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4-9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办法
略阳县公共卫生项目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提高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全县公共卫生项目科学、规范、有序、有效开展,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略阳县域内实施的公共卫生项目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政府领导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第四条
县卫生局对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第五条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预防接种服务、传染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II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以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技术管理与指导工作。县妇幼保健站承担全县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以及严重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的乳腺癌、生 理缺陷防治等技术管理与指导工作。卫生监督所承担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管理以及全县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医疗市场监督管理与指导工作。
第六条
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所辖区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和卫生监督所业务指导。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卫生局成立全县公共卫生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项目实施的领导、管理、协调。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负责全县项目的计划、监督、管理、考核、资金拨付等工作。县、镇各项目指导和实施单位都要成立项目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负责承担的项目任务的组织、监督和实施。
第八条
各级项目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制度、管理办法,对项目工作实施情况组织监督和指导。
第九条
县项目办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相关单位项目人员外出考察和学习,也可以根据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卫生监督所等技术指导单位的提议组织人员外出考察、交流和学习。
第三章
监督与指导
第十条
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接受各级政府和群众监督。各项目单位要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第十一条
卫生局项目办负责制定督导管理办法,组织全县项目实施的督导工作,也可委托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卫生监督所按照指导的业务分工对县、镇、村项目实施工作进行督导。各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的项目实施工作进行督导。
第十二条
督导的组织要做好督导计划,明确督导的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督导的方式方法、督导的时间、督导的范围、督导的人员以及组织等。
第十三条
对被督导的单位要有书面的督导意见,在督导结束后要撰写督导报告并上报县卫生局项目办。督导报告要描述督导的组织情况、发现的成绩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时间等。
第十四条
县对镇的督导、镇对村的督导每年不少于四次。
第四章
人员培训
第十五条
县、镇、村各级项目单位按照县公共卫生项目办安排,组织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人员培训和学习。
第十六条
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卫生监督所按照各自负责指导的项目领域,根据各自工作开展需要组织对县、镇两级的项目工作人员培训。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的镇、村级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七条
县级组织的培训以参加上级培训的人员或 聘请具有讲授能力的专业人员为师资。镇卫生院组织的培训以参加上级培训人员为师资,也可以邀请上级专业人员为师资。
第十八条
培训要做好组织工作,培训前拟定培训计划和通知,确定培训的时间、地点、师资、内容和要求,准备详细的讲义资料和培训前评估、培训后评估的资料。培训结束后将培训的通知、课表、报到册、培训前评估资料、培训后评估资料、培训小结、培训决算等装订归档备查,培训小结报县项目办备案。
第五章
任务与职责
第十九条
建立并管理健康档案
1、按照项目服务规范规定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记录。
2、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卫生干预健康指导,消除健康危害。
第二十条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和处理
1、认真执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按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报告方式与时限报告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做好传染病人处置、疫源地消毒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
3、加强医疗市场监管工作,预防和控制食源性传染病及医源性传染病。
4、开展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卫生干预、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转诊、督导、治疗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预防接种服务
1、掌握辖区0-7岁儿童人口基础资料,对辖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进行登记管理。
2、在辖区居住的婴儿出生后或迁入后一个月内建卡、建证。各种免疫接种工作报表、档案填写完整,数字准确,上报及时,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
3、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补种、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等免疫规划工作。
4、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
5、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和相关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6、接种门诊建设规范,冷链设备正常运转,测温记录及时准确。
第二十二条
高血压患者管理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2、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提供4次以上的面对面随访。询问病情、监测血压、鉴别合并症,观察指导用药和饮食。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3、每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做出病情与治疗评估,实行分类干预。
4、高血压患者随访检查结果和治疗干预措施录入高血压病专项管理档案。
第二十三条
糖尿病患者管理
1、建立糖尿病专项管理档案。
2、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随访不少于4次。询问病情监测血糖、鉴别合并症,观察指导用药和饮食,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3、每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做出病情与治疗评估,实行分类干预。
4、糖尿病患者随访检查结果和治疗干预措施录入糖尿病专项管理档案。
第二十四条
孕产妇健康管理
1、开展婚前期、孕前期、孕早期妇女保健。为辖区内婚前期、孕前期妇女提供咨询与指导,为孕早期妇女建立保健手册并指导孕期保健。
2、为孕产妇提供产后家庭访视和产后保健、营养、心理康复、家庭护理、母乳喂养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咨询与指导。
3、开展死亡入户调查。
第二十五条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对每名新生儿家庭访视2次,进行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等宣传指导,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
2、开展婴幼儿健康管理,36月龄内儿童家庭随访服务不得少于8次,对儿童生长发育、辅食添加等营养及护理的咨询指导,常见病预防、五官保健、心理发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对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疾病进行预防、治疗和对体弱儿童建立专案管理及时随访和健康行为指导。
3、定期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生存现状调查,对出生后的高危儿童在1年内随访3次,对每例围产儿死因入户调查。
4、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建立出生缺陷监测底册,从出生到1岁发现出生缺陷进行登记和建档管理
第二十六条
老年人健康管理
1、对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2、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第二十七条
健康教育
1、针对城乡主要健康问题,明确健康教育重点对象、主要内容及适宜方式,做好日常宣传、咨询。
2、通过社区宣传、入户访谈等方式,对重点人群以及 重点疾病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为重点人群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3、定期到辖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居民委员会等重点场所开展健康教育。
4、利用免疫接种、精神卫生、预防性病和艾滋病、无偿献血、生殖健康、禁毒和控烟等主题宣传日开展活动,进行突发事件应对的宣传教育。
5、指导城乡居民纠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6、开发适合本地工作实际的健康教育资料。第二十八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建立统一、规范的数字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和防治网络。
2、对纳入健康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随访不得少于4次。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体检。
3、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卫生干预及康复指导。第二十九条
卫生监督协管
1、掌握辖区监督协管的对象基本情况,做好本底资料。
2、对纳入管理的对象,每年开展巡查不得少于四次,发现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所报告。
3、面向辖区内所有服务对象公布监督服务举报电话,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或县项目办报告或投 诉。
第三十条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为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三病筛查(艾滋病、梅毒、乙肝)、“降消”项目,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
第六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
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乡镇卫生院要求1万人口以内的镇配置项目工作专职人员不得少于3名,1万人口以上的乡镇配置专职人员不得少于5名。其他有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取得乡村医生证书或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从业。
1、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
2、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公开聘用,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实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自查、抽查与考核相结合的定期考核制度。
3、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包括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第七章
项目服务对象与经费补助标准
第三十二条
项目服务对象:县域内居住的所有城乡居民。
第三十三条
经费补贴单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单位,包括县级公共卫生服务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第三十四条
经费补助标准: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25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15元,省财政转移支付6.5元,县财政补贴3.5元。
第八章
考核标准、方法及经费补助办法 第三十五条
考核标准
1、按照公共卫生服务性质、内容、数量,将其划分为相应考核指标,由县公共卫生项目办编制县对镇的考核标准。各镇卫生院编制对村级考核标准。
2、考核结果运用:依据考核得分,将结果分为优秀(分)、良好(分)、合格(分)、不合格(分)四类。
3、根据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和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定期研究调整考核内容和考核准值。
第三十六条
考核方法
1、绩效考核实行半年周期制度,由县卫生局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按照绩效考核细则规定的内容、指标、考核要求,通过资料核对、现场观察、走访座谈、询问调查等进行综合考评。
2、县卫生局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复查。
第三十七条
经费拨付
1、县公共卫生项目办组织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卫生监督所对各项目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对每项任务确定相应的服务价格。
2、县公共卫生项目办根据各单位报表和考核结果,认定各项目单位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参照具体各项工作的价格,确定应支付的经费数额并公示。
3、县卫生局财务科根据各单位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和应获得的经费予以拨付。
第九章
项目补助经费管理
第三十八条
实行专账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建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专账,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只能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或挪用,违者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建立民主监督制度。进行居民满意度评价,将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作为服务质量考核 的重要依据,各项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第十章
信息管理
第四十条
各项目单位都要确定专人负责项目信息管理工作,配备满足工作开展的电脑、网络、电话等设备设施。
第四十一条
信息管理的内容和职责。
1、对本单位实施项目所产生的工作计划、督导和培训资料、总结、会议记录、上级下发的文件和资料、项目实施的相关资料、音像资料等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和保管,及时对信息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指导项目的实施。
2、按时上报各种信息报表和资料,对上报资料的真实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对上报的资料归档备查。
第十一章
奖励和惩处
第四十二条
奖励。
1、对项目各种做出突出贡献和优异成绩的单位,按年度分别进行集体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对项目管理和实施实行创新,取得的经验值得推广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四十三条
惩处。
1、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包括县医院、中医院防保科)因管理缺位、指导失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不力,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2、镇卫生院免疫规划漏卡、漏种、证卡册不符,传染病漏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收集上报不及时、管理混乱,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漏卡,保健内容不全,孕产妇免费分娩漏卡,普服叶酸不达标等,要对相关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公共卫生服务单位绩效考核连续2年排在全县未位,或出现免疫接种空白,传染病报告、管理不规范导致传染病暴发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单位领导一律先予以解聘,再按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4、村卫生室没有按时完成目标任务,要责令整改,因工作失误导致传染病流行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取消其从事公共卫生服务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从业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5、信息上报不及时,信息资料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瞒报、虚报项目信息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第十二章
附则
1、本办法从发文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由县公共卫生项目办负责解释。
二0一二年四月十日
第二篇: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办法
**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全面落实工作任务,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中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第二章 项目内容
第三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及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共11类43项。
第四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人员培训、妇幼健康服务、食品安全、健康促进、公卫考核等共6类17项。
第五条: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按时限全面完成项目任务和工作指标。
第三章 服务对象
第六条:服务对象为县域内居住的所有城乡居民。
第四章 任务分工
第七条:县卫生局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实施全县基
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好经费管理和使用、监督。并确定一名副局长分管公共卫生工作。
第八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监督所、县中医院(以下简称业务指导单位)依据工作职责,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实施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检查考核等。定期开展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业务指导、技术培训、检查考核等工作,完成相应项目工作任务。
第九条: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县医院、妇保院、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具体实施单位)具体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各项目工作任务。
第五章 工作职责
第十条:县卫生局主要工作职责:
(一)履行项目的实施主体职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基本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各业务指导单位和项目具体实施单位工作职责,协调各项目实施单位规范开展工作;
(二)负责对全县项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督导检查、目标考核等工作,将考核与经费兑现相挂钩;
(三)按照服务规范及省市项目指导方案,制定项目具体实施办法、考核管理办法、资金管理、拨付、使用、监督等办法以及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各类项目的实施及管理;
(四)负责项目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等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度;
(五)组织实施项目工作的考核、总结、评估,对督导考核情况进行通报、排序;
(六)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确保项目全面完成,规范运行。
第十一条:业务指导单位工作职责:
(一)受县卫生局委托,负责对相应项目进行安排部署、督导检查、考核评价、总结评估等工作;
(二)对相应项目开展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工作;
(三)负责相关项目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等工作;
(四)完成县卫生局交办的其它有关项目工作任务。
第五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十二条: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设臵卫生专业技术岗位。1万人口内的乡镇配臵专职人员不得少于2名,1万人口以上的乡镇配臵专职人员不得少于3名。其他有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臵。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取得乡村医生证书或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从业。
第十三条: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
第十四条: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实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自查、抽查与考核相结合的定期考核制度。
第十五条: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县卫生局对业务指导单位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业务指导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细化对具体实施单位的督查管理及绩效考核办法,每月对具体实施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下达书面整改意见书,限期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并向县卫生局报告检查和处理结果。
第十八条:业务指导单位因管理缺位、指导失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力,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第十九条:具体实施单位免疫规划漏卡、漏种、证卡册不符,接种率不达标,传染病漏报,隐瞒疫情,处臵不力造成疫情蔓延扩散;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收集上报不及时、管理混乱;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漏卡,保健内容不全,孕产妇免费分娩漏卡,普服叶酸不达标;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知晓率、形成率不达标;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结核病等重点人群管理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对相关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具体实施单位绩效考核连续2年综合考核排在全县末位,或出现免疫接种空白,传染病报告、管理不规范导致传染病爆发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单位领导一律先予以诫勉谈话,再按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必要时,可取消其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资格。
第二十一条:村卫生室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要责令整
改,因工作失误导致传染病流行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取消其从事公共卫生服务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从业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第七章 项目考核
第二十二条:县卫生局会同财政部门,并组织各业务指导单位对具体实施单位每半年逐一全面考核1次;各业务指导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每季度自行组织对各具体实施单位进行考核1次;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进行考核。每年11月20日前完成所有考核工作。
第二十三条:项目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考核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考核标准和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简便高效原则。简化考核程序,突出重点内容,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准确。
(三)督考结合原则。根据各单位职责的重点,采取督导检查与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模式。
(四)绩效挂钩原则。充分发挥考核作用,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奖优罚劣,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使用效益。
(五)科学规范原则。考核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准确、合理地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情况。
第二十四条:项目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组织管理情况。包括组织保障、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等情况。
(三)资金管理情况。包括资金的使用、核算等情况。
(三)项目执行情况。按当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要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四)项目实施效果。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度等。
第二十五条:项目考核方法及标准(详见附件):
(一)项目考核方法:采取现场考察、查阅资料、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有关单位和城乡居民进行考核和调查。
(二)项目考核标准:业务指导单位对具体实施单位的日常考核办法可结合附件进一步细化,由业务指导单位自行制定;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考核标准由乡镇卫生院结合本辖区实际自行制定。
第八章 考核结果应用
第二十六条:纳入各单位卫生工作目标任务中予以考核,考核结果全县通报,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扬,对考核成绩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七条:督导考核结果为核拨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主要依据,县卫生局依据考核结果核拨公共卫生项目资金。
第二十八条:督导考核结果为被考核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任免,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
(一)每年在妇幼、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4个项目业务指导单位中评选出1个单位予以奖励,奖励基金为30000元;对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进入前三名的项目业务指导单位予以奖励,奖励基金为50000元。受到奖励的单位必须将奖励基金全部用于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奖励,具体分配标准为单位主要领导30%,分管领导20%,其他相关工作人员50%。
(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每年设4个单项奖(妇幼项目、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卫生监督协管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对考核中单项在全县排名第一的项目具体实施单位(乡镇)予以奖励,妇幼项目30000元、疾病预防控制项目30000元、卫生监督协管项目10000元、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10000元。受到奖励的单位必须将奖励基金全部用于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奖励,具体分配标准为单位主要领导30%,分管领导20%,其他相关工作人员50%。
(三)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后三名的单位主要领导,县卫生局予以戒免谈话;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末位的单位主要领导,建议解聘或降低职务。
第二十九条:对在项目实施、督导、考核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报请有关部门进行核查,并依法依纪给予处理。
第九章:资金管理
第三十条: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认真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资会管理。对于按规定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城乡居民收费。
第三十一条:各单位要按规定使用补助资金,必须将补助资金用于相关的人员支出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
第三十二条:补助资金用于各单位为城乡居民提供统一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内的各项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将补助资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圳等其他支出。对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的,要报请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虚报、瞒报有关情况骗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的,除责令其立即纠正外,要相应核减专项补助资金,并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三十三条:各乡镇卫生院具体落实村卫生室40%公共卫生工作任务,享受40%服务经费的要求。对无能力或不愿承担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要以书面形式进行情况说明;落实工作经费必须通过考核,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落实到位。
第十章 组织领导
第三十四条:为加强项目领导,县卫生局成立全县公共卫生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协调、实施、管理。成员由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监督所、县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分管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实施。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项目是指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业务指导单位包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监督所、**县中医医院。
具体实施单位包括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职责分工;
2、**县承担的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一览表;
3、**县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考核标准(试行);
4、**县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补助标准(试行)。
附件1:
**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国家基本 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职责分工
1、卫生局:负责基本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落实、管理,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组织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等项目。
2、妇保院:组织实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降消项目、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
3、疾控中心:组织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治、疟疾防治、健康素养促进、地方病防治等项目。
4、中医医院:组织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等项目。
5、卫生监督所:组织实施卫生监督协管等项目。
6、爱卫办:组织实施农村改厕等项目。
第三篇: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拨付管理,是根据当年上级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绩效考核后,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账务管理和使用管理。为保证资金专项管理,运作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特制订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一、资金来源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45元。
2、区卫生局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3、区卫生局根据财政下拨经费情况及上半年考核结果,一般在每年7月下达当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50%到本账户。
二、专账管理
1、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要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拨入款项统一计入“财政补助收入-专项补助-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科目,支出要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支出项目列支。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必须严格财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的使用率要与项目工作进度相适应。
三、强化制度
为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合理运用,严格管理,制订建立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专账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规范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其他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是单位为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特定工作,由上级部门拨付给本单位的专项工作经费补助。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一)专项资金应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专项、专人审批开支,本着统筹安排、量入为出的原则,由院领导统一核算。
(二)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应设置“专项资金管理台账”进行日常管理,要定期对专项工作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专项工作完成后,应根据有关要求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第四条 专项工作业务经费报销,经办人必须在发票上注明每笔支出的事由,部门负责人签字证实,按报账审批权限送主管领导审批签署意见后,交财务列支。
第五条 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对支出项目的真实性负责;财务对报销单据的合规性、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财务制度负责;主管领导对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负责。
第六条 所有报销原始凭证,必须内容合法,发票签章、字迹要清晰,项目填写齐全,要具备费用开支项目、单位名称、单价、数量、金额等内容,大小写相符,不得涂改,否则财务不予报销。
四、严格管理,接受监督
1、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及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定期上报,提高项目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2、严禁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套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补助,或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
3、每半年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自查管理,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篇:(新)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为了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保证资金专项管理,运作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依据《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办法》(眉财字〔2011〕88号)文件精神,经院委会研究决定,特制订本院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一、资金来源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5元。
2、县卫生局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3、县卫生局根据财政下拨经费情况及上半年考核结果,一般在每年7月下拨当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70%,到本院账户。
二、专账管理
1、本院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要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拨入款项统一计入“财政补助收入—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科目,支出要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支出项目列支。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必须严格财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的使用率要与项目工作进度相适应。
三、强化制度
为保证公共卫生项目项目资金的合理运用,本院严格管理,制订建立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专帐管理制度。第一条 为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规范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是单位为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特定工作,由上级部门拨付给本单位的专项工作经费补助。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一)专项资金应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专项、专人审批开支,本着统筹安排,量入为出的原则,由院领导统一核算。
(二)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应设置“专项资金管理台帐”进行日常管理,要定期对专项工作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专项工作完成后,应根据有关要求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第四条 专项工作业务经费报销,经办人必须在发票上注明每笔支出的事由,部门负责人签字证实,按报账审批权限送主管领导审批签署意见后,交财务列支。
第五条 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对支出项目的真实性负责;财务对报销单据的合规性、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财务制度负责;主管领导对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负责。
第六条 所有报销原始凭证,必须内容合法,手写发票签章、字迹要清晰,项目填写齐全,要具备费用开支项目、单位名称、单价、数量、金额等内容,大小写相符,不得涂改。否则,财务不予报销。
四、严格管理,接受监督
1、本院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及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定期上报,提高项目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2、严禁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套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补助,或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
3.及时兑付村级项目资金,以调动村医的工作积极性。
4、每半年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自查管理,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眉县小法仪卫生院
第五篇: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
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用于支持各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资金。
第三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面向全体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面向特定人群或针对特殊公共卫生问题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国家中医药局会同财政部,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和工作任务、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及财政预算情况研究确定。
第四条
补助资金按照以下原则分配和管理:
(一)合理规划,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科学论证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统一分配,分级管理。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统一分配,具体项目落实由各级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和中医药部门分级 负责。
(三)讲求绩效,量效挂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经费标准足额安排补助资金预算,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第六条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需方补助、工作经费和能力建设等支出。
第七条
补助资金应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163号)要求,做好绩效目标的设立、审核、下达工作。
第八条
补助资金标准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适时调整,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成。
第九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根据各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住人口数量、国家规定的人均经费标准等,统筹考虑区域财力状况和绩效评价情况确定,对西部、中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的比例,对东部地区按照50%-10%的不同比例予以补助;对中部地区“比照县”,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7‟2号)规定的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县(市、区)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规定的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等民族自治州,比照西部地区按照80%的比例补助。重大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根据任务量和补助标准确定对各地的补助金额,或根据项目分类特点,采取因素法进行分配。
第十条
中央财政按照•预算法‣和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于每年9月30日前将下一补助资金预计数提前下达地方,并在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九十日内正式下达补助资金。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正式下达到本行政区域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部门,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财政、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实际,统筹使用上级和本级财政安排的相关资金,确保公共卫生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第十二条
省级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确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和标准,结合本地区疾病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各项服务的数量和标准。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推进购买服务机制,省级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做好各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合理制定成本补偿参考标准,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予以合理补偿。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和中医药部门以及补助资金具体使用单位,要按照财政预算和国库管理有关规定,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规范预算执行管理。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 支出。补助资金原则上应在当年执行完毕,未支出的补助资金按财政部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管理。
补助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资金使用过程中,涉及政府采购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执行。
第十五条
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和中医药部门负责项目业务指导和管理,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并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管理、资金使用情况、任务完成数量、质量和时效,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社会满意度等。
第十六条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分配与相关项目执行进度、绩效评价、预算监管和监督检查结果适当挂钩。
第十七条
省级财政、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部门负责本地区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根据需要开展对各省(区、市)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的抽查工作。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原则上每年一次,也可根据需要,以一定的项目实施期为限,开展中期绩效评价。
第十九条
省级财政、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部门负责本地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问题,确保资金安全。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按规定对补助资金实施全面预算监管。
第二十条
补助资金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监督。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或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补助 资金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财政、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备案,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04‟24号)、•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311号)、•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09‟36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