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时间:2019-05-14 03:2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第一篇: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1.概述.......................................................................................................3

1.1.系统集成设计目标.........................................................................................4 1.2.设计原则.........................................................................................................7

2.集成系统的总体设计...........................................................................8

2.1.系统集成平台选型.........................................................................................8 2.2.系统集成总体框架图.....................................................................................9 2.3.采用J2EE的B/S三层架构模式的整体优势............................................11 2.4.系统集成网络结构.......................................................................................13 2.5.数据库设计...................................................................................................13 2.6.接口网关设计...............................................................................................14 2.7.系统性能指标...............................................................................................16

3.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功能设计.....................................................16

3.1.管理工具.......................................................................................................17 3.1.1.界面风格设置:....................................................................................17 3.1.2.值班管理................................................................................................17 3.1.3.文档管理................................................................................................17 3.1.4.常用软件下载........................................................................................17 3.1.5.系统安全管理........................................................................................17 3.2.工程管理功能...............................................................................................19 3.3.服务管理功能...............................................................................................19 3.4.视频监控功能...............................................................................................19 3.5.实时监控功能...............................................................................................20 3.6.实时报警功能...............................................................................................20 3.7.报警管理功能...............................................................................................21 3.8.历史数据查询报表功能...............................................................................22 3.9.时间表排程功能...........................................................................................22 3.10.系统联动配置功能.....................................................................................23

3.11.智能预案管理功能.....................................................................................23

4.子系统集成范围及接口功能描述.....................................................24

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4 4.1.1.接口功能设计........................................................................................24 4.1.2.接口设计................................................................................................25 4.2.视频监控系统...............................................................................................26 4.2.1.接口功能................................................................................................26 4.2.2.CCTV系统接口设计:.........................................................................27 4.3.防盗(周界防范)报警子系统...................................................................28 4.3.1.接口功能................................................................................................28 4.3.2.防盗报警系统接口设计........................................................................28 4.4.门禁系统.......................................................................................................28 4.4.1.接口功能................................................................................................28 4.4.2.接口设计................................................................................................29 4.5.一卡通应用系统...........................................................................................30 4.5.1.接口功能................................................................................................30 4.5.2.接口设计................................................................................................31 4.6.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32 4.6.1.接口功能设计........................................................................................32 4.6.2.接口设计................................................................................................32 4.7.网络系统.......................................................................................................32 4.7.1.接口功能................................................................................................32 4.7.2.网络系统接口设计................................................................................32 4.8.多媒体查询系统...........................................................................................33 4.8.1.接口功能设计........................................................................................33 4.8.2.接口设计................................................................................................33 4.9.各子系统之间联动功能...............................................................................35

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

1.概述

智能建筑的集成管理系统,是把建筑物内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CNS、信息系统IS、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安全防范系统SAS等等,通过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协调运行的系统中,实现建筑物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共享,为使用者提供最佳的信息服务,创造安全、舒适、高效、环保的工作、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是以分布式信息与控制理论为基础而设计的计算机分布式系统,它综合利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现代图形显示技术(CRT),即所谓4C技术。BMS是智能建筑最为关键的神经系统,它需要解决多个复杂系统以及多种控制协议之间的互联性和互操作性问题。

在2000年颁布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正式提出了“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要求。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可进一步集成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物业管理系统MIS,视频会议系统,CRM,ERP系统,与建筑物相关的应用信息系统等“纯” IT系统,实现更高层次的集成建筑管理系统(IBMS)。

在2006底并于2007年起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有关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IIS)的描述:II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以下简称IIS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IIS管理层以太网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信息设施系统ITSI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紧急广播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汽车库管理系统通讯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室内移动通讯覆盖系统办公工作业务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系统其他业务功能所需求应用系统 图 1-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图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及业主具体需求分析,本次工程集中管理系统集成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二层次的BMS集成,即实现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集成,从而能为更高层次的一体化集成打好基础,在满足统一管理弱电系统的同时,在软件架构上、数据标准上采用先进的架构,能够满足未来实施一体化IBMS集成的需求。

1.1.系统集成设计目标

现代智能化楼宇包含楼宇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出入口控制及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变配电管理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公共及业务信息显示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十余个专业的子系统,这其中包括多层网络结构的传统控制域子系统,也包括以数据库应用为核心的IT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技术和市场的原因,各子系统大多采用专有的通讯协议实现内部的数据传递,软件架构采用封闭的模型,对外缺乏符合国际标准的第三方接口,造成了各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更谈不上联动、互操作了。这种现状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化楼宇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现代建筑物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客观上要求各子系统在全局性管理预案的4

指导下,有条不紊的执行各种复杂的指令动作,充分发挥1+1>2的系统集成合力。具体需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1)信息共享:

这种信息不仅包括各子系统之间需要交互的各种实时状态信息、联动信息、用户权限管理信息,还包括收集管理用户、物业管理需要的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用的各类信息(数据、图文、音像等),还有来自外部(如Internet 网)的各类信息、数据、图文、音像等,通过收集整理、建成一个共享信息库,供用户和物业管理人员随时调阅察看。(2)全辖区弱电系统的集中监视

高层次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负责的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有直观的了解,却不可能在一台电脑上同时运行各个子系统的客户端,即便能够安装大量的客户端程序,针对高层次管理人员来说,普通的系统控制客户端含有大量高层管理所不需要的冗余信息,同时包含专业性很强的控制参数设定功能,这就大大降低了高管获取必要信息的效率,也增大了误操作的可能性。所以,从提升楼宇物业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迫切需要为物业管理技术总负责人或者企事业单位工程部总监提供一种能够以统一的图形界面方式展现所有子系统重要信息的软件工具。

(3)统一的报警、故障信息管理

在各子系统分散管理、控制的情况下,各种报警、设备故障信息只能到达本系统操作员层次,逐级上报和向其它子系统通报报警或故障信息只能采用人工模式,依赖于人员素质和管理流程,这就造成瞒报或漏报现象,增加了潜在的事故隐患。所以,XXX工程需要在集成平台上部署针对各个子系统的集中报警管理功能,将各系统分级别的报警信息在实时传递到本系统值班操作员的基础上,同时以多种方式、实时地传送到上级管理人员、其它相关子系统管理人员、甚至是远在异地的厂商维护人员处,并提供报警处理功能,系统具备人工智能,根除相应的处理预案,指导管理人员具体处理报警信息。(4)系统联动以及全局预案配置

在子系统分散管理、运行模式下,系统间的联动完全依赖于硬件方式,上述方式具有很大局限性,例如安防系统CCTV探头的移动侦测报警与相关区域的照明控制系统,消防系统烟感探头报警与相关的CCTV探头。而上述跨系统联动功能的实现能够大大降低事故所造成损害,并降低管理的人力、物力成本。所以,大楼的集中管理集成需要提供一种灵活的联动触发配置工具,使得各个子系统能够实现在某一特定场景下的互联、互操。(5)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在子系统分散管理、运行模式下各个子系统都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各自拥有本系统相关的历史数据访问和分析功能,随着节能要求的日益紧迫以及对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前提下,如何通过管理手段降低空调和照明这两项最大的能源开支?新的管理流程是必要建立在对既往运行数据的科学分析之上,这就要求XXX工程的集成平台要能够提供针对各子系统数据的抽取、挖掘以及分析功能。

本集成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工程现场的机电设备、火灾及安全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和共享,能为本工程今后的管理提供先进的手段、科学的信息依据,能为领导和职工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 通过规范设备管理程序,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联动、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

 通过优化设备的运行控制,降低运行成本,合理节省能源。 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全面提升XXX工程的消防及安全、楼宇设备管理和通讯管理等方面弱电管理的服务水平。我们设计的集成管理系统就是要对辖区内所有建筑设备,以及建筑物内的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确保XXX工程建设工程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并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快捷的工作环境。

1.2.设计原则

XXX工程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将遵循以下原则(这也是ezIBS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1)标准化与开放性:

智能楼宇信息集成系统必须是一个完全开放性的系统,通过开放的数据接口标准与各个子系统进行通讯,以使各个子系统之间具备“可互操作性”。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统可以通过大厦内部局域网Intranet以浏览器的方式实现对整个大厦内的各种设备监控和管理操作。系统设计应完全遵循国际主流标准以及相关工业标准。(2)先进性:

应采用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技术和系统产品,保证前期所选型的系统与今后系统性能提升在技术先进性方面的可延续性。(3)可扩展性:

系统软件功能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模块完全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和管理模式来进行编制。系统应采用分布式的网络架构。(4)安全性:

系统集成平台或框架应选择国内知名厂家的产品,应保证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保证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5)经济性:

系统选择应从项目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先进性、成熟性、最佳经济性的优质产品,并在系统合理配置和兼容性方面进行充分论证,保护业主投资。(6)实用性:

系统支持图形化的监控、管理界面,具有中文操作环境,界面简练、友好,联机帮助功能丰富。

2.集成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次智能化集成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从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为子系统纵向集成,目的在于各子系统具体功能的实现。对于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综合安防系统首先实现本领域内的纵向集成。

第二层次为横向集成,主要体现各子系统的联动和优化组合,在确立各子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实现几个关键子系统的协调优化运行,报警联动控制等再生功能。

第三层次为一体化集成,即在横向集成的基础上,实现中央集成管理系统(IBMS),即实现信息域层次的集成。主要体现在与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上。

针对本次集成,采用子系统平等方式,选用基于J2EE/Applet与XML,Web Services技术的开放软件平台为基础实现,系统软件全部采用web方式的三层软件架构,采用实时数据库技术,SVG矢量组态图形技术,与子系统接口采用统一规范的接口框架,支持主流的OPC、BACnet、LonWorks等工业标准,同时能够充分利用J2EE技术路线的开放源代码资源,确保系统今后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

2.1.系统集成平台选型

针对XXX工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本次集成选用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ezIB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作为集成平台。ezIB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以及下文中提到的ezONE业务基础平台都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拥

ez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IB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已经成功地在国内多项大型弱电系统集成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其中包括:

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弱电集成项目 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弱电集成项目  北京富盛大厦弱电集成项目

 清华大学节能示范楼弱电集成项目  天津万丽泰达酒店弱电集成项目  黑龙江政协新办公楼弱电集成项目

 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综合服务楼弱电集成项目  上海均瑶国际广场弱电集成项目等近百项

ezIBS集成管理系统是基于J2EE/Applet与XML,Web Services等技术标准开发的,同时兼顾对.NET/ActiveX技术的支持。它充分利用开放源代码技术资源,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集成管理系统与子系统的通讯以OPC标准为主要方式;完全支持B/S+C/S结构的软件模型。

系统将设置中央数据库,将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及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的设备信息、运行标识信息、各种计量数据,按各自管理的功能范围,分别裁剪存于中心数据库以供各类应用程序加工、处理、使用及查询。在这几个子系统的监控管理中心,均有各自独立的数据库。

2.2.系统集成总体框架图

ezIB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采用J2EE技术路线,包含一组部署在ezONE业务基础平台之上的应用组件,可通过J2EE/WebServices架构与同方ezONE业务基础平台融合成为一个独立于智能建筑系统厂商的平台,能够将楼宇内各种智能化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汇集到一个平台之上,以统一的方式展现,所有的文件和信息都尽可能采用XML标准表达和描述,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理,从而对整个大厦进行最优化的控制及决策支持,达到高效、节能、经济、协调的运行状态。整套系统可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ezIBS集成管理系统采用基于J2EE的三层架构和“浏览器”+“服务器”+“网络”的系统结构,如图 2-1 9

图 2-1,集成平台软件架构图

从软件功能上划分为四层:

第一层:人机接口层,用于各级操作员对系统的监视和操作,包括一般用户和管理员用户,有线与无线(包括PDA、手机、POS)界面,本次集成的用户界面层采用标准的浏览器,这一层次主要通过ezONE业务基础平台的实时门户实现,支持个性化的用户界面,并包括一系列通用组件如用户权限、内容管理、通用查询、报表等。监控组态由支持先进的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矢量图标准的ezHMI工具组件生成。

第二层:业务逻辑层,提供第一层的用户界面所需的经逻辑处理后的所有数据实现业务功能。业务逻辑层将被封装成很多业务组件。

业务逻辑层主要采用接口隔离的设计方法,保证组件的内部修改不影响应用系统的其他层次。同时业务组件还可以以Web Services的方式横向为第三方系统提供服务,以利于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

第三层:数据管理层,提供系统运行所需数据的存储管理、备份、迁移10

等支持。它包括数据库和文件系统,数据库主要存储业务数据,文件系统主要存贮系统配置数据。

第四层:数据通讯层(接口层),专用于数据采集和与外部系统或设备的数据交换,执行必要的协议转换。如图 2-2

图 2-2,集成系统层次图

2.3.采用J2EE的B/S三层架构模式的整体优势

采用J2EE的B/S三层架构模式的优点为:(1)安全性:

应用体系结构为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客户机必须通过应用服务器才能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杜绝了客户端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的可能;客户机对服务器的访问特权可以指定或内置于三层中的每一层,提供三个级别的安全性。

(2)稳定性:

应用体系结构为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其业务逻辑层与用户表示层、数11

据服务层完全分离,三层之间相对独立,使得其中某一层的改变根本不影响到其他两层。因而,当用户需求发生变更时,系统维护人员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变更范围,系统的稳定性特别高。(3)可适应性:

应用体系结构为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应用服务器(即:业务逻辑层)主要承载与管理应用系统的全部业务逻辑,每一个业务逻辑被封装成独立的应用组件,组件与组件之间只通过有限的、指定的接口进行通信,当某一业务逻辑发生变化时,仅需修改其相应的应用组件即可,对象的结构与交互方式、数据的结构与存取方式等不需作修改,有效地限制了一处修改而处处牵连的“波动效应”,系统具有很强的变化适应能力。(4)可移植性:

应用体系结构为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业务逻辑层的应用组件的开发是采用纯Java语言来实现的,应用业务逻辑的部署与应用服务器具体的机型、操作系统无关,应用系统可以任意移植、轻松实现跨平台运行。(5)可伸缩性:

应用体系结构为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由于其所有的应用程序(即:应用组件)全部置于应用服务器中,用户可以根据其系统的规模,来确定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数量,当系统的规模扩大时,仅需升级应用服务器的配置或增添应用服务器的数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系统的可伸缩性极强。(6)易维护性:

应用体系结构为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由于三层之间相对独立,系统的变更范围容易控制;客户机不需要安装复杂的网络、数据库等连接和驱动程序,其维护工作和维护成本趋于“零”;应用服务器中的业务逻辑被封装成独立的应用组件,某一业务逻辑的变化仅仅影响到某一独立的应用组件,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应用体系结构为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其系统的维护工作简单、维护成本较低。

2.4.系统集成网络结构

网络平台是ezIBS集成系统运行的基础,如图 2-3

图 2-3,集成系统网络结构图

ezIBS支持各中建筑智能化系统主流接口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接口标准OPC,DDE,RS232/RS485,LonWorks,BACnet,Socket等。

2.5.数据库设计

ezIBS集成系统包含一套兼具实时数据库功能的关系型数据库,具有实时、分布、事件驱动和远程在线下装的特点,一方面数据库针对大量信息点的实时数据进行存贮、管理,另一方面要为实时监控应用模块、历史数据访问模块、综合报警模块提供信息源,各子系统的数据库保持独立,以OPC、JDBC方式与集成系统数据库交互数据,这种物理上的独立,体现了“集中管理、分散操作”的设计原则。集成数据库与子系统数据库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实现数据一致。

集成系统可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多种产品,数据库系统可采用免费的系统13

如mySQL, PostgreSQL等,其他开放源代码如Tomcat 应用服务器也可采用。也支持微软的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和高端的Oracle数据库系统。

2.6.接口网关设计

智能建筑集成系统集成各子系统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差异性极大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性和互操作性。ezIBS系统内含一套ezGate通用数据网关,它屏蔽了各控制系统物理设备的差异性,使据。如图 2-4所示

ez

IBS通过统一的接口访问现场设备数设备接口管理中心实时协数议据配接置口类型)实例通用接口库网络接口插件串口设备接口设备数据组织中心设备数据处理中心对外接口管理中心(提供网络或串口接口方式的系列实时数据硬件设备报警/故障处理插件将数据组织为标准的格式class CBaseItem{ DWORD m_dwItemID;Cstring m_strName;..Cstring m_strDesc;}通信IBS系统通信接口插件通信数据显示界面插件通信XMLXMLezIBSOPC Server DA扩展接口插件OPC DA ClientOPC Server HDA扩展接口插件OPC HAD ClientOPC ServerOPC Client接口插件LNS ServerLNS接口插件提供网络或串口接口方式的系列安防报警硬件设备报警/事件接口类型实例(协议配置XML)通信OPC Server AE扩展接口插件OPC AE ClientWeb Services扩展接口插件其它接口数据组织插件WebServices通用视频接口插件视频设备其它接口插件其它接口插件WebService Client其它对外扩展接口插件其它ezGate 数据网关图 2-4,数据网关示意图

ezIBS通过一个开放的、统一的标准化控制网关(ezGate)和各种现场总线为基础的控制系统集成网络进行集成,可根据不同弱电子系统的特点用不同方式与第三方控制系统直接集成访问,其中针对大多数控制系统采用OPC标准协议进行通讯,针对个别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不经由第三方控制上位机软件系统(如EBI、TAC Vista、同方易视、西门子消防控制软件),以最高效率的形式访问/控制底层硬件,即面向各种控制系统的上位机集成控制通讯网关。如图 2-5所示:

图 2-5,接口示意图

数据网关本身是按COM(组件对象模型)设计思想所设计,其本身的每一个重要功能都是以组件形式存在;将各种通讯接口以驱动(插件)安装的形式集合在通用通讯网关中,以统一的XML数据格式为ezIBS提供数据通讯服务,同时也对ez

IBS提供通用报警服务支持。并且可通过对外扩展访问接口(如OpcServer,WebServices),为其它系统提供数据通讯服务。

通用通讯网关与底层硬件直接通讯的接口方式如下所示:(1)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将OpcClient以插件的形式直接融入通讯网关,从而获得最高的执行效率。

(2)与Lon 产品的互联方式:

采用基于LNS的LNS Application Developers Kit TURBO开发包可开发出最高效的Lon通讯驱动接口,实现对LonWorks网络的最高效率互访和管理,并以插件的形式安装在通用通讯网关中,直接提供Lon网络数据服务支持。

(3)与RS232/485/ TCP产品连接方式

对不符合以上标准的子系统设备,只要具备RS232、RS485串行通讯口15

或基于以太网(TCP/IP)的通讯接口,并提供其通讯指令集,则可通过通讯网关的XML Schema协议配置转换功能进行通用接口类型实例设置,无须编程既可生成设备驱动。

这样,由通用通讯网关提供多种接口方式特别是基于Lon/OPC等通用标准的访问形式,无须编程,可极大的降低工程实施难度,直接高效的与底层硬件通讯进行通讯。

2.7.系统性能指标

子系统报警信息响应时间:小于2秒 子系统故障信息响应时间:小于2秒 子系统状态信息响应时间:小于2秒 子系统控制操作响应时间:小于2秒 子系统联动操作响应时间:小于2秒 系统数据查询响应时间:

小于4秒 系统视频传输速率:25帧/每秒 系统支持最大用户数量:不限

最大并发访问用户数量:大于等于20(在不低于上述响应时间指标条件下)

3.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本次集成功能的主要服务方式表现为XXX工程统一的集成管理信息门户,这个信息门户在全面监控所辖范围内的弱电子系统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与一卡通管理平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环境管理入口,为提升大厦的管理水平服务。

3.1.管理工具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细粒度的可控安全级别,提供完善的系统管理功能,同时针对建筑智能化管理的具体特点,提供值班管理、工程文档管理、常用软件下载等实用功能。

3.1.1.界面风格设置:

本系统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提供多种不同风格颜色的界面风格供不同用户选择,除了有经典蓝色,金属银色外,还有红色,黄色,绿色等共七种风格。

3.1.2.值班管理

 值班日志:针对智能楼宇物业管理特点,系统提供完善的值班管理功能,提供详细的值班日志,包括值班记录、承办事项、待办事项、处理结果、交接备注等内容。

 访客管理:系统针对建筑中控室管理特点,提供访客登记管理功能,包括访客姓名、来访时间、离开时间、访问人、接待人、联系方式等详细内容。

3.1.3.文档管理

针对建筑物业图纸、合同等文档管理的需求,系统提供文档管理功能,管理员可将电子化的工程图纸、合同、系统使用维护资料文件上传到集成系统服务器,供授权用户查询、下载。

3.1.4.常用软件下载

系统提供常用软件下载功能,为物业管理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软件下载服务,下载软件包括集成系统常用插件以及其它物业管理常用软件。

3.1.5.系统安全管理

(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可以对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查询、更新等操作,能够查询用户所在的组和用户本身所拥有的全部角色,以及角色的继承性质。(2)组管理:

组管理的主要功能是集中管理各组组内的信息,包括进行新增子组、删除子组、移动组、新增用户至组或子组、删除用户等操作,并对本组已经授权的角色进行管理,对用户和子组的角色进行屏蔽操作和取消屏蔽操作。(3)角色管理:

提供创建角色以及具体的角色分配功能,将不同的权限赋予不同类型的角色,并将角色分配给不同的用户。(4)权限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主要用来管理系统中所有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可选择增加、删除角色所拥有的权限,也可选择组屏蔽。(5)日志管理:

本系统提供完善的日志管理系统工具,只有具备日志维护权限的用户才能够在系统维护软件中进行日志维护的操作。日志维护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操作及信息日志维护、告警日志维护。(6)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工具主要提供对用户的登录次数、在线时间等进行统计、图表功能。包括以下分析功能:

 登录次数统计;  在线时间统计;  访问IP地址统计;(7)数据表迁移:

数据表迁移模块主要负责把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数据以xml文件形式导出到本地硬盘或其他存储介质,这样一旦数据库数据发生错误,可以把导出18 的xml文件再导入到数据库,恢复数据库数据,以达到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导出并不是把数据库原有数据删除,只是进行备份,而导入却要覆盖数据库中原有数据。

3.2.工程管理功能

以向导方式对实施项目进行功能模块定制,生成针对实施项目的应用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实施工作(变量管理、人机界面管理、I/O绑定等),在完工后,可对此项目的所属资源进行打包导出,并可供工程管理功能模块进行导入部署。以及密码等通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写入到数据库中。同时也包括二次开发中添加的楼宇自控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等相关信息。

3.3.服务管理功能

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WEB)的基础服务(包括与智能网关ezGate的通讯配置,远程用户数据的异步更新服务,一卡通数据服务等)进行管理(包括启动、停止、重启)和配置(如服务端口、刷新时间间隔、分页设置等),从而无需手动更改配置文件。

3.4.视频监控功能

通过浏览器,可以实现多种方式索引访问实时监控图像,并可以进行云台控制,如控制摄像头的左右上下转动以及焦距的拉伸等操作并且具有实时的画面截取和视频的录像、回放、抓拍等功能;XXX工程集成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可以通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界面实时监控相应区域的视频图像。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 监控配置管理功能:用户能够可视化配置管理

ez

IBS系统所监控的界面及数据节点,完成对系统、设备、项信息以及监控分区和监控界面的浏览、创建、编辑、删除、动画效果定义等功能。用户通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对部署在辖区内的监控摄像头的动态添加。在界面中通过输入相应摄像头的IP地19

址可以将其添加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进行管理。

 设置监控画面:采用数字矩阵的授权用户可以选择单画面、双画面、四画面、九画面等监控方式。

 电子地图导航察看:授权用户可通过二维楼层平面图,并选择点击图上标注的CCTV监控探头图标,就可实时监看该路视频画面,并可对云台或快球实施控制,系统支持快照功能,可在本地客户端存储快照图像。

3.5.实时监控功能

实时监控模块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智能化子系统,以SVG标准的矢量图形作为人机界面,为智能建筑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界面,监控辖区内重要建筑设备,包括实时监控、轮询监控、实时趋势图三个子模块。

实时监控模块:在本次集成中,主要采集了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计算机网络、公共广播系统、一卡通系统、多媒体查询及LED显示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的实时数据,并采用图形、动画的方式显示其实时状态。

轮询监控:根据管理人员分工和技术专长,支持管理人员选择具体设备、子系统监控人机界面,并定制轮询时间间隔,采用自动轮换的方式显示监控画面。

实时趋势图:管理人员选择某一设备运行状态变量进行实时趋势图监控。

3.6.实时报警功能

系统在主页面中显示24小时内报警信息,当有报警产生时,在系统主页面右上角显示未处理的系统报警条数,在页面左下角显示“报警提示”的浮动小窗口,并且会在管理客户端PC机上发出WAV格式报警声音。

3.7.报警管理功能

在集成系统中,物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基于实时数据的报警规则和联动规则。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可在系统配置页面(可远程)上根据预定权限设置进行报警事件的记录、操作、跟踪。系统可以根据联动规则执行OPC联动及视频联动。具体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 报警显示及处理:

报警信息按照发生时间、不同的优先级别、所属不同的子系统以不同的颜色顺序显示,系统支持显示优先级别设置。授权人员可根据具体报警类型、优先级别、处警预案等进行报警处理、复位等操作。

 报警信息查询:

授权用户可通过输入报警类型、报警时间段等限定条件查询报警信息,查询结果包括报警序号、报警时间、报警级别、报警类型、报警事件说明、报警处理状态、报警发送状态、报警处理人、处警时间等内容。

 报警信息浏览:

报警信息以时间顺序列表显示,内容包括报警序号、报警时间、报警级别、报警类型、报警事件说明、报警处理状态、报警发送状态、报警处理人、处警时间等内容。

 报警策略设置:

报警策略采用“报警类型-报警场景-报警策略”的三层结构。当某个报警场景下的所有报警策略都满足设置条件时,该报警场景发生报警。报警类型将报警场景根据需要逻辑分类。

报警策略的设置采用一个树形列表管理上述结构。所有报警设置是根节点,可以在下面首先添加一个报警类型。

 报警发送设置:

系统支持以报警类型、具体报警规则设置发送策略,支持自定义发送报警信息,支持选择发送授权用户,支持发送有效期设定,系统同时提供报警发送测试功能,用来验证发送途径的畅通。

 规则参数设置

系统提供四种报警规则:上限报警,下限报警,上下限报警,布尔值报警。

 报警事件设置

支持对报警事件设置,报警内容描述,可配置相应的处警预案。

3.8.历史数据查询报表功能

系统提供针对历史数据、历史报警的查询报表功能,提供多种统计分析报表,如单棒图、双棒图、三棒图、多线图、X-Y图(坐标点绘图)、数字式(列表)等形式,并可与时间排程、邮件发送功能相结合,生成Execl、PDF等报表,发送给指定用户,丰富决策分析功能。同时,系统具有扩展性,为新的查询应用进行定制开发。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 历史数据查询:授权用户通过输入历史数据查询条件选择所需历史纪录,可选择趋势曲线显示,并支持数据导出、打印操作。

 历史报警查询:授权用户通过输入历史报警查询条件查询历史报警信息,并支持数据导出、打印操作。

3.9.时间表排程功能

具有时间表排程功能和节假日设定功能,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定制排程预案,定制联动节能机制。并提供了丰富、灵活的统计报表功能,令使用者能够充分掌握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和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制订合理的执行计划降低能源采购成本。

授权用户通过选择事件名称、优先级别、联动场景ID号、执行时段、22

执行周期、循环时间等系统参数,配置所有可控开关量实现对受控设备的时间表排程优化。上述操作无需编程,全部以图形化方式完成。

3.10.系统联动配置功能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具有应付突发事件和系统联动的功能,当出现突发事件,不仅可以检测到该事件的分系统、响应该事件,其他系统也相应动作(对于消防报警系统只进行数据的提取和报表的生成)。

其中系统联动包括以下模块:

 联动信息浏览:联动信息浏览页面,可以查看在何时执行了哪个联动场景

 联动策略设置:联动策略设置是“联动场景-联动策略”的两层结构,当触发某一个联动场景时,系统会执行该联动场景下的所有联动策略。

 联动触发设置: 联动触发设置是由用户选择联动触发的类别。

3.11.智能预案管理功能

考虑到大厦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势必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机制,本集成系统提供智能预案配置管理功能,包括以下模块:

 预案配置:授权用户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以及本企业管理制度编辑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应急预案,支持预案分级、分类,存储在预案库中。可根据业主具体需求制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预案:大型活动预案、重要场所紧急情况处理预案、施工疏导预案、紧急救援预案、突发情况疏散预案等。

 预案绑定:为各种预案设置出发条件,将一个或多个报警条件、场景与对应的预案绑定,使得在特殊出发条件下,授权用户将自动获取智能预案系统的决策支持服务。

 预案执行监视:在突发情况下,预案启动后,授权管理人员可通过集成平台实时监控功能实现对各子系统执行预案情况进行监视,评估子系统执预案的时间、效果,通过集成平台的视频监控功能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制定下一步计划。

4.子系统集成范围及接口功能描述

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考虑到消防系统的特殊性,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监不控,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以下信息查询功能。

4.1.1.接口功能设计

 能提供整个大厦火灾安全状况的信息;

 实时监视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各类火灾报警探头、烟感探头、温感探头、报警按钮、警铃等消防设备动作、报警及故障状态信息;  实时监视消防排烟系统,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排烟防火阀、防烟防火阀、调节阀、排烟口、送风口、通风空调风机、加压送风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

 实时监视消防水系统,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消防水泵、消防水箱、供水阀、喷淋泵、水流指示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

 实时监视防火门、卷帘系统,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上显示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卷帘门控制器、监视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

 实时监视化学灭火系统,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上显示运行状24

态信息,包括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

 能提供各类火灾报警探测器的报警统计、归类和报表;

 提供集成管理员确认火灾报警信号的时间和修改者姓名的资料;

 当火灾报警时,并在确认报警信息后,向其它智能化子系统发出联动指令;

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提供多种多样的报警提示方式:除了通常采用的弹出报警对话框、声音提示、打印报警信息等报警提示方式外,我们还提供了手机短信、即时消息等报警提示方式,以及E-Mail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无线通讯手段和网络优势提高和增加报警手段。

4.1.2.接口设计

(1)硬件接口设计:

采用系统主机的RS232或RS485接口连接方式,通过串口服务器连接TCP/IP。

(2)软件接口设计: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根据消防控制系统厂家提供的专有通讯协议开发相应的标准OPC Server,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标准OPC Client连接OPC Server获取整个消防系统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3)接口界面图:

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ezIBSRS/232/485TCP/IP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图 4-1,消防系统接口界面图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界面划分以图中红色虚线为界,以左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部分,以右为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部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提供空余的串行接口,并提供满足前述接口功能的数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提供协议转换设备及数据转换服务。

4.2.视频监控系统

4.2.1.接口功能

 实时监视功能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系统软件,以分区域设备列表方式,选择某一路监控前端设备,播放实时监控视频,数据矩阵支持双画面、四画面、九画面多路显示,并可通过系统软件以图形化方式控制云台、焦距。

 若连接硬盘录像机,可提供历史视频回放功能。集成系统通过系统软件,检索存贮在硬盘录像机上的历史视频文件,并提供历史视频的回放功能。

 集成系统客户端支持对某一路实时视频的抓拍和本地采集存贮功能,并可在客户端本地回放。

 按电子地图监控功能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支持电子地图的编辑,在电子地图上方便地定位前端设备,并播放实时监控视频,支持对地图的放大、缩小操作。

 视频检测点配置功能 支持对视频监控摄像头的分组,通过增加、删除对应的视频服务器方式,增加删除对应的监控摄像头。

4.2.2.CCTV系统接口设计:

(1)硬件接口设计:

模拟视频矩阵提供标准控制键盘口:RS-232或RJ-45 模拟视频矩阵提供标准视频输出口:复合视频RAC,BNC 硬盘录像机提供网络接口: RJ-45(2)软件接口设计

视频矩阵提供RS-232或TCP/IP协议的控制协议,硬盘录像机提供满足前述接口功能的SDK开发软件包,如有综合性视频管理平台软件也应提供满足前述接口功能的SDK开发软件包。(3)接口界面图:

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TCP/IPSDK火火火火火火火火TCP/IP火火火火火火 ezIBS火火火火火火火TCP/IP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图 4-2,视频监控系统接口图

4.3.防盗(周界防范)报警子系统

4.3.1.接口功能

 监视防盗报警系统各个防区撤布防状态;

 监视各个防盗报警设备运行状态、报警信息、故障信息;  防区的撤布防、旁路;

4.3.2.防盗报警系统接口设计

(1)硬件接口设计:

防盗报警系统厂商提供空余的RS232或RJ-45接口。

(2)软件接口设计:

报警系统提供专有协议,或提供满足OPC基金会OPC2.0标准的OPC Server软件接口。(3)接口界面图:

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RS-232RS232OPC Server火火火火TCP/IP火火火火火火火火ezIBS火TCP/IP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图 4-3,防盗报警接口图

4.4.门禁系统

4.4.1.接口功能

 门禁系统以集成系统指定的规范的通讯协议向集成系统设备28

运行信息包括门禁状态信息、报警信息、故障信息;  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某一扇门的开关操作;  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门禁刷卡信息的查询与统计

4.4.2.接口设计

(1)硬件接口设计

通讯控制接口为网络接口:RJ-45(2)软件接口设计

门禁系统宜提供满足OPC基金会OPC2.0标准的OPC Server软件接口,接口数据包括设备状态信息、刷卡记录信息等。

门禁系统同时需提供ODBC接口。

门禁系统向集成管理系统开放其数据库,使集成管理平台可以通过访问其数据库查询持卡人记录、刷卡记录、进出记录等信息。同时还应提供二次开发包,提供如下控制功能,例如在联动情况下控制门禁控制器开门/关门等。(3)接口界面图:

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ODBCTCP/IP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ezIBSOPC ServerTCP/IP火火火火……火火

图 4-4,门禁系统接口界面图

4.5.一卡通应用系统

4.5.1.接口功能

(1)门禁管理

 门禁系统以集成系统指定的规范的通讯协议向集成系统设备运行信息包括门状态信息、报警信息、故障信息;  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某一扇门的开关操作;  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门禁刷卡信息的查询与统计(2)停车场(库)管理

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以集成系统指定的规范的通讯协议向集成系统设备运行信息包括门状态信息、报警信息、故障信息;  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某一扇门的开关操作;  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门禁刷卡信息的查询与统计(3)消费、考勤

集成系统根据业主具体需求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考勤、消费、图书借阅等一卡通应用系统的查询访问。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查询功能:

 查询发卡记录,根据员工姓名、部门、编号查询具体发卡记录;

 考勤记录查询,可根据员工姓名、卡号查询员工考勤记录、统计信息,可查询部门考勤记录;

 消费记录查询,可查询某一员工、卡的历史消费记录,部门、公司的消费记录统计,消费机统计;

 借阅系统查询,可查询某一员工、卡的历史借阅记录,统计信息;

4.5.2.接口设计

(1)硬件接口设计

通讯控制接口为网络接口:RJ-45(2)软件接口设计

一卡通系统宜提供满足OPC基金会OPC2.0标准的OPC Server软件接口,接口数据包括门禁、车场设备状态信息、故障信息、报警信息以及刷卡记录信息等。

一卡通系统需向集成管理系统开放其数据库,提供ODBC接口,使集成管理平台可以通过访问其数据库查询持卡人记录、刷卡记录、进出记录等信息。同时还应提供二次开发包,提供如下控制功能,例如在联动情况下控制门禁控制器开门/关门等。

一卡通应用系统提供ODBC接口,满足集成系统对于停车场管理的数据查询要求,包括车辆出入信息、发卡信息、授权信息等。

一卡通应用系统提供ODBC接口,满足集成系统对于考勤及消费管理的数据查询要求,包括发卡授权信息、消费信息、考勤记录信息、图书借阅信息等。

(3)接口界面图:

火火火火火火火 火火火火火火火ODBCTCP/IP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火火火火……火火

图 4-5,一卡通应用系统接口界面图

4.6.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

4.6.1.接口功能设计

 通过集成系统软件获取公共广播各回路工作状态。 以声光、图形方式显示广播系统故障、报警信息。

 可通过集成系统软件实现对公共广播系统的模式设定、编组。 报警联动,根据联动规则,在报警触发条件下,由集成系统下发指令,开启某一区域的公共广播设备。

4.6.2.接口设计

硬件接口设计:

通过公共广播系统网关的RS232接口,通过串口服务器连接TCP/IP。公共广播系统应提供空闲串口供物理连接。

软件接口设计:

根据公共广播系统协议开发相应的标准OPC Server,或由公共广播系统厂商提供标准的OPC Server,综合集成系统通过标准OPC Client连接OPC Server获取整个公共广播系统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信息等。

4.7.网络系统

4.7.1.接口功能

集成系统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网络系统的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信息,记录信息的查询、访问。

4.7.2.网络系统接口设计

(1)硬件接口设计

通讯控制接口为网络接口:RJ-45 32

(2)软件接口设计

网络系统提供ODBC接口。

网络系统向集成管理系统开放其数据库,使集成管理平台可以通过访问其数据库查询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信息等信息。接口见下图:

网络系统网络系统管理软件JDBC智能化集成系统TCP/IPTCP/IP智能化集成系统 ezIBS设备设备„„设备

图 4-6,网络系统接口图

4.8.多媒体查询及LED显示系统

4.8.1.接口功能设计

 集成系统根据业主具体需求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多媒体查询及LED显示系统的数据查询访问。

 通过集成系统软件获取多媒体查询及LED显示系统的相关设备状态信息。

4.8.2.接口设计

(1)硬件接口设计

通讯控制接口为网络接口:RJ-45(2)软件接口设计

多媒体查询及LED显示系统提供ODBC接口。

多媒体查询及LED显示系统向集成管理系统开放其数据库,使集成管理平台可以通过访问其数据库查询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等。接口见下图:

多媒体查询系统多媒体查询系统管理软件JDBC智能化集成系统TCP/IPTCP/IP智能化集成系统 ezIBS设备设备„„设备

图 4-7, 多媒体查询及LED显示系统接口图

4.9.信息发布系统

4.9.1.接口功能设计

 集成系统根据业主具体需求通过软件接口实现对信息发布系统的数据查询访问,以及特定功能调度。

 通过集成系统软件获取信息发布系统的相关设备状态信息。

4.9.2.接口设计

(1)硬件接口设计

通讯控制接口为网络接口:RJ-45(2)软件接口设计

信息发布系统提供ODBC接口。

信息发布系统向集成管理系统开放其数据库,使集成管理平台可以通过访问其数据库查询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等。

4.10.各子系统之间联动功能

集中管理系统提供跨子系统联动功能,作为硬件联动的有益补充,在硬件联动无法实现的位置、区域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跨系统联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联动方式:

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在消防报警发生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将强制监控系统自动将火灾相近区域摄像机旋转至火灾现场位置,并根据工作人员操作将摄像画面切向客户端操作界面上,以便重点监视摄像机的摄像内容,供保卫人员分析事故原因。

消防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当有消防报警发生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将强制门禁系统将发生火灾的楼层区域的门禁置于开放状态,同时将发生火灾楼层的上下两层的门禁置于开放状态。(作为干接点联动方式补充)

消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当有消防报警发生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将强制门禁系统将发生火灾相关区域的停车场道闸开启,以便于车辆及时疏散。

防盗报警子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当非工作时间报警系统发生报警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将强制将系统将报警相关楼层区域的照明开启。

防盗报警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当报警系统发生报警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将联动相关位置的摄像机进行摄录像,同时将该路画面切换到指定的监视器上,方便安保人员工作。

门禁子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在非工作时间有人持卡进入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将将人员所进入的楼层区域的照明开启。

电子巡更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当巡更人员按照巡更路线进行巡视工作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将强制智能照明系统将人员所经过的路线区域的照明提前短时开启,当几分钟后,再强制照明系统将该区域的照明进行关闭。

第二篇:智能化集成系统方案

第1章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

1.1 系统概述

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IBMS)是将建筑内各智能化子系统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运用标准化、规范化及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同时采用统一的计算机平台、运行和操作在统一的人机界面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共享,完成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功能,以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节省人工成本。系统集成将建筑内各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将子系统有机结合以实现信息、资源和整体任务的共享,生成能够涵盖信息的收集与综合、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的能力,在提高各子系统水平的基础上,对涉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各种子系统进行协调与优化,以增加少量的投资,求得总体的优化,从而得到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2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集成的目标是满足大厦物业管理的需要,系统需实现以下功能:

1、集成应用分类分析

各系统的末端设备点是IBMS系统集成的根本,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容器”对其进行归类管理,IBMS系统应根据其单幢建筑楼层分割的特性,以楼层作为一个“基础容器”将各系统的末端设备点进行分类展示,以达到管理的最短路由,系统将采用电子地图的形式对其点位进行有效部署及监控界面提供。

2、集成应用信息收集分析

作为一套需提供实时监控管理功能的系统,其从点位到系统各环节设备、设施运行的状态信息和工况信息是其收集的主体,此外一些设备、设施的静态信息(如品牌、型号等)也应成为IBMS中信息存储的重点,通过对所辖范围内的点位运行异常信息(如运行状态报警、工况运行故障等)收集,同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结合如日志历史、配置记录等其他信息也是整个集成系统的一块较大比重的应用信息,形成多态信息的线性联动,为楼宇运营提供更完备的集中化管理建议,从而在信息上达到集成,达到统一,以落实系统信息集成的需求。

3、集成指令系统应用分析 如果说“信息收集”左脑,那“指令系统”就应该是整个系统的右脑,指令系统模块在整个IBMS系统中是所有交互指令汇总点及交互点。该模块上行端接收来自于系统界面或是IBMS系统内部产生的控制流编码,下行发送模块则是建立在上行接收编码与各集成系统接口通讯协议转换网关基础下,实现对系统控制流的上传下达功能主体。

4、机电设备管理: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是集成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集成管理系统通过BA网关从BA系统提取以下子系统的信息:空调系统、变风量机组、空调热水系统、冷水机组、冷却水、冷却塔控制、新风空调机组、风机排管系统、全热交换器(HRV)空调系统、排风机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水、电、空调计量系统等相连。IBMS和BA系统通过OPC方式进行通讯,BA系统通过OPC Server提供数据,IBMS的网关作为OPC Client,通过OPC Server即可获取BA系统 所有信息,同时,系统网关将联动指令发送OPC Server由其进行分系统状态调节。

5、资源消耗管理:

对变配点各仪表参数信息进行维护。对仪表进行分类、分项、设置最大量程、初始读数等属性,还可按照楼层或功能上传仪表布点图。侧重考虑能耗监测功能,分系统进行计量:如照明系统、空调系统(主机、水泵、风机等)、电梯、动力等。在全面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累积的基础上,系统可以完成以下功能,以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1.3 系统设计要求

1、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应采取软件或硬件集成模式,主要即系统集成通过软、硬件接口集成机电运行控制系统。

2、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应具备开放型架构,被集成电机系统与集成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流双向传递,集成管理系统应有独立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应采用SQL Server或ORACLE等。

3、集成管理系统应最大限度的获取被集成机电系统的数据,获取的数据应完整的体现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子系统开放控制权限,集成管理系统应能通过软硬件接口完全控制子系统的运行。

4、集成管理系统中的机电子系统状态界面应为图形界面,设备状态图形应与被集成子系统自身控制系统的图形接近或相同,参数调整等控制界面应与被集成子系统的控制界面接近或相同。获取的数据应完全在系统的界面上显示。

5、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应采用B/S或C/S架构,允许采用专用的客户端软件访问,也可以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进行访问,WEB浏览器的访问数量不应有限制。

6、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应有多种操作角色,保证机电设备的运行不会被误操作,同时又保证系统的正常操作。

7、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的操作界面应是全图形化的,系统应通过立体模型、电子地图等形式完全展现大楼的结构,在平面图上可以将机电设备、安防监控、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等设备完全体现,根据操作人员的权限不同,在平面图上看到的设备也将不同,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8、智能化集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综合安保管理系统  火灾报警系统 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9、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的服务器应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当主机遇到故障退出服务时,备份机应自动接手,切换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

10、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内设时间服务器,时钟源由GPS授时提供,为所有智能化系统内的设备提供时钟同步信号。

11、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应有报警平台功能,所有的报警信息都需要多种通知方式,如电话、邮件、即时通讯、手机短信等发给相关责任人。

1.4 系统总体构成

智能化集成系统主要包括集成管理平台软件、接口软硬件、数据库、服务器及工作站等组成。1.4.1 系统硬件构成

1、数据库服务器:标准19寸机柜式安装,其配置以满足本系统运行需要并保证3年不落后,数据存储容量为3年。智能化承包人应考虑设备的容错性。

2、应用服务器:标准19寸机柜式安装,其配置以满足本系统运行需要并保证3年不落后,数据存储容量为3年。智能化承包人应考虑设备的容错性。

1.4.2 系统应用软件构成

1、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平台

数据库: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企业版

2、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服务端:Microsoft Windows平台 客户端:Microsoft Windows平台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1.4.3 系统集成基础功能

1、环境监测系统集成功能部署

IBMS系统通过采集的环境监测系统或添置的传感采集点对其环境温湿度、漏水监测实现管理功能区域的实时监测预警,辅以UPS设备、精密空调及其他所涉有效机电设备,形成一个能对空间环境进行状态记录、隐患发现、综合预警环境监测载体,通过其他接入系统的阈值联动,达到对管理区域策略的优化。

2、控制系统集成功能部署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是集成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集成管理系统通过设施网关从系统提取以子系统的信息:如空调系统、变风量机组、空调热水系统、冷水机组、冷却水、冷却塔控制、新风空调机组、风机排管系统、全热交换器(HRV)空调系统、排风机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水、电、空调计量系统等相连。包含以下几大功能:

1)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监视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通过接口与集成管理系统相连,集成管理系统通过工作站可以进行设备运行状态的集中监视和查询。

2)故障报警显示: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超限报警时,集成系统将利用报警功能显示相应的故障报警信息。定位故障报警设备的位置和名称,提示处理方案,记录处理过程。

3)具有直观形象的图文显示功能和电子地图功能。4)统计分析所有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和历史报警故障报表。

5)在IBMS 的管理计算机上,能以平面图、系统图、透视图和表格等多种方式,显示所有BA监控系统的构成与设备的实时运行、故障、报警状态。6)在IBMS 的管理计算机上,操作者在控制权限内,可直接监控任何一台设备,并可实施远程设定与控制。

3、系统辅助管理应用

1)预警处理

各子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通过接口与IBMS系统相连,IBMS系统通过工作站可以进行设备运行状态的集中监视和查询。当子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或超限时,各子系统的通讯网关接收到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息发送到IBMS系统,我们再通过串口服务器把数据发送到以太网上,IBMS系统的前台程序将利用报警功能的弹出框显示相应的故障报警信息。

报警触发网关获取报警信息将报警信息发给DeviceMonitor将状态值保存进数据库数据库判断是否报警是保存报警信息弹出报警窗口处理报警结束

2)集中报警事件处理

通过集成监控计算机,大厦管理人员可以集中监视和处理各子系统的设备故障和报警。系统记录操作人员对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当系统检测到故障报警时,在突出位置显示故障报警的设备信息,地点,给出事件处理方案,根据需要联动相关的子系统,记录操作人员对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系统对所有的报警提供统一的报警显示和处理模块:报警显示、报警定位、报警事件处理、报警视频和录像查询、报警复位、历史记录管理、历史记录查询;报警信息包括用户定义报警事件的级别、报警联动流程、报警事件处理流程、报警显示与提示信息等,系统在报警发生时根据相应的预案设置,引导操作人员的决定,并记录所有工作过程。

流程描述:

A.当出现报警后,自动弹出报警事件列表的窗口以及第一个报警事件的电子地图,与此同时在后台,相关联动功能(根据设定的联动表)将被启动报警事件列表信息包括区域、报警类别、设备名称、联动记录、当前处理状态、报警状态、报警级别等。

B.状态图标初始为亮绿色,表示设备保持在当前报警状态,当报警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图标变为灰色。

C.处理状态初始为未处理,点击后出现确认和处理画面。确认时系统只记录确认情况,改变处理状态,而处理时系统复位联动。

D.如果状态图标为灰色,用户处理后此条报警将进入历史记录,同时从当前报警列表中删除。处理后状态变为已处理,但状态图标为亮绿色,表示仍然维持在当前报警状态,此条报警仍然保持在报警列表中,当设备报警状态变化时,系统自动将其保存到历史记录,同时从当前报警列表中删除。如果因为某种原因,系统没有收到设备复位消息(例如和门禁系统断开),用户可以强制归档,将其移到历史记录中,同时从当前报警列表中删除。

E.点击摄像机的查看联接可以查看联动的摄像机记录,再点击摄像机名称可查看摄像机图像;联动记录包含了所有的联动。3)系统访问权限管理

系统将以子系统、应用功能作为系统内的基础应用单元进行访问管理,以角色作为各应用单元的归约容器,超级管理员用户可在系统内设置拥有基础应用单元的角色来划分各岗位的应用系统的权限,同时具有角色分配权限的用户可通过配置各岗位权限的用户来授权各访问者应用系统的范围。

4、系统其他功能部署

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系统,其功能需根据使用者需求不断完善,建立在系统采集信息和指令系统基础上的功能需要不断扩展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在维护过程中用户可根据使用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不断的投资扩容,以达到最优化管理。

1.5 主要系统技术指标

1、主要技术指标

集成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是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既可使不同厂商的集成管理系统到一个管理平台中,又可使系统能在日后得以方便地扩充,并扩展另外厂商的系统。IBMS系统能够对各种子系统提供很强的集成能力,能够集成大规模的子系统设备,应对大量的客户端访问。1)对客户端数量无限制

2)集成平台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时间小于1秒(子系统数据时延不计在内)3)集成平台客户端显示数据时间小于1秒

2、参考要求:

系统从下往上包括多个层次: 子系统设备层、接口通讯层、数据逻辑处理层、应用层。

1.6 系统其它相关要求

IBMS系统架构在各子系统之上,各子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协议IBMS才能对其进行集成。子系统接口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1)免费开放其接口协议,其协议应当能使IBMS系统获取其系统内的必需信息 2)同时提供协议所需要的软硬件模块:当其接口协议需要其他软硬件模块才能通讯时,应当一并提供,如OPC协议,应当同时提供OPC Server。3)接口协议的通讯速度应当满足用户要求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甲方协助我方和子系统厂商一起协调解决接口协议 5)子系统的厂商为IBMS的接口调试和测试提供完全的协助和配合

6)为满足用户控制和联动控制需要提供控制功能的子系统还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7)保证子系统运行安全,控制功能符合行业要求和规范 8)子系统同意对其控制,开放控制协议和控制内容

第三篇:网络集成系统方案

网络集成系统方案

第一章:引言.....................................2 第二章:项目概述、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原则、项目内容 2 第三章:关键技术.................................2 第四章:综合布线方案.............................2 第五章:局域网方案(通信子网方案、资源子网方案、存储子网方案).......................................3 第六章:广域网方案...............................3 第七章:网络安全方案.............................3 第八章:网络管理方案.............................3 第九章:进度安排.................................3 第十章:设备清单与报价...........................3 第十一章:售后服务与承诺.........................3 附件:企业简介、企业资质、代权受理、典型案例......4

第一章:引言

随着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要求建立起一个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各个单位都有着自己的行业特点,因此所需的计算机系统千变万化。从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到证券市场的证券管理系统,从政府的办公系统到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不同的系统之间区别很大。对不同单位不同应用的计算机系统都要作出一个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这就是计算机系统集成方案。一般来说,计算机系统集成分成以下三个部分来进行。

第二章:项目概述、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原则、项目内容

项目概述:对于一个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建设,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以书面的形式列出系统需求,供该单位的有关人员讨论,然后才能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内容和目标。

项目建设目标:这是系统需要达到的性能,如系统的管理内容和规模,系统的正常运转要求,应达到的速度和处理的数据量等

项目原则:这是我们设计时要考虑的总体原则,它必需满足设计目标中的要求,遵循系统整体性、先进性和可扩充性原则,建立经济合理、资源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案。

项目内容:

构建一个可扩展的机构内部网络,并且与Internet 连接上轨,要有相关的安全措施、售后服务等问题。

第三章:关键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第四章:综合布线方案

综合布线也叫结构化布线,一般分为集中式网络配置和分散式网络配置两种;前者即把全部网络设备(包括 HUB、服务器、UPS等)都集中放置在中心机房,各子系统的综台布线线缆最后都集中到中心机房的主配线间,这也是标准的综合布线方法。它具有以下优点:

1.系统网络整齐美观,易于管理和维护;

2.系统网络易于调整;

3.网络设备可实现零冗余,充分发挥系统设备的速度;

4.系统安全性好。

分散式网络配置只把服务器、UPS和部分 HUB放置在中心机房,把各子系统的线口引到各子系统所在的楼层。它的优点是系统可扩充性好,系统配置比较灵活,节省材料和费用。以上两种方法有时是同时使用的,这样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第五章:局域网方案(通信子网方案、资源子网方案、存储子网方案)

构建一个内部的VLAN,使之机构内部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第六章:广域网方案

接入广域网WAN,使机构能与外面的各个机构相互通信。

第七章:网络安全方案

安装VLAN接入WAN之间的防火墙,有效的保护本机构的网络安全方面。

第八章:网络管理方案

建立一个网络中心,把相关的设备集中在一起以方便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第九章:进度安排

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主要是设计方案;第二个阶段就是购买相关的设备;第三个阶段就是安装之后的相关调式。

第十章:设备清单与报价

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第十一章:售后服务与承诺

与售方协商,并有售方提供相关的服务。附件:企业简介、企业资质、代权受理、典型案例

网络091班

09512102

方东管

第四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质量控制部分:

1、质量的事前控制:

设备及材料进场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

1.1各类传感器、变动器、电动阀门及执行器、现场控制器应符合以下要求:(1)合格证、随机技术文件齐全。实行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证的产品应有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

(2)外观检查:铭牌、附件齐全,电气接线端完好,设备表面无缺损,涂层完整。

1.2网络设备进场应符合以下规定:

1.2.1保证外观完好,产品无损伤,无瑕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要求。1.2.2产品功能、性能等项目检测应按相应的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进行,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的,可按合同要求或设计要求进行。

1.2.3对不具备现场检测条件的产品,可按要求进行工厂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1.2.4进口产品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尚应按供源产地证明,商检证明,配套扣、供货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附件(应为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

1.3软件产品进场应符合下列要求:

1.3.1商业性的软件中,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系统、信息安全软件系统和网管软件应做好使用许可证及使用范围的检查。

1.3.2由系统承包商编制的用户应用软件,用户组组态软件及接口软件等应用软件,除进行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可恢复性、兼容性、自诊断等多项功能测试,并符合软件可维护性。1.3.3所有自编软件均应提供完整的文档。1.3.4电气设备、材料同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要求。

2、质量的事中控制:

2.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前监理应控制好,使土建工程符合以下条件: 2.1.1已完成机房、弱电竖井的建筑施工; 2.1.2预埋管及预留孔应符合设计要求;

2.1.3空调与通风设备、给排水设备、动力设备、照明控制系统、电梯等设备安装、定位,并应预留好设计文件中要求的控制信号接入点。2.2 质量事中控制的检查内容: 2.2.1空调与通分系统 2.2.2变配电系统 2.2.3给排水系统 2.2.4公共照明系统 2.2.5热源与热交换系统 2.2.6冷冻与冷却水系统 2.2.7电梯与自动扶梯系统 2.3质量控制要点:

配管、线槽、桥梁、电线电缆、控制柜安装等同强电

3、质量的事后控制:

3.1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GB50339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规定。3.2其余同弱电规范文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验收

1、该系统竣工验收应在系统正常连续投运时间超过3个月后进行。

2、竣工验收文件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2.1工程合同技术文件 2.2竣工图纸

2.3系统设备产品说明书 2.4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 2.5设备系统测试记录

2.6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等其他文件。

3、竣工验收重要评判标准即对系统及时进行检测

3.1 BA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和性能检测为主,同时对现场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或复核。

3.2 BA系统检测应在系统运行连续投运时间不少于1个月后进行。3.3 BA系统检测应根据工程各类设计、技术文件进行。3.4 BA系统检测时应提供以下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3.4.1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

3.4.2隐蔽工程及过程检查验收记录; 3.4.3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 3.4.4设备及系统检测记录; 3.4.5系统试运行记录。

3.4.6 系统预测的主要内容及抽检类的要求

1)空调与通风系统:对空调系统进行了温湿度及新分量自动控制,自动启停,节能优化控制功能控制功能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为每类机组总数20%,且不少于5台。

2)变配电系统:应对变配电系统电气参数和电气设备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每类参数抽20%,不得少于20台。

3)供照明系统:监测供照明设备光照度、时间表、抽检回路是总数20%,不得少于10路。4)给排水系统:检测给排水系统液位、压力等参数及水泵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报警验证。抽检每类系统50%,不少于5套。

5)热源与热交换系统及冷冻与冷却水系统:监测系统负荷调节,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和节能优化控制。

6)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将检测结果与实际工程进行核实,全检。

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子系统数据通信功能:将监测所得运行参数与实际相核实,全检。

8)中央管理工作站与操作功能分站功能检测:检测各种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数据存储系统情况、数据报表生成及打印功能,操作方便性、安全性等,全检。9)系统实时性:采样速度,响应时间应满足要求,抽检10%,不少于10台。10)系统可维护功能检测、系统可靠性检测。

11)现场设备性能检测:传感器精度测试,抽检10%,不少于10个;控制设备及执行器性能测试抽20%,不少于5个。

综合布线系统一、质量控制系统

1、事前控制:

1.1对进场材料、设备控制、工程所有线缆、器材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均应进行检查,出厂检验证明材料齐全,且符合设计要求。1.2型材、管材与铁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1.2.1各种型材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光滑平整。

1.2.2钢管、硬脂聚氯乙烯管管身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符合设计要求。

1.2.3铁中表面处理和镀层均应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1.3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工程使用的对位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1.3.2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1.3.3电缆外护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

1.3.4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长度,加上过程中所选用接插中进行抽样测试。并做测试记录。

1.3.5光缆开盘后应检查缆心外表无损伤,端头分装良好,并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线长度。

1.3.6光纤接插软线:两端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接插软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标志,选用符合实际要求。1.4插接中应符合以下要求:

1.4.1部分完整、塑料材质满足要求; 1.4.2保证单位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1.4.3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式和数量、位置符合设计要求、2、质量的事中控制 2.1质量控制点: 2.1.1配管工程

1)墙体中暗管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内不宜超过25mm。2)直线布管每30m处设过线盒。

3)每根暗管转角不得多于2个,角度不大于90º,并不应S弯,弯曲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4)管口光滑,并加护口保护。2.1.2线槽、桥架

1)水平敷设,间距为1.5~3米,垂直敷设固定间距小于2m,接头水平转弯处,距端头0.5米处加支吊架,距地1.8米以下应加盖板。2)塑料线槽固定点一般不超过1米。3)接地良好。

4)穿墙体或楼板后防水封堵。

5)水平偏差每米不超过2mm,垂直度不超过3mm。6)线槽截断处及拼接处平滑无毛刺。7)吊架与支架安装保持垂直,整齐牢固。8)应直接伸于机柜内。2.1.3缆线敷设:

1)缆线布放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挤压损伤。2)两端贴有标签,表明编号。3)终接点应有余量。4)弯曲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5)电源线、系统电缆应分隔布放。缆线间最小墙距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6)敷线完毕后,通道两端出口处应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墙。2.1.4机柜、机架安装(1)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

(2)零部件不脱落、碰坏,标志完整、清晰,安装牢固。(3)不直接安装于活动地板,应制作底板。

(4)安装机架面板,架前预留800mm空间,背面离墙距离大于600mm。2.1.5缆线终接 1)标志内容正确。

2)中间无接头,终接处牢固,接触良好。3)对绞电缆与插接中连接线号、线位色标正确。

4、(1)对绞线符合下列要求: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与通用插座相连时,须按色标。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屏蔽对绞线屏蔽层于插接中屏蔽层360圆周接触,长度不小于10mm。

(2)光线芯线还应满足:利用光纤连接盒进行保护连接。弯曲半径符合设计要求;光纤融接处应加以保护、固定。使用连接应方便跳接,面板有标志。

5、跳线跳接应付合下列要求:接触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对绞电缆跳线不超过5m,光缆跳线不超过10m。2.1.6各类配线部件

(1)部件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2)安装牢固,面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3)背板式跳线架应经配套金属背板及接线管理架安装在墙壁上。2.1.7通用插座

1)固定在插线盒内,盒盖可开启,且具备防水、防尘,抗压等功能。2)安装牢固。3)面板应有标志。2.1.8接地电阻达到要求。

3、质量的事后控制同设备监控系统

二、竣工验收

2.1竣工技术资料包括: 2.1.1安装工程量 2.1.2工程说明 2.1.3设备、器材细表 2.1.4竣工图 2.1.5测试记录 2.1.6隐蔽记录 2.1.7决算

2.2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验收时,最重要的一项即进行性能控制。光纤布线应全检,对电缆布线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检,其中含最远布线点。

安全防范系统一、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

设备及材料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必须经过国家或行业授权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

1.2、1.3点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相同部分 º

2、事中控制

2.1安防系统安装前,监理方控制好土建工程应具备以下方面: 2.1.1预埋管件、桥架等安装符合设计要求。2.机房、弱电竖井施工至结束。2.2事中控制检查内容: 2.2.1安防监控系统 2.2.2入侵报警系统 2.2.3门禁系统 2.2.4巡更管理系统 2.2.5停车场管理系统 2.3事中控制要点

2.3.1配管、线槽、桥架同弱电 2.3.2电缆

1)弯曲半径大于15D。

2)电源线宜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3)室外设备连接电缆时,宜从设备下部进线。

4)长度逐盘核对,屋面应避免电缆接续,接线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5)直埋电缆埋深不小于0.8m,用大于0.1m沙土或细土覆盖,且上压一层砖石保护,过马路穿钢管保护。

6)穿管电缆,敷管前先清刷管孔,管孔内预设一镀锌铁线,放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管口与电缆间应衬垫铅皮。进入管孔电缆保持平直,并采取防潮、防腐蚀、防鼠等措施。2.3.3光缆

(1)检查光纤无断点。

(2)核对长度,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等。(3)弯曲半径不小于20D。(4)接头预留长度不小于8m。

(5)敷设完毕后,应先检查有无损伤,再进行接续。2.3.4摄像机

(1)安装前检查摄像机站、雨刷、紧固情况等。(2)安装过程不得打开镜头盖。(3)高压带电设备应保持安全距离。(4)安装牢固。

(5)安装后,检查图像质量、覆盖范围符合要求后固定。2.3.5机架

1)底座与地面固定。2)安装竖直平稳,垂直偏差不超过1‰。

3)并排安装,而板水平偏不大于3mm,中间缝隙不大于3mm。4)固定螺丝、垫片、弹簧垫圈应按要求紧固。2.3.6控制台

1)安放竖直,台面水平。

2)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划痕。3)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可靠,安装牢靠。2.3.7监视器

1)安装后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否则应加盖遮光罩。2)外部可调节位置,应便于操作,并加保护盖。

3、事后控制

同设备监控系统

二、竣工验收

2.1应在系统正常连续投运1个月后进行。2.2验收文件、资料应齐全。

3、竣工验收前、后应做好系统功能控测,检测由国家或行业授权的检测机构进行并出具检测报告。

3.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测:旋转面、镜头光圈调节,调焦变倍等功能;图像质量清晰度;摄像机抽检20%以上,砂型台,系统整体功能,联动功能,全检。3.2入侵报警系统检测:检测器盲区,灵敏度、防破坏能力等进行检测系统功能,存储记录等进行检测,全检。检测器抽检不低于20%,不少于3台。3.3门禁系统:出入口控制器工作状况,抽检不低于20%且不少于3台。系统报警、联动等功能检测、全检。

3.4巡更系统:巡更终端响应功能,抽检不低于20%不少于3台,系统运行状态,信息传输、故障报警等功能全检。

3.5停车场(库)管理系统:平均检测器灵敏度,自动栅栏升降功能检测,读发卡器等全检。

有限电视系统一、质量控制: 1.1事前控制:

材料及设备进场验收要求同综合布线系统要求: 1.2事中控制: 2.1事中控制内容: 2.1.1有限电视系统 2.2事中控制要点: 2.2.1配管、线槽、桥架同强电要求。2.2.2电缆

1)走地面线槽时,电缆由机架底部引入,电缆顺直、无扭绞、不绑扎、按进出槽口拐弯处或捆绑扎,最小内半径符合要求。

2)走架槽时,可不绑扎并留好出线口,从机架上放引入。3)走活动地板,电缆顺直无扭绞,不得盘结,引入机架处绑扎。4)两端留余量并带明显永久性标注。5)电缆插头装设接触良好、牢固、美观。2.2.3光缆

1)敷设前检查光纤有无断点,衰耗值是否达标。2)核对长度,避开河沟、交通要道等。3)弯曲半径不小于20D。4)接头预留长度不小于8米。2.2.4支线、用户线

1)自承式同轴电缆受力后在自承线上。

2)自承式电缆在其下端处应缠扎法将自承线终结做在下线沟电杆上。3)入户后布置牢固、美观、安全。

4)接线机至用户连接线应采用抗阻为75欧姆。屏蔽系数高的同轴电缆,长度不得超过3m。2.2.5用户盒

牢固、美观、接线可靠。2.2.6接收天线 1)、安装平直、空固。

2)、竖杆拉线地锚须与建筑连接牢固,各根拉线受力均匀。

3)、天线馈电端与阻抗匹配器、馈线、天线放大器连接牢固,防水可靠。

3、事后控制 同设备监控系统

二、工程验收

2.1进行系统检测并符合下列要求: 2.1.1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2.1.2检查卫星天线安装质量,高频头至室内单元线距、功效器及接收站位置,缆线可靠性。

2.1.3输出电平符合要求。2.1.4系统性能满足要求。

2、竣工验收文件 2.1过程质量记录 2.2设备检测及系统测试记录 2.3竣工图及文件 2.4安装设备明细表

第五篇:浅析SOA信息通信技术集成系统

一、新一代无线宽带系统的介绍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

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系统和地面系统两部分组成。

(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其中每一代技术的发展都要经历从提出、增长、高速发展、成熟到衰退的过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模拟移动通信,其主要缺点是频率利用率较低、系统容量小、制式多且不兼容,不能实现自助漫游、通信保密性差、提供有限的业务种类。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数字移动通信,其容量和功能比模拟移动通信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业务类别仍局限于话音和低速率数据。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B3G)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统称。它将可以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0Mbit/s,甚至更高,支持的业务从语音到多媒体业务,包括实时的流媒体业务。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这些业务所需的速率进行动态调整。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另一个特点是低成本。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3G的技术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ICT业务的概念与特点

一般理解,ICT(Informationandconnec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英文缩写。广义上的ICT可以扩展到国家信息化层面;狭义上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一种业务,ICT就是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用以满足“客户综合信息化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通信、信息收集、发布、自动化、传感、自动化等各个方面。在这个概念上讲,ICT其实就是CT企业将价值链延伸到了IT行业。但是,与传统的CT业务相比,ICT业务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市场特性。

第一,“一揽子解决”特性,重新整合了价值链。传统运营商价值链的核心是信息传递服务,末端是用户,向上一个环节是CT网络及平台生产商。CT经营主要涉及网络及平台传输、连接服务,而ICT则涉及到从设备到厂商到客户端使用服务的全部链条。在CT时代,“客户端”的设备、维护、服务、障碍都与电信企业无关,我们只管“局端”。在ICT时代,只要客户有信息化方面的需要,我们就主动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做“交钥匙”工程,之后

还要承办好“物业”。

第二,“综合集成”特性,涉及所有相关业务。我们习惯于向公众客户“卖话务”,向政企商务客户“卖电路”,营销服务多停留在客户“关系营销”层面。ICT业务就要把所有用户需要的元素都“加”到产品中,“电路”+“话务”+“维系”+……只要客户需要,我们可以做所有客户的“信息通信外包商”,做信息通信领域的“沃尔玛”。

第三,“技术方不可复制”,解决客户个性需求。个性即差异。传统的CT产品基本上是无差异的、标准化的,因此竞争的结果就是“拼”2M或者话务量的“价格”和个别服务指标,这是CT企业的“红海”。如果能够深入到客户的具体工作中,深入到管理、财务、物流、销售、后勤等领域,每个企业或多或少均有差异,这就是个性,个性的需求要用个性的方案来解决,这就是ICT业务营销的目标与方向。

第四,“海量市场空间”的特性,为传统业务找到新的出路。从CT到ICT,就如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开始“搞运输”,不仅收过路费,还要收“运费”甚至物流涉及的“全部费用”。突破了原来只赚取接入利润的定位,开始涉足价值链的全部环节。虽然单位利润率可能比流通企业小,但总量规模明显增大。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膨胀,ICT市场空间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与逐渐走向饱和的单一CT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三、SOA概述

(一)什么是SOA

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也叫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或面向服务架构,是指为了解决在Internet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则是采用面向服务的商业建模技术和WEB服务技术,实现系统之间的松耦合,实现系统之间的整合与协同。WEB服务和SOA的本质思路在于使得信息系统个体在能够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协同工作。对于面向同步和异步应用的,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分布式计算来说,SOA是一场革命。一个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business logic)或某些单独的功能被模块化并作为服务呈现给消费者或客户端。这些服务的关键是他们的松耦合特性。

SOA是一种架构模式,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构建在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图1给出了其体系结构,SOA结构中共有3种角色,即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者),对外提供服务,并且通过注册来发布服务信息;Service broker(服务代理),提供服务的发布和定位功能;Service requester(服务请求)。

(二)为什么选SOA

不同种类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基础结构(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相互交织,这便是IT企业的现状。一些现存的应用程序被用来处理当前的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es),因此从头建立一个新的基础环境是不可能的。企业应该能对业务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利用对现有的应用程序和应用基础结构(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的投资来解决新的业务需求,为客户、商业伙伴以及供应商提供新的互动渠道,并呈现一个可以支持有机业务(organic business)的构架。SOA凭借其松耦合的特性,使得企业可以按照模块化的方式来添加新服务或更新现有服务,以解决新的业务需要,从而通过不同的渠道提供服务,把企业现有的或已有的应用作为服务,保护现有的IT基础建设投资。

(三)基于SOA的ICT集成的体系结构

当今市场的SOA解决方案有三种主流标准:一是以IBM为代表的J2EE架构,其优点在于具有开放的标准和良好的可拓展性,适合大型系统和项目的使用;二是以微软为代表的“.NET”架构,其优点在于具有快速便捷的部署性,价格低廉,但难以支撑大型系统的使用,相对适合于对技术架构要求不高,预算有限的中小用户使用;三是以SAp为代表的ERp型SOA,适合已有ERp系统和准备以ERp作为核心应用的用户使用。ICT集成系统是一个涉及部门众多且极其复杂的大型系统,因此在综合考虑以上三种解决方案之后,最终选定第一种。

图3是本文中建的基于SOA的ICT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分为客户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技术层四个层次。

第一,客户层。客户层包括了中国移动营业厅、网站、10086客服等接入方式,受理客户的业务需求,统计用户、收入、业务发展情况。

第二,服务层。服务层包含了针对业务流程层的各种服务以及Web服务平台。Web服务平台可以允许以一种与下层应用及技术平台无关的方式来定义和使用业务服务,服务层为业务流程层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提供了粗粒度的业务功能;提供了良定的、无歧异的接口,因此业务流程无需了解下层应用及技术平台的细节;服务层数据模型是根据服务业务领域定义的,而且是独立于特定应用的数据模型的;服务层安全模型提供了单点登陆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这确保了任务可获得使用服务的授权,并令业务流程层免于处理各种下层应用及技术平台提供的安全接口;服务层管理模型可以生成有关服务使用状况的统计数据,供业务流程层使用。

第三,应用层。通过对ICT现状的分析,并参考国内外市政管理的先进经验,本文中建立了应用子系统,即OA、BOSS客服。

第四,技术层。技术层包括了各种应用平台、技术平台和各种操作系统等,技术层是确保实现上述各个应用的技术细节。市政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各应用系统所依托的技术平台、技术细节各不相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技术的应用系统都可以实现与技术无关的通信。

四、结束语

随着SOA技术的逐步成熟,ICT以服务模块化的方式搭建更加灵活开放的架构,提高异构系统交互性,降低管理复杂性,提供对业务的支持用户。企业移动化,将企业的信息管理、业务交互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对企业管理与决策、业务促进,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下载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佼佼者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范文

    佼佼者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佼佼者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简介 佼佼者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数据库采用目前业界通用的商用数据库平台—SQL Server,SQL Server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

    集成系统教学大纲

    《图书馆集成系统》教学大纲 一 说明 课程性质与特点:图书馆集成系统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

    系统网络集成方案(五篇范文)

    起步(中国)有限公司系统集成方案 (虚拟化及备份) 温州市志诚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目 录 目 录...............................................................................

    智能化集成系统方案(五篇模版)

    集成管理系统 1.1.1 系统概述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是指将各智能化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它们相互间可以进行通信和协作,即实现子系统间资源的高度共享和任务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

    CAD技术集成

    什么是CAD?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是一种技术,其中人与计算机结合为一个问题求解组,紧密配合,发挥各自所长,从而使其工作优于每一方,并为应用多学科方法的综......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一、软件开发 www.xiexiebang.com 本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在自动化办公领域实现互联网+,从而节约资源,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用户的时......

    建筑设备安装技术简答

    1.简述焊接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使用的管件主要有哪几种? 1.管箍、弯头、三通、四通、大小头、对丝、活接头、补心、堵头、管帽。 2.常用阀门有哪几种? 2.常用阀门:截止阀、闸阀、旋......

    电子钱箱综合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电子钱箱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技术要求 一、项目开发背景 一方面,目前银行现金、重要单证调拨主要业务操作方式,交易发起方必须手工填写现金调拨单,再由人工传递给付款方,由付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