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砌体结构设计任务书
砌体结构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五层办公楼
二、设计任务
1、办公楼的建筑设计
2、结方案选择
3、结构计算
4、抗震计算
5、楼梯设计
6、雨蓬设计
7、挑檐]设计
8、过梁设计
三、设计资料:
1、水文地质条件
地形: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其绝对标高546.67—547.43m,地下水:根据钻孔实测结果,最高地下水位:538.12m,对水质进行取样分析表明,谁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土层情况:
在该场地勘测深度内,均属第四系地层,地基不具有湿陷性.可不考虑地基土的液化问题地基土的承载力设计值如下: f=200kn/m2 ;
2、气象条件:
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基本风压W0=0.3kn/m2;基本雪压S0=0.3kn/m
3、地震设防烈度8度近震
4、其他条件:该工程说需预制构件及其他材料均可保证供应.水电供应有保
证.且有较强的施工力量及各种施工机械.可进行砖混、框架等结构施工
四、建筑设计要求:(1)、该办公楼面积不超过2400㎡,办公室一般开间3.6m,进深6m,走廊宽2.4m 层高3.6m,室内外高差0.45m ,(大会议室一间,不小于40m2,小会议室一间,不小于20m2。(2)、材料及作法(由建筑设计确定)(3)、要求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4)、明确办公室、卫生间、楼梯的位置,尺寸。
五、结构设计要求:(1)、墙体布置:结合建筑设计进行墙体布置,确定采用的承重方案,确定隔墙体厚度。(2)、进行圈梁,构造柱布置。(3)、进行结构平面布置。(4)、墙体的强度验算。内墙厚240毫米,外墙厚370毫米,常采用双面抹灰。砖用MU10;砂浆用M5,(5)、墙高厚比验算。(6)、抗震验算(7)、楼梯的建筑结构设计(8)、雨蓬设计(9)、过梁设计
五、设计成果:(1)、计算书一份
计算书是记录学生计算过程的书面材料,能够判定学生课程设计正确与否。(2)、图纸一套
图纸包括:平面布置图,结构图。
第二篇:砌体结构设计总结
砌体结构设计总结
砌体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砌体结构应注明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2.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错层交界的墙体,除两侧楼盖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3.在抗震设防区,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对于剪力墙结构,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在角部剪力墙上开设转角窗。抗震设计时,8度及8度以上设防区的高层建筑不宜在角部剪力墙上开设转角窗;必须设置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并采取措施。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p220)
4.底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中要特别注意:a.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b.底框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
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5.托墙梁侧向腰筋不满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5.4(3)条。即: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ф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6.对小墙垛的强度和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压的计算重视不够。
7.阳台挑梁有时与墙中的烟道矛盾。
8.顶层挑梁有时为两层板荷载,不能选用标准层的挑梁。
9.挑梁外露部分与墙内部分标高不同时应注意梁在折角处的宽度及钢筋的锚固。
10.构造柱设计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01第7.3.2.5条)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规范地7.3.2.5的“接近”是指达到《抗规》第7.1.2条表中限制的层数或差一层。)11.砌体房屋伸缩缝的间距超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规定要求(特别还应注意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且未采取有效措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3.1-6.3.9条有许多防止或减轻
墙体开裂的措施。
12.多层砌体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三道承重纵墙,每道纵墙还应沿各自轴线对齐、贯通。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等宽,且房屋的局部尺寸宜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7.1.6条的要求。
13.在冻胀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如采用时,其孔洞应用水泥砂浆灌实。当采用混凝土砌块砌体时,其孔洞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的混凝土灌实。(《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2.2条 强条)。
14.砌体结构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既挑梁埋入砌体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
时,l1/l之比宜大于2。
15.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第7.1.5.4条。)16.采用已禁用的实心粘土砖。
17.楼板计算时,砖混结构房间外墙(包括楼梯间墙)按固接计算不对,此处楼板边支
座应按铰接计算。
18.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5条设计。既: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对砌块、料石墙为4.8m。19.外凸窗台板抗倾覆不够问题:
20.突出屋面的屋顶房间何时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顶计算而不算做一层。
一般认为当出屋面的屋顶房间面积小于楼层总面积的30%时,该部分可按突出屋面的屋
顶间计算而不算做一层。
21.多层砌体房屋不应采用砌体墙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混合承重,如采用这种做法,属
于超规。
22.若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低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表7.3.1的最低层数,如6度区层数为三层及以下的房屋,对于构造柱的设置规范不做要求。此时是否设置构造柱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掌握。23.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有何要求?
高度、层数也应从低处算起,
第三篇:20180724砌体结构设计总结(范文模版)
一、建模 1.柱子
2.圈梁不参与建模分析
3.墙体:有240实体墙能落地的位置模型里尽量布置上墙体,在抗规7.1.2允许范围内时尽量选用页岩多孔砖。
4.洞口:开洞方式同剪力墙
5.首层高度:到基础顶 6.建筑高度:
抗规7.1.2注1里带阁楼的坡屋面计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7.结构形式:砌体结构
二、计算参数
三、计算结果查看: 1.抗震计算
不满足时采取如下措施
(1)提高砌体强度和砂浆强度(2)不满足的位置加构造柱
(3)看看哪个方向的墙体不满足,其他位置增加相应方向墙体(4)增加不满足墙体厚度
(5)不满足的位置做配筋砖砌体,配筋量看计算结果
2.受压计算 3.高厚比计算 4.局部承压计算
四、施工图绘制 1.结构平面布置图
圈梁、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原则:
(1)抗规7.3.1,内墙转角处不一定非要加构造柱
(2)构造柱间距仅在抗规7.3.2-5里有特殊要求,其他无要求(3)配筋详抗规7.3.2-1(4)构造柱尽量减少节省含钢量 圈梁尽量做300高就可以
2.梁配筋图
挑梁应有深入墙体长度,长度要求砌体结构设计规范7.4.6 3.楼板配筋图
同混凝土结构
4.基础图
(1)条基宽度,150kpa:内墙1.8m,外墙1.6m,仅一层墙体1.2m 大于等于280kpa时用280kpa:内墙1.2m,外墙1.0m,仅一层墙体0.8m(2)控制局部换填大于0.6m,持力层厚度3倍基础宽度,详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表3.0.3注1。本工程控制在不小于2m左右(3)条基快重合时,即使有100的缝也留着(4)B轴一层有大洞,做360*400DQL在条基里面
(5)1-2层用MU15砖强度,M10砂浆,2-6层用MU10砖强度,M10砂浆
5.楼梯图
(1)埋深高的时候起步可以在±0.000加梯梁(2)梯梁两侧应有构造柱
(3)半层平台板四周设梁,受力小的方向可只做QL
第四篇: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办公楼
二、设计资料 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概述:拟建场地东高西低,场地绝对标高317.5m—320.3m之间.(2)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于标高为309m,经对地下水质分析表明,地下水对一般建筑材料无侵蚀作作.(3)土层情况: 地质勘探报告指出:1)在场地勘探深度内,第一层土为素土,1号井为0.5m,3号井为1.2m;第二层为黄土Q3黄色—黄褐色,湿—稍湿,可塑—硬型状态,针对孔隙发育,不具有湿隙性,厚度约为3m左右,第三层为古土壤(Q3),呈褐黄—褐红色,块状结构,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含有钙质结核,开挖井时未穿透,厚度在3m以上。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从略。3)该场地土不具不湿陷性。4)各层土承载力标准值建议采用如下值。
Ⅰ
黄土fk=150Kpa Ⅱ
古土壤fk=170Kpa 不考虑土的液化。
2、气象条件
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西北风,基本风压W0=0.4KN/;基本雪压S0=0.3KN/
3、地震设计防烈度:6度
材料供应,施工能力均可保证。
5、建筑设计要求
(1)该工程建筑面积控制在此2000m2以内。四层。
(2)教室开间为3.0m,进深为6.6m,三个小开间形成一个教室;办公室的一侧,开间3.0—3.3m.进深5.4m,室内外高差0.45m,室内土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20.8m.每层设6个小教室,其余这办公室,详见图。
(3)材料作法:
① 门厅、走廊、实验室均采用水磨石地面,其它各房间均采用水泥地面。② 屋面作法,见剖面图。
③ 内墙面采用20mm厚。顶棚15mm厚,混合砂浆粉刷。踢脚线高120mm高,采用水泥砂浆粉刷25厚。墙面用107白色涂料喷白。④ 外墙面采用25mm厚中八厘白石子水刷石墙面。
⑤ 窗采用钢窗。B×h=1800×2400mm;门采用900×2700的木门。
三、设计任务
1、建筑设计
学生可利用建筑学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不受上述建筑平、立、剖面及材料作法的限制,按学校及办公室设计的基本要求,自行设计平、立、剖面及材料作法设计。但应当受建筑场地及总面积要求的控制。
2、结构设计(1)、墙体布置:结合建筑设计或已给定的平面,进行墙体布置,确定采用的承重方案,初拟各墙厚度。
(2)进行圈梁、构造柱的布置。(3)进行结构平面布置。(4)选择(屋)面板。
(5)墙体的强度验算。钢筋混凝土大梁截面采用,伸入墙内大于240mm,底层外墙厚370mm,二层以上及内墙均采用240mm墙体。梁下设240×370mm内壁柱,墙采用双面抹灰。砖用MU10;砂浆:
一、二层用M5混合砂浆,三、四层用M2.5砂浆砌墙.(6)过梁设计.3、绘制办公楼的建筑施工图(1)平面图(2)立面图(3)剖面图
(4)卫生间(厕所)详图
4、绘制办公楼的结构施工图(1)楼盖的结构布置图(2)屋盖的结构布置图
第五篇: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学生先做出住宅楼或学生宿舍的建筑施工图,然后完成如下任务: 1.确定房屋的结构承重方案; 2.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3.刚性方案多层房屋墙体设计; 4.墙或柱高厚比验算;
5.梁端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6.过梁.挑梁设计计算;
7.掌握墙体设计中的构造要求,确定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 8.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
二、设计资料
某四层砖混结构住宅,各层建筑平面图依次见后图,层高均为3m。楼板除走廊及卫生间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外,其余均采用预应力空心板,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室内外高差0.45m,基础顶面距室内地面1.5m。砌体采用MU10粘土砖,M5混合砂浆砌筑。(见附图)
门窗洞口尺寸为:
M-1 1000×2400 M-2 1500×2700 C-1 1500×1800 C-2 1000×1800 1.地形:根据建筑设计部分提供的资料;
2.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地层自上而下为:(1)填土层:厚度约为0.5m;
(2)粉质粘土:厚度约为 0.8m内为(fa130kPa);(3)其下为1.2m厚为粘土(fa220kPa);
(4)再下面是砾石层(fa355kPa)。
(5)基岩:表层中度风化。
(6)建筑区地层的承载力较高,地下水位埋深在地表下-8.00 m, 地下水对一般建筑材料无侵蚀作用;不考虑土的液化。
3.气象条件: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基本风压W0=0.40kN/m,地面粗糙度为B类;
4.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土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5.材料供应及施工能力均能得到保证;
26.不上人屋面活荷载:0.5kN/m;上人屋面活荷载:2.0kN/m(标准值)。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资料进行设计)
三、设计要求
完成以上设计任务。最终成果为计算书一份,设计图纸(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图、过梁、挑梁配筋图等)一套。
四、参考资料
1.《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南》.周俐俐,陈小川.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混凝土结构疑难释义附解题指导(第三版)》.沈蒲生、罗国强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五、课程设计时间
理论课修完后进行,时间为一周。
六、成绩评分依据及标准
1、课程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书(2)设计图纸
2、课程设计评分依据和标准:(1)设计计算书,占总分的50%。① 优(90-100)
设计思路清晰,结构方案良好。设计参数选择正确,选择依据充分,设计计算内容完整,正确无误。设计计算书规范、完整,语言表达逻辑性强,书写清晰,有条理。设计态度端正。
② 良(80-89)
设计思路清晰,结构方案合理。设计参数选择正确,选择依据较充分,设计计算内容完整、正确。设计计算书规范、完整。语言表达逻辑性较强,书写清晰,有条理。设计态度端正。③ 中(70-79)
设计思路较清晰,结构方案基本合理。设计参数选择基本正确,主要参数的选择有依据。设计计算内容完整,有少量错误。设计计算书较规范,内容完整。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逻辑22性,书写整齐。设计态度基本端正。④ 及格(60-69)
设计思路基本清晰,结构方案基本合理。主要设计参数选择正确。设计计算内容基本完整,有一些错误。设计计算书基本规范,内容基本完整,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逻辑性,书写整齐。设计态度基本端正。⑤ 不及格(60以下)
设计思路不清晰,结构方案不合理。关键设计参数选择有错误。设计计算内容不完整,计算有明显错误。设计计算书不规范,内容不完整。设计态度不端正。(2)设计图纸,占总分的50%。① 优(90-100)
设计图纸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满足课程设计要求,正确无误。图面整洁,布局合理。
② 良(80-89)
设计图纸能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能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图面较整洁,布局较好。③ 中(70-79)
设计图纸主要内容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图面基本整洁。④ 及格(60-69)
设计图纸基本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基本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图画基本整洁。⑤ 不及格(60以下)
设计图纸基本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设计图纸表达内容不满足课程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