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春社区工作期末复习资料(答案)
2014春社区工作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关于社区类型的划分,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法是(A)。A、地域型社区划分法
B、功能型社区划分法 C、文化划分法
D、社会变迁划分法
2、中国古代的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具有强烈的(B)特征。A、自主性 B、自发性 C、自然性 D、自动性
3、(D)是社区工作最基本的社会功能。P11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障 C、社会行动 D、社会服务
4、(A)将伦理分为两种:一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伦理;另一种则适用于特定团体的伦理。A、迪尔凯姆
B、科伊尔 C、奥尔波特
D、纽斯泰特
5、在社区工作的行为守则中,要注重(A)的发展目标。A、以人为中心 B、以社区为中心
C、以社区工作者为中心 D、以社区工作价值为中心
6、下列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观特点中体现了人的尊严和社会正义,也是实现人的尊严和社会正义的途径的是(D)。
A、集体取向 B、互助取向 C、制度取向 D、民主取向
7、社区睦邻运动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它的发起人是英国牧师(A)。A、巴涅特
B、索里 C、汤恩比
D、哥尔亭
8、开创世界性社区发展运动的先河,颇具特色的中国早期社区工作是(A)A、乡村建设运动 B、社区发展运动 C、社区照顾 D、社区矫治
9、滕尼斯在提出社区这一概念时其含义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A、人口 B、情感联系 C、地域 D、组织
10、关于社区工作中服务对象的自决权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在社会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服务对象对于是否需要接受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始终有自决权 B、服务对象的自决并不意味着社区工作者完全没有权利去干预工作对象的决定
C、社区工作者有必要随时根据工作对象的决定去调整自己的服务方案,以便更有效地提供各种服务
D、在任何情况下社区工作者都没有权利去干预工作对象的决定
11、在社会策划模式下,关于社区服务机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所有的服务机构都有共同的服务理念和使命
B、澄清规划机构的服务理念可以鼓励社区工作者对机构的认同 C、澄清规划机构的服务理念可以指引社区工作者工作的方向 D、澄清规划机构的服务理念可以确定社区工作者的服务范围
12、下列属于任务目标的是(A)。
A、安置无家可归者 B、发掘及培育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 C、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 D、加强居民的归属感
13、下列属于社会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A、帕森斯 B、帕克
C、达伦多夫 D、霍曼斯
14、社会行动的本质是(D)。A、推翻整个社会制度
B、社区工作者以理性方法从多个预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 C、强调当地居民的民主参与
D、在现存的建制下,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实现有限度的社会改革
15、沃伦的社会行动策略不包括下列(D)A、合作式 B、运动式 C、竞争式 D、自由式
16、(C)是社区行动的先决条件。
A、居民民主参与
B、设计工作步骤
C、社区自主决策
D、地方领导人才的选拔与训练
17、下列属于社会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有(D)。A、帕森斯 B、帕克 C、达伦多夫 D、霍曼斯
18、美国心理学家(B)将需求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A、罗杰斯
B、马斯洛
C、班杜拉
D、沙利文
19、社区照顾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C)运动。A、欧美教会活动
B、睦邻组织
C、反院舍化
D、基督教青年会
20、社区工作三大模式不包括(A)。
A、社区整合 B、社区发展
C、社会策划
D、社会行动
21、专门机构模式和社区发展协会模式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专门机构模式就是在一个专门服务机构内,由社区工作者组织成立一个社区工作队,形成一个服务网络,对特定的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和照顾
B、社区发展协会模式就是在社区范围内,由社区工作者连接各有关专门服务机构和人员,成立社区发展协会,由该协会协调有关方面形成覆盖整个社区的照顾网络
C、专门机构模式在经费、人力、物力、设施、场地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所以专门机构模式的服务不够专业,效果也不如社区发展协会模式好
D、社区发展协会模式的特点是,不受专业机构的限制,可以利用现有的社区组织和有关协会来推动社区照顾服务,普及性较高
22、关于社区发展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每一个社区工作者都要介入所有阶段的工作 B、社区工作者不可以打乱工作过程的顺序
C、在实践工作中,只有做完了上一阶段的工作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工作 D、有些工作会贯穿始终,如收集资料和建立联系
23、下列有关院舍化的说法错误的是(C)
A、生活在院舍中的人通常被社会上的其他人视为“弱者” B、接受长期院舍照顾的人丧失了自立能力,变得过分的顺从 C、生活在福利院中的人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 D、院舍化就是把各类需要照顾的人集中在一起照顾
24、社会策划模式下社区工作者的角色中,(A)是指工作者担当专家的角色,依赖技术理性,来调查社区问题,规划社区服务。
A、项目的规划者角色 B、项目经理的角色 C、监督实施的角色 D、专业人员的协调角色
25、关于社会策划模式的基本假设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A、居民素质较低,缺乏社区领袖 B、财力资源丰富
C、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丧失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变成一种理性的制度化的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
D、个人行动是理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
26、关于社区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现代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再学习过程
B、解放式社区教育是指使基层群众从一些陈旧的、落后的思想束缚和控制中解脱出来,发挥他们各个方面的潜能和积极性
C、社区教育是在开发和利用本社区资源的基础上,以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和促进社区发展为目的的
D、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具有固定的模式
27、社会行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A)的社会群体。A、下层
B、中层 C、中上层
D、上层
28、关于社会行动的介入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社会行动可以从任意一个事件入手
B、社会行动中要防止将问题演化成公众关注的社会事件
C、社会行动通常要求群众组织起来,通过集体行动,使当权者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D、社会行动不宜运用冲突、对峙的手段
29、社区照顾的(B)就是努力促使需要照顾人士留在社区内,尽可能保障其过正常人的生活。
A、具体目标 B、终极目标 C、过程目标 D、基本目标
30、“个人的生活处境并非个人本身所能控制,个人、家庭、社区所面临的问题是社会不平等制度的产物,或是社会变迁中的某些负面因素的后果。”这句话描述的是社区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哪一个特点?(B)
A、集体取向的人的价值和尊严 B、制度取向的社会正义 C、民主取向的社会参与 D、互助取向的助人服务
31、关于社区教育的社会工作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社区教育是一种单纯的教育过程
B、社区教育往往是一种手段,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C、社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解决本社区内的社会问题 D、社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工作范畴
32、在介入式社区工作的初始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方法是(B)A、居民参与 B、同社区群众接触 C、收集社区资料 D、搞清社区需要
33、一般而言,确定社区工作者身份的标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A、工作内容或对象 B、职业身份
C、社会工作认证制度 D、社区工作者职业保护
34、关于我国社区工作者的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社区居委会成员及助理人员主要负责制定订社区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划,指导、检查、监督社区工作的开展
B、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由社区内各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
C、以社区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工作者的突出特点是受过与自身岗位有关的培训,具有一定的专长
D、社区内的社区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类服务活动
35、在社区服务工作的要素中,(C)是关键,它是社区服务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A、需求
B、财力 C、政策法规
D、人力
36、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分配资源和发展市民两个目标的是(C)。B、罗杰斯 B、罗斯曼 C、谭马士 D、法林顿
37、下面不属于我国老年人社区服务的是(D)。A、老年公寓
B、提供以老人饭桌服务为主的小餐馆 C、老年学校 D、康复中心
38、在社区服务工作的要素中,(A)是服务手段,它标志着社区服务的发展水平。A、项目
B、财力 C、政策法规
D、人力
39、标志着我国社区服务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轨道的是(C)。A、民政部1986年末召开的沙州会议
B、1992年7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C、1993年8月以国家14个部委的名义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D、2000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40、中国的社区服务萌芽于(C)。
A 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初期
D20世纪90年代
二、多选题
1、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是社区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下列说法中属于社区需要的基本存在形式的有(ABCD)。
A、感觉到的需要 B、表达了的需要 C、标准上的需要 D、比较性的需要 E、独特性的需要
2、下列关于组织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BC)。
A、当代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韦伯对科层制的分析
B、美国社会学家A.W.古尔德纳比较了“惩罚定位”和“代表性”科层组织
C、伯恩斯和斯托克对组织的“机械”形式和“有机”形式所作的区分,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
D、一个社区组织可将自己作为执行特定职责的一个“中心组织”,因此它不必与其他各类“外部组织”或“作业环境”打交道 E、以上说法都正确
3、以功能型社区划分法,可把社区类型划分为(ABC)
A、经济型社区 B、文化型社区 C、旅游型社区 D、内陆型社区 E、农村社区
4、共同构成了社区工作者的价值观基础的是(ABCDE A、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和尊严 B、尊重服务对象发展的权利
C、社会必须提供给人们平等的机会参与公共事务
D、社区工作者自身价值观的中心是人的价值与社会责任 E、社会必须建立足够的制度保障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5、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共同体,通常包括(ABCD)。A、地域 B、人口 C、组织结构 D、文化 E、政治
6、社区工作的价值观通过行为守则得以体现,社区工作的行为守则包括(ABCDE)。A、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 B、强调社区成员的自主参与 C、充分开展组织工作 D、尊重社区成员自主决策 E、注重协调发展
7、地域型社区可以划分为(ABC)。
A、农村社区 B、集镇社区 C、城市社区 D、高尚社区 E、文化社区
8、下列属于社区发展模式中的过程目标的是(BD)。A、社区经济开发
B、各种社会网络的重新确立 C、社区社会发展
D、居民及团队间重建紧密的联系 E、社区科学知识教育的普及
9、下列属于社区照顾提供的具体服务的是(ABDE)。
A、家长义工计划 B、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C、政府在社区内筹建房舍 D、为孤独老人解决心理问题 E、提供老人的护理服务
10、与社区民众接触的方法中属于群体性接触的是(AB)。A、在社区举行文艺演出 B、在社区举办老年人保健知识讲座 C、家庭访问 D、电话探询 E、个案辅导
11、我国社区工作的工作方法包括(ABCDE)。A、政治思想教育法 B、社会动员法
C、群众路线工作法 D、访贫问暖法
E、行政性的工作方法
12、关于社会策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是一种社区工作策略
B、是指具体的发展项目的策划管理
C、社区工作者以理性方法,从多个预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
D、根据社区需要而动员及分配资源,并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计划,但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计划不能修订
E、以上都正确
13、社区发展具体的策略措施包括(ABCDE)。
A、以协商一致为主 B、避免冲突和竞争 C、立足社区基层群众的公共利益 D、社区组织之间的协商、妥协与合作 E、对社区精英的争取、团结和支持
14、实现社区工作专业化的途径包括(CD)。A、建立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 B、建立专门的社会工作教育机构
C、建立社区工作者专业资格认证制度
D、大量培养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并吸引其进入社区工作岗位 E、国家重视
15、关于社会行动的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D)。
A、社会行动模式认为社会问题出现的基本原因是社会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 B、社会行动的对象是中上层群体
C、社会行动较多运用冲突对峙的策略 D、社会行动多通过制度以内的正规途径
E、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在现存的建制下,实现有限度的改革
16、社区教育的可以分为(ABC)。
A、补偿式教育 B、控制式教育 C、解放式教育 D、自由式教育 E、开放式教育
17、社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BCDE)。
A、政治素质 B、思想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心理素质 E、身体素质
18、中国古代的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ABCD)。A、家族 B、同乡 C、行会 D、宗教 E、社仓乡约
19、社区服务的特点包括(ABCDE)。
A、福利性 B、群众性 C、地缘性 D、社会性 E、广泛性
20、从总体上说,我国社区服务工作的基本模式包括(ABCD)。A、政府推动 B、街道主管 C、居委会操作 D、社会广泛参与 E、强调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三、判断题
1、社区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解决个体所面对的问题,或个别居民所关心的社区事务。(×)
2、滕尼斯始终关注社会价值取向这个核心,并以人际关系状况、形成、变化为观察对象。(√)
3、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在社区工作的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4、关于工作手法,社区工作认为:社会应提供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个人需求;社会应尽力为成员提供最大福利。(×)
5、不同于个案工作所达到的“个人增权”的目标,社区工作的价值目标是实现集体利益。(√)
6、一套完整的社区工作价值体系,包括关于服务对象的价值取向,关于社会(国家)的价值取向与关于个人(自身)的价值取向三部分。(√)
7、分配性正义指违反法律和公理的行为及其后果是否相适应,做了违法或违背道德的事情之后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惩罚。(×)
8、联合国的社区发展计划最初的侧重点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
9、社区分析是调查收集开展社区工作所需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专业性评价分析的过 6 程。(√)
10、控制式教育通过成人教育课程和社区工作所提供的教育机会来弥补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而造成的知识短缺。(×)
11、杰克.罗斯曼等学者强调指出,社区发展是一种组织过程和教育的过程,主要是以任务目标为导向。(×)
12、社会工作者提供的社区服务,应全部是无偿服务。(×)
13、社区工作就是研究社区环境及制度如何影响人的社交功能,如何限制人的能力以及如何压制人所应有的资源及权利。(×)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科塞的结构功能主义发展成为社会系统理论主要流派之一。(×)
15、与社区民众接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群体性接触和个体性接触。(√)
16、我国社区工作的过程与西方社区工作的过程在本质上有着不同的特征。(×)
17、社区照顾只是对社区中需要照顾者的关怀。(×)
18、在社区发展的初期,社区居民自信心的加强及自动自发精神的培养,比物质建设更重要。(×)
19、从事社区照顾的组织和工作者应该扮演倡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全权代理人。(√)20、根据社会冲突理论,社区是一个持续的社会体系,具有相互依赖、共生共荣和均衡发展的特点。(×)
21、在社区发展模式中,个人行动是理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所以很难培养一种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22、社区工作通过日常的援助性工作、支持性工作,把抽象的人权转化为具体的权益。(√)
23、社区发展作为一种专门的社区工作方法,形成于20世纪中期。(√)
24、在社会行动中,社会民主自由程度越高,群众的权力意识越强,对过激行动容忍程度就越低。(×)
25、社区发展具体任务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社区状况和社区居民的需求来选择确定。(√)P48
26、确立社区工作目标时,要注意分别确立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7、收集社区资源通常只需要收集社区内部资源。(×)
28、社区照顾开始的动机是希望改变以往大型机构对服务对象照顾方式的负面影响,将大型机构解散,由小型的、社区型的机构取代。(√)
29、社区生活情况通常包括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30、工作情景的界定和评估是社区工作者的事情,与工作对象没有关系。(×)
31、社区为本的照顾模式下,由于有需要照顾的人士与他们的亲属在决定接受何种治疗及照顾服务反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可以由社区工作者来决定采取何种照顾模式。(×)
32、建立关怀性社区被称为社区照顾的过程目标。(√)
33、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社区内外部的关系是一种有价值资源的交换关系。(√)
34、社区工作不应单靠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能力,那些存在于社区内的非专业的支持网络是可以发挥很大功效的。(√)
35、社区工作者的平民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民主意识。(√)
36、目前行政性的工作方法在我国社区工作中被普遍采用。(√)
37、社区工作中,各个阶段的工作不是绝对分立的,而是按照工作需要可以有交叉。(√)
38、社区服务总体目标的规划是社区服务规划的主体内容,涉及方面的多少取决于社区服务基本构成部分的多少。(×)
39、伴随着各国、各地区社区发展的实际进程,复杂性与冲突性已成为社区发展的趋势。(×)
40、发展社区服务,必须始终把立足点放在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内部资源上。(√)
四、简答题
1、社区工作基本价值观的内容。34
2、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9
3、社区工作的实践原则。37
4、社区教育的特点。64
5、我国社区教育的具体内容。65
6、社区发展的策略。48
7、运用社会行动模式的原则。56
8、社会策划的基本步骤。54
9、社区照顾的模式。77
10、社区服务的基本要素120
11、社区教育的特点。64
12、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14
五、论述题
1、社区工作过程阶段性评估的特点。111
2、社区发展模式的假设。46
3、霍曼斯提出的五个命题。41
4、社区照顾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P81-85 社区照顾对于中国内地来说是一个新名词。对社区照顾的探讨,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社会工作专业兴起的背景下进行的。从社区照顾模式兴盛并开始影响中国内地时起,社区照顾是一种相当理想的模式,是值得中国借鉴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我国的体制背景方面(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3)社区服务的专业化进程等入手进行讨论。(参照教材81——85页内容)
第二篇:《社区工作实务》期末复习资料 201112
《社区工作实务》期末复习资料 2011.12 考试题型:
1、多项选择题(15*2分=30分)
2、简述题(4*6分=24分)
3、论述题(2*18分=36分)
4、案例分析题(1*10分=10分)考试形式:半开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
1、社区工作主要具有:(BCDE)A.协调功能 B.整合功能 C.保障功能 D.稳定功能 E.价值引导功能
2、社区组织的类型,按照功能和目标的不同,社区组织分为:(ACDE)A.文化教育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政治组织 D.经济组织 E.综合组织
3、针对残疾人自身的特点,为其提供社区服务包括以下方面:(BCDE)A.娱乐服务 B.康复服务 C.生活服务 D.教育服务 E.就业服务
4、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着重形成下列工作机制:(ABCDE)A.维权机制 B.服务机制 C.管理机 制 D.考核机制 E.监督机制
5、社区环境管理主要包括行政 等层面的工作。(CDE)A.操作 B.实施 C.管理 D.作业 E.执法
6、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和发展涉及得主体是:(ABC)A.政府 B.卫生服务的提供方 C.卫生服务的需求方 D.街道 E.投资方
7、社区文艺是形成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主要途径,是形成社区 的重要方法,是社区艺术风格、民俗特色和经济活力的直接或间接的展现。(ABDE)A.吸引力 B.感化力 C.亲和力 D.凝聚力 E.创造力
8、从社区教育根本属性出发,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ABDE)A.社会 B.政治 C.环境 D.经济 E.文化
9、要努力使城市管理中的哪些环节,真正形成一个有机衔接、科学合理和高效有序的闭合系统,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的能力与水平。(ABDE)A.作业 B.管理 C.教育 D.执法 E.监督
10、社区社会保障的方式应与社区社会保障对象的类型相匹配,必须多样化,包括服务设施保障、生活照料服务、等方式。(ABCDE)A.经济保障 B.劳动技能培训 C.医疗服务 D.就业托底 E.精神帮困
11、社区规划要对社区的哪些方面作出全面结构性的部署,而非单一方面的决策。
(ABDE)A.经济 B.政治 C.教育 D.文化 E.组织
12、根据评估的内容及其在实务开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评估分为(ABE)A.需求评估 B.过程评估 C.内容评估 D.计划评估 E.成果评估
13、开发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必须树立什么意识?(BCDE)A.效率 B.资源 C.经营 D.效益 E.前瞻
14、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的任务有:(ABCDE)A.管理 B.服务 C.教育 D.建设 E.监督
15、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样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需求,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社区教育需要。(ABDE)A.封闭式 B.围墙式 C.整合式 D.填鸭式 E.应试式
16、美国学者罗夫曼把社区工作的目标归纳为:(DE)A.工作目标 B.教育目标 C.结果目标 D.任务目标 E.过程目标
17、社区组织的类型,依据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社区组织可以划分为:(AB)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政治组织 D.经济组织 E.综合组织
18、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为 提供的社区服务以及为社区普通居民提供的社区服务以及为驻社区单位提供的社区服务等内容。(CDE)A.妇女 B.儿童 C.老年人 D.残疾人 E.青少年
19、社区人口,往往涉及人口的 要素。(ABC)A.数量 B.构成 C.分布 D.质量 E.环境
20、社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管理工作等?(ABCDE)A.环境卫生 B.园林绿化 C.环境保护 D.市容 E.路政
2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机制包括哪些方面?(ABCDE)A.动力机制 B.整合机制 C.激励机制 D.控制机制 E.保障机制
22、社区文艺有自娱自乐、丰富多彩和雅俗共赏的特点,有 装饰、经济等多种功能。
(ABCDE)A.娱乐 B.审美 C.教育 D.宣传 E.交际
23、根据实施的形式不同,社区教育可以分别被看成是:(ABDE)A.自发的行动 B.有计划的活动 C.有组织的行动 D.正规的培训 E.教学
24、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由三级平台组成:(ABE)A.市级平台 B.区平台 C.县级平台 D.管理平台 E.终端处理平台
25、社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是:(ABCDE)A.社会救济 B.医疗保障 C.养老保险 D.失业保险 E.社会福利
26、一般来讲,制定社区规划的方法主要有:(ABE)A.选择法 B.滚动法 C.分析法 D.配置法 E.模型法
27、社区工作实务评估包括哪些方面的要素?(ABCDE)A.评估的主体 B.评估客体 C.评估内容 D.评估方法 E.评估结果
28、上海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委、市政府根据上海的特点,确立了 的社区建设方针。(ABCD)
A.重心下移 B.以块为主 C.两级政府 D.三级管理 E.四级落实
29、服务方案设计的过程应包括哪些等环节?(CDE)A.组织结构 B.社区环境 C.确定工作目标 D.选择工作对象 E.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30、一般地说,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要有需求调查、以及进行下一轮课程开发的程序。(ABCDE)
A.整合资源 B.形成计划 C.发布信息 D.课程实施 E.实效评估
31、物业管理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房产管理的新型的管理模式,其管理具有哪些特点?(CDE)A.人性化 B.科学化 C.社会化 D.专业化 E.企业化
32、社区文化的特点:(ABDE)A.归属感 B.地域性 C.服务性 D.开放性 E.多样性
33、社区治安状况分析主要是对社区哪些活动进行分析?(ABDE)A.法制宣传 B.人民调解 C.法律援助 D.法律服务 E.安全帮教
34、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AE)A.灵魂 B.精髓 C.动力 D.重点 E.核心
35、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形式也很多,主要是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哪些活动?(ABCDE)
A.文艺 B.教育 C.科普 D.体育 E.娱乐
36、社区组织的类型,按照性质不同,社区组织可以划分为:(AB)A.地域型社区组织 B.功能型社区组织 C.等级序列型社区组织 D.职能分化型社区组织 E.目标程序型社区组织
37、社区文化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ABDE)A.环境保护 B.环境绿化 C.公益设施 D.文物保护 E.景观设置
38、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BCD)A.科学性 B.整合性 C.发展性 D.多样化 E.专业性
39、社区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功能是:(ABE)A.安全的功能 B.生存的功能 C.整合功能 D.服务功能 E.发展的功能
40、为普通居民提供的服务:(CDE)A.生活服务 B.就业服务 C.便民服务 D.社区保障服务 E.卫生保健服务
41、社区教育是具有哪些特点的区域教育?(ABE)A.全员 B.全程 C.全能 D.全民 E.全面
42、社区工作准备阶段包括哪些环节?(CDE)A.了解社区背景 B.发现社区问题 C.建立专业关系 D.认识社区 E.设计服务方案
43、社区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以下两个方面的服务:(DE)A.法律服务 B.健康服务 C.娱乐服务 D.生活服务 E.教育服务
44、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属地化管理,建立“ ”,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业管理”新型管理格局。(ABCD)
A.政府领导 B.部门协调 C.街道负责 D.社会参与 E.人人响应
45、社区教育工作模式相关问题有:(ABCDE)A.目标定位 B.职责功能 C.管理体制 D.办学形式 E.干部师资
46、社区经济是指社区成员的 等经济活动。(ABDE)A.生产 B.交换 C.经营 D.分配 E.消费
47、一般来讲,阻碍实务项目实施的因素主要有:(ABDE)A.社区居民的接受能力 B.资源开发 C.资源利用 D.资源运用 E.社会环境的变化
48、当前我国对社区工作的理解可分为哪些层面?(CDE)A.实施 B.设计 C.理论 D.实务 E.操作
49、志愿者组织的特点是:(ABC)A.无偿性 B.定期性 C.自治性 D.自愿性 E.服务性
50、社区工作的目的在于增强社会成员的社区:(DE)A.责任感 B.使命感 C.荣誉感 D.归属感 E.认同感
52、社会优抚的具体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E)A.国家抚恤 B.国家补助 C.群众优待 D.优抚事业单位 E.拥军优属
53、通常情况下,评估报告由 和对策建议等部分组成。(ABCDE)A.执行总结 B.计划描述 C.评估设计 D.结果 E.讨论
54、社区工作者在了解社区背景时应主要了解哪些内容?(BCDE)A.文化 B.环境 C.人口 D.资源 E.组织结构
55、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体现:(ABDE)A.目的性原则 B.整合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E.动态性原则
56、社区发展目标是社区规划的总纲,具有哪些特征?(ABDE)A.战略性 B.全面性 C.整合性 D.长远性 E.概括性
57、我国社区工作重新兴起的背景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DE)A.宏观 B.管理 C.机构 D.体制 E.微观
58、社区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E)A.居民 B.需求 C.组织者 D.学习内容 E.学习资源
59、社区党组织通过文化引导,培养社区治理主体的:(ABCDE)A.社会责任意识 B.公益意识 C.互助意识 D.奉献意识 E.参与意识
60、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的内容具有哪些特点?(ABCDE)A.福利性 B.服务性 C.广泛性 D.系统性 E.区域性
61、社区规划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其基本内容一般由哪些方面构成?(ABDE)A.社区现状分析 B.社区发展目标 C.社区发展调查 D.社区发展要素 E.社区发展条件规划
二、简答题
1、在介入社区之初,社会工作机构的使命主要有哪些?P7-8 第一、组建社区工作队伍,明确各自职责。第二、培训社区工作者,建立团队精神。第三、进入社区,同社区建立起关系。第四、了解社区需要,分析社区动力。
2、社区中介组织的特征是什么?P32 答:(1)社会性(2)沟通性(3)公益性(4)公正性(5)自律性(6)独立性(7)合法性
3、社区服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39(1)社区服务具有福利性(2)城市社区服务内容的广泛性(3)城市社区服务内容的区域性(4)城市社区服务内容的动态性
4、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94(1)公益性;(2)主动性;(3)全面性;(4)综合性;(5)连续性;(6)可及性。
5、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是什么?P95-96(1)以健康为中心的原则;(2)从影响健康的因素出发原则;(3)多方协作参与的原则;(4)整合性服务和群体预防的原则。
6、简述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背景下社区教育的性质。P127-128(1)社区教育是非精英教育。(2)社区教育是非单一办学主体教育。(3)社区教育是非计划经济教育。(4)社区教育是非围墙教育。
(5)社区教育是非传统学制与学术化的教育。(6)社区教育是非赢利教育。
7、简述社区教育课程的特点。P141-142(按照书上的要点来答)
8、社区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P196-197(1)以人为本的原则(2)系统性原则(3)先进性原则或前瞻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或开放性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6)规范化原则
9、动员居民参与的原则有哪些?P10-11 第一、掌握居民参与的动机。
第二、解释通过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可行性。第三、选取可动员的对象。
第四、对居民的参与做出合适的安排。第五、选取合适的事件。
10、构建新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原则是什么?P66-67(1)居民自治和依法管理的原则;(2)以人为本和优质服务的原则;(3)工作融合和资源整合的原则;(4)共同参与和综合治理的原则。
11、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是什么?P97-98(1)主动上门服务(2)开设家庭病床(3)方便就近诊疗(4)医疗与预防健康结合(5)实施双向转诊
12、社区工作实务评估有哪些组成要素?P210-211 第一、社区工作实务评估的主体,即社区工作实务评估的实施者。第二、社区工作实务评估的客体,即社区工作实务评估的对象。第三、社区工作实务评估的内容,即评估客体的属性。
第四、社区工作实务评估的方法,即评估主体用来考察、评判评估客体属性的方式。
13、社区工作的特点有哪些?P3 第一、以社区为对象。
第二、从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第三、介入的层面较高。第四、强调居民的集体参与。
第五、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
14、社区物业管理具有哪些内容?P88-89(1)常规性的公共服务(2)针对性的专项服务(3)委托性的特约服务(4)经营性服务
15、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P114-115(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2)社区主体参与度低
(3)社区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开发利用不够(4)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体制和管理有待完善
16、简述社区教育课程的功能。P140-141(1)适应、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需求。(2)培育和提升社区成员的生存发展素质。(3)整合与开发社区优质文化资源。(4)服务并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三、论述题
1、联系社区建设实际谈北欧社会福利国家模式运作可以为我国社区建设提供哪些借鉴?P236 第一,以人为本与服务至上的社区发展理念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第二,体制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障。
第三,社区居民积极广泛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2、试述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P116-117(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工作队伍建设(2)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应定位于社区精神的回归
(3)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社区氛围,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文化素质(4)发展社区文化要力求多样化(5)社区文化的建设需挖掘特色(6)社区文化建设须重视人文关怀
3、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城市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P68-70 从根本上讲,迄今为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现行城市社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办法充其量也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问题甚多。(1)计划式管理方式导致了管理的低效性(2)防范式管理方式把外来人口当作对立面
(3)“只管手脚,不管头脑”式的管理方式使外来人口的思想品行放任自流
4、请简述社区工作实务评估的实施步骤。P219-221 一般认为,社区工作实务评估需要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为:明确评估的目标和问题;选择或制定评估的指标;确定评估的方式;制定评估计划;实施评估计划;撰写评估报告,确定后续计划等。
5、结合实际论述社区环境管理的特点。P82-83(1)人们对社区环境管理的要求会随着生活水平上升而提高(2)社区环境管理是一项跨部门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3)社区在社区环境管理中既存在能力局限性也具有积极能动性(4)社区环境管理的易反复性(5)社区环境管理的群众参与性
6、试述促进我国城市社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选择。P189-190(1)提高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2)不断扩充适应社区发展需要的新的社会保障功能。(3)强化政府责任。
(4)探索多方筹集社区社会保障资金的方式和渠道。(5)加强社区社会保障资源的有效整合。
(6)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区社会保障中的辅助作用。
7、试述建立和完善社区社会保障的社会条件。P175-177(1)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社区社会保障建设。
(2)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增加对社区社会保障建设的投入。(3)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逐步加大,要求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保障事业。(4)政府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社区社会保障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持。(5)国外社会保障改革的经验为社区社会保障提供了借鉴。
8、上海社区建设模式的主要做法? P240-241 上海市落实“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主要做法是:
(1)扩充街道的管理权限和人员配置,规范街道行政部门的机构设置。
(2)实行“政企分开”,剥离街道行政部门的生产经营职能,将街道基本开支纳入城区财政预算。
(3)对某些社区事务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调整街道与区属专业职能部门的关系。
(4)建立街道综合执法管理队伍,强化街道一级行政部门在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社会治安、房产物业、外来人员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职能。
9、上海社区构成变化对社区安全的影响。P166-167 目前上海的社区构成主要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老城区社区;二是统建统分形成的居民新村社区;三是房产开发形成的商品房社区;四是高档别墅社区。
居住区类型的变化,导致社区构成形态的巨大变化。第一,社区居住动态现象。第二,居民成分多元现象。第三,社区交往封闭现象。第四,特殊人群增加现象。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假如你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你所在的社区有为数不少的待业青年,试针对这些待业青年的需求,选择一种适当的社区工作模式,并拟定一份相应的社区工作方案。
需求分析:一般情况下,青年待业的主要原因是就业观念、职业技能和就业渠道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案例应该根据具体调查进行分析设计,运用地区发展模式来解决该社区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答案要点:
设计:
(一)工作目标
(二)实施策略
1.了解现状和需求:统计待业青年人数,了解他们的职业需求、劳动技能水平和就业观念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着急待业青年进行讨论,通过座谈会、讲座等形式,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激励他们的就业欲望。
3.职业技能培训:调动各方资源,提供就业技能培训 4.拓宽就业渠道:各方渠道搜集就业信息
5.监督改进执行进度:运用访谈或调查问卷等方法,调查待业青年的满意度以及成员单位的意见,并及时调整
(三)效果评估
通过单位走访或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他们的就业率,就业单位的评价情况,并撰写评价报告 案例二:
某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公益性就业服务组织,主要是安置“4050”失业人员,从事社区保洁服务工作。其资金来源,一部分是享受国家有关政策的提供,另一部分是通过为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后勤社区化服务而取得。受当前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社区一些企业面临困难,影响了社区服务中心的正常经营活动。例如:社区服务中心承接的某小区的保安工作和某机床厂厂区的卫生保洁工作,由于物业管理中心和机床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不景气,终止了保安、保洁服务协议,至使社区服务中心70余名员工面临下岗。这些下岗人员派代表向社区服务中心反映心中的不快和求职的愿望,询问有无解决的办法。假如你负责这项工作,请你写一封回信,向代表表明下一步的对策。答案要点: 面对金融风暴的严重冲击,社区服务中心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危机,迎接挑战。
第一,员工自身要认清形势,使每位员工要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准备,学习一技之长,提高自身能力。
第二,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开发就业岗位。
第三,依靠国家有光政策,按照“权谴责走,费随事转”和“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承接地区办事处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项目,安置待岗人员工作。
第四,鼓励个人自主创业,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帮助创业。案例三:
某城市小区的居民被附近一个建筑工地项目严重干扰。噪音下许多居民无法集中精力,工地的长明灯使许多居民无法入睡。还有的人甚至产生轻微的病症,如头痛和眩晕。社区工作站的工作者依据居民的意见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搜集了噪音的具体数据资料,与居民一起到建筑公司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最终从建筑公司得到一定经济赔偿,并且成功阻止了建筑公司的扰民行为。
问题:简要描述社会工作者在该案中采用了哪些专业方法? 答案要点:
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深入调查了解居民的问题与需求。了解居民的现实问题和需求,是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的前提,也是提高服务效率的保障。而居民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可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问、召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等科学方法才能准确了解,从而为服务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2、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整和社区内外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群体服务,会面临人群结构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样性,要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发现、挖掘、调配和利用社区内外各种资源的基本能力。
3、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专业辅导服务。社区居民作为一个群体有着共同的需求,同时每一个居民在面对剧烈变动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时,又有其个别化的需求,社区针对两种不同需求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往往被社区社工用来满足居民情感生活、心理安抚、家庭调适、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本案例描述的社区行动中,社区工作者几乎运用了专业社会工作的所有主要的方法:与居民进行个案访谈,以了解居民的困扰和需求;用小组工作的形式明确核心成员的分工;用社区组织的策略与相关部门商讨解决办法等。案例四:
假设你参与创建社区养老示范社区的方案,此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为老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实现老有所养,构建和谐社区。问题是请设计具体方案。答案要点:
1、了解社区老年人状况和需求;
2、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以日间照料室;
3、拓展为老服务内容:牵线搭桥社区内的企业,鼓励社会企业承担养老服务
4、加强养老服务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保证信息畅通
5、培育一支养老队伍:可采取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6、开展“孝德文化”教育:塑造敬老爱老得社会氛围
第三篇:期末复习资料(附答案)2
三、简答题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那些原则? 答案:1客观性原则:(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
答案:1观察法;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3测验法;4间接观察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初生后的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第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一个源源不尽的信息流,不断地出现在儿童周围,但是儿童对其中的信息接受的情况大有不同。注意使儿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第二、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备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点?
答案:1.反复背诵或自我陈述。年龄较大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的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此案料加以整理,包括归类,联想等等。3.间接地意义识记。年龄越大的幼儿,还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的组成规律,以帮助记忆。
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答案:1内化作用。内化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特点。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都是要依靠各种形式的外部动作。在幼儿期,逐渐出现由外部实际的动作向内部心理动作的过渡。在内化过程中,表征起着重要作用。
2过渡作用。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儿童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活动才可能产生思维。表象的二重性特点(既有直观性、也有概括性)也决定了它的过渡性作用。
7.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迁移,表现为哪些特点?
答案: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2简单的相似联想。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部的相似性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3没有情节的组合。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二、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再造性。
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9.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1.直观行动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语言伴随动作进行;3.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三、思维活动的变化。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10.意志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答案:
一、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认识过程中的有意性发生和加强。
二、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对心理活动的支配调节能力提高。
三、意志的发生发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
11.分析个性开始形成(发生)的几个主要标志。
答案: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二、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
三、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四、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五、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2.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的能力?
答案:
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不同方面的发展部均衡。(学前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的发展)。
三、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的速度也往往有所差异)。
14.什么是依恋以及依恋的特点?
答案: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绪。有的研究者认为,依恋的突出表现有三个特点:
一、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
二、婴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
三、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怕。当婴儿害怕时,更容易出现依恋行为,他寻找依恋对象,以取得安全感。15.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答案: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2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4意识到身体的内部状态。5名字与身体联系。
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比对自己身体和动作的意识更为困难)。
16.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方面?、答:第一,个体心理的发生;第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17.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上?
答:学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和注意对象的变化上。
18.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是什么? 答:3-6岁儿童的记忆发展的特点是:(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以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在最初时期进展最快,以后逐渐缓慢。
19.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有哪些?他们的含义是什么?
答: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最初使直观行动思维,然后是具体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直观行动思维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
20.简答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答: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在某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称为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21.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什么? 答:儿童新的最近发展区式指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能独立表现出的水平一般都低于它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教师如果利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
22.什么是实验室实验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宜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缺点: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的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23.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是如何表现的。答:学前儿童的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24.儿童在学前期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
答:学前期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1)第二信号系统紧紧依靠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仍占主要地位。2)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起调节作用,而且这咱调节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在,词对随意(有意)运动和随意(有意)行为的调节作用日益加强,用语言指示完成动作,形成暂时联系的困难日渐减少。
25.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答: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度阶段 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6.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龄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这些阶段是: 1 口腔期(0~1岁):主要活动是口腔期的活动 2 肛门期(1~3岁):主要人排泄获得快感 3 性器期(3~7):这时期儿童出于好奇心发生对自己性器官的兴趣,性器官成了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
27.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包括哪些阶段。答: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有:(1)前言语阶段。它又分为三个小阶段: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和学话萌芽阶段。(2)言语发生阶段(1-3岁)。它包括两个小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和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28.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答: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29.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第二,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
30.教育是否属于社会因素?它的特殊性是什么?
教育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有目的,方向性最强,最有组织地引导儿童心理发展地社会环境,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地部分。
四、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答案:(1)任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2)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的依据;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时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2.试述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记忆有助于其他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发展。
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式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合起来,使儿童能够把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3记忆与语言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3.试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案:1 从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幼儿对图画和对故事的理解可以看出这种发展趋势);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幼儿初期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实际行动来理解);
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幼儿初期往往只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或是极端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或相对关系)。
4.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导致学前儿童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消极行为。)情绪对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作用。(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在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中,也是有明显的表现。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3 情绪对意识产生作用。(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时情绪的功能。)4 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儿童情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大约5 岁以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幼儿的情绪已经比较高度的社会化,它们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以幼儿总是守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以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也渐渐的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应。)5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它在学前儿童与人交往的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5.试述如何看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答案:
一、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1.自觉地行动目的开始形成。2.动机和目的关系出现间接化。3.各种动机之间主从关系的逐渐形成。4.优势动机的性质逐渐变化。
二、行动过程中坚持性的发展。1.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三、自制的发展。1.抗拒诱惑2.延迟满足。
6.试述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答案:1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能力(包括智力)和知识不可分割的彼此联系着,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掌握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是通过掌握知识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能力是获得知识技能的可能性。能力的形成反过来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
2能力和性格的关系。能力和性格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力也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如爱好倾向,自信心等等。大多数情况下,儿童能力和性格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7.试述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
答案:1从简单到复杂。最初的心理活动知识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是感觉过程,以后出现比感觉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表象。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展起来。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凌乱到体系。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
8.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答案:
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心理发展。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规律性。)
二、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事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就是儿童所处的环境。环境氛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互相制约。(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作为自然物质前提的遗传和成熟因素和作为心理反映源泉的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着。)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相互作用论:第一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第二,遗传素质极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9.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互相作用? 答案:1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不论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如何变化,矛盾的双方都是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环境和教育的反映。)2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管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儿童心理本身不但不是消极接受外界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反过来对他们发生影响)(1)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儿童心理在一定范围对其生理活动及成熟发生影响)。(2)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儿童心理活动部自觉不自觉的影响周围事物。儿童心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重要表现在对周围成人心理的影响。而成人有时影响儿童心理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3主客观因素因素互相作用的循环。(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4活动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在儿童活动中发生的。只有通过活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要求才能成为儿童心理的反映对象,才能转化为儿童的主观心理成分。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需要才可能产生,新需要和旧水平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形成。同时,也只有通过活动,儿童才有可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10.试述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
答案:1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八个阶段。2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新的主要冲突。冲突时阶段的标志。3每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变的,所表明的冲突时先天预定的,是生物成熟的表现。4每个阶段的冲突如果处理的好,儿童能够恰当的对付下一个发展阶段将会遇到的危机和问题;反之,则将产生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出现病态。5每个人达到每个阶段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原则上按预定步骤发展,但从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转变的速度和道路可以不同。
11.试述幼儿教师应如何感知觉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答案: 感知规律主要有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知觉中的背景和对象的关系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这些规律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活动效果。(1)根据适应现象合理安排好幼儿园的生活制度;(2)合理利用对比现象;(3)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如背景与对象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等等。
12.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答案:(1)①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④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2)具体说明
13.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1)①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②自我评价常常有主观情绪性。③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A 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和方向发展;B 从按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C 较多只根据某个方面或局部进发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2)具体说明
14.运用实验室试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应考虑以下问题:(1)幼儿实验室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日常生活环境,同时要避免无关刺激引起被试幼儿的分心。(2)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3)实验前要有“预热”,使被试幼儿熟悉环境和主试。(4)对幼儿的指导语要简明和肯定。(5)实验过程应考虑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6)实验记录应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要准确记录幼儿的原话,对幼儿的非语言表达方式也应记录。
15.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1.遗传因素的作用:(1)遗传为人类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基础;(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2.生物因素的作用:(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2)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16.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7.试论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必要性。
答案: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正确理解年龄特征得概念。首先,谈到儿童心理发展要提到年龄特征。年龄事儿童心理发展得一个必要条件,对心理发展有规律性得制约作用。其次,儿童心理年龄特在一定得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发出现的。最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中概括出来的。所以在年龄特征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一般与个别,典型与多样,本质和非本质的辨正关系。18.分析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在生活中的表现。
答案: 无意想象是最简答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它的特点及其表现如下:(1)想象无预定的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比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19.试述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情况。答案: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情况是:(1)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2)学前儿童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是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然后找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相似处。(3)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是:4岁以下儿童不分类,5-6岁处于不会分类向开始发展初步分类能力的过程;5岁半-6岁半,儿童发生了从依靠外部特点向依靠内部隐藏特点进行分类的显著变化;6岁后,儿童开始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境性的束缚,能够依物体的功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分类。(4)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
20.结合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谈谈如何促进儿童词汇的发展?
答案: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儿童最初掌握词时,往往对词的意义理解不确切,其有两个特点:(1)笼统。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是笼统的,常常是一个词代表多种事物。(2)非常具体。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把词的含义理解的过宽或过窄。3-5岁儿童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是由于前两个原因所导致的。但是幼儿对具体名词的理解基本上难以达到确切的概念水平。针对儿童这种特点,应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教孩子掌握词汇,这是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五、分析题
1.试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下面做法的危害。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幼儿安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要么学英语,要么学钢琴,要么学美术等等。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得,周六周日也不例外,生怕孩子贪玩。从不轻易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共同玩耍,而自己也不愿与孩子一起游戏。即使孩子想尝试做一些简单家务也由家长完全包办。
答案要点:家长的这些做法是不对的。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学习当然也是一种必要的活动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游戏和劳动的作用。
在游戏中,儿童才能形成内部矛盾,并在活动中解决这一矛盾,才能更好的认识自然和社会。家长的做法会使儿童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使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片面和扭曲,这是很危险的。
2.“一个孩子问:妈妈,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分析其原因。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用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2)动作的概括。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3)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因此可以说,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3.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答:教师能根据幼儿时期的感知基本规律,采用多种感知方式和渠道来进行教学,能强烈地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幼儿的感知特点:(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4.有位老师记录了她的一次经验。班上小朋友抓了蜗牛,老师强制他们扔掉,谁也不肯。于是老师采用了纸折了一个“房子”,让他们把蜗牛都放进去,并答应他们吃完饭可以把蜗牛带回家。结果,孩子们吃饭特别快。请分析这个老师所采用的方法。答:这位老师是利用了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只是伴随现象或副作用。但是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的则导致消极行为。这个案例中,老师一开始的强制措施,使孩子产生了不良情绪反应,幼儿也就不会出现老师的期望的行为。而后来采用的措施,符合了幼儿的需要,就使他们产生了良好的情绪进而表现出积极的行动。
5.下面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他的家人引以为豪,就带着他到处炫耀,不加调教。到了20岁,王安石再见他时,发现他跟其他普通人一样,竟一事无成。
答:这个事例说明,遗传和社会环境,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作用。良好的遗传素质仅是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只是决定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要将遗传提供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则依赖于环境和教育,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其中家庭教育更是不容忽视。
6.试分析下面儿童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之所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
有一名男孩,5岁半进入小学二年级,成绩优异,6岁半在围棋大赛中名列前矛。他2岁时玩积木可以连续玩上几个小时;2岁后,看图书都能坚持半天不分心;入学以后,上课注意听讲,不做小动作。答案要点:这名男孩能取得优异成绩与他的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注意对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选择维持和调节功能,儿童注意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知觉等,影响着儿童心理的成熟。这名男孩在两岁时,注意就已具有很好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其注意发展的水平较高,超过了一般儿童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为他从事各种学习和活动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促进了他的心理成熟,所以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7.下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例。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错。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要点:这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在幼儿方位知觉上,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这正是小班幼儿的知觉水平。5岁使,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开始能正确的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8.结合下面这个现象,分析幼儿的记忆特点。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诵一首歌谣,有时孩子仍不能完全记住。但他们在电视力看到关于儿童食品的广告,只需一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心。
答案要点: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发展的特点。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幼儿对广告词是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体形象生动,广告主体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的记忆效果好。相反,教师要求背诵的是有意记忆,其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理解程度和是否有较强的积极性,因此效果往往不太好。
9.某小学智力超常班招生新生,有一名六岁儿童前来应招,在测查中该生能够比较流利的朗读当日《人民日报》头版新闻,其他智力活动正常,最后该儿童未被录取。如果换了你做招生的负责人,你会怎么做?请谈一谈你的观点。
答案要点:不会同意录取该生。智力超常的儿童并非只是流畅的朗读一篇文章。学前期是处于阅读活动的准备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识字的基础上,比较流畅的进行阅读,对孩子的言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只追求“识字神童”,不仅不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反而有可能使儿童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给其带来不利的影响。
10.如果在幼儿园,一个小孩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自己在一个角落自己玩。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孩子? 答案要点:这个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和某个小朋友闹矛盾,生气了;有的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被老师关注;还有的可能是性格比较孤僻,不爱和小伙伴交往等。因此老师对待同一种行为表现(孤僻),要分析其真正的原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在孩子的个性的整天中,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如果我们不具体分析其原因,而采取同样的策略,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
第四篇:社区工作期末复习题1234
社区工作2011春季期末复习重点指导
1、简述社区工作的特征。
(1)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对象。
(2)对问题的分析采用较宏观的角度。(3)介入的层面较广。
(4)强调居民的集体参与。
(5)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并重。(6)重视运用社区资源。
2、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的含义。
社区工作专业化是指社区工作从过去主要由非专业社会工作者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逐渐走向主要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来从事社区工作的过程。
一方面,专业社区工作者在从事社区工作时与非专业社区工作者不同,非专业社区工作者在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中,常常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而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则更多地代表民间力量,因而他们能够主动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
另一方面,与非专业的社区工作者相比,专业的社区工作者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可以协助居民制订专业的解决方案,可以充当居民社区行动的服务者、维权者、组织者和调解者,从而使社区冲突事件得到更加完满的解决;而非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如居委会干部、社区服务人员,作为政府延伸职能的承担者,主要忙于政策法规宣传、行政事务处理,缺乏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方法。
3、简述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观特点。(1)集体取向的人的价值和尊严。(2)制度取向的社会正义。(3)民主取向的社会参与。(4)互助取向的助人服务。
4、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价值观的内容。
(1)尊重人和人的价值,社会工作特别,强调对人的尊重,社区工作则在社区范围内将这一原则充分的展现出来。(2)社会正义(3)民主参与
4.1简述社区发展策略的具体措施。
(1)是以协商一致策略为主,避免冲突竞争
(2)是立足社区基层群众公共利益的扩大,通过沟通、对话和讨论促使成立不同居民小组
(3)是社区组织直接的协商、妥协、合作(4)是对社区精英的争取、团结和支持
(5)是对社区大众的争取、包容,并使其参与到发展项目中来
5、简述社会策划模式的含义。社会策划既是一种社区工作策略,也是指具体的发展项目的策划管理,是社区工
作者以理性方法,通过清楚理解工作机构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和方向而确立社区工作目标,从多个预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然后根据社区需要而动员及分配资源,并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变化的实际随时修改计划,使计划按预定的目标进行,待工作结束时对计划执行情况加以检讨和反思。5.
1、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理论原则与实践原则。社区工作的理论原则:社区工作的一般原则是指在推行社区工作时普遍所需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也是在判断什么是正确而有效的社区工作时所依据的标准。具体内容参照联合国在1955年出版的《经由社区发展获得社会进步》报告书提出了社区发展运动的十项原则,这些原则在当代的社区发展和社区工作中已经被普遍接受(教材第36页)。社区工作的实践原则:(1)强调达成发展性的目标;(2)根据社区的现状因地制宜地设计工作步骤;(3)社区自主决策是社区行动的先决条件;(4)依靠自助;(5)社区行动的决定必须是民主的和理性的;(6)社区的参与必须是广泛及有包容性的。
6、简述社区照顾的价值和理念。(1)主张一种新社会伦理。
(2)主张政府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
(3)在社区照顾上,不应该把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对立起来,而要把机构照顾、家庭照顾和邻里互助结合起来,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
(4)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协助受照顾者融入社区,恢复其正常的生活能力,使他们在社区里建立起自己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关系。(5)改变受照顾者单纯地接受服务的做法和想法。(6)建立关怀的社区。
7、简述社区照顾提供的服务类型。
(1)针对服务对象的压力提供情绪上及专业上的支援。(2)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些具体和实际事项上的协助。(3)为服务对象提供稍作休息的空间。
(4)协助服务对象善用服务资源,并加强他们在机构中的参与。(5)为服务对象提供足够及素质高的照顾,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8、社区照顾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社区照顾对于中国内地来说是一个新名词。对社区照顾的探讨,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社会工作专业兴起的背景下进行的。从社区照顾模式兴盛并开始影响中国内地时起,社区照顾是一种相当理想的模式,是值得中国借鉴的。可以从我国的体制背景方面进行讨论,比如社会保障体制、社区服务的专业化进程等入手进行讨论。(参照教材81——85页内容)
9、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
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范围内,由本社区的社区组织及社会组织参与的“全民”
教育过程,社区教育有自己的显著特点。(1)社区性;
(2)社会工作性;(3)多样性。
社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
10、简述社区服务的原则。(1)政府支持的原则。
(2)开发和利用社区内部资源的原则(3)公民参与的原则(4)立足社区原则
(5)科学化、专业化原则(6)宣传先行原则
(7)义务与报酬相结合的原则
11、简述社区服务的基本要素。
社区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需求要素、管理要素、人力要素、财力要素、政策法规要素、项目要素。
12、社区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假设。
(1)关于个人的假设
社区发展模式关于个人的假设是,个人本来是在自己的自然社区里相互团结、相互合作,有能力按原来的价值意义生活的,但是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由于现代社会组织的科层结构化,个人渐渐倾向冷漠的、孤立封闭的状态,越来越缺乏传统社区中的密切交往关系,同时缺乏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动机,因此,居民也越来越显得无助和软弱,个人和社区公共问题都很难得到解决。
(2)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
社区发展模式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是,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丧失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变成一种现代正式的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的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这种关系会造成社会的分层和两极化。对落后的地区来说,不管是加入市场体系,还是纳入国家的科层组织结构,都只不过是发达中心地区的外围依附部分,最后会进一步失去当地社区原来的文化、知识、信心和能力,对落后地区形成更大程度影响。
(3)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
社区发展模式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是,假设个人倾向于团结的、合作的,而非竞争的、对抗的,假设个人是愿意沟通及参与民主讨论的,认为这样比科层集
中决策会更有效地解决社区问题。假设虽然个人行动是理性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但是只要能够在集体行动中照顾到个人的需求和动机,并且能够培养一种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个体会在情感和价值层面上有动机参与社区基层组织的活动,并作出自己的贡献。
(4)关于发展的假设
社区发展基本上是接受现代化理论关于发展的概念,即发展意味着一种线性的进步关系。所以在早期社区发展强调要建立和依靠市场经济体制,把社区的经济发展融入国家的进步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的观念渗透到发展中,认为是在不掠夺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以人为中心,满足社区的需求。
13、社区发展的策略。
(1)基本的策略方针 根据杰克•罗斯曼(Jack Rothman)的总结,地区发展模式的基本的策略方针是把所有人团结在一起,然后谈论,决定。作为一种发展策略,社区发展模式的策略可以概括为:第一,内部资源的动员、参与、行动为主,外界的资源帮助和技术引进是为辅;第二,内部以广泛的讨论、协商一致、团结合作为主,避免冲突,化解矛盾;第三,注重居民的组织和教育,培养居民发展项目的能力比在社区引进一个具体的项目更为重要;第四,发动、动员居民。广泛讨论,自下而上地民主决定社区公共发展事务,而不是自上而下地由精英决策。
(2)社区发展的具体的策略措施主要是以协商一致策略为主,避免冲突和竞争,具体措施有五个方面:一是以协商一致策略为主,避免冲突和竞争;二是立足社区基层群众公共利益的扩大,通过沟通、对话和讨论促使成立不同居民小组;三是社区组织之间的协商、妥协、合作;四是对社区精英的争取、团结和支持;五是对社区大众的争取、包容,并使其参与到发展项目中来。
14、运用社会行动模式的原则。
社会行动模式中运用社会行动的策略的原则应有以下几点:(1)渐进步伐。
(2)目的是争取让步而非破坏。(3)行动的连串性。
(4)避免使用暴力,争取舆论支持。
15、简述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1)平民意识(2)知识结构(3)沟通技巧(4)组织能力(5)职业伦理
16、简述社区工作过程中阶段性评估的特点。
(1)情景界定的方向是受社会工作者所采用的理论架构指导的,同时也受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影响。
(2)界定和评估是一个动态、持续和有焦点的过程。
(3)工作情景的界定和评估是一个社区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一同参与的过程。(4)工作情景的界定和评估是一个分析与行动并重的过程。
第五篇:《社区工作实务》期末复习提纲
《社区工作实务》期末复习提纲
一、简答题
1.简述社区具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社区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经济关系,而且包括血缘、地缘等其他社会关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社区具有多重功能。由于社区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和社区居民需求的层次性,社区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等多重功能。
(3)社区是居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社区是居民群众生活、工作的基本场所。
(4)社区是以聚落作为物质载体。社区的房屋建筑以及其他生活设施,构成了城市社区的聚落形式,是社区的重要物质载体。
(5)社区是发展变化的。社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区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简述社区有哪些功能?
答:社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社区大都发挥着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推进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等作用。
(2)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社区组织、机构和群体发挥着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作用。
(3)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功能。
(4)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功能。主要表现为社区担负着维护辖区治安秩序,调解民间纠纷,办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等项职能。
3.简述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答:社区建设应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加强党的领导。在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中,充分发挥党对各项改革和建设的领导作用。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责权统一、管理有序的要求,明确分工,统一步调,落实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
(2)推进基层民主。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依法保障社区居民委员会行使自治职能。
(3)提高服务质量。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社区居民需要为第一信号,解决好影响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问题,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立足各地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突出特色。
尊重和支持基层大胆实践,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5)实行共驻共建。社区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主动关心,协调配合,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4.简述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与现有工作基础,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不断丰富内容。
(1)拓展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主要是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2)发展社区卫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改善社区居民的卫生条件。
(3)繁荣社区文化。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广场等现有文化活动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美化社区环境。大力整治社区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社区。努力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建设干净、整洁的美好社区。
(5)加强社区治安。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设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5.简述社区治理的功能。
答:(1)有助于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拓展就业渠道,减少不安定因素。而要发展社区经济,就离不开社区管理机构的领导、支持、协调和服务,离不开社区治理所创造的良好社区环境,离不开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否则社区经济的发展将寸步难行。
(2)有助于社区文化的繁荣。社区治理有利于调动政府、民间组织和社区民众对社区文化的参与,从而推动产生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3)有助于社区环境的美化。社区环境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社区民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为多个主体参与其中奠定了基础。
(4)有助于社区治安的改善。社区治理有助于消除不稳定因素,预防违法犯罪现象。
6.简述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答:(1)完善民主选举制度。规范社区民主选举程序,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覆盖面。通过法律程序,把办事公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热心为居民服务的人选入社区居民委员会。
(2)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两委”联席会和议事协商会制度,坚持社区居民会议制度,保障社区居民的决策权。
(3)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
标的民主管理实践,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
(4)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健全社区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四公开”制度,保障社区居民的监督权。
(5)完善日常工作制度。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社区单位协商议事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确保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有效运转。
7.简述社区教育的功能与定位。
答:(1)从现代教育的视角看,社区教育是一个满足社区发展和居民教育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直接反映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要求,应该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特点,因此,社区教育的定位和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 “三民” 上,即民众教育、民生教育和民权教育。
(2)社区教育的功能,从宏观上来看,良好的社区教育能够促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扩大就业渠道,能够促进社区建设,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上来看,社区教育的功能体现在启发功能、沟通功能、塑造功能和辐射功能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