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时间:2019-05-14 03:4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生:老师,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样发展壮大的呀? 师:孩子们,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91周年的生日,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从嘉兴红船的希望之光到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的巨人之声,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使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

第一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孩子们,伟大的党创建还有一个曲折的小故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分别代表全国7个共产主义小组,50多名党员。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

“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代表们以游湖为名,让船主把船停泊在僻静的水域,上午11点左右,“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选举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闭会时全体代表轻声地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悄悄离船,他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中国的历史从此写出全新的篇章。

第二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孩子们,王二小,雨来,刘胡兰、董存瑞等等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已深刻记在我们的心中,这些都是抗日战争的英雄。日本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以1937年7月7日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先后践踏了中国大片土地,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全民族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三阶段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1949年10月1日,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林伯渠宣布开会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第四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6年9月召开的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八大,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一步展开。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党中央于1962年1月2日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和团结全党同志认真贯彻“八字”方针,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扭转经济困难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第五阶段 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第六个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全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于1989年6月在北京召开。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新中央领导集体,重申和强调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具体化和系统化。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在北京隆重召开,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现阶段:十六大 十七大

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召开是党走在健康发展道路上的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十六大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十六大充满着面向新世纪的时代感,开拓新阶段的紧迫感和开创新局面的使命感,成为党的历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工作布局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战略部署的大会,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干劲的大会,是团结、胜利、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发展史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随着第十一期业余党校的开班,我们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在11月28日我们集体观看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我们从视频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建立以来到现在经历的曲折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犯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我们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1928年,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失败,使全国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并着重总结了建军党以来,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同顽固派斗争的方针,建立了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面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其反革命的两手。在武装斗争总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内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仅仅经过3年多的英勇奋战,就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我们党发展为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充分说明: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虽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这个事实,人而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统一和团结。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取得的。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上一个重大的贡献。

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个人口占人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压迫剥削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前进的信心。中国革命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以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结果。对此,中华民族的每一代儿女都应加倍珍视它、爱护它,必要时甚至用生命来捍卫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使年轻的共和国粉碎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的封锁和颠覆活动。在国内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变化。在1956年9月淫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党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由于生产落后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此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年中,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七年的4.9倍。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1957年,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毛泽东现场在此之后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夸大了确实存在的阶级斗争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随后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致使在不少场合混淆了敌我,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1976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其中包括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真正开始了全面的、坚决的、依靠群众和深思熟虑的拨乱反正,开始了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使用权党重新加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

从十一届三中会全召开,经过十二大,至今为止的21年的时间里,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等不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三篇:最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一、五四运动

二、时间:1919年5月4日

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过程:

首先,宣传社会主义思潮和革命刊物出现。其次, 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宣传社会主义的团体.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毛泽东在长沙建立了“俄罗斯研究会”等。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转变。1919年5月,李大钊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章。1920年9月,他发表了《谈政治》一文,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主张中国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

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群众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和筹建中国共产党准备了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

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酝酿组织共产党。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实际上承担了筹建和组织中国共产党的任务。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选举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方针的制定

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确定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对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有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10个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926年5月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的主要对象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和从直系分化出来的军阀孙传芳及奉系军阀张作霖。

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重大胜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发动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正义 1 战争,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纲领,在军事上有正确的战略方针。其次,北伐军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的政治工作人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再次,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工农群众的有力支持。另外,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

从五卅运动到192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召开一系列会议和党的领导人先后发表文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探索和论述,初步形成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思想。

中国共产党初步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即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争取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以军阀政权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和大买办、大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三、“八七”会议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结束

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的任务。

八七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点,它为处于严重危机中的中国共产党指出继续斗争的目标,这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开辟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总观念。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必须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说明了城市工作和农村工作的正确关系。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根据地。党在城市的工作方针是: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大革命失败后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五、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挫折

1930年12月,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4月,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7月,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1932年5月,坚持实行毛泽东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运动战中打击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5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撤离中央苏区,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六、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在于解决了当时党所面临的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长达4年之久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已从幼年走向成熟。

七、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1935年12月,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深刻分析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

八、延安整风

1、目的:为了同心同德战胜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党内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和行动上一致,中共中央从1941年5月到1945年4月在延安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

2、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主观主义是中心内容。

3、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了结论,标志着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4、意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干部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收达到了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作了重要准备,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整风运动为加强党的建设创造了新经验。

九、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七大的主要历史功绩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指出即将胜利的形势下,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第二,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第三,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到败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政治领导作用,得到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抗日战争结束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空前成长壮大,这就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重要条件。

十、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全会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而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的准备,也为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指明了正确方向。

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主要的是:第一,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个党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联系人民群众的,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党。第二,必须以武装斗争为革命的主要形式,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第三,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帝反封建人们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争;第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第三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形势:在国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就得到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承认,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却十分仇视和恐惧中华人民共和国。它们对我国的政治上采取不承认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在军事上实行包围,而且还指使和支持国民党残余势力对大陆进行骚扰、破坏,妄图把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在国内,国民党反对派残余军事力量还盘踞着西南、华南的一些省份和台湾省及沿海岛屿,国民党在大陆遗留下来的土匪、特务以及其他反革命分子,还在以各种方式进行破坏和捣乱,企业颠覆新的人民民主政权。全国约有3 亿人口的广大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尚未进行。经济上,由于国民党政府长期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市场混乱,工厂停工停产,大批工人、知识分子失业,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另外,由于战争还在继续,军费开支浩大,全国有九百多万军政公职人员需要负担,财政开支猛增,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况十分严重。不法资产家又乘机囤积居奇,更加剧了市场的混乱和财政经济的困难。总之,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上的困难很大。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消灭残余反动势力,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稳定市场,控制物价,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意义: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解决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问题。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对于当前的革命和建设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新纲领。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3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系统的社会主义的改造。首先,通过集体合作化引导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其次,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途径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所设想的对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一、“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提出了《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迈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

(二)党的八大的历史功绩

1956年9月召开的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八大,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一步展开。

第一,大会正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第二,大会围绕经济建设这个重点,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第三,大会提出,必须进一步健全和改进国家政治生活。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严重失误,集中表现在1958年至1960年期间的“大跃进”活动和人民公社运动。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影响:由于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它严重损坏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有秩序和内部比例关系,从而造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和紧张局面。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力遭到破坏。由于在1959年7月召开的庐山会议上,错误地发动了反右倾运动,使“左”倾冒进思想再度升温,使错误更加发展并且延续了更长的时间。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决定 从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缩小重工业和基本建设的规模;集中力量加强农业战线,协调各行各业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增加轻工业生产,尽可能保证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八届九中全会的召开和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的通过,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有计划的调整阶段。

2、为了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党中央于1962年1月2日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和团结全党同志认真贯彻“八字”方针,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扭转经济困难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四、“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

1、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观点,标志着党在政治思想上“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

2、1963年5月,中央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9月又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这两个文件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3、1964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刘少奇主持修改后的《后十条》,对形势估计更加严重。

4、1965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这就为“文化大革命”中把阶级斗争矛头指向党的各级领导核心提供了依据。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左”的错误也发展起来。

5、1965年11月,在江青、张春桥秘密策划下,《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署名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序幕和舆论准备。

五、“文化大革命”及其经验教训

什么叫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其经验教训,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彻底抛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不应该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和冲突,而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解决。

第二,无产阶级夺取了国家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后果。

第三,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不容许任何个人凌驾于党的组织和群众之上。

第四,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决不能让类似“文化大革命”的**在任何范围内重演。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的转移

为了结束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

(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二)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三)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内容是:首先,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对建国32年来党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科学分析和正确总结。总结了建国32年来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指出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它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三、党的十二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党的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全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党的十二大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逐步全面展开。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的和基本任务。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工业方面的改革。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第一,简政放权、政企职责分开的改革。第二,财税制度的改革。

2、商业方面的改革。搞活了城乡市场。

3、经济管理部门的配套改革。

四、党的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党的十三大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党的十三大在理论上最主的贡献是党中央第一次郑重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初级阶段的理论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五、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建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于1989年6月在北京召开。

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新中央领导集体,重申和强调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对于当时进一步稳定全国局势具有重大作用,对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中全会后,党中央进一步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实现了全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六、党的十四大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一)党的十四大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十四大主要有以下内容:

1、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3、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大会同意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具体化和系统化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由五个环节组成。(1)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中心环节;(2)统一的市场体系,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又是现代企业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4)宏观调控体系;(5)社会保障制度。

七、党的十五大与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一)党的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在北京隆重召开。

1、这次大会的灵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2、大会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全面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大会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二)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方面的部署,就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2、在政治方面的部署,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部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在党的建设方面的部署,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就是在新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5、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领导和组织中国人民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章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为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有中国共产党党员6823.2万名,基层组织345.1万个。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会研究党建问题一览>>>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中央委员会决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 组成人员由中央委员会决定。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每届任期和同级党的委员会相同。此外,中国共产党在中央一级还设有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策研究室等中央直属机构。每届中央委员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在下届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继续主持党的经常工作,直到下届中央委员会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为止。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的作用。中央军委>>>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对外关系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与各国政党交往中,遵循“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项基本原则。目前,我党已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各种类型的政党和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中联部>>>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第二门)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第二门)

第一讲: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与基本原理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能忽略教育工人”这句话出自哪里()。

A、共产党宣言

2、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是哪一条不正确()。

A.从根本上揭示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思想、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

3、列宁1919年在俄共八大明确提出什么()。

B、“政治工作”概念

4、斯大林明确提出“政治思想工作”概念和基本任务以下那一条是正确的()。

C.在党的队伍中不断宣传列宁主义

第二讲:中共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学说

(1)党在创立时期和北伐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1、五四运动的时间是()。

D、1919.5.42、周恩来任职黄埔军校什么职位()。

C、政治部主任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大起义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

D.《南昌起义》

4、红军的三大任务以下哪一条符合()

C、打土豪筹款子

5、古田会议的具体时间是()。

C、1929.12.286、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

D、生命线

7、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B、1935.1.158、西安事变的时间是()。

C、1936.12.12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3)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1、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以及“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是我军和革命的生命线。

A、对

(4)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5)新中国成立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文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训

1、调整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

A、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实际情况

第三讲: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恢复发展

1、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A、对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A、对

3年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这一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件。

B、1981.2.1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单位生产活动是矛盾的,有冲突的。

B、错

第四讲:跨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一)1、80年代初期,党制定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强调了 的原则。

A、身教同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

2、提出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C、邓小平

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计划和市场。

B、错

跨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二)1、1995年11月 第一次明确提出“三讲”教育的问题

C、江泽民

2、中央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几年

A.2000.6

跨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三)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力

D、渗透力

2、和谐社会理论是谁提出的()。

A、胡锦涛

下载中国共产党发展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发展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中国共产党的曲折发展史

    论中国共产党的曲折发展史 1921年7月23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张游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第一支工人阶级政......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应掌握的基本问题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应掌握的基本问题 中共党已经走过了八十九年的光辉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中国共产......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自古以来,有国必有防,无防国不立。强烈的国防观念,既是衡量一个民族生存的重要标志,也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防实力的重要因素,全民国防观念......

    求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重大历史时间及意义

    求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重大历史时间及意义 5 [ 标签:中国共产党, 发展史, 历史时间 ] 匿名 2010-11-19 20:57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1、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

    陶艺发展史

    陶艺发展史 摘要:简要介绍中国,外国及现代陶艺发展史。 关键词:中国(China) 美国(America)发展(develop) 现代 一·中国陶艺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

    汉字发展史

    汉字发展史 汉字发展史 汉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

    英语教材发展史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九) 英语辅导报社 张同冰 丁俊华 第五节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大纲与教材 一、建国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嬗变 关键词(一)中学英语教学大纲(Eng......

    土木工程发展史

    土木工程发展史 摘要:土木工程作为最古老的工程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较早的土木工程用料比较简单,各种设施、施工主要依靠经验,没有理论基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