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秋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稿

时间:2019-05-14 03:0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秋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秋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稿》。

第一篇:苏教版秋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稿

五年级语文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稿

主备人:陈昌红

一、单元解读

本单元为“故事集锦”主题单元,包括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成语故事》由3个成语故事组成,均由古籍故事改编而来,介绍了成语的来源及寓意。《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嫦娥奔月》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读书莫放“拦路虎”》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与之呼应,设立“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简介全书内容,扩大阅读面。《习作3》是观察习作,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练习3》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语文与生活”这道题需要学生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诵读与积累的是散文《幸福》。“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学写毛笔字”练习写虎字头和病字旁两种偏旁的写法。

二、课时安排:

《成语故事》2课时 《推敲》2课时 《嫦娥奔月》2课时

《读书莫放拦路虎》1课时 《习作3》2两课时 《练习3》2课时

三、文本解读:

8、《成语故事》

一、教材解读

把成语故事放在了开篇,也说明了“成语”作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淀之一,无疑是排在前面的,它的言简(短短的几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意赅(能揭示一定的道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值得同学们去关注和学习。

《成语故事》由“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组成。《自相矛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滥竽充数》则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这些故事形式短小、内容浅显,孩子们一读就懂,但如何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事例,来印证这三则故事的寓意,则不是件易事。

三个成语前两个是贬义,后一个具有褒义的色彩。它的目的在于告诉学生成语有褒贬之分,不可乱用,用错了则要闹笑话。

“教材只是个例子”,三个故事也只是一个引子。它的“使命”在于把学生的视线引入到成语的大观园中,让学生产生对成语背后故事的探究,让学生去读成语故事,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景进行运用,则是本课的最终目的了。所以,学完了本课,我们要引导学生课后去读更多的成语故事,在遇到成语的时候,要去查一查背后的故事,要去想一想成语揭示的道理。教学时要加强积累运用,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两个成语故事。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提问:你知道哪些成语?

2、出示:三字、多字成语,读一读。

3、小结:什么是成语?(约定俗成,简单几个字浓缩深刻的道理)

二、整体把握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

2、思考:课文主人公分别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三、学习《自相矛盾》

1、板书:自相矛盾。“矛”“盾”原指什么?(联系插图)

2、楚国人是怎样夸赞自己的“矛”和“盾”的?你对他的话有什么疑问?(以矛戳盾的四种结果都说明其话有假、前后抵触)

3、相机理解“夸口”、“张口结舌”(复习第八册形容口才的成语)

4、联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举例较难,谈体会即可。)

四、精读《滥竽充数》

1、板书:滥竽充数。理解“竽”(联系插图)

2、小组学习:南郭先生是怎么充数的?充数的结果如何?

3、交流反馈:

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A、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演一演。

B、想象南郭先生得到俸禄后的神态动作心情,写一段话。C、从“居然”一词你读出了什么?

D、面对得意洋洋的南郭先生,你想对他说„„

4、充数的结果如何呢?——逃走了 讨论:他愿意走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朗读指导:读出他当时无可奈何的心情。逃走之前他又会想些什么?体会他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为什么充数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A、用“总是”造句。

B、用“不要„„而要„„”造句。

6、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结合这个故事说说滥竽充数的含义。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7、说话训练: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想对他说„„ 对于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五、总结:两则故事的相同点——告诫人们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

课时作业设计:摘抄一则成语故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尝试背诵《画龙点睛》。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成语故事。

3、能结合生活实际,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

二、精读《画龙点睛》。

1、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积累成语:栩栩如生、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2、“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想象说话:游客们看见龙腾空飞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说说“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5、读这则故事时要突出什么语气?(奇怪——怀疑——惊叹)

6、尝试背诵《画龙点睛》。

三、拓展延伸

1、你在课外搜集到哪些成语故事?

2、交流:仔细听,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课时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得俸禄 逃走了 画龙点睛 画上眼睛 腾空飞去

9、《推敲》

一、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则“文学典故”,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定“敲”字,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诗人贾岛苦苦吟咏、字字斟酌的形象。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过程中,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严谨治学的可贵精神,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作文时斟酌文字的重要性,并能付之实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推敲”、“斟酌”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在《推敲》中学习“推敲”,掌握换词方法,养成“推敲”的习惯。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画,说说画中描绘的情景。

2、出示《题李凝幽居》,找出哪句描绘了图上情景?

3、揭题:课文讲述了这句诗中的一个字的来历,板书“推敲”。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知道故事主要内容)

2、理清脉络(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拍几集?给每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三、感悟贾岛

1、要提高收视率,就要塑造好主人公。填一填:()的贾岛,并说明理由。

2、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3、讨论板书: 有情有义、有才华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4、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出示生平介绍、了解五言绝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5、教师小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贾岛,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这就是走进我们心灵的贾岛。

四、指导书写生字 课时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中外文学大师或其他名人推敲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在《推敲》中学习“推敲”,根据课后习题,掌握换词方法,学会推敲。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谈谈你对贾岛的印象?

二、感悟韩愈

1、配角也很重要,故事中的韩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平易近人、尊重人才(2)帮贾岛改诗——善于思考、才华横溢

2、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在文中画出三点理由)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

4、后来,贾岛还俗拜韩愈为师。想想是什么原因?(再次加深对主人公的理解)

三、推敲推敲

1、读完了故事,想想:什么叫“推敲”?(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2、名人推敲录:

交流课前搜集小故事。(推荐:春风又绿江南岸)

3、我也来推敲:

(1)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2)A、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B、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突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3)红杏枝头春意()

(4)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四、总结升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课时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2、修改自己的一篇日记。推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时间:

地点:

备课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活动板块分成三部分,一是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使用情况,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自觉性;二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围绕汉字的音形义诸方面展示和发现汉字之美;三是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汉字的赞美之意,使学生们更为规范地使用汉字,维护汉字的纯洁神圣。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有趣的汉字》

1、让学生认识汉字的造字规律和方法。

2、查找具有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等。体会通过谐音的表达,可以达到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比如说,通过猜字谜来领会汉字象形、指事和会意等造字方法,显得富有意味,耐人寻味。再比如,关于汉字的起源,阅读材料里提供了仓颉造字的传说,但就汉字的起源来说,她有不同的版本,而这个传说通过介绍仓颉造字的过程反映了汉字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烙上象形的特点。在学生们展示不同版本的汉字起源说的过程中,不妨引导学生来比较一下,传说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而相同之处就是汉字固有的特点。

3、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阅读材料,课本上的字谜不妨让学生先猜一猜,说说猜的过程和想法。有谐音的歇后语不妨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注意把重音落在谐音的音节上,体会表达之妙。而阅读仓颉造字这一传说时,可以围绕仓颉造字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人们为什么会接受他创造出来的字等方面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对汉字产生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学习,才能充分发挥活动的价值,使综合性学习真正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我爱你,汉字》

1、欣赏汉字穿插避让、勾连呼应、参差错落的结构之美,感受汉字书法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行马,或静如处子或动如矫兔,或闲庭信步或疾风骤雨的万千气象。观看书法家和有书法特长的学生现场挥毫泼墨,让学生们了解到书法不仅是艺术的创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2、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因为汉字是美的,我们要懂得欣赏,更要珍惜,因为汉字是神圣的,我们要爱护她,更要自觉维护她的纯洁。现实生活里,写错别字、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并不鲜见,活动建议学生们分成小组到社会上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到街道、市场、车站、码头等地方,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去寻找错字、别字和不规范用字,把发现到的个案记录下来。然后,集全班之成果,作一统计,反馈给相关的调查单位,并向有关部门建议,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一同维护汉字的纯洁,为推进社会文明尽一份力。突破措施:

为了开展好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在这里提出几个注意点:

从“有趣”走向“可爱”。有关汉字的故事非常丰富,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获得关于汉字谐音、歇后语等大量素材,如果只满足于材料的罗列与汇集,那么,本次综合性学习就会沦为大拼盘、大杂烩,缺少了深度。整个活动应定位在宏观、历史和审美的维度去观照和策划,让学生通过活动对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有大略的了解。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汉字的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从书本走向生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很具有代表性,可以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关注和思考。而这些阅读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的是汉字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学生在活动时除从书本里寻找相关素材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里去找,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很多语言现象用的就是谐音、会意的表达方式,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充实到活动中来,可以使活动更有趣味,更有实效。同时,把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也大有裨益。

从自主走向自觉。对如何开展好本次综合性学习,教材里都作了相关的提示,包括做一份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的活动计划,如何结成活动小组开展活动等等,教师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后,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以指导者、参与者和建议者的身份对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我们要注意到,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时,教材还提出几条延伸性的问题,如怎样又快又好地识记汉字,怎样避免写错别字以及如何区分多音字等等,当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还会生发出一些新的有意义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来研究,把一项阶段性的活动延长,使之结出更多的成果,让自主的活动变成学生深入学习的自觉行为。这一过程,同样需要教师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篇:崇远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主备人发言稿

崇远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主备人发言稿

第一、二单元(陈建平)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窃读”二字,情趣活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学者季羡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通过假定与选择,说明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我的“长生果”》是作家叶文玲童年读书的经历,点明读和写的关系。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古诗词三首》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唐代张籍《秋思》、清朝纳兰性德《长相思》,这是一组游子思乡的绝唱;《梅花魂》,“魂”字画龙点睛,一幅梅花图,一生恋国情;《桂花雨》的课题就极富诗意,有其形,有其香,有其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美丽的童年回忆;《小桥流水人家》从平凡的景致品味到了浓浓的乡情。

文本细读的角度有很多,要根据教材特点加以把握。

1.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

细读文本,要品味文本的语言,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揣摩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如《窃读记》的三四自然段,其语言就极具特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人之多,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爱之切;作者还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生动表现心情的变化。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女孩形象鲜活地站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就很值得学生学习运用。口语交际.习作里要求学生说说写写自己的读书故事,《窃读记》这篇课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让我们来看看学生笔下的真实的窃读故事:每次我把小说书拿在手里,她就问:“你看过语文书了吗?”我每次都诚实地回答:“没有。”每次,都忘了说谎。结果呢?自然是小说书被没收啦!然后我就要展开漫长的搜寻过程。妈妈藏书的地点经常在变换,但每一次都能被我找到。——学生甲

我听见一个人的脚步声正向我的房间逼近,是老妈检查来了吧!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熟睡的样子,果然,灯亮了,看来妈妈并没有看出任何破绽,放心地走了,我呢?又拧开开关,继续读书。翻开书页,我喜欢抚摸书的纸张,那里有知识的香味和营养。妈妈呀,您为什么看不到我内心的渴望呢?——学生乙

《梅花魂》的语言也极有特色,语言含蓄,感情深沉。如第二自然段,至少我们可以读出三层意思:一是外祖父教“我”读诗词,用心良苦,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外祖父这样做是让我不要忘记民族文化。二是外祖父一遍一遍地读着这些诗词,其实是在借诗消愁,慰藉自己的相思之苦。三是读者读着,外祖父哭了,而“我”拍着手笑,这一“笑”一“哭”之间,是以“我”的少不知事衬托外祖父的深沉情愫。细读文本,就是要把感情、语言、写法结合起来认真体会。

2.从作者本意的角度来细读文本

文本细读应该是读出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同学们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看见《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自然耳目一新。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观点。然后课文围绕这个观点阐述了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3.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

《古诗词三首》中的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古典诗词是我国历代作家学识、才情、性格、人生观等的集中体现,跃动的文字中飞扬着他们的鲜明个性。在接受他们作品时,同时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诗中的月亮、秋风、故园,已不再是简单的景物,而是承载着无穷的韵味,成为离愁的意象。诗歌借写景叙事来抒情,辞短情长。正如阿米尔所言: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总而言之,教学一二单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二 小 程凡玲

第二组

一、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新教材以专题编排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学情分析

一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学习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会默写。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想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充分感知文本内容,品味诗句。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五、教学关键:

1、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六、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词。

七、课时安排:

第5课《古诗词三首》——2课时 第6课《梅花魂》 ——2课时 第7课《桂花雨》 ——1课时 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课时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多音字有:“间”读jià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chóng;“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ēng。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情感目标: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与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课前预习:

1.了解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初步

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3.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词。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播放《思乡曲》,背诵思乡的诗词。

1、让学生介绍了解到的诗人的资料。(师生评议,补充)

2、多音字:“间”读jià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chóng;“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ēng。(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3、诵读古诗,生字正音。

二、合作交流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4)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5)体会作者的谴词造句。(P24资料袋)在学习中引导板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

(6)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7)看板书,小结学法

三、品读感悟

(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入体会。

(2)自由朗读体会。

(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试着把其编成小故事。(5)感情朗读并试背诵。

四、巩固延伸

1、生:看板书对比,交流汇报。

2、师: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3、营造情境,引读朗诵,体会情感,表达感情。

4、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5.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秋思

张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出示第一课时的板书)

二、合作交流

1、看插图,说词意。

欣赏课文插图,四人小组词文结合用自己的话互说说插图所绘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

2、抓住一个“碎”字,通过朗读来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板书:长相思 纳兰性德 征旅途中 遇风雪 辗转难眠

三、品读感悟

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

题目

作者 背景 思乡缘由 作者表现 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直抒胸

四、拓展延伸

1、再次回读这三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三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前者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后者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

3、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师生共同激情回顾《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

6《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悠芳、漂泊、惟独”等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的精神。

4.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能从重点句子中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思恋祖国和故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2、制作课件(内容:梅花图、赞梅诗,重点句,歌曲《我的中国心》。)课时安排 :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等词语。

2、理解、体会梅花魂的“魂”的涵义。

3、了解课文大意

一、预习探究

1.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二、合作交流

1.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品读感悟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梅花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气节。课后再读读课文,思考:(1)外祖父为什么爱梅?

(2)外祖父哪里像梅花的秉性?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体验。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梅花魂 赠墨梅图 思国伤怀

送梅花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一、预习探究

1、回顾上节课,谈谈自己体会。

2、我们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之时,一位海外华侨老人同样也在不分昼夜,强烈地思念着祖国的梅花。(板书:梅花)为什么?(板书:魂)

二、合作交流

1.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相机出示有关句段(1)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②这几句诗是哪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2)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切,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三、品读感悟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

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足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名字,生读。(于 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岳 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的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指名生读。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四、巩固延伸

1.学会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板书设计:

爱梅——寄托一片深情——爱国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难点

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列出节目表,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等)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积累

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是游子归乡情之切,“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归乡后的无限感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尝试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小组推选代表。首选组长,因为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2.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出示)。

(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节目演员,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注意:活动课题、形式可以由教师提出,更多应该让学生提出。可以参考以下课题开展活动。a、了解家乡特产(土特产品、著名商品、闻名全国之最等)b、欣赏家乡风光(山、水、名胜等)

c、认识家乡名人(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科学等方面)d、调查家乡变化(家庭、街道、环境、学校等)e、熟知家乡文化(教育特色、戏曲、方言娌语)

5.小结过渡:刚刚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评议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附: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第四周班会活动时间 活动流程:

1、听:听家乡新闻(听广播、看电视);听教师、同学讲故事(家乡的民间故事、传说、名人、历史故事、英语故事)

2、说:学做导游,介绍家乡(如自然风光、名人事迹、人文景观、经济建设、物产特产、风味小吃、风俗习惯„„)

3、读:浏览、阅读有关家乡的诗词、对联、传说、故事、无家乡名人的著作,有关介绍家乡的资料。

4、演: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课本剧。

第二、三课时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

学习目标:

1.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过程:

一、积累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我们摇晃着脑袋背诵着诗句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是故乡情吗?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提出习作要求以“以二十年后回故乡”写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

二、尝试

1.因为二十年以后的事是未知的。写这一类的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展开想象的翅膀。2.师指导可以侧重一方面来想象,比如侧重变化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

(可能会有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可能二十年后一条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立交桥犹如彩虹横跨蓝天。那时候可能会有时光穿梭机,能够往返于古今之间。)

3.师引想象要大胆,我们提倡异想天开,然而,想象是不能脱离实际的。要符合生活规律,和事物发展逻辑,才能使推测合情合理,生动具体,真实可信。真实、合理是想象作文的第一要素。否则只能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4.师引刚才同学们都在描述场景的变化,我们要在文字中体现出浓浓的乡情,还需要描写哪些方面?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5.亲朋好友的变化,最能引发我们的浓浓的乡情。其实,古人也有许多吟咏乡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我们不妨可以引用它们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借古人之诗句,发自己之幽情

三、评议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a、原则

抓住学生的独特视角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进行评价; 抓住学生的准确语句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个体进步进行评价。b、形式 同桌交流; 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根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五、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人

顾妍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4篇课文和“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训练。涉及到司马迁的《史记》,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相关内容。阅读名著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单元实化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36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能理解并会写本单元文本中的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经典语段。感受故事情节的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学习作者运用的一些描写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

4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从名著中感受更多的语言魅力。推荐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相关内容。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18课

将相和

原教学目标是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质。

经讨论制定的实化目标是从每个故事中体会廉、蔺的性格及品质,综合分析得出三个故事的因果关系。评价方法设计,1、分组学习三个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集体加以归纳

2、找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利用多种朗读方法朗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3、简单将这三个故事连起来讲述,讨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事情的因果关系。

19课

草船借箭 原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经讨论制定的实化目标是从语言行动上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评价方法设计

1、在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借文中周瑜的话概括诸葛亮神机妙算。

2、抓住“神机妙算’研读文本,讨论交流从哪感受到他神机妙算?

3、教师点拨深化研读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20课

景阳冈 原教学目标是体会武松的英雄形象。

经研究制定的实化目标是通过指导朗读感受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

评价方法设计

1、学生自读,边读边想想。

2、再读课文,把想象的情景读出来。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后交流感受体会,引导学生透过人物语言,想象动作、神态来体会武松性格。

21课

猴王出世 原教学目标是了解石猴出世经过,体会猴王性格特点。实化目标是结合学生已有认识,边读边想象,读说结合感受猴王的聪明,勇敢。

评价方法设计

1、让学生边读便联系自己对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仿佛看见了什么。

2、想象后说一说。

3、说后再读一读。这样,猴王形象在学生心中就更鲜明了。

下载苏教版秋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秋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主备人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主备人:车秀玲 二次备课:孙蕴葆 9.文言文两则 学奕 备课日期:3.9 上课日期: 3.14 序号:24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 能了解古......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集体备课计划(汇编)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计划 (2010——200711上)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结合实际,对五年级语文实行集体备课,并结合五年级的学生情况,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

    大庄小学一年级组语文集体备课主备发言稿[5篇范文]

    大庄小学一年级组语文集体备课主备发言稿 时间:2015年月 日————2015年月 日 周数:第8周 内容:识字第2课 ————识字第4课 教学课时:9课时 主备教师:杨勤 一、本周教学内容......

    苏教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集体备课就是年级组内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苏教版教材的特点,并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

    2017邹忌讽齐王纳谏集体备课主备.doc

    邹忌讽齐王纳谏集体备课主备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参备人发言稿(大全5篇)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参备人:张春雷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这首诗如果按照常规课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备教案 主讲人:吕国银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鉴、剥”等21个二类生字,会读会写“遍、款”等38个生字。 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会读、会写......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