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HUNAN UNIVERSITY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 分动器通前桥法兰盘钻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学院院长:
2011年 6 月日
龙国 20080410413 车辆四班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白中浩 韩旭
目录
一 设计任务„„„„„„„„„„„„„„„„„„„„„„„„3 二 分析定位基准及确定定位夹紧方案 „„„„„„„
31.定位基准的选择„„„„„„„„„„„„„„„„„„„„„3
2.定位夹紧方案
„„„„„„„„„„„„„„„„„„„„4 三 夹具元件的设计计算 „„„„„„„„„„„„„„„„
51.夹紧力作用点 „„„„„„„„„„„„„„„„„„„„„5
2.夹紧力方向
„„„„„„„„„„„„„„„„„„„„„5
3..夹紧方案
„„„„„„„„„„„„„„„„„„„„„5
4.夹紧力大小确定
„„„„„„„„„„„„„„„„„„„6 四 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7 五 夹具体零件图的绘制
„„„„„„„„„„„„„„„„7 六 总结与体会
„„„„„„„„„„„„„„„„„„„„„10 七 参考文献
„„„„„„„„„„„„„„„„„„„„„11
一 设计任务
如下图所示,为分动器通前桥法兰盘零件示意图,该零件年产量20000件。目前已知除三孔Φ d未加工外,其余均已经加工,要求设计加工Φd三孔的夹具装置。(三孔圆周均匀布置)d 38 R
D=10mm,R=15mm
二 分析定位基准及确定定位夹紧方案
1.定位基准的选择
本零件是带孔的盘类零件,针对孔加工的径向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都是其中心轴线,故可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对于轴向的定位,考虑到定位应平稳可靠,故宜选择已经过加工的较大的法兰端面作为轴向定位基准。
2.定位、夹紧方案
用三个小平面(效果等同支撑钉)定位法兰端面以限制三个自由度。对于径向定位,采用长心轴(轴上带键槽)限制四个自由度。
考虑到刀具的切削方向是沿着轴线方向并且由于加工大量工件要求的分度旋转设计,我们决定采用在工件小端用螺旋压紧方式。这样既保证了切削力受到良好的抵消作用力,又使空间得到放大,使整个装置更灵活且便于拆卸。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定位心轴上的螺纹孔和螺柱连接而后用螺母压紧上压盖。上压盖直接压在工件小端面上。
三 夹具元件的设计
1.夹紧力作用点
上压盖传递的螺纹夹紧力作用在小端面上。二者是面接触故夹紧力分布较均匀且大小适度。2.夹紧力方向
夹紧力垂直小端面平面,故其沿需加工孔的轴线方向,符合夹紧力分布原则。3.夹紧方案
因所要求夹紧力不是很大,且因加工量较大所要求的拆装方便原因、布置空间有局限性故采用螺旋夹紧机构。选用配套的螺柱螺母和精心设计的压盖共同完成对工件轴向的压紧。其中压盖的设计,为达到便于快速拆装的目的,我们设计了开口U型的压盖。这样,在不需完全拆除压紧元件的基础上,可以将工件灵活的装
入取出。
四 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五 夹具体零件图的绘制
六 总结与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是一次将理论融入实际的良好机会。幸运的是,我很好的把握了机会,把所学习过的“汽车制造工艺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运用到本次课程设计中来。针对本次设计的题目,我查找了大量资料,充分借鉴了前人的设计经验,并加进了不少自己的思考元素,开创性的设计了本套夹具装置。
另外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我和李明敏同学在此阶段精诚团结、默契协作配合,各自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坚持不懈地用两周时间将此方案做到尽善尽美。
李明敏同学灵活多变的思维、开阔的眼界、富于创新的前瞻性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莫大的帮助。而我相对而言的缜密思考、严谨务实、勤奋钻研,也很好的保障和促进了本方案设计的深入。
现在,我们已经圆满的完成了设计任务,受益匪浅。首先,作为学生,我们是首次参与夹具设计并拥有绝对的自主设计权,能最大限度发挥我们的想象能力和个人才干;其次我和李明敏同学的良好的合作经历给了我们对未来团队协作工作的宝贵经验;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次任务的安排给了我们更多的查找资料的机会,锻炼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行为方式,加深了我们对行业现状的了解。
在这里,我要对指导老师白中浩、汽车制造工艺学任课老师郑刚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无私的付出和教诲,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关爱。
八 参考文献
[1] 李硕,栗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 郑修本.机械制造工艺学.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 刘有才,肖继德.机床夹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 姚福生.先进制造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5] 徐嘉元.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第二篇:《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精)
学 号: 2010401201xx
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题 目 程
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教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 业
(车辆工程方向
班 级 10车辆工程
姓 名
指导教师
22013 年 6 月 0
日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名称:
地点: 309
汽车零件机械加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班级: 10车辆
J4-
一、课程设计目的
车辆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了车辆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汽车制造工艺知识,初步掌握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学会查阅有关资料;掌握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夹紧原理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制定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具体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画零件图(1)了解零件的性能、用途和工作条件;(2)分析零件各项技术要求;
(3)分析零件的毛坯、材料、热处理要求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
(4)画零件图1张。2.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按基准的选择原则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2)确定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并划分加工阶段;(3)安排加工顺序,拟定工艺路线;(4)初步选择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5)填写完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1份。3.确定工序具体内容
(1)确定指定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2)确定指定工序机床的规格、精度及刀、量具;
(3)确定指定工序的切削用量;(4)计算指定工序的单件工时;(5)填写完整工序卡片1张。4.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
(1)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和刀具的对刀、导向方式;(2)确定夹紧方案;(3)确定夹具结构;
(4)绘制夹具装配工作图1张;(5)绘制夹具零件图1张。5.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1.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画零件图(1天)2.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天)
3.确定工序具体内容(1天)
4.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5~7天)5.答辩(1天)
四、基本要求
1.设计资料齐全;
2.工艺方案合理,工艺文件符合规定的工作量; 3.夹具结构合理,图样数量符合绘图工作量;
4.图样规范,装配图和零件图内容完整,图面质量好,错误少,5.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书写规范,语句通顺,层次分明。6.答辩时自述清楚,能正确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车辆与交通系 2013.4.26
目 录
序 言 5
一、零件的分析 5
(一)零件的功用 5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6
二、工艺规程设计 6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二)基面的选择 6
(三)制定工艺路线 7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胚尺寸的的确定 8
(五)确定切屑用量及基本工时 9
三、夹具设计14
(一)对机床夹具设计的要求 14
(二)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5
四、总 结17 参考文献19
序 言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在我们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也该是进行实践的时候了,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的能力,及所学的知识,还有就是通过此次的设计来学一些课外知识,这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要具备的,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中体验将来工作的过程,这是很有必要的,能让我们更快的适应社会和工作。由于能力有限,设计中上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功用
机械中的拨叉,一般分为拨叉爪子,拨叉轴和拨叉手柄座。主要是拨动滑移齿轮,改变其在齿轮轴上的位置,可以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从而实现不同的速度。或则是机械产品中离合器的控制,比如端面结合齿的结构,内外齿的结构,都需要用拨叉控制其一部分来实现结合与分离。由于拨叉在改变档位时是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要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拨叉2共有三组加工表面,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 1.以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H9的孔及其倒角和孔的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的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面为H9的孔。
2.以H的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mm外端面和锥
H的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钻M10螺纹底孔、铣螺纹孔。其中主要加工面为
H的螺纹。
3.以R30的圆弧面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R24和R30的两个圆弧面以及两圆弧面之间的阶梯面。这三组加工表面有着一定的位置度关系,公差为0.05。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三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两组表面,并且保证他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H9的孔与两端面间的阶梯面见的垂直度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的材料为灰铸铁HT200。根据选择毛坯应考虑的因素,外表面采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粗糙度要求,由于零件生产类型为成批,大批生产,而铸造生产成本
低,设备简单,故本零件毛坯采用铸造方法。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在制定加工工艺时应考虑这些基本因素。
(二)基面的选择
基准选择是工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准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否则,不但使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2)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三)制定工艺路线
拟定工艺路线的内容除选择定位基准外,还要选择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加工设备,工艺装备等。工艺路线的拟定要考虑使工件的几何形状精度,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保证,成批生产还应考虑采用组合机床,专用夹具,工序集中,以提高效率,还应考虑加工的经济性,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Ⅰ 铣Φ28mm外圆两端面,粗基准选择以Φ28mm的外圆。工序Ⅱ 钻铰Φ19H9mm中心孔并倒角。
工序Ⅲ 铣Φ20mm外圆端面,以Φ19H9的中心轴为基准。工序Ⅳ 钻M10螺纹底孔工序并攻螺纹。
工序Ⅴ 铣R24mm的圆弧面及侧面,以Φ19H9的中心轴为基准。工序Ⅵ 镗R30mm的上下凸出端面。工序Ⅶ 检查。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Ⅰ 铣Φ28mm外圆两端面,粗基准选择以Φ28mm的外圆。工序Ⅱ 钻Φ18.85H9mm中心孔。工序Ⅲ 铰Φ19H9mm中心孔并倒角。
工序Ⅳ 铣Φ20mm外圆端面,以Φ19H9的中心轴为基准。工序Ⅴ 钻M10螺纹底孔。工序Ⅵ 攻螺纹。
工序Ⅶ 铣R24mm的圆弧面及侧面,以Φ19H9的中心轴为基准。工艺Ⅷ 镗R30mm的上下凸出端面。工序Ⅸ 检查。
3.工艺方案的比较及分析
上述两个工艺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利用复合式机床,钻、铰Φ19H9mm的中心孔在同一工艺步骤,减少不同工序拆装工件的时间上浪费,提高了加工工艺的效率;而方案二则与此相反,采用独立式机床,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两相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一将方案二中的工序Ⅱ和工序Ⅲ、工序Ⅴ和工序Ⅵ进行整合,采用一个工序两个工位。经过整合后,在加工的时候只要进行一次装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装夹加工时间也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因此,最后的加工路线确定如下:
工序Ⅰ 铣Φ28mm外圆两端面,粗基准选择以Φ28mm的外圆。工序Ⅱ 钻铰Φ19H9mm中心孔并倒角。
工序Ⅲ 铣Φ20mm外圆端面,以Φ19H9的中心轴为基准。工序Ⅳ 钻M10螺纹底孔工序并攻螺纹。
工序Ⅴ 铣R24mm的圆弧面及侧面,以Φ19H9的中心轴为基准。工序Ⅵ 镗R30mm的上下凸出端面。工序Ⅶ 检查。
以上工艺过程详见附表1“机械加工工艺制造综合卡片”。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胚尺寸的的确定
“变速叉”零件材料为灰铸铁(HT200),生产型为大批量生产,采用手工砂型铸造毛坯。
根据上述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胚尺寸如下:
1.外圆端面(Φ28mm)
参考《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精度等级IT12,加工余量Z=3.5-5.0mm。2.通孔(Φ19H9mm)
参考《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精度等级IT11,加工余量Z=3.5-4.5mm,钻孔Φ18.85+0.045 0mm,铰孔Φ19+0.045 0mm。
3.外圆端面(Φ20mm)
参考《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精度等级IT11,加工余量Z=3.5-4.5mm。4.R24圆弧面
参考《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精度等级IT12,粗铣加工,加工余量Z=3.5-5.0mm。
5.R30圆弧面
参考《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精度等级IT12,粗铣加工,加工余量Z=3.5-5.0mm。
由于设计规定的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法加工零件。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定。
(五)确定切屑用量及基本工时
第二速及第三速变速叉所使用的材料为灰铸铁HT200。
工序Ⅰ 铣Φ28mm圆端面
1.加工条件
机床:功率P=4.5kw 的X61W型万能铣床(查《制造工艺》表3.2)刀具:立式端铣刀 刀片材料:硬质合金,(查《切屑用量简明手册》查表3.1)2.选择切屑用量
查《切屑用量》表3.1 铣销宽度de=28<90mm,ap=3<4mm 查《切削用量》表3.1-6 选YG6硬质合金端铣刀直径d=80mm 故齿数Z=10 且每齿进给量fz=0.1mm/z 由于加工余量不大,故一次铣完。则ap=5mm
选fz=0.1mm/z 故齿数Z=10 且每齿进给量fz=0.1mm/z 由于加工余量不大,故一次铣完。则ap=5mm ⑶铣刀磨钝标准及寿命
根据《切屑用量简明手册》查表3.7 铣刀刀齿面最大磨损量为1.5mm 由于铣刀直径d0=80mm,故刀具寿命T=180min(简《切屑余量》表3.8 ⑷决定切削速度Vc和每分钟进给量Vf 根据《切削用量》查表3.16,当d0=80mm,z=10,ap≤5mm,fz≤0.1mm时Vc=98mm/min ,n=388r/min,vf=311mm/min 各修正系数为:
=
=
=1.42,=
=
=1.0 故 = ==
=
mm/min
r/min
mm/min ' = =根据X61W型万能铣床说明书,由《切削用量》查表3.30 选择 n′=590r/min Vf′=510mm/min 因此实际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为:
=m/min
5)校验机床功率
由表3.24 当铸铁硬度在146至173之间时,=5mm
=28近似=510mm/min =2.7kw 根据X61w型说明书,表3.30 机床主轴允许功率为
=4.5kw Pc 因此所选切削用量可采用,即
=5mm,=510mm/min n=590r/min =148.2m/min =0.086mm/z l=28mm L=l+由表3.26得
=8 6)计算机基本工时
s 工序 Ⅱ 钻铰Φ19H9mm孔并倒角
⑴钻孔Φ18.85+0.045 0mm
查《切削用量》表2-35 选取机床 Z525型立式机床 选取刀具 钻刀直径Φ18.85的直柄麻花钻(特制刀具)
由《切削用量》表2.35 得 f≤0.3(f=0.28 Zv=0.25 Cv=9.5 Xv=0 Yv=0.55 m=0.125
=(查《工艺手册》表4.2-15 按机床选取nw=195r/min 实际切削速度 V=
计算切削加工工时 ⑵铰孔Φ19+0.045 0mm
查《切削用量》表2-35 选取机床 Z525型立式机床
查《制造工艺》表3.1-16 选取刀具 绞刀直径Φ19的直柄机用铰刀(硬质合金 特制刀具)、由《切削用量》表2.35 得 0.3≤ f≤0.5(f=0.24 Zv=0.25 Cv=9.5 Xv=0 Yv=0.55 m=0.125 查《切削用量》表2-25得
切削深度 ap=0.06 ~ 0.15 =0.15mm 切削速度 Vc =8~12=10m/min ns=(查《工艺手册》表4.2-15 按机床选取nw=195r/min 实际切削速度 V=
计算切削加工工时
工序Ⅲ 铣Φ20的端面
⑴查《制造工艺》表3.2 选择X61W型万能铣床 功率P=4.5kw(灰铸铁HT200 硬度172~182)
查《制造工艺》表3-16 选硬质合金端铣刀 ⑵选择粗铣加工余量
查《切削用量》表8-96 加工余量ap=3.5 ~ 4.5=3.5mm 粗铣 铣削宽度 ae=20≤90 ap=3.5≤5mm
直径d=80mm 齿数z=10 每齿进给量fz=0.1mm/z ⑶铣刀磨钝加工余量
查《制造工艺》表3.7得 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1.5 由于铣刀直径d0=80mm 查《制造工艺》表3.8 得 T=180min 查表《制造工艺》得 Vc=109m/min n=436r/min Vf=349mm/min 采用不对称铣削
工序Ⅳ 钻M10孔并锥螺纹
⑴钻孔Φ9.153mm 查《切削用量》表2-35 选取机床 Z525型立式机床 选取刀具 钻刀直径Φ9.153的直柄麻花钻(特制刀具)、由《切削用量》表2.35 得 f≤0.3(f=0.19 Zv=0.25 Cv=9.5 Xv=0 Yv=0.55 m=0.125 查《切削用量》2-12 T=35min 查《切削用量》2-33 kv=1.0 ns=(查《工艺手册》表4.2-15 按机床选取nw=960r/min 实际切削速度 V=
计算切削加工工时
⑵锥M10x1-6H 螺纹孔 查《切削用量》表2-35 选取机床 Z525型立式机床
选取刀具 钻刀直径Φ10的粗柄机用丝锥
计算切削加工工时
查《制造工艺》表3.1-4.7得
螺距p=1,d=8,l=20,L=76,a=6.3 f=1 n=200r/min l1=(1~2p l2=(0.5~2p
Tj==0.79min
工序 Ⅴ 铣R24mm的圆弧面及侧面。
⑴查《制造工艺》表3.2 选择X61W型万能铣床 功率P=4.5kw(灰铸铁HT200 硬度172~182)
查《制造工艺》表3-16 选硬质合金端铣刀 ⑵选择粗铣加工余量
查《切削手册》表8-96、8-97得
0.3≤fz≤1(取fz=0.5mm/r 20≤Vc≤35(取Vc=25m/min dw=48mm
(查《切削手册》校验
(3)计算加工工时
工序 Ⅵ 镗R30的圆弧断面
⑴粗镗R30的圆弧断面 查《切削手册》表8-86得
背吃刀量 ap=5mm, 进给量 f=0.2 ~ 0.3mm/r 查《切削手册》表8-87 粗镗铸铁件应使用高速钢刀头 f=0.3 ~ 0.8=0.6mm/r Vc=0.42 ~ 0.66=0.5m/s
加工工时计算
⑵半精镗R30的圆弧端面
查《切削手册》表8-86得 背吃刀量 ap=5mm 查《切削手册》表8-87粗镗铸铁件
高速钢刀头 f=0.2 ~ 0.6=0.4mm/r Vc=0.5 ~ 0.66=0.6m/s
三、夹具设计
按照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钻床夹具。选择钻的螺纹底孔的专用夹具设计。根据图纸分析,螺纹孔的位置精度不高,以Φ19H19mm孔中心为设计基准。工件材料为灰铸铁HT200,毛胚为铸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选用Z5125立式机床。
㈠ 对机床夹具设计的要求
⑴保证工件加工的各项技术要求
⑵专用机床夹具的结构与其用途和生产类型要适应 ⑶尽量选用标准化夹具
⑷夹具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⑸保证使用安全和方便 ⑹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㈡ 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确定定位元件 定位元件是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和加工要求来确定的,本夹具采用定位销与工件Φ19H19mm的孔相配合;支撑钉与工件Φ20mm的槽配合;支撑钉与R30上或下断面相接触,此组合即限制了6个自由度
(2)确定导向装置 导向装置是夹具保证加工精度的重要装置,如钻孔导向套,对刀装置等,由于都是标准件,因此按标准选择。
(3)确定夹紧机构
由于采用工作工件以外圆定位,《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见表2-28 f1,f3取0.8 f2,f4取0.3 f1:工件与压板间的圆周方向摩擦系数 f2:工件与V型块的间的圆周方向的摩擦系数 f3:工件与压板间的轴向摩擦系数 f4:工件与V型块间的轴向摩擦系数
防止工件转动 =
防止工件移动 又因为
(不考虑)
一般在粗加工时取K=2.5~3(取k=2.5
经计算解得=966.10
=1469.7N 钻孔时的轴向力、扭矩,功率的计算 查《切削用量手册》表2.32 轴向力(N)扭矩(N·M)功率(KW)
查《切削用量手册》表2.32得 =420 =1.0
=0.8
=0.206
=2.0
=0.8
f=0.28 修正系数k=1.0 =420·=716.625N =0.206·=6.59N/m
·0.09681·0.94 ·0.09681·0.94
==2.27kw 定位误差的分析
Φ28(h11~h13)取
即
=0.230 mm 绘制夹具装配图样
绘制夹具装配图,并在其上标注相关尺寸,配合和位置公差等技术要求。
四、总 结
进行了维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就象往年这个时候一样,我们设计的是拔叉II,以及其夹具的设计,虽说和以往一样按部就班,但如果工艺学没学好,完成这场设计还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当然也不是两周可以解决的,确实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课上那些没领悟的知识的毕露无疑,因为有时候一个知识点不过关,可能设计的时候就会卡住,或者突然对设计中的一些疑问感到莫名其妙,茫然无措,设计的内容包含甚广,像求定位公差,选工艺基准等,这样就只有边进行课程设计,一边恶补,然后对前面的数据再次进行分析,拔叉的工艺设计花了一周,另一周便花在了夹具的设计上,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查手册上面,因为工艺有很多,所以其标准也是非常的多,数据量很大,我们要查的手册就有四本,其中包括《课程设计指导手册》,《切削用量》,《加工余量》,《夹具设计手册》而每本的内容多又繁杂。因此,开始设计的时候查手册感觉就像是大海捞针一样,对着设计的手册就像面对了一本深奥的理论,自己就是一个初学者,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后来恶补的多了,查的次数渐渐多了,自己也渐渐的得心应手,在哪个手册上査哪些用量,这些都可以基本把握住,比如说铣个端面,首先就要确定起加工余量,所以得查《加工余量》里的表,然后选择是立铣还是端铣,再在《切削用量》手册上选择铣刀的型号,铣床的功率及型号等,之后便是对各种量的及加工时间的计算。
本次的课程设计事在酷热的环境中完成,因此此次考验我们的不仅仅是老师,还有上天,那些天是基本没下过雨,那些天号称有史以来最热的,正应了一首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现在是学生心内如汤煮啊,电扇全
开也无用了,何谈摇扇,对这首诗我现在才算是深有感触,教室成了蒸笼,自己是取经的和尚,要被妖怪蒸吃的是我们不是唐僧,现在也终于能理解唐僧为何怕蒸吃了,这种感觉确实是生不如死,由于天气原因,每天做不了多少事,即使晚上也如此,因此效率不高,这次课程设计确实是一次取经之旅,扛住了取经就有了很大的希望,虽然环境艰苦,但最终大家还是挺过来了,没人倒下,但不知是不是所有人都取到了经,至于我出了点力,但还是学到了不少,首先当然是学会了查手册,查表,这也是很重要的,思然没有其他人对所要的数据手到擒来的能力,至少我自己能独立解决一些工艺问题,至于设计流程,及设计要求以及其中的众多的工序都是必须要熟悉的,我们的拔叉II用的是沙型铸造,在加工过程中用了钻铣攻镗等众多工序才成型的。
这次不仅检测了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及耐力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且给了我们下次遇到问题时所应该有的能力,我们前几次也有过几次课程设计,相比这次,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这次对设计的领悟也是更多,原来书查百便,其义也会,当时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或其他的一些因素,这不仅让我停滞不前,我们组也势必要遭牵连,当然更不会把这次的总结写得如此顺利。
参考文献
[1] 陈宏钧.简明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7.11 [2] 吴拓.简明机床夹具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0,2 [3] 陈家芳.实用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手册.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4] 徐鸿本.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4.3
[5] 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
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
工程方向10级
课程设计题目: 汽车零件机械加工艺规
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答辩或质疑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第三篇: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一周多的课程设计,使我在汽车工艺学上的理论学习得来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回顾一周学习,紧张又忙碌,对CAD,几何精度学等课程又进行了巩固学习。我从中也学习到了,一个零件的制造,以及所需要的工艺流程。这些都是在平时很难学到的知识,以及这次实践都是我的难得经历。
当然,在这一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大一学习的CAD,几何精度学,以及对汽车制造工艺学等书上的一些知识掌握的不牢固,给我的课程设计造成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一直坚持,不懂就问,不懂就重新查书,重新学习,直到自己掌握了知识后,自己才得到满足。这中间得到了,舍友们的帮助,一起共同分析、处理问题,直到解决问题,天天熬夜学习,讨论。这些经历不仅是我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又使我在坚毅、团结,集体感等素质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
这次学习主要是让我掌握了,一些选择加工余量,确定毛胚的形状,大小等的方法,以及学习巩固了绘制毛胚图等知识。
通过本次汽车工艺学课程设计,我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和步骤。这些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学习到的知识,以及自己一些坚毅等得素质的提升,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很深的影响。
第四篇: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连杆(精)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大头孔珩磨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大头孔珩磨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大头孔珩磨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大头孔珩磨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大头孔珩磨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大头孔珩磨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大头孔珩磨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大头孔珩磨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小头孔粗镗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小头孔粗镗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小头孔粗镗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小头孔粗镗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小头孔粗镗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小头孔粗镗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小头孔粗镗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小头孔粗镗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三)系部: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连杆大头侧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四)系部: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钻小头孔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钻小头孔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钻小头孔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钻小头孔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钻小头孔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钻小头孔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钻小头孔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钻小头孔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五)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连杆体后平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六)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夹具设
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连杆盖结合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七)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大头孔粗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大头孔粗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八)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连杆盖锁口槽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九)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盖后平面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盖后平面加工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十)系部: 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 0340132_ 班级: 本汽设101
一、设计题目: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及小头孔珩磨工序夹具设计
二、主要内容:
1.毛坯选择;
2.连杆加工工艺路线制定; 3.小头孔珩磨工序具体内容确定; 4.小头孔珩磨工序夹具设计;
5.确定生产类型(产量可自己确定或直接设定生产类型)。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
1.填写工艺过程卡时,除小头孔珩磨工序,其它工序机床确定名称,夹具确定类型,刀具与量具也确定名称;
2.工艺路线制定因是同一个零件,必须独立完成; 3.同组夹具结构必须有差异;
4.必须按时完成、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5.完成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夹具装配总图一张、连杆体零件图一张、工艺过程卡片及小头孔珩磨工序卡片各一份;
6.不校核设计能力,若要校核自己确定年产量(中批或大批生产或大量生产)。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1.确定生产类型(设定为中批或大批量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小头孔珩磨工序及相关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小头孔珩磨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夹具设计必须满足△d≤T/3。
五、进度安排(设计共两周10天)
1.准备一天(课程设计工艺讲解、画图工具准备、借阅相关工具书和资料等);
2.画零件图一天; 3.制定工艺路线两天;
4.确定小头孔珩磨工序具体内容一天; 5.夹具设计及完成总装图三天; 6.完成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两天。
六、推荐参考资料(不少于3篇
1.王宝玺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王凡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肖继德、陈宁平主编.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指导教师: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五篇: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题目名称: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 机械制造工艺学
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XX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 X 班 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录
前言...............................................................................3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3 技术要求分析...................................................................3 零件的工艺分析.................................................................3...................................................................................3
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3 选择毛坯.......................................................................3 毛坯尺寸的确定.................................................................4
3、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5 定位基准的选择.................................................................5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5 制定艺路线.....................................................................6
4、工序设计........................................................................7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7 选择机床 根据工序选择机床..................................................7 选用夹具...................................................................7 选用刀具...................................................................8 选择量具...................................................................8 确定工序尺寸...................................................................8
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0 切削用量。...................................................................10 基本时间......................................................................12
6、夹具设计.......................................................................12 定位方案......................................................................12 分度设计......................................................................13 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13
7、结论..........................................................................14 参考文献..........................................................................14 致 谢............................................................................15 附录..............................................................................15
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 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是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工作。本文论述的是输出轴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着重于几个重要表面的加工,具有一定的尺寸、形状、位置要求,还有一些强度、表面粗糙度要求等,然而这些都会在文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制造;输出轴;加工工艺;夹具;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也相信通过课程设计能将零碎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系统而全面的做好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一个阶段总结,是对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的一个实际应用过程。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设计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恳请老师给予指导。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技术要求分析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车床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零件的材料为45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综合技术要求等文件,选用铸件。
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
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圆柱表面,10个φ20的通孔,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高,大部分是IT6级;粗糙度方面表现在键槽两侧面、φ80内圆柱表面为Ra3.2um,大端端面为Ra3.2um,其余为Ra12.5um,要求不高;位置要求较严格,表现在φ55的左端面、φ80内孔圆柱面对φ75、φ60外圆轴线的跳动量为0.04mm, φ20孔的轴线对φ80内孔轴线的位置度为φ0.05mm,键槽对φ55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为.0.08mm;热处理方面需要调质处理,到200HBW,保持均匀。通过分析该零件,其布局合理,方便加工,我们通过径向夹紧可保证其加工要求,整个图面清晰,尺寸完整合理,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选择毛坯
毛坯种类的选择决定与零件的实际作用,材料、形状、生产性质以及在生产中获 3
得可能性,毛坯的制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型材
2、锻造
3、铸造
4、焊接
5、其他毛坯。根据零件的材料,推荐用型材或锻件,但从经济方面着想,如用型材中的棒料,加工余量太大,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还增加机床,刀具及能源等消耗,而锻件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和抗扭强度,冲击韧性常用于大载荷或冲击载荷下的工作零件。本零件生产批量为中批量,所以综上所叙选择锻件中的模锻。
毛坯尺寸的确定
毛坯(锻件)图是根据产品零件设计的,经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知精车-半精车-粗车各余量,从而可得毛坯余量<或查表得到>,见表1。铸件的外圆角半径按表5-12确定,内圆角半径按5-13确定。结果为:外圆角半径:r2;内圆角半径:R3。按表5-11,外模锻斜度5,内模锻斜度7。下图为本零件的毛坯图
图1毛坯图
Fig 1 t rough map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
定位基准的选择
本零件为带孔的管状零件,孔是其设计基准(亦是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应选孔为定位基准,即遵守“基准重合”的原则。具体而言,即选48孔及一端面作为精基准。由于本零件全部表面都需要加工,而孔作为精基准,应先进行加工,因此应选外圆及一端面为粗基准。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阶段的划分
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往往不可能用一道工序来满足要求,而要用几道工序逐步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和合理地使用设备、人力,零件的加工过程通常按工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①粗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因此,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去除内孔,端面以及外圆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并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如加工φ176、φ
55、φ60、φ65、φ75外圆柱表面。②半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使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如φ
55、φ60、φ65、φ75外圆柱面,φ80、φ20孔等。
③精加工阶段:其任务就是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留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并可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目标是全面保证加工质量。
基面先行原则
该零件进行加工时,要将端面先加工,再以左端面、外圆柱面为基准来加工,因为左端面和φ55外圆柱面为后续精基准表面加工而设定的,才能使定位基准更准确,从而保证各位置精度的要求,然后再把其余部分加工出来。
先粗后精
即要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再安排精加工工序,粗车将在较短时间内将工件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切掉,一方面提高金属切削效率,另一方面满足精车的余量均匀性要求,若粗车后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的要求时,则要安排半精车,以此为精车做 5
准备。
先面后孔
对该零件应该先加工圆柱表面,后加工孔,这样安排加工顺序,一方面是利用加工过的平面定位,稳定可靠,另一方面是在加工过的平面上加工孔,比较容易,并能提高孔的加工精度,所以对于输出轴来讲先加工φ75外圆柱面,做为定位基准再来加工其余各孔。
工序划分的确定
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工序集中是指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较多,工序集中使总工序数减少,这样就减少了安装次数,可以使装夹时间减少,减少夹具数目,并且利于采用高生产率的机床。工序分散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中进行,每道工序的内容很少,最少时每道工序只包括一简单工步,工序分散可使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刀具等比较简单,机床调整工作简化,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也要求低些。
综上所述:考虑到工件是中批量生产的情况,采用工序分散
辅助工序的安排:辅助工序一般包括去毛刺,倒棱角,清洗,除锈,退磁,检验等。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金属的加工性能,热处理主要分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和内应力处理等,本零件CA6140车床输出轴材料为45钢,在加工过程中预备热是消除零件的内应力,在毛坯锻造之后。最终热处理在半精车之后精车之前,按规范在840℃温度中保持30分钟释放应力。
制定艺路线
按照先加工基准面,先粗后精,基准统一等原则,该零件加工可按下述工艺路线进行。
工序1 粗车圆柱面φ176及端面。
工序2 粗车圆柱面φ
55、φ60、φ65和φ75和及台阶面。工序3 精车φ176外圆柱面及倒角。
工序4 半精车圆柱面φ
55、φ60、φ65和φ75和及台阶面。工序5 精车圆柱面φ
55、φ60、φ65和φ75和及台阶面。工序6 倒角。
工序7 粗镗内孔φ50、φ80、φ104。工序8 精镗内孔φ50、φ80、φ104。工序9 钻孔10³φ20。工序10 扩孔10³φ20。工序11 铰孔10³φ20。工序12 铣键槽16³10。工序13 钻斜孔2³φ8。工序15 去毛刺。工序15 终检。
工序设计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选择机床 根据工序选择机床
(1)工序1、2、3、4和5是粗车和精车。各工序的工步数不多,大批大量生产不要求很高的生产率,故选用卧式车床就能满足要求。本零件外廓尺寸不大,选用最常用的CA6140型卧式车床。
(2)工序7、8为镗削。由于加工的零件外廓尺寸不大,又是回转体,故宜在车床上镗孔,选用C616A型卧式车床。
(3)工序12铣削。工序工步简单,外廓尺寸不大,考虑本零件属成批大量生产,所选机床使用范围较广泛为宜,故可选常用用的X61W型铣床能满足加工要求。
(4)工序9、10和11是扩、钻、铰孔。可采用专用的分度夹具在立式钻床上加工,故选用Z525。
选用夹具
本零件除铣销,钻小孔等工序需要专用夹具外,其他各工序使用通用夹具即可。前车销工序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和心轴。
选用刀具
由于刀具材料的切削性能直接影响着生产率,工件的加工精度,已加工表面质量,刀具的磨损和加工成本,所以正确的选择刀具材料是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部分,刀具应具有高刚度,足够的强度和韧度,高耐磨性,良好的导热性,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抗粘接性,化学稳定性。由于零件车床输出轴材料为45钢,推荐用硬质合金中的YT15类刀具,因为加工该类零件时摩擦严重,切削温度高,而YT类硬质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尤其具有高的耐热性,在高速切削钢料时刀具磨损小寿命长,所以加工45钢这种材料时采用硬质合金的刀具。粗车外圆柱面: 90°半精车,精车外圆柱面:前角为90°的车刀。钻头:高速钢刀具,直径为φ30;直径为φ18;扩孔钻:直径为φ19.8;铰刀:直径为φ20。镗刀,刀杆长度为200.B³H=16³25。
选择量具
本零件属大批大量生产,一般配情况下尽量采用通用量具。根据零件表面的精度要求、尺寸和形状特点,参考参考文献[4]》相关资料,选择如下:读数值0.02、测量范围0~150游标卡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0~150游标卡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50~125的内径千分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50~125的外径千分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50~125的内径百分表(表5-108)。
确定工序尺寸
确定圆柱面的工序尺寸 圆柱表面多次加工的工序尺寸只与加工余量有关。前面已确定各圆柱面的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应将毛坯余量分为各工序加工余量,然后由后往前计算工序尺寸。中间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确定。本零件各圆柱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表面粗糙度见下表:
表3外圆柱面φ176 轴段加工余量计算
Tab3
工序间
工序名称
余量/mm 精车 粗车 毛坯 2 3
经济精度/mm
IT10 IT12 ±2
表面粗糙度Ra/μm
6.3 12.5
尺寸/mm 176 179 181
尺寸公差/mm
工 序
工序基本
标注工序
1760.14
1790.4
1812
表4外圆柱面φ55轴段加工余量计算
Tab4
工序间
工序名称
余量/mm 精车 半精车 粗车 毛坯 1.0 1.5
经济精度/mm
IT6 IT10 IT12
表面粗糙度Ra/μm
1.6
尺寸/mm
尺寸公差/mm
工 序
工序基本
标注工序
57.5 60
550.019 560.120 57.50.3
602
3.2
6.3 2.5
±2
Tab5
表5φ60轴段加工余量计算
工序间
工序名称
余量/mm 精车
半精车
粗车 毛坯 1.0 1.5
工
序
经济精度/mm
表面粗糙度Ra/μm
工序基本尺寸/mm
标注工序 尺寸公差/mm
IT6 IT10 IT12 ±2
1.6 3.2 6.3
62.5 65
6000.019
6100.120
2.5
62.500.30
652
表5φ65轴段加工余量计算
Tab5
工序间
工序名称
余量/mm 精车
半精车
粗车 毛坯 1.0 1.5
经济精度/mm
表面粗糙度Ra/μm
尺寸/mm
尺寸公差/mm
工
序
工序基本
标注工序
IT6 IT10 IT12 ±2
Tab5
1.6 3.2 6.3
67.5 70
6500.019 6600.120
2.5
67.500.30
702
表5φ75轴段加工余量计算
工序间
工序名称
余量/mm 精车
半精车 1.0 1.5
工
序
经济精度/mm
表面粗糙度Ra/μm
工序基本尺寸/mm
标注工序 尺寸公差/mm
IT6 IT10
1.6 3.2
76
7500.019 7600.120
粗车 毛坯 2.5
IT12 ±2
6.3
77.5 80
77.500.30
802
表5φ104内孔加工余量计算
Tab5
工序间
工序名称
余量/mm 精镗
粗镗
毛坯 1.8 3.2
经济精度/mm
表面粗糙度Ra/μm
尺寸/mm
尺寸公差/mm
0.035 1040工
序 工序基本标注工序
IT7 IT10 ±2
3.2 6.3
103.2 99
0.140 103.20 992
表5φ80内孔加工余量计算
Tab5
工序间
工序名称
余量/mm 精镗
粗镗
毛坯 1.5 2.5
经济精度/mm
表面粗糙度Ra/μm
尺寸/mm
尺寸公差/mm
0.030 8000.12 78.50工
序 工序基本标注工序
IT7 IT10 ±2
3.2 6.3
78.5 76 762
表5φ50内孔加工余量计算
Tab5
工序间
工序名称
余量/mm 精镗
粗镗
毛坯 1.5 2.5
经济精度/mm
表面粗糙度Ra/μm
尺寸/mm
尺寸公差/mm
0.025 5000.1 48.50工
序 工序基本标注工序
IT7 IT10 ±2
3.2 6.3
48.5 46 462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切削用量包括背吃刀量ap、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v。确定顺序是确定ap、f,再确定v。本说明书选取工序1粗车外圆55mm为例确定其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切削用量。
本工序为粗车。已知加工材料为45钢,锻件,有外皮;机床为CA6140型卧式车
床,工件装夹在三爪自定心卡盘中。
确定55mm外圆的切削用量。
所选刀具为YT15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根据表5-112,由于CA6140机床的中心高为200mm,故选用刀杆尺寸B³H=16mm³25mm,刀片厚度为4.5mm。根据表5-133,选择车刀几何形状为卷槽带倒棱型前刀面,前角012,后角06、主偏角90、,副偏角10、刃倾角s0、刀尖圆弧半径0.8mm。
(1)确定背吃刀量ap 由于粗车双边余量为2.5mm,则ap=2.25mm。
(2)确定进给量f 根据表5-114,在粗车钢件、刀杆尺寸为16mm25mm、ap3mm、工件直径为60~100mm时,f0.5~0.9mm/r。按CA6140机床的进给量选择f0.65mm/r。确定的进给量尚需满足机床进给强度的要求,故需进行校验。
根据表5-55,CA6140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进给力Fmax3530N。
根据表5-123,当钢材b570~670MPa、aP2.0mm、f0.75mm/r,r45,v65m/min(预计)时,进给力Ff760N。
Ff的修正系数为k0Ff1.0,ksFf1.0,kkFf1.17,故实际进给力为Ff7601.17N889.2N,由于FfFmax,所选的f0.65mm/r可用。
(3)选择车刀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表5-119,车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1mm,可转位车刀耐用度T60min。
(4)确定切削速度v 根据表5-120,当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加工钢材时,aP2.0mm,f0.75mm/r时,切削速度v97m/min。
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sv0.8,tv0.65,Tv0.81,Tv1.0,Mvv1.0表2-9。则有:v970.80.650.81m/min40.9m/min 1000v100040.9nr/min203.4r/min
d64按CA6140机床的转速选择n185r/min3.08r/s,则实际切削速度v37.2m/min。
最后确定切削用量为:
ap1.25mm,f0.65mm/r,n185r/min,v37.2m/min。
基本时间
确定粗车外圆55的基本时间t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式4-23车外圆基本时间为: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式4-23车外圆基本时间为:
TjLll1l2ii fnfn式中:l83.4mm,l1i1
aptan(2~3)2mm,l20,f0.65mm/r,n3.08r/min,则Tj83.42s43s
0.653.08其余工步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计算从略
夹具设计
本夹具是第11道工序钻28通孔的专用夹具。刀具为直柄麻花钻8-L GB/T 6135.3-1996。
在给定的零件中,对本步加工的定位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是自由公差,定位要求较低。因此,本设计的重点应在卡紧的方便性与快速性以及实现钻孔的分度上。下面是夹具设计过程:
定位方案
夹具特点,工件以另一端面和键槽定位,通过轴心,用螺栓夹紧。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分度副间有污物时,不直接影响分度副的接触。缺点是无法补偿分度度间的配合间隙对分度精度的影响。分度板孔中一般压入耐磨衬套,与圆柱定位销采用H7/g6配合。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28夹具装配图 Fig 3
26fixture assembly
分度设计
通过分度盘来实现。拧紧螺母,并通过开口垫圈将工件夹紧。转动手柄,可将分度盘松开。此时用捏手将定位销从定位套中拔出,使分度盘连同工件一起回转180°,将定位销重新插入定位套中,即实现了分度。再将手柄转回,销紧分度盘,即可进行加工。
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
本工序加工是钻削可估算其夹紧力,其为螺旋夹紧机构。实际效果可以保证可靠的卡紧。
根据公式:
`MQWK[r`tan1rZtan(2)]10
MQ——原动力(N²mm)WK——实际所需夹紧力
r`——螺杆端部与工件间的当量摩擦半径(mm)
rZ——螺纹中径之半(mm)——螺纹升角(°)
1——螺杆端部与工件间的当量摩擦角(°)
``——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2cot2tan2 cos0——除螺旋机构以外的效率,其值为0.85~0.958。
参数:Wk = 100
使用快速螺旋定位机构快速人工卡紧,调节卡紧力调节装置,即可指定可靠的卡紧力。结论
此次课程设计确定了填料箱盖从铸件毛坯到成品在大量成批生产时的工艺过程,同时也设计了其中一道钻孔工序的夹具。
作为本学期的最后一次课程设计,需要我们综合前阶段所学习的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同时还要运用数学、力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以及设计手册上的标准。所以此次课程设计是我们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的巩固,也是一个总结。
参考文献
[1] 陈宏钧.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徐学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14
[4] 崇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胡农.车工技师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王光斗.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 曾庆福.机械制造工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8] 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 王启平.机床夹具设计 [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10] 陈宏钧.车工实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 艾兴.切削用量简明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致 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最终解决了困难。而且,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附录
附录1:零件图 附录2:工艺卡 附录3:夹具零件图 附录4:夹具装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