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素质教育

时间:2019-05-14 03:2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素质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素质教育》。

第一篇: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素质教育

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素质教育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素质教育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素质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具有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等基本特征。此种学习方式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鉴于此,近几年来,上海部分高中学校,在市教委的鼓励下,就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近年来上海市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过程

上海探索性学习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基于以往教改的基础,吸收、借鉴了已取得的有关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从80年代以来开展的创造教育,较有影响的有向明中学、闵行中学、和田路小学、控江二村小学等。创造教育强调的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手脑结合等,都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当时创造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小制作、小发明、创造技法学习、创造性思维训练等,因而对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较有限。

到90年代初全面展开了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其中活动课程的设置为学习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三个板块的课

第 1 页 程设置使教学改革进入了课程开发领域,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上海市实验学校从1987年开始十年一贯制的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在课程教材改革方面已形成了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近年来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研究上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提出了主题式学习,课程微型化、模块化,体验性学习,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交互性等设想和做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崇明县从90年代开始探索、实施的生物学及农业科技教育的"三园"(校园、家园、田园)实践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及当地农业科技指导的教育资,将生物学及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研究及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近二三年来,上海的一些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引导下,特别是在****同志会见两院院士时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害不竭动力"讲话的鼓舞下,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更趋活跃。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市西中学的"高中自研式活动课"、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七宝中学的"人与自然"系列研究、进才中学的"学生科学院"、市二中学的"研究型课程"等。这种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模拟了科学研究的第 2 页 情境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体验,对传统的重在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突破。

二、上海推行研究性学习进而建设研究性课程的期望目标 第一,突破原有的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新型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新的生长点。

第二,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体现21世纪学校教育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第三,在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抓手,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在工作策略上,先从高中起步,再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初中及小学中、高年级推开;先从主题式的研究性学习入手,再发展到各种形式并存;先从活动课突破,再向选修课、必修课拓展。

三、目前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

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有相当的灵活性。目前,上海的学校一般是在活动课程的课时总量内,根据实际条件和各自的特长,设计各自的内容、实施形式、课时安排和评价方式。从类型上区分,大体有三种类型:

1、课题研究活动。各校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小课题研究(华

第 3 页 东师大二附中)、开放性问题解决(上海师大小教所)、长作业(上海市实验学校)、开放性主题研究活动(七宝中学)、研究性专题作业、专题研讨会、辩论会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取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主要形式,同时做到个体研究、小组研究和班组集体研究相结合,进行社会调查、现场观察、实验操作、问题讨论、资料搜集等。

2、综合课程。编制、开设由若干模块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在每一课程模块中,既有跨学科的有关知识传授,又有与之相配套的研究课题或各种形式的开放性、研究性作业(华东师大一附中、上海市实施学校)。

3、在分科课程中穿插设置综合性的专题。这种做法有利于在必修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矛盾,但实践难度较大。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文科交汇"系列,将综合性、社会性较强的主题穿插在政治等学科中,进行学习和讨论,效果很好。从组织形式和方法看,上海目前的实践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主要形式,并做到个体研究、小组研究、班级集体的探讨相结合。与以往相比,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更加积极。二是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问题讨论、资料查阅等已经成为学生常用的方法。与以往的学习相比,学习方法更为丰富多样,在社会性、实践性等方面尤其引人注目。从教学评价上看,主要的做法可分两种形式:

第 4 页(1)评价研究成果的质量。如小课题研究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研究过程严谨性,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完成的质量、达到的水平等。对成果质量的评价一般采取打分或评等等的形式,包括分选题、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不同项目赋予权重,然后综合评定分数或等第。

(2)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或质量。对学生参与程度的评价一般多采用鼓励性的评语及颁发奖状、证书的形式(如最佳创意奖、最佳组织奖等)。

四、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到建设研究性课程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建设研究型课程需要对所涉及到的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学校管理、教学方式、考试制度等各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改革。1、教材编制与师资培训。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始终是在统一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之下,广大教师对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较为陌生,因此要顺利地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课程建设,关键是要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积极性,转变他们的观念,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为此,在具体实施中应把教材编制与师资培训结合起来。另外,为了促进研究型课程建设,加强教材编制与审定的工作,还应将各个学校在这一方面原有探索成果的论定、完善和推广包括在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学校在选修和活动课领域的探索比较有特色,其中不乏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程的探索,对这些

第 5 页 学校已有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化提高是十分必要的。2、扩大学校开发课程的自主权。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各个学校自己的是否积极参与,同时也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是否有保障学校主动改革的政策。事实上,研究型课程在学校层面上已有不少实践,有的学校还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政策上要给学校的探索和创造留有余地和空间。3、探索新的评价方法。研究型课程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和方法,如小论文、设计方案展示、制作成果展示、口头答辩等。重在考察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水平。

4、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宗旨。在一项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原有的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改变,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方法组织,"换汤不换药",改革便无法推进。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探索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

5、拓展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形式。目前最常见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是按照学科分教研组,这种方式在实施分科课程体系时较有效,但对强化学科联系不利。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可以

第 6 页 考虑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小组或教研室,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寻求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案。跨学科教研组可以和学科教学组并存,互为补充。

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创造,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如关于"研究型课程"概念的科学性,研究型课程的评价问题、评价方法、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等等,这一切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实践和完善。但我们相信在积极的探索中,一种适应素质教育的学习模式和崭新的课程理念,必定会成熟和建立起来。

第 7 页

第二篇:开展勤工俭学 推进素质教育

开展勤工俭学

推进素质教育

北湖区石盖塘中心学校

谢春生

勤工俭学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育未来的国家栋梁的重担,不仅要传授给孩子们各种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孩子在品德方面的培养。要让孩子们学会继承和发扬传统,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勤工俭学,促进勤工俭学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如何开展勤工俭学,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利用勤工俭活动学抓好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愿当农民、好吃懒做的现象在一些学生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升高,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程度并非是成同步发展,而是相反;农村小学生对各类劳动参与率低,且参加情况差异大,越是辛苦花力气的劳动,参与率越低,因此学校开展劳动技术课,安排学生参观工厂或适度的劳动,使学生参与、了解、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劳动与创造、劳动与价值等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学生通过参加一些劳动,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从小养成自理、自立和动手创造的习惯,实际是很好的锻炼。让学生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情况下,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懂得了劳动创造收获,珍惜劳动果实,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道理。

二、利用勤工俭学抓好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勤工俭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搜集一些废旧材料用来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做一些工艺品,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废品还是很有用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三、利用勤工俭学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勤工俭学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并注重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对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努力实施,勤工俭学一定会在狠抓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勤工俭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勤工俭学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劳动之中。学生通过参加勤工俭学活动,能够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劳动者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及创造性劳动获得成功、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喜悦与兴奋,对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他们将来走进社会,独立开拓事业、求生存、求发展打下基础。

新时期中小学勤工俭学的思考与探索

北湖区石盖塘中心学校

谢春生

勤工俭学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教育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经济步入到了今天这个崭新时代,如何使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目前勤工俭学所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

1、思想认识方面。由于高考制度和就业压力,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一思想认识在人们心中已成定势。而在功课之外,参加其它一切活动,都认为是不务正业。

2、经济能力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完全可以承担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费用,加之学生勤工俭学创收效益比较小,特别是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使利用勤工俭学收入上学的观念更加淡化了。

3、教育方式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也相对溺爱,认为孩子小,不会干,在家很少安排参加家务劳动锻炼;学校教育中勤工俭学也不被重视,非考试课目要给统考课目让路,开展活动形式也相对单调、枯燥,没有新意,不被学生喜欢,使勤工俭学工作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发展状态。

4、安全稳定方面。由于安全无小事,所以人们都怕出事,不敢开展、不愿开展活动,给勤工俭学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

勤工俭学有两在功能:育人和创收。在过去的勤工俭学工作中,强调创收功能相对多一些,造成普遍认为勤工俭学就是挣钱。而现在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正和勤工俭学以实践教育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育人宗旨相一致,也正是大力发展勤工俭学的良好时机,因此,学校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调整方向、找准位置,努力为素质教育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与时俱进,调整发展方向,树立勤工俭学要以育人为主的观念。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需要创新型和实践型的人才,所以竞争就是能力的较量。勤工俭学正是通过劳动实践,来完成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链接,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它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学生与社会接触最直接的平台,因此,我们要全新认识勤工俭学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方法。

2、深刻理解勤工俭学的“迁移价值”。勤工俭学是一种教育手段,对学生可以进行动手能力、意志品质、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例如:在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时,我分给每个学生一粒种子,一个花盆,要求他们培养种子开花。要想开花,第一,必须有诚实的态度,要付出辛勤和汗水,经过踏实认真的动手劳动,挑选土壤、细心种植、施肥浇水,种子才会发芽,如果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只有失败的结果。第二,能够培养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从种下种子到发芽开花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等待是考验学生的耐心,管理是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如果只有三分钟的热情,种下后就不管不问,或者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其结果可想而知。第三,能够激发钻研和探索的积极性,一样的种子,可长出的苗、开的花、枝叶的茂盛程度各不相同,同学们常提出许多为什么,观察、探讨、分析、交流,无形中培养了钻研探究的自觉意识。第四,有助良好同学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在种花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克服,知道了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建立了和谐的同学关系,具有了良好的道德意识。召开总结会时,同学们个个涌跃发言,大谈养花经验和明白的道理,说种花不但要动手,而且要动脑;种花只是几个月时间,都要付出这么多的汗水和心血,爸爸妈妈养育我们十几年,所操的心和付出的代价就更多了,听到等等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语,我感到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学生们能明白这么多道理,恐怕说教是无法达到的。这也就是勤工俭学的“迁移价值”的作用。

三、以育人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勤工俭学活动,迎得学生的喜欢和社会的支持 勤工俭学要想全面开展,活动内容必须丰富多彩、新鲜有趣。只有内容科学化、形式多样化,才会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参于的积极性,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肯定。

首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家长要多联系沟通,把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优秀品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学校通过“劳动实践课”、“家庭劳动实践室”等活动的开设,为学生搭建充足的劳动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各项有益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家里引导孩子主动承担必要的家务劳动,学会洗衣做饭、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家长绝不能越俎代疱。通过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逐步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目的,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其次,组织学生参加农业劳动和工业生产,开扩学生视野。如组织学生到桔柑园中参加施肥、浇水、拦尖等田间劳动,进行劳动实践,学习桔柑的生长、种植、管理知识和技术;带领学生到生产线上参观,让学生感受工业生产的紧张和严密,明白劳动是要科学知识作为支撑的,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当不了科学家,也要努力学好知识,当好农民和工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人。

第三,要紧密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实现勤工俭学育人的最大化。单纯的劳动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只有把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有的放矢的活动;选择合适的形式和内容,与学生的社会感触和生活体验相对应,促进他们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得当的总结和奖励,劳动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对劳动情况认真归纳点评,对表现突出的给予表扬和奖励,树立模范先进,对不积极或不认真的,指出不足、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伟大,行为和思想共同进步。

总之,勤工俭学具有育人和创收的双重功能,其育人作用不言而喻;它在筹措教育经费和助学帮困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所以,我们只要坚持发展方向不动摇、开扩思路、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勤工俭学一定会拥有美好的前景、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三篇:开展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开展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2002-03-22 11:40:24 管彦丰 吴端辉

一、实施科技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一,由于科技文化素质是青少年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技教育的重点是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知识,学习科学的方法,确立科学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培养他们广泛的科技兴趣,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同时,培养他们开拓创新、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第二,当前的教育改革正处于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我校以加强科技教育来促使学校课改向纵深发展,在落实科技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创造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种类教育活动,有利于学校形成自己鲜明的面向未来的办学特色。

第三,青少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生机、充满希望的群体,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因而科技教育的实施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跃他们的身心,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健全管理网络是实施科普教育的保证

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构建学校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步骤,它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扬长避短,寻找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因校制宜,构建学校素质教育模式;整体优化,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我校正是通过以上三步骤,构建了科技教育的管理网络。我校科教管理的网络,以校制订的“实施方案”为中心,它的主要内容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健全管理网络,设学校科教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德育教导主任任副组长,中学部教导主任、团队教师、小学部教导主任、科技总辅导员(兼兴趣活动教研组长)、退休返聘的科技教育骨干教师和总务主任等六人为组员。

2、由组长负责制订学校科技教育的近期及远期规划,副组长制订计划。

3、对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项目及每年的“爱科学月”活动要定期研究、制订计划、检查落实。每学期末或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资料保存完好齐全,交档案室保管归档待查。

4、建立科技工作会议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的工作会议。每学期召开1--2次扩大到行政班子、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及有关的任课教师的工作研讨会。

5、规范校评估机制,结合学校管理改革,加强对科技教育优秀教师及学有所长学生的表彰和奖励。

6、把教师的科技教育工作作为业务考核、评选先进及职称评聘依据之一。

7、设立专项基金,以表彰、激励在科技教育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或有突出表现的师生。

(二)落实措施,强化主渠道的科技教育

1、每学期制订科技教育的计划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由领导小组督促、指导并评价落实情况。

2、必修课任课教师要在备课时寻找课文知识与科技教育的结合点。从学科特点出发,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其他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造才能。

3、各备课组长必须在教学进度表中写明教学计划、进度,注明各阶段的德育渗透点及科技教育落实点。

4、各教研组或备课组必须在每学期举办1--2次结合学科特点的科技知识讲座或竞赛。

5、创设条件,采用内外结合的办法组建一支科技教育的师资队伍。要求每位教师除本学科的必修课教学外,必须具有必修课、活动课的教学能力,特别要鼓励教师从事科技方面的教学。

6、进一步调整活动课程中各类活动项目,加强科技教育的比重。班团队活动、阅览活动、社会实践、考察等活动都要有意识地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做到参加兴趣活动、科技类小组的人数为全校学生总数的35%以上。

7、加强活动课程教育管理,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员、定内容,有机有序地培养好有科技特长的人才。

8、建立全校性每周(三)一次的科技教育晨会制度。由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校内外其他教师轮流执教,对学生进行定期的科普教育。并由专人负责定期(每二周一次)出好“尚文科技角”黑板报。

(三)认真规划,稳中有升地开展各类课外、校外科技活动

1、由团队组织及各教研组(备课组)分工负责,组织好科技讲座、黑板报、广播宣传工作、社会考察活动、科技比赛、知识竞赛、科技活动成果展览等各种活动。

2、每年开展一次为期一个月的,有鲜明主题的“爱科学月”活动。在历年开展此项活动的基础上,要做到既发扬传统特色,又力求创新突破,稳中有升地搞好这项深受师生欢迎的活动,继续做到师生广泛参与(参与率学生达100%,教师达80%以上)。

3、鼓励师生踊跃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科技传播活动,并努力争取社区对学校科技教育的支持,建立一支由校外科技工作者组成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

(四)开展研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总结

1、结合学校“活动课程教育研究”和“一般智力学生创造才能培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摸索、总结科技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规律。

2、结合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新模式的试验工作,探索、研究在九年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序列、内容、形式,以形成学校科技教育的网络。

3、研究科技教育与创立学校特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4、研究科技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相互关系,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实施科普教育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基础

我校把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作为实施“转轨”的突破口,所取得的成果也证明了实施科普教育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基础。我校科普教育的“实施方案”实施后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一)学科渗透,师生教学相长

我们学校的教师在经过12年课改的实践以后,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由于我校自1991年起试用的新教材又特别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不管在必修课、选修课还是在活动课,都把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进行科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与手段,尤其重视对学生创造才能的培养。为了适应培养能面向未来新型人才的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随之有了提高,可谓教学相长。

(二)活动普及,人人参与

科技教育在我校由于“兴趣活动”的课程的设置而早就成为一项参加人数众多的常规工作。全校有校内、外相结合的科技小组共20项47个,参加人数共占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两年前为39.49%)。而一年一度的“爱科学月”活动则成了人人参与的一项全校性大活动。

(三)表彰激励,科研成果丰富

随着学校科技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有所长的学生以及辛勤育人、成绩显著的教师不断涌现,学校相应地设立了评估与表彰激励机制。教导处每学期定期检查各科技小组的教学计划、进度和学生考评情况,把结果上报校长室,由校长在一年两次奖金结算时根据业绩进行奖励。为了

使学校科技教育更上一层楼,更好地办出学校的特色,有关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校领导及有关教师写了许多论文,不少论文还获了奖。

(四)创建特色,形成素质教育新模式

科技教育是中小学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我校在这方面坚持了11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始终特别注意因人因地制宜,不盲目模仿、照搬重点中学或硬件设备好的学校的做法,坚持走自己的路,探索创建自己行之有效的工作特色。而要使之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下面几个因素也是成败的关键。

首先,除必要的行政领导、科技专职教师参与外,团队组织的协作是一种十分好的组织形式。同时科技活动的开展,反过来也赋予德育活动以新的内容,可谓相辅相成。第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才能,要重视在学科教学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坚持不懈,必定会有成效。第三,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的建立,为学校科技工作争取社会的支持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第四,由于学校领导重视这项工作,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而且把这方面所得的奖励资金用于科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上,故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学校抓住了教育转轨的契机,主动迎接挑战,科学地处理好抓基础、抓常规、抓科研与创特色的关系。发动教师群策群力,创造性地把科普教育作为创建学校特色的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学校也因此而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学校。

四、几点问题和思考

(一)转变观念问题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老师认为科技教育是教学的陪衬,是兴趣活动或理工学科的事,而忽略了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因而通过主渠道落实科技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

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确保科技教育的实效。

(二)课时不足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科技教育,市教委曾要求每周能有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但在现行的课程标准及课时计划下,各学科课时普遍偏紧。我校以开设科技晨会课作为尝试,今后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时将争取落实专用课的课时。

(三)缺乏指导问题

我校担任科技教育的人不少,但大多为兼职或自学成材的,缺乏专职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指导教师。科技教育也大多停留在普及科技知识,进行简易操作的基本技能训练的水平上,如遇到一些专业性特强的竞赛则更在技术、设备等方面难以胜任。希望市、区有关部门除加紧培训有关教师外,设立跨校、跨行业的科普活动中心或攻关组织,以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工

第四篇: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一门必修课,每期按要求开设课时(每周两课时),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个课题,高中阶段学生至少完成二个课题才能拿到15个学分。学分安排:高一一学年完成一个课题,8个学分;高二一学年完成一个课题,7个学分。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作用:

⑴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⑵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⑶培养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⑷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1、背景启发

学生认真阅读研究性学习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提供扎实的资料和背景线索,让学生学习。

2、课题组自聘指导老师

老师提供参考课题,但仅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兴趣爱好,与同学商量后确定研究的课题题目,确定课题组成员,每个课题组学生人数5-8人。课题组自聘指导老师,课题题目可能与指导教师所教科目无关,这不影响教师指导。一位教师指导的课题数最多不超过4个,多出的课题由班主任进行调配。

3、制定研究计划,开题报告

学生确定课题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计划,做好课件,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室黑板上布置:“高一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

②安排学生照相,作为资料储存。

③以班为单位,各班的评委即为课题指导老师;

④每个课题组派一人放映课件,陈述自己的课题计划,其它组员坐在讲台下准备答辩。

⑤当一个课题陈述完,评委做好点评和提问,学生答辩。课题范围宜小不宜大,注重实用性和研究可操作性。

⑥报告结束后,要改进的课题在一周内完成好,交指导教师审议,最后确定是否开题。

4、开展课题研究

年级组给每个课题组发一本《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开展研究,要求课题组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照相、录音、摄像等,一定要保存好原始资料,这是课题组最有力的证据说明。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要主动请教老师,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学生和指导老师将每次的研究内容,填写在《研究性学习手册》上。

5、举行中期交流会

当一个课题进行一段时间后,由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中期交流,主要目的是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存在哪些困惑。中期交流与开题报告类似,评委针对课题情况要提出改进措施,课题组成员根据建议,积极改进研究方案和研究办法。

6、撰写研究报告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进行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成果汇报。所写的报告要主动请教老师,希望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学生要对实践中的体验、感悟、调查、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分析和总结。

7、课题结题

由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结题报告。结题形式与开题报告类似。每个班选一个优秀课题,参与教科室组织的校级优秀课题结题汇报。

8、学分认定

指导教师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情况、考勤情况,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学分认定,指导教师将学分输入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

三、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评定

学分评定由指导老师评定学分,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

1、评定依据

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有五个方面的材料:①开题报告;②活动过程记录;③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④总结与体会,研究成果,结题报告;⑤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的结论。具备以上五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教科室复议。

2、评定原则

(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则不能得规定的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

(4)规范性

学分评定首先进行自评、组评、师评,然后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

3、评定过程

第一: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第二: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每班提供1个优秀课题,由教科室负责,年级组组织进行全校公开展示,评出学校一、二、三等奖。

第三:指导教师组织、考核和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第四:指导老师在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评定学分,教科室审核备案,教务科组织学分确认。

四、研究性学习整体时间安排

高一第一学期:1∽8周,课程辅导;9∽12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13∽14周,开题报告;15∽17周,课题研究。

高一第二学期:1∽4周,课题研究;5∽6周,中期交流;7∽14周,课题研究;15∽17周,结题与评价。高二第一学期:1∽4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5∽6周,开题报告;7∽15周,课题研究;16∽17周,中期交流。

高二第二学期:1∽8周,课题研究;9∽10周,结题与评价。

五、考核学生

1、每周四下午五、六节为研究性学习时间,第六节在教室听老师上课或指导,第七节开展研究。课题组人人参与,按规定完成研究任务。

2、学生不能以研究性学习为借口去做其它任何事情,尤其是在操场打球。

3、如果学生要到校外进行课题研究,必须要有详细的活动方案,由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签字同意后方能外出。学生按规定时间返回后,及时将研究的资料和内容向指导老师报告并进行审核落实。

4、课题组按要求进行课题开题、中期交流、结题和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组要在《研究性学习手册》上填写好相关内容,期末结束前上交教科室。

5、教师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和参与情况,作为评定学生研究性学习学分的依据。

6、课题结题后,学生登陆南方中学数字化办公平台,将所有研究性学习资料输机。

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一门必修课,每期按要求开设课时(每周两课时),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个课题,高中阶段学生至少完成二个课题才能拿到15个学分。学分安排:高一一学年完成一个课题,8个学分;高二一学年完成一个课题,7个学分。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作用:

⑴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⑵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⑶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⑷培养科研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1、到班上课或指导

教科室给每一位教师发一本研究性学习教材,教师通过学习,按年级组安排的研究性学习专用课表,到班上课或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2、指导选课题

教师帮助学生选好课题,提出扎实的资料和背景线索。每个课题组学生人数5-8人。教科室可以提供参考课题(到杨跃文处拷贝),但仅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兴趣爱好,与同学商量后确定研究的课题题目。学生选的课题可能与指导教师所教科目无关,这不影响教师指导。一位教师指导课题数最多不超过4个,多出的课题由班主任进行调配。

3、指导学生制订计划,按时开题

学生确定课题后,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做好课件,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室黑板上布置:“高一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

②班主任安排照相人员,作为资料储存。

③以班为单位,各班的评委即为课题指导老师;

④每个课题组派一人放映课件,陈述自己的课题计划,其它组员坐在讲台下准备答辩。

⑤当一个课题陈述完,评委做好点评和提问,学生答辩。课题范围宜小不宜大,注重实用性和研究可操作性。

⑥报告结束后,要改进的课题在一周内完成好,交指导教师审议,最后确定是否开题。

4、指导学生课题研究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产生的困惑和注意的事项,要注意循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可供选择的计划、意见和方案,供学生参考选择,指导老师在《研究性学习手册》上填写好每次活动记录中的意见。

5、指导课题中期交流

当一个课题进行一段时间后,由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中期交流,主要目的是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存在哪些困惑。中期交流与开题报告类似,评委针对课题情况要提出改进措施。

6、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指导课题组进行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成果汇报。对学生所写的报告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对实践中的体验、感悟、调查、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分析和总结。

7、指导课题结题

由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结题报告。结题形式与开题报告类似。每个班选一个优秀课题,参与教科室组织的校级优秀课题结题汇报。

8、学分认定

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将学分输入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

三、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评定

学分评定由指导老师评定学分,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

1、评定依据

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有五个方面的材料:①开题报告;②活动过程记录;③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④总结与体会,研究成果,结题报告;⑤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的结论。具备以上五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教科室复议。

2、评定原则

(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则不能得规定的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

(4)规范性

学分评定首先进行自评、组评、师评,然后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

3、评定过程

第一: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第二: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每班提供1个优秀课题,由教科室负责,年级组组织进行全校公开展示,评出学校一、二、三等奖。

第三:指导教师组织、考核和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第四:指导老师在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评定学分,教科室审核备案,教务科组织学分确认。

四、研究性学习整体时间安排

高一第一学期:1∽8周,课程辅导;9∽12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13∽14周,开题报告;15∽17周,课题研究。

高一第二学期:1∽4周,课题研究;5∽6周,中期交流;7∽14周,课题研究;15∽17周,结题与评价。

高二第一学期:1∽4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5∽6周,开题报告;7∽15周,课题研究;16∽17周,中期交流。

第五篇: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方案

作者:吕新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更新时间:2007-11-

4一、全面落实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各校做到“三有” :学校有课表、各学科有教师、教师教学有教案。确保各学科教学任务按时完成二、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目标的实现开展学生的双边活动,体现 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挖掘教材、拓展教材,注重知识的延伸,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教育。

三、开展教学研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之中,了解教学情况,听课并且加以指导,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每周至少一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听课笔记记录要详细并且有评点。

四、发挥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加快新教师的培养,新老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具体落实情况,苏萍与李甲芳、张环荣与宿桂贤、张淑华与赵艳波。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除参加上级培训学习外,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定时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辅导。此外,教师要加强自学,每月最少自学一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并写好笔记。

六、定期进行教学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检查。

七、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任课教师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工作反思。

八、定期进行教学阶段总结,每月末进行一次教学工作总结。

九、每学期任课教师进行一次实施新课程教改汇报课。(安排在教学开放月)

十、每学期最少举办一次全校型教研教改公开课。

下载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素质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展“研究性学习”推进素质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享受均衡教育资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坚持把学习作为教师最大的福利,主张“认真就是水平,实干......

    关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

    关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关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毕节一中王发礼贵州毕节551700[提要]本文从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思想、研究性学习的培......

    浅谈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浅谈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摘要:本文通过高中学校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概括其特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讨中学中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法和形式。 关键词:中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 素质教育及其特征:1.素质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 其后天获得一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是人的智力、身心、道德、意志、......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迎接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汇报 学校概况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始建于1926年,现有在职教职工246人,专职教师184人。在......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近期,我认真的学习领会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一精神。,感受很深,觉得当前提出这个......

    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精选合集)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的普遍下降,使得中专学校作为学历教育而沿袭了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习惯,已不再适合当前的要求。为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和学......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江南办事处就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总结办事处辖区各中小学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近期各学校认真的学习领会了“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