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州区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万州区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一、森林资源现状
据201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区林业用地186043.96hm,占幅员面积的53.83%。林业用地中:森林面积155660.22hm,疏林地面积5067.44hm,灌木林地面积10572.82hm,无立木林地面积2978.35hm,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618.66hm,宜林地面积4585.17hm,苗圃地552.83
22hm2,林业辅助用地8.47 hm2。森林覆盖率为47.04%(含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全区森林活立木总蓄积为7618154m。
森林面积中:国有森林面积12714.14hm,蓄积1344538m,分别占森林面积和蓄积的8.17%和18.61%;集体林面积2627.01hm,蓄积202675 m,分别占森林面积和蓄积的1.69%和2.80%;个体林面积140180.15hm,蓄积5675690
3m,分别占森林面积和蓄积的90.06%和78.56%;其他森林面积104.77hm,蓄积824m,分别占森林面积和蓄积的0.07%和0.01%;尚有权属纠纷的面积34.15hm,蓄积1068 m,分别占森林面积和蓄积的0.02%和0.01%。
森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149319.96hm,蓄积为7224795
33m3,占森林面积的95.9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4.84%;竹林面积6340.26hm,占4.07%。乔木林中:针叶林面积109385.93hm,蓄积6638123 m,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 2
32的73.26%和91.88%;阔叶林面积24385.26hm,蓄积460643
2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16.33%和6.38%;混交林面积2659.18hm,蓄积126029 m,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1.78%和1.74%;乔木经济林面积12889.59 hm,占8.63%,详见万州区各类林木蓄积现状图。
全区四旁资源:共有四旁树7300430株,蓄积344843m,按1650株/hm计算,折合面积4424.50hm;大径竹47910株,按3000株/hm计算,折合面积15.97hm;小径竹25773480株,按5000株/hm计算,折合面积5154.70hm;四旁经济树3915390株,按840株/hm计算,折合面积,4661.18hm。
散生资源:大径竹2490株,按3000株/hm计算,折合面积0.83hm;小径竹85760株,按5000株/hm计算,折合面积17.15hm;散生经济树3510株,按840株/hm计算,折合面积4.18hm。
全区林业用地中,按林种划分,用材林面积42779.11
222
3hm2、蓄积2309274 m3;防护林面积123694.22 hm2、蓄积4589112 m;经济林面积15227.52 hm、株数118285株;薪炭林面积989.97 hm、蓄积11608 m;特用林面积3353.14
32hm2、蓄积361606 m3。
按起源分:乔木林中人工林面积为65886.87hm,蓄积2574651m,天然林面积75577.26hm,蓄积4691812m。
3232主要树种面积蓄积:马尾松72881.81hm、蓄积5619776m;柏木面积41002.38hm、蓄积1100485m;栎类面积4208.23hm、蓄积为101889m;硬阔面积为8934.37hm、蓄积88575m;软阔面积为11344.14hm、蓄积258931m;其它树种面积3112.36 hm、蓄积101944m。
按森林主导功能分:万州区生态公益林面积为127047.36hm,蓄积4950718m;商品林面积为58996.60hm,蓄积2320882m。
按林地保护等级分:Ⅰ级面积2824hm,蓄积258922m;Ⅱ级面积64027.28hm,蓄积2554801m;Ⅲ级面积53848.27hm,蓄积2060671 m;Ⅳ级面积65344.41hm(含经济林),蓄积2397206m。
二、未来变化趋势
党的十八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地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万州区今后森林资源将保持持续稳定长足发展,林业用地、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成“四增长”趋势。
332
第二篇:郯城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分析
一、全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分析(一)森林资源现状
1、林地面积状况
根据郯城县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全县林地总面积29561.82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4.73%;森林覆盖率19.38%。全县林地面积中,乔木林面积21297.23公顷,占72.04%;竹林面积0.43公顷;疏林地面积65.9公顷,占0.22%;灌木林地面积1230.32公顷,占4.16%,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1052.46公顷,未成林地面积822.05公顷,占2.78%;苗圃地面积5593.26公顷,占18.92%;无立木林地面积61.69公顷,宜林地面积358.61公顷,占1.21%;辅助生产用地132.33公顷。
2、林木蓄积量状况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62.71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129.64万立方米,占79.6%;疏林蓄积764.2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62.9立方米,四旁树蓄积23.72万立方米。林网蓄积9.25万立方米。
3、森林生长状况
(1)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株数。全县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4.06立方米/亩;每亩蓄积量低于3.33立方米的乔木林面积所占比例最高,达37.77%,每亩蓄积量在3.33-6.6立方米的乔木林面积占51.46%,每亩蓄积量在6.67立方米及其以上的乔木林面积累计仅占10.77%。全县乔木林单位面积株数为55株/亩。(2)平均胸径和郁闭度。全县乔木林平均胸径为17.9厘米。全县乔木林平均郁闭度为0.75。其中:郁闭度0.7-1面积比重最大,占乔木林面积的85.77%;郁闭度0.2-0.39的乔木林面积占31.73%,郁闭度0.4-0.69的乔木林面积占12.5%。
(3)单位面积年生长量。全县乔木林平均每亩年生长量1.4立方米。由于我县地处平原,乔木林全部是人工林,所以我县乔木林平均生长量较高。
4、森林结构状况(1)林种结构状况。全县防护林面积8724.78公顷,占森林面积的38.6%;防护林蓄积96.6万立方米,占森林蓄积的52.87%。用材林面积6992.64公顷,占森林面积的30.95%;用材林蓄积86.13万立方米,占森林蓄积的47.13%。经济林面积1.1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28.8%。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面积只占森林面积的1.65%。
(2)树种结构状况。全县乔木林以阔叶纯林为主,阔叶纯林面积比重为85.89%,针叶纯林面积比重为7.12%,针叶纯林和阔叶纯林面积合计占乔木林面积的93.01%;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合计占乔木林面积的6.99%。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面积比为88.5︰10︰1.5。
(3)林龄结构状况。在全县乔木林面积中,幼龄林面积12889.65公顷,蓄积55.68万立方米,分别占60.52%和42.95%;中龄林面积6065.78公顷,蓄积52.86万立方米,分别占28.5%和44.78%;近熟林面积681.93公顷,蓄积9.97万立方米,分别占3.2%和7.69%;成熟林面积1214.04公顷,蓄积8.13万立方米,分别占5.7%和6.27%;过熟林面积446.26公顷,蓄积2.99万立方米,分别占2.08%和1.69%。乔木林面积以中幼龄林为主,占89.02%;其中:用材林的中幼龄林面积占95.45%,近成过熟林面积只占4.55%。
(4)群落结构状况。全县乔木林中,群落结构完整的面积为666.54公顷,较完整的面积为1282.23公顷,简单结构的面积为2564.8公顷,分别占乔木林面积的14.77%、28.42%和56.81%
5、森林生态状况(1)森林自然度状况。全县林地面积自然度为Ⅴ级(人为干扰强度极大且持续,地带性森林类型几乎破坏殆尽,处于难以恢复的逆行演替后期,包括各种人工森林类型)。
(2)森林破碎度状况。森林破碎度是反映森林景观特点的主要指标。连片面积按小于15亩、15-74亩、75-149亩、150-299亩、300-749亩、750-1499亩、大于或等于1500亩的面积分别为1695.52公顷、3168.68公顷、2906.94公顷、2883.77公顷、2497公顷、2978.74公顷和7053公顷,分别占7.32%、13.68%、12.55%、12.45%、10.78%、12.86%和30.45%,连片面积高于300亩以下所占比重达54.09%。
6、森林健康状况 根据林木生长发育、外观表象特征及受灾情况综合评定,全县森林中的健康面积22010公顷,占95%;亚健康面积1152.83公顷,占5%。
全县森林中无灾害面积22956.5公顷,灾害等级轻的面积206.33公顷,分别占森林面积的99.01%、0.89%。
7、生物多样性状况
按植被类型分,全县自然植被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5个植被型组,面积为23205.5公顷,占植被类型的22.59%;栽培植被主要包括草本类型、木本类型和草本木本间作类型3个植被型组,面积13840.5公顷,占植被类型的77.41%。
按多样性指数分,全县有8个植被型组,占全国的2/3,均匀度中等偏低;有27个植被型,占全国的64%,分布较均匀。森林类型比较丰富,在全国自然植被的31个植被型中,我省分布有16个,占50%以上,呈现多元化分布特征。
抚育工作,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完成新造林 9.45亩,造林良种使用率90%,平均成活率达90%,全冠苗使用率100%,乡土树种造林比例91%,造林作业设计率、审批率100%;完成各类抚育30多万亩,其中,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面积面积1.1万亩,全部按作业设计保质保量完成;林农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投劳100多万个,完成中幼林抚育28万亩,林地生产力逐年提高,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0.6立方米/公顷,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0%。森林破碎化程度低,景观效果好,特别是26万亩银杏林,形成绵延数十公里的银杏长廊,是全国最大的银杏生态旅游区。
县财政每年设立100余万元林业专项资金和100万元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资金,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每年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2亿多元,用于支持山区绿化,水系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大力倡导群众发展围村林,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20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36%。
四、建设安全体系,保护绿化成果
成立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投资150余万元,率先开发和开通了涉林案件有奖举报系统和林业行政案件网上办案系统,开发建设了林业“天网工程”,破坏国土绿化事件查处率100%。成立了森林防火办公室,实现了连续多年无森林火灾发生。采取人工地面防治、飞机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项措施,多年来全县无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抓好水系绿化,加强湿地保护,县重要水源地沂河、沭河、马陵山山
第三篇: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市场环境分析
一、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对电子商务核心价值链的概括。
1.电子商务交易量增长迅速。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6万亿元,同比增长33%。预计到2013年底,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
2.消费群体发展速度快。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群中的普及化,以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程的推进和国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会进行网上购物,据淘宝网检测数据,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8000亿大关达到8019亿元,同比增长56%。
3.电子商务涉及的行业不断扩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电子商务领域,其中传统行业向电子商务进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据统计,到2011年,国内B2B、B2C与其他网络零售类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0750家,同比增长43.1%。4.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日益活跃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不仅仅局限为企业与企业的交易模式,更多的企业直接打造面向消费者的交易平台,即B2C交易模式;此时,与之相对应的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C2B交易模式;另外,还有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模式、企业、中间监管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MC模式、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2G.随着3G时代的来临,利用手机终端移动化的特点,可以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
二、天猫商城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四篇:煤矿信息化现状及趋势浅析
煤矿信息化现状及趋势浅析
孟凡强
摘要:针对煤矿信息化发展进入瓶颈期,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煤矿信息化建设难点与关键点。最后指出煤矿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认真研究煤矿业务是信息化实现的关键。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煤矿工艺;难点;关键点;业务分析;信息集成
1.煤矿信息化现状
近几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前几年建设重点是煤矿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考勤定位远程管理系统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零散子系统;从2005年后以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为主体的系统集成工程,主要涉及工业以太网搭建的工业控制网络、企业信息化网络(局域网),以工业组态软件为基础的综合自动化信息集成平台,将各分散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集中一个平台管理,初步实现安全、生产远程监测。
纵观煤矿信息化建设近10多年来,目前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没有很大的突破;还是停留在以系统集成为主的简单系统联网;即便现有煤矿信息化的建设工程,也只是量的重复,没有实质性突破。
结合与煤矿业主多次交流及国家对煤矿政策法规,就目前煤矿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理念纷繁
现在出现很多有关煤矿现代化建设的理念,比较主流的有“综合自动化煤矿”、“综合信息化煤矿”、“数字化矿山”,还有过“本质安全型矿山”等,至于那种贴合煤矿实际,各厂商、科研单位根据自己特色产品,各据己见。
后来谭德建教授给予了结论性意见,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从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讲。自动化是功能,信息化是实质,数字化是展现;自动化是基础,为煤矿具备信息化实质的提供物质基础。离开物质基础,单纯谈论信息化、数字化没有实际意义,也解决不了煤矿所关心的问题。1.2建设及装备概况
“1+2”模式系统集成是现在主流工程,“1”即一个平台,即综合自动化信息集成平台,“2”为工业控制网络、企业信息网。自从煤矿信息化规模建设开始,这个模式沿用至今,只是硬件设备品牌的更替,实质没有大的变化,已经成为相对稳定、成熟的解决方案。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为主题的相关系统建设。“六大系统”虽是2010年9月提出的,但其建设内容已经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了,而且“六大系统”也不是新的创意,在《煤矿安全规程》中将各自建设要求分散提出。此次只是单独作为一个大的课题提出,足见政府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视性。瓦斯监测系统、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矿井通信系统、压风施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这些系统已经很成熟,紧急避险系统的一级避险也已经应用,只是救生舱及永久避难硐室各地情况迥异,这与井下地质状况、经济条件有很大情况。
信息化应用系统软件有零散建设的,譬如物供系统、财务系统、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等,各系统应用只是针对本项业务,对于信息共享、与生产衔接还没有很好做到。
1.3标准不统一
众所周知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了煤矿行业。有制造硬件设备的,有做系统工程的,有做系统集成的,也有纯做煤矿信息管理软件的。厂家多了,虽说对煤矿业主可选择多了,但是也带来很大问题,就是标准不统一。
硬件厂家物理接口、通讯接口不统一,软件厂家建设标准不统一。各按各个的标准去推广,加上煤矿特殊性,没有统一标准去招标,先建的系统、后上的设备,标准不一,给信息化推进带来很大麻烦。
1.4“信息孤岛”突出
国家信息化战略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道路,实现工业的管理、生产一体的管控一体化。提出了好多年,也有很多高校、科研单位开发管控一体化模型,多数还是局限于学术论坛,没有实际工业应用。煤矿也不例外,消除“信息化孤岛”也是作为推进信息化的一个目标,但“孤岛”巍然屹立,管理、生产还是存在脱节。
2.原因分析 针对现状,根据在煤矿工作实际经验及多年从事煤矿自动化、信息化经历,试着做如下分析。
2.1对煤矿研究不透
服务于煤矿的厂商尤其是系统集成商、纯管理软件商,极少具有煤矿背景,很多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由于市场情况,没有来得及甚而不愿意花费大精力去研究煤矿,未弄清煤矿生产工艺、安全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特点。以至于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未能给煤矿解决多大实质性问题。
煤矿工业是一个离散型行业,采(掘)、运输、提升、洗选是相对独立过程,另为保证煤矿正常生产,还有“四大件”辅助必需系统,即通风、排水、压风、供电。煤矿井下地质构造复杂,有害气体、冲击地压、透水等灾害威胁着煤矿安全。
煤炭企业生产环节较多,其物流过程是不连续的,所需原材料品种较多,且原材料与产成品之间没有严格的数量对应关系,难以像制造业等行业那样,可以通过物料需求计划对物料的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
采掘业生产条件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生产平衡、安全控制管理的难度较大。加之,一般煤炭企业地理分布范围广,各单位之间的物资调拨、各项定额的制定与分配比较复杂,使得管理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并使之为生产经营决策服务等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不同地区煤田地质构造不同,即便同一煤田境内煤矿灾害预防重点也不同,如果不深入分析煤矿具体关注点,就不会解决煤矿所需,解决方案没有实际意义,也就谈不上信息化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煤矿生产的重要方针,煤矿安全是头等大事,只有安全的基础上,才可以理顺生产,继而谈论经济效益。
2.2没有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煤矿是一个大系统,从横向看,依据物流、资金流分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从纵向看依据信息流分为基础自动化层、生产管理层、管理及决策分析系统。不论从那个角度分析,作为系统工程的煤矿,每个部分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断章取义的取其中一部分单独作为研究对象,不考虑其受其他部分影响,很难做出实质性解决方案。目前,服务于煤矿的厂商只是关注于自己所涉猎的产品或工程,而不是对整个煤矿整体做系统研究,深刻理解各个系统部分之间影响与内涵。不论从事单向产品,还是系统集成,都应该对煤矿做系统研究,再重点突破自己的特色。
2.3行业缺乏约束与指导
煤矿信息化现在缺乏有力的行业标准,是比较混乱。除了基层煤矿安全相关产品、工程有一定的行业约束标准,上层信息化系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开发、实施标准。做金融的就按金融行业去搞,做电力的就用电力标准去套,没有其他行业背景的就闭门造车,因而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乱乎”的煤矿信息化局面。
国家相关部门也是把重点对煤矿安全监管底层设备上,没有过多地对煤矿信息化建设给出指导与建议,信息化建设好坏无碍于安全之事,所问也就少了。
3.难点与关键点
3.1 煤矿信息化的难点
1、煤炭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难点
(1)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受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煤层厚度变化等的影响,煤矿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因此,选择适宜的采煤技术、工艺和采煤设备难度较大。
(2)生产和工作环境恶劣。井下瓦斯突出和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但其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井下自动化设备使用中可能产生的电火花、短路等问题则可能成为该事故发生的隐患。
(3)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系统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要实现煤矿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必须保证生产自动化系统本身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煤炭企业管理过程信息化的难点
(1)煤炭企业生产环节较多,其物流过程是不连续的,所需原材料品种较多,且原材料与产成品之间没有严格的数量对应关系,难以像制造业等行业那样,可以通过物料需求计划对物料的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2)目前,煤炭企业产品主要采用订货、合同销售、分期发运的方式,典型的市场销售机制特点并不明显,因此建立实时的客户反馈机制及通过反馈信息进一步制订生产计划等难度较大。
(3)采掘业生产条件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生产平衡、安全控制管理的难度较大。加之,一般煤炭企业地理分布范围广,各单位之间的物资调拨、各项定额的制定与分配比较复杂,使得管理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并使之为生产经营决策服务等实现存在一定的难度。
(4)长期以来,煤炭行业整体经营状况不佳,经济效益较差,煤炭企业采用的多是粗放式的经营方式,科学管理基础条件差,信息化意识落后,信息化建设方面人才匮乏,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开展。
3、煤炭企业生产与管理信息集成化的难点
(1)煤矿井下作业范围广,控制系统复杂,井下生产过程产生的如采煤机械和通风设备等的运行状况信息、工作面推进揭露的地测信息、井下瓦斯和煤尘实时变化信息、井下工作人员的活动信息、井下机电和安全预防设备的运转信息等的采集、传输、处理、显示等,受井下环境的限制,实现起来难度较大;矿井管理涵盖面大,涉及的业务功能较多,如企业的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密切相关,需要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实现存在较大的难度。
(2)井下移动设备多,开采、掘进、运输、监测监控等环节的设备随着生产的进行处于移动状态,要求相应的控制设备及网络设备也随之移动,对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可靠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煤矿管理信息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矿井生产过程产生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并提供给相关决策部门。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超前性和系统性应有足够的考虑。
3.2煤矿信息化的关键点
3.2.1信息集成关键性
煤矿信息化一个关键点就是集成,如何通过网络实现矿井信息的高度集成。在其实现过程中应以网络技术为核心,在实现以现场控制为主的局部控制基础上,扩展到以地面集中操作、分布控制为主的全过程控制,通过生产现场的设备层与控制层、信息层的集成,实现控制与管理的数据通讯与共享。基于CIMS原理的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实现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生产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信息集成的关键性涉及到以下部分:
1、网络
网络包括2大部分,即工业控制网络和局域网(又称企业信息网)。网络稳定、可靠运行及开放与标准化、可扩展性及灵活性、可管理性和维护性,都会影响到信息集成的质量,从网络拓扑架构设计、核心交换机配置、节点交换机配置到网管软件,每一个细节都会关乎到整个系统的安全。
2、软件平台(信息集成平台)
软件平台统称信息集成平台,关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存储、加载、提炼、利用等,可形象比喻为“1+1+1”。
“1个仓库”——将来源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数据、管理信息等经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提炼流程后,分门别类地存储,为下一步数据应用打好基础。
“1个车间”——将处理完毕的数据进行利用,结合具体煤矿具体业务,开发出相应的应用软件系统。
“1个窗口”——信息化门户,通过哪种方式如何将应用软件系统很好地展现。技术架构、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库软件、组件封装、地理信息软件等选型、匹配决定了软件平台可靠、稳定、开放,影响到了信息集成开发的成败。
3.2.2业务分析关键性
企业息化包括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即企业业务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服务于企业业务,企业业务的进展则取决于企业管理的好坏。企业管理信息化同企业业务信息化相比,在不同企业之间有更多的共性和相同的发展趋势。
如上分析,煤矿企业信息化比其他行业复杂了一块,就是安全生产信息化。煤矿安全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一般常说“人、机、环、管”几个方面。但就一个“环”而言就涉及到很多地方,有害气体(瓦斯)、煤尘、透水、顶板压力、冲击地压、煤自燃倾向等,众多因素耦合,影响着煤矿环境安全;对于“人、管”对安全造成的隐患信息不能依赖自动化技术手段获取,而且要通过人工取得,如果人工管理不到位,这又是一个新的安全隐患。
因此,煤矿企业信息化最终取得成功,关键中之重还是对煤矿业务分析,即把这个研究对象研究清楚。
4.结语 信息化将会是现代化煤矿建设的一个趋势和必要环节。在国家政策、法规指导下,切实研究煤矿具体业务特点,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基础工作,才可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并做大、做强。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是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对其本质掌握也是逐步获得。在这个过程中,煤矿企业业务需求是导向,偏离了导向,技术再先进,也不会建成真正煤矿信息化系统。
第五篇:2013医药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医药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据《2013-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2013年1-2月,其中,中西药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7%,低于2012年12月21.4%及2012年全年23.0%的同比增长;也低于2012年1-2月时21.5%的同比增长(2011年12月:27.2%,2011年全年21.5%)。
中西药品零售额是规模以上企业的零售额,其绝对值意义不大。医药行业加速整合,规模以上企业医药的增速较社会整体增速高。自2012年10月份,我们就开始担忧医药行业增速的下滑。由于年底翘尾因素影响,1-2月份的零售额增长往往比上年12月份的低,如2012年1-2月21.5%的同比增长低于2011年12月27.2%的同比增长。但是,2012年12月底的翘尾因素并不明显(2012年12月同比增长21.4%,11月同比增长19.8%),1-2月的增速仍然下滑,让我们进一步担心行业增速。
投资建议:我们担心公立医院改革及医保控费会影响医药行业未来的增速,并已经在之前下调了行业评级为“跑输大市”。我们提醒投资者留意相关风险。行业首选是同仁堂科技(01666HK),虽然亦会受到行业增速下滑的负面影响,但该公司以零售药店渠道为主,基本不受影响,目标价27.50港元,“买入”。
卫生部网站3月15日正式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并宣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新版目录不仅较2009年版扩容逾6成,而且新增40个中药独家品种,约占新增中药品种的40%。分析师告诉《金证券》记者,独家品种在定价上享有优势,虽然也会降价让利,但药品的销量会放大,预计医药市场将重新洗牌。
2009年基药目录刚开始实施的时候,难度很大。基药是有国家补助的,所以卫生院愿意用,但后来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补助下发的力度不够,速度很慢,导致最后卫生所没钱开基药,为了保障经营,还是采购其他药物,因为采购其他药物,医疗机构一般有15%左右的提成。
业绩增厚看2014年
新版目录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三个部分,与2009年版相比,新版目录由原来的307种扩至520种,扩容逾6成,补充了抗肿瘤和血液病用药,并充实了儿童专用药品、剂型和规格。
新版基药目录的另一大特点是大量新增中药独家品种。德传医疗基金姜广策表示,这次新版目录的修订,对中药企业的利好更大。
据《2013-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中药行业是近几年来医药行业里成长最快的一个子行业,中成药的市场增速有25%,中药材的增速甚至达到50%,国家对中药的扶持,是行业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几次提出,要把中药提到跟西药一样的地位上来,今年还有可能会颁布《中医药法》。”
新版基药目录新增中药独家品种有40个,约占新增中药品种的40%。涉及上市公司有以岭药业(002603)、白云山A、东阿阿胶(000423)、贵州百灵(002424)、康缘药业(600557)、羚锐制药(600285)、沃华医药(002107)、天士力(600535)、桂林三金(002275)、同仁堂(600085)等。
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总体而言,对有独家品种的上市公司而言是利好,但今年是招标大年,独家品种对公司的业绩贡献要到2014年。
许铭:当前我国医药外贸形势分析
2013-11-06来源:米内网在线投稿字体:大 | 中 | 小核心提示:2013年11月4-6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25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在广州隆重举行。11月6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许铭副会长作了题为“当前我国医药外贸形势分析”的主题报告。
2013年11月4-6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25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主题特定为“赢领转型:高度互联时代的开放式创新”,旨在引领中国医药人厘清发展主线,探寻转型先机。
11月6日上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许铭副会长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当前我国医药外贸形势分析》的主题报告。
首先,他就今年以来我国医药外贸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当前我国医药产业既进入了转型期,又同时进入了矛盾凸现期,传统大宗型产品出口过早陷入增长瓶颈,而新的增长点尚未全面形成,出口面临严峻的青黄不接和后劲不足。同时,国内需求持续增长拉动进口增长,但增幅放缓,进口对贸易增长的支撑作用愈加显著。
对于目前我国医药外贸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许铭提到了以下几点:国际市场依然不振,转型升级效果尚未显现,内部结构问题外部化,我国企业及产品成为国际对话贸易救济措施的重要对象,沿海地区引领和劳动转型的作用明显等。
许铭在报告中还提到我国医药贸易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外部不稳定因素依旧,二是对欧美等监管、定价、采购和流通零售制度等不甚了解,三是来自印度的竞争愈发激烈,以及国际市场开拓面临不少实践性难度等。
最后,谈到我国医药贸易未来趋势的展望,许铭认为,医改方案,“十二五”规划、从人口老龄化及相关企业促进政策的出台为医药产业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期。国际医药分工转移有望使中国拥有更多后发优势。国际市场的无限商机将促进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将国际优势资源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