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好中考材料作文的秘籍
写好中考材料作文的秘籍
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四、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五、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则材料: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宽广空间。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亲身体验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研读,这样才会写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2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3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6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单则材料多角度立意:
审题过程:
一、找要素
二、析原因
三、辨关系
四、拟中心
主人公是谁?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分析原因,从原因分析中获得写作的中心。
材料一居里夫人把伦敦皇家协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给女儿玩。来访的客人十分惊讶:“夫人,您把这么责重的奖章给孩子玩?”居里夫人说:“我是故意给她玩的,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如同玩具。如果让孩子躺在父母的荣誉簿上,将来必定一事无成。”由于居里夫人的良好的教育,24年后,她的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找要素(1)居里夫人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2)教育女儿正确对待荣誉,把奖章当玩具。(3)结果,女儿也获得诺贝尔奖。
二、析原因女儿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是因为有母亲的正确引导,二是靠自己的努力。
三、辨关系三个要素之间是因果关系。
四、拟中心(l)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2)人应该正确对待荣誉。(3)正确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读寓言《滥竽充数》,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多角度立意——
分析
①从南郭先生角度。正向: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蒙混度日。逆向,肯定南郭先生“溜走”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②从齐宣王角度。批评齐宣王的享乐昏庸;
③从齐泯王角度。赞扬齐泯王的改革精神。
④从乐师角度。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好人主义”处世哲学来立论,指出“中庸之道”、“好人主义”至今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弊病。启示人们:人人都要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勇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中国才会有希望,兴国才会有希望。
多则材料求同找出中心
例l
①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自己的哪一个球,他说:我最喜欢的是“下一个”。
②有人问着名电影导演谢晋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谢晋说:我最喜欢的是“下一部”。
③“百花奖”最佳配角刘信义,在回答观众问及他最喜欢演过的哪一角色时,他说:“如果要说最喜欢的,我想还应当是我的“下一个”。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例l三则材料含义基本一致,方向相同,讲的都是一个人取得成绩以后要正确对待,应谦虚谨慎,向自己提出更高进取目标的问题。由此,可确定这样的中心:一个取得成绩的入,应把目标放在“下一个”,“从零开始”,不断进取。成绩属于过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视今天为落后,或要不懈追求等)
多则材料对比取舍找出中心
例2
①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个人都节省一根火柴的价值给我,那么我就是拥有几十万元的富翁了。
②有人想:如果我能给全国每个人都做出一根火柴的价值的贡献,那么我的一生就是最有价值的了。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哪一种人生更有意义?
例3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材料①用比喻说明环境可改变人,强调环境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②也用比喻,说明人在不良环境中也可能自我完善,清白做人,强调人有适应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这两种观点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虽然都有道理,但两者都有些片面。其实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统一的,都是说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这便是二者的“联系点”。作文时可以用“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人也有主观能动性”来立论。
小结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材料作文的写作
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2、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
(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
(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第二篇:中考作文秘籍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表真情重细节
近几年,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A类卷“中心与材料”的要求中,提出的的标准是“感情真挚”,B类卷则要求“感情真实”。也就是说,要想在中考作文中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写 出真情实感是最基本的要求。在中考作文中,写文章也应当是一个挖掘自身真情实感,并将这些感受呈现出来的过程。这不仅是写出一篇好文章的客观要求,也是中 考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以下两方面的要求是必须达到的:
(1)在写作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情感,做到有感而发;(2)注重细节刻画,用典型、形象、可感的细节去表达情感。
1要倾注自己的情感,做到有感而发
有感而发就是说写文章要发乎真情,发自内心,即便虚构,文章中也要有真情流露,最起码要首先能够打动自己。就作文写作来看,作文写作就是用文来 彰显和揭示自己内在的情感诉求,写好文章就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并且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效地调动和激发这种情感,并进而用最有效的语言加以表 达。
说到情感,就时下中学生的作文创作来看,提及最多的是亲情、友情。客观地来说,由于这两种情感在中学生的作文中被一再提及,多少让阅读者感到麻 木和熟视无睹。更何况很多同学们笔下的亲情、友情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更难打动读者。这倒并不是说中学生的作文不可以写亲情和友情,而是因为对于身边的人和 事,由于过分熟悉,已经形成审美疲劳,人们总是倾向于忽视熟悉的事情,这是人的普遍心理特点。因此,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另辟蹊径,寻找打动你自己和 读者的各种生活细节,这些生活细节未必一定是亲情和友情,也可以是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崇敬,对弱者的关怀,对强者的崇拜,对真理的追求乃至对自己的肯 定,等等。很多同学写到亲情就是家长雨天送伞,同学车上让座,写得虚
情假意、枯燥乏味,是否是小作者自己毫不感动,那倒也未必,只是这种感动经过反复激 发,“内在的能量”已经消耗殆尽,文章当然也就乏善可陈了。在2011年中考作文中,竟然有那么多同学写到同学或老师在考前或考试过程中对自己的提醒,可 以看出这些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就没有很好考虑写作的素材拓展问题,走进考场后,就不可能“另辟蹊径”、写出能让阅卷老师感到“新鲜”的作文。
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活”,可以说,正确认识生活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前提,要避免在作文中说假、大、空的话,就是要写出对 生活的真实感受,也只有写作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我们不仅能避免写出假大空的文章,也会避免写出那些“陈词滥调”的东西。“正确”的内涵无比丰富,“有趣”、“惊险”、“感动”、“悲伤”、“兴奋”、“愧疚”、“胆怯”、“好奇”、“疑惑”、“领悟”等等都可以是“正确”的,只要是你自己的切身感受 就可以把它写出来,因为它们是最真实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写出“自己的”,才能真正去打动你的读者。
2注重细节刻画,用细节去表达情感
注重细节是指一种深入细致观察生活并用语言加以表述的能力。文章流于浮泛空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归咎于对细节的把握不够到位。不深入细节,作者就没有机会被细节所打动,不被细节打动,作者就不可能去打动读者,也就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在中学生的作文写作中,也只有把细节刻画达到“典型、形 象、可感”的地步,这样的文章,才能更好地去表达真情实感。
细节描写不仅考验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考验作者筛选甄别的眼光。“细节描写”并不等于“描写细节”,前者是有侧重、有选择的描写,后者则是 囫囵吞枣式的语词堆积,细节描写应当围绕主旨、围绕需要抒发的情感去展开,对于无关的细节大可删繁就简。下面我们通过一篇例文来做点分析。
小作者的外婆生病住院使作者重新体会到亲情的重要,隔壁病床的李奶奶却始终没有子女过问照料,一次子女打来电话,老人喜出望外,倍感满足。关于这个片段,作者一开始这样写道:
我从未见过她的家人来看望他,只有一个护工默默地陪伴在她的身旁,时常看到她手里拿着个手机,外婆说那是在等她子女的电话。那次我终于听到手机 铃声响起,只见李奶奶飞快地抓起手机,边听边说:“好,我很好……”终于,我看到她露出了笑容,最后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句:“他们都很忙”。然后羡慕地看 着我们。
经过老师的指导,这位同学对上述语段修改如下:
我从未见过她的家人来看望她,只有一个护工默默地陪伴在她身旁,时常看到她手里把玩着一个旧手机,外婆说那是在等她儿子女儿的电话,那次我终于 听到那个手机铃声响起,李奶奶仿佛中奖了似的激动,颤颤巍巍的双手却紧紧地握住手机,仿佛握着的是子女的手:“好……我很好……”终于我看到了她的笑容。
她看着我们也对她报以微笑,她便轻轻地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句:“他们都很忙。”随即,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我分明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一丝期许、一丝无奈。
上文“把玩”一词很好地表现出老人对子女的依恋,对手机的把玩其实是对亲情的渴慕。对老人接听手机这一场面的描写,在改动后加上了“彷佛中奖了 似的”和“颤颤巍巍”两个短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非常传神。在和子女对话中,改动后的文字多加了一个省略号,很好地表现出老人接听电话过程中时断时续的 语气,更好地表达出她的激动心情。最后一句增加的文字“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一丝无奈”则揭示了李奶奶看到别人家庭团聚,子女承欢膝下的场景时的矛盾心 情。显然,改动后的文字比原文更传神地表现出当时的场面,之所以会产生比较好的表达效果,在于在改动的过程中动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
写等多种细 节描写的手段和方法,细节描写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深入细致地表情达意,使人物的形象更为立体和丰满,更具有打动人心的说服力。
其实,在细节描写中,我们不仅应当关注语词选用,也要适当关注标点符号,上文中多加的一个省略号就改变了原来的语气,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特点。
可以说,现在大多数中学生的作文,缺少的就是典型、形象、可感的细节描写,要想在作文中能确切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在细节刻画上做足文章。
第三篇:中考作文高分秘籍
中考作文高分秘籍
一、好卷面。美观的字,整洁的卷面。卷面是“脸”
二、巧立意。
立意新颖,别致,深刻的文章。立意 是“灵魂”。立意决定着一篇文章怎样写,写什么,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裁剪等。立意:文章的中心论点新颖,一是要能说出别人未曾说过的话,未曾想 到的观点;二指在别人观点基础上得出更新更深的结论;三指发现与别人的观点相对或相反的看法,即所谓的“反弹琵琶”。
1要有些自己高远深刻的立意。○2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事物要有自己独立、独特的立意。○
三、慎构思。
即确定文章主题中心之后,要考虑怎么样来表现这个中心,选取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与谋篇布局。构思,是立意后关键的一步。一篇文章的纲,应首先想好,有了纲,文章就有层次、有条理,有轻重安排,有详略取舍。
四、精选才。即要精心选择新鲜、新颖的材料,以丰富或者适当的材料来表达文章中心。
五、妙安排。
安排,在这里指文章的结构,也就是把不同的材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结构,就是文章材料的安排,文章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在结构安排上,有两种很有规律、很容易掌握的方法,即小标题法和排比段法。
小标题法:根据需要把多个材料进行提炼,用一个小小的标题总领本部分。
排比断法:即文章每一段落或几个重要段落的开头,使用排比句,构成排比段。这种方式最适合用于抒情色彩较浓的文章。
六、美言辞。
言辞指文章的语言。生动细致或者朴实准确的语言都能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感情,优美的语言往往领评卷者叹赏,给出高分。
文章的三大要素: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
1、首先要使自己的语言美。
语言美:包括优雅美和质朴美。优雅美,要求作者有较深的文学素养,在遣词造句方面有独到的功力,能将语言组织的富有美感,生动形象,使读者如沐春风的新鲜感受;质朴美,体现在词语的组织和句子的组织,整体风格上要有本色,用词准确而不华丽,句式变化不多而能很好地表达情意,整体风格给人一种质朴、厚道的感觉。
2、要使自己的语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保持心灵对时代的新鲜特征,及时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才能在文章中使用富有新鲜感的词语,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具有语言新这一特征。
七、新角度。
指在表现同一主题各自不同的切入点,是对同一主题从不同的方面或侧面进行阐释。在下笔之前想一想,选什么角度,用什么材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可能是新颖的。要想写出新颖的家角度,首先在选材和构思上要下一番功夫。在选材和构思上,要想一想别人写这篇文章时大致会从什么角度去写,会选用什么材料,把自己所了解的材料仔细的琢磨一下,看是不是独特和新颖,是就写下去,不是就另外再找角度写。
八、多手法。
手法在这里指写作文时选用到的种种表现方法、方式或手段,用新颖的手法来表现主题也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文自然可以得高分。
表现手法还应该指更广泛的内容,包括人称和角色的变化,行文方式的变化,语言风格的变化,联想方法的变化,叙述方法的变化等。人称和角色的变化可以使文章在手法上显得新颖。行文方式新也是手法新颖的一种表现。
九、抓主流。注意文章立意的正面性和主流性,内容思想的健康型。在要求考生写出真实情感的前提下,更倾向于友情、亲情、孝心、坚强、求真、友善、热爱社会和祖国等积极向上的主题。
抓主流之一是对老师的赞美。在文章和材料上选择表现老师伟大的精神、崇高品格、美好人格辛勤劳动的内容,让评卷者在读你的文章时内心充满喜悦和欢乐,使他们在沾沾自喜之中把高分给你。当然这种赞美是恰当的、合适的、发自真心的,决不可虚伪、做作和肉麻。
第四篇:如何写好中考作文
如何写好中考作文
提起语文中考的作文,不少学生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考场作文,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确,考场作文时间短,要写好实在不易。那么,如何让考场作文获得成功呢?
积淀情感,表达真情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是真情的流露。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还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生活,热忱地投入到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去,才能品尝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地有所感动。因而学生的日记、周记、随笔中的素材就非常宝贵,那里有细腻的观察、深入的思考、独特的感悟、淳朴的表白,那些感动了自己又感动了别人的文章已经为你中考作文奠定了成功的第一步。吃透题目,切忌空洞
200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是“喝彩”,属于命题作文。为了帮助考生打开写作思路,扫清审题障碍,给出了写作提示: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听到过或看到过许许多多值得大声叫好的人或事、景或物。那么,请说说你最想喝彩的是什么。当然,如果你对“喝彩”有自己的认识,也请畅所欲言,发表看法。
虽然整个题显得宽泛、自由,适合每一位考生写作,但是不要以为这就不需要认真审题了。首先,它对取材的范围是有要求的:从“神州大地”到“学习生活”,它限制在国内,如果你是为乔丹喝彩,显然就偏离了这个范围;其次,它对内容的要求是:写出“值得大声叫好的人、事、景、物”,看似宽泛,但“值得”二字非常关键,只有“值得”写的才“最想喝彩”,也才能打动人心;第三,对文体的要求是:文体不限,“请畅所欲言,发表看法”一句,提示同学们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认真审题,吃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为你中考作文取得成功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由于“喝彩”这个题目内容宽泛,范围较大,写作时一定要化大为小,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其他题目。可以从提示中选择一个角度仔细考虑,小到叙事只叙一件事,议论只议一种现象,抒情只针对一种事物。只有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素材,才能游刃有余,反之则会编造痕迹明显,甚至难圆其说,所以要从小处着眼。另外有些考生写的议论文即无道理论据,又无事实论据,只是一味空喊口号,所以必须以具体的生活素材做依托,文章才能避免空洞无物。构思巧妙,不落俗套
考场作文虽然时间有限,但也不能偷懒,一定要在构思上下功夫,这也是制胜的关键。不管你要写成何种文体,都必须创新,从话题的切入角度到话题的展开形式,从素材的选用到情节的结构,从人物的语言到人物的形象都要力求突破一般文章的写作模式,走出自己的新路。
有些考生不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属于自己的素材,总是选择一些别人写滥的东西再嚼一回,千篇一律,毫无个性。须知,作文的魅力便是“独特”。
语言优美,打动人心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章都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精品。因此,要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色,就要努力锤炼语言,用精彩的语言打动别人。有一位学生在感悟母爱时写到:“母亲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同学们如果在考场作文中锤炼出这么精彩的句子,你的文章肯定会大为出彩,让人叫好。
第五篇:如何写好中考作文
《如何写好中考作文》
亲爱的儿子:
我今天给你说说中考的作文。
我的作文总是老师关注的重点,每次写完作文老师都会用红色的钢笔在上面写一个大大的优字,且每次作文都几乎是被当成范文来阅读的,有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自己班被老师读,还被高年级的老师拿去读给学生们听。这让我很得意,也激发起我写作文的热情。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但是,高考的时候,我的作文得分似乎并不高。这期中的原因大概是:平时的时候,老师知道是我写的作文,老师也知道我写的作文比较好,不给我高分的话,有可能让老师觉得是不是自己判断失误。老师们平时是有这样的一种惯性的,以为哪个学生是比较优秀的,就习惯性地给他打高分。而在中考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中,试卷都是密封的,阅卷老师也不知道你是张三还是李四,他们阅卷的速度比较快,甚至作文也不一定全部看完,就凭一种感觉去打分了。这样,那些平时书写认真仔细,格式合乎规范,观点鲜明的作文,就很容易得高分。
其实,阅卷老师在阅卷的过程中,最喜欢的就是书写认真仔细,格式合乎规范,观点鲜明的作文,当老师看的都是一些书写潦草,说是议论文不是议论文,说是记叙文不是记叙文的四不像作文,看到一些看了半天不知道表达什么观点,不知道作者的情感是什么,老师突然看见了一篇“书写认真仔细,格式合乎规范,观点鲜明的作文”的作文,老师往往会毫不吝啬地给他们打高分的。对比之中,就显出作文的优劣了。
关于书写,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多么重要。有的甚至天真地以为,只要我我的作文内容好老师就一定会给我高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考试阅卷时,老师都是有任务的,都有时间限制的,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那些书写认真的就很容易让老师阅读,也很容易博得老师的欢喜。有的学生,写错了字,喜欢划掉,结果本来很整洁的卷面有了黑色的一个点,如美女脸上多了一个痣。据说,美女脸上有一个痣倒也无伤大雅,所以有“美人痣”之说。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满足一颗,有的有几处甚至十几处,结果美女脸上到处都是“痣”,此时的美女还叫美女吗?还好看吗?作文书写一定要注意,别涂别画别写错字。
所谓作文的格式,简单来说,就是议论文像议论文,记叙文像记叙文。这看起来很简单的,其实很多学生很容易把两者杂糅在一起。比如,有的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举例单一,且过于详细,那就很容易被人当成是记叙文;而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抒情议论过多,情节不够连贯、完整,缺少必要的描写——如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描写,以及对环境的描写,则很容易让人看成是议论冲淡了记叙。议论文是来说理的,记叙文是来写人记事的,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关于记叙文,我觉得可以按照下面的格式去写:
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过去在某个方面的缺陷,以及自己的苦恼。比如自己没有理想,感觉社会冷淡,不合群,没有上进心,不知道珍惜,没有勇气等等,为下文做铺垫。第二部分,写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足以感动和教育自己,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并改变了自己.。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要注重对人物的心理,表情,动作的描写,写出事情触动最大的那一点。第三部分,写这件事情过后,自己的转变,也就是对应前面提到的那些缺点的改变。第四部分,写自己的感想。用抒情性的笔调去写,用一种感恩的心态去写。中考作文,其实是用
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而这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体现在你对问题的理解上,是体现在你对人的态度上,体现在你在事情的处理上。所以,一定不要在文章中空谈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样的词语,最好不要在文章中出现。你想想,你平时是不会说,我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的话的,老师教育你也不会说这样的话,如何做人处世都是很具体的,而作文如做人,空洞的话扯上来,就容易叫人反感。
观点鲜明就是说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或者说你的情感是怎么样的,一定要自己心理清楚,也要让阅卷老师一看就明白。首先是题目要简练传神,如《家,在------上》,有的学生起的题目是《家在母亲烙的玉米面煎饼上》,《家在爸爸的双肩上》,再如《父(母)爱与------》,有的学生起的题目是《母爱与唠叨》,《父爱与他的大轮车》,一看就能让人感觉到内容和情感是什么。直接抒发感情的,如《白头发的母亲与黑头发的我》、《姐姐的辫子,我的学费》、《伍元破旧的人民币》、《慈母手中钱》、《小妹想吃糖葫芦》、《母亲,把世界全给了我》。对亲情友情思考的,如《妈妈我们永远是朋友》、《家庭给予我多少》、《大爱无声》、《父爱如山》。带有辩论性质的,如《妈妈,请打开家门》、《爸爸,请放飞我的理想》、《慈母严父给予我的思考》、《我看亲情中的爱》、《严也是爱》。起好作文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文章中要有概括性的,点明主题的话,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再次,多出现关键词,在议论文中尤其要如此。
建议你在中考前,多浏览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他们的行文格式,叙事方法,可以当作你临考时的参考。上面我说的这些,请认真阅读。作文在语文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作文得分比较高的话,很容易让你的语文得分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的。
先看看下面这则材料,让你根据这则材料写成一篇记叙文,你应该怎么去做呢?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路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了自己满意的果子?”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首先,要学会审题。看看这则材料涉及到的是什么话题,这一步很关键,假如这一步做好了,下面的文章就不会跑题,假如这一步弄砸了,那下面的文章即使再精彩也得不了高分。这就好比让你朝南跑,你却朝北跑了一样可笑而可惜。
上面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与选择有关的故事。如何能看出来呢?一个是材料讲的是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去做一个与选择果子有关的故事,而三个学生的选择方式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最后有一句苏格拉底的点题性质的话,“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选择出现的频率高,也是我们确定话题的一个参照系数。其次,记叙文就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来阐述你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就上面这个话题来说,是讲与选择有关的,那么故事的设计也应该突出故事的发展,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选择不同,结果不同,从而突出选择的重要性。我看过一个学生作文,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也是他从别处来看的,不过对于选择这一话题,还是很恰当的,所以我拿来给你看看:有三个人外出打猎,后来迷路了,其中有一个人受伤死掉了,另外两个人想艰难地走出一片丛林,但是他担心食物不够吃的,就杀死了另外一个人。当他费劲千辛万苦,将要走出困境的时候,结果遇到了凶猛的野兽,在没有同伴帮助的情况下,他被野兽给吃掉了。最后关头,他感悟到,假如不是当初自己选择了杀死同伴,也许两个人的力量足以战胜野兽的。应该说这个故事本身就与选择有关,是切题的。可惜的是,这个故事是听来的,而不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文章的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在记叙的过程中,最好是选择那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是自己看到或听来的身边的故事去写,选择这样的一些故事,往往会因为自己有切实的感受而写的精彩,容易自己动情而能打动别人。有一个同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他们村最近有个人被枪毙了,结果引得大家议论纷纷。开头的悬念就很吸引人,看下去才知道,原来这个人外出打工,迷恋上网,不但没有挣到钱,反而给家里要钱去上网,后来家里也不给他钱了,于是他选择了用抢劫的方式去捞钱,结果把人给杀了。然后,这个同学又写到,妈妈如何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如何嘱咐他要好好做人。而他又如何对妈妈保证自己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去走。作者由别人的选择引申到自己的选择,假如不是亲身经历是不会写出如此深刻的感受的。这样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在生活中逐步成长进步,思想上一步步升华。那么高中作文要求做的不就是这样的一种效果吗?
写文章,说真话最容易感动人。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真话都适合在文章中写。像抨击教育制度等就不行。
如果青春是一道美丽的彩虹,那自信就是它绚丽的色彩;如果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那自信就是它洁白的花蕾;如果青春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歌曲,那自信就是荡漾在我们心中的旋律;如果青春是一段五彩缤纷的生活,那自信就是勾画生活的彩笔。
倘使将人生比做一株植物的生长,那么青春便是花开时节。生活在繁忙世界中的我们,对于“青春”始终怀着幽深的憧憬与眷恋,我们不厌其烦地询问自己同一个问题:“青春需要什么?”继而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不同的回答:需要缀着金片的华服、灼热如夏日的注目、弱水三千的爱„„一言以蔽之,我们需要一个“不平凡”的青春。
守着平凡生活里的那份踏实,坚持着平淡日子里的执着与努力,相信今天的坚持,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交代。”这种交代,使我们得以在多年后反顾“青春”时,回眸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