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摘 要:儒家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来源,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充分借鉴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之精华。本文通过对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深刻理解,在辩证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和吸取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使其与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帮助人民群众认清西方腐朽文化和价值观的弊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健全道德人格。
关键词:儒家;道德教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3;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035-03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中的儒家道德思想可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在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的道德教育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渊源,并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通过对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深刻理解,在辩证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和吸取儒家道德思想之精华内容,使其与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帮助人民群众认清西方腐朽文化和价值观的弊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健全道德人格。
一、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当代审视
儒家道德教化思想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体系,具有自觉性、内在性、内修与实践相统一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充分借鉴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之精华,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儒家道德教化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和把握。
(一)强调“志道志学”,把立志作为道德修养的第一步骤
所谓“立志,在道德领域中是指培养一个人追求道德境界的自信心及成圣成贤的志向。”[1]儒家认为“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立,须先有个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王守仁说:“立志而圣则圣也,立志而贤则贤也。”儒家道德思想中非常重视“志”,认为“立志”是一个人加强道德修养的第一步骤。儒家还认为,立志的方向在于得“道”,而非地位权势和物质财富。只要努力从事于道,皆可称为品德高尚之人。
(二)强调“学思并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儒家强调在道德教化的过程中,既要讲求学,更要讲求思,将学与思有机的统一起来。“学”是指学习道德知识和相关理论。孔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荀子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疆学而求”。他们都强调了“学”对于一个人道德素质完善的重要意义。“思”是指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孟子也强调要用过反思去领悟道德要求,寻求道德本性,提升道德素质。
(三)强调“克已克治”,注重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
据儒家学者的论述,“克己克治是指用心中的理性力量去克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情感,改正错误。”[2]儒家学者们提出了“克己克治”的五种具体修养途径:第一,克治,即自我反省和自我省察。《论语》写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二,节欲。孟子讲“养心莫善于寡欲”,儒家学者认为,物欲会对人的良心造成干扰,这是不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第三,慎独。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第四,知耻。儒家学者提出要“知耻”要“耻其所当耻”。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第五,改过。陆九渊提出“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可见,儒家思想中“克己克治”的修养方法蕴含着浓厚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的思想。
(四)强调“身教示范”,提倡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或榜样效用
儒家思想家非常推崇身教示范?@一道德教化方法,它要求教育主体要按照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严于律己,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以发挥示范启迪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提出“师以身为正仪”,“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师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儒家思想家倡导教育者对受教育的教育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
(五)强调“教以义方”,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
家庭德育始终是家庭教育的最核心环节,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是子女成才的前提保证。儒家特别重视血缘宗亲关系,在道德教化问题上十分强调家庭的道德教育作用。《大学》中写道:“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与国。”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为了使子女能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必须使其具备自觉遵守家庭生活准则及其社会规范的能力。家规、家范、家训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用此来训导、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处理家庭相关事务,建设良好家风。
(六)强调“化民易俗”,注重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
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不仅重视家庭德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视社会道德教育的作用,并且认为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关乎道德教育的成败。社会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很大不同,社会道德教育需要移风易俗来加以带动,《学记》中说:“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即是此道理。儒家道德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在社会道德教育的传播形式上往往通过榜样示范、言传身教等世人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在日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儒家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并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个人优良的行为习惯。
二、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本质超越”[3]。因此,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优秀成果不仅在我国历代文明进步中发挥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我们可以用批判的精神对此加以继承。
(一)深挖并借鉴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精华
道德具有继承性,儒家道德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但是我们今天在借鉴儒家道德教化思想时,首先要明确认识到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具有两重性,首先,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中存在一些带有历史局限性的东西,可谓糟粕,必须抛弃。如:一部分思想是与封建社会相联系的,它们带有当时特有的封建专制思想烙印,具有落后性;一部分思想又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强调通过自我的修身养性以达到成圣成贤的境界,过分强调个人心性的作用,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忽略了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次,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中也包含许多合理成分,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可谓精华,可以借鉴。如:儒家强调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文化知识教育,孔子的教育内容就非常广泛,他以诗书礼乐为教材教育学生,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孔子把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且强调文化知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儒家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发展史可谓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抛弃传统,应当深入挖掘儒家道德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东西,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参考借鉴儒家的经验之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教育模式
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它拥有的一套良性培育制度系统。在这套系统中,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儒家社会教育侧重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渗透,学校教育侧重研读经典诗书,家庭教育侧重基本道德规范。由此可见,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环环相扣,通过层层强化,最终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当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该重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教育资源,注重三者的差异性和衔接性,形成教育合力。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常常被弱化或者流于形式,单一的教育模式其效果自然会大受影响。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取得深入人心的效果,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教育制度,三者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其次,重视家庭教育的优势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创新社会教育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资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方式更新颖,效果也更有效。
(三)树立道德榜样,营造良好风气与氛围
儒家思想十分重视统治阶层和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倡导通过统治阶层的以身作则和道德榜样的示范效应,从而发挥号召和带动作用,儒家道德思想就能潜移默化的渗入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和世人心中。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充分借鉴儒家经验,首先要树立道德榜样。在道德榜样的推举方式上,可以利用时下热门的大众传媒工具让社会成员都能参与推举活动,体现民主性和公平性;在道德榜样的推举标准上,一定要选择生活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念和价值导向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作为典范,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在道德榜样的宣传力度上,一定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热门传播工具加以广泛的宣传介绍,希望为对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起到带动作用。其次,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可谓是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普通大众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因此,广大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做到知行统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树立榜样,带动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方面,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身躬力行,以身带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真正落实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四)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做的日常化和灵活化
儒家的价值观念之所以对世人的影响深远,与它宣传普及的形式有很大关联。儒家价值观念的普及活动多蕴含于处理家庭伦理关系、制定乡规风俗、修身学习等世人的日常行为之中。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也应该借鉴儒家的做法,首先,将其普及教育活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一方面,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十二个词进行细化分解,让空洞的理论落地生根,制定出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可遵循的行动准则,便于大家理解与践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也应该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走到人民身边,走近人民生活,才能潜移默化的达到教育效果,切不可实施大而空的形式主义的宣传教育。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形式我们也不能完全固化下来,还必须根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如:针对青少年群体,他们喜欢接触新媒体工具,我们就可以利用好网络与媒体阵地,让教育内容以更新颖、更富有活力、更能打动青少年的形式展示出来。针对中老年人群体,他们善于接受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我们就可以把教育内容进行改编,融入到通俗文学、广场舞歌曲等中老年的生活中去。日常化和灵活化的教育形式,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中国道德传统(道德修养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2〕胡玉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道德修养方法的借鉴研究[D].2013.〔3〕迟成勇.论儒家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Confucian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value to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current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can fully absorb the essence from moralizing-education thought of Confucius.Based on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moralizing-education thought of Confucius,this paper inherits and absorbs Confucian moral education ideas on the basis of dialectical research,making moralizing-education thought of Confucius combine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helping the masses to recognize the disadvantages of Western decadent culture and values,so as to set up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set up a sound moral personality.Keywords: Confucian; Taoist Architectur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Enlightenment
第二篇: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解读
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摘 要
儒家孝悌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和实践养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我们要以加强理论学习;进行实践养成,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孝悌思想对实现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在家生活中我们要重视家庭亲情;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协调好人际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热爱和忠诚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社会稳定。儒家特别重视教育,儒家孝悌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根源和核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尊师重教,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营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
关键字:儒家孝悌思想 意义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onfucian Baiban(thought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Abstract
The 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thought is the Chinese tradition education root and the core, the Confucianist takes to educate, to venerate the knowledge, Confucianism all is specially is the great teacher.The cultivation socialism core values, we must take the theory instruction by the 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thought;carries on the value approval;the moral outlook carry on the practice.The 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thought to improves people's moral quality, the realization family harmonious and the society has stably the vital significance.Strengthens the 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thought the theoretical study.The cultivation socialism core values, must establish in the education foundation, honors the teacher and respects education, core values education penetration in home education, school edition, social education entire process, building approval socialism core values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Keywords: 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thought, significance ,cultivation socialism core values
目 录
一、儒家孝悌思想及基本内容.....................................................0
(一)儒家孝悌思想的历史渊源...............................................0
(二)儒家孝悌思想的基本内容...............................................1
二、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2
(一)儒家孝悌思想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2
(二)儒家孝悌思想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3
三、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途径...........................3
(一)提升自我修养.........................................................3
1、加强理论学习,内化起点..............................................4
2、规范个人行为,实践养成..............................................4(二)确保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5
1、重视家庭亲情,保证家庭和谐..........................................5
2、协调人际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6
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维持社会稳定......................................6
(三)重视教育、尊师重道..................................................6
1、养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7
2、教育要贯穿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全过程中..............................7
3、加强社会舆论引导....................................................8 致谢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I
儒家重视教育,注重道德,把孝道和师道看做教育的大根大本。孝悌思想是儒家道德的最基本规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要求。孔子首创私学,广收门徒,他提出的孝悌思想要求“子弟敬重父兄,晚辈善事长辈,作为一种社会道德风尚,自古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①
一、儒家孝悌思想及基本内容
(一)儒家孝悌思想的历史渊源
春秋晚期“周室衰微,诸侯战争不断”,社会文明形态开始逐步变革。当时的社会让人们没有精力去践行社会伦理,西周时期的孝道观念在此时失去了作用。当时作为思想家的孔子,他敏锐地将目光放在了人类自身,思考引起这场深刻的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过思考他把原因归结为人,是当时社会的人们丧失了道德和理性,导致礼崩乐坏,这是人们违背道德规范所造成的后果。
孔子认为化解这场深刻的社会危机除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血缘亲情之外,还存在于另外一种感情——伦理感情。这种伦理感情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自觉意识,是人们对礼仪规范的依恋和渴求,它区别了人与动物的不同。所以孔子希望规范伦理感情,让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实现道德回归,通过人们内心的道德自觉和礼仪秩序重建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让社会有序运作,最后恢复周礼。一方面他创造性地继承了西周的传统道德观念,将“孝”、“悌”结合,重新整理;另一方面他又汲取了儒家自身新的道德理念,审时度势地把孝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并让它脱离了与神秘宗教的关系,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解释人内心的自觉就是“孝悌”。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缜密思考后孔子第一个提出了“孝悌”思想,并建立了“以‘孝悌’为基本规范和基础、以‘仁’为最高境界”的系统化、理论化、去神化、平民化的单纯伦理意义上的道德规范,便于普通民众接受。
儒家孝悌思想从孔子的提出开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平民化的孝悌思想。这一阶段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核心的孝悌思想。孔子的孝悌思想主要针对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崩坏、诸侯逐渐脱离周天子、诸侯国兄弟之 ①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②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②
0 间混战等问题,他提出孝悌是规范、和谐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的,让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周礼才能够得以维护。孔子当时提出的孝悌思想是从家庭伦理出发的,用孝悌思想教化人民知礼守德,达到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这也符合当时广大老百姓的内心需求,它在老百姓中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推广。
第二,政治化的孝悌思想。社会秩序的混乱是汉朝建立后急需改善的问题,先秦的法治思想不能适应当下需要休养生息的社会现实,董仲舒就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考虑到社会现实和儒家思想相的客观社会效果采纳了这一建议。董仲舒在提倡“天人感应”的同时又发展了孝悌思想的三纲五常说,强调的是子对父片面绝对的服从、臣对君片面绝对的服从,让封建家长依附于君主。汉朝的政权主张变成了以孝治天下,从此儒家的孝悌思想走上了政治舞台。
第三,神秘化的孝悌思想。到了宋代理学产生后,朱熹等理学者把孝悌与天地的最高本原和精神实体“天理”联系起来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把“三纲五常”说发展成“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绝对服从。这个时候的孝悌思想已经成为了一种统治者维护政权的工具,开始限制人们的精神,要求每个人的绝对服从。政治化的孝悌思想在这里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达到了切实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从儒家孝悌思想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当初提出的孝悌思想是为了解决家庭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在儒家思想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孝悌思想被社会化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工具,今天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儒家孝悌思想时对这方面的内容显然是不可取的,必须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二)儒家孝悌思想的基本内容
儒家的孝悌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思想讲的是子女对父母爱的品德,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尊敬服从,不仅有物质上的供养, 而且还要给予精神上的满足。孝作为“家族系统中处理上下关系的道德规范,维系子辈对父辈的隶属”。
儒家悌思想即尊敬兄长,是规范兄弟关系的伦理范畴,要求弟弟对兄长要有尊重和亲密的感情,在兄弟相处时团结共处、互融互助。悌处理家庭中的左右关系。
孔子将“孝”和“悌”巧妙地联系起来,创造性提出“孝悌合一”。悌横向规范道德,要求弟弟对兄长尊重亲爱;孝纵向规范道德,要求子女对父母尊敬服从,这样儒家纵横的孝悌 ①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①道德规范把个人限制在一定的位置上,不能逾越道德规范,维系着人际关系的等级。“自孔子这一理论提出后,孝悌理念就作为一个整体被传承下来”。儒家孝悌合一的思想物质和精神双重并重,纵横规范人伦的长幼尊卑,达到了一定的客观社会效果——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儒家不仅关注宗族内部中长晚辈的关系,而且还重视宗族内部平辈间的关系。从宗族关系出发,孔子认为作为子女在家时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出门后还要敬重兄长,谨慎做事情,诚信为人,在集体中要关爱大众,把追求“仁”作为一种光荣的事业。
①
二、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儒家孝悌思想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今天的社会急剧变革,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在世界范围内交流交融交锋,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当前我国国家现实状况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无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抑或是个人工作生活和道德修养,都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浊扬清、指引方向、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取决于人们对理论的认知程度,这种理论认知程度又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客观认识的制约因素。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程度越高,相对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客观认识就越深刻,所以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是人们进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与精神活动的前提,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我国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还是会自觉遵守儒家孝悌思想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并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活动。戴木才教授提出“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目标,自由民主幸福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未来图景”的观点,传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儒家孝悌思想作为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以说儒家孝悌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是一种全社会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①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②戴木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pecials/zxdj/hxjz/hxjz
②能够让人们作为统一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非强制性手段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理论形态的内心信念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在儒家孝悌思想观念引导下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就变成人们可以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①
(二)儒家孝悌思想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首先表现为儒家孝悌思想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这是从精神层面来讲;然而落脚最终是要在实践层面,即实践养成,通过价值固化来指导行动。精神层面价值认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人们自觉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为了把这种价值观念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自己的理想信念。儒家孝悌思想用教育引导的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然后让这种人们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指导实践。实践是对理论、对价值观念的最好认同,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强了实践者的价值内化。
“心动不如行动”,“知”与“行”相统一,才能在日常自觉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途径
(一)提升自我修养
提到儒家孝悌思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它本身是一种思想体系、理论学说。孔子提出的孝悌道德规范作为处理人们日常伦理关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很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的一种理论化和平民化的单纯伦理理论,而且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能够被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普遍认同,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道德营养供给。学习儒 ①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J].北京师范大学.2013 家孝悌思想,加强理论认知,有助于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养成。
其次儒家孝悌思想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对践行儒家孝悌思想的孝悌者是很尊重的,对遵守儒家孝悌规范的孝友之人的评价很高,认为一个人如果做到了孝悌,那么他的德行修养必定是好的。从正面宣扬孝子的孝行,抨击和批判不孝现象,做一个品德修养高、受别人尊重的人,重在行动,这是一种实践精神,是要落实到个人的日常行动上来。儒家孝悌思想与个人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鼓励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自觉规范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内化起点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道德营养,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学习。每个人主动学习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学说,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建立在对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准确把握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途径,“培养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加强对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学习是进行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和广泛践行的重要前提。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升华,这种思想认知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习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是我们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认知过程。
①
2、规范个人行为,实践养成
日常行为最直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我们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做到规范个人日常行为。做一个对别人来说与其交往是一种荣耀的孝友之人,才可以更好地带动其他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认知。所以践行儒家孝悌思想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自身修养,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行为中人们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从我做起,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始。日常生活中用儒家孝悌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内化个人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①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二)确保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从儒家孝悌思想的目的来看,孔子当初提出孝悌思想是为了解决家庭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孝悌”原本就是一个家庭观念。在家庭中生活中,做到最基本最简单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之后,我们才能把其他的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儒家家国一体的思想观念认为国家是一个小家庭的N次放大,只有先“齐家”而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家国天下的思想在我国造就了历代统治者都特别重视家庭的治理,治家就成了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如何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是治家的关键,儒家孝悌思想在治家方面有两个标准:一是纵向,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二是横向,兄弟姐妹的关系。儒家孝悌思想要求子女对父母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还要做到日常生活中的恭敬顺从,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父母的家庭地位高与子女;在兄弟姐妹的相处中作为弟妹要尊重敬仰兄长,兄弟姐妹的关系中兄长的家庭地位高于弟妹。在这一纵一横的道德标准维系下,家庭伦理体制上行下效、毕恭毕敬,人们不会“犯上作乱”。“‘孝悌’之义在家庭伦理中的价值是巨大的。”
处理好家庭关系,确保社会稳定。儒家孝悌思想讲的是血缘关系,确定了父母和兄长在家庭较高的地位,这种家庭地位其实质就是服从权威。对权威的服从让家长制在家庭中建立起来了,家长制中的血缘亲情让人们甘心以孝悌为德性,接受统治,在家庭生产和日常活动这样最简单的事情中,也要服从权威。
儒家孝悌思想把家庭亲情感情与国家天下联系起来,演延成了一种爱国思想,作为个人则视报效祖国为最大的孝义、最高尚的德行和最崇高的价值追求,尊君爱国和追孝先祖是一样的。这样“孝悌成为社会秩序稳定、社会关系合理存在、社会生活发展的基础”。热爱祖国,随时随地为保卫祖国而死是每个人的精神追求,这样子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国家局面。所以儒家孝悌思想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国家相对的长治久安。
②
①
1、重视家庭亲情,保证家庭和谐
血缘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中心。亲情是人的一种天性,人们在亲情关系下组成了家庭。儒家孝悌思想最处是用来规范家庭亲情的,孝梯之情就是人类爱的基础,是其他情感的出发点,是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根本。家庭亲情的衍生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带有了温度,①韩延明 孙永翠.孔子“孝悌”思想的内涵、渊源及其现实启导意义.[J].临沂大学.2012 ②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那么可以肯定他是绝对不会去爱别人的。用儒家孝悌思想的亲情道德原则来处理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互相亲爱,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保证了家庭和谐发展。家和万事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重视家庭亲情,弘扬在家庭生活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谐家庭生活。家庭生活和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因素。
2、协调人际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
在社会中生活个人离不开群体的帮助,所以人们必须处理好与群体成员的关系。儒家孝悌思想这一纵横的道德规范,把人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安其分,各守其道,晚辈对长辈尊敬和顺从,同辈之间尊重友爱。在家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在社会中生活,他才可能会将对父母的孝敬之情和兄弟间友爱之情迁移到社会其他成员的身上,尊敬和关爱身边的人,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孝悌”的道德规范成功处理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儒家孝梯思想不仅规定调整了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行为,而且也规定调整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为,发挥了对家庭和社会的调节功能,并最终实现协调好人际关系的功能。需要儒家孝悌思想由此可见,能够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文明新风。
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维持社会稳定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热爱祖国。儒家思想文化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儒家孝悌思想中的爱国思想是来自血缘亲属关系和对统治者的德望崇拜,与家族制度密切相连,家天下的观念长期存在在人们的观念中。家族制度要求人们忠孝一体,家国同构,即对统治者“忠”或者对统治者服从,这样在社会上必然形成良好的秩序和安定的局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热爱和忠诚社会主义祖国,崇尚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稳定,在民族和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小的,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是紧密联系起来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重视教育、尊师重道
经济水平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只有解决了肚子饿的问题,才会进行思考和创造,即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道德进步、精神充实的基础。然而有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不一定让人们道德进步和精神充实。因此,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就应当重 视伦理道德教育,充实精神食粮,明确自己的人伦关系和相应承担的道德责任。
儒家注重道德,孝悌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最基本规范,遵守儒家孝悌思想的道德规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要求,道德比才华更重要。孔孟都是伟大的教师,孔子首创私学,广收门徒,他提出的孝悌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不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提升自我修养和实践养成,而且还影响着中国传统家庭和社会生活,家庭和睦、人际和谐和爱国主义是家庭和社会生活不可少的内容。儒家还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国家和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儒家认为教育是在人们的内心形成而在人们的外在行动体现出来的,要看一个人的修养高不高就需要认真观察他的行动;要知道一个人对待修养认不认真就需要了解他对待老师的态度。“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重视教育、尊师重教一直以来都是儒家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儒家孝悌思想的教育基础上。
①
1、养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孔子一生都在从事教育事业,他有门生三千,著名者七十二人,每一个学生都对老师非常尊敬,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国家倡导“尊师重教、人才兴国”,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看重日益显现,这是对儒家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韩愈的《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给我们传播道理讲授课业和解答疑惑的人,学会尊重老师,在思想上、行为上真正接受知识,重视教育,才能兴国。相对的重视教育就必须做到尊重教师。秉承儒家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教师的劳动成果,一方面我们要善意诚恳的接受老师的批评教导;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用包容的心态看待教师这个职业,老师不是圣人,也有缺点和待改进的地方,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们要学会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对待。在社会上让教师的职业受人尊敬,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2、教育要贯穿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全过程中
儒家孝悌思想教育源于家庭,孩子在家庭里受到的教育是最初的、最有效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父母的一言一行就会给孩子传递出重要的道德信息:孩子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孩 ①唐令芳.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1 子会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会观察父母赞赏什么,反对什么;了解父母眼中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践行父母生活中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进而在内心中形成一个道德评判标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大规模、高效率是学校的教育的特点,学校是系统教育基地。通过学校教育,教育被制度化、行动统一化,受教育者的行为就被整体规范了。同时学校这个众多青少年集聚的地方,让青少年同伴之间也进行相互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就在这样的大集体环境下养成。社会中教育呈现出没人管、没人教的特点,所以社会教育完全依靠个人的道德修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教育的基本任务,而且要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全过程中。儒家孝悌教育作为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知识学习并驾齐驱,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是教育孩子学做人的起点。通过家庭亲情中爱与感恩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孝悌意识,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学习,让儒家孝悌思想走进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各个高校德育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注重行为的规范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教育中,发扬儒家孝悌思想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儒家孝悌思想是讲求仁爱的思想,儒家孝悌要求每个人心底都要蕴藏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与人为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相适应。儒家孝悌思想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
3、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儒家孝悌思想是一种伦理道德,它本身没有任何强制性,是每个人的道德自觉。要促进孝悌行为的养成,伦理道德教育更多应通过社会舆论引导启发人人本有的孝悌之心,把人们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转化为个人自发行为。
“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首先,我们要以儒家孝悌思想作为舆论导向。儒家孝悌思想作为道德自觉,规范人们的言行,赞扬和歌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现象,谴责和鞭挞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现象,积极引导人们认同 ①李立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与平台搭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2011
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优化文化环境。一方面我们要规范舆论宣传的各种文化载体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我们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和学习世界文明成果,让我们的文化跟随着时代发展趋势。最后,通过榜样作用启发人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积极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模范事迹,利用好榜样的力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推动价值观念的实现。舆论环境为儒家孝悌思想倡导正确的道德观、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而言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开放的过程,是凝练的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是认同的过程,其意义重大。”儒家孝悌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教育都有着重要作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和实践养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承和发扬儒家孝悌思想的内容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个人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科学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家庭和社会方面要重视家庭亲情;处理好人际关系;热爱自己的祖国。在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养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把教育贯穿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全过程中;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面对很多挑战,遇到很多困难,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会收获。①高洪峰.对“十八大”提出培育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J].教育探索,2013
①
参考文献
[1]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2]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 [3]唐令芳.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1 [4]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 [5]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J].北京师范大学.2013 [6]张全峰.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3 [7]韩延明 孙永翠.孔子“孝悌”思想的内涵、渊源及其现实启导意义.[J].临沂大学.2012 [8]李立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与平台搭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2011 [9]高洪峰.对“十八大”提出培育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J].教育探索,2013 [10]戴木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pecials/zxdj/hxjz/hxjz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模版)
主题:
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摘要:
儒家的教育思想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间涌现出数量众多的著名教育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当今的中国教育推行的应试教育诟病颇多,在探寻中国教育思想改革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多的将视野从国外转回国内,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反思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其中以经典的儒家教育思想为主,开始探寻教育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儒家教育思想、教育改革、功利教育、人本教育 引言:
儒家思想自确立以来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思想。近代西方列强侵入之后,大批仁人志士开始在教育方面寻求富民强国的出路。但近一个多世纪的努力过后,中国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在“西学”遭遇尴尬之时,全社会开始竞相从传统的儒家精髓中寻求灵感。探讨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与西方现代教育的关系和对当代教育的积极影响。
此外,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儒家经典的教育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儒家提倡“有教无类”,信奉“人皆可以尧舜”的信条,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始慢慢被采用。
本文分为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儒家教育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两大部分,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进行初步的探讨,向读者展现儒家的人本教育,为当今的教育提供一些新的发展建议。
正文:
曾经,儒家经典是中国精英教育的核心教学内容,它为中国古代社会培养了最核心的人才队伍,这群佼佼者成为了权和利的掌控者。但在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这群精英人群开始了对传统教育深切的反思,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自此之后,每场教育变革的重点便是摒弃“腐朽”的儒家思想,教育改革从中体西用逐渐开始全盘西化。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仍在教育改革的大道上埋头努力,由于我们的教育理论长期以来受西方国家的影响较大,却一直没能正确处理对外吸收与立足本土的关系,把祖国优良的教育思想、教育传统和现代教育结合起来,使得大批的教育改革者在教育现代化的路上越走越远。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似乎已经成为空想。此时重拾儒家经典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儒家的教育思想以及儒家在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进行新的思索,在传统精髓中寻找前行的指引。
(一)、儒家的教育思想特点:
笔者认为,儒家的教育思想集中起来可以归纳为一点,即人本思想。例如:“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涂之人可以为禹”等,特别强调人的作用和教育的作用,对于学生“有教无类”,相信通过教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应该是“有教无类”。孔子从三十岁左右开始,便打破历史的陈规,创办私学,明确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思想。他认为,凡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从善,应该一视同仁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不能被贵族所垄断。这一教育思想地提出,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地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也是人类教育史上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突破。孔子所创设的私学,也成了中国教育史上与“学在官府”相对的“学移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
2、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在教育教学方面,孔子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有些创见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针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招收学生时也做到来者不拘,这样,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但都能学习各有成就。
3、学思并重,传习结合
孔子“教”和“学”理解为一个整体,主张“教”、“学”并重。他不仅总结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学思并重,传习结合便是其中重要内容。孔子讲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个过程,是教育的一个环节。
所谓传习结合,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把传授和练习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把接受知识和练习、实习相结合。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要巩固知识并实际应用,只有通过时时复习和演习,从复习旧知识中推衍出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内心感受获得新知识的喜悦。只有通过复习和实践,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不仅仅使要掌握书本知识,提高教育质量不仅仅使要学好文化课,还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孔子在2500年前已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应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并且应以德育为基础,把德育放在首位,这种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德现实指导意义。
(二)、儒家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1、启发式教学。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阐述。孔子认为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也要看火候,不到想求通又无法弄通的地步,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又说不出来的地步,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类推出其它几例就不要再教下去了。“启发”一词即来源于此,启发式教学也来源于此。
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启发。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历两千余年而不失其现实意义。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还没有完全根绝,“满堂问”的所谓“启发式”又应运而生。我们领会和学习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要像孔子那样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启发诱导,而不越俎代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2、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正是由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例如,同样问“仁”、问“孝”、问“政”,孔子的回答往往是难易、深浅、详略、繁简各不相同。如樊迟和颜回都问“仁”,孔子回答樊迟是“爱人”,回答颜回却是“克己复礼为仁”。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观察研究学生,是教育所必须的。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
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这主要来自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孔子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使他们感到美不胜收,学起来轻松愉快,“欲罢不能”(《子罕》)。
孔子善于从正面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据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有二十处,批评只有寥寥几处,说明孔子擅长运用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孔子的学生总是爱学习,学习起来有积极性,并乐此不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扬民主,热爱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兴趣、期望、竞争、评价、情境等有效激励方式,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发自内心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儒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原则在很多方面与现代教育理论是相符的。儒家思想及儒家教育理论理应成为我们现代教育的宝贵借鉴。在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坎坷征途中,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教训,吸收外来教育的精髓,同时不忘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中国教育思想中提取精华,实现中国教育的真正现代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周立升,颜炳罡。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2]马振铎。儒家之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3]郭齐家。儒家的教育思想传统及其现代价值[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
[4]郭建锋,朱莉。儒家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5]郭齐勇。儒家文化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张红英
(赣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受其影响价值观呈现出新的特点。新形势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这已经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就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进行论述,以期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是人们理解和评价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就目前我国的发展而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它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中国人就一直想改变当时落后的现状,我们发愤图强就是为了振兴我们的祖国。现如今,中国闭关锁国、被比作东亚病夫的日子早已远去,现在的我们已经有了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资格。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有这个责任与义务,要振兴中华!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是社会层面的要求。国家就是一个大社会,想要国家繁荣昌盛,就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这样的价值导向也会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国人亲和力,更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邓小平时代曾强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以便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现如今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确立一个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观是关系到我国发展的相当重要的一环。不论男女老少,皆应对我们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明确如何更好的建设这个社会不仅仅关系到国家、集体的利益,同样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生存发展。十八大以24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这种观点也可以起到避免思想混乱,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我们作为国家新一代生力军,更应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振兴中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其现状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进取的、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1、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2、拜金主义的兴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3、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在个别大学生心里逐渐产生了价值偶像的错位。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一)价值观教育的理念,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核心
当前大学生坚持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尊重大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要借助于建构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构造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之精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一方面要尊重大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为学生成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大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正内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正内化;另一方面要尊重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等日常工作入手,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树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正确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课堂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前途,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经验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大学生价值观确立的基础。
(三)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精髓,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精髓也在于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挖掘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发扬民族精神,增加民族凝聚力。借此要指导学生理解强国之路、发展之路在于改革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突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是要突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要让学生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其表现的旺盛生命力,自觉、主动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把此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树立终身为之奋斗的理念。
(五)夯实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道德,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
目前,构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主,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理论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紧紧抓住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主题,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六)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教育作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两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德育课,大学生对价值观的理性认识,主要来自“两课”教学。因此,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研究,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两课”教师必须具备“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化于知识总体的能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改革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改变照本宣科、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助大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自觉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 [2]苑勇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30)[3]谢志远.加强高校扩招后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2002,(4):94-96 [4]郑德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机制和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2,(06)
[5]孙建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6)
[6]王占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第五篇:道德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2014-7-19编辑 李雪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