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郊区2009年城乡一体化

时间:2019-05-14 03:3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铜陵市郊区2009年城乡一体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铜陵市郊区2009年城乡一体化》。

第一篇:铜陵市郊区2009年城乡一体化

铜陵市郊区2009年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全市城乡一体化暨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农业精品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进程,打造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城乡一体化工作方案

1、成立区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区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在1个月内出台。(责任单位: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统筹委)

2、制定城乡一体化各子方案,均在市子方案下发后1个月内出台。

一是制定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体系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经发委)

二是制定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体系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统筹委)

三是制定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

四是制定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国土局)

五是制定土地流转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统筹委)

六是制定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七是制定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八是制定铜陵南部城区建设实施方案,市没有子方案,由铜陵南部城区建设管委会负责制定,1个月内出台。(责任单位:铜陵南部城区建设管委会)

九是制定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区环保旅游局)

十是制定市级事权、产权下划的具体实施细则。(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人事局)

3、加强督查。区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将对各单位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度进行定期督查指导和不定期抽查。(责任单位: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统筹委)

二、启动起步区建设,加快南部城区建设进程

1、起步区建设

一是上半年完成起步区规划和政务中心详规报批,9月底前启动政务中心建设。(责任单位:铜陵南部城区建设(大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是完成1.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包括大通工贸园、横港物流园、私营工业园、政务中心、大通110KV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铜陵南部城区建设(大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是做好南部城区的市重点工程的征迁和协调服务工作,包括铜都大道三期、铜官大道、准海南路、沿新大道南段、天店路、东大路等。(责任单位:区征迁执法中心)

2、安置点建设

一是实施白鹤家园安置点建设工程。白鹤家园安置点二期15栋上半年开工,水、电、气等方面工程要同步完成。(责任单位:区征迁安置房建设项目部)

二是实施罗家村安置点工程建设。罗家村安置点一期6月份交付使用,二期9月份交付使用,三期13栋住宅房年底交付使用。(责任单位:区征迁安置房建设项目部)

三是实施大通民主安置点和美食广场建设。完成一期开工地块征迁、项目规划等前期准备和规范完善土地手续等工作,3月18日美食广场开工,年内完成主体工程10万㎡封项。(责任单位:区征迁执法中心)

三、选准突破口,加快城乡一体发展

1、大通镇:以全力争取移民迁建工程,推进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突破口。一是大力推进移民迁建工程,为和悦洲整体开发打下基础。做好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转户、低保、社保等优惠政策,争取土地整理、复垦、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和悦洲土地流转,编制和悦洲旅游休闲观光整体开发的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移民迁建安置点规划设计,争取土地置换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群众稳定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招大项目。二是适时启动古镇保护开发,分阶段实施和悦老街、澜溪老街恢复和保护开发。今年确保完成大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及报批。三是逐步实施大通旅游开发。今年完成白浪一期工程建设,发展大通鱼文化,结合和悦洲土地流转,打造生态旅游观光业。(责任单位:大通镇)

2、铜山镇: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打造远郊功能齐全的省级中心镇为突破口。一是做好镇总体规划修编,将矿区纳入镇统一规划,确保年内完成,并积极争取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是做好铜山矿业深部开采和铜山金磊万吨水泥线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发展为大企业服务的配套产业,为争创亿元财政乡镇打下基础。三是加强中心镇建设,11月底前实施完成竹园社区综合整治工程,从铜显路两侧的农村小区入手,逐步实施每个村1-2个小区的城镇化建设,今年完成北屋小区配套建设;实现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组组通、路灯全覆盖,绿化覆盖率60%以上。(责任单位:铜山镇)

3、灰河乡:以实施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优美乡镇为突破口。一是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加快实施1000亩东风葡萄基地规划建设、5000亩太阳意杨林生态开发建设、久昌2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和东元千亩樟园建设,主导农产品基本通过无公害认证。二是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基本消除区域内污染源;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今年要完成1个省级生态村、2个市级生态村的申报工作,力争获得1个省级生态村和1个市级生态村称号;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生态优美乡镇。(责任单位:灰河乡)

4、安庆矿区办事处: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远郊中心村建设样榜点为突破口。做好马鞍、花园社区综合整治规划,11月底前完成综合整治工作,总投资不少于600万元;完成马鞍、花园道路户户通、中间河护砌、社区亮化和村庄绿化;完成社区健身场所、有线电视和网络到村入户;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100万元;建成道路宽畅、路灯明亮、绿树成阴、溪水清沏的新农村建设样榜点。(责任单位:安庆矿区办事处)

5、桥南办事处:以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安置点建设,利用土地征迁机遇,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流转和置换,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居民增收。(责任单位:桥南办事处)

四、抓好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全区确保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6亿元,其中南部城区管委会1.2亿元,区征迁执法中心2500万元,区征迁安置房项目部2500万元,大通镇、桥南办事处、安庆矿区办事处、铜山镇各2000万元,灰河乡、专管办各500万元。重点做好以下项目建设:

1、社区亮化及社区办公楼工程。实施20个社区亮化工程,安装2000盏路灯;实施3个社区活动房建设。完成投资1000万元。(责任单位:乡镇办、区专管办、区统筹委、区民政局)

2、社区整治工程。实施5个社区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责任单位:乡镇办、区统筹委)

3、道路建设工程。实施道路建设22公里,完成投资800万元。其中:村村通9.9公里(大通4.9公里,安铜办1.7公里、铜山镇3.3公里);改造完成大通光荣大道、沿江路建设任务;实施完成组组通和户户通10公里。(责任单位:乡镇办)

4、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总投资219.6万元,新建1座5T垃圾中转站,购置1辆5T拉臂车、1辆洒水车、2辆电动垃圾收运车、2辆2T小型垃圾运输车、380只废物箱。(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5、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大通郎冲畈、千斤坝2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180万元。(责任单位:大通镇、区统筹委)

6、河道疏浚工程。河道疏浚35公里,完成投资350万元。(责任单位:乡镇办、区统筹委)

7、中心村镇建设工程。实施大通镇区、铜山镇老镇区综合整治和5个中心村配套建设。(责任单位:乡镇办、区统筹委)

8、省市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认真组织实施2009年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和市新农村建设十项重点工程建设。(责任单位:乡镇办、区统筹委、区财政局)

五、围绕精品作文章,发展现代农业

1、推进“4285”工程,打造精品农业

一是建设精品基地。年内精心打造500亩葡萄、1000亩无公害蔬菜、600亩彩化苗木、400亩高产早园竹、400亩高产板栗、50亩白姜、50亩食用菌7个精品农业基地建设。重点扶持东风葡萄基地,连片再扩种150亩葡萄,使葡萄面积达到1000亩,申报绿色农产品认证。(责任单位:各乡镇办)

二是塑造精品品牌。继续培育小磨油、生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大通美食节、灰河东风葡萄节等活动来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塑造精品品牌,力争今年市以上名牌农产品达到3个。(责任单位:各乡镇办)

三是发展精品乡村旅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成白浪湖渔业休闲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新增旅游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实施铜山镇农民休闲公园建设,培育精品乡村旅游业。(责任单位:大通镇、铜山镇、区环保旅游局)

四是培育精品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促其做大做强。申报市级龙头企业16家以上,其中大通镇6家以上,桥南办事处和灰河乡各3家以上,铜山镇和安庆矿区办事处各2家以上。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其中大通镇、桥南办事处、铜山镇各1家以上,灰河乡和安庆矿区办事处也应创造条件积极申报。(责任单位:乡镇办、区统筹委)

2、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各乡镇办要创新思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下,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通过租赁、转让等方式由公司进行综合开发,实现规模化经营。今年确保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大通镇8000亩、桥南办事处6000亩、灰河乡4000亩、安庆矿区办事处2000亩、铜山镇3000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各乡镇办完成1家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作,开展土地置换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责任单位:乡镇办、区统筹委、区国土局)

3、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向市民过渡。组织实施农民科技、农村实用技术、思想道德素质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开拓、勇创新的新型人才队伍。聘请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省农科院等专家培训农民1000人次;阳光工程培训1700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300人。(责任单位:乡镇办、区统筹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六、发展社会事业,促进郊区和谐

1、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改善办学条件,完成280名双亲留守儿童读物征订工作;实施12401.2㎡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工程,完成投资620万元。(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2、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完成1所乡镇卫生院和11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以上,确保不少于1.2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3、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年底实现参保16911人,参保率达60%;完成农村敬老院40张床位的改扩建工程。(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4、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成1个乡镇1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18个社区文化家园点、3家农家书屋建设、11个20户以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责任单位:区文体广局)

第二篇: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铜陵市人民政府

(2008年6月19日)

铜陵市辖一县三区,代管普济圩国营农场,国土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73.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34万人,城市化率为58%,工业化率为67%。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50.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30元,先后荣获全省文明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称号。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5%和35.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保持在13%以上。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态势。

一、铜陵市具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

一是具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自然基础。我市位于皖中南暨长江下游南岸,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形,地势自南而北由后山区、丘陵区、洲圩区依次分布,除去三块飞地,其中后山区和洲圩区约占国土面积的70%。作为工矿城市,很多厂矿靠近资源设点,身处县乡之中,客观上在劳动用工、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需求等多方面带动和推进了周边农村的发展,而狭小地域形成的产业和人口布局必然在先天促成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二是具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我市属于皖江城市带第一方阵城市,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已从一个单纯依赖资源开采的初级原材料加工型产业体系转变为以铜加工、电子、化工、建材、纺织和能源等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6.83亿元,非农产业比重超过97%,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不到全市的四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现价总产值584亿元,工业增加值16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 —

2实现利润25亿元,四项指标总量均居全省第4,特别是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7,居全省第一。从人均水平来看,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消费能力等多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三是具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想基础。今年是解放思想30周年,铜陵在其间多次开展全市范围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七大提出在新起点上要继续解放思想,市委、市政府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促使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理解,引导全市人民冲破阻碍发展的思想束缚,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发展愿望,深化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各项活动,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四是具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治基础。党的十六大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十七大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省委、省政府也提出“城乡一体化马芜铜先行一步”的战略部署,对资源型城市推 — 3 —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我市在2005年就提出了铜陵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城乡“五个统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基本建设、统筹城乡市场体系、统筹城乡管理体制、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方向,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市情,正确分析和判断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主动抬高工作标杆,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前8年实现全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五是具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基础。1991年,我市就提出“一体二通三突出”的发展战略,其中“一体”就是“城乡一体化”,标志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的开始。近年来,我市着力在率先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发展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惠及了包括30万农民在内的全市人民,使全市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5年,我市率先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全市有29.6万农村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起,全面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 — —

4保障制度,低保金人均补差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专门拿出1700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城镇乡村规划编制;建成“村村通”道路514公里,提前3年完成省下达的“村村通”工程目标;在全省率先免征了农业税、免除了洲圩区防洪排涝水电费、实行了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用4年时间,投资1516万元,完成了45座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连年丰收。城乡用电、供水实行了同网同价,城市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2.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6%。城市化率从2003年的51.4%增加到2007年底的58.8%,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34平方公里增加到55平方公里。

上述情况表明,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比较扎实,城乡一体化发展已走上了互动融合的道路,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第三篇:铜陵市郊区三资清理工作总结

铜陵市郊区“三资”清理工作总结 为扎实推进我区“阳光村务工程”和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铜办„2010‟25号)文件精神的统一部署,我区从6月中旬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在相关部门和乡镇村各级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多月辛勤工作,圆满地完成任务,现将主要工作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铜陵市郊区下辖5个乡(镇、办)、27个村民委员会、330个村民小组。全区有1.3 万农户、4.3万农业人口、2.7万个农村劳动力。我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从6月底启动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将“三资”清理列入7-9月份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各乡镇办“三资”清理领导小组,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截止8月底,全区27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了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召开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对各村集体“三资”清理结果进行了确认,并汇总上报至各乡镇办“三资”清理办公室。各乡镇办于9月10日前将清理结果上报至区“三资”清理办公室。

二、“三资”清理的成果

这次“三资”清理出:

1、资金资产总计1537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5060万元、固定资产8070万元、农业资产

180万元。

2、资源性资产总计14.76万亩,其中土地2.18万亩、林木4.83万亩、山岭5.78万亩、水面1.51万亩。

3、村级债权总额2970万元。按时间划分,绝大部分是三年以上的;按类别划分,主要为外单位和个人借款及其他应收未收款项。

4、村级债务总额3946万元,其中账面债务3820万元,账外债务126万元。按债务来源划分,金融机构贷款215万元,单位借款722万元,个人借款14万元,应付未付款项2995万元;按债务时间划分:三年以下债务484万元,三年以上债务3462万元;按形成债务原因划分,主要为兴办集体企业债务及新农村建设债务。

根据“三资”清理统计指标比较:资产清理前账面价值2473万元,而清理后实际价值8251万元,增加5778万元。资源清理前台账面积6.64万亩,而清理后实际面积14.76万亩,增加8.12万亩。债权清理前账面数2979万元,而清理后2970万元,减少9万元。债务清理前账面数4357万元,而清理后实际数额3946万元,减少411万元。

通过这次清理,有利地保护了村组集体资产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组资产资源的流失。摸清了村级家底,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村级资产资源现状,从而为下一步实行委托代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三资”清理的做法

(一)加强领导。为确保“三资”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区成立了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组,由区农林水利局、财政局负责。各乡镇办也相应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组,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报账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或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参加清理小组,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三资清理工作。

(二)建章立制。自2010年6月 9日参加市“三资”清理工作动员会后,我区即制定了“三资”清理实施方案,方案对组织领导、“三资”清理主要任务和目标、操作程度、实施步骤等作了精心安排,提出了我区“三资”清理分三个阶段逐步进行,即组织发动阶段(2010年7月上旬),全面清理阶段(2010年7月上旬-2010年9月上旬),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9月中旬)。同时配套制定了三资代理各项工作制度。

(三)广泛宣传。各乡镇办,村(居)积极按照文件精神和布置要求利用墙报、公开栏、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宣传清理工作的意义、目的、内容、方法、政策,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了解三资清理工作,使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开展谈心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发动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清理工作。

(四)开展培训。组织具体工作人员参加区“三资清理”专项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政策、明确重点、掌握清理工作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五)清理登记。区内5个乡镇办的27个村严格按照区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照区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领导

小组办公室转发的安徽省“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简报第12期《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有关问题的解答口径》,认真开展“三清”工作。在“三资”清理过程中,各村按照省统一制定的清理核实情况登记表,清理一项登记一项。资产资源的登记按类别详细登记其名称、数量及使用情况,并对“三资”清理的相关材料进行全面摸底、核实和登记造册,各乡镇办清理组在各村清理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审核把关,做到了真实、准确,无遗漏。在清理过程中,还邀请了群众代表参加,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并充分发挥村清理小组的作用。

四、“三资”清理工作存在不足

这次 “三资”清理工作,经过乡村两级两个月的辛勤努力,已完成此项工作,但通过汇总分析,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清理不够透彻全面。如有的村忽视了村民组的小沟小渠登记,也存在零星的集体土地漏登现象。少数村(居)对债权债务仅做登记,未做进一步清理、归类和分析,对历史遗留债权债务界定不明晰,缺乏有力的化债举措。还有的村登记资产资源估值和丈量面积不够准确与实际有出入。

(二)产权不清,确权困难。有些资产资源,由于时间过长,无知情人,产权属村组还是村集体,很难分清。虽然村级已登记上,但要准确确定权属,还要进一步界定。

(三)资源性资产合同承包金较低。有些村级资源性资产承包金较低,每年承包金为几百元甚至几十元,有的有

合同而不兑现或几乎不缴承包费,使资源资产未被充分利用,集体利益受损。

(四)村干部存在思想顾虑。少数村干部思想有顾虑,不敢正视矛盾,影响清理质量,对于一些资产资源权属敏感问题,不愿接触矛盾,怕得罪人。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认真做好全区“三资”清理工作的上报和总结工作,迎接省、市各级组织检查验收;

二是完善各村集体资产资源明细台帐,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并据实反映 “三资”的数量、种类以及经营使用情况。

三是建章立制,成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为推进“阳光村务建设”夯实基础。

第四篇: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和

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和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尽快建立起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到2012年,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全面覆盖、比较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联动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1.实现城乡劳动者比较充分就业。到2012年,全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新增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城镇消除零就业家庭,农村消除零就业转移农户。

2.全面推行一体化、多层次、可衔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12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实现社会化管理。

3.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到2012年,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96%以上。

4.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以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优抚对象、流浪乞讨人员、农村重灾户、特困户、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为主要救助对象,坚持以政府救助为主导,相关政策扶持为补充,社会各类捐赠为辅助,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工作重点

(一)认真贯彻《就业促进法》,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

1.统筹做好城乡劳动者就业。加大宣传、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力度,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高举公平就业旗臶,为城乡劳动者创造公平就业环境。要将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扶持创业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业富余劳动力、复退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2.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要合理规划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通过发展小城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加大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力输出力度,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的规模,树立地方特色服务品牌,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全民创业氛围的形成。要面向城乡劳动者广泛开展创业培训,积极组织实施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创业培训后续服务,提升创业者素质,增加创业的成功率。要结合铜陵实际,鼓励城乡劳动者创办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铜工艺品、农业产业化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加快创业园(街、区)建设,依法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闲臵厂房等,因地制宜地建设循环工业园、高科技创业园、再就业创业园、失地农民创业园、返乡农民创业园等各类就业创业园(街、区),引导有创业愿望、有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人员入园创业,给予扶持。各级政府要在资金、场地、税收、服务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铜陵籍成功人士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4.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援助制度,制定完善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鼓励、支持其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或组织起来就业。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调查摸底、申报认定等程序和办法,建立基础台帐和服务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和服务。在城镇,要重点加强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在农村,要积极探索帮扶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办法。把农村困难家庭中有就业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的成员,特别是零转移农户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提供技能培训、岗位信息等服务,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帮扶困难家庭人员特别是零转移就业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将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提供就业援助。

5.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城乡劳动者均可参加政府补贴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城乡劳动者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可自愿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点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的发给《安徽省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后参加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创业愿望的可参加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的发给《安徽省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建立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衔接机制。各定点培训机构要大力推行“订单式”和“定向式”培训,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推荐就业,实现培训—鉴定—就业一条龙服务,提高培训后学员的就业率。

(二)完善和落实一体化、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保障水平。

1.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巩固和完善城镇各项社会保障的同时,重点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建立由农民自主筹缴费为主,村补助,财政适当补贴的筹资模式,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先行实施,逐步推开。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相互转移机制。

2.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增加筹资额,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待遇和管理的统一。

3.实行统一城乡务工人员的失业保险制度。取消城乡务工人员在失业保险政策上的差别,实行统一参保,统一缴费比例,统一待遇,统一管理,实现城乡务工人员失业保险全覆盖。

4.逐步提高农村保障水平。根据铜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镇社会保障水平,适时调整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有较大增幅和提高。

(三)完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高诚信、阳光、科学化管理服务水平。

1.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巩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成果,规范低保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完善城乡低保诚信机制、低保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以及与铜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自然增长机制。深入贯彻新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推动农村敬老院向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或老年公寓转变,集中供养率达50%,逐步建立农村五保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

2.重点抓好困难群体救助。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深入开展“阳光救助行动”,为城乡低保边缘户、因病因灾等低收入困难群体解决临时困难,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发挥福彩公益金、慈善资金、捐赠资金等在救助中的最大效益;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协调委员会例会制度,完善救助职责分工,搞好各项救助制度尤其是住房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救助、教育救助以及残疾人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

3.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健全工会组织四级帮扶体系,逐步提高慰问和救助标准,重点完善特困职工医疗优惠政策,提高医疗补助标准。探索在优势行业、大企业中建立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互助互济作用,推动送温暖工程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四)加快发展慈善事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慈善组织和专业志愿者服务组织,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加强社会捐赠管理,依托基层社会事业服务机构,设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广泛开展专项和经常性捐赠活动,积极推广“慈善超市”和“爱心超市”,使社会捐助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支持、社会举办、公众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五)以民有所居为目标,加强住房保障工作。以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建立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大力推进城市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开展限价房试点,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十一五”末,全市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规模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规模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用5年左右时间,把我市旧住宅区基本改造完毕。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建设农村居民点。

(六)夯实公共服务基础,提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水平。

1.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使基层服务组织与其担负的任务相适应。

2.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在与省厅实现广域主干网互联并使用全省统一劳动社保软件平台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金保二期建设,尽快在全市范围实现数据标准和业务流程的统一,实现劳动保障网络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和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全面覆盖。积极做好全省统一社保卡的发放、管理等工作,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中的应用。

3.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工人需求情况,重点建设好市区公共实训基地,并带动县、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中心示范、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各具特色、产业衔接的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网络。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组织保证。把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臵,成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个推进小组,落实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层推进的工作机制。将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相关目标任务列入县、区及市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和现代新农村建设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和检查督办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营造政策环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化户籍、土地、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改革,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在城镇稳定就业创造条件。按照“统一、有序、高效”的原则,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逐步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可衔接的政策体系和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资金支持。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较大幅度增加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等方面的支出,形成与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

(四)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制,为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驾护航。建立覆盖城乡所有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体系,依法严肃处理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城乡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等机构协调劳动关系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能,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铜陵市郊区民生工程汇报材料

铜陵市郊区民生工程汇报材料

一、2010年民生工程工作思路

为切实做好2010年民生工程工作,巩固民生工程成果,进一步提高和扩大民生工程受益程度,让民生工程持久发挥效益,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度增强。结合我区实际,现将2010年民生工程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民生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即重点围绕“实”、“好”、“快”、“统”做文章,从五个方面着“力”,一项一项抓落实,不断抓出成效;突出四个要点:即落实工作责任和政策措施,强化资金落实和监管,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水平和受益程度,夯实基层和基础工作,按照“新”的要求:即努力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升,在工作机制上有新突破,在协调推进上有新作为,在惠民利民上有新成果;实现三个目标:即确保既定民生工程工作任务完成,确保民生工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确保人民群众满意。

(二)扎实开展2010年民生工程征集工作

总结民生工程工作经验,开展好民意调查问卷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征集2010年民生工程项目,把人民群众最盼望、最急需的项目列入备选工程。

(三)夯实完善民生工程基础工作

巩固提升2009年各项民生工程的工作成果,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保障水平和受益程度,按照“一线实”的要求,把基层数据核清,把发放对象搞好,把惠民成效落实。健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做到镇、村、组干部只见数字不见钱,资金直达补助人。

(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类项目建设

继续把工程类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实施全部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努力做到资源共享,设置共用,严格落实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管理和竣工验收等各项制度,强化质量监管和责任监督,使工程项目让群众满意,经得起检验。

(五)强化综合协调和服务推进工作

按照胡总书记“抓好落实,抓出成绩”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强化区政府统一领导,民生办综合协调,各部门牵头配合,责任单位负责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协调到位,服务到位,资金到位,实施到位,监管到位。

(六)面向基层加强宣传政策

把民生工程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民生工程社会影响力,让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

人心。

(七)进一步加大目标考核和督查力度

2010年民生工程任务一经确定,我区将继续按照“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的要求,强化目标管理,细化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完善、规范、提高”,在工作效能上做文章,使各项民生工程有序稳步实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完成明年民生工程各项任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高炉,建设幸福铜陵做出新的贡献。

二、“挂牌督办”项目进展情况

列入市民生办“挂牌督办”的项目我区虽然没有,但针对全区尚未完工或进度相对滞后的项目,我区也制定了《民生工程挂牌督办、分级调度、限期推进制度》,对后进的8个工程项目分别确定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督办,区民生办和相关部门分级调度,实施单位限期推进。目前的进度情况是:

(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正在入户安装,已完成90℅,限期在11旬上旬完工。

(二)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目前砼路面基本结束,已完成80℅,限期在11月底完工。

(三)大通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已封顶,正在进行室内装潢,限期在11月底完工,12月底投入使用。

(四)大通镇郎冲畈小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90℅,限期在11月上旬完工。

(五)白鹤菜市场建设工程:工程已封顶,限期在12月底完工。

(六)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完成1650套(含实物配租264套),限期在12月底完工。

(七)社区办公场所建设:大通镇澜溪社区、安铜办马鞍社区已封顶,限期在11月底完工;碎石岭社区一层已完工,限期在12月底完工。

(八)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碎石岭社区垃圾中转站已完工,垃圾箱购置已完成,环卫车辆市正在招标采购。限期在11月底完工。

下载铜陵市郊区2009年城乡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铜陵市郊区2009年城乡一体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铜陵市郊区会计核算中心业务操作流程

    铜陵市郊区会计核算中心 业务操作流程 1、登录系统:详见《金算盘远程用款申报操作指南》; 2、填写“单位用款申请单”(报账、预付单位款)——报账员; 根据指标或去年结余,报账员填......

    城乡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城乡教育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一)重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缩小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多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有力措施,促进农村地......

    城乡一体化

    户籍改革的关键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刘文海 户籍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社会各方面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很高,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客......

    城乡一体化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589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则存在着明显差异。我国的快速城镇化道路,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命题......

    城乡一体化

    摘要:本文首先探究了城乡一体化概念以及城乡一体化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其次,用社会结构理论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

    城乡一体化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 兴塔中学陈芝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

    城乡一体化

    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进程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把***加强小城镇建设及环卫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向各位做一下简要汇报: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