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3:3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

第一篇: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

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

过敏性休克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主要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强烈全身变态反应综合征,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机体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达休克水平。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免疫反应强度、用药途径等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通常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一、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1、皮肤粘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有一过性皮肤潮红、周围皮痒、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鼻、眼、咽喉粘膜充血、水肿等。

2、呼吸系统表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 常可见血压迅速下降,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比基础血压降低20%或脉压差小于20mmHg。病人还出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然后发展为四肢厥冷、发绀、脉搏细弱、心动过速及晕厥等。

4、神经系统表现: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5、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严重的可出现血性腹泻。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过敏性休克的判定标准

1、血压下降为必需指标,再伴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表现的1-2个指标即可判定;

2、报告情况符合血压诊断标准,同时临床过程描述中有抗过敏治疗经历,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的,不良反应名称可归纳为“过敏性休克”;

3、报告人认为是过敏性休克,而现有病例报告信息无明确证据反驳的,不良反应名称可归纳为“过敏性休克”,如不良反应过程描述欠缺多,请报告人追踪原始病例,补充报告情况。

三、关联性评价

关联性评价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用药与过敏性休克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本病大都在用药过程中发生,多数患者在首次使用30分钟内发生症状,也有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数天后发生。

2.过敏性休克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说明书中已有的、文献中已记载的、WHO数据库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已有的。3.停药后,经过对症治疗反应消失或减轻。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5.过敏性休克无法用并用药物的相关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肯定:符合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1-3条;

可能无关:不符合1-5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严重过敏样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依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现有数据信息,由过敏性或非过敏性机制引起的,累及多个系统、引发患者诸多症状,而其临床表现类似于过敏反应的药品不良反应,为过敏样反应。

一、过敏样反应的临床特点

1、皮肤粘膜表现:有一过性皮肤潮红、周围皮痒、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鼻、眼、咽喉粘膜充血、水肿等。

2、呼吸系统表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 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然后发展为四肢厥冷、发绀、脉搏细弱、心动过速及晕厥等。

4、神经系统表现: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5、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严重的可出现血性腹泻。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标准

1、患者表现类似于过敏性休克,但药品不良反应过程描述里无或达不到休克血压指标的严重不良反应;

2、患者出现累及三个(含)以上系统、且必须含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或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不良反应;

3、患者出现累及三个(含)以上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且需要抢救或者住院治疗才可恢复的严重不良反应。

注:如不属于严重过敏样反应,不良反应名称按具体症状填写。

三、关联性评价

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合理的时间关系:过敏样反应的时间发生在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数小时或数日内;

2、怀疑的药品类型:已知可以发生过敏或过敏样反应的药物,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或数据库资料等。

3.再次使用后再次激发过敏样反应甚或过敏性休克。

4、停药或减量后,经抗过敏治疗反应消失或减轻。

5.过敏样反应无法用并用药物的相关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肯定:符合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1-3条;

可能无关:不符合1-5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严重皮肤粘膜损害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药物所致的皮肤粘膜不良反应是指与使用药品有关的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一、皮肤粘膜损害涵盖的内容

病例报告中常见的与药物相关的皮肤粘膜损害不良反应名称(WHO-ART)、症状、临床诊断,包括:潮红、瘙痒、风团、红斑、水疱、丘疹、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其他重症药疹、脱 发等。

二、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等。

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临床特点: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d发病,皮疹累及全身;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鲜红色或紫红色斑片,迅速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③均伴发热,体温常在39~40℃,肝、肾、心、脑、胃肠等内脏器官常有不同程度受累;④病情重、预 后较差,死亡率高。

诊断要点:符合1、2、3条者。

2、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临床特点:①有一定的潜伏期;②病程长,一般超过1个月;③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内脏损害;④皮疹波及全身,表现为全身红斑、潮红、大片脱屑;⑤病情重。诊断要点:符合3、4条者。

3、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s-Johnson syndrome)临床特点:①可有流感样前驱症状;②躯干、四肢可见红斑、水疱、大疱、糜烂;③常伴有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白细胞升高、关节肌肉疼痛等),以及肝肾等内脏损害;④眼、鼻、口腔及外生殖器等粘

膜糜烂;⑤部分患者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肾脏等内脏。诊断要点:符合2、3、4条者。

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严重皮肤粘膜损害的判定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判定为严重皮肤粘膜损害:

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2、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

3、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s-Johnson syndrome);

4、不良反应名称填写为重症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s-Johnson syndrome),但不良反应过程描述中缺乏关键性文字的;

5、其它符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诊断标准的皮肤粘膜损害:可引起死亡,或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或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或需住院或使住院时间延长的皮肤粘膜损害。

四、关联性评价

1、皮肤粘膜损害与用药有合理的时间关系:皮肤粘膜损害要符合各型药疹的发病特点;

2、说明书、文献或国家中心数据库支持该品种药物引起的皮肤粘膜损害;

3、停药后, 皮肤及粘膜的损害减轻或消失;

4、再次使用后出现同样的皮肤粘膜损害;

5、反应可排除合并用药、患者原有疾病病情的进展以及其它治疗的影响。肯定:符合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1-3条;

可能无关:不符合1-5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

肝损害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为药物性肝损害。为统一药物性肝损害的定义,保障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评价的规

范性,特制订本标准,以对药物性肝损害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规范判定评价标准。

一、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

(一)临床特点

药物性肝损害表现与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药物性肝损害均有一定的潜伏期, 一般为4-8周。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及黄疸, 有些患者可同时出现皮疹、肾损害等其他脏器的表现。

(二)诊断标准

1.定义

使用正常剂量药物过程中,出现:

(1)连续2次检测ALT>40U/L(正常值上限),或/和TB>1×ULN(正常值上限)

(2)或单次检测ALT>2×ULN(正常值上限2倍)或TB>2×ULN(正常值上限);符合上述2项内容之一的即可定义为肝损害。

2.严重程度分级(以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为主要指标,可以加上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白蛋白等其他指标)(1)轻度肝损害:ALT异常伴1×ULN<TB≤5×ULN;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2)重度肝损害:ALT≥10×ULN,伴5×ULN<TB≤10×ULN(正常值上限),病人出现明显肝损害症状和体征。

(3)肝衰竭:

①②为必须条件。①胆红素平均每天上升17μmol/L或总数大于10倍正常值上限;②凝血酶原活动度<40%;③症状进行性加重,极度乏力、厌食、呕吐; ④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包括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肝损害严重不良反应的判定标准 1.一般病例:严重程度分级中轻度肝损害;

2.严重病例:严重程度分级重度肝损害和肝衰竭。3.其他无详细描述的病例,应尊重报告人的意见。

三、关联性评价

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合理的时间关系:首次用药服药开始后5-90天内及离最后一次用药15天以内、再次用药服药1-15天内出现肝功能障碍;但用药期间5天内内或停药后4周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也不能完全排除时间关系。

2.怀疑的药品类型:已知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或数据库资料等。

3.停药或减量后,不良反应消失或减轻的标准:停药后30天内ALT或/和TB降低50%。

4.再次使用后再次激发肝损害。

5.反应不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这些因素常包括:①原患有各类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等其他肝脏疾患;②在相关时间内服用其他有肝损害的药物;③可能累及肝脏的原发性疾病;④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或饮酒史。

肯定:符合上述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上述1~3条。

可能无关: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

肾损害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药物性肾损害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出现的毒性反应,是由包括中草药在内的不同药物所致、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和不同病理表现的一组疾病。

一、常见药物性肾损害

1.急性间质性肾炎

(1)药物使用史:出现肾损害2周内使用过可疑药物。

(2)全身过敏表现:表现为①皮疹、②药物热、③高嗜酸粒细胞血症等。出现上述任一条则临床可判定为过敏表现。

(3)肾损害表现:①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尿比重下降、肾性尿糖、尿钠排泄增加。②急性肾损害,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上升≥0.3mg/dL(26.5umoL/L)或上升≥50%;或尿量少于0.5mL/Kg.Hr持续超过6小时。③尿液检查发现蛋白尿、血尿、无菌性白细胞尿,一般尿蛋白量不超过2g/d。④血液化验发现与肾功能损害不平行的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当(1)~(3)全部符合时可临床诊断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当仅符合(1)和(3)时,高度疑诊急性间质性肾炎。当确诊困难而临床无禁忌证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协助诊断。病理表现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水肿而肾小球正常。2.急性肾小管坏死

(1)药物使用史:出现肾损害一到数天内使用过可疑药物。部分病人可发现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例如与输液过程相关的寒战、发热、黄疸、进行性贫血、末梢血网织红细胞升高、血清或尿液中出现高浓度血红蛋白。

(2)肾损害表现:①急性肾损害,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上升≥0.3mg/dL(26.5umoL/L)或上升≥50%;或尿量少于0.5mL/Kg.Hr持续超过6小时。常伴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比重下降、尿钠排泄增加。②尿常规检查阴性或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和血尿,但蛋白尿和血尿不明显,此可以与肾小球疾病鉴别。出现上述①或②则临床可判定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当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导致诊断困难且无禁忌证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协助诊断。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崩解、脱落、肾小管基底膜裸露、肾小管内管型形成。3.慢性间质性肾炎

(1)药物使用史:发现肾损害前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使用过可疑药物。(2)肾损害表现:①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尿比重下降、肾性尿糖、肾小管酸中毒。② 慢性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或血清肌酐进行性缓慢上升。③尿液检查发现蛋白尿和血尿。一般尿蛋白量不超过2g/d,血尿为镜 下血尿。④血液化验发现与肾功能损害不平行的贫血。符合上述①~③并可除外其他慢性肾脏病者可临床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当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导致诊断困难且无禁忌证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协助诊断。病理表现为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而肾小球相对病变轻微。

二、肾损害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1急性肾损害

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上升≥0.3mg/dL(26.5umoL/L)或上升≥50%;或尿量少于0.5mL/Kg.Hr持续超过6小时。2慢性肾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或血清肌酐进行性缓慢上升。

3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无菌性白细胞尿 4尿量异常

少尿: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 5.报告人认定为肾损害而无明确证据反驳的病例。

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肾损害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条件 1.急性肾衰竭

(1)血清(血浆)肌酐增加到基线的3.0倍以上,或≥4mg/dL(354umol/L)且急性上升>0.5 mg/dL(44.2 umol/L)

(2)尿量下降到小于0.5 mL/Kg.Hr达到24小时或无尿达到12小时。(3)因急性肾损害需要住院治疗。(4)需要任何形式的肾脏替代治疗。

符合上述任何一条者判定为重症急性肾衰竭。2.慢性肾损害

(1)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

(2)血清肌酐值大于等于1.5mg/dl(133umol/L)持续超过3个月(3)需要长期口服药物以纠正慢性肾衰竭的代谢异常。(4)需要任何形式的肾脏替代治疗。

符合上述任何一条者,即判定为慢性肾损伤。3.少尿或无尿

少尿: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

4.报告人认定为急性肾衰竭、慢性肾损害而无明确证据反驳的病例。当符合上述1~4条中的任何一条时,判定为肾损害严重不良反应。

四、关联性评价

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依据下面5方面内容:

1.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

2.反应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别:已知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或数据库资料等。

3.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消失或减轻。

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5.反应不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关联性评价标准:

肯定:符合上述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上述1~3条。

可能无关: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

第二篇: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

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 过敏性休克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主要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强烈全身变态反应综合征,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机体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达休克水平。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免疫反应强度、用药途径等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通常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一、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1、皮肤黏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有一过性皮肤潮红、周围皮痒、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鼻、眼、咽喉黏膜充血、水肿等。

2、呼吸系统表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常可见血压迅速下降,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比基础血压降低20%或脉压差小于20mmHg。病人还出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然后发展为四肢厥冷、发绀、脉搏细弱、心动过速及晕厥等。

4、神经系统表现: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5、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严重的可出现血性腹泻。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过敏性休克的判定标准

1、血压下降为必需指标,再伴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表现的1-2个指标即可判定;

2、报告情况符合血压诊断标准,同时临床过程描述中有抗过敏治疗经历,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的,不良反应名称可归纳为“过敏性休克”;

3、报告人认为是过敏性休克,而现有病例报告信息无明确证据反驳的,不良反应名称可归纳为“过敏性休克”,如不良反应过程描述欠缺多,请报告人追踪院士病例,补充报告情况。

三、关联性评价

关联性评价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用药与过敏性休克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本病大都在用药过程中发生,多数患者在首次使用30分钟内发生症状,也有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数天后发生。

2、过敏性休克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说明书中已有的、文献中已记载的、WHO数据库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已有的。

3、停药后,经过对症治疗反应消失或减轻。

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5、过敏性休克无法用并用药物的相关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肯定:符合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1-3条; 可能无关:不符合1-5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以上评价标准仅供参考,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报告人意见综合判断。

第三篇: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范文]

《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

过敏性休克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主要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强烈全身变态反应综合征,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机体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达休克水平。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免疫反应强度、用药途径等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通常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一、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1、皮肤粘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有一过性皮肤潮红、周围皮痒、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鼻、眼、咽喉粘膜充血、水肿等。

2、呼吸系统表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 常可见血压迅速下降,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比基础血压降低20%或脉压差小于20mmHg。病人还出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然后发展为四肢厥冷、发绀、脉搏细弱、心动过速及晕厥等。

4、神经系统表现: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5、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严重的可出现血性腹泻。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过敏性休克的判定标准

1、血压下降为必需指标,再伴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表现的1-2个指标即可判定;

2、报告情况符合血压诊断标准,同时临床过程描述中有抗过敏治疗经历,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的,不良反应名称可归纳为“过敏性休克”;

3、报告人认为是过敏性休克,而现有病例报告信息无明确证据反驳的,不良反应名称可归纳为“过敏性休克”,如不良反应过程描述欠缺多,请报告人追踪原始病例,补充报告情况。

三、关联性评价

关联性评价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用药与过敏性休克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本病大都在用药过程中发生,多数患者在首次使用30分钟内发生症状,也有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数天后发生。

2.过敏性休克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说明书中已有的、文献中已记载的、WHO数据库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已有的。

3.停药后,经过对症治疗反应消失或减轻。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5.过敏性休克无法用并用药物的相关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肯定:符合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1-3条; 可能无关:不符合1-5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以上评价标准仅供参考,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报告人意见综合判断。

严重过敏样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依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现有数据信息,由过敏性或非过敏性机制引起的,累及多个系统、引发患者诸多症状,而其临床表现类似于过敏反应的药品不良反应,为过敏样反应。

一、过敏样反应的临床特点

1、皮肤粘膜表现:有一过性皮肤潮红、周围皮痒、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鼻、眼、咽喉粘膜充血、水肿等。

2、呼吸系统表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 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然后发展为四肢厥冷、发绀、脉搏细弱、心动过速及晕厥等。

4、神经系统表现: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5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严重的可出现血性腹泻。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标准

1、患者表现类似于过敏性休克,但药品不良反应过程描述里无或达不到休克血压指标的严重不良反应;

2、患者出现累及三个(含)以上系统、且必须含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或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不良反应;

3、患者出现累及三个(含)以上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且需要抢救或者住院治疗才可恢复的严重不良反应。

注:如不属于严重过敏样反应,不良反应名称按具体症状填写。

三、关联性评价

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合理的时间关系:过敏样反应的时间发生在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数小时或数日内;

2、怀疑的药品类型:已知可以发生过敏或过敏样反应的药物,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或数据库资料等。

3、停药或减量后,经抗过敏治疗反应消失或减轻。4.再次使用后再次激发过敏样反应甚或过敏性休克。5.过敏样反应无法用并用药物的相关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肯定:符合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1-3条; 可能无关:不符合1-5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以上评价标准仅供参考,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报告人意见综合判断。严重皮肤粘膜损害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药物所致的皮肤粘膜不良反应是指与使用药品有关的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一、皮肤粘膜损害涵盖的内容

病例报告中常见的与药物相关的皮肤粘膜损害不良反应名称(WHO-ART)、症状、临床诊断,包括:潮红、瘙痒、风团、红斑、水疱、丘疹、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其他重症药疹、脱发等。

二、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等。

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临床特点: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d发病,皮疹累及全身;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鲜红色或紫红色斑片,迅速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③均伴发热,体温常在39~40℃,肝、肾、心、脑、胃肠等内脏器官常有不同程度受累;④病情重、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诊断要点:符合①、②、③条者。

2、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临床特点:①有一定的潜伏期;②病程长,一般超过1个月;③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内脏损害;④皮疹波及全身,表现为全身红斑、潮红、大片脱屑;⑤病情重。

诊断要点:符合③、④条者。

3、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s-Johnson syndrome)临床特点:①可有流感样前驱症状;②躯干、四肢可见红斑、水疱、大疱、糜烂;③常伴有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白细胞升高、关节肌肉疼痛等),以及肝肾等内脏损害;④眼、鼻、口腔及外生殖器等粘膜糜烂;⑤部分患者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肾脏等内脏。

诊断要点:符合②、③、④条者。

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严重皮肤粘膜损害的判定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判定为严重皮肤粘膜损害:

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2、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

3、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s-Johnson syndrome);

4、不良反应名称填写为重症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s-Johnson syndrome),但不良反应过程描述中缺乏关键性文字的;

5、其它符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诊断标准的皮肤粘膜损害:可引起死亡,或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或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或需住院或使住院时间延长的皮肤粘膜损害。

四、关联性评价

1、皮肤粘膜损害与用药有合理的时间关系:皮肤粘膜损害要符合各型药疹的发病特点;

2、说明书、文献或国家中心数据库支持该品种药物引起的皮肤粘膜损害;

3、停药后, 皮肤及粘膜的损害减轻或消失;

4、再次使用后出现同样的皮肤粘膜损害;

5、反应可排除合并用药、患者原有疾病病情的进展以及其它治疗的影响。

肯定:符合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1-3条; 可能无关:不符合1-5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以上评价标准仅供参考,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报告人意见综合判断。肝损害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为药物性肝损害。为统一药物性肝损害的定义,保障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评价的规范性,特制订本标准,以对药物性肝损害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规范判定评价标准。

一、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

(一)临床特点

药物性肝损害表现与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药物性肝损害均有一定的潜伏期, 一般为4-8周。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及黄疸, 有些患者可同时出现皮疹、肾损害等其他脏器的表现。

(二)诊断标准 1.定义

使用正常剂量药物过程中,出现:

(1)连续2次检测ALT>40U/L(正常值上限),或/和TB>1×ULN(正常值上限)

(2)或单次检测ALT>2×ULN(正常值上限2倍)或TB>2×ULN(正常值上限);符合上述2项内容之一的即可定义为肝损害。

2.严重程度分级(以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为主要指标,可以加上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白蛋白等其他指标)(1)轻度肝损害:ALT异常伴1×ULN<TB≤5×ULN;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2)重度肝损害:ALT≥10×ULN,伴5×ULN<TB≤10×ULN(正常值上限),病人出现明显肝损害症状和体征。

(3)肝衰竭:①②为必须条件。①胆红素平均每天上升17μmol/L或总数大于10倍正常值上限;②凝血酶原活动度<40%;③症状进行性加重,极度乏力、厌食、呕吐;④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包括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肝损害严重不良反应的判定标准

1.一般病例:严重程度分级中轻度肝损害; 2.严重病例:严重程度分级重度肝损害和肝衰竭。3.其他无详细描述的病例,应尊重报告人的意见。

三、关联性评价

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合理的时间关系:首次用药服药开始后5-90天内及离最后一次用药15天以内、再次用药服药1-15天内出现肝功能障碍;但用药期间5天内内或停药后4周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也不能完全排除时间关系。

2.怀疑的药品类型:已知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或数据库资料等。3.停药或减量后,不良反应消失或减轻的标准:停药后30天内ALT或/和TB降低50%。

4.再次使用后再次激发肝损害。

5.反应不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这些因素常包括:①原患有各类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等其他肝脏疾患;②在相关时间内服用其他有肝损害的药物;③可能累及肝脏的原发性疾病;④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或饮酒史。

肯定:符合上述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上述1~3条。可能无关: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以上评价标准仅供参考,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报告人意见综合判断。

肾损害药品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

药物性肾损害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出现的毒性反应,是由包括中草药在内的不同药物所致、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和不同病理表现的一组疾病。

一、常见药物性肾损害 1.急性间质性肾炎

(1)药物使用史:出现肾损害2周内使用过可疑药物。(2)全身过敏表现:表现为①皮疹、②药物热、③高嗜酸粒细胞血症等。出现上述任一条则临床可判定为过敏表现。

(3)肾损害表现:①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尿比重下降、肾性尿糖、尿钠排泄增加。②急性肾损害,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上升≥0.3mg/dL(26.5umoL/L)或上升≥50%;或尿量少于0.5mL/KgHr持续超过6小时。③尿液检查发现蛋白尿、血尿、无菌性白细胞尿,一般尿蛋白量不超过2g/d。④血液化验发现与肾功能损害不平行的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

当(1)~(3)全部符合时可临床诊断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当仅符合(1)和(3)时,高度疑诊急性间质性肾炎。当确诊困难而临床无禁忌证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协助诊断。病理表现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水肿而肾小球正常。2.急性肾小管坏死

(1)药物使用史:出现肾损害一到数天内使用过可疑药物。部分病人可发现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例如与输液过程相关的寒战、发热、黄疸、进行性贫血、末梢血网织红细胞升高、血清或尿液中出现高浓度血红蛋白。

(2)肾损害表现:①急性肾损害,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上升≥0.3mg/dL(26.5umoL/L)或上升≥50%;或尿量少于0.5mL/KgHr持续超过6小时。常伴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比重下降、尿钠排泄增加。②尿常规检查阴性或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和血尿,但蛋白尿和血尿不明显,此可以与肾小球疾病鉴别。出现上述①或②则临床可判定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当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导致诊断困难且无禁忌证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协助诊断。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崩解、脱落、肾小管基底膜裸露、肾小管内管型形成。

3.慢性间质性肾炎

(1)药物使用史:发现肾损害前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使用过可疑药物。

(2)肾损害表现:①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尿比重下降、肾性尿糖、肾小管酸中毒。② 慢性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或血清肌酐进行性缓慢上升。③尿液检查发现蛋白尿和血尿。一般尿蛋白量不超过2g/d,血尿为镜下血尿。④血液化验发现与肾功能损害不平行的贫血。符合上述①~③并可除外其他慢性肾脏病者可临床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

当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导致诊断困难且无禁忌证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协助诊断。病理表现为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而肾小球相对病变 轻微。

二、肾损害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1急性肾损害

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上升≥0.3mg/dL(26.5umoL/L)或上升≥50%;或尿量少于0.5mL/KgHr持续超过6小时。

2慢性肾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或血清肌酐进行性缓慢上升。

3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无菌性白细胞尿 4尿量异常

少尿: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 5.报告人认定为肾损害而无明确证据反驳的病例。

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肾损害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条件

1.急性肾衰竭

(1)血清(血浆)肌酐增加到基线的3.0倍以上,或≥4mg/dL(354umol/L)且急性上升>0.5 mg/dL(44.2 umol/L)

(2)尿量下降到小于0.5 mL/KgHr达到24小时或无尿达到12小时。

(3)因急性肾损害需要住院治疗。(4)需要任何形式的肾脏替代治疗。

符合上述任何一条者判定为重症急性肾衰竭。

2.慢性肾损害

(1)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2)血清肌酐值大于等于1.5mg/dl(133umol/L)持续超过3个月

(3)需要长期口服药物以纠正慢性肾衰竭的代谢异常。(4)需要任何形式的肾脏替代治疗。符合上述任何一条者,即判定为慢性肾损伤。3.少尿或无尿

少尿: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

4.报告人认定为急性肾衰竭、慢性肾损害而无明确证据反驳的病例。

当符合上述1~4条中的任何一条时,判定为肾损害严重不良反应。

四、关联性评价

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依据下面5方面内容:

1.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

2.反应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别:已知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或数据库资料等。

3.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消失或减轻。

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5.反应不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关联性评价标准: 肯定:符合上述1~5条; 很可能:符合1、2、3、5条; 可能:符合上述1~3条。可能无关: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

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以上评价标准仅供参考,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报告人意见综合判断。

来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督中心

第四篇: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

应急预案

起草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兰州太宝制药有限公司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一、目 的:为保证药品质量,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及时控制本公司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体现公司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药品在正常使用中造成社会公众多人出现不良副反应(死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而出现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工作。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等。

四、责任者:质量管理部门、销售部门

五、内 容:

1、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快速反应。把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事发前要采取防范措施,事发后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开展抢救应急行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准确信息,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相关调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2)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合作、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原则。建立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必要时请临床专家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范围、发生率、典型症状、严重程度、处理措施进行调查研究。

(3)严密监测,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严重药品或群体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有序组织公司全员参与重大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工作。

(4)坚持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做好严重药品或群体不良反应的善后处理和整改落实工作。

2、组织机构及职责

严重药品、群体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成立不良反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领导机构的领导下,负责不良反应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

2.1 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1)组 长:公司总经理

具体职责:领导、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及重大事项的决策。(2)副组长:质量管理负责人

具体职责: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负责向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成 员:不良反应监测、销售、生产等部门负责人。

具体职责:负责严重药品、群体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2.2 应急处置工作组 2.2.1 应急处置工作组组成

本预案启动后,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设立事故调查与咨询、监管控制和信息发布3个工作组,实施应急处置。2.3.2 应急处置工作组职责(1)事故调查与咨询组 负责事故的调查,评估。(2)监管控制组

暂时控制涉及的药品的使用,安抚患者与家属,控制事态的发展,负责对涉及的药品的处理作出评估。

(3)信息发布组

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的药品,负责对所有市场、可能联系到的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发布信息,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3、预警与报告 3.1 预警 3.1.1 加强监测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客户、使用单位的沟通和回访工作,加强与药监系统的沟通与联动,全员、全方位收集不良反应信息,提高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3.1.2 预警发布

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做好可能引发药品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对需要向社会发布预警的突发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应及时发布预警。

3.2 报告 3.2.1 报告

发现药品有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后,及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不得瞒报、迟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

3.2.2 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群体不良反应同时实行日报告制度。

(3)总结报告。及时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包括重大药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4、应急处理

4.1 预案启动

在获知药品有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4.2 应急处理程序 4.2.1 事故调查与评估。

启动应急预案,事故调查与咨询组应迅速赶赴现场调查取证,掌握不良反应的第一手资料。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质量部牵头负责组成事故调查与咨询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必要时聘请医学专家协助医院对患者进行治疗处理,并在事故结束后作出调查结论,评估事故造成的影响,提出事故防范的意见。

4.2.2 事态控制 监管控制组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必要时调动医药代表),暂控涉及的药品立即停止使用,安抚患者及家属。然后由质量部负责取样检验,根据事故调查与咨询组的分析评价结果,确定是否采取销售、使用和召回药品等措施。药品需要召回时,质量管理部负责召回工作的启动和管理,销售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4.2.3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组对事故调查与咨询组,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反应的药品,负责发出通知对所有市场上销售的该批次产品暂停销售,负责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信息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采取修改标签和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等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5、应急保障 5.1 信息保障

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承担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向市、省报告和公司高层报告,同时向销售客户发布。

5.2 人员保障

药品不良反应应急工作领导组和处置工作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必要时聘请医学和药学专家参加事故处理。

5.3 物资经费保障

公司应当保障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所需资金由质量管理部门提出预算,报财务部审核,给予合理保障。5.4 治安维护

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处置小组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协助维护现场治安保障工作。

5.5 演习演练

质量管理部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5.6 宣教培训

人力行政部加强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应急处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应急处置组织实施技能和水平及风险意识。

6、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对药品不良反应造成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治疗处理或给予补偿,及时做好理赔工作。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心理咨询、慰问等有效措施,努力消除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

6.2 调查评估和总结

药品严重或群体不良反应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对事故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和应急决策能力、应急保障能力、预警预防能力、现场处置能力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并按规定上报。

第五篇: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制度(范文)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管理制度

一.定义:

1.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

2.ADR具体范围是:

⑴.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至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ADR。

⑵.新药投入使用后所发生的各种ADR。

⑶.疑为药品所至的突变、癌变、畸形。

⑷.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⑸.非麻醉药品产生的药物依赖性。

⑹.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的不良反应。⑺.其它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廖安辉 副组长:陈

员:杨昌万

林雅辉

林果森

吴文碧

刘川 三.药品不良反应检测领导小组职能:

1.负责监督全院的药品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处方调配、特殊管理药品管理、临床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安全用药等。2.把ADR报告制度作为一项经常工作来进行。层层落实具体到各科室及人员。

3.负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工作。4.制定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和相关规定。5.负责组织全院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教育、培训。四.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

1.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2.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

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与时限

1.一经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当事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详细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过程(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并按诊疗常规做好相应处置。

2.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不良事件,应立即同时上报医务科、护理部、院领导。

3.ADR信息员一旦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及时送交药品不良反应检测领导小组。再由ADR信息员每季度统一向西城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5.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六.评价与控制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应经常对院内使用的药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2.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应立即停止用药,通知药品生产厂家,来院调查了解、分析原因。

七.相关处理规定

1.对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报告而未报告的,扣除当事人该月奖金。

2.对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没有采取积极果断措施的,造成损失的扣除当事人半年奖金。

3.对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当造成医疗事故发生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下载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药品不良反应讲稿

    药品不良反应讲稿 1、 药品不良反应讲稿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在预防 、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

    药品不良反应题库

    《药品不良反应及报告制度》、《特殊药品的管理》、《含兴奋剂药品的管理》、《合理用药指导》题库 一、单选(25题) 1、药品不良反应的英文缩写是(B)。 A ADE B ADR C MDR D......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注:本文汇总了大量论文的观点,对论文原作者表示感谢!)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肾功能衰竭),已致4......

    药品不良反应试题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试题 岗位: 姓名: 分数: 一、 填空题(每空2分):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已于()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 )起施行。 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

    药品不良反应试题

    药品不良反应检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每题5分,共100分) 1、( )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A. 卫生部 B.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

    (药品不良反应)试卷

    药品不良反应学习考核试卷 单位: 姓名: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60分) 1、( )、( )、( )可以通过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药品不......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总结(精选)

    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总结 2016年,我院不断加大措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督导,促进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做好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领导小组

    xxxx卫生院 关于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的 通知 各村卫生所(室)及个体诊所: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管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确保群众用药安全,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