经验,以及在资金、人才管理和资本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源。引入社会资本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可改变政府投资和资金应用方式,以政府财政有限的资金作为杠杆,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或进入新型战略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历史进程,需要根据当前形势,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使国有企业更好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李松森.国有资产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五)以业务和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流程管理智能化

当前,不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发生了变化,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某一环节或者某一工序信息化问题,转向企业价值链上环节内部和环节之间的信息和业务协同,实现了业务协同的跨地域与国界联通。一是企业信息化联通了信息孤岛,拆除了内部壁垒。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开展产品开发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了企业内部横向不同环节和纵向不同层级的互联互通,提升企业运转效率。二是企业信息化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数据化、精准化、智能化。重庆建工市政工程公司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驱动企业运行和创新客户服务模式。河北冀凯实业集团公司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再造、管理制度整合、企业价值核算与员工分配制度改革有机融合起来,全面实现了人、财、物的精准化管理。三是企业信息化实现了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敏捷协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通过建立供应商协同系统、经销商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平台,实现了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和最终用户的信息协同。

(六)以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建设,促进环境管理常态化

文化管理是企业战略管控、组织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变革的重要支撑[2],文化管理凝聚公司内部共识,实现员工与企业在文化认同、自我认知上的统一。一是以文化建设推进企业组织变革。中国建筑集团以文化支撑战略实施,通过发布《中建信条》统一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法治企业建设。攀钢集团结合创新廉洁文化平台,探索“体制+制度+科技+执行”的监督管理模式。三是强化企业文化体系建设,重塑企业精神风貌。重庆城市商业银行提出“有梦想、有精神、有爱心、有原则、有担当”的价值观,构建推进组织、制度和宣贯体系,改变员工精神面貌。

企业作为公民社会的一员,不仅要通过文化建设激发内部创造性,还要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承担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等社会责任。为此,不少企业在社会责任建设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一是注重企业内部“绿色生产”,开展职业健康管理。杭州卷烟厂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工厂建设与管理的精细运营,使绿色运营常态化。二是注重企业环境“绿色环保”,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社区建设。中国华能集团澜沧江水电公司通过制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创建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保管理机制,实现企业、生态环境和当地社区共赢。

二、中国企业管理创新若干问题

(一)企业管理思想创新问题

纵观上述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可见在管理思想创新中存在如下趋向:用户中心化与企业中心化相融合、企业前管理与企业后管理相融合、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相融合。然而,在实践中依然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

1、管理理念仍注重企业中心化而非用户中心化。在工业化时代,企业研发产品,通过宣传推广让用户接受和购买产品,市场环境处于企业中心化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与企业具有平等的市场地位、具有功能相当的工具和自由环境,企业整体经营生产活动围绕用户开展,社会进入用户中心化时代。然而,在企业管理创新中,不少大型企业在企业治管融合、战略升级、集团管控、组织变革、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仍然围绕企业中心化理念展开。

2、管理思维仍注重企业后管理而非企业前管理。过去,实行后管理理念,主要表现为经营生产出了问题进行补救。当前,从企业后管理向前管理转变是企业管理思想的创新方向,从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转向关注整个供应链、产业链中的企业管理行为,运用系统管理思维进行有序转变。然而在实践中,虽然提出基于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成本管控和精敏管理,但是还没有把它们提到战略高度,形成基于产业链的战略风险与成本管控、战略价值管理。

3、管理方式多数是治理管理分割而非二者融合。当前,多种混合所有制形式,推进了企业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企业主体的多元化、方式的民主化和制度的法治化,改变了企业管理模式。然而,在体制变革推进过程中仅把传统母子公司的行政管理转向孤立的企业治理,完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建设,而不是采取企业管理与治理相结合,推进子公司的分类治理和管理相结合,实现企业体制、机制变革的统一,建立现代公司治管制度。

(二)企业管理组织创新问题

当前,企业组织管理创新存在“强管理化”与“去管理化”两个方向:一是“去管理化”组织创新,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契约机制,激发企业组织和人才的活力;二是“强管理化”组织创新,在集团企业总部加强人财物集约使用和生产经营环节强化协同,实现企业精益管理。这里,创新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理念倾向于他组织而非自组织。在企业中心化时代,用户被动接受企业产品和服务,企业内部组织服从企业的整体指挥而没有自主权,企业组织管理是他组织管理。在用户中心化时代,要求企业从组织的强管理化向组织的去管理化转变,最终实现组织的零管理,而零管理的实质是自组织管理,即组织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尽管自组织管理在当前组织结构创新中开展了应用,然而,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往往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行强管理化的管控模式,转向他组织管理,尽管他组织管理的缺点显而易见、难以纠正。

2、组织结构倾向于层级化而非网络化。过去,企业采取科层制管理方式,公司人员级别呈金字塔方式,权力集中在组织高层,其弊端是用户需求信息在企业内部传导慢、决策慢、反应慢。组织结构的网络化理念,要求企业一切活动围绕客户转,员工距离客户越近,赋予的权力越大。在实践中,不少集团公司往往采取母子公司制,通过股权关系把公司重大决策权向上归集,形成集团集约化、中心化管控,进而强化企业的控制力。仅少数企业,比如海尔集团、阿里巴巴等企业尝试探索构建去中心化、柔性化的网络组织[3]。

(三)企业管理工具创新问题

企业管理工具,源于特定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下发挥作用的管理理论,并且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因而在当前国内企业实践中,管理工具创新呈现如下问题:

第三篇: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问题 2006年07月13日 15:15:13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白津夫:男,1954年出生。现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记 者:必须承认,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您认为这里面除了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吗?

白津夫:有。我认为,在推进国企改革进程中还要防止企业自主创新被股权所左右。当前,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过程中,一些骨干企业陆续被外资控股。自主创新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其投资决策权决定于控股权,这些合资企业由于中方没有控股权,从而失去了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权,有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还受到控股方的严格约束。特别是由外资控股的企业,尽管仍然有国有股份,但由于控股权不在我方手上,自主创新不仅难于展开,而且已有的技术创新成果也被收入控股方的囊中。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合资重组的方式。近年来,这种股权合作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就是一些参股或相对控股的外资企业,不断谋求控股地位,通过增资扩股实现绝对控股或独资经营。按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在可预料的将来,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将失去控股地位。这在改变企业机制和活力的同时,也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一是国家的经济控制力受到挑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实行股权控制是根本性的控制,企业一旦被控股就要由控股方来主导,企业听命于股权乃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我们多数国有企业被外方控股,那么,国家对这些企业的影响力就十分有限,国家通过企业来调控经济的力度也明显减弱,国家的创新战略也很难落实到企业。二是严重弱化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外方控股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自主”的否定,几乎所有的外方控股企业都对自主创新采取种种限制。即便是有个别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其创新成果也毫无例外地尽属控股方。这样,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被严重弱化的同时,也造成技术创新成果的流失。从实际情况看,这种现象日益明显。在合资企业十分集中的江苏省,据省科技厅公布的一项调研,近几年合资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远远低于整体平均水平,不足国有企业的1/4。每年推出新产品数量最少,仅为8.14个,同样远远低于26.6个的整体平均水平。三是加剧企业的离心倾向。如果大多数企业控股权不在我们手中,由这种股权失控带来的将是企业淡化国家意识,加剧企业的离心倾向,甚至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言人。四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带来影响。记 者: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提了出来。公司治理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您认为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中应该注意什么?

白津夫: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公司治理结构陷阱。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国有企业改革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要加快完善治理结构。但是,公司治理也不是万能的,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公司治理“失灵”。一是要注意防止在治理结构安排上的生搬硬套。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依照一些机构设计的公司治理结构,既没有体现中国企业的特点,也没有掌握公司治理的主动权,虽然处于控股地位,但在董事会的构成上却不占优势。

二是要防止现代公司治理“决策外部人化”带来的影响。决策外部人化,就是在公司治理中,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而普遍采取的外部董事制,在董事会的构成中外部董事占绝对多数,公司的决策完全被外部人所控制。这种安排是与“监督内部人化”相对应的,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系和机制的条件下,决策外部人化,就会导致企业运转失控。这一点,对

于我们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三是要防止治理机制运行中的失控。例如跨国公司在并购我国企业过程中,虽然不占股权优势,但通过在董事会中的表决优势,仍然形成控制局面,使外方的控股地位在现代公司治理框架下得以进一步加强。

四是防止以特殊约定弱化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要求严格按治理程序进行运作,不能有超出于治理权利之上的特殊权利。但是,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虽然有的企业治理结构是完善的,但由于一些特殊的约定置于治理结构之上,使得治理作用被弱化。如某一合资企业,在一项重大投资决策上出现分歧,本可以通过董事会表决来正常解决。但由于在合资协议上明确规定:重大决策需要董事会一致同意。这就使公司治理的简单服从多数原则被“一致同意”所否定,使企业的治理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五是以公司治理结构淡化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企业中的保障作用,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和企业特色。《公司法》中对此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一些改制企业的公司治理体系中,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地位并没有很好地体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

记 者:我们过去是对不同隶属关系条件下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重组,现在,随着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成立,国有企业统一以一个出资人为代表。请您谈谈如何理解同一出资人条件下的竞争。

白津夫:的确,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面临着在同一出资人条件下的资源整合问题,这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格局下的必然过程。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要防止同一出资人条件下的不真实竞争。

同一出资人条件下的资源整合,也就是对那些产业链一体、同业性强的企业,应当根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律,根据产权关系变更的现实,按出资人的要求进行新的更加符合竞争要求和国资监管目标的调整。这既是出资人的权利,也是企业竞争发展的通行做法。有观点认为,国有资源整合与国有企业重组是在营造垄断、压制竞争。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在同一出资人条件下构造不同的竞争主体,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能成立的。竞争只能是来自于不同出资人之间,同一出资人条件下竞争只能是竞争企业共同损害出资人的利益,因为这种竞争是可以不计成本,或者说可以无视成本,竞争的结果是要由出资人最后买单的。过去,国有企业改革曾先后对石油、电信、航空、电力等进行拆分,分别形成几大集团。这是在不同出资人代表的条件下,基于市场化要求,为了避免垄断、促进竞争所进行的改革。如果说这一改革还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在国资委成立以后,这些过去分属于不同部门的企业,成为国家授权国资委统一行使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或者说成为国资委的“所出资企业”。那么,在同一出资人条件下,到底有没有必要一定要构造出内部竞争的格局?

显而易见,同一出资人条件下的不真实竞争既无益于企业竞争发展,也无益于市场经济的规范。应当着眼于与跨国公司的竞争,集合我们的优势,尽快做强做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所以,随着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成立,国有企业统一以一个出资人为代表,既然是在同一出资人条件下,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在不同行政部门隶属下无序竞争,而要重新整合。这一整合就是要加快在同一出资人条件下的资产重组,按照“从优原则”,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进行整合,把优势资源集中于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强优势,做优企业。这里适用的是“新木桶理论”,也就是企业不必为接长“短板”而各自打造小木桶,而要把所有木桶的长板和短板进行重新整合,集合所有长板打造一个“大木桶”,同样,集合所有的短板,打造一个“大木盆”,其着眼点是提高总的盛水能力。

第四篇: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巩固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加强国有经济对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发展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企是共和国的长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国初期,我们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加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拥有了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国家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的目标更多地转化成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大多数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将其变现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或者直接用于社会救济,从实物或账面上来看,国有资产没有了,但这种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那么,这种处置应该同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具有同样的效果。事实上,这种处置方式正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目标取向。但是,在这种处置方式尚没有完全铺开之前,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几乎涉足国民经济各领域所有行业。改革开放后,伴随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但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量。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在中国近30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一个焦点。

一、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政企不分。国有企业不是独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而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国有企业往往处于这种“条条”与“块块”的双重领导之下。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统得过多,管的过死,国有企业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导致企业和职工缺乏经营和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二)内部体制不合理

1、产权不清。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全体劳动者。国有企业的职工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又是一般生产者。但是,作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每个人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企业的资产,而由政府代表他们统一行使这种权利,但政府部门众多,都能行使部分所有权,却无人对企业财产承担经济责任。这种事实上的产权代表多样化等于是没有代表,结果造成传统国有企业产权虚置。造成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从而在企业内部也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所有权的制约机构。

2、责权利相分离。传统国有企业所有权被政府各部门分割行使,企业缺乏相应的自主权。企业职工的职责是提供劳动,权力是获得工资并享受企业提供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厂长经理的权力是组织生产,企业盈亏与自己无关,他们的奋斗目标又往往是多重的,不仅要尽可能完成国家任务,还要为企业的职工谋取福利,更重要的是在“官本位”思想影响下,一部分企业领导千方百计争取进入政府部门,掌握更大的权力。这就造成了责权利相分离,造成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3、组织机构设置行政化。每个企业都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企业领导由政府委派或任命行政官员担任,按行政级别获取报酬,享受政治待遇和其他待遇。在企业内部,除设置生

产经营性机构外,还设置于上级各领导部门相对应的机构,作为贯彻上级各部门指示的组织机构。

(三)社会负担沉重

由于产权不清,吃大锅饭,因此国有企业普遍承担着办学校、医院、安置就业、离退休人员开支管理等本应由政府承担的任务,有的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20﹪以上,富余人员高达企业职工总数的60﹪,企业社会负担沉重。

(四)垄断组织行业缺乏竞争力

我国的大企业多为多为国有企业,主要涉及我国的电信、电力、民航、铁路、供水、供电供气及其他专营项目上,这些产业涉及国家命脉和关键发展,有关社会的安定团结,居民生活的稳定,因此国有企业都是一家独大,行业垄断,缺乏竞争力,没有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去,企业改革步伐滞后,需要建立和完善现在公司治理结构。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7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84年,主导方针为“放权让利”,要求政府简政放权(经营自主权),并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利润分成、调整国家与“国营”(后改为“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第二阶段:1984—1986年,主导方针是“利改税”,即由国家以税收形式从企业收取以前的“利润”,力求用行政措施影响企业经营,引入市场调节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1987—1991年,力倡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后者适用于中小企业),以求在不触动所有制的情况下,以契约的方式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四)第四阶段:1992—1994年,着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目的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赋予企业十四项经营自主权,并在部分企业试点推行“利税分流”与股份制改造。

(五)第五阶段:1994—1996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要求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7后,政府推广股份制改造,希望使企业的劳动者同时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产分配相结合。一方面解决企业聚集资本,弥补投资主体单一的不足,另一方面调动职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以求国企及时脱困。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

(一)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是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要着眼于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强化国有资本在战略性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培育发展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产业,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支柱、特色产业及行业的龙头企业集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优势国有企业。继续推进劣势企业关闭破产,努力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劣势企业依法、有序、平稳退出市场的通道。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

(二)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健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

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保障。推动国有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以《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建设,依法促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不断增强监督的时效性、灵敏性和针对性。

(四)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把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引导国有企业将发展方式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一是引导企业强化管理控制风险。严格现金流管理,强化投资管理。二是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确定品牌定位,做好品牌推广,提高品牌影响力。三是引导企业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使国有企业成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表率。大力开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技术研发,切实抢占新一轮节能减排技术制高点。

总之,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是上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为之努力,从而实现我国国有企业的新发展。

第五篇: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经过30年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成绩有: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成效

目前,公司制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产权改革、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资本市场上市等途径,已经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或国家独资的公司制企业。

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完善

一是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初步分开;二是建立健全了董事会运作基本制度,各专门委员会开始正常运行;三是外部董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决策;四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3.为加强企业管理和加快技术进步建立了制度基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加强管理、技术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许多国有企业努力实施管理创新,加强产权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战略规划管理,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活动。

4.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一度困难重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变化,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5.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有所改善

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也加大了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近年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也有改善。一是国有企业户数大幅减少。二是国有资产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三是国有资产进一步向基础性行业集中。目前,国有企业在国防军工、石油石化、电力、电信、民用航空、航运、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等基础性行业的企业户数占全部国有企业户数的28.6%,资产总额占到55.6%,国有资产总量占到61.9%,实现利润占到67.7%。

6.保证和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非国有和非公有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从而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有人认为,经过改革,国有经济比重降低了,现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已经不起主导作用了。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改革以来国有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了,但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大大增强。截至2006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户数共计11.9万户,比2003年减少3.1万户,年均减少8%,但户均资产

2.4亿元,比2003年增长22.7%。国有资本向能源、原材料、交通、军工、重大装备制造和冶金行业集中的态势明显。2006年,基础行业的国有资本3.3万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占用国有资本总量的70.6%,比2003年提高5.4%。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直接支配或控制的社会资本1.2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1.1倍。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军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

国有企业改革

1电设备占全国的75%。

国有企业改革是空前艰巨的事业,虽然改革已经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同时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但是改革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还有很多任务包括一些难度很大的任务有待完成。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些国有企业尚未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名义上已经建成现代企业制度的,也往往“形似神不似”。由于央企改制大多在子公司层面进行,如果话语权最多的大股东不改制,也难以要求下面改制的企业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行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和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普遍现象,多数按照《公司法》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合,董事会的决策职能与经理层的执行职能事实上合一,与按照《企业法》注册、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的国有独资企业一样,都是“一把手”负责制。其结果是大企业的兴衰成败系于一个人身上,风险极大。

2.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仍不尽合理

虽然经过多次调整,国有企业小而散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还有不少企业盲目扩张,债务风险很大。而且管理层级过多,资本链条过长,许多二三级企业业务重叠交叉,专业化发展能力薄弱,主业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资产不多,却有四级或更多的管理层级,层级过多使有些企业出现失控现象。

3.垄断企业改革任务艰巨

垄断行业是中国国有经济中最集中和控制力最强的领域,垄断行业中的主要大型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都是国有中央企业。垄断行业大多数是具有一定自然垄断性的行业,如电力、铁路、邮电、民航、电信、邮政、天然气,但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了通过管制维持垄断的理由。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对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进行了政企分离、政资分开、业务分离、引入新竞争者等方面的改革,如电力行业实行了“电网分开”,电信行业实施了“成立联通”“移动分家”“南北分析”等改革,改革取得了进展,但问题依然严重。总体上垄断行业改革仍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现有改革偏重现有企业重组、忽视创造公平准入环境和引入新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竞争的市场结构。而且在产权改革和监管改革方面也相对滞后,难以避免垄断行业滥用垄断优势地位。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交织在一起,抑制了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使外部资本面临很高的进入成本,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和这些行业的低效率。

4.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获得科技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大量的科研人才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过去几年,中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也不断增强。尽管如此,我国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较低,而且总体上自主创新的活跃程度还不如非国有企业。

5.改革遗留问题需要解决

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转换身份的经济补偿标准偏低,有时偏低的补偿标准都得不到严格执行。另一个问题是有些企业改制后陷入困境。如有的地方股份合作制不但没有发展起来,反而再次使企业陷入困难。

6.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目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资委在角色定位上,依然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对国有企业而言,基本上还是“婆婆”加“老板”的管理方式。第二,国资委在管控模式上,具有太多“淡马锡”的情结,具有把自

身建设成为全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倾向,但是,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中国的大国国情,也不符合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思路。第三,国资委在整体工作部署上,缺乏战略向导,没有从国民经济和国有经济的高度去思考国有企业的定位,重点只是关注企业之间的重组。第四,国资委在企业考核上,重视短期利益和对经济业绩的考核,忽略了对社会公共效益的考核,没有在考核上处理好国有企业本身具有双重职能定位的问题。第五,谁来监管国资委的问题?

应该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有关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还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提出了原则要求。我们一定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这样做,我们一定能胜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的任务。

①将进一步深化国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将成为这方面改革的重点;

②国有经济布局将进一步优化,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③将对垄断行业改革,禁止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同时会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并且对垄断企业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将会加强;

④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将会日趋完善;

⑤出于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央企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将会大为提高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还比较低,还远远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以炼油业为例,我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央企都进入了世界500强(2008年营业收入总计约3000亿美元),但其规模之和还抵不过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一家(2008年营业收入约3700亿美元)。

下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改革

    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曹华)“国有企业改革将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不断调整,向经济安全和民生上集中,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更加市场化,不断......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对策(精讲)

    国有企业改革对策 (仅供参考)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国有企业必须全面深入领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思路

    南昌是一座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也是一座正在朝着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崛起的城市。至今为止,全市已拥有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机电、冶金、化工......

    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许多艰难和挫折走到今天,仍然有许多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亟待解决,本文笔者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解读

    中央定调!明年这十大政策将影响你我生活 1、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买房花销可能变小;2、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购房限制可能变少;3、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外地......

    国有企业改革_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汇编)

    国有企业改革 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

    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国有企业现况,然后,通过对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针对问题,提出主要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主义的中国,国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