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时间:2019-05-14 03:3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第一篇: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9.8≈10m/s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g=9.8≈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2 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Vy)1/2=[Vo+(gt)2]1/2 2

2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11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

2h≈36000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116.静电力F=KQ1Q2/rK=9.0×10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9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 当 L⊥B时: F=BIL,B//L时: 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 当V⊥B时: f=qVB,V//B时: 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m≈μN(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2)力矩

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

M顺时针= M逆时针 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 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同向: F=F1+F2

反向:F=F1-F2(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

F1⊥F2时: 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 |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

Fy=Fsinβ

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成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第二运动定律:F合=ma 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第三运动定律F=-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 二力平衡 5.超重:N>G 失重:N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 K:比例系数 X:位移 负号表示F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

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 成立条件:摆角θ<5

0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 共振的防止和应用A140 5.波速公式V=S/t=λf=λ/T 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6.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 20℃:344m/s 30℃:349m/s(声波是纵波)7.波发生明显衍射条件: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8.波的干涉条件: 两列波频率相同 *(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

m:质量(Kg)V:速度(m/S)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

F:恒力(N)

t:力的作用时间(S)

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 =ΔP 或 Ft= mVtmVo 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 P=P′

m1V1+m2V2= m1V1′+ 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

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见教材C158):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

E损=mVo2/2-(M+m)Vt2/2=fL相对

Vt:共同速度

f:阻力 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系统在某方向受的合外力为零,则在该方向系统动量守恒(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

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

g=9.8≈10 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Ua-U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6.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 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8.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P=FV P平=FV平P:瞬时功率 P平:平均功率 9.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10.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11.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秒)12.纯电阻电路中I=U/R P=UI=U2/R=I2R Q=W=UIt=U2t/R=I2Rt

13.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14.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 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点起)15.电势能εA=qUA

ε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

UA:A点的电势(V)16.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 mVt/2ΔEP 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2)O≤α<90 做正功; 90<α≤180

做负功;α=90o 不做功(力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

6-19算:1KWh(度)=3.6×10J 1eV=1.60×10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O

0

O

O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mol

2.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33.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f引

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2)

r=r0

f引=f斥

F分子力=0

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

r>r0

f引>f斥

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

r>10r0

f引=f斥≈0

F分子力≈0

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E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E:增加的内能(J)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见教材A195。(8)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九、气体的性质

1.标准大气压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3.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P1V1=P2V2 PV=恒量 P:气体压强 V:气体体积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4.查理定律(等容变化)Pt=Po(1+t/273)

Po:该气体0℃时的压强

P1/T1=P2/T2 5.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Vt=Vo(1+t/273)VO:该气体0℃时的体积 V1/V2=T1/T2 6.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 T为热力学温度(K)7.*克拉珀龙方程PV=MRT/μ R=8.31J/mol·K M:气体的质量

μ:气体摩尔质量

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4、5、6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3)P--V图、P--T图、V--T图要求熟练掌握。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C)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KQ1Q2/εr2(在介质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N·m2/C

Q1、Q2:两点荷的电量(C)ε:介电常数 r:两点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 :电场强度(N/C)q:检验电荷的电量(C)是矢量 4.真空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r:点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点电荷的电亘 5.电场力F=qE

F:电场力(N)

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

E:电场强度(N/C)6.电势与电势差UA=εA/q

UAB=UA-UB

UAB =WAB/q=-ΔεAB/q

7.电场力做功WAB= qUAB

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8.电势能εA=qUA

ε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

UA:A点的电势(V)9.电势能的变化ΔεAB =εB-ε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0.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ε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1.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2.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92-19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1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

qu=mVt2/2

Vt=(2qU/m)1/2 14.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似于 垂直电杨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平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at2/2 a=F/m=qE/m 1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

S:两极板正对面积 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教材B7、C17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910J。(8)静电的产生、静电的防止和应用要掌握。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 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 电阻定律R=ρL/S 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ε/(r + R)ε= Ir + IR ε=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ε: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 W=UIt P=UI 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Rt 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2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总=Iε P出=IU

η=P出/P总 I:电路总电流(A)ε:电源电动势(V)U: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ε/(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ε/(r+Rg+Ro+Rx)=ε/(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

小(3)使用方法:选择量程、短接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档位(倍率)。

(4)注意:测量电阻要与原电路脱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档要重新短接调零。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R的测量值=U/I=(UA+UR)/IR=RA+R>R R的测量值=U/I=UR/(IR+IV)= RVR/(RV+R)>RA [或R>(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

[或R<(RARV)1/2] 12.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o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1KV=103V=106mA ; 1MΩ=103KΩ=106Ω(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

2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ε/(2r)。(6)同种电池的串联与并联要求掌握。

十二、磁场

1.磁感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 1T=1N/A·m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T)S:正对面积(m)3.安培力F=BIL(L⊥B)B:磁感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4.洛仑兹力f=qVB(V⊥B)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5.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o

2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心= f洛

mV2/R=mω2R=m(2π/T)2R= qVB R=mV/qB 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

注:(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2)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教材B68、B69、B70)。

十三、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公式中的物理量和单位] 1)ε=nΔΦ/Δt(普适公式)ε: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 2)ε=BLV(切割磁感线运动)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S:面积 3)εm=nBSω(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εm:电动势峰值 L:有效长度(m)4)ε=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2.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3.自感电动势ε自=nΔΦ/Δt=LΔI/Δt 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 ?t:所用时间 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教材C254。(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εmsinωt 电流瞬时值 ?=Imsinωt(ω=2πf)2.电动势峰值εm=nBSω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ε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 ε=εm/(2)1/

U=Um/(2)1/2

I=Im/(2)1/

2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I1/I2=n2/n2

P入=P出 5.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 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 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注:(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 ω电=ω线 f电=f线(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P/U)2R P′: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 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 U:输送电压 R:输电线电阻。(6)正弦交流电图象B111

十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1.LC振荡电路T=2π(LC)1/2 f=1/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8m/s λ=C/f 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注:(1)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十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 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i/sinγ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

C:真空中的光速 V:介质中的光速 i:入射角 γ:折射角 3.透镜成像公式1/U+1/V=1/f

U:物距

V:像距(虚像取负值)

f:焦距(凹透镜取负值)4.像的放大率m=像长/物长=|V|/U V:像距 U:物距

5.凸透镜成像规律B203)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5.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f=(L2-d2)/4L

成立条件:L>4f

f :凸透镜的焦距 L :物与屏之间的距离 d:移动凸透镜两次成像位置间的距离 6.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sinC=1/n 7.凸透镜中物和像的移动速度比较:成倒立缩小像时,物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速度:V物>V像。

注:(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3)在用共轭法求凸透镜的焦距时成像时,第一次成像的物距就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4)凹透镜与凸面镜成都是缩小的虚像。(5)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6)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7)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B198

十七、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1.两种学说: 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 亮条纹位置:d= nλ 暗条纹位置:d=(2n+1)λ/2 n=0,1,2,3,??? d: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 λ/2:光的半波长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

5.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6.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E=?ν ?:普朗克常量 ν:光的频率

7.光电方程mVm2/2=?ν–W

mVm2/2:光电子初动能

?ν:光子能量

W:金属的逸出功 注:(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2)理解光的电磁说,知道光的电磁本质以及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3)光的直线传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4)其它相关内容: 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光电效应的规律B245/光子说/光电管及其应用B248/光的波粒二性/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中学物理教育网

全部资源完全免注册免费下载

http://www.xiexiebang.com

十八、原子和原子核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枀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2.原子核的大小10---10m,原子的半径约10m

(原子的核式结极)3.玻尔的原子模型:(a)能量状态量子化:En=E1/n(b)轨道半径量子化:Rrn=n2?R1(C)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ν=E初-E末(能级跃迁)。

4.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波长枀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5.质子的发现: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质子实际上就是氢原子核。

6.中子的发现: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时,得到了中子射线。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a利用它的射线;b做为示踪原子。7.爱因斯坦的质能联系方程:E=mC2

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8.核能的计算ΔE=ΔmC

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发现中子、质子、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4)其它相关内容: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轻核聚变/核能的和平利用/核反应堆/太阳能/

十九、实验:1共点力的合成/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3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5碰撞中的动量守恒/6平抛物体的运动/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8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9验证玻意耳-马略特定律/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2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3练习使用多用表测电阻/14研究电磁感应现象/15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6测定凸透镜的焦距/17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二十、高中物理识结构概说:分为五大部分1力学(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机械能/振动和波动);2热学(分子动理论/气体的性质);3电磁学(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麦氏理论);4光学(几何光学/光的本性);5原子物理(原子的结极/衰变/核反应/质能方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能量观点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始终。-15

-10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第二篇: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

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9.8≈10m/s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2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Vy)1/2=[Vo+(gt)2]1/2 2

2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11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

2h≈36000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116.静电力F=KQ1Q2/rK=9.0×10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9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

当 L⊥B时: F=BIL,B//L时: 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 当V⊥B时: f=qVB,V//B时: f=0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m≈μN(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2)力矩

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

M顺时针= M逆时针

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 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 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

F1⊥F2时: 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

|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

Fy=Fsinβ

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成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第二运动定律:F合=ma 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第三运动定律F=-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

二力平衡

5.超重:N>G

失重:N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上或匀速度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

K:比例系数

X:位移

负号表示F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L:摆长(m)

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

成立条件:0摆角θ<5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 共振的防止和应用A140 5.波速公式V=S/t=λf=λ/T

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6.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 20℃:344m/s 30℃:349m/s(声波是纵波)7.波发生明显衍射条件: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8.波的干涉条件:

两列波频率相同

*(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

m:质量(Kg)

V:速度(m/S)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

F:恒力(N)

t:力的作用时间(S)

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 =ΔP

或 Ft= mVtmVo

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

P=P′

m1V1+m2V2= m1V1′+ m2V2′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

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见教材C158):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

E损=mVo2/2-(M+m)Vt2/2=fL相对

Vt:共同速度

f:阻力 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系统在某方向受的合外力为零,则在该方向系统动量守恒(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

W:功(J)F:恒力(N)

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

g=9.8≈10 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Ua-U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

I:电流(A)

t:通电时间(S)6.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 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8.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P=FV P平=FV平

P:瞬时功率

P平:平均功率

9.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10.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

I:电路电流(A)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11.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

I:电流强度(A)

R:电阻值(Ω)

t:通电时间(秒)12.纯电阻电路中I=U/R

P=UI=U2/R=I2R

Q=W=UIt=U2t/R=I2Rt

13.动能Ek=mv2/2

Ek:动能(J)

m:物体质量(Kg)

v:物体瞬时速度(m/s)

14.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

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点起)15.电势能εA=qUA

ε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

q:电量(C)

UA:A点的电势(V)16.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 mVt/2ΔEP 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2)O≤α<90 做正功; 90<α≤180

做负功;α=90o 不做功(力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

6-19算:1KWh(度)=3.6×10J

1eV=1.60×10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O

0

O

O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mol

2.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33.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

S:油膜表面积(m2)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f引

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2)

r=r0

f引=f斥

F分子力=0

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

r>r0

f引>f斥

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4)

r>10r0

f引=f斥≈0

F分子力≈0

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E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E:增加的内能(J)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见教材A195。(8)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九、气体的性质

1.标准大气压

1atm=1.013×105Pa=76cmHg

(1Pa=1N/m2)

2.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

t:摄氏温度(℃)3.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P1V1=P2VPV=恒量

P:气体压强

V:气体体积 4.查理定律(等容变化)Pt=Po(1+t/273)

Po:该气体0℃时的压强

P1/T1=P2/T2 5.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Vt=Vo(1+t/273)VO:该气体0℃时的体积

V1/V2=T1/T2 6.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

T为热力学温度(K)7.*克拉珀龙方程PV=MRT/μ R=8.31J/mol·K M:气体的质量

μ:气体摩尔质量

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4、5、6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3)P--V图、P--T图、V--T图要求熟练掌握。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C)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KQ1Q2/εr2(在介质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N·m2/C

Q1、Q2:两点荷的电量(C)ε:介电常数 r:两点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92-19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 :电场强度(N/C)q:检验电荷的电量(C)是矢量 4.真空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r:点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Q:点电荷的电亘

5.电场力F=qE

F:电场力(N)

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

E:电场强度(N/C)6.电势与电势差UA=εA/q

UAB=UA-UB

UAB =WAB/q=-ΔεAB/q

7.电场力做功WAB= qUAB

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

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8.电势能εA=qUA

ε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

q:电量(C)

UA:A点的电势(V)9.电势能的变化ΔεAB =εB-ε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0.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ε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1.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2.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1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

W=ΔEK

qu=mVt2/2

Vt=(2qU/m)1/2 14.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似于 垂直电杨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平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at2/2 a=F/m=qE/m 1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

S:两极板正对面积

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教材B7、C17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910J。(8)静电的产生、静电的防止和应用要掌握。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 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 电阻定律R=ρL/S 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ε/(r + R)ε= Ir + IR

ε=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

ε: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

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 W=UIt P=UI 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Rt 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总=Iε P出=IU

η=P出/P总

I:电路总电流(A)

ε:电源电动势(V)

U: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

3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2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ε/(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ε/(r+Rg+Ro+Rx)=ε/(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

(3)使用方法:选择量程、短接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档位(倍率)。

(4)注意:测量电阻要与原电路脱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档要重新短接调零。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R的测量值=U/I=(UA+UR)/IR=RA+R>R

R的测量值=U/I=UR/(IR+IV)= RVR/(RV+R)>RA

[或R>(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

[或R<(RARV)1/2] 12.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o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 ;

1KV=103V=106mA ; 1MΩ=103KΩ=106Ω(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

2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ε/(2r)。(6)同种电池的串联与并联要求掌握。

十二、磁场

1.磁感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 1T=1N/A·m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

B: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T)

S:正对面2积(m)3.安培力F=BIL(L⊥B)B:磁感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4.洛仑兹力f=qVB(V⊥B)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5.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o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心= f洛

mV2/R=mω2R=m(2π/T)2R= qVB R=mV/qB 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

注:(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2)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教材B68、B69、B70)。

十三、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公式中的物理量和单位] 1)ε=nΔΦ/Δt(普适公式)ε: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

2)ε=BLV(切割磁感线运动)

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S:面积

3)εm=nBSω(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εm:电动势峰值

L:有效长度(m)4)ε=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2.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3.自感电动势ε自=nΔΦ/Δt=LΔI/Δt 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

?t:所用时间 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教材C254。(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εmsinωt 电流瞬时值 ?=Imsinωt(ω=2πf)2.电动势峰值εm=nBSω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ε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

ε=εm/(2)1/

U=Um/(2)1/2

I=Im/(2)1/

2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I1/I2=n2/n2

P入=P出 5.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

ω:角频率(rad/S)

t:时间(S)

n:线圈匝数 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注:(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 ω电=ω线

f电=f线(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P/U)2R P′: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

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

U:输送电压

R:输电线电阻。(6)正弦交流电图象B111

十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1.LC振荡电路T=2π(LC)1/2 f=1/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8m/s λ=C/f 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

注:(1)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十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 i:入射角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i/sinγ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

C:真空中的光速

V:介质中的光速

i:入射角 γ:折射角

3.透镜成像公式1/U+1/V=1/f

U:物距

V:像距(虚像取负值)

f:焦距(凹透镜取负值)4.像的放大率m=像长/物长=|V|/U V:像距 U:物距

5.凸透镜成像规律B203)5.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f=(L2-d2)/4L

成立条件:L>4f

f :凸透镜的焦距

L :物与屏之间的距离

d:移动凸透镜两次成像位置间的距离

6.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sinC=1/n 7.凸透镜中物和像的移动速度比较:成倒立缩小像时,物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速度:V物>V像。

注:(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3)在用共轭法求凸透镜的焦距时成像时,第一次成像的物距就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4)凹透镜与凸面镜成都是缩小的虚像。(5)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6)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7)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B198

十七、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1.两种学说:

微粒说(牛顿)

波动说(惠更斯)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亮条纹位置:d= nλ 暗条纹位置:d=(2n+1)λ/2 n=0,1,2,3,??? d:路程差(光程差)

λ:光的波长

λ/2:光的半波长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

5.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6.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E=?ν ?:普朗克常量 ν:光的频率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7.光电方程mVm2/2=?ν–W

mVm2/2:光电子初动能

?ν:光子能量

W:金属的逸出功 注:(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2)理解光的电磁说,知道光的电磁本质以及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3)光的直线传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4)其它相关内容: 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光电效应的规律B245/光子说/光电管及其应用B248/光的波粒二性/

十八、原子和原子核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枀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2.原子核的大小10---10m,原子的半径约10m

(原子的核式结极)3.玻尔的原子模型:

(a)能量状态量子化:En=E1/n(b)轨道半径量子化:Rrn=n2?R1

(C)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ν=E初-E末(能级跃迁)。

4.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波长枀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5.质子的发现: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质子实际上就是氢原子核。

6.中子的发现: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时,得到了中子射线。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a利用它的射线;b做为示踪原子。7.爱因斯坦的质能联系方程:E=mC2

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8.核能的计算ΔE=ΔmC

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发现中子、质子、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4)其它相关内容: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轻核聚变/核能的和平利用/核反应堆/太阳能/

十九、实验:1共点力的合成/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3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5碰撞中的动量守恒/6平抛物体的运动/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8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9验证玻意耳-马略特定律/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11测定金属的-1

5-1

4-10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电阻率/12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3练习使用多用表测电阻/14研究电磁感应现象/15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6测定凸透镜的焦距/17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二十、高中物理识结构概说:分为五大部分1力学(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机械能/振动和波动);2热学(分子动理论/气体的性质);3电磁学(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麦氏理论);4光学(几何光学/光的本性);5原子物理(原子的结极/衰变/核反应/质能方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能量观点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始终。

初高中物理教案|课件|试卷|试题|教学设计|说课|同步|论文|课件定做|参考资料|教学图片等新课标物理资源!

第三篇:高中物理公式整理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中物理公式有哪些的,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1

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2

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3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4

动力学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5

振动和波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6

冲量与动量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7

功和能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

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大全

第四篇:三角形公式定理

第三章 三角形公式定理

第三章 三角形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1.1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同一平面内,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位顺次相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组成多变形的那些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多变形相邻两边所夹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多变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

依据三角形内角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夹直角的两边叫做直角边,直角的对边叫做斜边.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2三角形的有关线段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和对边相交,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其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全等三角形

2.1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边边边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 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 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定理 有两角及其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

3.1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

三角形的三边,有的三边互不相等,有的有两边相等,有的三边都相等.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定理 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这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定理1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定理2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定理3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是所有和线段两段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定理 点在角平分线上的充要条件是这一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的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3 轴对称

定义 如果点A,B在直线l的两侧,且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则称点A,B关于直线l互相对称,点A,B互称为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直线l叫做对称轴

定义 在平面上,如果图形F的所有点关于平面上的直线l成轴对称,直线l叫做对称轴

定义 在平面上,如果存在一条直线l,图形F的所有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组成的图形,仍是图形F自身,则称图形F为轴对称图形,直线l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定理(1)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与一对对称点的距离相等(2)对称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推论 两个图形如果关于某直线称轴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4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

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定理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等,大边所对的角较大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等,大角所对的边较大

在一个三角形中,一条边大于另一条边的充要条件是,这条边所对的角大于另一条边所对的角 4 直角三角形

4.1勾股定理逆定理

勾股定理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条件a+b=c,那么c所对的角是直角

4.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瑞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

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基本作图

5.1基本作图

5.1作三角形

5.3轨迹与反证法

我们把物体按某种规律运动的路线叫做物体运动的轨迹

我们就把一个点在空间按某种规律运动的路线,叫做这个点运动的轨迹,这个点就叫做动点定义 具有性质a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叫做具有性质a的点的轨迹

轨迹具有纯粹性和完备性

基本轨迹1 与两个已知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基本轨迹2 与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圆几何公式: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外公切线长= d-(R+r)

第五篇: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汇总

2011年高考数学资料整理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汇总

集合类:

ABAABABBAB

逻辑关系类:

对数类:

logaM+logaN=logaMNlogMaM-logaN=logaN

logaMN=NlogaM logab

MN

=

Nb

logaMloga1=0

logaa=1loga1=-1a

loga^b

a

=b

logaa^b=blogab=alogba=1a

三角函数类:

sin,一二正

co,s一四正tan,一三正

sinsin

coscos

tantan

sin

2

cos

2

1sin2

cossin

cos2

cos

sin

cos2

2

sin



1

asinA

bsinB

csinC

2R

abcsinAsinBsinC



a*ba*b*cosa*b

cos

a*b

xx

yy

a

b

c

2bccosA

cosA

2bc

xx

221

*

yy

x

y

x

y

流程图类:

Int2.52.52(取不大于2.5的最大整数)mod10,31

平面几何类:

(取10除以3的余数)

圆标方程xa圆心:a,b

yb

r

函数类:

斜率:k

yx

y(xx

圆一般方程x

y

DxEyF0

x)

D

E

4F0

点斜式:yy

y

kx

x

x

y

两点式:

yy

xx

DE

圆心:,;半径:

22

4F

点点距离: PP

截距式:

xa

yb

1

0 ba

x2x1y2y1

一般式:AxByC韦达定理:x

x



1//2k1k2

点线距离:d

c

xx

a

A

x

B

y

C

A

B

A

x

B

yC10

与A2xB2yC20

平行:AB垂直:AA



AB BB

椭圆:ab

yb

1ab0

0

a

c

焦点:(c,0),(-c,0)

c

平行:A1xB1yC30 垂直:B1xA1yC30

平面向量类:

ab

a//b

离心率:e准线:x

a

c

双曲线:a

yb

1a,b0

b

c

a

xx,2

y

y

焦点:(c,0),(-c,0)离心率:e

a

c

xy

xy

0

准线:x渐近线:y

c

ba

x

抛物线:y

2px

(p>0)

p

焦点:F,0

2

x2x

2,11

2xx,x,x

1

离心率:eca

准线:xp2

数列类:

等差:ana1n1d

a

n

a

m

nmd

S

1

n

n

n2

n

a

nn12

d

mnpq

a

m

a

n

a

p

aq

等比:an1

na1q

a

n

a

nm

m

q



S

a11n

q



a1

anq

n

1q1q(q≠1)

mnpq

am

a

n

ap

aq

线性规划类:

n

nxn

niyixi

y

ii1bi1

i1*n2

nx2

nix

ii1i1

aybx

nxiyinxyx

i

xyiy

**bi1

n

n

x2

x2inx

i

x

i1

i1

aybx

导数类:

kxb,kC,(0C为常数)

x,1

ax,

a

x

lnaa0,且a1e

x,

ex

log

a

x

,1e

xloga

1xlna

a

0,且a1

lnx,sinx,x

cosx

cosx,sinx

fxgx,f,xg,x

Cfx,Cf,xC为常数

fxgx,f,xgxfxg,x

fx,f,xgxfxg,x

gx



g2

x

gx0 复数:

i

1

abicdiac,bd

abicdiacbdi abicdiacbdi abicdiac

bdbcadi

x2y

xyixyi

Zar,以a,0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Zabir,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1

3-2

2i

1



1i2

2i12

0

ax

bxc0,

b2

4ac0

x

b

4acb2

求根公式:

i

2a

向量与向量模关系:

Z1Z2Z1Z2Z1Z2

Z1,Z2是二次方程的根,那么即Z1abi,Z2abi

Z1,Z2共轭。

等式与不等式:

ababaabb



ac2

2a

b

aabb

b3b

a

24

abc2

3abc

ab2ab,ab2

ab,ab时取“”

ab2ab

abcabbcac

222

平面几何类:

内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到交边距离相等,为内切圆圆心)外心: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垂心:三条高线的交点 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

S三角形

1

ppapbpc注:pabc

2

角平分线:中

AD

ABAC

BDDC

线

2AB

AC

BC

12

S扇形rr弧长

22

立体几何类:

S直棱柱侧ch

ch,V柱体V长方体abcSh

V球

R

S正棱锥侧S正棱台侧

1212,V椎体V台体

1313

Sh

SS,S球

4R

S,cch

hS

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定理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定理2: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点、线、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下载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定理定律定则区别范文合集

    定理是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 定理一般都有一个设定——一大堆条件。然后它有结论......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必背) ▲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定义式:a速度公式:vv0atvt 12at 2位移公式:xv0t 2速度平方差公式:v2v02ax 位移差公式:Δx=xn+1-xn=aT2。平均速度公式:vvv0v......

    2020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物理简直是最难的学科之一了,但是就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说,物理,只要你用心及掌握了基本功,高分还是很容易的。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范文模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一)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

    数学分析公式定理2

    第十二章富里埃级数§1富里埃级数一富里埃(Fourier)级数的引进1定义:设是上以为周期的函数,且在上绝对可积,称形如的函数项级数为的Fourier级数(的Fourier展开式),其中,,称为的Fouri......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电磁感应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

    高中物理有哪些公式[合集五篇]

    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目,同时也是一门难度较大的科目,那么高中物理有哪些公式,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物理有哪些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公式总结

    精华在线官方微博:http://weibo。com/jinghuaonline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公式总结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