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速度说课稿
加速度说课稿
黄冈天有高中
伍超英
我选用的教材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人教社出版。今天我们学习本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部分对此章节进行讲解: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 系判断运动性质;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 化率三者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准确的使用加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能用v--t图像计算加速度的大小,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地位作用及知识结构
本章节(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之一,并且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的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在具体的事例中,要求学生了解“速度大”“速度变化大”和“速度变化快慢”含义的不同。同时,通过旁批提醒学生注意“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不同。
用v—t图像描述运动速度变化,可以直观和形象地认识速度的变化规律。比如图线是斜线,说明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即加速度是恒定的。这对理解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关系也是很有利的。学生通过教材设置的“思考与讨论”和“科学漫步”栏目的内容,在图像中认识变化率,可以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并进一步对图像加以理解。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速度的变化量·变化率的联系及区别;
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难点:对加速对的理解。
二·说教具
幻灯图片,多媒体课件,资料图片,三角板等。
三·说方法
1·教学方法及理由作用
(1)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2)探究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3)类比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4)讲授法-----配演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2·学习方法及理由作用
(1)类比法------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易于掌握。(2)讨论归纳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引起兴趣,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四·说程序
1·过程框架及时间分配(1)新课导入(5分钟)
前面,我们刚学过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速度的矢量性(有大小有方向),并且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速度经常是变化的,比如说,我们课本中“思考与讨论”提到的(普通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启动问题)。下面,请大家针对材料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为了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物理学引入了新的物理量---------加速度,这也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讨论的课题。(2)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
Ⅰ﹑理解掌握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Ⅱ﹑知道加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初步理解式中各量间的关系,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Ⅲ﹑能理解速度大小·速度变化大小·加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3)新课教学(10分钟)
Ⅰ﹑概念的引入[比值定义加速度(类比速度)] 公式(a=△v/△t)﹑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Ⅱ﹑加速度矢量性的讨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a的方向与△v的方向一致
特殊运动讨论:直线运动(加速/减速)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4)互动探究(10分钟)Ⅰ﹑思考与讨论 Ⅱ﹑说一说 Ⅲ﹑科学漫步 Ⅳ﹑注意旁批
Ⅴ﹑举例说明,问题解决(5)课堂总结回顾(2分钟)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加速度),知道它是矢量,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6)课堂练习及作业提示(8分钟)Ⅰ﹑讨论:课后习题(2)(3)Ⅱ﹑作业:课后习题(4)
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化解。
(通过:讲解﹑讨论﹑举例﹑比较﹑互动﹑练习等深化)
五·说板书 本章节板书设计(分两大块:主板与副板)
主板书
副板书
一﹑加速度
1﹑出示学习目标:①②③ 1﹑概念:
2﹑思考与讨论及旁批 2﹑公式: 单位:
3﹑说一说
3﹑物理意义:
4﹑科学漫步(变化率)二﹑加速度矢量性讨论(方向性)1﹑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2﹑简单讨论直线运动中的加速与减速: 三﹑物理数学方法
1﹑物理问题中数学的应用与服务: 2﹑问题转换与解决:
5﹑问题与练习: ①讨论 ②作业
第二篇:加速度说课稿
加速度说课稿
教学分析:
加速度是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力学教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力学与运动学相互联系的桥梁,即力是通过加速度把速度和位移建立了数量关系。学好加速度不仅对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良好开端。讲好上好这节课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和位移时间图象与速度时间
图象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思想,能积极主动与
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教学重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2、理解加速度的方向的判定。
3、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由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物理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的状态,对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是那么好理解,教学中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加速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通过一些不是很枯燥的方法来学习物理。所以,我想通过这两种方法。
情景激励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比较法:启发学生建立类比的思想,通过比较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自发的找到其中的不同点。感受到物理的奥妙之处。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3)个位移—时间图象,(静止、同向匀速、反向匀速)一方面复习了上节课讲的图像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把位移改为速度,同样的图像,意义就不
一样了。通过图像上的读数可以看出相同的时间速度的改变是相同的。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判断改变的快慢呢?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
定义:物体的速度变化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VtVo tt
物理意义:它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s2
方向:回到刚才的图象(2),我们看出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变大(加速运动),那么我们计算一下这时候的加速度a>0
图象(3),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变小(减速运动),那么我们算一下这时候的加速度大小。a<0
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加速的有符号的差别。那么符号在运动学里面代表的是方向而不是大小。我们再根据公式中的aVVtV0 tt
其中,若加速行驶时,Vt>V0,V>0,同样a>0,也就是说当物体做加速行驶时候,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是相同。
若减速行驶时,Vt<V0,V<0,同样a<0,体做减行驶时候,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是相反。
归纳下来,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变化量V的方向是一样的。
二、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速度和加速度什么不是有必然的联系呢?
a越大,v越大吗?
V越大,a越大吗?带着这两个疑问计算下面的题。
我们通过几个实际例子看一下,它们的加速度存在什么规律没?
A、初速度0.2末速度0.5,所用时间是0.0000002s B、初速度10000末速度15000,所用时间100000s 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算一下,让学生得出加速度和速度是没有关系的布置作业导与学P18,17
各环节的时间安排
复习上节课知识:1分钟
加速度:20分钟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15分钟
做练习:5分钟
总结:4分钟
板书设计:
一、加速度:
定义:物体速度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的比值。
aVVtV0tt
方向: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一样的。
二、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a越大,v越大吗?
V越大,a越大吗?
结束语:谢谢大家,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篇: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贯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转变,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说课的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加速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也是本章最后一节。是运动和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基础上一个较大的知识跨度,其在下一节讲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牛顿运动定律中,是联系力和运动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后来的机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将为以后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奠定知识基础。同时,它又是一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
在前面四节的内容学生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理解了速度的概念,并认识了速度-时间图象,能判断物体速度起来越大或速度越来越慢情况下的速度图像。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物体运动学中运动的描述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特点
教材用去繁就简的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后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思考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仿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这样就能顺应学生的理解水平,又在此概念上留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待学生日后深化。之后教材展示飞机起飞、迫击炮发射等具体的事例,要求学生了解“速度大”“速度变化大”和“速度变化快慢”含义的不同。同时,通过旁批提醒学生注意“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不同。然后借用速度图示法,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用v—t图像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速度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教材设置的“思考与讨论”和“科学漫步”栏目的内容,在图像中认识变化率,可以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
3、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三者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准确的使用加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在建立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参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学会用类比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作风,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中,感受研究问题的乐趣,养成分析物理概念的严谨态度和习惯;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由于学生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概念,加上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在加速和减速直线运动中,弄清楚加速度的方向是本节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上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
(1)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运动快慢的描述,初步体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于变化快慢也有感性的认识。
(2)学生所欠缺知识和能力: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运动了多少路程、位移、运动的快慢,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对于速度的快慢缺少感性认识;,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在头脑中很难形成“加速度”的概念。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会用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目标。因此,巧用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讨论和交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为了满足新课标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类比法和讲授法:
1、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选用了(1)案例分析法:直观形象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3)探究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4)类比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5)讲授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类比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近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强调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再谈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思想;指明瞬时速度的矢量性,平均速度的矢量性,为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铺垫;
1、引入新课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用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有速度,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逐层深入,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视频1:播放城市中繁忙的交通夜景。(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是有快慢和方向的,即运动物体具有速度,速度有大小和方向)视频2:观察公路上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知道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不同,即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视频3:观察火车进站的运动过程和运载火箭发射的运动过程。(让学生知道物体的速度是会变化的,速度变化是有快慢的)
然后再根据教材“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后的运动过程”这一实例,先让学生思考,谁的速度“增加”得比较快?分组讨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
1、在速度变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时间用的越短,速度变化越快。结论
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再提出:如何比较时间不同、速度变化量不同的情况下,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引导学生类比描述时间不同、位移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从而引入新的物理量—加速度。
2、讲授新课
(1)加速度概念: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表示为a(2)类比: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物体置变化快慢定义式; 加速度: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 让学生猜想定义式:
让学生依照公式写出a的单位:m/s2读:米每二次方秒(3)什么是速度变化量
先介绍速度在一维坐标轴上的表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计算方法,再说明△v的计算。(4)加速度的方向 △v是矢量差,也是矢量。而t是标量,故a的方向与实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研究a的方向实际上是研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用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5)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设计实例进行探究:汽车加速、减速的不同情况。引领学生小结加速度和初速度方向的关系:速度增加,a与Vo方向相同;速度减小,a与Vo方向相反。
(6)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速度和加速度对初学者来说易混淆,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澄清。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加速度大则速度大,加速度小则速度小,加速度为0则速度为0,这三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②、加速度大则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小速度变化小,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化。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何特点? 师生互动解决以上问题。
3、课堂小结
①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科学概念,它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变化,加速度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速度变化慢,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有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是代数意义上的正负,直线运动中只有两个方向,可用正负表示,往后的应用中为避免出错,一般规定Vo为正向;
③只是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之一,加速度的大小不由三个量决定。
4、布置作业
课后的问题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四篇: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新课标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5节的内容。我将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教学设计。
加速度是运动和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将为以后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奠定知识基础。加速度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机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同时,它又是一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编者考虑到高一学生现在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用去繁就简的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仿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这样既能顺应学生的理解水平,又在此概念上留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待学生日后深化。
教学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运动快慢的描述,初步体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于变化快慢也有感性的认识。但另一方面,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快慢,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在头脑中很难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所以,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建立加速度的概念,而教学的难点,是明确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通过课本的学习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3.正确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这三个物理量。4.熟知v-t图像中各个量的表示方式(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分析v-t图象计算加速度的大小,体会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运用图像和比值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
1、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体会建立概念的必要性
学生对加速度认识的快慢,与如何引入加速度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学中应该首先利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对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是有意义的。因此,新课开始,教师先播放摩托车、汽车、飞机比赛的视频,然后让学生从初速度、初初始时间段速度变化量、极限速度等方面分析出现视频所示现象的原因。通过教师提问,引导,让学生明确研究速度变化快慢是有意义的,因此需要引入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2、通过类比,建立加速度概念
通过上面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三者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导学生回顾定义速度概念的方法,得出用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引入加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课件展示飞机起飞前在地面上滑行,可以在30s内,速度由零增加到81m/s,汽车急刹车时,可以在3s内速度由18m/s减小到零,让学生运用加速度公式计算飞机起飞前和汽车急刹车的加速度为多少。再引导学生分析计算结果,明确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3、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对加速度方向的认识取决于对速度变化量的认识,而速度变化量对初学矢量的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学生很难将速度和速度变化区别开。
教师采用课件展示物体在固定时间段内的速度大小与方向,让学生计算速度变化情况以及加速度,引导学生比较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的关系,并强调产生负号的意义。通过对各物理量的计算和比较,使学生对变化量、变化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后续的运动学的知识打下基础。
4、v-t图象
引导学生通过v-t图象观察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在图象中怎样表示速度的变化,怎样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并计算物体的加速度。让学生明确曲线的倾斜程度反映加速度的大小,能利用斜率比较不同曲线加速度的大小。
引导学生通过v-t图象了解速度与速度变化率的关系,并结合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一起分析,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明确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因而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5、巩固提高、联系生活
让学生结合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联系并与速度相比较,得到速度与加速度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并设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我们用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情况,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物理学习是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一、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v/t
二、a与v的关系
当a、v同向:加速
当a、v方向:减速
三、v-t图象
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第五篇: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 朱国君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是运动和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将为以后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奠定知识基础。加速度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机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同时,它又是一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编者考虑到高一学生现在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不急于从科学性、知识性的角度客观地、严密地阐述这一概念,而是用去繁就简的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仿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这样既能顺应学生的理解水平,又在此概念上留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待学生日后深化。而教材只是教学的平台,如何用好教材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知道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的区别;知道加速度方向和加速运动及减速运动之间的联系。(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区别速度和加速度,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读法;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在建立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参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学会用类比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2)、学会观察、分析、讨论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作风,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中,感受研究问题的乐趣,养成分析物理概念的严谨态度和习惯;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由于学生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概念,加上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在加速和减速直线运动中,弄清楚加速度的方向是本节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上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
2、学习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会用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目标。因此,巧用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讨论和交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人能学习,人人能掌握”。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启发;分组讨论;类比法等
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为了避免陷入满堂灌的误区,因此采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类比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的变化快慢: 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公式: , 这样能较好地顺应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同时又能更大程度地给学生予主动。充分体现“教”服务于“学”,“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另外,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领悟的情况,实现同时间、零距离教学反馈,灵活地对加速度的瞬时性做适当的拓展。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近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强调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再谈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思想;指明瞬时速度的矢量性,平均速度的矢量性,为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铺垫;
2、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汽车、摩托车、旅客列车速度变化的表格。
让学生分析讨论他们之间的速度变化,引出加速度概念——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表示为a 类比: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物体置变化快慢定义式:
加速度: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 让学生猜想定义式:
让学生依照公式写出a的单位:m/s2,读:米每二次方秒
3、什么是速度变化量
先介绍速度在一维坐标轴上的表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计算方法,再说明△v的计算。
4、加速度的方向
△v是矢量差,也是矢量。而t是标量,故a的方向与实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研究a的方向实际上是研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用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5、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这里我会设计实例:汽车加速、减速的不同情况。引领学生小结加速度和初速度方向的关系:速度增加,a与Vo方向相同;速度减小,a与Vo方向相反。
6、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速度和加速度对初学者来说易混淆,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澄清。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加速度大则速度大,加速度小则速度小,加速度为0则速度为0,这三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②、加速度大则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小速度变化小,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化。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何特点?
④、-4 m/s2﹤2m/s2
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师生互动解决以上问题。
7、课堂小结:
①、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科学概念,它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变化,加速度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速度变化慢,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有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是代数意义上的正负,直线运动中只有两个方向,可用正负表示,往后的应用中为避免出错,一般规定Vo为正向;
③、,只是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之一,加速度的大小不由三个量决定。
8、反馈:
①、为巩固本节所学内容,留典型书面作业; ②、搜集一些变速度直线运动例子理解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