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

时间:2019-05-14 03:2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

第一篇: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

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

福清元洪高级中学 陈钦

摘要:针对高中学生要迎战高考这一事实,传统的高中班集体建设多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智育发展为主要任务,但显然这样的价值取向是有偏颇的。陶行知强调学生的道德只能在道德实践中养成,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而不是给学生灌输道德观念。本文从班集体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陶行知理念下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的必要性,并阐述了生活化班集体的构建特点。

关键词:陶行知,班集体建设,生活化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多数倾向于制度化管理,采取严明的纪律,强调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的控制,通过惩罚、奖励等措施来引导学生遵守纪律,维持班级的良好的学习秩序。这种封闭的外铄型的班级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陶行知实验学校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成长需求,也难以发挥出班集体这一学生在校的最主要的学习、生活空间在学生德育教育上的优势。因此,反思班集体的管理现状与探求班级管理的新理念就非常有必要了。

一、高中班集体建设现状反思

1.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作为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目前,在班级授课制下,高中生大部分时间是以班级为基本场所进行学习、生活,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的考验,许多同学厉兵秣马,在班集体建设方面许多班主任也制定出明确的目标鼓舞同学们为高考而拼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了班级建设的核心,而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生存、生活能力、适应现代人际交往的心理品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足够的重视。一些高中生不但自理能力差,而且在与同学的交往时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导致班级内部、班级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或者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教育回归真实世界 ”“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通过说理教育来进行班集体建设。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班级学生抱怨班主任老师婆婆妈妈,很烦人。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苦口婆心地做动员工作,学生可能在老师讲完后补充一句“这些道理我都懂。”噎得老师说不出话来。平时也经常听到老师在办公室谈论某个学生如何难管:“跟他说一百遍了还这样”。班级墙壁上贴上名人名言,后黑板上可能时时不忘展示模范事迹。老师想方设法试图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但其实是居高临下讲道理,想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道德认知,忽视了学生道德品格需要通过践行而自行建构的特点。

3.用封闭式的班级管理应对复杂的形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是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大量的信息流,面对多元文化、多元思想意识、多元道德观和价值观,想把学生圈在教室里而不受影响是不现实的,虽然一些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到班上以规避不良影响,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我觉得这难以真正奏效。无处不在的信息总会冲击着同学们,学生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回避这一切干扰。

到底班级管理的目的何在?班集体建设的重心在哪里?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班级文化的建设以及杜绝不良信息的影响都不应该是我们的主要的任务。

二、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的必要性

班级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学与管理的主要单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的学习与交往为特征的儿童社会场域。班级作为管理基层组织,是“社会的缩影”,进行角色的提前预演,满足学生的心理归属。1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班级成员的相互交往,通过日常各种文化活动,学生在认识着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学习社会规范,通过老师与同学们的评价意见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进行角色的定位。

杜威说过:学校教育并非仅仅是为生活做准备,学校本身就是生活。而陶行知先生更是摒弃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文化为中心的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层层罗网与形形色色的外来教育中,他发现了教育的核心价值便是立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应该要摒弃灌输式的强调营造整体氛围的班集体建设,重视学生个体在班集体中的生活,重视学生的本体的道德践行才是教育的根本。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明确提出了教师教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学生学的目的就在于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他描述的理想的学校是一个“和花园相类似的人园”,“在这里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遵照人的差异“大不同”建立的学校,必然会“现出一种和谐气象,令人一进门便感觉到生命的节奏,这便是“大同”之效。班集体的建设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应试的高手,但现实的情形往往是学业成绩优秀的就会被张榜表扬,成了老师的宠儿、班级的功臣,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容易淡化学习优秀者的不良表现。“一俊遮百丑”,社会上对高考成功者的吹捧增强了老师的功利意识。而学业落后的自然是丑小鸭,他们拖学校、班级的后腿,天天灰溜溜的,成了老师同学们帮扶的对象,自然矮人一截。这种以成绩高下来界定学生的表现是片面的。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用学习成绩“一刀切”的衡量方法,反对把“个个学生造成一模一样”,大声疾呼不要让桃花、石榴花都去学荷花,他认为只有尊重学生的“大不同”,才能营造美轮美奂的“大同”。2还学生灵性,还班级自由的生活,这才是建设和谐、开放、健康的班集体。

三、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的特点 那么,怎么进行生活化的班集体建设呢?

首先,需要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要想班级百花齐放,就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活其实只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部分。有的教师直接从学习的维度来评价学生,而忘记了学生的另一面。表面上是了解学生,其实只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教了两三年,还无法叫出学生的名字,经常把张三李四混掉,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更是无从谈起。当然这与我们现在大班授课,一个班四五十人有关系。构建生活化的班集体就要以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基础。

其次,要建立平等的对话交往关系。班级成员之间应该是“你—我”之间的开放式的对话关系,不管你是班主任老师还是班干部,都不能用威压的方式迫使学生接受你的观点。高中学生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可以多元,未必个个学生都要去担任学生干部才有社会责任感,个个都要培养领导意识才行。真理也未必都站在权威的一边。学生都应该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形成合理的行为方式。那种不断地以模仿、感染、暗示等教育方法来潜移默化地灌输教师的既定的群体思维方法与价值观念有弱化学生的个体判断力之闲。构建新型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进行生活化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条件。

再次,切实重视学生的道德践行。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当然很难应对复杂的生活,生活是复杂的,现代班集体建设不能把学生约束在教室里,禁锢在教材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班级生活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实践基地,他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一次开学典礼可能胜过老师的多次专题教育,一次社会实践可能会让学生有所感触。学生道德品质的建构只能通过学生的切实的道德实践,老师的苦口婆心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玲人”,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难题。同时,拓宽班集体建设的渠道,到自然的环境感受自然的变化,春兰秋菊,让自然的美引起学生的情绪共鸣。

当然,强调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取向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纪律的约束力。生活是要严格遵守规则的,对于破坏班级的规则就要受到适当的惩戒。客观地记录学生平时的表现是我们新课程对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具体要求,但我们现在许多班主任充当老好人,不肯把学生在班级中的真实表现客观记载下来,使学生评语千人一面,充满空洞的虚假的赞扬之声这同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总之,班集体建设要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现实世界,把学生引向各种的实践活动,在开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注释:

潘健.班级存在价值的发展走向分析[M].当代教育科学,2008(2).陶行知.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A].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杜威.确定性的寻求—论知与行的关系[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7月第2卷第3期.

第二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摘 要:在新课改前提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支撑,回归生活世界,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不断地尝试和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和体验生活,使教学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不仅有利于教育回归生活,科学践行教学生活化思想,同时,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传播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还有利于结合当前教育实践,阐释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内涵,从而进一步推动这一思想向着科学、现实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还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为高中新课改提供理论指导。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教育资源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支撑,回归生活世界,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本位,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虽然在新课改前提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了一些改善,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整体上看,思想政治课教学脱离生活是一种普遍现象。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体验生活,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体验生活,使教学回归自然,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途径

要想实现教学生活化,首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结合实践,使思想政治教学贴近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进行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主观能动性最有效的途径。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有了兴趣,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发出的信息,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都会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谈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生活化的形式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扬平等、民主的精神,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授课形式上,不仅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的生活情景,同时,还要设计一些生活话题,让学生融入其中,探究生活,思考生活,谈谈自己对于各种生活现象的看法。将课本知识和生活话题相联系,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通过教育生活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对于培养学生课堂兴趣、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刘素娟.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课堂的尝试与思考[J].东方教育,2013.编辑 马燕萍

第三篇:构建高中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探究

构建高中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探究

摘 要:政治课堂不能是空洞的理论教学,而应该更接地气、更具有生活化。文章从开展贴近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和构建喜闻乐见的政治生活化课堂两方面展开论述,力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91-01

“生活化”教学是近年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要是为了适应和改变现代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和问题。主要含义是指:将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现实生活大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能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要和追求。

一、开展贴近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

1.教学与现实生活事例相结合

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是老师进行教学的最好素材,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空洞泛白的现象,政治教师应该将政治教学内容和现实中的事例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课中,讲到民主选举的方式,主要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选举方式、方法及制约选举的因素,但是在现实中,学生所见到的、听到的几乎全是直接选举,即便如此,学生在本质上仍缺乏对直接选举的亲身体验。为了让学生对直接选举有直接的体验,政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选举,选举出一个大家公认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片,让学生在纸片上写下被推举人的名字,写好后将纸片折叠好交给老师。在学生参与选举的过程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举才不会失去意义。之后,再由老师挑几名班干部,分别负责点名、盯票、在黑板上公布被选举人及票数。通过在政治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的紧密联系,不但解决了教学空洞无趣的问题,还切实使学生感受到了政治内容和现实生活不可分割的道理。

2.用政治内容解决现实问题

有学生认为政治教学是空洞呆板的,距离自己很远,没有经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政治课的内容是没有价值的。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观念,教师可以利用政治课堂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让学生知道政治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教材的“经济生活”中涉及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针对2015年银行存款利率下降问题,可以通过我们所学的政治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帮学生分析如下: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慢,银行利率下降,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减少存款,增加消费,使货币在市场不断循环流通,以此来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在这种时刻,我们应该规劝父母,减少在银行的存款,根据家庭需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做出合理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喜闻乐见的政治生活化课堂

1.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课堂情境

政治课堂教学中所选的教学素材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被应用到政治课堂教学情境中。例如,学生也是一个消费主体,但他们的消费心理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从众消费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很多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具有攀比、从众和求异心理,这些错误的消费心理会造成学生经济困难和心理扭曲。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讨论如果在学校口渴了,一般会买什么饮料解渴,很多学生选择雪碧、可乐、红牛、加多宝等,为什么不买更解渴的矿泉水呢?究其原因,很多学生认为矿泉水便宜,在同学面前显得小气、没有面子。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消费攀比心理。社会上还存在着买商品的时候,买的人越多就越有人买的现象,给很多商家找“托儿”误导消费者造成可乘之机。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避免各种消费误区和陷阱。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问题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最终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更好地生活。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情进行探究,让他们知道政治就在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政治的欲望,增加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爱国是一个人自发的神圣情感。爱国是一种美好的情操,但不能脱离法制轨道。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理性爱国。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让学生搜集资料,深入探究。一些学生经过思考,认识到:日本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多次挑衅,激起了所有中国民众的爱国之情,但我们应该正当、理性地表达爱国之情,而如果出现毫无理性的“打砸”式的行为,甚至伤及无辜,则破坏了社会秩序。我们应该理性爱国,不能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不能上了坏人的当。作为学生,我们要时时刻刻好好学习,学好本领,用知识的力量让我们国家繁荣强大。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护和平。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学生不但对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和解决方法,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对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构建。

三、结束语

高中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在教学上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现实分离的弊端,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成功地构建起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使政治课堂逐步走向生活化、现实化。

参考文献:

[1]史?Z.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1).[2]贺伟.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08(08).

第四篇:地理课堂生活化探究

将“生活”融入地理课堂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 从生活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谈谈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经验,巧妙导入新课

心理学认为,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才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新课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联系学生当地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熟悉的生活经验等一些地理现象,设计出地理问题,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新疆》之前,我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吃过葡萄干吧?说说葡萄干的味道。当学生回答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哪里能生产葡萄干呢?为什么本地不能生产?学生当然知道葡萄干产自新疆,但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只有新疆能盛产葡萄干,而这正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地理之间的距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就是要选择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中日常所见所闻的、感触特别深的地理现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理的趣味性,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学习“南北方的地理差异”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三张图片:本地民居建筑风格、黄土高原民居建筑风格、浙江民居建筑风格。通过联系本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说明:为什么本地传统民居屋顶不那么陡斜,而是介于陡斜与平顶之间?再如:为什么北方人冬天要取暖,要睡火炕,而南方人一年四季都睡床?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因素探究其成因。这样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定会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从而产生地理学习的需要,也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技能。

三、引入时事新闻,融入课堂教学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但学生却有可能“熟视无睹”,因过于熟悉了,反而没有更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这点“空白”,从平时日常生活入手,在相关的地理教学中适当插入,并进而用地理知识阐述,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极大的兴趣,对地理知识也会变得乐学、爱学,并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例如6月11日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非常引人关注,但在刚开赛几天后,就有一股寒流席卷了南非,不仅影响了赛事,还对当地人和前去南非观赛旅游的游客造成很大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南非海岸的500只小企鹅因此被冻死。说起这条新闻,学生只注意到南非有世界杯赛,没人对当地的气候感兴趣,但是当我说到寒流造成小企鹅冻死的新闻时,学生才显现出好奇。于是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

类似的教学还有很多,如汶川、玉树地震,南方的干旱等,每发生新事件我都会在教学中引用,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不再视学习为负担,他们在愉快的分析、深切的感受中既内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增添了学习地理的自觉性。

四、关注身边地理、促进课堂教学

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关。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多留意,多问几个为什么,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查探究,可以加深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而通过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处处留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究其中奥秘。

记得在学习西双版纳一节时,提到了西南地区的干旱,于是我引导学生回想去年辽宁省的干旱情况,接着又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里宽甸地区发生过大洪水吗?平常年份怎样?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宽甸地区降水状况,这样做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自觉接受和情感认同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这样的乡土地理知识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模得着,能具体感知和认识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情感纽带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体现出情感的相融性。与课本材料相比,乡土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第五篇:探究数学教学生活化

探究数学教学生活化

营子区北马圈子镇中心校贾立珍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 对数学与生 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巧用教材生活化

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的局限,主动依据《课标》,结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科学地选择、调整和构建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富有时代气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内容

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一年级下册第2页“前后”的主题图(乘车)、第42页“认识人民币”的主题图(购物、存钱)、第81页“认识钟表”的主题图(上课)等,这些都是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真实表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安排的“生活中的数”、“生活中的数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其优点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由此可以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像这样的生活实例教材中比比皆是,而且这些资源又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因此这些非常好的可利用资料,要注意充分地利用。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

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教科书的定位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它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教学学习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精心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活用教材,把书上静止的场景变为真实的活动。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时,教材中呈现的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不利于学生和老师操作,因此,在教学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现实情境。课堂上,当我出示了6种可爱的玩具,学生的眼睛都亮起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联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补改。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但有些取材范围太窄,有的与本班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对于这样的教材,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教材中只提供了学具和文具,我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物品,有玩具、文具、水果、饮料、零食、生活用品等等,6人小组合作开展分类活动。

再如: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课前,我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喜好,将教材中安排的活动进行了调整,换成了学生乐于且经常参加的活动:跳绳、跳皮筋、跑步、口算、丢沙包、舞蹈。

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3)“争当小主人”,让学生参与充实教材内容。

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往往与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难免会因编著和编者的成人眼光而带有某种片面性,我们所以为的“生活实际”,也许并不为学生所认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不妨蹲下来,试着倾听孩子的声音,将课堂向课外开放,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自己寻找素材编数学的试题。在学生自己寻找素材编数学的试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要学好数学,而且,这些试题来自学生,来源于生活,学生解答的兴趣也非常高。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景,激趣引新。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情境:我校一年级有100名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要买一些红绸做红领巾,如果让你当采购员,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有的取下自己的红领巾测量、讨论,有的目测、估计,最后把问题归纳为要学会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我接着引导:今天我们都来当一回小数学家,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拼一拼,小组同学可以讨论,看谁能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夯实了基础。

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2、教学策略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策略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教师要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我安排让学生动手拉用木条做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征,然后举例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出示相应的实物画面,接着让学生动脑解决“怎样使这个四边形不变形”这个问题,这种“学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的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又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常见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结合生活实际,感悟知识内涵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头脑中还不能及时建立正确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概念的本质属性还不能及时理解,认知还较为肤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难点。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我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对“千米”的认识较为模糊,以致出现用“千米”来做旗杆、楼房等物体的高度单位的现象,再加上“千米”这一单位不同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在课内不能直观演示。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而正确的认识“千米”,我把数学课堂移到了操场上,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绕跑道“跑一跑”,让学生亲自来感受“千米”的长短。通过实际体验,同学们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千米”的知识点。真正达到了将学习变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玩中感悟,在学中玩乐之目的。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掌握更加牢固。在教学中我还经常把一些学生身边较为熟悉、易于辨认的实物引入课堂,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又如:在对“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我首先让学生分别制作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卡片,课堂中再与指甲盖、手掌等比较,加深学生的直观感知。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都有了深刻认识。

三、课外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米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学校的长和宽。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图。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等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

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制作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数学教学正逐步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来组织教学,并将数学问题以生活情境和趣味活动等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使复杂抽象的数学定理、概念、命题等变得简单、形象而直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学爱学,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个人简历:

贾立珍,生于1976年12月,系承德市营子区北马圈子镇中心校数学教师,现就任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自1996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煤校后,就在马圈学校小学任教。曾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曾参加过市里评优课竞赛和区里比赛,在区里做过观摩课的等,还获得过省级论文,有的刊登在市级书刊中。

下载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探究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探究 当今社会日益国际化,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被广泛地使用。英语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越来越受关注。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家长会觉得学习英语越来......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摘要:地理科目作为最具实用性的科目,早早就被录入教学课本,作为培训学生基本技能之一。地理教学从小学的"社会"科目就进行了,地理的知识空间十分广泛,随......

    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美术与生活本为一体,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美术成长的土壤,没有了生活这片沃土,美术成长必将会“营养不良”。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对生活常见地理知识予以准确把握、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深入发掘生活内涵,从而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使之更富于......

    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论文

    摘要:要提高特殊学校培智班的教育实效,必须见缝插针尽量将教育环节生活化,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倡导实践等措施,使智障学生在生活化中认知、理解所学学科知识,在生活化中学会......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就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把课堂教......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讨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 (1)提升信息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综合......

    班集体建设

    一、指导思想: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