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春节民俗调查(大全)

时间:2019-05-14 03:1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顺德春节民俗调查(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顺德春节民俗调查(大全)》。

第一篇:顺德春节民俗调查(大全)

顺德春节民俗调查 韦紫怡

——2012学年顺德一中寒假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顺德春节习俗都充满了浓郁的南国风情,送灶神、饮灯酒、讨利是、开年饭等等。

下面是我调查到的一些顺德民俗:

【送灶神】

时间:年廿四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要送灶神回天庭,送灶神时要先祭拜一番,而祭品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人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点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少打小报告。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便可大扫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正月初四又得将灶神请回家中,继续执行神职

【贴春联】

时间:在年廿五到大年三十,最多在大年三十

春联,即顺德风俗所谓的“易桃符”,又名“对联”、“门对”、“对子”等,由上联、下联和横披组成。相传,顺德清代书画大家黎二樵每年初一一大清早打开门,都会发现他的对联都被人揭走,于是,他微微一笑,又挥毫疾书,再贴一联,成为当年佳话。如今,人们大多喜欢用成品的对联张贴,快捷省事,缺少了那种对客挥毫,摊钱问字的悠悠古风。

昔日的顺德人虽有不少“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的对联,但寻常人家更喜欢“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满门添百福”,这也折射出顺德人和谐祥顺,求实淡笃的风格。

家家户户无不贴春联庆贺。鲜红的春联,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按照中国古老的风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精心美化自己的住舍,还要在屋内墙壁上贴崭新的年画。

【逛花市】

时间:多在年廿五到大年三十,花街最旺就是年三十晚。

行花街这个是广东的传统习俗。没到年廿七,顺德各乡各县便已选好了地址,摆开阵势办花市。逛花市,行花街,然后买些花、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

顺德人选的过年植物一般有两个原则:要不植物有好听的名字,如:柑(与金谐音)、桔(与吉谐音);要不就是看上去大富大贵艳冠群芳的,如:牡丹、菊花。

除了这些,桃花也颇受欢迎。顺德有一个叫连杜的乡,世代以种植桃花为业,这更

助长了过年插桃花的风气。桃花寓有:“大展鸿图(红桃)”之意。一树桃花开满枝,是一团粉红,娇艳动人。桃花往往从桃花地买回来,便宜的要四五百元一棵,中档的千来元一棵,高档次的六七千元一棵,亦不足为奇。桃花购买回来后一般插在昂贵的大花瓶中,有心思的人,还会将零钱放入红包中,用红线穿好挂在桃树花稀的地方,以弥补花中空缺之处。

【年廿八,洗邋遢】

时间:旧时在年廿八,现在集中在年廿六之后

所谓邋遢就是脏的东西,过年了当然要轻轻爽爽。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不仅要打扫卫生,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守岁】

时间:除夕,但也有家庭没有这个习俗,情况不一

阴历除夕终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谓之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准备迎新食物】

时间:除夕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喜庆节日中总离不开佳肴,但是,顺德人为过年而准备的食物材料,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一饱口福的,而是为了凭借这些材料来讨取吉祥的意头的。煎堆就是用糯米和糖、花生、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和在一起,然后揉成糯米团放在油中煎炸。有道是“煎堆过年少不得,形如金球滚滚圆,滚到锅里油一炸,金银滚滚满屋来。”说起煎堆,自然让人想到包角。包角的工序类似于煎煎堆,只是将角捏成荷包状,此二者皆为了讨个金银满屋的意头。

再来说说灶头上,顺德人往往喜爱将池菇、有头的生菜、蒜、葱、芹菜、红萝卜用小红纸条捆在一起放在上面。池菇寓意生个小男婴。生菜寓意生生猛猛,而且是有头有尾的生生猛猛、体魄健壮。蒜,谐音“算”自然是希望多一些钱财可计算了。葱是祈求来年的开支松松动动,不要太拮据了。摆芹菜为求孩子读书勤奋向上的,谁让“芹”谐音于“勤”一字呢!

【压年】

时间:年初一

过年,一切东西都寓意着吉祥,所以说过年的米桶可不能空置着。在昔日,顺德人都是将煎干的两条鱼放到米缸上,谓之“压年”。这个“压”在这里读“责”音。这里顺带要说到晋朝阮孚,他一贫如洗,但总身挎一囊,里面放着一块钱,他说: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这个“看”字就等于这个“压”字,意谓守护,而鱼自然代表“年年有余”的“余”。现在的压年,长辈会将猪利(即猪舌)、猪手、鲮鱼、松糕各自包好,再凑上几个桔子,一封“利是”放入米桶中。这其中有趣的是,猪手必须用右手,予意横财就手。一般而言,不会有人用猪左手的,因为在广东话中,“左”与“阻”的发音是相同的,没有谁会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会“阻手阻脚”,干什么事都不得其便;另外,鲮鱼包含了“年年有余(鱼)”之意,这个在中国其他地方的年画中已有体现,更何况以桑基鱼塘起家的顺德人?!而松糕的受宠与其制作、外观及名称皆有关系。因为糕点的制作需要酵母菌才能发达膨胀,正是这个“发”谐音“发财”的“发”,再加上名称引申出了“松松动动”之意。更有趣的一件事是,顺德人称猪舌头为“猪利”,何也?原来“舌”在粤语中与“赊了本”的“赊”同音,然而,有谁想亏本呢?敏感的顺德人便取其反意,改用“利”字,此后,猪舌就有了“事事有盈利”之意了。这反映了顺德人是相当注重口彩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古老的风俗,意谓弃故取新,除贫取富,我们乡间一些看似寻常的风俗其实都完好地保存着许多充满古意的往日遗风。

【回娘家】

时间正月初

二、初三

这时,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旧时,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如今,这些必备的东西会省掉,女儿回娘家会带一些煎堆、年糕等拜先人,然后姐妹们会聚在一起聊家常等,好不热闹。尽管礼节省略,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人日】

时间:年初七

“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利市钱】

正月初一一早,全家人一起到庙里拜了各路神仙,许下各自的新年愿望,孩子们便开开心心地回家等着领取父母的“利是”。

相传“利是”起初叫“厌胜钱”,“厌”即“魇”,“厌胜”就是“战胜妖邪”。故老相传,一年当中小孩可能会碰到各种病灾,此钱傍身,可除病灾。后来音义讹传,便成为今天的“压岁钱”。话说回头,长辈所封“利是”的金额是有讲究的。顺德人素来厌恶“四”“七”这些数字。“四”谐音“死”而“七”谐音“凄”,凄凄凉凉的,不好。因此,“利是”往往是双数,而且金额总会与“八”“三”“二”等数字有关。可见,小小的“利是”里头玄机不少!

【过年忌讳】。

首先,顺德人在正月初一时不扫地、不洗头,无论地有多脏,头有多臭、多腻。因为人们认为在这一天扫地,会扫走屋子里的好运气。正月初一,灶君从天庭返回,财神进过屋子里头,这样的好运气怎么能扫走呢?!这自然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但入乡识俗,入乡随俗,还是注意一下好。同理,由于头发的“发”与钱财有关。因此,“初一洗发来年难发”,哪里还有钱赚?

除此之外,有个小习俗,就是说年三十晚是没有人洗衣服的。年三十晚洗的衣服年三十晚不干,需要年初一新的一年才干,是相当不好的兆头。因为在广东的方言中,“水”象征着金钱、财富,有道是“薪水”即工资之意。衣服上的水在上一年有余,在下一年却干了,岂非说明来年的钱财还不及上一年吗?因此,人们总把年三十晚的脏衣服留待来年——正月初一一早才洗。

更有趣的是,顺德人有踩小人,又或者是打小人的习惯。而前者的激烈程度远不及后者。所谓踩小人,就是在年三十晚穿上新鞋子,新鞋子象征了新的一年中的是是非非,狠狠地将双脚踩进去,让他来年不得发作。打小人,近几年少见了许多,这一般是老太婆才有的行为。他们买来一双新鞋子,坐于手各执一只,将他们互相拍打,口中一边喃喃有辞地唠叨着。有些老婆婆发起狠来,会将一双崭新的鞋子打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若被真小人见到了,还哪有胆量找上门来!

另外,在新年的全过程中,是不允许讲不吉利的字眼的,例如“死”等。如果你想表达“累死了”,你只能说“累坏了”。“撞鬼你!”这样的广东方言是不能脱口而出的。特别是小孩子,家长特别担心童言无忌,一旦成真,麻烦可就大了。因而在顺德,小童说了不吉利的话,就要吐出口水重新说一些好话,否则要被掌嘴。

虽然我不是顺德本土人,但从外乡者的角度来看,顺德的春节民俗还是洋溢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大部分的习俗与中国传统习俗一致。比如守岁,红包(利是钱),春联......但也有她独特的习俗,比如逛花市。印象中,在北方过年总是下着茫茫大雪,花儿早已凋零,哪还有花市逛啊。不过在南方过年,却能享得一片姹紫嫣红,实属不易。今年在顺德过年,亲戚少,自然也无趣得多,年三十在家三人围着电视看春晚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好在年初都出门逛寺庙,逛景点,把顺德的名胜古迹都看了个遍。过年张灯结彩,在顺德的第十年也已经过去了,迎来的是11年的钟声,心中不由惆怅......4

第二篇:顺德春节民俗调查

顺德春节民俗调查

——何志樑

春节到了,全国上下都在欢庆春节。全中国的迎接春节的习俗大体上都是相同的,如除夕吃团圆饭,初一去拜年,初二回娘家等等,但是各个地区都会有其地区所特有的过春节的习俗,我是土生土长的顺德人,自然要对顺德的春节民俗进行一番调查。

每年春节,顺德民间总有不少流传久远,习以为常的风俗。不过,从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风俗中,若我们能从一个故事、一段传说甚至是一种习惯中探赜索隐,钩沉回溯,并在热闹非凡的喧哗中辨析那沉积日久的历史与文化痕迹,还原其真面目,或许对我们身处其中的顺德文化有一个更直接与理性的了解与理解。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了一些应该是顺德特有或比较突出的春节习俗:

(一)堆英雄

顺德以前在旧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小除夕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风俗叫“堆英雄”。这个风俗流行在乡间。陈荆鸿先生回忆说,每年十二月二十四入夜后,大人们都拿着一个畚箕,放上一些禾秆草,一起放到门外烧掉,一边烧,小孩一边提着小灯笼在门口齐声用乡间俚语唱着儿歌:英雄英雄,日头红,富贵翁,白须公,担银入门栊。另外,每家都在门栊头、酒醋埕、米缸盖上点一盏小油灯,让一室尽光明。因而清末有一首竹枝词描绘其景:毕竟英雄何处唤,嫁家先点醋埕灯。这一古老风俗现已难寻旧迹。笔者专门询问了一直留意顺德风俗、家住容桂的书法家周冠登先生,他说小时候曾依稀听别人说过这种风俗,但从未经历和见过。不过,奇妙的是,在番禺的小谷围上也有“堆英雄”的说法,但内容稍有差异。他们是将旧年的春联撕下来和红纸一起焚烧,燃起熊熊烈火。因在广东话中,春联的“红”与英雄的“雄”同音,因而他们以此期盼来年生活如火般红火。或者这是自远古一直流传至今的一种对火的崇拜遗风吧?因在古人眼中,能杀菌灭瘟的火具有神秘的力量。顺德人至今称“搬家”为“搬伙”,其实应写作“搬火”,因为原始时代火在他们生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家庭搬迁,他们最关注不是家具,而是那不灭之火。

这一民俗到现在已经十分少见了,调查当中发现,我们这一代人几乎全部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习俗,我得知这个习俗也是走访了老一辈的人才知道的。可以说,这个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淡化于我们的生活。

(二)逛花市

行花街这个是广东的传统习俗。没到年廿七,顺德各乡各县便已选好了地址,摆开阵势办花市。逛花市,行花街,然后买些花、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顺德人选的过年植物一般有两个原则:要不植物有好听的名字,如:柑(与金谐音)、桔(与吉谐音);要不就是看上去大富大贵艳冠群芳的,如:牡丹、菊花。除了这些,桃花也颇受欢迎。顺德有一个叫连杜的乡,世代以种植桃花为业,这更助长了过年插桃花的风气。桃花寓有:“大展鸿图(红桃)”之意。一树桃花开满枝,是一团粉红,娇艳动人。桃花往往从桃花地买回来,便宜的要四五百元一棵,中档的千来元一棵,高档次的六七千元一棵,亦不足为奇。桃花购买回来后一般插在昂贵的大花瓶中,有心思的人,还会将零钱放入红包中,用红线穿好挂在桃树花稀的地方,以弥补花中空缺之处。

这一习俗可以说是调查当中最多出现的了,每年的年廿五到年三十,顺德都会有大型的花街,而顺德人们最喜欢的应该也就是逛花市了,买上各种各样的花装饰家居,带来一年的好运。

(三)利市钱

每到大年三十,顺德昔日便有“祀祖,家人聚饮”,曰“团年酒”。团坐达旦,曰“守岁”等习俗。昔日苏东坡也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的诗句。

在顺德,当年长辈有“相遗以物,曰‘馈岁’”的习俗。其中,自然有压岁钱。“压岁钱”本质是“厌胜钱”。“厌”即“魇”,“厌胜”就是“战胜妖邪”。故老相传,一年当中小孩可能会碰到各种病灾,此钱傍身,可除病灾。后来音义讹传,便成为今天的“压岁钱”。

“利市”钱的演变也大致相同。北方管这玩艺叫“喜钱”,但顺德人一直沿用古俗称“利市”。其实这一说法宋代就有。当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娶妇》就将“喜钱”唤作“利市”。他写道“娶妇至儿家门,从人及家人乞觅利市钱物”。不过这一说法还得追溯到商周时代。《易经·说卦》中就有:“为近利、市三倍”文字记录,后来渐成“利市三倍”以喻商人牟取暴利,再到后来,就产生“做生意赚钱”之意,到现在就将“喜钱”与“幸运”混同一意。于是“利市”便有“能带来好运”的含义。不过,我们应将“利是”写成“利市”,不然就不知所云,甚至贻笑大方。

(四)贴春联

大年三十贴春联,即顺德风俗所谓的“易桃符”。相传,顺德清代书画大家黎二樵每年初一一大清早打开门,都会发现他的对联都被人揭走,于是,他微微一笑,又挥毫疾书,再贴一联,成为当年佳话。不过,最有意思的要数探花李文田。光绪甲午年冬末,朝廷钦命他为团防大臣,但他手头没有一兵一卒,于是,他用大红京笺撰写春联,张贴在自家门前,对联上书:欣逢淑景开佳宴,辜负纯衾事早朝。无奈中多少有点自嘲。如今,人们大多喜欢用成品的对联张贴,快捷省事,不过,缺少了那种对客挥毫,摊钱问字的悠悠古风。昔日的顺德人虽有不少“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的对联,但寻常人家更喜欢“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满门添百福”,这也折射出顺德人和谐祥顺,求实淡笃的风格。

(五)天官赐福

新春期间,很多人家门或家中都贴有上书“三阳开泰”、“五福临门”字样的红纸,但它们的来历颇为曲折有趣。

先说“三阳开泰”。这一词源于《易经》第一卦“泰”。古人认为十一个月阴气逐渐消失,阳气日渐来临,于是,从冬至开始,一阳生于大地;十二个月阳气更足,于是,二阳生于下;正月新春来临,阳气充足,三阳生于下,构成泰卦。三阳开而泰来。“泰卦”是最好的卦象之一,含“一切和顺,小去大来” 之意。另外,“阳”、“羊”同音,古代羊为瑞兽,“羊”、“祥”通假,于是便出现今天的“三阳(羊)开泰”。

至于“五福临门”,也是大有讲究。在《尚书/洪范》就清楚写着: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所谓攸好德就是乐施善事,慈悲为怀。考终命,就是得修善终。当年欧阳修曾有:事国一心勤有瘁,还家五福寿而康。所以,不少家门前都贴有五只蝙蝠的年画,以喻五福临门。

此外,不少顺德人家都贴着写有“天官赐福”的红纸,这习俗与道教有关。道家认为世界由天、地、水构成。所以,上半年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下半年中段为水官。不过,这“官”只指时空流动过程中的一个时期,并非官职。后来,道家吸收了民间信仰,将这三官奉为主宰人间福祸的大神,其中,人们最为信仰的便是恩赐福祥的天官,民间视他为福神。年画中的天官,身穿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慈眉善目,一派雍容。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是天官生曰,于是古时候民间到处张灯结彩,仕女嬉游,通宵达旦,城开不夜,所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顺德昔日也有“上元观灯,或作秋千百戏”的习俗,解放前元宵节的大良鱼灯还远近闻名,不过,现在我们仍能从璀璨的灯笼中回味当年盛况。

(六)年廿八,洗邋遢

时间:旧时在年廿八,现在集中在年廿六之后。所谓邋遢就是脏的东西,过年了当然要轻轻爽爽。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不仅要打扫卫生,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

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这是粤语方言,简单来说就是在年廿八这一天一家人一齐大清洁。

(七)准备迎新食物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喜庆节日中总离不开佳肴,但是,顺德人为过年而准备的食物材料,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一饱口福的,而是为了凭借这些材料来讨取吉祥的意头的。煎堆就是用糯米和糖、花生、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和在一起,然后揉成糯米团放在油中煎炸。有道是“煎堆过年少不得,形如金球滚滚圆,滚到锅里油一炸,金银滚滚满屋来。”说起煎堆,自然让人想到包角。包角的工序类似于煎煎堆,只是将角捏成荷包状,此二者皆为了讨个金银满屋的意头。再来说说灶头上,顺德人往往喜爱将池菇、有头的生菜、蒜、葱、芹菜、红萝卜用小红纸条捆在一起放在上面。池菇寓意生个小男婴。生菜寓意生生猛猛,而且是有头有尾的生生猛猛、体魄健壮。蒜,谐音“算”自然是希望多一些钱财可计算了。葱是祈求来年的开支松松动动,不要太拮据了。摆芹菜为求孩子读书勤奋向上的,谁让“芹”谐音于“勤”一字呢!

(八)过年忌讳

首先,顺德人在正月初一时不扫地、不洗头,无论地有多脏,头有多臭、多腻。因为人们认为在这一天扫地,会扫走屋子里的好运气。正月初一,灶君从天庭返回,财神进过屋子里头,这样的好运气怎么能扫走呢?!这自然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但入乡识俗,入乡随俗,还是注意一下好。同理,由于头发的“发”与钱财有关。因此,“初一洗发来年难发”,哪里还有钱赚?除此之外,有个小习俗,就是说年三十晚是没有人洗衣服的。年三十晚洗的衣服年三十晚不干,需要年初一新的一年才干,是相当不好的兆头。因为在广东的方言中,“水”象征着金钱、财富,有道是“薪水”即工资之意。衣服上的水在上一年有余,在下一年却干了,岂非说明来年的钱财还不及上一年吗?因此,人们总把年三十晚的脏衣服留待来年——正月初一一早才洗。更有趣的是,顺德人有踩小人,又或者是打小人的习惯。而前者的激烈程度远不及后者。所谓踩小人,就是在年三十晚穿上新鞋子,新鞋子象征了新的一年中的是是非非,狠狠地将双脚踩进去,让他来年不得发作。打小人,近几年少见了许多,这一般是老太婆才有的行为。他们买来一双新鞋子,坐于手各执一只,将他们互相拍打,口中一边喃喃有辞地唠叨着。有些老婆婆发起狠来,会将一双崭新的鞋子打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若被真小人见到了,还哪有胆量找上门来!另外,在新年的全过程中,是不允许讲不吉利的字眼的,例如“死”等。如果你想表达“累死了”,你只能说“累坏了”。“撞鬼你!”这样的广东方言是不能脱口而出的。特别是小孩子,家长特别担心童言无忌,一旦成真,麻烦可就大了。因而在顺德,小童说了不吉利的话,就要吐出口水重新说一些好话,否则要被掌嘴。

(九)看土牛

如今的顺德,乡间已难见春牛。但是,在顺德昔日一直流传着新春看土牛的风俗。县志上也有“岁时迎春日,竞看土牛”的记载。就这一古老风俗,笔者有特意咨询了周冠登先生,他一听我说土牛,马上说,他知道此事。他说他有清代著名诗人黄丹书的一首关于顺德春节风俗的七律,其中就有这一风俗的描写,于是他朗声背诵给我听:昨日迎春出东郭,今朝迎春入城楼。老农田伴试秧马,官长县中鞭土牛。逐暖鸡豚散晴陌,赛神箫鼓闹芳洲。野人解作玉霖颂,早晚如膏过碧畴。他说,“官长县中鞭土牛”就是这种特异的风俗。

这一风俗很古老,《吕氏春秋》就记载:出土牛。以送寒气。注解说:出土牛,令之乡县得立春节出劝耕土牛于东门外是也。这与黄丹书诗歌中描述十分吻合。

不过,这土牛并非真牛,而是用泥巴塑成水牛模样,在举行仪式前送到行政官署。等待立春那天,人们聚会官署前,等春官宣布立春时辰已到。于是,地方最高长官手持春鞭向土牛抽打第一鞭,然后地方官员乡绅按照身分高低依次鞭打土牛,直到打得粉碎为止。随后,人们就一拥而上,争抢土牛碎片,放到自己田中,期盼五谷丰登。不过,这一风俗如今已无。

这个习俗我听都没听过。

(十)春酒敬老

每年新春,顺德很多乡村都举行敬老活动。其实,这也是一种古老风俗。《诗经》就说“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小注中说:月令,仲冬乃名大酋,秣稻必齐。仲冬,周之春正月,十月做酒,以备春用也。人们一年到头,躬耕田畴,到阳春普照,负暄闲坐时,也确应把酒闲话,互敬安康,人们在享受“春灯儿女对良宵”的愉悦时,更将充满敬与爱的目光投向家中长老,并真诚地奉上春酒一杯,以贺长寿。

古书说:上敬老,则下益孝。上顺齿,则下益悌。这是一种自古以来的德政,人们都十分注重推行。孟子说:天下有达者尊三:爵

一、齿

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以前的重大宴席,都推出年龄最大者具酒祭神,谓之“祭酒”,这也是一种尊老的风俗。如今,顺德乡村新春敬老活动,家家扶得醉人归,其实正折射出一种德政与古风完好的融合。

(十一)压年

现在顺德不少家庭在大年三十还是喜欢用猪手放到米缸,意谓来年“横财就手”。在昔日,顺德人都是将煎干的两条鱼放到米缸上,谓之“压年”。这个“压”在这里读“责”音。这里顺带要说到晋朝阮孚,他一贫如洗,但总身挎一囊,里面放着一块钱,他说: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这个“看”字就等于这个“压”字,意谓守护,而鱼自然代表“年年有余”的“余”。其实这也是一种古老的风俗,据宋代刘安靖的《时镜新书》中说:岁暮,家家具有肴蔌,谓为宿岁之储,以入新年,名为送岁,留宿饭至新年十二,则弃于街衢,意谓弃故取新,除贫取富。看来,我们乡间一些看似寻常的风俗其实都完好地保存着许多充满古意的往日遗风。

(十二)谢灶

关于谢灶君日子问题,一般传统都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其实在古代也不断调整。《礼记》说:孟夏祀灶。汉代以后则是腊日。唐宋后则小除夕或前一天。

当年顺德籍学者陈荆鸿先生说:“乡村人家,厨房里也必供奉一方牌位,上面写着定福灶君四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一样有送灶之举,除了香烛宝帛之外,还备有一碗清水,一片方糖,水是表示清白,糖是让菩萨吃点甜头。”

李良晖先生补充说,谢灶在顺德乡间十二月二十二日已开始,不过那天谢灶多为官宦之家,二十三日多为读书之家。

当年孔子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可能与此多少有点渊源。因为古时帝王祭天地,而士大夫则祭门、祭户、祭井、祭灶、祭中溜、是为五祭。李良晖先生继续讲,二十四日谢灶者多为商铺贾人之家,二十五六日已没人谢灶,因灶君已离开灶子到天府汇报工作去了,因此,当年顺德就有一句“好做唔做,廿五六谢灶”的说法调侃那些做事拖拉或于事无补的做法。

不过,祭灶都由男性操办,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或许与阴阳有关,因月为阴,宜女性祁福,灶为阳,宜男性禀神。昔日祭灶还有祭灶文,大户人家大多读完祭文放进路中与祭品一同焚烧,让灶君一同拿到天上禀告天庭。另外,顺德习俗祭品中多有糯米糍,因为好让灶君吃后禀告时说话囫囵,也好让自家蒙混过关。

除了这十多个习俗之外。顺德的特殊春节民俗还有其他的,但也不一一详谈了。

总结调查结果,其中:“看土牛”、“堆英雄”这两个民俗几乎已经从顺德消失了,只剩下一些较为偏僻的地区可能还有这两个民俗;至于“压年”则开始淡化;而其他习俗依然保留着,其中,逛花市和敬老是愈加的发展,每年的花市都在不断地增大,敬老活动也越来越

丰富。

就顺德而言,过年文化包含了这一方水土文化的个性特色,是顺德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顺德的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往于顺德的、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华夏同胞。顺德的各种春节民俗丰富多彩,只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有不少习俗都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不得不说,这十分的可惜。

第三篇:顺德春节习俗调查

顺德春节习俗调查

高二(20)班 梁淑冰

“春节热”全球升温,就今年的情况看,来中国过年的外国人比上年多了五成,全球的华人集聚地区迎接春节的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无论从那个角度观察,顺德春节都充满了浓郁的南国风情,送灶神、饮灯酒、讨利是、开年饭等等,本调查围绕着顺德春节习俗展开。

【送灶神】

时间:年廿四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要送灶神回天庭,送灶神时要先祭拜一番,而祭品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人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点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少打小报告。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便可大扫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正月初四又得将灶神请回家中,继续执行神职

【贴春联】

时间:在年廿五到大年三十,最多在大年三十

春联,即顺德风俗所谓的“易桃符”,又名“对联”、“门对”、“对子”等,由上联、下联和横披组成。相传,顺德清代书画大家黎二樵每年初一一大清早打开门,都会发现他的对联都被人揭走,于是,他微微一笑,又挥毫疾书,再贴一联,成为当年佳话。如今,人们大多喜欢用成品的对联张贴,快捷省事,缺少了那种对客挥毫,摊钱问字的悠悠古风。

昔日的顺德人虽有不少“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的对联,但寻常人家更喜欢“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满门添百福”,这也折射出顺德人和谐祥顺,求实淡笃的风格。

家家户户无不贴春联庆贺。鲜红的春联,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按照中国古老的风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精心美化自己的住舍,还要在屋内墙壁上贴崭新的年画。

【逛花市】

时间:多在年廿五到大年三十,花街最旺就是年三十晚。

行花街这个是广东的传统习俗。没到年廿七,顺德各乡各县便已选好了地址,摆开阵势办花市。逛花市,行花街,然后买些花、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

顺德人选的过年植物一般有两个原则:要不植物有好听的名字,如:柑(与金谐音)、桔(与吉谐音);要不就是看上去大富大贵艳冠群芳的,如:牡丹、菊花。

除了这些,桃花也颇受欢迎。顺德有一个叫连杜的乡,世代以种植桃花为业,这更助长了过年插桃花的风气。桃花寓有:“大展鸿图(红桃)”之意。一树桃花开满枝,是一团粉红,娇艳动人。桃花往往从桃花地买回来,便宜的要四五百元一棵,中档的千来元一棵,高档次的六七千元一棵,亦不足为奇。桃花购买回来后一般插在昂贵的大花瓶

中,有心思的人,还会将零钱放入红包中,用红线穿好挂在桃树花稀的地方,以弥补花中空缺之处。

【年廿八,洗邋遢】

时间:旧时在年廿八,现在集中在年廿六之后

所谓邋遢就是脏的东西,过年了当然要轻轻爽爽。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不仅要打扫卫生,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守岁】

时间:除夕,但也有家庭没有这个习俗,情况不一

阴历除夕终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谓之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准备迎新食物】

时间:除夕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喜庆节日中总离不开佳肴,但是,顺德人为过年而准备的食物材料,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一饱口福的,而是为了凭借这些材料来讨取吉祥的意头的。

煎堆就是用糯米和糖、花生、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和在一起,然后揉成糯米团放在油中煎炸。有道是“煎堆过年少不得,形如金球滚滚圆,滚到锅里油一炸,金银滚滚满屋来。”说起煎堆,自然让人想到包角。包角的工序类似于煎煎堆,只是将角捏成荷包状,此二者皆为了讨个金银满屋的意头。

再来说说灶头上,顺德人往往喜爱将池菇、有头的生菜、蒜、葱、芹菜、红萝卜用小红纸条捆在一起放在上面。池菇寓意生个小男婴。生菜寓意生生猛猛,而且是有头有尾的生生猛猛、体魄健壮。蒜,谐音“算”自然是希望多一些钱财可计算了。葱是祈求来年的开支松松动动,不要太拮据了。摆芹菜为求孩子读书勤奋向上的,谁让“芹”谐音于“勤”一字呢!

【压年】

时间:年初一

过年,一切东西都寓意着吉祥,所以说过年的米桶可不能空置着。在昔日,顺德人都是将煎干的两条鱼放到米缸上,谓之“压年”。这个“压”在这里读“责”音。这里顺带要说到晋朝阮孚,他一贫如洗,但总身挎一囊,里面放着一块钱,他说: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这个“看”字就等于这个“压”字,意谓守护,而鱼自然代表“年年有余”的“余”。

现在的压年,长辈会将猪利(即猪舌)、猪手、鲮鱼、松糕各自包好,再凑上几个桔子,一封“利是”放入米桶中。这其中有趣的是,猪手必须用右手,予意横财就手。一般而言,不会有人用猪左手的,因为在广东话中,“左”与“阻”的发音是相同的,没有谁会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会“阻手阻脚”,干什么事都不得其便;另外,鲮鱼包含了“年年有余(鱼)”之意,这个在中国其他地方的年画中已有体现,更何况以桑基鱼塘起家的顺德人?!而松糕的受宠与其制作、外观及名称皆有关系。因为糕点的制作需要酵母菌才能发达膨胀,正是这个“发”谐音“发财”的“发”,再加上名称引申出了“松松动动”之意。更有趣的一件事是,顺德人称猪舌头为“猪利”,何也?原来“舌”在粤语中与“赊了本”的“赊”同音,然而,有谁想亏本呢?敏感的顺德人便取其反意,改用“利”字,此后,猪舌就有了“事事有盈利”之意了。这反映了顺德人是相当注重口彩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古老的风俗,意谓弃故取新,除贫取富,我们乡间一些看似寻常的风俗其实都完好地保存着许多充满古意的往日遗风。

【回娘家】

时间正月初

二、初三

这时,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旧时,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如今,这些必备的东西会省掉,女儿回娘家会带一些煎堆、年糕等拜先人,然后姐妹们会聚在一起聊家常等,好不热闹。尽管礼节省略,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人日】

时间:年初七

“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利市钱】

正月初一一早,全家人一起到庙里拜了各路神仙,许下各自的新年愿望,孩子们便开开心心地回家等着领取父母的“利是”。

相传“利是”起初叫“厌胜钱”,“厌”即“魇”,“厌胜”就是“战胜妖邪”。故老相传,一年当中小孩可能会碰到各种病灾,此钱傍身,可除病灾。后来音义讹传,便成为今天的“压岁钱”。

话说回头,长辈所封“利是”的金额是有讲究的。顺德人素来厌恶“四”“七”这些数字。“四”谐音“死”而“七”谐音“凄”,凄凄凉凉的,不好。因此,“利是”往往是双数,而且金额总会与“八”“三”“二”等数字有关。可见,小小的“利是”里头玄机不少!

【过年忌讳】。

首先,顺德人在正月初一时不扫地、不洗头,无论地有多脏,头有多臭、多腻。因为人们认为在这一天扫地,会扫走屋子里的好运气。正月初一,灶君从天庭返回,财神进过屋子里头,这样的好运气怎么能扫走呢?!这自然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但入乡识俗,入乡随俗,还是注意一下好。同理,由于头发的“发”与钱财有关。因此,“初一洗发来年难发”,哪里还有钱赚?

除此之外,有个小习俗,就是说年三十晚是没有人洗衣服的。年三十晚洗的衣服年三十晚不干,需要年初一新的一年才干,是相当不好的兆头。因为在广东的方言中,“水”象征着金钱、财富,有道是“薪水”即工资之意。衣服上的水在上一年有余,在下一年却干了,岂非说明来年的钱财还不及上一年吗?因此,人们总把年三十晚的脏衣服留待来年——正月初一一早才洗。

更有趣的是,顺德人有踩小人,又或者是打小人的习惯。而前者的激烈程度远不及后者。所谓踩小人,就是在年三十晚穿上新鞋子,新鞋子象征了新的一年中的是是非非,狠狠地将双脚踩进去,让他来年不得发作。打小人,近几年少见了许多,这一般是老太婆才有的行为。他们买来一双新鞋子,坐于手各执一只,将他们互相拍打,口中一边喃喃有辞地唠叨着。有些老婆婆发起狠来,会将一双崭新的鞋子打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若被真小人见到了,还哪有胆量找上门来!

另外,在新年的全过程中,是不允许讲不吉利的字眼的,例如“死”等。如果你想表达“累死了”,你只能说“累坏了”。“撞鬼你!”这样的广东方言是不能脱口而出的。特别是小孩子,家长特别担心童言无忌,一旦成真,麻烦可就大了。因而在顺德,小童说了不吉利的话,就要吐出口水重新说一些好话,否则要被掌嘴。

就顺德而言,过年文化包含了这一方水土文化的个性特色,是顺德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顺德的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往于顺德的、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华夏同胞。

很可惜,这种文化却在淡化,时代的风雨让它开始泪迹斑斑!它的传承面临了隐患。很多顺德人嫌走访亲戚麻烦,宁愿外出旅游,也不待在家中渡过。有些人往上司家里走勤快,往亲人家里去就嫌麻烦„„这些事随处可见。

青少年眼中的“年”,就是收红包,有时是身不由己,作业缠身。有些成年人眼中的“年”,是借休假见见亲朋,陪陪父母,甚至逃到其它地方放松一下。没有多少人真的把过年的习俗全依足了办,也没有多少人完全了解这种习俗的发展过程,一切仿佛只是例行公事。而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占多数,十几年后,那种叔伯兄弟欢聚一堂的热闹全没了,这十分可惜。所以说,作为顺德人,我们都肩负着传承顺德文化的责任,做一个顺德文化的弘扬者!

第四篇:春节民俗变化情况调查

春节民俗变化情况调查

摘要: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是中国人民最重视的一个节日。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过春节的习俗。这些习俗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一年又一年,其中有很多的习俗消亡了,也有很多新的习俗诞生了,因此春节的习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春节、习俗、传统文化

正文:

五六十年代,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市场物质匮乏供不应求,许多的食品有钱也买不到,有些还要凭票供应,收入较低的家庭只有在春节才能吃到鸡、肉、鱼„„在春节前一个月,家门口的街坊邻居们,在煤饼炉子上,把花椒和食盐放在铁锅里反复炒,等闻到花椒的香味,盐变成黄色,等冷却以后用来腌鸡、腌鸭、腌肉,腌制十天左右,拿出来晾在阴处风干,等到春节时再食用。每家窗户外多多少少都能看到有风干的家禽和鱼类。那个年代提倡多子多福,一般家庭生育5、6个孩子,春节主妇们要给孩子准备做新的衣服,尽管那时人们穿的衣服比较单调,但经济条件不好的,也只能把旧衣服洗干净过年再穿,你听说过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新的衣服给老大穿,新年过后就脱下来洗干净放好,等明年再穿。条件好的家庭一般到春节会给孩子添置新的衣服。除夕夜当孩子们进入梦乡的时候,父母把做好的新衣服或洗干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枕边,有的还用红纸包压岁钱,有的用红纸包几只红枣或蜜枣、云片糕放在孩子的枕头下,初一早晨起床就把红枣吃了才能开口向家里的长辈们磕头拜年。这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甜甜蜜蜜,高高兴兴的象征。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这种习俗城市里已少见,但在农村还是很流传。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谈“春节”习俗,已是今非昔比,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中国带来经济的飞跃和社会的进步,百姓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繁荣、物质丰富、应有尽有,以前要过年才能吃鸡、吃肉,现在随时都可以买了吃,因此平常和过年一样。如今新年亲戚碰面,老朋友相见一改以前的恭喜发财的口头禅。大家都恭祝对方体健康,平安快乐。所以人们对过年的习俗观念随之也改变许多。在这次的寒假实践中,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趁着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去走访了几个居民区,询问人们一些关于“春节习俗”的问题。

一、您眼里的“春节”?

1.在一些儿童和青年人的世界里,他们的春节就是放鞭炮、贴对联、收红包、和家里人一起吃团圆饭。他们觉得春节就是热热闹闹的,有很多同龄的伙伴们一块玩耍。

2.大部分的中年人则认为,春节是回家和父母团圆的日子,一年中在外奔波劳累,回到家了就可以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陪父母聊聊天。而有一些中年人则觉得春节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特别的意义,而且还有一大堆的人情世故需要送礼。

3.老人们则觉得春节是祖宗传下来的节日,千百年都一直传承着,当然要热热闹闹的过。大多数老人的孩子在外工作,一年都不得回来,趁着春节老人们可以见见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在他们的眼里,春节比什么节日都要来得珍贵。

二、您的春节怎么过?

1、大部分人选择在家休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好不容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调查数据表明,在本次调查中有65%的被采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而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30%,选择旅游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占被采访者的5%。

2、在家吃年夜饭已成趋势

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甚至增添了各种优惠、特色服务和娱乐活动来吸引顾客。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90%的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10.0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完成这意义不同的“团圆饭”。

3、上班族选择打电话拜年

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上班族由于工作没办法回家,只能通过打电话或网上视频向家人拜年。

4、祭祀的传统习俗正在逐渐消失

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祀。调查表明,31.78%的被访者表示过春节会祭祀,22.20%的被访者说无所谓,而46.02%的被访者却表示过春节不会祭祀。一些古老的春节习俗还是随着时代变迁在淡去。

三、春节习俗过时了吗?

1、近九成的被访者认为年味犹存

不可否认,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很多环节都在淡化并且趋无。于是,很多人认为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然而,这次调查多少给我们一些信心,调查表明,88.57%的受访者认为年味没有变淡。

2、八成多被访者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

按照老规矩,过了小年,直到初五,每天都有相关的安排,一些程序已经日渐简化。调查表明,只有17.14%不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这说明,大部分人还在延续着老的传统。春节的生命力还在。

结论:

然而,传统休闲方式、生活方式的衰微和传统文化的变迁,并不必然意味着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而是意味着,要么先前存在的模式必须改变,要么人们必须采纳受到现代化影响较早的社区人群用较长时间所形成的新的生活模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实际相伴而生的还有社会成员对文化生活空缺的不适应,以及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未建立起来时,人们对休闲、消费方式的盲目选择。比如春节期间县城居民之间互动交流的形式明显减少,人们不再热衷于家庭交流和各种文体活动。而近三、四年来,春节期间大人们赌“六合彩”、小孩到网吧玩电脑游戏的现象不断增多,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思考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以及传统文化变迁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心理缺失。从节日文化的变迁反映出来的生活方式变迁让我们意识到,由于旧有文化正在瓦解,新的更适应于地区和人群的文化尚未确立下来,这种文化上的断层无法满足社会、居民在现代社会的需要,寻求可行的替换制度显得越来越必要。传统文化可能成为现代化的阻力,也可能成为现代化的动力,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对待两者的态度。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引发的社会认同感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凝聚作用,也即文化的内核部分,长期以来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动力,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引导以使其发挥功用。当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需要重新解释和转换人们的生活方式,以适应物质、制度和文化的发展。认识社会中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的变迁,科学地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使整个社会系统平衡发展,这正是研究者面对文化变迁时需要反复思考的。

民俗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关变迁的内容、方式取决于各种不同的情况,很难用某种理论简单概括。因此,关于民俗变迁的原因,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

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传统文化需要从其内部进行调整以适应物质技术环境的变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等各项社会制度的变化相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节作为传统社会精神层面的一部分,无法逃避变迁浪潮的冲刷。另外,随着人口流动、现代交通的发展、大众传媒的交流传播,各种现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接触,进而发生互相取代、增添和同化。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

因此,传统春节年味变淡,是社会发展必然规律。植根于传统农耕社会的春节,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村城市化步伐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加快了生活节奏,独生子女政策带来家庭结构变化,外出务工导致家庭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及娱乐方式呈现多元化,这些都推动了社会变迁。传统春节正在移风易俗的重大变革之中,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要用发展的观点正确对待春节习俗的变迁。

致谢:对本次开展调查工作的同学以及配合我们本次调查的群众表示感谢。

合肥学院管理系11级中德物流管理专业罗丹学号:1113131047章梅琴学号:1113131029姚梦云学号:1113131024

第五篇:春节民风民俗调查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寒假期间,我利用走访的形式,调查了村里的几位老人,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我们这里的春节风俗进行了汇总。

春节俗称“过年”,那么“年”究竟是怎样来的呢?据老人们讲,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每到除夕之夜就出来害人。但是“年”怕见红色,害怕响声,所以人们就放鞭炮,贴春联想把“年”吓走,所以有的人就把春节称为“年关”。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油盐酱醋、烟酒瓜果、干菜蔬菜,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春节是从腊月廿三开始的,这一天被称为“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我们这就有“二十三,糖瓜粘”说法。在我们这里,有些人家的厨房设有灶王龛,有的人家里是将灶王爷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祭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放是供品,把糖水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会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民间有“二十四,扫房子”的风俗,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会认真的屋里屋外彻底地打扫一番,要把这一年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接下来的几天,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准备好吃的好喝的,我们这里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置办年货的活动基本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但随着现在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很多环节比起以前都简化了不少,象豆腐、鸡、馒头等,有不少人家都是直接从市场上买回来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包饺子。饺子是春节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硬币、糖、花生、枣等包进馅里。吃到硬币的人,来年财运亨通,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的人将早生贵子。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春联也叫对子,大红的春联往墙上一贴,春节那喜庆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人们往往借春联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有的人家还要贴门神,门神一般画的都是秦琼和尉迟恭,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人们贴门神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平安。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家家都要吃年夜饭,又叫团圆饭。这一天,所有外出的人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丰盛的饭菜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享受家庭的温暖,享受快乐的气氛。这时候,大人们往往会给小孩发“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小孩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现在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据说,每年有超过10亿人通过电视或者互联网收看春晚!民间在除夕还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有的人是熬到12点,有的人是熬到天亮。守岁的习俗,既有对过去一年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亲戚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人们都说过了破五才能去地里干活,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初五这一天是财神圣日,人们都会选择在这一天开市。

春节这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习俗还有很多种,春节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春节民俗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五千年来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我们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教师评语:

为什么现在过年没年味了? 曾经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春节年味的渐渐淡去,也许正在告诉我们已经到了从追求物质享受到追求精神享受的蜕变期了。

春节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寄托了大家的美好情思,在中国人心里还是有着浓厚的情结,尤其这个浮躁的年代更需要返朴归真,发扬民族传统、保存优秀的民族文化义不容辞,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该生利用寒假时间,研究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不仅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而且增长了许多关于传统习俗的知识。虽然该调查比较简单,这个报告文字质朴,但该生的这种行为对于继承和宏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下载顺德春节民俗调查(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顺德春节民俗调查(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春节民俗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合集]

    关于春节民俗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随着时代的改变,科技的日益更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重头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但是,无论怎么改变,春节永远是我们心灵的......

    关于中国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

    关于中国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

    民俗调查

    组员: 蔡艳华20091202680 汉语言2A班58 孙誉滢20091201091 汉语言2A班19 杨佳20091201923 汉语言2B班21 冶文燕20091201391 汉语言2A班22 民俗调查之个别地区婚俗简介 我来自......

    顺德文化遗迹调查研究报告

    顺德文化遗迹调查研究报告 一、顺德历史上有哪些文化遗迹? 1.大良清晖园 2.碧江金楼 3.西海烈士陵园 4.大良宝林寺 5.大良西山庙 6顺德十七桥:洛阳桥、巨济桥、 明远桥、爱日......

    关于春节民俗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5篇]

    关于春节民俗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

    关于湖北省城乡居民对春节民俗情况的调查

    湖北师范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湖北省城乡居民对春节民俗情况 的调查 吴奇 关键词:春节民俗变化调查目的: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

    关于顺德民主选举工会主席的调查1

    关于顺德民主选举工会主席的调查 顺德是广东最早探索民主选举工会主席试点的地区。2005年,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在顺德企业中率先开展工会主席直选。2007年,顺德海尔、矢......

    单县民俗调查

    单县民俗调查单县人民长期从事农桑耕织业,养成淳厚善良、勤劳俭朴的品德。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民情风俗不断演变,迷信逐步消除,禁忌减少,社会主义的文明风尚逐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