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师德建设可从美国教育伦理规范中获得的启示
论我国师德建设可从美国教育伦理规范中获得的启示
祁东县归阳镇一中:高隽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高校师德规范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本文针对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借鉴美国的相关成功经验,提出了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重视建立尊重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强化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制定兼顾统一性和地方性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美国高校 师德建设 启示
前言: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1]。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人们对教师的普遍期待。从中可以看出,师德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品德问题,它应是一名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素养的综合表现。师德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为祖国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的思想状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有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职业情感淡漠,学术作风浮躁等。因此,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借鉴和学习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成功经验,探索和推行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高校师德建设规范。
当代西方社会非常重视师德研究,特别是美国的教育伦理学和教师伦理学水平较高,注意从心理学角度探索人与社会的适应性,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和行为规范。美国通过长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成为世界上较早编制了具体的师德规范的国家之一。研究美国的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对当前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高校师德规范建设的特点
1、美国高校师德规范无统一规定,具有地方性和行业协会性
美国高校师德规范并非由联邦政府统一制定的,这是因为美国所具有的独特高校教育体制所造成的。美国大学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体现独立自主的办学原则。全国所有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都可以按自己所选择的方式针对社会需求办学, 每所大学,包括社区学院和其它高等院校,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他们会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对老师提出相关的师德要求。
除此之外,美国还成立了各种各样有关高等教育的专业组织和行业协会。例如:全美教育协会、美国大学院校协会和美国社区学院协会等。美国高校师德规范主要就是由各州教师组织内部以行业规范的形式出现的。比如,全美教师协会是美国其中一个教师协会,在该协会的网站上公布的教师道德指引清楚列出教师和专业教育者在处理和学生、同事、工作以及家长和社区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其中在师生关系上有五点指引,包括依照法律和学校政策公正对待学生,按照纪律法律和学校政策解决问题;不能有意蔑视或贬损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健康和安全;没有法律允许时不能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不受个人喜好影响应将不偏不倚的事实教给学生。
纵观美国各州师德规范,大致框架、原则是相同的,但是分类的粗细、条目的多寡不尽相同,表现出很强的地方性和行业协会性特点[2]。
2、美国高校师德规范以法律为准绳,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
美国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并不是两个完全分离的部分。随着两百多年来的社会发展,美国社会的道德和法律日趋重合。从社会的发展进程看,道德观念法律化的程度是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一个社会道德和法律的重合部分越多,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托克维尔说:“美国人爱法律如爱父母”,法律已经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宗教等领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能够道德化的,几乎都已经法律化。美国是世界上把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重合得最多的国家。美国高校师德规范的形成也是在法律的框架下提出的,绝不是局限于道德的层面要求,而以法律的力量加强了其约束力和强制性,实现了道德法律化。
首先几乎全部师德规范都是由公民权利派生出来的,是遵循宪法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来制定的,其中身份平等、尊重各类服务对象是其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又充分考虑高校教师职业特点,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的关系当中,要求教师与学生交往时体现尊重与平等的原则,在与同事交往中体现协作和尊重的原则。总之,教师自身对职业道德要求的理解和践行都是建立作为一个公民或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
其次,美国民众非常热衷和依赖以法律的手段解决各类问题。由于法律赋予学生们权利来维护他们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美国高校的教师也同样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民事诉讼和法律诉讼。例如,美国大学里学生组织和社团繁多,在运作上也完全独立,可以发出学生们的声音,维护学生利益。以学生会为例,从历年选举到平时运作,都分为理事会立法会和监事会三方分权,犹如一个小型政府。若导师侵犯了学生的任何权益,或导师抄袭他人成果等做出了违背师德的行为时,这些情况学生只要向学生会反映,就会得到相应的反馈和处理,有时甚至会与导师对簿公堂,以法律武器来捍卫学生们的合法权益。除了学生会之外,学生们还会自发地组织各种维权团体,由于它们大部分在学校里已经长时间地存在和运作,一般说来,发出的声音都不容忽视。因此作为美国高校教师还存在因为不遵守师德规范而被起诉的危险,所以为了使自己在诉讼中免于成为被告的简单方法就是在任何时候,教师的行为都要符合道德和职业的标准。所以,了解和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对于美国高校的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这就使师德规范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而有力[3]。
3、美国高校师德规范重点要求建立尊重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以学生为本的特性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工作关系中的核心。美国高校的师德规范没有提出师生关系的一般性原则,而是提出了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和对学生应尽的义务,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的具体要求。美国高校教师的责任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作为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信念”。1975 年,《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在对待学生方面教师应当做到:不得无故限制学生在求学中的独立活动;不得无故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有关的材料;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不得有意为难学生或贬低学生;不得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国籍、婚姻状况、政治观念、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不得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利;不能透漏在职业过程中所获得的学生的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需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4]。
除了这些规范中所体现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与平等以外,美国高校还赋予了学生对导师进行监督的权利,这更加使得美国高校师生关系中的平等原则落到了实处。比如,在美国大学里,学生在学期末都会给授课老师无记名打分,由学生填写和收集老师和课程的优缺点,教师在打分时必须回避,统计结果直接由学生代表交给教务处。此外,因为美国高等教育是以适应学生需要为本来构建大学教学和管理体系的。美国大学课程体系主要采取选修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选修课程,而且可以挑选教师、挑选专业甚至学校。如果哪个老师授课或者师德不能让学生满意,口碑无存的话,在新的学期就很难吸引同学选课,学生人数不够就不能开课,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收入。因此,老师不但要努力修业,成为学术上的权威,同时在日常授课时做到“为人师表”,得到学生认可和尊重。这就对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道德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美国高校师德规范重视实践效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美国崇尚实用主义。美国人深信:特定的品质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所以在师德规范方面主要体现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可操作性强。美国的高校教师的师德规范条目不多,表述上多采用限制性语言(不准、不得之类),比如,1975 年,《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一名教师对待职业应该做到:在申请教育职位时不能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不能制造与能力和资格相关的虚假材料;不能误传个人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条件;不能协助任何在人格、教育或其他相关品质方面不合格的人成为专业教育人员;不能接受任何可能削弱或影响职业决议或行动的赠物、礼物或恩惠。可见美国高校对教师要求定调不高,但是师德规范的规定却很明确、很具体、更具有操作性,直接影响与限定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和教学行为[5]。
二、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师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少数高校教师还存在着一些师德问题。这些问题虽非主流,但其危害性极大腐蚀着高校教师的群体道德,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整体社会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学生关心不够,师生关系淡漠。当前一些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着很突出问题,比如,师生之间交往方式和机会局限,多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双方都少有互动;师生之间交往内容和深度有限,大多为课程学习方面的交流,缺少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师生关系日渐疏远、趋于淡漠。此外,还有个别教师认为大学生已经成人,无需老师多管,对学生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等。
2、工作责任心差,不重视教书育人。少数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特别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重要基础课程,因学生教育效果短期内不好考量,所以不愿去花费气力,不去积极认真备课,不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需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上课照本宣科,淡然无味,学生也没了学习兴趣,把一门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关大学生成长、树立人生目标和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变成了学生最不重视的一门课。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任意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或有意无意流露出消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或发表违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错误言论,不能坚持以积极、正确的世界观感染和引导学生,严重扰乱了高校的教学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和困惑。
3、学风浮躁,缺乏学术诚信。当前高校学术功利化现象比较普遍,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风浮躁。个别教师出现了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不求甚解、治学不严谨等问题。如有的教师受利益驱动,不愿意从事基础研究,而追求那些见效快、经济利益明显的研究项目;有的教师不扎实研究和积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或其他好处。二是学术不诚信。个别教师缺乏诚信意识,在学术上表现为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泡沫学术、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行为。这些学术上的不诚信给学生们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师德意识淡薄,不具师表作用。当前少数高校教师尽管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但不注意自身的全面修养,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甚至严重背离师德规范的要求,不能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如有的高校教师严以律他,宽以待己,要求学生要尽好学生本分、好好学习,自己却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消极应付;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自己却自由散漫、上课时随意接听电话等;要求学生用语文明、加强修养,自己却言语粗俗等等,所有这些言行不一的行为都对大学生的成长培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美国高校师德建设经验对完善我国高校师德规范建设的启示
通过上文对美国高校师德规范建设特点的总结,并针对我国当前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深切感到应借鉴美国相关成功经验,大力加强我国高校师德规范建设的步伐和力度,适应新时期对高校教师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和改进我国师德规范建设工作:
1、结合我国实际教育状况,制定兼顾统一性和地方性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在上文中明确指出,美国高校没有联邦政府统一制定和颁布的师德规范,而是给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性,由各校和各州教育组织或行会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师德规范。而这与我国的高校教育情况不同,我国一般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的师德规范。当我们论及高校师德规范时,通常是适用于全国广大教师的。但实际上我国幅员广阔,各个区域、各个省份、各个高校的情况千差万别,尤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各地教育资源和现状也有很大区别,所以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高校应在统一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精心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师德规范。
2、完善高校师德规范的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由于中国和美国国情不同,中国无法照搬美国道德法律化的经验,但是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完善一些相关的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以制度建设影响和规范我国高校教师的思想与行为。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具有一些不利于建立良好教风的因素:第一,重科研,轻教学。特别是在职称的评定中,虽然在业绩考核中有业务工作、进修学习、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最重要的,决定职称晋升的因素还是发表论文多少篇、著作多少本、多少论文被SCI收录等。过分强调科研,会误导教师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获得,而忽略了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影响教学热情,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教书育人,师生关系也愈加淡漠。第二,不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在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几乎没有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指标,即使有,也很笼统、空泛,大多数在评价时都没有认真对待,这样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就没有发挥出来。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约束的教师当然就不能履行教师的职责。所以,在建立师德考评指标体系时,一是要特别注意指标的选取;指标的选取原则上应依据师德规范,但内容应更具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注意指标权重的合理分配。二是确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对师德进行评价,要把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评价;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平时考核;把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定性分析。三是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和反馈。考评结果要作为教师奖惩和聘任选用等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师长期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师德考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其起到实实在在的激励作用。四是注重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考核。将学术道德引入教师考评制度,确立高校教师在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优良的学术道德[5]。
3、重视建立尊重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强化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使师德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尽管我国许多高校都制定了有关的师德规范、条例、制度,也在规范中规定老师应关心学生,平等对待,但是这些规定普遍显得空泛、笼统、弹性大、操作难,往往只有道德理想的制约引导而没有可遵循的具体制度引导和约束。因此,我国的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应该走向朴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例如应建立学生对教师师德监督机制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的保障高校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强化学生对教师师德监督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淡漠的现状,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体现师生平等的关系。同时,又可以实时反映出教师们真实的师德表现,不断督促教师们遵守相关师德规范。此外,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师德奖惩标准,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保障各项激励措施能落实到位。当然还要注意把保障高校教师的切身利益作为师德监督和激励的前提,不因监督过失或激励过当而造成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积极性受到挫伤。这就要求在师德监督激励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尊重、理解、关心、支持高校教师入手,将解决师德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激发和保护高校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
总之,在新时期下我国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应立足于本国实际教育情况,同时借鉴美国发达国家之相关经验,设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规范。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们重视良好教风的形成,并养成自觉遵守师德规范的习惯,同时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能够体现师生平等、尊重的师德监督和激励制度等,切实从根本上规范高校教师的师德行为,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和师表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高扬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N].光明日报,2004-08-19.[2]陈曦 乐艳娜.《美日英研究生院师生关系透明纯粹》[N].环球杂志,2009-08-06.[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商务印书馆,2006.274.[4]杨华 吴俊.《美国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对我们的启示》[A].《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06)
[5]何祥林 黄吴静 徐丽.《教师为本 师德为魂》[A].《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0,(10):70.
第二篇:中美师德规范存在的差别和我国师德建设可从美国教育伦理规范中获得的启发
国培讨论:中美师德规范存在的差别,我国师德建设可从美国教育伦理规范中获得的启发
我国师德规范适用于从事普通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不适用于幼儿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不适用于高校教师,也不适用于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适用于全体教育专业工作者,无论校内校外,也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
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它是行业自治的规范,一半是维护教育专业服务对象权益的职业规范,另一半是维持教育专业团体及其成员的利益和声誉的职业规范,较充分地体现出专业自身的诉求。我国大陆更倾向于把教师工作看成是一种普通的“职业”,因此颁布的师德规范称作“职业道德规范”。美国教育界有着更高的抱负,试图将教育工作建设成为一门“专业,所以颁布的行业伦理规范称作“专业伦理规范”。
我国大陆的师德规范由主要国家教育部和教师工会共同颁布,带有明显的官方性质,因此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国家和政府的意志,甚至包含了教师工作的政治规范等。由于它不是教师自身的行会组织制定的,所以几乎没有维护专业声誉和利益的任何条款。我国师德建设可从美国教育伦理规范中获得启发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高校师德规范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本文针对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借鉴美国的相关成功经验,提出了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重视建立尊重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强化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制定兼顾统一性和地方性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美国高校师德建设经验对完善我国师德规范建设的启示:
当代西方社会非常重视师德研究,特别是美国的教育伦理学和教师伦理学水平较高,注意从心理学角度探索人与社会的适应性,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和行为规范。美国通过长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成为世界上较早编制了具体的师德规范的国家之一。研究美国的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对当前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应该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权力下放,让更多身处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直接参与教师伦理中国可以参照美国的师德建设经验,明确地划分社会生活与私人生活,将教师职业道德归类为社会公德。教师需要着重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履行对教师职业的义务和责任,保证教学的正常秩序,不要过分强调教师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强调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水平,避免将职业道德政治化、概念化、教条化的建设工作。只有端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让身处教育教学事业第一线的教师能够直接参与教育事业和教学制度的建设工作,才能使教育事业更有成效,教学过程更加顺利。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体现的是国家意志、行政命令,其规范的制定要求教师像神一样存在,若真正践行的话,教师,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思想和灵魂都得到高度纯化和升华的圣人,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会受到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的监督,不得擅越雷池一步;美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体现的是行业规范、行业共同准则,它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技术的专业工作来看待,而技术本身是有排他性的、是有具体行业标准的,不会因万众瞩目而成为众矢之的,一种普通职业而已,所以美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就相对比较合理和切合实际。另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美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不也曾经历多次的修订才修成正果吗?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必将日趋合理、规范,必将还广大教师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等待的日子虽然痛苦而又漫长,但明天的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
当代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着各自的特点。中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德性”,强调教师自身人格修养,强调教师对学生和社会的责任,突出教师的社会道德形象,要求教师成为社会楷模、发挥模范作用。教师职业如同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一样,必须对所有部门和人员,特别是对国家、社会以及家长负责,特殊对待教师职业。西方的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学道德”,从如何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和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当代中国教师职业道德将教师在教育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需要承担社会义务、担当社会楷模,致使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范围广、内容泛、要求严格,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然而,美国却不像中国一样将教师职业特殊化。相反,美国认为教师职业如同律师、演员、医生、科学家等职业一样,也是社会上众多职业的一种,因而教师职业道德如同其业道德一样,应该属于社会公德领域。今后,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制度的建设和修订时,中国应该吸收美国教师成功经验,把建设重点放在规范教师对学生和对教育教学职业的义务和责任的方面,使教师职业道德的制定符合教学的需要,让教师专心于学生的教育工作上。
第三篇: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
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 美国教育协会1975年代表大会通过
序 言
教育工作者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从而认识到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和培养民主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这些目标的根本,在于保障学和教的自由,并且确保所有的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教育工作者接受这种职责,以恪守最高的伦理标准。
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过程固有责任之重大,渴望同事、学生、家长以及社区成员的尊重和信任,勉力从事,藉以取得并保持最高程度的伦理品行。《教育专业伦理规范》表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抱负,并提供据以判断品行的标准。
对违反本规范任何条款的纠正措施,应仅由全国教育协会和/或其分会制订;本规范的任何条款,都不得以全国教育协会或其分会特别规定之外的任何形式强加推行。
原则一:对学生的义务
教育工作者力争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其潜能,使之成为有价值而又有效率的社会成员。所以,教育工作者为激发探究的精神、知识和理解力的获得以及对有价值的目标深思熟虑的构想而工作。
在履行对学生的义务时,教育工作者—— 1.不得无故压制学生求学中的独立行动。2.不得无故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3.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进步有关的教材。
4.必须作出合理的努力保护学生,使其免受有害于学习或者健康和安全之环境的影响。5.不得有意为难或者贬低学生。
6.不得以种族、肤色、信条、性别、原有国籍、婚姻状况、政治或宗教信念、家庭、社会或文化背景或者性别取向的为由,不公正地:
(1)排斥任一学生参与任何课程;(2)剥夺任一学生的任何利益;(3)给予任一学生以任何有利条件。7.不得利用与学生的专业关系谋取私利。
8.如非出于令人信服的专业目的或者出于法律的要求,不得泄漏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学生的信息。
原则二:对本专业的义务
公众赋予教育专业以信赖和责任,以冀其怀有专业服务的最高理想。教育专业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国家和国民,基于这种信念,教育工作者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鼓励运用专业判断力的风气,争取条件以吸引值得信赖者步入教育生涯,并且帮助阻止不合格者从事教育专业。
在履行对本专业的义务时,教育工作者——
1.不得在申请某一专业职位时故意作虚假的陈述或者隐瞒与能力和资格有关的重要事实。
2.不得出具不符事实的专业资格证明。
3.不得帮助明知在品格、教育或其它有关品质上不合格者进入本专业。4.不得在有关某一专业职位候选人的资格的陈述上故意弄虚作假。5.不得在未经准许的教学实践中帮助非教育工作者。
6.如非出于令人信服的专业目的或者出于法律的要求,不得泄露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同事的信息。
7.不得故意作有关同事的虚假的或恶意的陈述。
8.不得接受任何可能损害或影响专业决定或行动的赠馈、礼品或恩惠。
(黄向阳 译)
第四篇:板桥中学“学规范、正师风、树形象”师德建设专题教育活动总结
学道德规范正师德师风树良好形象
----板桥中学“学规范正师风树形象”师德建设专题教育活动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的政策法纪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塑造和培养一支具有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我校根据县教体局《关于开展“学规范、正师风、树形象”师德建设专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临教体发„2009‟113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现将我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抓学习促提高
为使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力度,学校先从教师的学习入手。通过例会、行政会、年级组会等形式,集中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工作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学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愿为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学习中要求教师人人都有笔记,人人都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实效,不走过场。同时,学校还通过多种方式在师生中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教师知法、懂法、守法。通过此阶段的学习,不断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意识、爱心育人的服务意识、促进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通过学习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普遍提高。教导处和教研组组织教师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以大幅度的提度。
二、查问题找根源 为切实查找学校教职工师德师风问题,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学校先后组织教职员工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提出的“八项要求”和“十项严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查,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领导“点”、发动教师“提”、向学生、家长“问”、沟通交流“谈”等方式,帮助教师找准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政教处修订完善了《板桥中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处理办法》,加大了对师德师风考核权重得分比例,印发意见征询表,设立师德师风举报信箱,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对教职工进行提意见找问题活动。重点对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乱订复习资料、乱收费、十严禁等进行严格排查,做到问题查不清不放过,根源找不准不放过,责任追不清不放过。先后从各方面征集到相关意见建议共三个方面八条,全部由政教处负责完成了整改落实。
三、抓措施促整改
1.学校先后出台了《板桥中学师德标兵评选意见》、《板桥中学文明办公室评选意见》、《板桥中学优秀教研组(年级组)评选意见》等一系列激励措施,从客观上为师德建设顺利创设一个到达目标的平台。学校还在楼道显著位置制作《板桥中学师德标兵》和《板桥中学学生名星》版面,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2.学校政教处为教师规定了具体明确的政治学习任务,教师阅览室全天候开放,便于教师业务和政治学习。
3.学校定期请法制副校长来校为师生作法制讲座,交通法规讲座,国防意识讲座,心理学讲座,为教师良好素质形成搭桥铺路。
4.学校还定期举行青年党员教师“话我成长之路”活动,互相探讨成长之路的成功经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5.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倾听教职工呼声,对于教职工提出的建设或意见,校长总是逐条批复(转),逐条答复,逐个交换意见,弘扬为办好学校直言上陈的良好风气。
6.学校实施岗位责任制,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定期对责任落实情况
进行抽查,奖优罚劣,改进工作。全体教师人之有岗位,个个都是责任人。
四、创载体保巩固
学习提高了,问题查找了,但活动能不能持久开展,成果能不能巩固就成了关键。为此学校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师德教育专题活动,特别是开展了师德教育“十个一”活动,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实效性。
1.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以“保持先进、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月活动。主要组织开展了师德案例评析活动,对极个别存在不良师德行为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做到有记录、有措施、有效果,对一些共性的疑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层次的思想理论和行为策略的专题研究;全校教师人人建立师德档案,记录教师个人师德学习、教育情况,作为教师评先、考核重要依据。自活动开展以来,全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成效显著,未发生一起师德事故。
2.抓住典型,推动全面。对于教师队伍涌现出的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讲奉献、比贡献的优秀典型,学校及时宣传,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张榜公布,做到典型引路,榜样示范。
3.坚持开展“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教育新风”的主题教育和“热爱学生、育人为本、争当优秀班主任”的主题教育,组织教师向社会广大群众宣传现行的教育政策法规和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以及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4.开展新老教师拜师结对活动。按教研组实施“一对一”、“传帮带”,切实提高了新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队伍新老交替。
5.开展师德评价活动。发放师德评教卡,请学生及其家长评教。评教结果反馈给每一位教师,针对情况提出整改意见,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民主监督。同时将评价结果计入教师的考核.6.开展师德宣誓签名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宣誓和签名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宣誓和“四不一拒绝”(即: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不歧视赶撵差生;不随意增加学生过重负担;拒绝邪教)签名活动。通过庄严的承诺、践诺,增强师德意识,激发教师尊严。
7.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四三二一”目标的实施,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掀起了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热潮。
8.在教师中广泛征集教师禁语和教育艺术语言。全校共征集教师禁语213条,教师艺术语言190条,经过整理教师禁语66条,艺术语言44条,每位教师人手一份,通过此项活动使每位教师知道了应该怎样说,怎样做,每位教师在此项活动中都有所感悟。
9.开展了爱生工程家访活动,学校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爱生工程,人人争做爱生模范,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做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
10.帮扶活动,真情投入。为了真正把手拉手、心连心帮扶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开发德育资源,把以往简单的经济资助变为全方位的爱生助学活动,启动了以“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为宗旨的爱生助学的“三帮”活动(帮做人、帮学习、帮生活),使资助活动进一步拓展空间,提升活动质量,保证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五、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学校将重点在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培养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所必需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展示师德风采上下功夫,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爱护学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规范职业行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强化过程管理,围绕活动主题,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每个阶段的活动,切实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将师德建设、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结合起来,探索一条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
(鲁教基字〔2009〕20号)
为正确引导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现就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增强依法治教意识,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师不得进行有违职业道德的教学活动,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惩罚学生,不得从事有偿补习活动,不得擅自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
二、要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我省关于教育教学的政策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各学科教师不得随意调整课程和课时,不得以任何名义挤占其他学科的课时和学生的自习时间。
三、要精心制定学期(学段)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计划包括课堂教学计划和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不得盲目追求教学进度。要对教育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及时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四、要精心开发课程资源。认真研究国家课程要求,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熟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具有并不断提高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能够开设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认真研究教材,熟悉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熟悉学段或各年级之间教材的衔接,熟悉相关学科之间教材的联系与整合要求,熟悉整册或整个模块教材的完整结构。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能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五、要精心备课。备课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科学设计课堂作业,备好所需教具学具,选择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开展网上研究与备课。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和思维障碍的教学环节和“引桥性”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认真撰写教案,教案要因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不同而异,突出个性化教案的设计。
六、要精心上课。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课型、学情的不同,运用适宜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简洁、高效,能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着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不得“满堂灌”。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注部分优秀学生,借助“小先生制”和教师个别指导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加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加强反馈矫正教学环节,“双基”教学力争让学生做到“堂堂清”、“节节清”、“单元清”。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重视整合建模教学。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合理有效,不搞形式主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时把握和运用生成性课程资源,防止机械照搬教案。既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教学内容的拓展,又重视学生对课本内容和练习的学习。重视课内书本学习与课外实践学习的衔接。
七、要精心进行作业教学。作业教学包括教师设计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评改作业、实施矫正教学等环节。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的研究,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认真完成教材和国家提供的练习册上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学生可选择的补充性作业。不得利用教辅资料布置作业。认真检查和评改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到书面作业全批全改。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根据对反馈信息的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矫正性教学。不得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
八、要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教师应具备科学命题能力。各类考试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的考查。每次考试结束后,在全面分析学生试卷的基础上,认真实施矫正教学,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严格执行考试规定,不得违规组织任何考试,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或公布名次。班主任负责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建立,学科教师协助班主任做好相关工作。
九、要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把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定数量的学科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基于兴趣与爱好的读书、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习信心。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要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不得提出划一要求,或提供以试题为主要内容的“导学案”。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成长、自然观察、社会考查、科学探究、参观游学等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小组和专业社团的活动。科学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断提高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的实效性。
十、要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定期对课程资源开发、教案设计、上课、作业教学、考试、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明确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坚持写教育教学日志。
学校是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的第一责任者,中小学校要把规范管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纳入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纠正违规教学行为。把中小学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和合同聘用管理的重要依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混乱、管理不力的学校,要指导学校限期进行整改,整改不力、教育教学秩序不能得到正常维护的,要按照我省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要求追究学校和校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