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

时间:2019-05-14 03:5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

第一篇: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

河北大学2013届本科生学年论文

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

摘要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的自我管理形式。现阶段,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着些许的问题。人们对农民和农村自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往往以农村自治过程中产生的村民政治素质欠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权力的控制为借口否定村民自治。对此,我们要理性地分析,逐渐推动农村民主的进步。要在解决村两委班子矛盾、国家行政权与农村自治权之间的矛盾、村务不公开等方面做出制度上和观念上的调整,以培养村民的参与意识、公共精神,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村民自治;乡村民主;中国的民主政治;乡镇政府

河北大学2013届本科生学年论文

The villagers autonomy: influence factors、problems、solutions and

its significance ABSTRACT

Coupled with an important part of democracy of the grass-roots level,the villagers autonomy is a kind of important farmers '“democratic elections,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form of self management.At present, the villager autonomy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basically established, but also exists some problems.People also hav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for farmers and the rural autonomous , who is often deny the villager autonomy with the excuse of the villagers lacking political quality, the low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untryside clans power control forces,which produc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autonomous.To this, we have to analysis rationally and gradually promote rural democratic to further.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have to take a close look at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village's two committees , the contradictions of state executive and village autonomy, village affairs public and its like.We have better make adjustment of system and idea, which will cultivate the public spirit of villager , maintain the whole society's stability, and promote China's democratization process.Key words:The villagers autonomy;Village democracy;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Township government

河北大学2013届本科生学年论文

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它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乡村治理体制。它的出现弥补了由于人民公社制度解体而导致的农村管理真空,重建了基层权威。如果从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① 的颁布算起,村民自治作为国家法定制度已20多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演进,中国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已基本建立,并深深的影响着亿万农民的政治实践和日常行为。但从实际的运行状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人们对村民自治还有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这些障碍严重束缚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常态运行与完善。本文通过对村民自治的具体分析,试图说明村民自治虽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而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才是影响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真正障碍。村民自治的认识误区

1.1 农民的民主素质与村民自治

当前,在有关农村村民自治的文章中,常见的一种说法就是农民的民主素质普遍不高,因此,搞好村民自治的前提首先要对农民进行民主教育,激发农民的政治热情,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具体来讲,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农民因受小农经济影响,封建思想浓厚,缺乏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不能正确利用国家赋予的选举权利。如此,就把农民“妖魔化”,进而忽视他们的正当权利。结果是,农民的权利与义务严重的不对等,只要求农民履行相关的政治义务,而剥夺了他们的正当权利。

诚然,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农民的政治素质及相应的文化心理确实不利于民主自治实践。但这不足以成为阻止农民参政和自治的借口。首先,如果说农民是“封建的遗产”,熟悉历史的人知道,“封建”是一种政治结构,而它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把农民和封建等同起来是一种没有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偏见”。② 再有,农民参与选举不积极,并不是因为农民不愿意参加选举,而是选举权利得不到保障,导致他们对选举丧失了信心。而在实际的村民自治实践中,乡镇政府又随意撤换村委会干部,违背村民意愿操纵选举过程,表现出“领导提名,群众举手”、“上面定调子,下面画圈圈”的形式,使村民自治名存实亡。农民的政治权利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切实的维护,自然对选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我们缺乏对农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供给,在观念上就否定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如此,导致了恶性循环,农民越是在观念上不受重视,他们的权利越得不到维护,他们的权利越得不到维护,他们参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差,循环往复,没有终点。

1.2 经济发展水平与村民自治

在关于村民自治问题上还有一种看法,有学者认为经济越发达,民主就越具有增量的基础,从而民主的水平也就越高。也就是说民主与经济发展成正比。依此逻辑可以推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http:///zgfg_567_8631.html,2009年3月4日

[8] 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J].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4期

[9] 徐勇.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0] 徐勇.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阐释[J].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

[11] 郑梦熊.农民眼中的村民自治——兼议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4期

[12] 李定国.村民自治运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7年,第4期

[13] 郭锡兵.提高村民自治意识 完善农村村民自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14] 于建嵘.寻民自治:价值和困境[J].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4期

[15] 于建嵘.让村民自治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方式[J].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第1期

第二篇: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河北大学2013届本科生学年论文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摘要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的自我管理形式。现阶段,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着些许的问题。要在解决村“两”委班子矛盾、国家行政权与农村自治权之间的矛盾、村务不公开等方面做出制度上和观念上的调整,以培养村民的参与意识、公共精神,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村民自治;乡村民主;中国的民主政治;乡镇政府

河北大学2013届本科生学年论文

The Problems of The Villager Autonomy and Its Solution

ABSTRACT

Coupled with an important part of democracy of the grass-roots level,the villagers autonomy is a kind of important farmers '“democratic elections,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form of self management.At present, the villager autonomy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basically established, but also exists some problems.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have to take a close look at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village's two committees , the contradictions of state executive and village autonomy, village affairs public and its like.We have better make adjustment of system and idea, which will cultivate the public spirit of villager , maintain the whole society's stability, and promote China's democratization process.Key words:The villagers autonomy;Village democracy;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Township government

河北大学2013届本科生学年论文

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它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乡村治理体制。它的出现弥补了由于人民公社制度解体而导致的农村管理真空,重建了基层权威。如果从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① 的颁布算起,村民自治作为国家法定制度已20多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演进,中国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已基本建立,并深深的影响着亿万农民的政治实践和日常行为。但从实际的运行状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村民自治的具体分析,试图说明村民自治的发展依赖于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的解决。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1.1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矛盾突出

通过观察我国的农村村民自治现实可以发现,农村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进行村级管理的组织,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根据我国的最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② 规定,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但又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③ 规定,村党支部受乡镇党委领导,村党支部成员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村组法》又规定,村委会由村民选举产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授权来源的不同,受乡镇领导的村党支部与受农民监督制约的村委会的矛盾愈发突出。尤其是村民自治还不太成熟的地方,村党支部的权力大大超过村委会的权力,村委会成为它的附属机构,村支书掌握着全村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大的权力,比如管理集体企业,批租承包地等。农民对掌握着本村重要资源而又非经农民选举产生的党支部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督权利,村民自治的效力也就大打折扣。

1.2 国家行政权和村民自治权的冲突

村民的自治权力并没有完全避免来自国家权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乡镇基层政权的对农村的干预。因为乡镇行政工作直接面向的是农村和农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乡镇政权手中掌握了更多关系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的资源,出于“官僚政治”的需要,他们自然不会放弃这种寻租的机会,于是在农村社会出现了村民自治权和国家行政权并存的局面。乡镇基层官员往往随意指派村党支书记,越过村党组织来控制农村,以及配套的村干部工资制等措施,肢解了村民自治的政治实践。这样就加剧了国家行政权与农民自治权的紧张关系,村民自治往往流于形式,成为空谈。

1.3 村务公开成为盲点,村干部腐败频发

村务公开是实现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村民自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http://,2006年8月8日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http:// ③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http://baike.baidu.com/view/3133529.htm

河北大学2013届本科生学年论文

村治理和变革的增量基础。结语

虽然现实的村民自治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依然表现出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巨大作用:作为一种制度存在,有效保证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存进农民向公民的转变,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站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高度来看,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底层的民主化尝试,展现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进方式。它的完善和发展必须依赖于有利的外部制度和法律支持,实现村民探索与国家支持的合理互动。因而,我们必须从国家宏观发展的角度来大力推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内涵。

第三篇: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河北大学2013届本科生学年论文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摘要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的自我管理形式。现阶段,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着些许的问题。要在解决村“两”委班子矛盾、国家行政权与农村自治权之间的矛盾、村务不公开等方面做出制度上和观念上的调整,以培养村民的参与意识、公共精神,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村民自治;乡村民主;中国的民主政治;乡镇政府

The Problems of The Villager Autonomy and Its Solution

ABSTRACT

Coupled with an important part of democracy of the grass-roots level,the villagers autonomy is a kind of important farmers '“democratic elections,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form of self management.At present, the villager autonomy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basically established, but also exists some problems.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have to take a close look at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village's two committees , the contradictions of state executive and village autonomy, village affairs public and its like.We have better make adjustment of system and idea, which will cultivate the public spirit of villager , maintain the whole society's stability, and promote China's democratization process.Key words:The villagers autonomy;Village democracy;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Township government

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它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乡村治理体制。它的出现弥补了由于人民公社制度解体而导致的农村管理真空,重建了基层权威。如果从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① 的颁布算起,村民自治作为国家法定制度已20多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演进,中国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已基本建立,并深深的影响着亿万农民的政治实践和日常行为。但从实际的运行状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村民自治的具体分析,试图说明村民自治的发展依赖于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的解决。

1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1.1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矛盾突出

通过观察我国的农村村民自治现实可以发现,农村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进行村级管理的组织,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根据我国的最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② 规定,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但又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③ 规定,村党支部受乡镇党委领导,村党支部成员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村组法》又规定,村委会由村民选举产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授权来源的不同,受乡镇领导的村党支部与受农民监督制约的村委会的矛盾愈发突出。尤其是村民自治还不太成熟的地方,村党支部的权力大大超过村委会的权力,村委会成为它的附属机构,村支书掌握着全村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大的权力,比如管理集体企业,批租承包地等。农民对掌握着本村重要资源而又非经农民选举产生的党支部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督权利,村民自治的效力也就大打折扣。

1.2 国家行政权和村民自治权的冲突

村民的自治权力并没有完全避免来自国家权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乡镇基层政权的对农村的干预。因为乡镇行政工作直接面向的是农村和农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乡镇政权手中掌握了更多关系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的资源,出于“官僚政治”的需要,他们自然不会放弃这种寻租的机会,于是在农村社会出现了村民自治权和国家行政权并存的局面。乡镇基层官员往往随意指派村党支书记,越过村党组织来控制农村,以及配套的村干部工资制等措施,肢解了村民自治的政治实践。这样就加剧了国家行政权与农民自治权的紧张关系,村民自治往往流于形式,成为空谈。

1.3 村务公开成为盲点,村干部腐败频发

村务公开是实现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村民自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2009年3

月4日

[4] 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J].学习

与探索,2005年,第4期

[5] 徐勇.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

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6] 徐勇.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阐释[J].学习

与探索,2006年,第6期

[7] 李定国.村民自治运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7年,第4期

[8] 郭锡兵.提高村民自治意识 完善农村村民自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9]于建嵘.寻民自治:价值和困境[J].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4期

[10] 于建嵘.让村民自治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方式[J].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第1期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http://.cn/law/flfg/txt/2006-08/08/content_7064061.htm,2006年8月8日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定稿)

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六项主要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本为主要论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村民自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坚持从自然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找出适合本村发展地对策与办法。

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地同时,民主政治发展必须跟上,必须根据经济地发展状况作出适时地修正和完善,才能不断的为经济地发展提供制度、政策、规章上地支持,使经济在预计地轨道上顺畅前进。

多年来,广大农民群众依靠自己地智慧和才智极大地发展了乡村政治体制和体系,为中央政府在农村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也为更高层次地改革进行了有益地探索。村民自治就是其中重要的实践,在实践中显示了巨大地生命力和改造潜力。因此本文试从

村民自治地发展过程入手,分析现阶段我国村民自治存在问题和不足,同时给出可操作地、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一、村民自治的含义

村民自治,作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出现的重要的政治现象,基本含义就是指村民通过直接参与对所在村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抬理,以期实现村庄社会各种因素的整合,使整个村庄安定和谐。

其实,村民自治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过,但现代的村民自治与历史的“村民自治”有着本质的区别。秦汉时期开始,就有了“乡官推举制”、“乡官制”、“保甲制”等类似“村民自治”的村治体制。后来太平天国的“乡官制度”、晚清时期的乡镇自治以及民国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做法等。这些“村民自治”只不过是当时的国家控制管理农村社会,减少统治成本,掠夺农民的手段罢了。今天我国实行的村民自治的本质是在主权国家范围内的,以确认村民个人的民主权利为基础的乡村自治。“自治作为人类理性追求社会优化的一种努力,本质上是对社会运行机制的一种积极探索”。当然,从一开始,村民自治的确是个别村庄的创造,后来是“自上而下”地,由国家主义权威推动而迅速推广开来。村民自治的应运而生,有的学者把村民自治仅仅看成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一个外生变量,这是有失偏颇的。因为这些学者们没有看到我国的村民自治能够迅速被体制接纳背后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农民对村庄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是适合中国国清的。“村民自治是国家主导下,以法制权威为基础的授权性自治。它表明的是,国家不是直接以行政权力为基础

来界定乡村社会的利益边界,而是以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来确定乡村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法制性权威的存在,在体现了国家治理中分权而治的同时,又将乡村社会自治权转化为国家法律的强制力,从而为社会一切组织和个人提供一个“刚性”的行为尺度。这正是村民自治为什么能够得以推进的基础。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自己追求村庄治理的理想,而做出的一种大胆的探索,是几千年来缺乏民主的中国社会里,农民自己创造的,在村庄这个熟人社会里的民主形式。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民公社的坍塌,生产大队组织的瓦解,一种全新的村民自治组织一一村民委员会开始建立。1982年《宪法》第111条在总结各地农村村委会经验的基础上及时确认了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坎正式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村民自治随之在全国逐步推广。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赋予村民自治完整的法定内涵。

村民自治缘自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了农业生产,而且根本性地改变了人民公社时期形成的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从经济改革的成功中很容易推论出政治改革的经验: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对于办任何事情都十分关键,国家在政治上的“无为”可能也如经济上的改革一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种思潮与国家层面的民主化倾向相结合,就为

村民自治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基础。第二,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同时,原来对农村的政社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逐步空壳化,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和公共建设事业大幅度滑坡,农民对秩序和安全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出现了农村管理的真空。如何在政治上重组农村组织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十分急迫的问题,从而为村民自治的出现提供了必然性和合理性。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草根民主,由农民创造、国家推动而日渐成熟。从其产生的“偶然性”到作为国家政策选择被强制实施后,其自身被构建的合理化因素就日渐增长。正是这些因素的增长,使得当前村民自治在外部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合理性主要有:一是村级民主与国家行政要求的契合。转型时期,因为意识形态控制能力的弱化,乡村组织普遍出现了不良行为,降低了行政效果。从村民方面讲,他们具有内在监督约束乡村组织的愿望,从国家方面来说,他们具有提高乡村组织行政效率的要求,于是,村民的愿望与国家的要求在民主化方面有了契合,从而也就促进了村民自治发展的合理性。二是乡村民主有利于形成社区公共权威,提高社区资源动员能力。真正的乡村民主必然将乡村组织置于村民的直接监督之下,无所不在的约束而不至于发生;乡村组织行为的合理化,可以减少部分农民群众的不满,密切干群关系。同时,乡村干部从事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建设,也较容易赢得村民的信任;村民自治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可以形成一个公共权威,较为理性地认识共同利益,约束少数不顾共同利益的违规行为。

二、村民自治存在地困境 ㈠困境之一:未来发展动力问题

毋庸置疑,中国村民自治的实现主要是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必然选择。当我们在分析村民自治的源动力时,不得不把目光转向经济改革。经济改革在农村的发展所带来的两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第一,农民拥有了土地自主经营权,第一次接触到了产权,有了保护自己财产的强烈要求和愿望;第二,诱发了农村长期积聚的社会矛盾,亟待以一种公开和平等的制度化方式来解决。二者的结合使得中国农村社区的政治发展开始具有了民主化因素。也就是说,农民的民主要求和农村社区矛盾的积累是村民自治启动的基本前提。这是村民自治发展的两个动力源,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两个动力源的能量释放的力度正在减弱,已不能有效支持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急需能量补充。

产权制度不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农村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民有了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农民对这种制度的拥护,农民有了保护自己财产的强烈需求,这种愿望支持着中国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然而,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即这种经营体制在当前所带给人们的利润与其他经营相比已显得相对较小,已不能带来足够的刺激来促使农民对其恢复足够的热情。同时,土地流转权不能顺利实现也降低了人们对土地的关注,也即当前农村每户农民所自主经营的土地狭小、分散,而又

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得更多的土地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而缩小了利润空间。另外,当前土地征用的无序性、非规范化也降低了人们对土地收益的预期值。当人们在未来财产收益预期减少时,我们不能奢望农民为了保护财产而对民主管理倾注更多的热情,村民自治也就受到了阻碍。在谈及财产权保护时,我们又不能不涉及集体经济。村民自治中的自我管理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对集体财产的关注。通过对中国当前农村自治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村民自治搞得好的地区、乡镇、村庄,集体经济也都相对较好,村民也正是基于对集体经济的关注,在集体财产的处置管理中不断锻炼民主自治能力。而当前,在村民自治中我们会发现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关注:一是相当一部分中西部地区没有像样的集体经济,没有集体财产,使村民心理上感觉无事可管,自治失去意义;另一种情况是集体经济发展不充分或是许多原先发展较好的村集体经济经过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式的检验后,经营发生困难,发展停滞甚至停产、破产。

㈡困境之二:法律制度的欠缺

不可否认的是村民自治是新时期中国广大农民在探索农村治理形式中的伟大创造,但我们也应看到,村民自治作为自上而下的政策灌输,首先是基层党政官员探索新时期解决农村社会矛盾方式的政策性结果,即村民自治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制度供给和农民自发创造这一合力的共同推动。而国家的制度供给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对村民自发创造的认同,对其经验的主动总结、推广,并以法律和政策形式予以昭示。如1982年宪法规定:改革农村人民

公社体制,恢复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农村按居民居住状况设立村民委员会,使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广裹的大地上逐步开展起来。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标志着中国的村民自治开始逐步的迈向法制化轨道。可见,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国家的制度供给是密切相关的,但事实上也正因为国家制度供给在村民自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使得未来的村民自治存有潜在的不稳定性。

㈢困境之三: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工作不甚协调

在实行村民自治的农村社区,同时存在着两进行管理的组织,一是村党组织,即村党支部,二是村民自治组织,主要是村民委员会。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二者的关系不协调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村党支部包办村委会的工作,使得村委会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村委会取代村党支部的领导,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被弱化。

㈣困境之四:村委会服务功能不强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村里的公共事业。农村的公用事业包括道路、自来水、学校、合作医疗等。近年来,尽管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这些公用事业不是依靠单个农户可以解决的,需要社会共同来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一方面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和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也因政策的改变而变得没有来源。在缺乏集体经济实力的地方,由于村民自治组织难以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村委会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只能完全依靠村民出资出力。因此,村民自治运作效果不理想,村民参与

自治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村民认为,农村两委既然没有钱给大家办事,有没有两委跟自己也就没多大关系;有的村民则认为,只要不收钱,谁做村干部一样,甚至认为有没有村干部都一样。

㈤困境之五: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主体意识不强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各地农村村级民主建设得到了极大推进,但在现实里,民主总表现出种种无奈,法治也常常叻不从心”。由于农村经济文化长期落后,整体文化素质尚不高,村民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限,许多村民要么抱无所谓,要么认为自治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把村民自治同国家治理和乡政管理对立起来。有的村民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民自己说了算,党和政府都不要干涉”,这显然是对村民自治的曲解。村民自治离不开政府的“掌舵”。

三、解决村民自治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途径一:进行制度创新增强农村的经济能力,为村委会展开活动搭建半台

首先,在村庄层面上,除了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之外,应该积极大胆地尝试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例如土地流转权的创新,就可以使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更加灵活,他们可以寻求获利更大的发展机会。在经济状况稍好、土地保障作用稍弱的地方,应该尝试土地制度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使农民能够以土地为资本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将有利于资金向农村回流,以此来充实村民自治这一政治制度的经济根基。村民自治组织可以以组织的身份,把村庄现有的资源带入市场,让市场而不是政府对其进行配置。这样,出于对利益的考

虑,村民才会自发地重视其自治权,村民自治才会找到真正的解困之道。

其次,在县级政府一级上,主要是改革财政体制,让县级政府拥有更大的财政自主权和更多的财政收入,至少使其能正常运转、正常开支,不至于向农村伸手。这样,就可以把部分资源保留在村庄,用于村庄公共事务。撤乡并镇后,可以精简大批行政人员,从而节省大量对乡镇工作人员工资的支出,对减轻农民负担也有一定贡献。县级政府支出的压力减小,就有可能形成财政盈余,在村委会的配合下这些盈余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上。

其三,在中央政府一级上,在结束了城市对农村长期的体制性、制度性掠夺之后,中央政府无论是从政治责任还是政治良知的角度,都应加大城市对农村、农民的反哺力度。因为,被松绑的村民自治红织如果仍然面对贫穷,仍然两手空空,那么民主自治的理想也必然落空。而撤乡并镇后减轻的农民负担,事实上也不可能对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形成多大的存量。因此,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注入,就更加重要。这样可以增加村民自治组织在市场上的活动能力,它就可以按照村民的愿望和要求,为资金的运作走向提供必要的信息,并对资金的使用起监督作用。

途径二:增强村委会自主活动的能力,恢复其功能与职责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要慎重考虑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的张弛,不能一味地追求村民自治组织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因为没

有政府的帮助,无论多么民主的村民自治都只是徒有其表,都难以改变农村的贫穷。只有等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备了自我发育、自我扩大的能力之后,讨论村民自治组织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走向真正的自治才更有意义。

在没有经济作基础支撑的情况下,在组织性质与功能蜕变的情况下,村民自治组织要真正发挥应有作用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试图从村民自治的制度内部求解村民自治,而看不到村民自治组织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看不到村民自治组织性质与功能的蜕变,只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但也不能以此为理由认为目前的村民自治应该废停,这并非本文的旨意所在。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它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只不过在中国“三农”问题如此突出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一制度的实效。无可置疑,经济资源充足的农村,才是村民自治取得实效的根基;而村民自治组织的性质与功能的复归则是村民自治良陛运行的前提条件。公权的基础地位,唯有此,才能在义务本位和权力本位的历史传统面前,实现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夕的理性平衡,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途径三:协调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

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关系不够协调,原因在于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地位关系不明确、权限范围不确定。

1.明确二者地位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从制度上看,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弱化。

2.合理划分二者的职权范围。党组织要使自己真正成为村级组织工作的核心,应该避免行政化倾向,从大量日常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用于对村的发展方向上的把握。支持和帮助村民自治组织独立、负责的开展村民自治活动。

途径四:强化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制度

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庄稼人的愿望实现了。但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给村民自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村民自治工作中还存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不到位,基层干部队伍的老化等问题。对此,有关部门要制定好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为着力点的相应措施,推进依法治村。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内部、外部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约束机制。要求镇乡和村委会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如村委会工作中有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并向全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要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当前,农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绝大多数牵涉到村务、财务等村级重大事项公开的透明度。在开展村务公开工作中,可以联系实际、针对热点抓公开,做到儿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热点、难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都公开。可以利用公开栏、公开墙、广播、会议或书面方式做到集中公开;对于收费项目、计划生育安排、宅基地审批等热点问题,可由负责审批、收费的单位或部门直接公开到村到户;对于临时重大事项或群众在某个时期最想了解的事情,要及时公开,这样,更能提

高公开的效应,提高村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途径五: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侣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村民自治就必须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技术;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让农民掌握各种技能,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竞争力,让乡土人才香起来。要投入建设村级活动阵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调动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热衷于文化工作的农村群众,为农村文化教育宣传造势,传播科学文化等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儿是文化比较贫乏的地方,民主制度、民主观念和民主作风就很难树立,而偏执、独断、愚昧、盲从的现象容易流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要明确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经济建设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注重培养农民自尊、自信、自强、合作的精神和意识。

第五篇:村民自治和存在的问题

村民自治是在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原有的乡村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农村社会严重失序,而由农民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组织体制,后被中央肯定而成为体制内的制度安排。农民自发创造出村民自治体制,是因为农村社会需要秩序和公共服务,而村民自治恰好可以满足农民的这一需要。

一般认为,村民自治具有以下三项功能,一是提供社会秩序,主要是通过村民自治来维护治安和调解纠纷;二是提供公共服务,即让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来提高社区资源动员能力;三是抑制乡村组织的不良行为

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可以说对村民自治也有些许的经历,现在结合我对我家乡河源市和平县公白镇塘角村的调查,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议、民主监督四方面情况的调查总结如下:

(一)民主选举的重视度下降,选举难度略显增大

一是部分乡镇对村委会选举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有所下降。乡镇在工作上对村级组织的依赖程度降低,财力上对村级的依赖性减弱,部分乡镇领导机关对村级组织选举的关心程度降低,对村委会选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领导不力,依法指导不细致,宣传发动不充分,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组织选举,有的消极应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委会选举的质量。村里面选举的时候,需要村民最终投票,村民都是乱选的,并没有认真的对待这些事情,记得我还帮我父母投过票,那时才读六年级。

二是选举的竞争性进一步增强,妇女当选的难度加大。妇女当选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有: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村“两委”交叉任职的比例逐步提高,村委会成员的职数大幅度减少,村委会选举的竞争性增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群体和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利益群体的竞争日益激烈。我省目前约10%的村委会没有女委员,在将来的选举中,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村委会成员中妇女的比例将会进一步下降。在我印象中,我自懂事起我们村就没有女委员,直到读初中的时候才有一个,我觉得农村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也有影响。

三是违法干预选举的现象依然存在,贿选现象增多。贿选现象已在很多地方出现,部分地方已呈蔓延之势。贿选的手段多样化,有给钱的,也有给物的,还有既给钱又给物的。2006年换届选举时,福州市有一个村,候选人扛着80万元人民币,用透明塑料袋裹着满村游走,给人一种暗示:候选人若当选,村民将有好处。因贿选引起的选举争议和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四是对村委会选举中违法行为的查处存在困难。由于对村委会选举中违法行为的查处机构及其职责的规定比较原则,涉及选举中的一些矛盾和纠纷,如村民资格、候选人条件、贿赂选举、另行选举、选票认定、违法行为处罚等,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不明确或处理措施难执行,处理难度大,群众只好逐级、越级上访。一些人钻了法律空子,致使干扰破坏选举现象时有发生,纠错效果不明显。

既然我们发现了不足,我们就应该积极的去修正它。因此,有必要依据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对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修订法律法规,是对以往村民自治制度的再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用发展、辨证的态度去修正不适应农村实际的有关制度,以充分体现法律和制度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从现在情况看,修订的内容首先要着重考虑民主选举的办法和程序。比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量大,部分村民长期外出,他们有的想回村参加选举,但无法脱身,有的则干脆不回村参加选举,这无形中给村委会

选举带来不小的困难。比如在选举中,要想达到“两个过半”已不太容易,这样的规定原来是必要的,因为这有利于扩大民主,培育民主,可以维护村委会选举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一方面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增大,一定要坚持“两个过半”会增加选举的难度,加大选举的成本。另一方面,弃权也是一种权利,或表示不在乎选举的结果,或表示认同所有的结果,即使在美国,近几届选总统,选民也均未过半。因此,参选应坚持自愿原则,以获得参选人的多数票的当选,这样既体现了民主,又降低了选举成本。

(二)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绝对服从绝对权威的管理而言的。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的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各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但是在农村,我觉得民主似乎很难真正的实现。农民素质偏低,对于很多政策不理解,偶尔也会有过激的行为,而且我们村的人家住的比较散,管理起来也不方便,所以村官们只能另外寻找有效的管理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最近,广东省河源市在五县一区各选一个乡镇村级组织试行“五三三”村民自治工作法,即五议、三公开、三监督。通过试点工作不断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新的方法,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本村的管理方法,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

决策是否民主,是对民主选举质量高低的检验,所选的村委会成员素质高,决策一般会民主,反之,民主决策就会走形;民主决策是民主管理的先决条件,民主决策才能使决策科学,而科学的决策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民主决策是民主监督的重点,如前所述,民主决策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当然就是民主监督的重点了。

但是在一些地方,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不很融洽。有的村委会班子成员认为自己是全村群众选举的,而村党支部书记只是由占村民总数一小部分的党员“两推一选”的,于是盲目自大,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尊重党支部的领导;有的村党支部认为,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就是要领导一切,于是就大包大揽,妨碍了村委会班子正常行使应有的权力。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尚有8%左右的村委会与党支部关系处理不好、村“两委”选举联动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重要的是干部之间不和就很难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那受苦的将是我们的村民。

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政关系的自然延伸,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对村民自治发展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尤为重要。要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统一的总体要求出发,努力探索规范、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一是要科学划分职权与职责,处理好政治领导与具体事务之间的关系。村党支部是农村的领导核心,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主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管理好党务工作和村党支部自身的建设。这就决定了村党支部不能代替村委会直接管理具体的村务。村党支部应督促村委会依法实行自治,积极提出村的发展规划,并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形成决议,监督村委会贯彻落实,监督村委会和村委会干部的工作。村委会要增强党的领导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依靠村党支部的领导。二是要增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提高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作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村党支部要加大建设力度,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适应民主

政治发展的要求。作为村民自治主体之一的村委会不仅要树立依法自治的意识,提高民主自治的能力,而且要牢固树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政治觉悟。

(四)村务公开仍需规范,监督整改措施乏力

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党政领导和业务部门对开展村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把握不准,存在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松劲懈怠的现象。有的村干部存在怕麻烦不想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的心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些群众认为村务公开只是上级和村干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闻不问,不参与监督和公开。二是工作不规范。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存在内容、时间、地点、程序的不规范。公开内容不全面,省里要求公开11项内容(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企业承包、等),有的才实行四方面、六方面的公开,一些比较敏感和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或公开不彻底。有的公开项目不细化,只笼统公开大的支出项目,而不公布具体的支出情况,群众看了还是不明白。特别是在村财的收、管、用等环节上,普遍存在失范乃至混乱现象,乱发补贴、乱开支等违纪违法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监督整改不力。有些地方监督措施乏力,监督滞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查处不及时,整改措施未能真正到位。

进一步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理财为主要手段的民主监督制度 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把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公开事项、公开时间、审核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同时,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工作程序,包括定期公开事项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意见受理等,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进一步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细则,以保障村民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群众监督由对村务活动结果的监督延伸至村务决策及其整个执行过程的监督。坚持村民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制定评议规则,定时定期进行统一安排。

其实村民自治中所出现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例如基层工作队伍较薄弱,局面难以开拓创新。没有专业的工作者和不断的创新,那是很难推进民主政治的建设的。还有就是村官对政策的内容缺少宣传,我们老家的那些农民大字不识几个,而村官又没有通俗的转述,这就意味着村民们连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

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是自自治以来就非常热门的话题,也有学者在不断的研究。虽然出现的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们需要摸索着前进,不断的寻找与尝试新的政策,总结经验,得出新的结论。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经过人民群众的努力我们一定能探索出一套让人们欢喜的好制度!

下载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民自治: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民自治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5篇范例)

    村民自治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 摘要 自1982年村民自治制度形成以来,村民自治在我国广大农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壮大,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度进一......

    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AA县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村民自治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村民自......

    村民自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村民自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村委会服务功能弱化,村民自治的吸引力、凝聚力下降。 村民自治的一大特点就是村民与集体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集体经济与村民自治的运作有密切......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20多年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己充分展现了村民自......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学准 考 证 号指 导 教 师2016 年 10月26 日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创新。......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亟待解决以下六个问题: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解决村委会服务功能弱化问题;理顺乡村关系,解决“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问题;理顺村党组织与......

    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标题:村民自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村民自治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进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