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时间:2019-05-14 03:2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第一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中共新巴尔虎右旗委书记 金钱

新右旗现有基层党委(党工委)13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165个,现有党员2,664名,其中牧民党员827名,占全体党员的31%。近年来,全旗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强力抓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晋级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旗市,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2009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2.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双双增长18%,达到13,328元和8,236元,经济总量步入呼伦贝尔市“第一方阵”,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进入自治区101个旗市区前列,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落后传统牧业旗向现代工业强旗转变的重大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右旗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基层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牧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在贯彻执行“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和充分发挥牧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新模式、彰显特色,不断促进牧区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

新右旗牧区党建工作通过思维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了“三建”、“四构”、“五创”、“六联”的“3456”牧区党建实践模式,这些符合牧区实际的做法,为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建”,即强化基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着力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理论思维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不断强化基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印发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读经典系列图书目录》,在旗党务网、政务网开辟干部教育培训专栏,增强了干部在职学习的灵活性。在《组工通讯》中开辟了“一把手谈干部监督”专栏,切实推动了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二是认真研究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实施了“三包两联”制度,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创新实施了“壮大工程”,确定了嘎查集体积累每年30—40%的增长目标,切实保证了嘎查级集体积累的稳步发展。创新实施了“阵地建设”工程,2009年先后投入40余万元对克尔伦苏木莫日斯格办事处活动室和阿日哈沙特镇、呼伦镇10个嘎查活动室进行了修缮,进一步提高了嘎查综合活动室的利用率。三是创新基层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实施了“一把手”问责制,进一步明确细化了基层党委书记和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创新实施了“选人用人机制”,下派旗直12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和选聘48名大学生村官到后进嘎查任职。创新实施了“基层党员干部关怀、激励”机制,建立并推行了《优秀嘎查(社区)干部评选奖励办法》和《离任嘎查(村)干部生活补贴办法》,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构”,即构建四种功能型社区,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社区服务。一是构建扶贫救助型社区。新右旗在宝格德乌拉社区实施了以项目带动、智力开发、社会保障为主,以教育救助、城乡合作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为辅的扶贫模式,通过采取结对帮扶、低保救助、社会捐助等有效措施,目前已有200余户贫困居民通过发展非牧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构建就业服务型社区。在呼伦社区实施了以就业服务为主,社会保障救助、计划生育、卫生健康服务为辅的服务体系,针对社区内下岗失业、优抚对象、孤寡残弱和特困家庭开展行之有效的服务,截至目前社区内已有270余人通过矿山企业、环卫公司、个体经营等方式实现了再就业。三是构建光彩事业型社区。在克尔伦社区将各类非公经济组织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优势,与辖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机结合,以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发展贸易、社会捐助等形式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款330余万元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构建民族文化型社区。在额尔敦乌拉社区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三届牧民文化节、“中俄蒙巴尔虎文化旅游节”、“天籁之音”青年长调主题晚会、赛音朝克图作品演唱会等30余场文艺演出,有力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显著提升了社区文化品位。

“五创”,即探索五种基层党建创新模式,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注入了活力。一是创新探索基层组织制度。新右旗结合嘎查换届选举成功开展了嘎查党支部书记“直接选举”试点工作,在全旗五个苏木镇的五个嘎查成功开展了“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成为全区首批在嘎查党组织选举中采取“直接选举”和“公推直选”方式的地区。二是创新建立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制度。通过让基层党委书记定期同台述职、接受现场点评等方式,为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互动交流和评比竞争的平台,促进了全旗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是创新建立发挥党员旗帜作用和带头作用的有效平台。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牧民党员星级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行了嘎查(社区)党组织、党员“两承诺、一公开、一评议”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创新完善嘎查级事项规范化管理机制。在全旗推行了《嘎查党支部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嘎查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嘎查财务民理、苏木镇代管实施意见》等制度,为全市乃至全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五是创新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知识更新培训。在北京大学举办了52名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和各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新右旗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级研修班”,成为全区首家在国家重点高校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旗县。

“六联”,即尝试六种联合共建模式,有效整合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一是产业发展联合式。采取以产业相同或相近的苏木镇、嘎查、社区基层党组织联合为主线,整合了现有资源,推动了产业对接。阿拉坦额莫勒镇白音德日苏嘎查、海拉斯图嘎查和山达嘎查在联合搞起的养牛和蔬菜合作社内建立了党组织,由有威信、有能力、有号召力的人担任产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上对苏木镇党委负责,下对所属的牧民群众负责,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共沾。二是优势互补联合式。将具有人力和资源优势的苏木镇、嘎查与发展空间大、资金技术雄厚的旗外企业进行联合,切实提高了牧民群众的收入。阿拉坦额莫勒镇西庙嘎查、六村嘎查和东庙嘎查与旗外企业联合兴办了养猪基地、粉条加工基地、马铃薯种薯基地等惠民产业,仅与国际麦肯集团黑龙江分公司合作马铃薯种薯一项就实现产值2,010万元,当地群众劳动力收入就达120万元。三是城乡组织联合式。在社区中选择部分有能力、经验丰富、文化素质高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与嘎查党组织进行联合,帮助和带动嘎查、社区共同发展。阿拉坦额莫勒镇呼伦社区与塔日根花嘎查,额尔敦乌拉社区与那日图嘎查在2009年年初进行了联合,成立了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共驻共建基地,兴办了旅游、手工艺制作等产业,有效提高了牧民群众收入。四是企地组织联合式。苏木镇与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进行联合,借助企业的力量推动苏木镇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阿日哈沙特镇、贝尔苏木分别与区域内的工矿企业党组织建立了共建制度,企业领导干部与苏木镇贫困户进行结对子,实行定期扶持和长效扶贫的制度,通过党组织联合共建,实现了企地利益共享。五是后进转化联合式。建立了以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扶贫助困为主要内容的“百名干部下基层”结对共建制度,帮助苏木镇、嘎查、社区有效解决了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村务管理等方面的难题。2000年以来,新右旗74个单位党组织的341名领导干部与714户嘎查、社区贫困户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帮助后劲嘎查实现了发展壮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是项目倾斜联合式。旗直各部门在争跑项目时,均倾斜于苏木镇嘎查社区,以项目促产业发展,以项目带动牧民群众致富。阿拉坦额莫勒镇养猪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和敖尔金牧场养牛基地均是由农牧业扶贫开发项目、产业开发项目联合搞起来的产业,通过各部门的项目支持,苏木镇嘎查、社区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牧民收入不断增加。

突出重点、科学发展,不断推动牧区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新右旗党建工作的创造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牧区改革发展进程。通过深入开展好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总结和归纳出了上百条关系边疆牧区长远发展、新右旗繁荣兴盛、牧民群众福祉利益的关键问题,重点在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创新发展牧区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牧民福祉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现了牧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和谐共进、互补双赢”的发展目标。

——着力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坚持走“有退有进、美丽与发展双赢”之路

针对巴尔虎草原生态脆弱的实际,新右旗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积极倡导现代游牧生产经营方式,在呼伦贝尔市率先推广了流动宿营车和移动棚圈;创新推进实施了“人口收缩转移”战略,解放了牧区富余劳动力,有效保护和恢复了草原生态。我们大力实施畜牧业“增草”工程,出重拳加大清理外来户和非牧户占用草场工作力度,累计收回牧民草场50余万亩,有效扩大了基本牧户生产生活空间;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不断加大了牲畜出栏工作力度,2009年整体出栏率已达到45%。我们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坚持走“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路子,鼓励牧民实施“增大减小、精养少养”战略,大力发展乳肉兼用牛和肉牛养殖。我们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工作,把产业化发展作为推进牧区改革,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牧民持续增收的出路,深入推进“品牌化战略”,完成了西旗羊肉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确认,全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放贴息贷款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畜牧业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

——着力创新发展牧区新型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我们尊重和重视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吸收和借鉴基层党组织和牧民群众的创举,深入推进以草场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方向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牧区畜牧业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先后成立了阿镇兰旗庙养殖合作社、白音德日苏蔬菜专业合作社、贝尔苏木“大贝”养牛专业合作社、呼伦镇呼伦诺尔畜牧业合作社、克尔伦苏木乃日木德乐嘎查养牛协会等新型合作经营组织。特别是呼伦镇呼伦诺尔嘎查,党支部动员带领全体党员和牧民群众实施联户经营整合草场,在全国牧区率先以嘎查为单位创新成立了畜牧业新型合作组织,在保留游牧畜牧业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将原来“一家一户”的行政区划变为功能区划,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集体牧场合作经营,形成了党支部带领牧户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实体。这些新型的牧区合作经营组织整合了生产资料,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投入,保护了草原生态,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极大地调动了嘎查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新右旗以“牧区发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深入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解决牧业的问题从发展非牧经济上找出路,解决牧区的问题从推进城镇化上找出路,解决牧民的问题从转移牧区劳动力上找出路”思想,立足“改革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统揽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广大牧民群众在推进建设新牧区宏伟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抓好新牧区编制规划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加大对试点嘎查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试点嘎查和样板村建设力度,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尝试,正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新右旗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正确发展道路。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牧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促进牧区社会和谐

我们时刻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以富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为总抓手,深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继建成一批具有自治区一流水准的公共公益项目。全力扶持壮大阿拉坦额莫勒镇无公害蔬菜、花卉、瓜果特色种植和生猪、养鸡、“巴尔虎蒙古牧羊犬”特色养殖等八大惠民产业。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在自治区东四盟市率先实现镇区集中办学,全部免除中小学住宿生伙食费和住宿费,积极开展申报自治区首批迎接“两高普九”验收旗市前期工作。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双百”覆盖目标。精心建设城镇居民、牧民安全饮水、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垃圾处理工程,方便城镇居民和牧民生活。为进一步改善牧民群众的住房条件,新右旗创新探索牧民住房公积金制度,从2008年起在全区率先实施“牧民住房公积金缴存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牧民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截至目前全旗已有152户牧民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其中70户已享受到公积金贷款894万元。同时大力推进牧民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2009年已建成285套,2010年还将建设150套。认真解决老干部住房待遇,以实物形式补贴兑现了离休干部住房。2003年以来,新右旗深入实施“1412”扶贫脱困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脱贫780户3,762人。成立自治区首家“帮扶中心”,累计帮扶贫困户417户、1,223人。在全市率先推行牧民养老保险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为彻底解决散居在草原上的特困户和五保户的生产生活问题,新右旗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中扶贫计划”,兴建“扶贫蒙古大营”,把草原各处的贫困牧民收缩到镇区集中开展扶贫工作,累计迁入特困户和五保户50户185人,同时将入住牧民全部纳入农牧低保范畴;2009年又创造性地组建了“扶贫蒙古大营”党支部和旅游观光社区,积极扶持牧户发展吃、住、游、购、娱等服务业,有效解决了收缩转移牧民的产业支撑问题。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推动牧区党建工作实现新跨越

认真总结近年来新右旗牧区党建工作的经验,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启示: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事业的大发展。解放思想是党建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灵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右旗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切实推进了思想和观念的不断解放,正因为我们充分尊重和汲取牧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奋力开辟牧区改革发展的伟大征程,才取得了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新右旗现象”!全市牧区党建研讨会在新右旗的胜利召开,将再一次极大地激发全旗各族人民的昂扬斗志和工作热情,全旗牧区党建工作又会结出丰硕成果!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改革创新,始终保持基层党建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新右旗“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它各类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切实增强牧民群众的满意度。群众满意是党建创新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把基层所需、党员群众所求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光辉业绩。近年来,我们把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对人民群众始终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去开展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想富民之策,多施爱民之举,多干利民之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生活,不断提高了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造就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吃苦、善于创造、高效精干的干部队伍,始终是党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宝贵财富。这些年,正是因为我们正确处理了“想事干事”与“选人用人”的关系,在用人上始终坚持事业选人才、实绩用干部、发展论英雄,才造就了一支过得硬、使得上、打得赢,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坚强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和人才保证。

第二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右旗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基层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牧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在贯彻执行“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和充分发挥牧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新模式、彰显特色,不断促进牧区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

新右旗牧区党建工作通过思维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了“三建”、“四构”、“五创”、“六联”的“3456”牧区党建实践模式,这些符合牧区实际的做法,为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构”,即构建四种功能型社区,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社区服务。一是构建扶贫救助型社区。新右旗在宝格德乌拉社区实施了以项目带动、智力开发、社会保障为主,以教育救助、城乡合作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为辅的扶贫模式,通过采取结对帮扶、低保救助、社会捐助等有效措施,目前已有200余户贫困居民通过发展非牧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构建就业服务型社区。在呼伦社区实施了以就业服务为主,社会保障救助、计划生育、卫生健康服务为辅的服务体系,针对社区内下岗失业、优抚对象、孤寡残弱和特困家庭开展行之有效的服务,截至目前社区内已有270余人通过矿山企业、环卫公司、个体经营等方式实现了再就业。三是构建光彩事业型社区。在克尔伦社区将各类非公经济组织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优势,与辖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机结合,以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发展贸易、社会捐助等形式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款330余万元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构建民族文化型社区。在额尔敦乌拉社区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三届牧民文化节、“中俄蒙巴尔虎文化旅游节”、“天籁之音”青年长调主题晚会、赛音朝克图作品演唱会等30余场文艺演出,有力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显著提升了社区文化品位。

“五创”,即探索五种基层党建创新模式,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注入了活力。一是创新探索基层组织制度。新右旗结合嘎查换届选举成功开展了嘎查党支部书记“直接选举”试点工作,在全旗五个苏木镇的五个嘎查成功开展了“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成为全区首批在嘎查党组织选举中采取“直接选举”和“公推直选”方式的地区。二是创新建立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制度。通过让基层党委书记定期同台述职、接受现场点评等方式,为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互动交流和评比竞争的平台,促进了全旗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是创新建立发挥党员旗帜作用和带头作用的有效平台。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牧民党员星级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行了嘎查(社区)党组织、党员“两承诺、一公开、一评议”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创新完善嘎查级事项规范化管理机制。在全旗推行了《嘎查党支部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嘎查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嘎查财务民理、苏木镇代管实施意见》等制度,为全市乃至全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五是创新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知识更新培训。在北京大学举办了52名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和各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新右旗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级研修班”,成为全区首家在国家重点高校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旗县。

突出重点、科学发展,不断推动牧区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新右旗党建工作的创造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牧区改革发展进程。通过深入开展好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总结和归纳出了上百条关系边疆牧区长远发展、新右旗繁荣兴盛、牧民群众福祉利益的关键问题,重点在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创新发展牧区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牧民福祉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现了牧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和谐共进、互补双赢”的发展目标。

——着力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坚持走“有退有进、美丽与发展双赢”之路

针对巴尔虎草原生态脆弱的实际,新右旗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积极倡导现代游牧生产经营方式,在呼伦贝尔市率先推广了流动宿营车和移动棚圈;创新推进实施了“人口收缩转移”战略,解放了牧区富余劳动力,有效保护和恢复了草原生态。我们大力实施畜牧业“增草”工程,出重拳加大清理外来户和非牧户占用草场工作力度,累计收回牧民草场50余万亩,有效扩大了基本牧户生产生活空间;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不断加大了牲畜出栏工作力度,2009年整体出栏率已达到45%。我们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坚持走“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路子,鼓励牧民实施“增大减小、精养少养”战略,大力发展乳肉兼用牛和肉牛养殖。我们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工作,把产业化发展作为推进牧区改革,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牧民持续增收的出路,深入推进“品牌化战略”,完成了西旗羊肉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确认,全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放贴息贷款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畜牧业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

——着力创新发展牧区新型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我们尊重和重视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吸收和借鉴基层党组织和牧民群众的创举,深入推进以草场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方向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牧区畜牧业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先后成立了阿镇兰旗庙养殖合作社、白音德日苏蔬菜专业合作社、贝尔苏木“大贝”养牛专业合作社、呼伦镇呼伦诺尔畜牧业合作社、克尔伦苏木乃日木德乐嘎查养牛协会等新型合作经营组织。特别是呼伦镇呼伦诺尔嘎查,党支部动员带领全体党员和牧民群众实施联户经营整合草场,在全国牧区率先以嘎查为单位创新成立了畜牧业新型合作组织,在保留游牧畜牧业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将原来“一家一户”的行政区划变为功能区划,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集体牧场合作经营,形成了党支部带领牧户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实体。这些新型的牧区合作经营组织整合了生产资料,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投入,保护了草原生态,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极大地调动了嘎查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新右旗以“牧区发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深入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解决牧业的问题从发展非牧经济上找出路,解决牧区的问题从推进城镇化上找出路,解决牧民的问题从转移牧区劳动力上找出路”思想,立足“改革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统揽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广大牧民群众在推进建设新牧区宏伟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抓好新牧区编制规划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加大对试点嘎查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试点嘎查和样板村建设力度,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尝试,正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新右旗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正确发展道路。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牧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促进牧区社会和谐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推动牧区党建工作实现新跨越

认真总结近年来新右旗牧区党建工作的经验,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启示: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事业的大发展。解放思想是党建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灵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右旗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切实推进了思想和观念的不断解放,正因为我们充分尊重和汲取牧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奋力开辟牧区改革发展的伟大征程,才取得了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新右旗现象”!全市牧区党建研讨会在新右旗的胜利召开,将再一次极大地激发全旗各族人民的昂扬斗志和工作热情,全旗牧区党建工作又会结出丰硕成果!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改革创新,始终保持基层党建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新右旗“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它各类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切实增强牧民群众的满意度。群众满意是党建创新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把基层所需、党员群众所求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光辉业绩。近年来,我们把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对人民群众始终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去开展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想富民之策,多施爱民之举,多干利民之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生活,不断提高了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造就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吃苦、善于创造、高效精干的干部队伍,始终是党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宝贵财富。这些年,正是因为我们正确处理了“想事干事”与“选人用人”的关系,在用人上始终坚持事业选人才、实绩用干部、发展论英雄,才造就了一支过得硬、使得上、打得赢,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坚强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和人才保证。

第三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2010-5-17

编者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许多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但总的来看,这些探索都还是初步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继十七大提出的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之后,为会一体化的新趋势,进一步明确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以及城乡基层党组织神,创新实践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的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同时注意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比较优势基层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工作局面,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活力。本刊本期围绕这一主题,选发基层的王秋实等同志的实践体会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面,重点探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应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堡垒。

一、实行组织联建,建立城乡结合的基层组织体系

传统的按照地域、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使城乡党组织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设置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基层党建的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应义新农村和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例如,可以按照“按需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居委会、企业、部门与村在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力推行村居联合、村企联合、部门联村等模式,跨区域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走出一条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二、实行共育共管,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

在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趋势下,党员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日益频繁,呈现出从业方式多样、从业地点多变的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发挥他们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可以采取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在教育培训方面,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督方面,可以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

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三、实行活动互联,建立城乡共赢的互帮互助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立足建立城乡联动的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共建活动,实现城乡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开展城乡党活动,加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协调,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立足市、县、乡部门特点和优势,采取自由“结对”、群众“选对”等形式,大力开展部门包村帮扶活动,重点帮扶班子“软、散、懒、瘫、乱”的后进村,帮助其建班子、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四、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把城乡党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科学规划、有效整合,重点是推动城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乡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互补伍建设上,应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选拔企业能人进村促进优秀人才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在经费保障上,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党费划拨、基门支持、社会赞助等渠道,落实城乡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城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篇: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趋势。近期,我们组织力量,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相结合、普遍调查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到各基层党委、各村党组织,对城乡统筹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绥芬河市现有基层党(工)委17个,党总支2个,基层党组织207个,党员4134人,其中,社区党组织17个,农村党组织18个。近年来,市委紧密结合口岸地缘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党组织班子,配备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建工作,做到统一规划,同步投入、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努力使城乡党的建设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初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组织体系,加强领导统筹。在现有按单位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从改革、完善党组织建设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以及区划设臵入手,调整原有系统党委管理格局,实行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能,与机构改革相适应、相配套,保障经费、人员,构建职责明确、执行有力、一抓到底的工作运行机制,由原来12个党(工)委扩大到17个党

域、身份和所有制等界限,加强城乡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实现干部资源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综合使用、优化配臵。为配合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工作,阜宁镇党委将2名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镇干部下派到菜营村和北沟村任党组织书记。全市13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有5人担任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党代表,2人分别上挂为市人大常委和镇党委副书记。

(三)动态党员管理,联动关爱机制。针对我市党员在城乡、产业之间频繁流动的实际情况,我们实施“一体动态化”管理,着重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城乡衔接、全面覆盖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改变过去由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单一化管理的模式,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参加双重学习,接受双重管理,双重服务。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25个,对于流动党员,我们将所有亮出身份的流动党员纳入相应的基层党组织进行管理。流入社区的企业党员,由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接纳管理,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中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或农村党组织,实行属地化管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有无建立党组织,均到社区、农村报到,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形成了“关系在企业,活动在社区、农村,奉献在岗位”的党员管理方式。

建立“双向互动”式的思想帮困、“雪中送炭”式的物质帮困、“授之以渔”式的就业帮困的党内关怀互动机制。结合党员信息库建设,建立了城乡困难党员、企业退休党员、失业党员档案和帮扶记录档案。市委还开展了“双结对”活动(一个基层党支部与一名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群众结对,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以“精神

“双百分”绩效考核,每增加1分奖励50元,每扣1分相应扣去50元,贡献奖即为创收奖,按各村创收的10%标准返还给各行政村。2009年,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工资2.99万元,其中最高工资3.98万元,最低工资2.05万元,提高了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待遇。为全市7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当年由市财政为村党组织书记补贴“两险”保费3.1万元。市财政拿出10.57万元,为23名正常离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发放了离任生活补贴。其中,对19名连续任职或累计任职不满10年的,给予一次性离任补助;对4名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按照本村现任党组织书记年基础补贴的30%,发放了离任定期生活补贴。

(五)统筹城乡资源,全力服务群众。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义工、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等形式和途径,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机整合。市委建立共建共育工作联席会,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共建共育活动。目前,26个中省直、市直部门与11个村签订了共建共育协议书,明确共建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发挥“五帮”作用。各级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结对,通过物质帮扶、项目帮扶、智力帮扶、文化帮扶以及党建联建等各种形式,帮助薄弱村发展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改善村容村貌,全市共建立党员服务区153个,带动农户1537户,“三人群体”229名。学习借鉴外地农转居成功经验,推动农村“空挂户”整体“农转居”,统一登记“居民户口”。盘活现有农村存量土地,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出租、入股、臵换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构建以

工党员在流动中流失,无法解决在外务工党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三是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流动党员责任承诺管理机制不健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归属感与荣誉感缺失,没有将发挥党员流动性优势与加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二)统筹“工、青、妇”组织工作亟待落实。主要包含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工权益问题。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由于没有建立农民工权利保护的长效机制,农民工权益没有保障,部分农民工工资难以得到落实,并且因诉讼经费问题难以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二是青少年教育问题。部分农村青少年由于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造成了性格上偏执、缺乏管理、法制观念淡薄,生活态度消极。“留守孩”犯罪情况出现增多趋势,辍学率增高,素质参差不齐,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多数青年缺乏劳动技能,就业率偏低。三是妇女带动问题。广大农村妇女由于思想觉悟局限,社会位臵低下,多数基本以在家务农为主,在城乡统筹新格局中没有发挥出妇女群体优势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四、对策建议

(一)健全双重管理,实现党员动态机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双重管理机制,对流动党员管理实行追踪式和网络化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探索流入两地实施以“安家、立户、搭台、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流动党员管理“风筝工程”。采取“六个一”的办法,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人事、劳动社保、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全面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和持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与流动党员

知识和外出创业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流出党员的综合素质。

3、半年一汇报。流出党员每半年必须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向流出地党组织作一次汇报,将自己在外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学到的新技能新知识等如实反馈给党组织,以便于党组织能定期掌握出门在外党员的思想状况。

4、带动一帮人。鼓励和支持能人党员在外创业,创业成功后带领一帮人外出创业,回乡后带动家乡能人创业,使流出党员在全民创业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5、好事一件实。结合党员公开承诺,每位流出党员每年至少为家乡群众办一件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的好事,确保流出党员人在外心不离党。

6、慰问一封信。每年“七一”前夕,党(工)委给流动党员寄发一封慰问信,通报党组织工作思路、核心任务以及取得的成效,让流动党员了解家乡发展近况,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7、腊月一座谈。在每年腊月流出党员返乡高峰,组织流出党员召开座谈会,交流在外务工心得,进行党组织述职,接受评议,查找不足,悉心听取他们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将在外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向党组织回报,寻求党组织的帮助与扶持。

8、管理一协议。统一制定《流出党员管理协议书》,党员外出前与党支部签订管理协议,双方就如何发挥作用做出承诺,共同履行承诺事项,做到流出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工、青、妇”组织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搭建活动载体,把党、工、团建资源整合起来。一是建立农民工保障机制。加大企业党组织协调作用,努力实现城乡保险和各险种之间的统筹发展。强化宣传,提高农民工的保险意识、积极转变观念、摒弃侥幸心里、增强务工人员投保力度。对一些高危行业和

0

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降低学生辍学率。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公安机关严格管理全市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创造校园周边和谐环境。

2、加强培训,提高青年就业机率。加强和改善农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方式,拓宽农村青少年就业渠道,开辟青少年教育新领域,加强农村网站建设,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和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功能,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建立健全青少年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切身服务于农村青少年的需求,创造条件,多筹建新型职教学校,可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允许农村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自由转学到职教学校,学校不收或少收学费,学校也可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三是发挥妇女群体生力军作用。召各级妇联在农村广大妇女中广泛开展以“学文化、学技术、比发展、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建设。

1、提高妇女素质,培养新型女农民。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建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开展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多种措施,保证女童特别是贫困女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减少辍学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协调有关部门创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使每个农村妇女劳动力都能掌握一至二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培养农村妇女的“四自”能力、创新意识,使她们敢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充分挖掘自己的致富潜力、创业潜能。

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抓住家庭这个妇联工作的有效阵地,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以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以打造文明整洁新农家为目标,动员组织农村广大妇女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科技知识进农家活动。成立以家庭为活动场所的“文化中心户”,传播先进文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明美德”进农家活动。充分发挥妇联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把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创建活动整合起来,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

第五篇: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构建呼伦贝尔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

科学构建呼伦贝尔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呼伦贝尔市有9600多个党组织、15万名党员、100多万农牧民,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实现打造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目标重要的组织保障。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市委组织部组成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组,深入13个旗市区的34个苏木乡镇、43个嘎查村、19个社区、11个非公企业和21个市直机关,采取座谈讨论、实地查看等方式,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充分讨论、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全面把握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增强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为经济社会大局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的实施。

(一)夯实基础,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

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抓基

村兼职,把人均收入不足1700元的团结嘎查建设成为全旗最具发展潜力的嘎查。在典型模范的带动下,全市基层党员干部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创新发展的超前思路及推进工作落实的务实作风。

(三)服务大局,着力破解基层党建科学发展中的难题

结合呼伦贝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各级党组织以合作组织为依托,加快实现信息对接、市场对接,引导农村党员群众积极发展市场流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有限地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可行路子。截至2008年末,全市各类农牧民协会、专业合作社总数发展到506个,带动农牧户4.6万户,实现助农增收额8412万元,户均增收1829元。海拉尔区胜利村党支部提出2009年实现4个超百万的发展目标。

为支持国企顺利转制脱困,2000年以来,市委要求企业移交党员由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接收,对新增13000余名党员实行社区化管理,全市社区党组织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组织社区党员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为消除国企下岗、分流人员多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基层党组织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广泛开展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服务。各社区大力兴建“爱心超市”,扶持建立就业实体,举办社区职业指导培训班,鼓励多种所有制形

657320人次,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409个,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375人协调解决了低保,帮助317名贫困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为143名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争取了减免学费或学费资助,帮助514名工人讨回拖欠工资232万余元。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农牧技术、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三下乡”活动320余次,扶助150多户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为了更长期有效地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共同探讨体制创新。呼伦贝尔支队白音哈达派出所与陈旗白音哈达嘎查结成对子,通过实行嘎查与部队党支部班子交叉任职,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引导树立文明乡风、建立新型警民关系、打造平安牧区环境,使白音哈达嘎查的落后面貌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成为陈旗新牧区建设标兵嘎查和“五有”创新活动标兵单位,并被自治区命名为“爱民固边模范村”。全市与嘎查村结成帮扶对子的边防支队共有36个。

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公开、听证等民主的议事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呼伦贝尔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30亿元,财政收收入达100亿元。

织服务企业发展的水平不高;党建先进典型提炼宣传不够、理论层次不高,典型引路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多种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尚未健全,基层民主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双向互动”,统筹城乡党建资源,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臵,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对接”,构建城乡一体的组织带动新体系。打破地域界限、条块分割、建制束缚和行政壁垒,在坚持按地域、建制嘎查村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探索推行 “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站联建”等新型党组织设臵形式,构建覆盖范围广泛、党组织直接服务发展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2009年,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新建村村联建党组织8个,村企联建党组织2个,村居联建党组织10个,村站联建党组织31个,并逐步扩大联建范围,实现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以城带乡。加大支部在产业链上的工作力度,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新组织、行业协会和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社等实体,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党组织,为农牧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销售等系列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提高农牧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与嘎查村、社区、新经济社会组织结对共建模式,落实好领

制定我市关于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意见,继续选择部分旗市区开展苏木乡镇、嘎查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工作。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界限,采取直接选任、培养选任、返乡兼任、村企联任等多种方式,从农村牧区致富能手、企业老板、复员军人及返乡务工人员中多渠道选拔能人“村官”。以嘎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支持和引导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放大优质组织资源效应;聘请民营企业业主担任嘎查村名誉主任(嘎查达),探索民营企业参与新农牧林区建设的实现途径;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充实后备人才,争取用3—5年时间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今年要达到一般以上。加大从优秀嘎查村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专项事业编制”向农村牧区生产一线派遣力度,形成大学生到嘎查村任职,从嘎查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干部在一线培养的城乡一体化人才良性循环系统。健全农村牧区人才评价和培养体系。优选一批辐射影响大、带富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协会,建立城乡党员科技培训基地,为能人创业提供项目筛选、创业培训、企业孵化等全方位服务。实施城乡统筹的创业扶持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和有志创业的城乡党员,在创业资金上给予优先扶持,并把建立扶持机制与各包扶单位、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一条符合呼伦贝尔实际的能人队伍培育机

作用。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加大“党费扶贫工程”的实施力度。

落实党员党内主体地位。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市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试行)》,做好我市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工作,进一步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机制、内容、方式和渠道。抓好党务公开制度的落实,畅通党代表、党员参与重大决策的实现途径,建立城乡互动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落实村民主人地位,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等议事决策机构,抓好“村帐乡管”、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探索建立民主听证制度,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与加强财务管理并重,抓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四)实现城乡党组织活动方式对接,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新格局。坚持把社会的热点、人民群众的难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作为创建“五好”党组织的重点内容,统筹谋划基层党建工作。以实现职能对接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部门职能向社区延伸,以一站式服务为平台,以建立社区“四大服务体系”(社区党员服务体系、社区综合服务体系、社区文体活动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一个信息平台”(社区信息化平台)为重点,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根据社区服务对

1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等经验做法的总结推广,积极打造呼伦贝尔特色党建品牌。逐级建立基层党建特约信息员队伍,抓好典型经验的总结提炼。以开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为依托,整合旗市区资源,与呼伦贝尔电视台合作开发党建教材;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整合市直部门资源,开发践行“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的特色教材,把呼伦贝尔更多的先进典型拍摄成声像资料,力争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纳入中央、自治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让更多的人了解呼伦贝尔党的建设,学习呼伦贝尔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做法。坚持以会促建,定期召开基层党建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哈斯)

下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关键是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中牢牢把握以城带乡、资......

    解放思想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

    城乡互促——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城乡互促——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城乡互促——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铁北第二党支部“双结双带”活动前进街党委党支部为努力开展好以结对帮带为主的“双结双带......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思考

    近年来,××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构建基层党建......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大全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建设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梁子湖区积极探......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标,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城......

    慈溪市六项措施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慈溪市六项措施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发布时间:2009-12-28 8:34:07 新闻来源:为进一步改善城乡二元党建格局,实现城乡党建统筹谋划、统筹发展、统筹推进,进一步推进经济社......

    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做法[全文5篇]

    我县现有党(工)委33个,党(总)支部611个,党员13787人。其中县直党(工)委21个,(总)支部# 个,党员人,乡(镇)党委12个,村党(总)支部200个,党员5200余人,占党员总数的,%。去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