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司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安全、有效、稳健运行,切实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为实现经营目标、防范风险,对内部机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经营活动及业务行为进行规范、牵制和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的总称。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结构和要求
第三条 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公司建立一个运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监控制度化的内控体系。具体如下:
一、保证法律法规、金融规章的贯彻落实;
二、保证全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预防各类违法、违规及违章行为,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四、保证会计记录、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保证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四条 全公司要按照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要求,制定明确的经营方针,完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统一的经营原则。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内控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并贯穿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
二、完整性原则。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规范程序和监督制约;监督制约应渗透到所有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三、及时性原则。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必须在发生时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并遵循效率性原则,外简内繁,按照“内控优先”的原则,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四、审慎性原则。各项业务经营活动必须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保证资金、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五、有效性原则。内控制度应根据国家政策、法律及全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适时修改完善,并保证得到全面落实执行,不得有任何空间、时限及人员的例外。
六、独立性原则。直接操作人员和控制人员应相对独立,适当分离;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部门必须独立于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部门。
第五条 内部控制系统的结构。全公司内部控制纵向结构由决策控制、执行控制、监督控制组成。横向结构由组织结构控制、计划财务控制、资金营运控制、会计管理控制等组成。纵横结构相互交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对全公司经营活动具有全面控制功能的综合网络体系。
第六条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公司要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及业务特点,按照本规定的有关要求,建立明确、具体、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各项业务经营中,坚持“授权有限,相互制约,事后复核”原则,切实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的约束和监督。各项业务的开展要制定相应的岗位工作手册和业务指导书,明确操作规则、程序和各项具体要求,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岗位和人员都必须严格照章操作业务,不允许违反程序或省略程序操作。
二、必须建立三道控制防线:
(一)自控防线。各业务部门应根据防范本部门所辖业务范围内各类经营风险的需要,组织开展管辖业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控制,并对控制效果承担控制责任。
(二)互控防线。应建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机制,建立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工作程序,明确签字责任。(三)监控防线。应建立以内部监督部门对各机构、部门及岗位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的监控防线。内部监督部门必须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加强业务监督,并及时将检查、评价结果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
三、公司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以下业务及人员应实行恰当的责任分离制度(一)部门责任分离。
1.资金计划业务的管理和其会计的核算;资金调拨、授权和账户调剂; 2.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管理和贷款业务会计核算。3.会计核算和现金出纳。
4.固定资产及内部财产的登记、保管、领发与账务核算。5.现金、有价证券的保管与核算。
6.各项资金(含信贷、财务)及财产损失的确认与核销。
7.开证申请人资信状况和偿付能力的审查与开证。8.其他有必要实行责任分离的部门。(二)岗位责任分离。
l.各项业务的授权审批与具体经办。2.资信调查、风险评估与贷款审批发放。3.市场开拓与业务处理。
4.负责账务处理的人员与负责资金划转(含审批)人员。5.其他有必要实行责任分离的岗位。
四、要严格按照以下要求建立健金信息资料
(一)完整性。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料管理制度,按部门分类积累、整理和管理全面完整的信息资料。(二)真实性。各类信息资料应真实准确。
(三)保密性。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对信息资料实行严格的密级管理,对重要的信息资料必须双重以上备份。
(四)安全性。务必保证各类信息资料在采集、加工、处理、网络传输、输出过程中的安全、准确和完整;重要信息资料必须妥善存放在有保密设施和安全措施的库房内,防毁防盗。对信息资料的存取、复制、更正、调阅、使用,必须实施严格的操作、授权及责任制度,保证信息资料安全。
五、要对各重要部位和岗位建立实施完备有效的应急应变计划。
(一)对意外灾害及人为原因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或故障,须制订严格的、可操作的、责任落实的、公开的应急预案。加强灾害性事故防范和应对演练,确保资金和人员安全,并建立实体保护的保险制度。
(二)对重要及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具备适当的人员备份。
六、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建立各项业务风险评价、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对违规违章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堵塞漏洞,有效防止内部侵吞、挪用和外部盗窃、诈骗。凡违反规章制度的,必须做出严肃处理,包括:批评教育、经济处罚、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各经营部门负责人应牢固树立内控风险意识,对管辖部门及分管业务的内部控制状况负责,对由于内控不严所形成的风险损失承担领导责任。
第三章 组织结构内部控制
第七条 组织决策控制。
一、制衡系统。建立完备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反馈系统,并按照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及部门。
二、决策程序。制定明确、成文的决策程序,全部经营管理决策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并保留可核实的记录。切实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防止个人独断专行、超越或违反决策程序。
三、关系协调。
(一)纵向协调。应保证指标指令自上而下地完整执行和经营责任自下而上逐级 负责,在系统内部形成有效的命令链和报告链。
(二)横向协调。建立健全标准的协调程序,明确各部门的协调职能、义务及协 调方法和措施,并建立健全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制度,及时消除各种不协调因素。
第八条 人事制度控制。
.
一、岗位职责。按照目标管理要求,制定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工作标准;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赋予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对重点岗位、重点业务、重点凭证及财物要加强监控和管理。任何一项业务,必须有两人以上签字或授权。
二、调配任用。
(一)录用调配。严格扰行国家及公司有关录用调配工作的政策及规定,制定明 确的人员招聘录用条件,充分体现“公开、公平、竞争” 原则。坚持近亲回避制度,重要管理岗位和重要业务岗位轮换制度。
(二)选拔任用。制定明确的用人标准,坚持任职资格审查。建立严格的组织程 厅。明确领导管理权限,严禁任何越权行为。
三、培训开发。应制定职工教育与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坚持入公司教育、岗前培训、各类专业培训和定期离岗培训制度。坚持每年对从业人员进一定期限的离岗业务培训和内控知识培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法纪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员工熟悉岗位工作要求,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考核机制。建立并完善员工考评制度,促进员工积极进取。
第九条 领导职权控制。
一、权力监督。加强对领导权力的监督制约,增加权力透明度。在不涉及失泄密的条件下,公开办事规则。公开的内容应包括办事职责、纪律、程序、时限及结果
等。
二、任期责任。在领导的任期内,按照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检查,对任期中演变为不符合任职资格和条件的人员,必须及时调整。
第四章 计划财务内部控制
第十条 计划目标控制。
一、目标设计。计划目标应根据全公司统一的经营思想及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计划目标应具有预见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二、运作程序。充分调查研究,预测发展趋势,评价、选定方案,拟定经营计划,编制报告。
三、组织执行。按部门有机分解目标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对目标实行系统监测。
四、目标调整。计划目标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时应及时进行调整,目标调整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公司政策规定为依据,纠正偏差,使计划目标切实可行。
第十一条 资产负债比例控制。
一、组织决策。应成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委员会,制定工作规则,并对决议事项建立系统、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执行反馈的内控制度。
二、计划监测。严格执行公司下达的资产负债比例或限额,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测和分析。
三、利率执行。认真执行公司各项利率政策、制度及规定。合理制定内部资金利率。加强对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予以纠正。
第十二条 财务核算管理控制。
一、组织决策。应成立财务审查委员会,作为财务开支审查机构,负责审议、分析、监督全公司重要财务事项,决议事项应保留系统、完整的书面记录。
二、管理及授权。
(一)必须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进行财务核算,依法建账,严禁搞“两本账”或弄虚作假。
(二)财务管理尤其是对各项支出的管理必须实行严格的授权控制和管理,根据
制定合理的财务审批权限,对大额支出必须严格实行授权控制。未经批准超限额审批及越权审批的,要追究签批人的责任。
(三)财务指标的分配、所有财务资金的上划与下、筹集与使用等,必须归财务审查委员会和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其他任何部门开口子、下指标的,财务部门均有权拒绝执行;财务账户必须统一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
三、各项收入应及时、足额、完整入账。严防跑、冒、滴、漏,任何部门及个人都不得少计、少收、转移甚至截留任何收入。
四、成本费用。
(一)严格执行公司利率政策,改善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二)加强对各项成本支出的管理。严禁乱划、乱挤、乱冲、乱摊、乱支及虚列支出,各项准备金应按规定提取、使用。
(三)制定并严格遵循费用支出控制办法,加强对费用支出的监督,增加透明度,禁止任何部门及个人滥用职权乱用多支。各项费用支出不得以拨代支。
五、损益核算。确保损益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所有应计、应提、应列、应摊、应并的各项财务收支必须按制度规定进行,严防损益失实,严禁隐瞒或编造损益,严禁截留利润。
六、分析预测。建立健全财务分析制度,完善财务考核和激励机制;依据管理会计理论,建立成本、利润责任中心,强化成本控制,推行部门成本核算,建立预决算分析模型,加强对本公司及各项业务的本、量、利分析。
第十三条 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管理控制。
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格遵守公司核定的固定资产控制标准,严格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等账务核算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领用、改造、维修、报废及实物管理、残值入账等各项内控管理制度;购建的固定资产必须登记造册、纳入账内核算;租赁性资产要视同本公司资产登记管理;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确保账卡齐全、账实相符;实行年度检查制度。
第五章 资金营运内部控制
第十四条 计划管理控制。要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月编制资金营运计划,做好资金头寸预测工作,加强资金头寸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监测。
第十五条 资金调度控制。
资金的调出调入应严格按照授权范围进行审批,并及时划拨资金,登记相应台
账。对大额资金调拨,资金汇出管理部门必须做好跟踪监测工作,确保汇出资金及时汇达指定行、指定单位,以减少在途损失;对当天未入账的在途资金,应查明原因,并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采取补救措施。
第六章 贷款业务内部控制
第十六条 组织控制。贷款审批机构必须建立贷款审查委员会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贷款的审查和贷款企业的资信评估。上述两个委员会都要制定工作规则,并对决议事项保留完整的书面记录。
第十七条 政策控制。
一、贷款投向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经济、金融政策和全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信贷制度规定。
二、贷款投量要遵循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在授权授信范围以内。
三、必须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坚持贷款基本条件,坚持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
第十八条 贷款程序控制。
一、责任分离。建立健全审贷分离责任制度,严禁由单人或单个部门单独完成贷款金过程。任何人不得超越职权或违反程序发放贷款。
二、操作程序。应针对贷款业务调查、(项目贷款)评估、审查、审批、签约、发放、检查、监测、收回、不良贷款催收等各环节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坚持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制度。
三、分级审批。应根据信贷政策、贷款种类、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抵(质)押物、保证人及贷款风险度等情况,在授权审批权限内确定是否贷款。
第十九条 安全保障控制。
一、各部门领导在授权范围内对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负全部责任。
二、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合法有效的担保制度,不良贷款的监管、清收制度,信贷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加强信贷风险考核指标体系以及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建立并完善信贷管理台账,对信贷风险和借款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监测,对每笔贷款明确责任人员,落实清收责任。
四、信贷部门对贷款的分析、考核、检查必须保留完整的书面记录。
五、发放贷款应使用公司统一的借款合同文本,特殊情况需要修改的,必须经过法务部门审查。
六、住房信贷业务应抓好以下控制部位及环节:住房开发贷款的建设项目评定、项目工程保险、有效抵押和第三者保证;个人住房贷款期房和现房的价值评估、有效抵(质)押、房屋财产保险、第三者保证。第七章 内部审计制度
第二十条 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公司各部进行内部审计。
一、部门职能
1、负责制订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执行;
2、负责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开展审计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向集团董事会和总经理汇报工作;
3、负责对所属单位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财经法规、公司的财经制度、董事会决议、公司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等进行审计监督;
4、负责对所属单位的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投资及资产安全等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5、负责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6、负责对公司及各所属单位经济核算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计;
7、负责对下属单位经理离任的经济责任等有关审计事项;
8、负责对公司重大经营活动、重大投资项目、重大经济合同的进行审计监督;
9、负责后续审计工作,督办经集团领导批准的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并向董事会汇报;
10、负责对内审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者有特性的事项进行审计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告集团领导;
11、负责集团公司审计咨询工作,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12、负责公司董事会及总经理交办的其它审计工作。
第二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局内部管理与监督,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劳社部发〔2007〕2号)、《关于印发<河北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实施细则>的通知》(冀劳社字〔2008〕44号)的要求,结合我局社会保险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内部控制是指我局对各职能科室及工作人员从事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及业务行为进行规范、监控和评价的方法、程序、措施的总称。
本内部控制制度由组织决策、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档案管理系统控制、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组成。
第三条 我局业务稽核科具体负责对社会保险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
组织决策
第一节
局长办公会议制度
第一条
主要议事决策内容
㈠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县委各项批示、决定,保证政令畅通。
㈡讨论全地区、半社会保险工作计划、思路、措施、重点。
㈢讨论审定向省、市委、县委汇报的有关重要问题。
㈣讨论研究本局内部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㈤其它需要讨论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二条
议事方式
局长办公会议是讨论决定本局重要行政工作的决策会议。有关本局重要行政工作必须由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主持,局长不在时由副局长主持。
第三条
参加人员
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副局长、各科室负责人参加。根据讨论研究内容的需要,可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列席。
第四条
有关要求
㈠提交局长办公会议讨论的议题,由有关科室准备材料(包括调查论证和建议方案),报办公室汇总,交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㈡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的议题、日期,无特殊情况由办公室提前通知局领导和需要参加会议的人员。局长办公会议除紧急情况外,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㈢局长办公会议由业务稽核科负责记录。均应编写会议纪要或形成有关文件,印发各科室贯彻落实。贯彻落实情况由业务稽核科负责督查和反馈。
第二节
局务会议制度
第五条
会议主要内容
㈠传达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省、市委、县委的重要会议精神。
㈡研究部署省、市委、县委要求完成的重要工作任务。
㈢总结交流各科室阶段性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
㈣听取各科室专题汇报,研究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㈤研究处理本局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㈥研究处理其它需要局务会议讨论决定的问题。
第六条
会议组织
局务会议由局长或副局长召集主持召开,会议议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第七条
参加人员
参加人员为局长、副局长、各科室负责人,必要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列席。
第八条
有关要求
㈠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议题经会议主持人确定后,业务稽核科负责提前通知安排。
㈡各科室需要提请局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和必要准备,并在会前报经会议主持人同意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㈢会议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决定事项要形成会议纪要或文件,印发数量、范围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㈣局务会议内容以及讨论的事项根据主持会议的局领导的要求进行传达,对应保密的内容要注意保密。
㈤会议决定的事项,各科室要认真贯彻落实,业务稽核科负责督办。
第三章
业务运行控制
第一条 按照国家、省和地区的相关政策法规,全面规范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缴费申报、个人账户管理、待遇审核、待遇支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金财务、计划统计、稽核监督、档案管理等环节的操作流程。
第二条 加强对岗位权限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权限监督制约机制。对每位经办人员分设不同的业务办理权限,形成业务操作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三条 各部门应按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岗位及人员权限和责任,确保本部门岗位及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
㈠应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离经办人员的操作权限并设置不同的操作密码,由经办人员按职责权限操作,同时对操作结果负责。
㈡严禁未经授权,以他人密码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业务操作。㈢各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各自的权限办理业务,不得越权办理业务。对越权办理的,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第四条 加强对申报缴费基数的审核及征缴、支付的内部控制,防止相关科室少核、少收、漏缴社会保险费以及收入不入账、贪污、挪用等风险。
第五条 规范经办行为,强化业务岗位制约关系。
㈠建立征缴、支付部门内部岗位审核、复核的制约关系。
㈡建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制约关系。
㈢建立征缴业务与档案管理的制约关系。
第六条 按照政务公开的原则,建立健全投诉举报等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我地区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及办理时限,公开工作职责、经办纪律;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七条 加强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的资格核定,防止虚报、冒领或多付、漏付社会保险待遇的现象发生。
第八条 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应按照省相关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管理规程要求,进行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办理。
第四章
基金财务控制
第一条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河北省社会保险基金内部审计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做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条 基金财务部门应严格划分不相容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人员相互分离。
第三条 建立凭证管理制度,规范凭证的制作、登录、传递和归档,确保凭证正确反映社会保险各项会计业务。正确设置会计记账簿,有效控制会计记账程序。建立会计复核和业务核对制度,防止产生会计差错。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程序,不得违反基金支付管理规定。
第四条 基金财务部门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反映基金收入、支出、结余情况,基金财务科内部指定专人进行定期对账,做到账证、帐帐、帐表、帐实相符。
㈠应督促各相关业务科室定期进行对账,核对财务基金收入、支出数据与征缴、发放、个人账户业务台账数据是否一致。
㈡应与开户银行定期对账,核对银行帐与开户银行对账单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㈢应与代发机构定期对帐,核对财务部门基金支出与代发机构数据是否一致。
㈣与财政部门定期对账,核对记账数据与财政部门的记账数据是否一致。
第五条 基金财务部门建立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对重大基金要情需及时向同级和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条 加强对相关印鉴的管理
㈠基金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鉴。
㈡基金网上银行业务,会计、出纳不得同时持有两张客户证书,不得越权操作。客户证书持有人应加强保密意识,妥善保管证书和密码,不得将证书和密码交给其他任何人使用,并经常更换密码,防止泄密。
第七条 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划缴凭证》和《社会保险专用收据》、银行票据及空白凭证的管理。按照票据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办理,实行专用管理登记,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第八条 基金收支和保管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相关人员形成制约和监督,不得由一人办理基金业务的全过程。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等工作。
第九条 在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过程中,基金征收人员不得直接收取参保人员现金。基金支付人员不得直接发放现金。
第十条 加强对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
㈠银行存款的收支业务只能由经过授权的财务人员办理。
㈡财务人员应严格依据业务数据审核收入,确定收入和支出项目。
㈢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禁在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专户上坐收坐支。
第十一条 财务人员调动或轮岗时,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㈠财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应将尚未填写的会计凭证和账目登记填制完毕。并在最后一笔金额后加盖印章,在经管人员一览表上注明移交日期并签字盖章。
㈡整理有关印签、凭证、账簿、报表和会计档案资料时,不得遗漏有关文件和制度规定,要写书面材料,编制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替人员要逐项核对清收。交接双方和监交人要在清册上签名盖章。社会保险经办主管领导和财务主管、财务人员调动和轮岗前,稽核审计科要进行内部审计。
第十二条 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档案及时交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查阅会计档案应履行报批手续,财务人员调离时,应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第五章档案管理系统控制
第一条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确保社会保险档案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全面、真实反映全体参保热暖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社会保险档案实行永久性保存。
第二条 各部门必须配备兼职档案人员在局档案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三条 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装订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时,应核查业务部门各类原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第四条 业务稽核部门定期对各类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原始档案进行检查,保证原始资料与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资料保持一致。
第五条 局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业务档案的交接、检查和安全管理,确保业务档案的安全完整。
档案库应做到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高温、防尘等,周围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品,保证档案的安全。
第六章
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第一条
方式方法
㈠披露方式
社会保险信息披露要与新闻发布、统计公报、政策宣传解读、开展业务查询和个人权益记录告知等工作结合起来,主要采用定期披露(披露、季度披露)、专项披露等形式。
1.定期披露。内容相对固定,根据披露的内容,由地区社保局提供披露信息的编写、初审、把关,经局领导审定确认后披露。披露载体以新闻媒体为首选。
⑴披露。主要公布社会保险情况,描述社保事业发展情况。
⑵季度披露。按季度公布社保工作动态情况。
2.专项披露。对重大制度改革、调整和新政策出台,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给予专项披露。
㈡披露方法
1.定期披露。每年一、二、三季次月(4月、7月、10月)25日前由地区社保局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上一季度相应披露信息的提供、编写和初审,月底前交地区社保局业务稽核科汇总,报局领导审定确认后,于每季第二个月(5月、8月、11月)中旬前发布。四季度信息披露结合信息披露一并进行,于次年2月定稿,3月发布。
2.专项披露。需要披露的专项信息由地区社保局相关职能科室根据内容要求提出方案,提供材料,经研究、评估,确定披露载体,分别报局领导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七章 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
第一条 业务稽核部门应认真履行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稽核内部控制中的职能作用。依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内部控制检查及日常工作计划,经单位领导批准后,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条 稽核工作人员开展内部稽核时应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社会保险稽核办法》,《河北省社会保险基金内部审计暂行办法》,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保密规定。
局属各部门及经办人员在稽核工作人员开展内部稽核时不得拒绝、阻挠其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条 业务稽核部门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检查过程中可以查阅、复制相关文件资料,检查有关凭证、账薄、电子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对检查事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条 业务稽核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程序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笔录。
第五条 业务稽核部门应对社会保险业务稽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经单位领导批准后,送相关业务部门整改,并进行跟踪监督。
第六条 建立内部控制奖惩制度。对内部控制工作做得好的部门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致取消评先选优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业务经办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对科室及工作人员失职行为(主要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有错无为行为和过错责任追究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科室和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条
责任行为
㈠不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造成影响或损失的;
㈡对分管范围内的工作人员管理不力,对违纪违规问题长期失察或放任不管的;
㈢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事故或国家、集体财物被盗窃、诈骗、浪费等损失或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丢失或损毁当事人有关材料或物件的;
㈣擅自离岗、脱岗,耽误工作并产生不良后果的;
㈤未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承诺制,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拖拉、扯皮,无正当理由,对属职责范围内应办工作或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推诿不办或超越时限,致使服务对象或领导不满意的;
㈥未经领导批准,擅自对外发文、发布信息,或违反保密制度、文件、档案管理规定发生泄密事件,产生严重后果,造成工作被动的;
㈦违反社会保险政策或业务工作程序,越权办理业务,或未经批准擅自办理申报业务,或办事程序和结果未按要求接受监督检查,或未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公章、印章的;
㈧在社会保险稽核过程中,有案不查或不依法依规,不按程序办事,造成执法过错的,或办人情案或关系案的,或擅自改变处罚决定的;
㈨违反法律规定,阻碍当事人行使申诉、控告、听证、复议、诉讼和其他合法权利,情节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
㈩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或接受当事人宴请或礼品、礼金及其他贵重物品的,群众有举报,经查实的;
(十一)在作风评议及其他测评、考评、考核、座谈中群众反映强烈,被点名批评,并经查实的;
(十二)不服从组织安排或对组织安排的工作采取消极态度,使单位工作受到影响或造成损失的;
(十三)在公开场合言行不检点、散布谣言、制造事端、发表有损于党和国家形象或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形象、不利于社会稳定大局的言论,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四)在单位内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怂恿有关人员无端上访告状,影响单位安定团结的,或在上班时间相互争吵谩骂或发生斗殴的,或在上班时间办私事、聊天、玩电脑游戏的;
(十五)班子内部不团结影响工作的,或处事不公、职工意见较大的;(十六)作风散漫、纪律松懈,执行考勤和请销假制度不严格,迟到、早退、擅自离岗脱岗年累计10次以上,旷工3个工作日以上的,或非特殊原因不按时参加、无故缺席会议、政治业务学习和集体活动3次以上的;
(十七)因主观努力不够,未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管理任务的,或无正当理由,未能及时完成每月工作任务或完成质量较差的;
(十八)在全局突发性重大事件或中心工作、全局性工作中,责任感不强,牵头科室协调不到位,协办科室配合不力,造成工作延误,未能及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致使单位形象受到严重影响的;
第三条
责任追究及处理
㈠未按照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相关规定的要求落实失职追究制的科室,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该科室负责人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科室负责人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㈡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造成损失的,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公务员法》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㈢工作人员因失职造成国家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㈣有错无为造成不良印象的给予效能告诫处理。
㈤追究工作过错责任,根据过错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作出相应的处理。
1.因工作疏忽、失误,导致过错后果发生的,在一个工作给予通报批评一次;第二次过错给予诫勉教育一次;第三次过错全年取消评先选优资格,给予效能告诫一次;
2.因主观故意实施,导致过错后果发生的,在一个工作内取消评优选先资格,并视情况给予效能告诫或纪律处分,以及调整岗位处理等。
㈥业务过错责任追究实行三级追究:按照一项业务由经办、复核两岗办结的要求,出现以下过错时对以上两岗共同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对科室主任进行相应责任追究:
1.因工作疏忽失误,导致征收、支付环节计算数据出现错误的,给予效能告诫一次并由相关人员支付错误款项;
2.对明显虚假的材料,未审核发现,作出具体行为,导致过错后果发生的,给予效能告诫,待岗处理;
3.故意制造虚假材料或谎报、虚报事实,导致过错后果发生的,给予免职,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超越规定权限擅自提高、降低参保条件,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给予效能告诫,调岗处理;
5.有群众投诉,经查证属实,发现工作有疏忽失误或主观故意实施的行为,给予效能告诫一次;
6.办理业务明显违反法律、法规或其他有关规定,导致过错后果发生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条 责任过错追究的认定
1.一般责任过错由业务稽核科根据内审情况进行认定,报办公室备案,由办公室按规定处理。
2.重大主观恶意过错由局领导在听取业务稽核科内部调查情况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章
附则
第一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5篇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安排。它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企业需本着科学、透明、制衡的原则,合理通盘考虑企业的整体情况来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制度建设对其经营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内部控制的作用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内部控制作用越明显。
(一)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有来自于宏观经济,有来自于企业的各种决策。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及时识别、系统分析,进行有效评估,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有效控制各环节,最终达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如美国的安然公司由于出现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而倒闭的事件,就是基于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起到相应的风险防范作用而造成的。
(二)确保企业有效运行
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运用会计、统计、业务、人力等部门的数据、报告,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投资、等环节结合在一起,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各司其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三)确保企业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有助于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通过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记录、分类汇总、解释说明进行监督,从而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为企业制定今后的发展战略,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也逐渐被企业认识并重视,但同时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暴露出一些缺陷。
(一)组织架构混乱
我国企业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自身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存在职能交叉、缺失的情况;缺少权利制约机制,架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力,完全由大股东操纵,尤其在决策时多以领导的意志为主。
(二)控制程度弱
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权力的使用者,由此制度和权力使用者之间的平衡与否成为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平衡点偏向于权力的使用者就会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产生舞弊行为,对企业造成极大损害。
(三)信息不全面
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承担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储备和操作技能都会使企业的信息披露不完整。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企业日常运营的各个领域,囊括了财务、金融、法律各方面的信息,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也造成内部控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企业缺少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渠道,造成信息传达不及时,对决策制定、人事管理、生产销售等环节造成不良影响。
四、改进内部控制的对策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对该制度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组织架构
企业应当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权力范围,确保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设定职权和岗位分离时,要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同时要确保制定的组织架构能正常运行,定期对组织架构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有效地评估,及时予以优化完善。
(二)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应强化内部审计,充分保障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还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体系,对于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及时作出评估,定期提交检查监督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权力的使用者,企业要重点进行监督。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具有监督职能的岗位或通过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进行监督或对某些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度,消除可能出现的违法意识。
(三)加强素质培养,强化部门沟通
建立员工培训的长效机制,充实其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信息储备,提高其业务熟练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企业依托计算机互联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各部门人员全面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经营现状,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增强信息可靠性。
五、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重要内在机制,是企业得以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要做大做强就须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合理、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2
一、加强和完善工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财务内部控制是指为维护资金、资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而采取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措施、方法和手段”;是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障资产安全,保证信息真实可靠,确保达到企业预期的战略目标而实施的责、权、利明确且相互制衡的动态管理过程。现代意义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通常包括“内部控制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财务处理制度、稽核制度、预算控制制度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我国《会计法》明确要求,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应当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推进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
对于工会组织而言,尽管已建立一些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且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财务监控能力有所提高、效果日趋明显,但在实际的各级工会财务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制约着工会工作的发展。因此,有必要结合新的《工会会计制度》,加强和完善工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使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工会资金和财产安全运行,提高资金和财产使用效益,从而提高工会的财务监控能力和管理效率。
二、当前基层单位工会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工会会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尽管我国基层单位工会成立的时间很长、历史悠久,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现代化发展时间并不长,从而导致许多基层单位工会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建立和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会计内控意识淡薄,有的甚至将财务预算等同于财务内部控制。这样导致部分基层单位工会的财务管理职责不清、工作混乱,挤占、挪用工会经费的现象不时发生,严重影响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影响工会工作效率。
2、工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健全完善
由于基层单位工会的管理者对于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致使大多数基层单位工会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不够。基层单位工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根本没有建立,或者不完善,或者内容不科学、不合理,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随处可见。尽管《会计法》和新《工会会计制度》都要求各单位建立和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但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的基层单位工会没有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会计内控制度,但普遍存在内容不够科学、合理或制度残缺不全;有些单位只把会计内控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执行。
3、工会财务预算编制及执行能力不强
工会财务预算是指工会组织根据自身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方案。预算编制通常是根据一定的预算控制数,参考前几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充分考虑收人的增减,结合本单位下一的工作计划,编制收人预算。当前我国基层单位工会财务预算编制往往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是对财务预算编制不重视,预算编制比较粗糙。
二是预算执行控制能力偏弱。导致财务预算变成空中楼阁、流于形式,资金的使用及管理缺乏预见性,预算执行能力不强。
4、工会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基层单位工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完善以及执行监控能力弱,致使部分基层单位工会的会计内控制度没能发挥应有的监督、控制和制约作用,不能很好地约束基层单位工会的财务决策,监控财务人员的业务行为以及相关的财务事项。而且,许多基层单位工会的管理者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经营和管理的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将会计内部监控提升到管理战略上来。有些基层单位工会的会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使会计业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查以及事后监督没能很好地执行,延时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部分基层单位工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内部审查机构,或者内部审查机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审查作用。
5、工会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日渐完善使得许多基层单位工会的业务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工会财会人员需求也水涨船高,财会队伍不断扩大。然而,我国财会人员的准人制度、业务技术培训体制以及职业素养要求等并没有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相应提高。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工会财务队伍在面对现代企业要求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时欠缺应有的业务素质。基层单位工会财务人员参差不齐的专业素养,不仅制约着工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管理,也无法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工会事业的要求。
三、加强和完善基层单位工会会计内控制度的有效措施
1、强化意识、完善制度
20xx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工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工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这从根本上要求各级工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或健全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把可能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基层单位工会的管理者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树立人人有责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会计部监督机制,并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于从事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人员,要从严从优选拔并严格培养和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素养。此外,基层单位工会要大力宣传,使所有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人人自觉遵守财务内控制度,相互监督,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工会应以《会计法》和新《工会会计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财务约束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对工会业务的监督和制约力度,建立一套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泛、财务人员易于操作与应用的制度和方法。同时,根据工会业务变化和管理要求,对相关制度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对于财务管理的各项环节,应明确指出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应对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此同时,财务部门应合理设置财务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根据岗位工作职责以及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优化人员结构,实行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明晰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对违反相关规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互相推逶的现象。
2、加强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基层单位工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内部监督与控制的重要性,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设立专门的审查机构对工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审计,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审查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审计的事前审查、事中复核及事后监督,并及时反馈监督审核的结果。再者,适当引进外部监督机制,确保监督更加真实有效。此外,对于管理不够规范的基层单位工会,上级有关部门应给予协助,帮助督促其建立健全财务内部监督审查机制,规范其财务管理行为。
3、强化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财务工作人员,而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又决定其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由于我国财会人员的准人门槛不高,力D培养培训体系的不完善,更使得许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确保基层单位工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保证财务内部监督、监控机制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基层单位工会必须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一方面,设法引进各种高学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补充现有财务队伍。另一方面,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适应新时代、新业务的变化。此外,财务工作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学习,了解和把握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和财经政策,吸纳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使自己不被社会和时代淘汰。
4、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基层单位工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操控能力。具体措施为:
一是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财务支出,做好这方面的预算;
二是引进新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相关管理人才;
三是加快现有信息系统硬软件的建设步伐,及时更新信息系统。有了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再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不仅加强了财务业务信息传达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使基层单位工会在实现财务内部监督控制的同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3
一、征收管理制度
1、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应当依据《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的规定和设定征收。
2、罚没收入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征收。
3、其他非税收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和设定收取。
4、中心应当严格依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的第九条规定征收或收取非税收入,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减征、免征。
5、收取的各种非税收入必须开具广东省医疗收费票据,并及时足额缴存到指定的网点,做到票款同步,中心不得截留收入和私设小金库,不得坐收坐支。
6、中心严格按照规定的非税收入项目、征收范围和征收标准进行征收,及时足额上缴非税收入,并对欠缴、少缴收入实施催。
第一,中心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中心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明确职责,责任到人,过错追究,同时自觉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增强风险意识。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参加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同时要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把应收账款作为一项重点项进行考核。其次领导应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增强国有资产利用行为的风险意识。
第三,加强财务管理,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监督。应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每笔应收账款在发生之前,要提前约定好还款时间与还款方式,以便及时催缴此笔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发生后,要及时登记入账,本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对往来款的事由、时间和金额等应该进行及时确认和核准,入账的时候必须做到业务事项明确、科目运用准确以及账务处理正确。明确职责,谁经办的就应由谁负责收回。还要建立应收账款的定期清理制度。如:定期和对方单位核对应收账款的数额,定期进行函证,及时地组织催缴和清算,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把一定范围内的应收账款的明细项在本单位公示栏中予以公示,增强财务核算的透明度,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
二、资金管理制度
1、中心收取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事业性收入应全额纳入财政一般预算管理,其他非税收入依照非税收入有关条例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2、收取的非税收入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支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支收单位。
3、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经费由财政预算统一安排,做到专款专用。
三、票据管理制度
1、征收或收取的非税收入应当向缴款人出具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领用制度,设有专柜,确定专人负责,保证票据安全。
2、禁止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禁止私自印制、伪造非税收入票据,禁止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遗失非税收入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部门,并公告作废。
3、财政票据由中心到财政分局领购,并实行票据领购登记制度。首次领购票据时,应当向财政分局提出申请,同时提交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批准收取的非税收入的有关文件复印件,经财政分局审核后,发给《票据领购记录簿》;再次领购票据时应出示《票据领购记录簿》,经财政分局局审核后,方可继续领购。
4、中心建立健全票据领购使用登记制度,建立台账进行登记票据,并定期向财政分局报送票据使用和结存情况。
5、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保管期一般为五年。对于个别使用量特别大的票据,经批准,可适当缩短保存期限。
6、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票据,中心应认真清理,确保票据开出金额与财务入账额一致,经本单位负责人同意,可报财政分局核准后按规定销毁。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预算管理和宏观调控,强化分配和监督职能,保障工会社会职能的履行和工运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会预算是经一定程序核定的工会经费收支计划,是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重要手段,是工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工会必须按照本办法办理工会预、决算。
第三条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会财务管理体制,工会预算一般分为五级管理,即:全国总工会、省级工会、市级工会、县级工会、基层工会。
预算管理实行下管一级的原则。
建立乡镇(街道)工会的地方,省级以下预算管理级次由省级总工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后,报全国总工会备案。
经全国总工会批准独立管理经费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中国民航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金融工会全国委员会,其预算管理级次由各自产业工会确定后,报全国总工会批准。
第四条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工会对独立核算事业单位的补助及企事业单位按规定上缴的收益列入本级预算;未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收支要全额列入本级预算。
第五条各级工会要认真执行上级工会批准的预算。未经规定程序批准不得变更。
第六条预算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七条预算收支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
第八条工会预算包括本级预算和单位预算。本级预算是指各级工会本级次范围内工会经费收支(含所属建立预算管理关系的机关和单位)的总预算。单位预算是指与本级预算有相关经费收支管理关系的工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预算。
第九条实行本级预算管理的工会,其职权是:
1.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预算调整方案。
2.审批下一级工会和依靠本级供给经费的工会机关及所属独立核算企事业单位的预算、决算,汇总本级及所属各级工会的决算。
3.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按规定程序办理预算调整。
4.监督、检查下级工会和依靠本级供给经费的工会机关及所属独立核算企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5.协调处理工会与同级财政、税务等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工会预算管理方面的政策和经济关系。
各级工会财务部门是本级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级预算管理工作。
第十条实行单位预算管理的工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其职权是:
1.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和预算调整方案。
2.按照批准的预算,积极组织各项收入,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办理各项核算业务,保证预算任务的完成。
3.指导、监督所属单位或部门核算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工作。
4.按规定程序办理预算调整。
5.定期向主管工会财务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第三章预算收支范围
第十一条工会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
预算收入包括:1.会费收入;
2.拨缴经费收入;
3.上级补助收入;
4.政府补助收入;
5.行政补助收入;
6.事业收入;
7.投资收益;
8.其他收入。
预算支出包括:
1.职工活动支出;
2.维权支出;
3.业务支出;
4.行政支出;
5.资本性支出;
6.补助下级支出;
7.事业支出;
8.其他支出。
第四章预算编制与审批
第十二条工会预算编制的原则是: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真实合法,精细高效。
第十三条工会的预算应根据有关政策法规、上级工会要求、预算编制原则和本工会工作计划编制。本无重大支出项目,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期末滚存经费结余不得出现赤字。
第十四条预算收入的编制,要按照收入来源,充分考虑本各项变动因素,依法、真实、完整、合理地编制。
第十五条预算支出的编制,要坚持勤俭节约,体现工会工作特点,要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把资金使用的重点安排在维护职工权益、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方面。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工会行政性支出预算,应参照同级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度、费用标准以及核定的.人员编制编列。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工会接受的财政补助资金要纳入预算管理,依据财政确定的开支范围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改变资金用途。
第十八条各级工会的办公、职工活动场所等基本建设,根据《工会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应由同级政府或行政解决。
县级以上工会的办公和职工群众的文化、教育、体育活动设施,在政府给予大部分补助的前提下,经上级工会批准,可以动用少量经费弥补不足,上级工会也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九条房屋建筑物购建、专项设备购置、大型修缮等预算,需附经有关专业部门论证的可行性工程项目论证报告、立项批复、开工许可等相关文件,按照工程进度及资金状况编制当年预算。列入地方基本建设或更新改造计划的工程项目,应附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文件。
第二十条各级工会用部分结余经费投资时,必须进行可行性经济分析论证,提出书面报告,报职能部门审核,工会委员会(或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列入预算。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工会预算,可在本级预算支出总额的百分之五以内编列预备费,用于当年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工会根据需要,可以从本级经费结余中安排一定数额的后备金作为储备,用于特殊情况下的资金需要。需要动用时,必须经过本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议,工会常委会批准,并报上级工会备案。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工会应根据全国总工会规定提取增收留成基金、财务专用基金和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
第二十四条全国总工会每年10月提出下省级工会编制预算的要求。省、市、县级工会应根据上级工会编制预算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部署,并按照上级工会规定的时间上报下预算。
第二十五条各级工会的本级预算草案,由各级工会财务部门编制,经工会委员会(或常委会)讨论通过,并经本级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报上一级工会审批或备案。上一级工会有权提出修订预算的意见和要求,下级工会根据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调整预算。
依靠本级工会供给经费的工会机关及所属独立核算事业单位的预算草案由本级工会审批。
全国总工会预算草案,经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后,由全国总工会书记处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各省级工会的本级预算(附工会机关预算),应在3月15日前报送全国总工会审批,全国总工会应于30个工作日内及时批复。
市级以下(含市级)工会本级预算的报批时间,由省级工会确定。
第五章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第二十七条各级工会预算由本级工会委员会(或常委会)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工会财务部门负责。
第二十八条各级工会应按照预算确定的任务积极组织收入。
第二十九条各级工会要按照全国总工会、省级总工会的规定及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不得截留、挪用。
第三十条各级工会预算在批准之前只能开支必要的基本费用及帮扶、送温暖等支出。建设工程、设备工具购置、大型修缮和信息网络购建等费用一般不得开支,因特殊原因必须提前开支的,经工会委员会(常委会)或主席办公会议同意,可控制在预算的25%以内。预算批准后,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第三十一条各级工会应根据支出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不得办理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不得越级预算拨款。
第三十二条各级工会要加强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务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不得以领代报,不得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用途。建设工程、设备工具购置、大型修缮和信息网络购建等支出,应经有关专业部门审核后执行。
第三十三条各级工会要严格控制行政支出,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应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内的支出,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各级工会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项目改变或追加项目,经有关部门审核,报工会委员会(常委会)或主席办公会议同意后,在预算内调整或动用预算预备费。
第三十五条各级工会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预算收支总额需要增减变动时,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每年以一次为限,其编制、审批与预算编制审批程序相同。
第六章决算
第三十六条工会决算是工会收支预算的执行结果。各级工会应按上级工会的要求编制决算。决算未经批准前,称为决算草案。
第三十七条编制决算草案,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做到收支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附报工会机关决算草案)。
第三十八条跨的基本建设工程,决算前按拨出数编报,最后工程竣工后,经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确认,按审核确认数扣除以前决算数后的余额,编制决算。
第三十九条决算草案的审批程序与预算草案审批程序相同。
第四十条省级工会的本级决算,应在3月15日前报送全国总工会审批,全国总工会应于30个工作日内及时批复。
市级以下(含市级)工会决算的报批时间,由省级工会确定。
第四十一条各级工会的决算,应按上级工会的要求逐级汇总上报。
第七章监督
第四十二条各级工会财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下级工会和本级工会所属单位预算的执行。
第四十三条各级工会的预算、决算要接受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审计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要接受上一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审计监督。
第四十四条各级工会对预算安排的项目要逐步实行绩效考评制度。
第四十五条有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的性质和使用范围,截留挪用项目资金;隐瞒收入,虚列支出,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擅自决定重大开支项目等行为的,上级工会应责令其做出检查,并要求纠正。情节严重,造成经济损失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会的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自20xx年1月1日施行。9月9日颁发的《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由全国总工会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省级工会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本系统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5
对于一个学校或单位的财务管理,都会制定各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以下整理了某学校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仅供参考。
为了规范学校会计行为,保证学校国有资产安全,全面提高学校财务运行质量,根据《会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建立稽核制度”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目标和原则
安徽农业大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
第一,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本单位内部制度,保证学校资产安全完整;
第二,及时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第三,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效益原则并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安徽农业大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是:
在既定目标前提下,遵循合法性、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原则。即:制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体现财务管理的要求,合乎财务规范,针对学校的特点,便于操作和执行,有利于控制和检查。
二、基本内容
1.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1)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避免相互扯皮、推委、越权行事。
(2)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要实行职务分离,并相互制约。
2.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
(1)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决策和执行程序中应当体现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权限失控、决策失误和徇私舞弊。
3.进行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制度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的一种制度。通过财产清查,确定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以查明是否相符,并查明帐实不符的原因和责任。对帐实不符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做到帐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三、内部控制的具体办法
对财务负责人的稽核
1.是否支持、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2.对单位重要经济业务是否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是否及时或定期反馈学校预算执行情况。
3.会计岗位的设置和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定期轮岗,对二级财务机构是否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会计人员实行会计委派制。
4.是否保障本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5.反映的问题是否及时作出处理。
对二级财务的稽核
1.会计核算是否按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
2.会计指标是否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3.会计核算是否及时,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是否清晰明了。
4.单位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处理基础,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支出是否相互配比。
5.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真实、合法。
6.以下内容对二级财务同样有效。
对现金出纳业务的稽核
1.是否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
2.现金日记数字准确,逐笔记帐。
3.是否有现金坐支、白条抵库现象,现金存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4.是否兼管稽核、会计档案和收入、费用、债权帐目的登记工作。
对银行出纳业务的稽核
1.根据经济业务内容正确填开现金支票、转帐支票等银行票据,不得根据他人要求将应转帐支付和电汇支付改现金支付或银行汇票支付。
2.银行存款日记帐日清月结,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总帐核对相符。
3.各帐户余额真实、准确,与银行对帐单核对相符。
4.及时办理银行票据的结算与交换,发现问题及时查找。
5.妥善保管银行票据及相关印章,做到票据和印章分开放置。
对审核、制单业务的稽核
1.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有效。
2.报销手续是否完备、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与经费项目相符。
3.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汇报。
4.记帐凭证是否摘要清楚、数字准确、科目正确,与所附的原始凭证内容相符。
对复核业务的稽核
1.记帐凭证编号是否连续、对记帐凭证的改正是否符合规定。
2.是否及时复核和传递记帐凭证。
3.记帐凭证未传递前是否妥善保管。
4.发现问题是否及时汇报。
对记帐业务的稽核
1.帐户设置是否合理、有序。
2.是否根据记帐凭证及时、准确地登录入帐,登录是否有疏漏。
3.帐簿记录发生错误时,是否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
4.月末是否及时结帐、对帐,做到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5.是否根据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编报有关报表。是否将有关领导和相关单位所要数字及时反馈。
6.是否及时帮助对帐目有疑问的单位和员工核查清楚、不推诿。
对工资管理业务的稽核
1.是否按月准确、及时地发放工资、代扣相关款项。
2.是否按月做好工资数字备份,并将工资册及相关资料装订存档。
3.是否及时做好工资统计表并交制单人员填制记帐凭证。
4.是否按照规定代扣个人所得税并及时汇缴税务机关。
学生收费及助学金管理业务的稽核
1.是否按年级、专业分别核实、准确收费。
2.对学生缴费系统是否定期维护。
3.对收取的学费是否及时缴存专户并定期核对,如有差错是否及时处理。
4.是否定期清理学生欠费。
5.是否及时发放助学金,并根据相关部门书面通知及时对助学金作出调整。
对专控业务的稽核
1.是否定期报送专控及社会集团购买力报表。
2.是否建立专控及社会集团购买力统计台帐。
对公积金管理业务的稽核
1.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和在编人数准确计算及时调整职工公积金并按月交纳。
2.是否按规定支取和返还职工公积金。
3.是否定期核对公积金存款,做到帐帐相符。
对医疗保险业务的稽核
1.是否按规定准确计算并扣缴职工医疗保险金。
2.是否随人员变动和工资增加及时调整医疗保险金。
对票证管理的稽核
1.是否按规定及时购入财政发票并进行编号登记。
2.是否建立和完善发票领用审批、登记手续。
3.发票存根交还时,是否及时查验,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处理。
4.是否定期核对库存发票,催交长期领用未交发票。
5.是否按时整理发票存根并送财政厅核销。
6.是否按期办理收费年检及妥善保管收费证可证和发票准购证。
对财务文档、财务档案管理的稽核
1.是否对会计资料及时装订、归类整理并编号立卷。
2.是否建立查档借阅登记、审批制度并严格执行。
3.是否按照规定定期移交学校档案室。
4.收发文是否登记编号并送阅及催办,是否及时归类整理并移交学校档案室。
对外汇管理业务的稽核
1.是否按规定办理外汇审批手续。
2.是否及时合法地办理结汇用汇手续和外币转换业务。
3.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及时登记入帐。
4.月末是否结帐、对帐,做到帐帐相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6
一、钱账分管制度。
也就是岗位分工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散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宗旨是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货币资金的岗位分工制度要求建立出纳人员、审批人员、专用签章的保管人员、会计人员、稽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以及货币资金清查人员的责任制度。如可从以下方面体现:
(1)现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散的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
(2)出纳人员不得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和保管。
(3)出纳人员不得负责非现金账户的记账工作。
(4)出纳人员应与负责现金清查盘店人员和负责与银行对账的人员相分离等。
2、库存现金开支审批制度:即库存现金的授权审批制度。
(1)明确企业库存现金开支范围。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2)各种劳保、福利费以及对职工个人的其他支出;
3)支付企业外部个人的劳动报酬;
4)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的价款;
5)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6)票据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7)向股东支付红利;
8)按规定允许使用现金的其他支出。
(2)明确各种报销凭证,规定各种库存现金支付业务的报销手续和方法。
(3)明确各种库存现金支出的审批权限等。
3、库存现金日清月结制度:“现金日记账”要做到日清是指出纳人员应对当日的库存现金收付业务全部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结出当日发生额和账面余额,并与库存现金的实存金额进行核对,做到账款相符;月结是指出纳人员必须对库存现金日记账按月核对。
二、建立完备的核算制度。
1、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企业应设置“库存现金”总分类账,由负责总账的会计人员进行总分类账核算。总分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一般采用三栏式,有时也使用多栏式。使用电算化核算的企业,业务较多时,可以每天进行打印明细账,较少的,可以满页打印。企业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通过“其他应收款”账户或单独设置“备用金”账户进行核算。平时备用金使用部门报账时不通过本账户。
2、库存现金的明细分类核算。为了加强库存现金的管理与核算,“现金日记账”应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收款或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结出账面余额,并与实际库存额核对相符。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三、库存现金收支的控制制度。
1、企业的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困难的,与开户银行协商确定送存时间。
2、企业支付库存现金应从限额中支付或从银行提取,不得坐支现金收入。
3、企业在规定的范围内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说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开出库存现金支票,经开户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4、企业应尽可能多地使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款项。
5、各单位购买国家专控的商品一律采用转账的方式支付,不得以库存现金支付等。
四、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制度。
库存现金的清查应采用实地盘点法。通过对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现金日记账余额相核对,查明库存现金是否账实相符。
1、出纳人员的日常盘点。现金出纳人员应于每日营业终了结出现金日记账余额并实地盘点现金,如发现账实不符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2、专门财产清查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在现金出纳人员日常盘点的基础上,还应由专门财产清查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复核、检查性盘点。除了对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外,还应审核现金收付凭证和有关账簿资料,检查现金收付业务的合理、合法性。清查结束后无论是否发现问题,都应编制“库存现金清查盘点报告”,由清查人员和现金出纳签字盖章,以确保其效力。
五、库存现金的集团管理制度。
集团财务部对所属企业的现金进行统一调配。集团公司在总部设立结算中心,所属企业都将其现金存入结算中心账户。当某成员企业现金盈余而另一企业急需现金时,集团公司财务部就可以相互调配。调配的前提是不影响盈余企业的现金需要,并采取有偿使用现金的原则,以确保现金的集中核算,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六、现金流量汇报管理制度。
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其安全与完整。因而需要出纳人员做好现金的预测以及需要保留库存现金的数量。出纳人员可编制货币资金变动情况表,报送财务负责人和企业主要领导,以便相关领导掌握现金的变动情况。
七、其他
现金的保管要有相应的保管措施,保险柜应存放于坚固实用、防潮、防水、通风较好的房间,房间应有铁栏杆、防盗门。
1、保险柜钥匙由出纳人员保管,不得交由其他人代管,并随时转动密码器。
2、出纳员工作变动时,应更换保险柜密码。保险柜钥匙、密码丢失或发生故障,应立即报请领导处理,不得随意找人修理或修配钥匙。
3、库存现金应整齐存放,保持清洁,如因潮湿霉烂、虫蛀等问题发生损失的,由出纳人员负责。
4、出纳员到银行存取现金,须有保安员护送,并安排专车接送。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7
为加强和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提高学校经费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特制订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如下:
1、学校依据国家规定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任免应遵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
2、财务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熟悉国家财务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办理会计事务遵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3、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规范地建立帐册,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4、财务人员应将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定期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销毁会计档案中的有关资料要按《档案法》的规定执行。
5、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反会计管理制度的经济活动应当制止并纠正。
6、会计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调动或离职,应按规定办理有关交接手续。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资金的内部控制,保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资金管理的下列风险:
(一)资金管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资金管理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和清理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导致受到处罚造成资金损失。
(四)资金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五)有关票据的遗失、变造、伪造、被盗用以及非法使用印章,可能导致资产损失、法律诉讼或信用损失。
第四条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资金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授权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合法合规,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清理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三)资金的会计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四)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一)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二)资金的保管、记录与盘点清查。
(三)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为促进公司制度建设的系统化、一体化、流程化、表单化、信息化,促进公司管理实现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之内控制度建设管理是指对各类制度的起草、审批、执行、检查、修订、废止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范。
第二章内控制度分类及部室职责
第三条本办法之内控制度分为组织管理制度、专业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三类。
具体分类(略)
第四条根据内控制度内容分类:
1、制度基本内容:目的、适用范围、制度正文约束条例、考核条例。
2、制度操作流程:制度操作的流程图,通常可用visio编。
3、制度操作表单。
第五条根据管理活动的特点、性质及其范围大小等,管理制度的文体基本上可分为:章程、条例、职责、守则、办法、制度、规定、细则。
第六条公司制度按其效力范围分为三级:
一级:在集团范围内生效的制度文件;
二级:限于总公司本部、分公司、事业部和子公司内部生效的制度文件;
三级:总公司本部各部门内部、分公司各部门内部、事业部各部门内部、子公司各部门内部及项目部内部生效的制度文件。
第七条内控制度建设的归口部门为审计部(内控部),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度体系建设及管理工作;根据风险评估及外部监管要求向各管理部门提出制度编写要求;负责制度的初审与会审管理工作;负责制度起草部门编写制度的指导工作、流程编制的辅导与完善工作、培训情况检查、落实情况检查、执行效果评价;负责统筹制定制度优化方案,并负责逐项督导落实;定期在审计工作和专项内控建设工作中对各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梳理和建议;及时向董事会汇报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第八条公司的制度责任部门即公司制度的编制及督导执行部门为公司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负责公司制度的制定及督导执行(包括调研、起草、征求意见、编写培训教案及培训计划并进行授课、编制制度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意见反馈、申请修订等),以及制度整改建议落实等。
第九条制度的责任部门必须对每一项制度确定制度责任人,责任人的主要职责是:对负责的制度进行培训、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建立制度档案(包括制度建设各个环节的内容)等。
第十条综合部负责制度文件编号、发文、整理建档等工作。
第十一条培训部负责按照培训工作相关要求组织实施培训,达到培训效果。
第十二条证券部负责再次审核及发布需要对外公告的内控制度。
第十三条本办法所指流程就是指做事情的顺序,业务流程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利用多部门或单位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的工作过程。
第三章内控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废止
第十四条内控制度编制的流程: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对制度编制需求进行识别与确认→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起草初稿→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组织与制度相关部门进行研讨并征求意见(包括公司对口管理部门的意见)→内控制度建设管理人员(审计部或内控部)初审→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根据制度的重要程度组织会审或会签→经总经理室或董事会领导审批后以红头文件下发或经局域网发布(审批时须附制度需求识别与征求意见单、制度审核单、制度定稿及文件审批单)。
第十五条内控制度的修订流程: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提出制度修订的书面申请或建议→审计部(内控部)审核→提交公司例会审定→执行制度编制流程。
第十六条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每年定期于12月末依据流程对由本部门负责的制度进行检查更新并及时对外公布以贯彻执行。对于文件名以暂行规定、试行办法等结尾的制度,必须事先确定后试运行期限(不能超过一年)。如有特殊情况,需经总经理室或董事会批准。
第十七条内控制度的废止流程
1、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后,原制度废止。
2、对不能适应现实状况要求的制度进行废止,按如下流程进行:制度编制部门(制度责任部门)提出制度废止的书面申请,并填写制度需求识别与征求意见单→审计部(内控部)审核→提交总经理室或董事会审定→决定是否废止。
第四章内控制度的督导执行
第十八条制度的贯彻:公司制度下发一周之内,各部门各机构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对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的,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下发一周内,各相关单位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贯彻。
第十九条制度的培训:制度下发前,制度责任人要编写制度培训教案和培训计划,填写制度培训计划单,并提交到总公司审计部(内控部),在制度下发的15天内,审计部(内控部)牵头会同制度责任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制度的执行:各级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各单位检查管理制度在本单位执行情况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检查执行情况的原始纸质记录,且记录一定要真实、全面,要留下管理的“痕迹”,以作为检查、督导和明确责任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制度执行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1、制度执行过程中,如果认为制度脱离实际难以落实时,要及时与制度起草部门或审计部(内控部)书面沟通,如无异议就要对制度在本单位的落实负责。
2、制度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重大情况确实不能按制度执行的,制度的执行部门或相关部门必须履行请示报批程序,经制度责任人及以上层级领导同意后方可灵活处理,并要对此过程留存纸质档案备查。
第二十二条制度落实的督导检查
1、前两个月,制度责任人对各单位执行情况每月都要进行检查;制度下发两个月后,制度责任人要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检查需形成相关报告
2、审计部(内控部)在开展一年一度的各机构内控审计或内控建设专项工作的过程中,将视需要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上市监管标准和制度的差异、制度与实际执行的差异)
第五章内控制度的评审
第二十三条定期评审:每年12月初,审计部(内控部)组织公司各部门各机构对公司的内控制度进行一次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记录以供决策参考。
第二十四条不定期评审:发生下列情况时,审计部(内控部)应适时组织公司制度体系或有关制度的评审活动。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重要法律法规实施、竞争对手的竞争态势发生变化等影响公司经营环境改变时。
2、公司资源配置、经营方向和领域、组织机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3、公司对本公司的经营、管理策略进行重大调整时。
4、其他改变公司外部或内部经营条件的事项发生时。
第二十五条制度评审结果的运用
1、识别并确定公司制度建设的需求。确定公司有关内控制度的培训、编制、修改、执行中止、废止等事项;确定公司制度管理改进创新的空间和实施措施。
2、编制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评估报告。审计部(内控部)在每年的12月底,应根据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评审结果,结合制度日常检查和有关数据与信息的情况,编制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综合评价报告,并提交董事会。
3、将制度评审的结果作为公司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的其中一项依据。
第六章内控制度的存档管理
(略)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所有内控制度的解释权均归制度制定部门,本办法由审计部(内控部)负责起草和修订、培训和解释,经董事会批准后发布。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xx年x月x日起执行。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0
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对政府采购资金的管理,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地控制财政支出,节约财政资金。加强廉政建设,促进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规,特订本制度。
一、政府采购适用范围
本镇内政府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镇属部门、
站所使用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进行的政府采购适用本制度。本制度所称政府采购是指使用财政资金采购依法制订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二、政府采购的形式和运作程序
落实采购计划:各单位为了确保行政任务和事业计划的完成,需购买物品或取得劳务时,单位向党政办提出书面申请,党政办本着“量入为出,适度从紧”的原则进行审核签具意见报单位分管领导签批后,报财政所确定落实采购计划。
三、政府采购的方式
政府采购应当采取以下方式: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具体采购方式由镇采购办、机关主管、后勤组按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四、采购程序
先由各机关各部门、站所根据工作需求填报“政府采购申 请表”报镇采购办,并经分管领导审核签定,财政局乡财局和,采购办要签审核意见,镇采购办根据采购内容和金额确认采购方式和采购单位,如果需由站所采购的,由站所填报。政府采购申请表”报镇采购办审核,由镇采购中心安排采购,如果由镇采购办采购的,需报分管采购领导审批后,由镇采购办安排采购。所有采购物品资金由主管领导审批后,财政所直接付给供应商。
五、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
镇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的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应本着实事求是和节约的原则,充分考虑实际需要与财力可能,镇采购办应有计划地安排日常办公用品的集中采购。
六、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纪律要求
凡纳入政府采购制度范围的部门,未经同意自行采购的,不得列支,否则按违反财经纪律处理。纪检、财政所应定期对政府机关采购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采购办应定期汇报政府采购情况并定期进行公开,定期进行总结,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控告和检举。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1
为维护学校合法权益,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学校合同管理的指导思想:贯彻执行国家法律的规定,循序渐进与顺势而为相结合,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一、学校合同管理的目标: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学校合同行为,努力做到低成本控制、低风险运行,高起点定位,高效率管理,确保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二、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运行,责任到人,全面监督的合同管理体制。
三、学校可根据合同承办部门的需要,联系法律专家参加合同的起草、修改和审核重大合同,参与重大合同谈判、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诉讼等活动,并根据具体法律服务明确双方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费用。
四、校长负责学校合同综合管理,负责协调合同承办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2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结合本单位的情况,促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加强内部监督,进一步规范经费使用和经费运作的行为,特制订本规范。
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
一、财务预算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预算是指制订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各项目标的计划和相应措施,并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来反映和说明。预算管理是对单位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流的综合与控制。
二、每年末,学校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下较详细的经费预算方案,由财务部门汇总后,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后,上报区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对部门预算编制负责,校长对预算方案负责。
三、建立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制度。每月财务部门分析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如发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方案有较大差异时,需变更预算方案,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提出调整方案。
四、建立预算工作的授权批准制度。校内各部门负责人,授权对本部门内的预算工作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权范围内,按审批后的意见办理预算工作。
五、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对预算的调整,必须经过申请、审议、批准等程序。
1、预算调整的申请:必须由部门预算执行人或编制人提出申请,说明调整的理由、调整的初步方案和调整前后的预算指标对比,以及调整后预算的负责人、执行人等情况。
2、预算调整的审议:对部门预算执行人或编制人提出的调整申请数,应经过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提出审议意见,担任审议的部门和人员应由校领导指定,审议意见应包括对申请同意、反对或补充修改的内容等。审议人应对审议意见负责。
3、预算调整的批准:经审议的预算调整申请,才可报送有关领导批准。批准人应在审阅有关资料后提出书面意见,然后下发给申请人遵照执行。
六、预算方案制定后,预算执行者对预算进行管理,除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外,校内各预算部门要加强自查。根据实际情况,可按时、按文、按部门进行必要的互查。总结预算目标与预算执行差距,把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年终考评。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一、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
二、保持现有银行存款开户的情况,如有需要,需另设帐户,包括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外埠存款、外币存款等,必须由校领导集体讨论而定,并报批上级领导。
三、货币资金实行钱帐分管,指派合格的业务人员来办理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
1、各种收支业务必须取得合法、真实的凭证,个人在办理收支业务时,须得到有关领导的授权,即学校对300元以内的支出业务由总务主任负责审批,超过300元的支出业务由校长负责审批,并在记帐凭证上签章附上原始凭证,再交主管财务进行复核。经复核后的记帐凭证,才可作为货币资金收付和核算依据。
2、现金管理人员不准用不符合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不准设小金库,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现金管理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清查小组(成员由相关人员组成)根据盘点表的项目盘点库存现金,并同现金日记帐余额进行核对。
3、银行存款管理人员应保证银行存款收付的合法,银行帐号不准出租、借用、套用或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不准将单位的收入以个人名义存储,期末由非出纳人员逐笔核对银行存款日记帐和银行对帐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未达帐项,同时对未达帐项,建立台帐,注明内容和原因,保证银行存款的真实性。
4、为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完整,要妥善保管支票等票据,对作废的支票等票据要加盖作废戳记,财务专用章由总务主任保管,支票印鉴章由出纳保管,学校法人章由人事保管,并做好印章使用记录,相互牵制,印章和支票需分开存放,防止非法行为发生。
四、建立货币资金职务分离制度,完善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出纳人员必须根据经过审签的记帐凭证来支付和保管货币资金,不得兼任稽核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来办理货币资金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存货的内部控制
一、存货是单位重要的资产项目,加强存货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确保存货资产的安全、完整,以提高存货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建立存货管理的职务分离制度,根据费用的预算计划和上年存货收发情况,由存货管理人员编制存货计划,由总务部门进行复核审批,来确认计划的合理性,存货采购人员不得兼任验收和存货保管工作。存货保管人员不得负责存货的会计记录,即管帐不能管物。
三、建立存货采购、领用、发出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存货的采购应当由当事人提出采购申请,由校总务部门审核批准,方可指定专人签订合同和采购业务,实物管理部门在接到外购货物时,首先应检查有否订货合同、入库通知单和质量检验单,复核货物的数量和相关的质量检验。存货的领用和发出,需经总务部门的批准,应以经审核的领料和发出的凭证为依据。
四、对存货的入库、领用和发出,实物管理部门应按货物类别、编号、规格、型号、计量单位、单价、金额等设置实物明细帐。月末编制存货收、发、存明细表,与财务部门进行帐、卡、物核对。
五、建立存货盘点制度。必要时,也可临时突击盘点。盘点时,应制订盘点计划,列出盘点表,存货盘点应由负责存货保管、记帐的人员以及独立于这些职务的其他人员共同进行。盘点时,要有序摆放存货,保持完整的盘点记录,如有盈亏,要查明原因,直至追究个人责任,并及时处理盘盈、盘亏,也要发现存货需报损和报废情况。
六、对存货的报损和报废,应由管物部门提出申请,说明存货需报损、报废的原因,由管理部门和单位领导签署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结算中心,待批准后方可处理。
七、审批后存货的报损、报废的削价收入,按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入帐。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一、固定资产是单位固定资金的实物形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养、维修,使固定资产在规定的使用年限中能正常的运行,以提高固定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学校的固定资产,指有专人或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帐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需详细记录固定资产实物数量、价值、使用状况、存放地点、维修及保养、报废等情况。财务部门应设立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三个部门分别对固定资产增减进行核算,并定期进行核对。
三、固定资产的增减,有规定的审批权限(五万内(含五万)由学校处理,五万元以上报区教育局资产中心处理。)如要购置固定资产,须有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请购与预算进行核对。如属权限范围内,可直接审核批准,不属权限范围内,应由单位负责人审批,在购置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编制询价报告,经讨论通过,方可签约购置。购入的固定资产,须由专人进行验收,并在验收单上签字同意,方可入帐。固定资产的处置,也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并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按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
四、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是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的必要控制手段,盘点工作应由负责保管、记帐等不同职能的人员以及与固定资产无关的其他局外人共同担任。盘点时,要编制盘点清单,清单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名称、类别、编号、存放地点、目前使用状况和核对,如有不符,需经一定的批准程序才能进行帐面调整。
五、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人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工作,每年应编制固定资产维修计划,或根据使用中出现的应急情况,采取修理措施,要分别设置有关表单来记录、使用、维修、保养等情况,并对记录情况定期检查,修理业务的原始凭证,经审批后交财务部门。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
一、工程项目是单位的投资项目,它会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对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谋求投资的最大效益。
二、建立工程项目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如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先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上报校总务部门,校总务部门核实情况后,在校长办公会议上审议而定。
三、配备合格人员办理工程项目业务,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办理工程项目会计核算业务,对工程项目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审批人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项目业务。
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相关部门人员集体决策讨论,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五、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项目编制的预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完整、准确。
六、工程项目价款支付业务,原则上应按工程合同约定的价款支付方式,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交价款支付申请及凭证,有审批人的批准意见,经财务人员的复核才可办理价款支付,如工程价款和支付方式发生变动,应提供较完整的书面意见和相关资料,会计人员应对工程变更价款进行审核。
七、工程项目竣工要进行竣工决算,要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对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竣工决算审计未实施,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财产清单,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列入单位的固定资产。
流动负债内部控制
一、流动负责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已承担的义务、负债的偿还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其包括应付帐款、预收款、代管款项的收取、应缴财政专户等。
二、对流动负债,按其经济内容及会计科目核算的要求,设立总帐和明细帐,详细记录负债的发生日期、内容、债权人名称等,对流动负债的支付,要有授权批准手续,以保证支付款项的正确性、合法性,每月末核对总帐和明细帐。
三、流动负债经确认后,不能随意核销,对无法支付的流动负债,要有有关人员核销申请,报批有关领导的审批,按会计制度的规定、核销帐户。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报送内部控制
一、会计报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济活动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每月进行结帐,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其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并上报有关部门。
三、编制和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会计报表附注说明,应做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
四、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报表的编制,列入其岗位责任制内容,并进行考核。
五、报送的财务报告,应依次编定页码,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3
为了规范采购行为,保证采购质量,控制采购价格,提高采购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领导
1、设立物资采购领导小组,由院长、分管院长和后勤科、监察室及审计人员等组成。物资采购领导小组是医院物资采购的领导机构,负责对物资采购的程序、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等进行监督。
2、成立物资采购小组,由后勤科科长、专职采购员、院纪委和需要采购的部门临时选派的人员组成。物资采购小组是医院物资采购的实施部门。办公室设在后勤科。
二、采购计划和审批
医院各部门所需采购的物资,必须先提出采购计划,报需要采购部门负责人、院长审批后,方可交给物资采购小组集中采购和集体采购。由院招标采购领导组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三、采购品种、原则
1、采购品种:办公用品、电工材料、水电五金、劳保用品、被服用品、塑料制品、电脑打印机耗材、印刷品等品种。
2、采购物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采购;必须坚持秉公办事,维护医院利益的原则,本着处处节约的原则,并综合考虑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择优选购。
3、采购小组在接到经过审批的采购计划后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一般不少于3人)限期将所需物资采购到位,不得拖延,影响工作。采购小组在采购物资时要凭院长审批的购物计划方可外出采购。
在采购物资时,要坚持勤跑多问,坚持集体谈价,真正采购价廉物美、质量可靠、经久耐用的物品。
4、一次性采购量较大,市场上质价差异较大且涉及范围较广的物资采购可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
5、采购人员应认真检查物资质量,力求价格合理、质量合格,如因失职而采购伪劣产品,采购人员应负一定经济责任。
四、采购方法:
采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执行,并根据所授权限予以实施。耗材类、印刷品等一律实行招标定价。后勤类物资根据市场行情询价议价方式采购,常用的量大的后勤物资采取招标方式或者询价议价进行采购。由医院统一组织实施,按审批权限予以审批。
五、采购程序
1、计划和立项
医院常用后勤类、办公类物资由总务库管人员或者使用部门主任、护士长拟定采购计划单,按分级审批权限的规定报批后,交采购中心按计划采购。原则上按常用,易存放的物品每年采购两次;常用,不易存放的物品每季采购一次。突发事件的紧急采购或临时急需采购,由使用科室提出,经过分管院长征求院长同意后,及时交采购中心采购。十万元以上物资采购(常规采购除外),使用科室依据业务需要提出采购申请,经相关专业委员会论证认可后,报采购中心,经招标采购委员会民主决策集体审核批准立项。
2、调研和论证
物资采购计划立项后,采购委员会负责组织采购小组、使用科室、业务科室、审计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和考察,原则上分管院长必须参加调研,考察结束要写出书面考察报告,并如实向招标采购委员会汇报考察情况,必要时出示样品,提供讨论决策的依据。
3、招标、议标
医院大宗物资通过调研和论证后,经采购委员会决策购买的,由招标采购委员会指导采购中心按政府既定的规章办理。可以由医院自行操作的议价采购,由采购委员会指导采购中心按院内规定组织实施,申请实施的使用科室、职能部门、招标采购监督委员会、审计科等有关部门均应全程参与。招标、议标结果应由所有参加招、议标人员签字方可生效。
4、验收和入库
严格执行出入库验收制度,常用后勤类、办公类物资由总务库管人员、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依据采购中心下发的通知单共同负责验收,药品耗材类由药械科库房管理员、药械科负责人共同负责验收(包括品名、规格、型号、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注册商标、进口批文、检验报告、外观质量、数量、单价、总价等),合格后方可入库。
物资每次购置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做到营销员证、发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集账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查验产品务必检查合格证、出厂日期、有效日期,检验合格后入库。所有物资的验收,均应详细记录验收结果并有验收人员签名。
5、物资的报销
物资采购发票应先由采购人员、证明人、验收人、采购小组主任签字,报分管院长审核,最后由院长审批报销。缺一手续财务科不得付款。分期付款的按招标采购合同付款比例,依据发票审批手续进行分批付款。
六、采购的监督
1、成立招标采购监督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办公室、院纪委、检察科、财务科负责人组成,全程监督招标采购过程。
2、采购委员会成员、采购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物资采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廉洁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在物资采购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自觉抵制采购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3、医院物资采购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私自采购。物资招标采购委员会要切实加强对药品、医疗物资采购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把好采购程序关,及时制止和纠正违规、违纪行为。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和规范集团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提高集团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集团可持续发展,同时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和集团《内部市计监察制度》等杆关制度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内部控制定义
本管理办法所称内部控制,是由集团及其各单位、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总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京东方集团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各BU、各业务单元及其各业务组织(以下简称“集团各单位”)。
第四条、基本原则
集团各单位应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原则制、制衡性、适应性及成本效益原则实施内部控制。
第五条、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要素进行。
第六条、集团市计监察组织具体负责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并按规定向董事会及具市计委员会以及相关领导汇报。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包括设计、运行和评价。市计监察组织负责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的编制,组织编制内部控制制度手册并进行市核。
第七条、集团各单位负责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汇总形成内部控制制度手册,报经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集团各单位根据业务性质强化信息系统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实现自动控制,减少人为操纵。
第九条、集团应根据相关规定及《内部控制评价手册》的要求,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进行评价,对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发表评价意见。
第十条、集团各单位应将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内部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
第十一条、一般情况下,集团各单位应按规定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集团统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下属各单位如需另行委托与集团上市公司年报市计不一致的会计师事务所时须报集团财务部门、市计监察组织审议并经集团市批通过。如涉及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须按上市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权力与责任
第十二条、集团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机制。
第十三条、董事会负责决策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工作总体安排,保证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在出现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时,及时决策内部控制缺陷解决方案。具体包括:
1、批准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工作计划:
2、批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工作方案;
3、批准集团内部控制的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
4、审阅和批准集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5、批准内部控制重要、重大缺陷认定报告(含缺陷整改方案):
6、批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文档及重大、重要报告;
7、批准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设计及职责方案:
8、督导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
9、批准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由董事会批准的内部控制管理相关制度以及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评价活动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集团市计监察组织对董事会负责,是其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常设机构,负贡集团内部控制建设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并组织实施集团各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检查与整个集团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组织市议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计划;
2、组织实施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实施与完善:
3、组织内部控制手册的编写工作:
4、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汇报;
5、组织编制并审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工作方案:
6、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并对过程中违规违纪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7、组织审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8、审核其他需要提交董事会或监事会解决的相关内部控制重要事项及文档。
第十六条、各级管理层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所辖业务涉及的内部控制建设(设计、运行和自我检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负责,负责主持内部控制管理的日常工作,集团各单位为内部控制管理执行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
2、负责执行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并根据本业务及管理变化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对照风险点,制定或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及时更新内部控制流程文档,确保内部控制有效;
3、根据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整体部署,负责组织落实本内部控制相关工作;
4、负责向集团审计监察组织提供本业务内部控制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内部控制设计、运行情况和对内部控制自我检查情况,如遇内部控制重大变化应及时沟通:
5、按照集团内部控制评价方案,执行内部控制自我检查工作,完成内部控制自我检查底稿;并按照集团《内部控制评价手册》提出所辖业务内部控制缺陷的初步认定(含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方案),报经集团内控管理部门及决策机构批准后进行内部控制的整改:
6、负责配团信息管理部门、内控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信息系统:
7、负责培育员工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素质。
第十七条、集团CHRO组织须向各单位宣贯组织架构调整情况,并积极推动落实。
第十八条、审计监察组织协同集团IT流程部门梳理各业务流程,并对集团各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流程设计方法辅导。
第十九条、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应与集团SOPIC创新变革同步,每年须完成PIDCA(运行、自我评价、修订完善手册)循环以逐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第三章、内部控制程序与方法
第二十条、集团须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并明确汇报机制;根据集团发展战略,按照SOPIC创新变革实施方案,确定集团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整体目标。
第二十一条、集团审计监察组织负责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
1、明确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项目目标;
2、制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实施方案,经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审批后,按规定程序对外披露:
3、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
4、协同IT流程部门督促各单位编制《内部控制制度手册》及运行;
5、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审核各单位内部控制自我检查底稿,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经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审批后,按规定程序对外披露;
6、跟踪各单位缺陷整改。
第二十二条、集团各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
1、对事业计划(KPI)逐级分解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公司层面和流程层面的重要风险领域或关键风险点,落实控制措施,完成风险控制文档:
2、编制《内部控制制度手册》并运行:
3、实施内部控制自我检查,并编制内部控制自我检查底稿,出具内部控制自我检查报告并报送内控管理部门审核;
4、对制度流程进行细化、优化、简化,完成内部控制缺陷整改。
第四章、内部控制记录文档
第二十三条、集团各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按规定记录相关内部控制文档,文档的编制方法应符合《内部控制评价手册》所附要求,主要包括:
1、集团及各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2、各项业务生成的各种原始资料;
3、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各项记录及会议资料:
4、内部控制自我检查及评价过程中的资料。
第二十四条、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应按照集团档案管理和审计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章、人员与培训
第二十五条、内部控制所有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任职能力,应获得相应的专业资质,应按相关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六条、对于违反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行为导致内部控制发生重要或重大缺陷时,包括设计和运行活动中的相关人员或单位,按规定给予惩罚。
第二十七条、在内部控制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应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二十八条、未经授权批准或许可,任何个人或权属单位不得对外公布涉及内部控制过程的保密文件,凡擅自泄露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审计监察组织内控管理部门负责本办法的解释,并依据本办法修订风险评估细则、内部控制评价细则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报经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条、本管理办法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实施。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5
一、为加强考勤管理,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员工必须自觉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司行政管理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外出办理业务前,须经经理同意。
三、周一至周六为工作日,周日为休息日;
上班时间:8:00-17:30(周一)
8:30-17:30(周二至周六)
午休时间为:12:00-13:00
四、严格请、销假制度:员工因私事请假1天以内的(含1天),由经理批准;超过1天的,由邹总批准;经理请假,一律由总经理批准。请假员工事毕向批准人销假。未经批准而擅离工作岗位的按旷工处理。
五、上班时间开始后5分钟至30分钟内到班者,友捐20元;超过30分钟以上者,友捐50元。提前30分钟以内下班者,友捐20元;超过30分钟者,友捐20元。员工病假扣除当日工资。
六、工作时间禁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有违反者第一次口头警告,如再次违反,友捐20元。
七、公司每周一早上8:00举行例会;参加公司组织的会议、培训、学习、考试或其他团队活动,如有事请假的,必须提前向组织者或带队者请假。
八、员工按规定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
九、员工的考勤管理,由主管负责,并严格与工资挂钩,经理进行监督、检查,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考勤要秉公办事,认真负责。如有弄虚作假、包痹袒护迟到、早退、旷工员工的,一经查实,按处罚员工的双倍予以处罚。
十、用车制度:车辆使用按先急事、后一般事;先满足工作任务、接待任务,后其他事的原则安排,且优先考虑交通不便的地方,用车应先与主管沟通后,并由经理审核。
第四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XXXXXXXXXX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编 制:企业管理中心
审 批: 董
事
办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1、总则.....................................................................................................2 1.1内部控制的目的和意义......................................................................2 1.1.1目的..........................................................................................2 1.1.2意义..........................................................................................2 1.2内部控制的目标................................................................................3 1.3 内部控制的制订原则.........................................................................3 2、内部控制管理细则.................................................................................4 2.1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4 2.2发展战略管理控制.............................................................................5 2.3合同管理控制....................................................................................6 2.4财务资金管理控制.............................................................................6 2.5采购与付款管理控制..........................................................................8 2.6存货管理控制................................................................................10
1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2.7固定资产管理控制.........................................................................12 2.8成本费用管理控制.........................................................................13 2.9资金筹措管理控制.........................................................................15 2.10财务报告编制控制管理................................................................16 2.11违规行为控制管理.......................................................................18
3、附则...................................................................................................18
1、总则
1.1内部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1.1.1目的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1.1.2意义
本制度的实施对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公司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相关业务流程、分解和落实责任、控制公司风险、确保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公司资产安全高效
2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运行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2内部控制的目标
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建设、完善、实施,优化公司内部环境、各项业务流程以及相关制度,保证公司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1.3 内部控制的制订原则
1.3.1合法性原则。本制度的制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1.3.2全面性原则。本制度的制定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1.3.3重要性原则。本制度的制订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1.3.4有效性原则。本制度相关具体业务控制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公司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做到奖罚有对象,责任可追溯,避免发生越权或互相推诿的现象。
1.3.5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牵制体现公司单位之间、员工之间以及各岗位之间所
3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建立的互相验证、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要明确单位、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管理授权要适度、明确。
1.3.6适应性原则。本制度制订的具体业务控制,合理体现了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1.3.7成本效益原则。本制度的制订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1.3.8包容性原则。本制度力求避免与公司其他制度相矛盾,尽可能包容公司不同的现有的内控制度。对不符合内控要求的制度,应及时修改、完善,并以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定为准。
1.4 内部控制的适用范围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中心、部门。、内部控制管理细则
2.1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 2.1.1内部机构运行关键管理控制点 2.1.1.1内部机构梳理。
2.1.1.2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
4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2.1.1.3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缺失或运行效率低下的,应当及时解决。2.1.2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细则
2.1.2.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公司内部机构设计与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内部机构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缺陷的,应当进行优化调整。
2.1.2.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公司不同的发展时期和战略要求,结合实际经营需要,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并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2.2发展战略管理控制
发展战略管理是对公司经营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过程。2.2.1发展战略关键管理控制点
2.2.1.1战略目标制定应考虑周全,目标定位准确。
2.2.1.2战略规划制定应有阶段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措施,具有可操作性。2.2.1.3战略规划应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2.2.2内部机构运行管理控制细则
2.2.2.1战略规划中心结合实际,全面分析,准确的制定公司战略规划目标。
2.2.2.2战略规划中心严格按照公司战略规划目标编制实施计划、步骤、预算报表及绩效指标。2.2.2.3具体业务部门对公司计划完成情况综合分析,寻找出现偏差原因、提出计划(规
5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划)调整意见。2.3合同管理控制 2.3.1合同关键管理控制点
2.3.1.1合同起草是否存在不利于公司方利益实现的条款和遗漏必备条款,文字表述存在歧义。2.3.1.2合同文本合法性、规范性。
2.3.1.3合同签署是否按照会签流程进行审批。2.3.1.4公司行政印章使用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2.3.1.5合同对方是否具备履约资质,合同对方未能信守约定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处理及变更或解除。
2.3.2合同管理管理控制细则
2.3.2.1建立并严格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办法规定的合同管理程序、严格会签审批程序。2.3.2.2严格执行公司印章管理规定,启用公司行政印章和合同印章进行签署合同。
2.3.2.3合同管理员与合同承办人之间加强沟通,把握合同进度、对方消极执行合同时采取应对措施,反映实际合同变更或解除需求。2.4财务资金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的财务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2.4.1财务资金关键管理控制点
6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2.4.1.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需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合理。2.4.1.2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2.4.1.3与财务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有完整的记录,银行印 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2.4.2财务资金管理不相容岗位 2.4.2.1财务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2.4.2.2财务资金的保管和盘点清查。2.4.2.3财务资金的会计记录和审计监督。
2.4.2.4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等级工作。2.4.3财务资金使用的审核批准程序 申请→ 审核→复核→审批→支付。2.4.4财务相关印章管理
2.4.4.1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2.4.4.2银行印鉴的个人名章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会计人员管理。2.4.4.3现金收(付)讫章、银行转讫章由出纳员管理。
2.4.4.4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等印章,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管理。2.4.4.5会计人员名章应由本人自行保管使用。
7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2.4.4.6会计印章保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用途和范围使用,严禁交由非责任人使用,严禁在空白单证及纸张上用印。
2.4.4.7会计印章一般不得携带出公司使用。确因工作需要携带出单位使用的,须经公司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并由保管人监督使用。2.4.5票据管理
2.4.5.1空白支票等银行票据和其他有价证券由出纳员保管。
2.5.5.2发票应由专人保管使用,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发票的盖章、领用备查登记应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发票开具人员从指定人员处领用发票后,会计人员进行备查登记。发票存根联应交存会计机构存档。2.4.6财务资金管理控制细则
2.4.6.1公司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坐支现金。
2.4.6.2公司需指定专人定期与银行对账,并指派对账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审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相符。
2.4.6.3公司应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如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2.5采购与付款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的采购与付款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款项的行为。
8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2.5.1采购与付款关键管理控制点
2.5.1.1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合理。2.5.1.2请购依据应当充分,请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2.5.1.3采购与验收的管理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清晰,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购进商品的验收等应当明确。2.5.1.4付款方式、程序、审批权限等应当明确。2.5.2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 2.5.2.1请购与审批。2.5.2.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2.5.2.3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2.5.2.4采购、验收与相关的会计记录。2.5.2.5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2.5.3采购与付款管理控制细则
2.5.3.1各单位负责人根据单位需求和库存情况做出商品申购计划,填写物品申购单,报主管领导审核,分管领导或其授权人审批转采购部制定采购计划。
2.5.3.2根据审批后的采购计划成立询价小组,询价小组制定具体的询价方案,编制询价文件,通过收集信息来确定被询价供应商的名单,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报价单、售后服务承诺及相关优惠条件确
9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定二至三名候选供应商,将供应商名单上报,按审批后的意见确定最终供应商并进行采购。2.5.3.3购回商品交物资部验收,仓库管理员凭采购单及销货清单清点货物,填写入库单。采购部根据入库单及收到的发票填写付款申请,财务部依据合同协议、发票等对付款申请复核后,按规定权限逐级审批后同意付款。
2.5.3.4由于质量或规格不符等原因要退换货的,物资部需对符合退、换货条件的商品办理出库手续,并做好退换货的记录,记录退换货的日期、货物名称、数量、购货日期、供应商、批准人等。如需退货,采购部应向财务部确认是否已部分或全部付款,若已付款,由财务部尽快联系供应商收回货款。对换回货物严格按照购进货物验收、入库的程序办理。2.6存货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存货,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主要包括各类配套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2.6.1存货关键管理控制点
2.6.1.1存货的验收、领用、盘点及处置的控制流程清晰。
2.6.1.2存货成本核算方法、跌价准备计提等会计处理方法符合国家规定。2.6.2存货管理控制细则
2.6.2.1物资部仓库管理员要对预备入库的商品的数量、质量进行检测,审核送(收)货单,10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并与实物一一核对,无误后,方可入库,仓库管理员按物品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开具一式三联的入库单(一联仓库留存、一联交采购部门留存、一联送交财务部登记入账)。由供应商直接运抵现场使用的货品:公司采购、物资及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必须到现场验收,办理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生成入库单和领用单,入库单交采购员签字确认,领用单交领用部门签字确认。
2.6.2.2物资部必须设置存货明细账,仓库管理员根据存货入库单,详细登记存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及金额等。财务部审核采购合同、入库单及采购发票等单据是否准确、真实,经审核无误后按相关会计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财务部每月对仓库管理员存货明细账进行稽核确认。
2.6.2.3存货领用时,仓库管理员应按存货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开具一式三联的领用单(一联仓库自存、一联领用部门留存、一联送交财务部登记入账),领用人员需在领用单上签字确认,仓库管理员按领用单登记存货明细账。
2.6.2.4公司物资部每月按存货的品种进行抽盘,每季进行全面盘点一次,填写盘点表,并与财务部账表数据核对,对盘点差异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按相关规定上报,物资部根据审批意见进行处理。
2.6.2.5财务部按公司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正确核算存货的实际成本,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11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2.7固定资产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的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2.7.1固定资产关键管理控制点
2.7.1.1固定资产取得依据应充分适当,决策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2.7.1.2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及处置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2.7.1.3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处置等会计处理符合国家规定。2.7.2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细则
2.7.2.1对一般固定资产的采购由使用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待批准后交由采购部门采购。
2.7.2.2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价,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2.7.2.3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依据申购单、送货单及发票对新增的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并填制验收直拨单将固定资产交付给申购部门。
2.7.2.4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固定资产丢失、损坏等现象发生;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能及使用情况提出维修计划,按规定权限报批后实施;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确定哪些固定资产需办理保险,按确定的结果报批,根据批准后的意见进行处理。
12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2.7.2.5财务部会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并负责固定资产的盘点,填写盘点表,与财务账表核对,同时需确认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对盘点的盈亏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根据合理的证据及按规定权限审批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2.7.2.6财务部门审核采购合同、验收单及发票等单据是否真实、完整,按审核无误的单据进行账务处理;年末根据相关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准备分析,对应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2.8成本费用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的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除成本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8.1成本费用关键管理控制点
2.8.1.1成本费用定额、成本费用计划编制的依据应当充分适当,成本费用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2.8.1.2成本费用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及考核的流程应当清晰,对成本费用核算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2.8.2成本费用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细则
13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2.8.2.1根据公司成本费用的历史数据、人力及物力的状况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运用本量利分析、定量及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公司的成本费用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制定合理的成本费用目标。成本费用预测应符合费用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期限来制定成本费用的定额标准。根据公司成本费用预测决策形成的成本费用目标,建立成本费用的预算制度,通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将成本费用目标具体化。
2.8.2.2 将费用支出根据其属性分解落实到职能部门,实行归口管理。
2.8.2.2.1办公用品的支出由行政管理部门控制,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2.8.2.2.2人工成本由人事管理部门控制,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
2.8.2.2.3车辆维护修理费的支出由车辆管理部门归口管理,维修项目实行分类管理,修理合同、修理费支出按照规定权限执行。
2.8.2.2.4其他费用的责任部门为费用实际支出部门和财务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
2.8.2.2.5费用审批程序及审批权限按照各项费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发生的接待费用、差旅费用、其他日常费用的报销,由经办人填写费用报销单,提交部门领导、会计、财务负责人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批,出纳复核并办理付款。
2.8.2.3财务部门对费用支出原始单据和有关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报销,根据费用报销单等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凭证。
14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2.8.2.4公司定期对费用支出进行费用分析,定期对相应的成本费用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费用考核促进各责任单位合理控制经营成本及各种耗费。2.9资金筹措管理控制
本制度所称的资金筹措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银行借款或其他的合法资金筹集的活动。2.9.1筹资关键管理控制点
2.9.1.1筹资决策、执行与偿付各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筹资方案的拟定与审批、筹资合同的审核和签订、筹集资金的收取与使用、还本付息的审批与办理等应有明确规定。2.9.1.2筹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2.9.2资金筹措管理控制细则
2.9.2.1财务部门每年末根据下一年的经营指标预算及资金计划,预测公司自有资金和长短期筹资规模,编制筹资计划,根据公司实际需求报董事会审批。
2.9.2.2根据批准后的筹资计划,按照规定程序与筹资对象签订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相关部门或人员及法律顾问需对合同或协议的合理性及完整性进行审核并记录审核意见。
2.9.2.3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及时足额的取得相关资产。取得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实有数额及时入账;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根据合理确定的价值及时进行会计记录,并办理有关财产转
15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移手续。对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及时进行评估。同时公司需按照筹资计划所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当要改变资金的用途时,按规定权限报批。
2.9.2.4财务部门负责借款本息的管理和核对,做好备查工作,每月(季)及时与银行核对,如有差异查明原因。核对无误后,按规定权限办理付款审批,按时偿还本息。
2.9.2.5财务部门根据审核无误后的相关凭证,按照公司会计政策进行账务处理,借款利息需提供计算依据。
2.10财务报告编制控制管理
本制度所称的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注:
1、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2、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2.10.1财务报告关键管理控制点
2.10.1.1在准备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等流程控制要求明确。2.10.1.2财务报告的起草、审核批准等流程应当规范。2.10.2财务报告管理控制细则
2.10.2.1 根据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当期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
16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
行分析,评价,特别关注是否存在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不恰当调整会计估计的情形。对会计报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按规定的权限报董事会审议。
2.10.2.2财务人员在日常会计处理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对账,将会计账簿与实务资产、会计凭证、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及账账相符。
2.10.2.3财务人员在审核凭证的过程中,对发现串户、记账科目使用错误、借贷方向错误等差错时,向有关制证人员等询问后或根据原始凭证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10.2.4财务报告的编制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不得漏报或者任意进行取舍。
2.10.2.5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通过人工分析或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检查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重点对下列项目进行校验:
(1)会计报表内有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2)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有关数字的衔接关系。(3)会计报表与附表之间的平衡及勾稽关系。
2.10.2.6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按相关标准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并报董事会审议。审计过程中,公司需配合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及时提供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资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沟通。
17
XXXXXXXXX 有限公司
(制度管理文件)2.11违规行为控制管理 2.11.1违规行为关键管理控制点
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对工作失职和违反公司纪律的行为,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2.11.2违规行为管理控制细则
2.11.2.1公司制定《员工奖惩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并对重要控制制度和强制性规范进行宣传贯彻。
2.11.2.2公司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并按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规定进行处理。2.11.2.3相关职能部门对本职能领域内出现的重大违规事项的发生与处理情况进行警示教育
3、附则
3.1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为准。
3.2本制度是公司的重要文件,属公司机密,应对外保密,各单位、部门未经允许,不得复印,不得对外泄露。
3.3本制度由董事办授权企业管理中心负责解释和组织修订。
3.4颁布及生效日期:本制度于二○一四年一月一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18
第五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财务管理,切实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建节约型机关,确保工作正常有序运转,根据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成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小组成员,局办公室为内部控制牵头责任科室。
第一章 预算管理
第三条 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维护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搞好预算。
第四条 预算编制:由各科室提出申请,局办公室按照“合法、规范、公平、节俭”的原则,结合上年资金使用情况和本实际需要编制财务收支预算,报局长办公会审定,经财政部门批准执行。
第五条 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严格预算,预算要充分体现科学、高效、结余使用财政资金。
第六条 预算及时公开,接受并配合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收支管理 第七条本局收入主要是指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和上级安排的专项或业务经费。
第八条 本局在业务中产生的非税收入应及时开具专用票据,足额上缴国库。
第九条 基本支出指用于满足单位日常工作需要的各类支出,包括:(一)差旅费;(二)招待费;(三)会议费;(四)办公费;(五)印刷费;(六)公务用车维护费;(七)其他费用。
专项支出指具有专门用途的费用支出,原则上按年初预算执行。
工会费按工会、财政要求列入专项支出。
第十条 资金管理及审批遵循“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即由经手人和科室负责人对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一条 除工资、医保、公积金外,其他需事前申报的项目必须按规定填写开支申报表,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报财务审核,报局长审批后,才可到结算中心报帐。
第十二条 资金审批一般程序和权限:由经手人负责将票据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并填写经费报销审批单,经手人在票据上签字,会计审核,局长审批。2万元以上的支出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第十三条 原始凭证(即报销凭证)必须真实、合法、有效、完整,具备以下要素:(一)原始凭证名称:(二)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及编号;(三)填制和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或个人签章;
(四)对要素不齐全的票据,会计和办公室有权不予受理。
第十四条 根据县财政部门规定,符合公务员卡消费条件的,应该使用开户行公务卡的,用现金支付的费用财务有权拒绝报帐。
第十五条 接待管理
(一)接待工作要本着热情、节俭的原则,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二)接待统一归口办公室管理。对口单位来人需接待的,由有关科室填写接待申请单,由分管领导签字,再按审批权限报局长审批。特殊情况下,经报分管领导同意,可由负责接待的科室人员签单,经办人事后应及时补办接待申请单。
(三)接待标准:上级来客人平均不得超过120元/餐。午餐一律不得饮酒。特殊情况用酒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可提供本地产低价红酒,每瓶价格不得超过100元,并注意用量。陪餐人数,客人10人以内,陪餐不得超过3人;客人10人以上,陪餐人数不超过客人数量的三分之一。工作人员每餐费标准不超过30元/人。
(四)接待费报账程序:由接待科室整理好相关单据,办公室结算接待经费,经会计审核,局长审批。所有接待开支必须附原始接待申请单,按规定审批程序报。
第十六条 出差管理
(一)机关干部职工差旅费开支,严格按财政要求规定执行。(二)会议出差须有文件或电话通知,并严格按通知人数参会。出差期间,因非工作需要的参观游览、餐饮、住宿和娱乐开支,均由个人自理。
(三)出差须事先定好工作任务、地点、人数和路线,填写“出差申请单”报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进行登记,作为报销依据。
(四)出差住宿费用标准严格按照长财行【2015】74号文件执行。其中到烟台、济南、青岛威海等地差旅住宿费每人每天380元以内,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地出差每人每天360元以内,7-9月旺季按规定上浮20%。出差补助到烟台、济南等地出差每人每天100元;到县内各岛出差,南北长山不予补助,其他岛屿每人每天50元。安排住宿的会议出差,只对出发日和返回日给予补助。
(五)预借差旅费须填写借款单,出差回机关一个星期内报账结清。
(六)出差人员凭“出差申请单”和有效单据,及时报账,不得超过1个月报销差旅费。
第十七条 专项工作支出
(一)承办科室根据有关活动方案,制定经费预算,一般应提前报分管领导和局长审批,如大额支出须经局长办公会会议研究决定。
(二)专项工作结束后,承办科室应在5个工作日内汇总相关费用,按程序和规定报账。
第三章 资产管理
第十八条本制度所称物品特指: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办公文具、馈赠物品。物品管理是指对前述物品的申购、购买、入库、保管、使用、维护、处理等全过程的管理。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指交通运输设备、音像设备(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电视机)、电子电器设备(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价值比较高,使用时间较长的物品。固定资产由会计分别建台帐,局办公室管理。
第二十条 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指办公桌椅、文件柜、货架、沙发、保险柜、修理工具、饮水机、电话机、计算器等单价较低,使用时间较短的易耗物品。低值易耗品一次性摊销计入成本,分别建帐备查,其实物由局办公室管理。
第二十一条 办公文具。办公文具是指用于办公的纸张、笔墨、文件夹、笔记本、订书机、胶水等价值较小的办公用品。各科室办公文具按需领取。各科室需添置办公用品的,需提前提出申请,列出明细清单,由办公室汇总审核报分管局长或局长审批后由办公室统一采购,凭审批单报账。金额达到政府采购标准的实行政府采购。未经批准自行购置办公用品不予报销。
第二十二条 物品申购。各科室申购物品时,填写<物品申购单>,注明单价,经分管局领导批准,报局长审批。固定资产申购需报财政局审批。
第二十三条 物品采购。全局物品的采购均由办公室负责。第二十四条 物品验收入库。所购物品及配套资料都必须经办公室物品保管员验收,并分别建立物品台帐。贵重物品应按照物品的存放要求妥善保管。
第二十五条 采购报帐。采购人员持发票、物品申购单、验收入库单,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帐。
第二十六条 物品领用、使用与维护。物品使用人必须办理领用手续,实行以旧换新,领用时应核准物品的质量、价格、数量。使用物品时必须按要求正确使用。
第二十七条 物品移交与归还。人员调动时应将本人使用物品应履行交接手续,办公室主任和监审员为监交人,移交人,接交人和监交人在移交清单上签字。
第二十八条 物品处置。物品的转让、报废由物品使用人申报,经分管领导审批,报局办公室审核,报局长批准。固定资产的处置经使用人申报,报局办公室审核,经局长审批,报财政局审批。
第四章 政府采购管理
第二十九条 本局所有涉及政府采购的归口管理部门为局办公室。
第三十条 所有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货物、工程、服务等,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第三十一条 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工作,办公室根据预算批复,组织落实采购,保证采购到位货物与需求一致。
第三十二条 加强物资采购的验收,采购完成后,由相关责任部门组成验收小组验收,工程类项目价格必须经第三方审计部门审计后验收。
第五章 合同管理
第三十三条 本局需对外签订合同的,由办公室统一归口,合同签订后,由办公室负责收集,由办公室负责统一编号、建立合同台账后统一归档。
第三十四条 严格履行合同审批制度,所有本局合同由承办部门起草合同文本,由法律顾问把关,经办公室审核通过后交由分管局领导审批,最后交由被授权人签章。被授权人应在授权委托的范围内签订合同,超越权限范围所签订合同无效。
第三十五条 在正式签订合同前,合同起草部门应当和办公室先对合同对方进行资格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几方面:
(一)对方是否具有主体资格;
(二)对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
(三)对方技术和质量指标保证能力;
(四)对方市场信誉、产品质量等。对于政府采购确定的供应合同,要审查对方提供的文件材料是否符合招标要求。对审查未通过的,不得与之签订合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局办公室。第三十七天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2017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