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洁生产工艺的发展历史(范文)
清洁生产工艺课程论文
题 目:清洁生产工艺的发展 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自然资源。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之中,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对清洁生产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有一定的了解。
清洁生产工艺的历史: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的第一章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这一定义概述了清洁生产的内涵、主要实施途径和最终目的。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在回顾和总结工业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产品和生产过程预防污染的一种全新战略。它综合考虑了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环境风险(资源和环境容量)、成本和经济效益,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策演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与以往不同的是,清洁生产突破了过去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对策的局限,将污染预防纳入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推行清洁生产的侧重点是强调更加“清洁”的、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特别要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通过持续的改进以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的目的。推行清洁生产不仅是某个部门或某个工业领域的责任,而且是国民经济的整体战略部署,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建立新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实现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多年的发展,清洁生产逐渐趋于成熟,并为各国企业和政府所普遍认可。加拿大、荷兰、法国、美国、丹麦、日本、德国、韩国、泰国等国家纷纷出台有关清洁生产的法规和行动计划,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批清洁生产国家技术支持中心、非官方倡议以及手册、书籍和期刊等,实施了一大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至今,清洁生产已经建立了全球、区域、国家、地区多层次的组织与交流网络。UNEP自1990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清洁生产国际高级研讨会,在1998年的第五次会议上推出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截止到2002年3月底,已有300多个国家、地区或地方政府、公司以及工商业组织在《国际清洁生产宣言》上签名。
清洁生产相关的活动具有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调要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产品结构,通过技术改造和“三废”的综合利用等手段防治工业污染。但是由于当时缺乏完整的法规、制度和操作细则,加之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分配和产品销售价格的统一管制,企业仅对生产计划负责,因此,这一方针并未得到准确的贯彻和执 2 行。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政策,指出要通过技术改造把“三废”排放减少到最小限度。这个时期人们已认识到清洁生产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加之原来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制约,使得这一政策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环境问题要尽力在计划过程和生产过程中解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指导原则。1985年我国政府又提出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在总结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后,初步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思想。
国家经贸委和原国家环保局于1993年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必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转变,实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工艺的现状
我国清洁生产工艺起步晚,但发展很快。201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
1、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的回采率仅为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仅有1/3,其采、选综合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也分别只有30%,而西方矿业发达国家从有色金属的选冶过程中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已达70多种,副产品价值占总产品价值的30%以上,其选冶综合回收利用率已达80%以上。
我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69%,钢铁高炉渣回收率为85%,选矿尾矿为2%。煤矿石为17%。在日本,粉煤灰已基本上被利用。而我国目前的利用率仅为21%左右。废旧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也很低,在每年新增总量中不到5%,而法国已超过30%,美国为25%~30%。
2、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0.09万吨,总磷为42.32万吨,总氨为472.89万吨;废弃中二氧化硫为2320.00万吨,氮氧化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3.94万吨。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资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造纺织等8个行业化学需氧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3%和73%,电力热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等6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9%和93%。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3 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
清洁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走企业集群之路,建立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减少废物排放,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
(二)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就业人口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2006年北京市能源消费中第三产业占到了36%,并且能耗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尤其是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的污染更加突出,如果不加以重视,将成为继工业污染问题之后的又一生态危害,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北京市2007年的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就包括加大宾馆、餐饮、医院等行业的节能改造和污染处理以及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等内容。
(三)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
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张,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
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其生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近年来,北京市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集钟、养、沼气生产为一体,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第二篇:污水处理厂清洁生产工艺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清洁工艺
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要求的提高,清洁生产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是一个工业和人口,能流和物流高度密集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污染治理成为城市生态物质代谢循环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护城市水质资源和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条件,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1]。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应和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2~5]。城市污水厂的清洁生产可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加强质量管理,合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废弃物资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产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6]。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系统服务城市面积50余平方公里,服务人口60余万,占地约110000m2,建筑面积约17000m2,设计处理能力约20万m3/d。一期工程含:污水处理厂、与之相配套的28公里截污干管及沿线5座泵站。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2001年12月动工建设,2003年10月底基本建成,2004年5月启动污水运行。根据国家制定的清洁生产的相关法规以及相关方面[7,8]的要求,该厂于2006年开展包括2005年在内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本文介绍该审核工作情况、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成果。1 污水水量、水质
水处理厂的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最终都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日处理水量达20万吨。其中主要的污染物监测参数包括:bod5、cod、ss、t-p、nh3-n、t-n、大肠杆菌数,根据2005年统计各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分别为:bod5:99·5mg/l、cod:167mg/l、ss:119mg/l、t-p:2·79mg/l、nh3-n:19·4mg/l、t-n:26·39mg/l、大肠杆菌数6623个/l,且每日变化幅度大,极为不稳定,主要波动范围为:bod5:21·9~263mg/l、cod:39~454mg/l、ss:36~683mg/l、t-p:1·06~6·01mg/l、nh3-n:1·3~30·8mg/l、t-n:5·7~41·8mg/l、大肠杆菌数:2950~13800个/l。水处理工艺
该污水厂处理工艺见下图,主要为改良a2/o工艺。污水被泵打入均衡池后先经过格栅,去除污水中颗粒直径大于5mm的悬浮物,防止堵塞后续单元的机器、水泵或工艺管线。再泵入涡流沉砂池,涡流式沉砂池为圆形结构,污水从切线方向进入池中,进水渠道的末端设有向下倾斜的斜坡,与水流的切线方向保持一致,在池内产生了螺旋状的环行水流。在重力及离心力的作用下,砂子沉入池底的集砂坑中,而比重较轻的有机物则在叶轮与水流双重作用下与砂分离,上浮到沉砂池表面随水流流出。污水经过物理处理后,进入核心的生物反应池,采用改良的a2/o工艺,利用生物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物并除磷脱氮。最后,在二沉池中,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污水分离,并使污泥得到一定的浓缩,池体采用中进周出幅流式二沉池。此外,采用紫外消毒系统对处理水进行消毒,杀灭其中的病菌和病毒。经消毒后的处理水排入河中。
数据统计表明各种污染物的综合排放达标率为95%。不达标的主要有t-p、大肠杆菌。3 主要污染源分析
针对该厂的整个污水处理过程进行分析,主要可能产生污染的情况有水、气、声、固废等四方面的来源。
水处理厂的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最终都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是bod5、cod、ss、t-p、nh3-n、t-n·进厂废水每日变化幅度大,极为不稳定。主要水质特征同第一节的水质特征。水处理厂的废水通过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外排入河流。2005年该厂各种污染物的综合排放达标率为:95%。不达标的主要有t-p、大肠杆菌、cod。分析得出不达标的原因有:(1)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范围太大,在短时间内输送到厂内产生超负荷冲击,对处理阶段的工艺控制带来严重的影响。(2)污水处理厂因不规范操作,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为节约运行成本而有段时间没有开动紫外消毒系统,导致大肠杆菌等超标。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各泵站、运行班、脱水机房范围内的污水、污泥产生少量含有胺类,硫化氢,甲基吲哚等化学成分的臭气,具体情况见表3,排放方式为无规律排放。
固体废物最大的来源是脱水机房的脱水污泥、生活垃圾等。4 确定审核重点
对于污水处理厂的清洁生产来说,确定备选审核重点的原则[2]及应考虑的因素有:(1)污染物产生量大,排放量大的环节;(2)废水中病菌毒性危害水体的环节;(3)一旦采取措施,容易产生显著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环节;(4)物流进出口多、量大、控制较难的环节;(5)公众反映强烈,投诉最多的问题;(6)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中起重大作用的环节。
目前水处理厂的物耗暂时没有清洁生产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清洁生产审核只能依据相关类似法规。虽然该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每天处理的废水达20万吨,处理的量比较大,但由于水处理厂的工艺和设备都较为先进,经过2005年1~3月的调试后,水处理厂排放的经处理的废水持续稳定达标率较为稳定,由2005年的95%变为2006年首季度的100%,迄清洁生产审核期为止已连续达标排放212天。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2005年还有5%的不达标的废水排入花地河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污染;消毒对于饮用水是必不可少的处理工艺,对废水而言,虽然不是必需的,但对某些废水的安全排放或回用,消毒处理已经成为了必须考虑的工艺之一。因此,紫外光消毒系统的长期运行是保证处理出水细菌达标的保障。另外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污泥数量特别大,污泥的处置也是清洁生产的审核重点之一;目前我国有部分先进的水处理厂已经将部分废水处理后达到中水回用的水平,作为水资源紧张的我国,如此大量的废水若能得到进一步的治理利用,将对城市的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因此,污水处理厂将部分废水处理后达到中水回用也是该厂的一项长期目标。5 确定清洁工艺方案
清洁生产方案的数量、质量和可实施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成效,是审计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因而应广泛发动群众征集、产生各类方案。通过前面污水处理厂污染源,审核重点的分析,清洁生产提出了如下建议和方案: 5·1 3个体现技术工艺改造的方案 增加化学除磷处理工序;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研究方案;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与工艺优化。(1)化学除磷处理工序[11~13]。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水排放标准,为了达到出水磷酸盐的浓度不大于1·0mg/l的二级标准,建议在工艺流程中加入化学除磷设施来控制处理水的磷酸盐浓度。确保了出水磷酸盐按照相应的ⅱ级标准达标排放,对排放的河流和相关流域的水质情况将有大幅改善。(2污泥无害化、减量化[14,15]研究方案。开展絮凝剂的研究,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并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是大幅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的办法。减轻污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污泥填埋厂的处理用地。大幅降低处理厂的运行费用。(3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与工艺优化。对生化池进水水质进行计量学优化[16,17]控制、调控溶解氧浓度与分布,造成局部好氧与厌氧环境,使之实现硝化与反硝化的动力学平衡。该新建工程建成投产后,确保了出水t-n值按照相应的ⅱ级标准达标排放,对周边排放河流及相关流域的水质情况将有大幅改善。
5·2 3个设备维护和更新的方案
安装节能灯;安装照明设备;紫外消毒装置的维护和运行。(1)安装节能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需要的道路安装节能灯,节约用电。(2安装照明设备。在生物反应池边安装节能照明设备,以适应晚上工作的需要,节约用电,保障安全。(3)紫外消毒装置的维护和运行。长期开启紫外消毒装置,保证出水的病原菌指标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保证出水的各项指标以及病原菌含量的达标排放,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对于改善周边环境、净化河道,保护水资源等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5·3 3个过程优化控制的方案
减少风机的输送风量;加装隔音设备;设置合理的报警上限。(1)减少风机的输送风量。合理控制工艺的运行,将do值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在保证出水合格的条件下减少空气的输送量减少电力消耗,节约用电。(2)加装隔音设备在鼓风机房装隔音设备,减少噪音污染。(3)设置合理的报警上限。在进出水口设置的检测仪表上设置合理的报警上限,当进出水接近设计值时,工艺人员能够及时调整工艺,使出水及格,提高出水合格率。5·4 4个废物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方案
回用水系统安装;一水多用;污泥消化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1)安装回用水系统,使回用水用于绿化等方面,节约用水,减少水费支出(2)一水多用,食堂在工作时候,尽量做到一水多用,节约用水量,可以减少水费的开支。(3污泥消化处理。在浓缩与脱水这两个步骤中间增加消化处理过程(稳定处理),进一步减少污泥量使污泥量大幅减少,为后续的脱水及最终处理大幅减少处理数量和成本,且可以消灭病原菌、蠕虫和大量杂草种子,减少污泥处理费用。(4)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制成颗粒肥施用农田,有效利用资源并防止污泥的二次污染的产生。5·5 9个加强管理的方案
调节脱水机的运行参数节省用电;采用合适的絮凝剂浓度;延长污泥浓缩时间减少药耗;降低药耗;化学药品的合理利用;处理有毒化学药品;合理用空调;建立相关认证体系;加强绿化工作(1)调节脱水机的运行参数节省用电。在降低脱水污泥含水率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絮凝剂浓度合理调节脱水机的运行参数(带速、网带张紧压力、调偏压力等),降低投药量,可以节约用电和降低药耗,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2)采用合适的絮凝剂浓度,不但可以节省絮凝剂,节约资源;而且可以避免滤带堵塞致使冲洗水用量增加、滤带损耗大等危害。(3)控制排泥速度,与脱水机班密切配合,延长污泥浓缩时间,降低脱水前污泥含水率,减少药耗,节约资源。(4)加强脱水机的加药系统设备的管理,降低药耗,将费用控制在一个最佳的比例,节约资源,降低药耗。(5)确定化学品合理贮存量,定期进行材料使用跟踪,减少不同牌号和不同等级化学品的用量,减少化学品过期损耗,节约药品支出。(6)增加仪器分析,在实验中减少或杜绝使用有毒化学品,在试验最后一步时,处理或降解废物毒性;使有害废物流分离,减轻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7)在室内开空调时室内和室外的温差在5℃以内,没有人在的时候注意及时关闭,节约用电。(8)厂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又称三合一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使环境管理系统化,有利于企业全方面的控制和预防环境污染,增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形象。(9)加强厂区绿化工作,提高厂区绿化率,美化环境。6 持续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而以原工厂原管理层中抽调人员组成一个固定的机构、稳定的工作人员来组织和协调这方面工作,确保清洁工艺各步骤均在规范化要求下实施,以巩固已取得的清洁生产成果,并使清洁生产工作持续地开展下去。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明确任务、落实归属、确定专人负责;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把审计成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激励机制;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清洁生产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因而应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使清洁生产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企业中进行下去。通过管理层的监督、清洁生产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企业的严格管理,从而防止一些不规范操作的发生,使整个企业进行可持续的清洁生产。
第三篇:清洁生产工艺结课论文
环境的史诗——清洁生产工艺(清洁生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方向)
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化学121
姓名:李欢
学号:2012011029
摘要:从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自然资源,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人们最密切关注的问题。近几年中,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对清洁生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关键字:清洁生产 历史 发展
正文:清洁生产的定义是:将综合性预防的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对于生产过程来说,清洁生产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淘汰有害原材料,减少污染物和废物的排放及它们的有害性。对于产品来说,清洁生产指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开采到寿命终结的处置)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对服务来说,清洁生产指将预防性环境战略结合到服务的设计和提供活动中。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纵观全球近一百年来的十大污染事件,从1930年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的洛杉矶烟雾事件,1948年的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1953年-1956年的水俣病事件,1955-1972年的骨痛病事件,1968年的日本米糠油事件,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事件,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到1986年的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五一不显示出工业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面对此种严重情况,在20世纪60年代,工业化国家开始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处理,以减少其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危害。到 1989年(UNEP)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战略和推广计划。
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调要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产品结构,通过技术改造和“三废”的综合利用等手段防治工业污染。这就是所谓的“末端治理”。同时,末端治理的思想和做法也逐渐渗透到环境管理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中。随着末端治理措施的广泛
应用,人们发现末端治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很多情况下,末端治理需要投入昂贵的设备费用、惊人的维护开支和最终处理费用,其工作本身还要消耗资源、能源,并且这种处理方式会使污染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转移而产生二次污染。人类为治理污染付出了高昂而沉重的代价,收效却并不理想。因此,从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相继尝试运用如“污染预防”、“废物最小化”、“减废技术”、“源削减”、“零排放技术”、“零废物生产”和“环境友好技术”等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污染物以减轻对环境和公众的危害。这些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人们认识到革新工艺过程及产品的重要性。在总结工业污染防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9年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战略和推广计划。但是由于当时缺乏完整的法规、制度和操作细则,加之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分配和产品销售价格的统一管制,企业仅对生产计划负责,因此,这一方针并未得到准确的贯彻和执行。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政策,指出要通过技术改造把“三废”排放减少到最小限度。这个时期人们已认识到清洁生产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环境问题要尽力在计划过程和生产过程中解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指导原则。1985年我国政府又提出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在总结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后,初步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思想。国家经贸委和原国家环保局于1993年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必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转变,实行清洁生产。
自1993年,我国政府开始逐步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的援助和许多外国专家的协助下,中国启动和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清洁生产的项目,清洁生产从概念、理论到实践在中国广为传播。
近些年来,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有关省市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开展清洁生产宣传培训、项目示范、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在立法方面,将推行清洁生产纳入有关的法律以及有关的部门规划中。我国在先后颁布和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
通过实施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更预示着我国的清洁生产工作已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此外,各地方、各部门在制定“九五”和“十五”计划时,也把推行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考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企业面临着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以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适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要求。国内许多厂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符合生产的处理工艺,如无锡树脂厂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5 16 17]合作,并对老化树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整套回收工艺,并对于乳化的树脂液采用离心分离装置进行分层处理,树脂液回到前工序利用,老化树脂层则采用强极性溶剂溶解,经脱除溶剂后得到的树脂环氧值达到0.45eq/100g以上,可以用于防腐领域,最终开发成功环氧树脂高浓度废水治理闭路循环新工艺。
习主席说过,朋友多了路才好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因此我们要与全球更加有好的合作,共同治理环境,只有实现清洁无害化生产才可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真正作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还地球所有碧海蓝天!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清洁生产论文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1-1(2)
段宁.清洁生产论文集(第一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3-1(3)段宁 尹荣楼.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3-1(4)老师讲课PPT。
第四篇:山茶油的清洁生产工艺改进
山茶油的清洁生产工艺改进
摘要:对山茶油生产装置和工艺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提出了清洁生产措施,主要是综合利用生产出的废渣制成有机肥;利用茶籽饼粕进行高值化开发生产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用生物燃料代替部分燃煤,排放的废气采用氨法烟气脱硫。
关键词:山茶油 节能 清洁生产 改进
Improvement of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Camellia Oil Abstract: On camellia oil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of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 proposed cleaner production measures, mainly the production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into organic fertilizer;tea seed cake for the use of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high-value seed polysaccharides and tea saponin using bio-fuels instead of part of coal, using ammonia emissions from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Key words: camellia oil
energy saving
cleaner production improvement 正文:山茶油(又称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Camellia)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1)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山茶油属不干性油,色清、味香,作为一种高含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油脂,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极为相似,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1]。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对环境的风险[2]。1.生产工艺简介
我国茶油的制取一般用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传统的制油方法,20世纪60年代主要使用90型液压榨油机,70年代普遍使用95型螺旋榨油机和200型螺旋榨油机。目前压榨法仍是我国茶籽产区最主要的制油方法。其生产工艺一般为油茶果的采收、去壳、破碎、轧坯、蒸炒、压榨即得粗茶油。茶油的化学精炼工艺 一般是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3-4]。2.清洁生产分析
根据企业近3年的原材料、能源消耗和现场测试的数据进行物料平衡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找出每一个物料流失和废弃物产生的环节,并对原材料、工艺设备和废弃物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为清洁生产工艺方案提供依据,并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的[5]。2.1三废分析
废弃物主要是废水、废渣和废气。废水是高含油量的有机废水,其中的油脂成分含有乳化油、溶解性油、磷脂、皂角。废水收集后,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冷却水循环利用。
废气主要为锅炉燃煤产生的煤烟污染,企业没有脱硫装置。烟气总量(标准)2.04 Mm3/a,具体情况见表1[6]。表1燃煤污染物排放情况
固体废弃物主要为脱色过滤后的活性炭渣和锅炉灰渣,茶粕、脱脂分离的皂角。茶粕、皂角制造可以综合利用生产有机肥。有机肥是目前市场最好的有机肥料之一。茶粕生产的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种出有机稻、蔬菜和水果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3 清洁生产措施 3.1 茶粕和皂角利用
新增有机肥生产装置,茶粕、皂角用于生产有机肥,提高三废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排放。茶粕中,糖类和皂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 lO%~l4%[7],对油籽榨油后的茶籽饼粕进行高值化利用,开发茶籽多糖和茶皂素。茶籽多糖可开发降血糖保健食品,茶皂角可制作高级天然洗涤剂、清洁剂、泡沫剂、乳化剂、杀虫剂等。采用醇水溶液法工艺,控制水浸提温度,可生产茶籽多糖(纯度在70%以上)或高纯度茶皂素。工艺过程如图l。
3.2锅炉燃煤和尾气脱硫
采用“分行分层节能给煤机”。“分行分层节能给煤机”将煤大小分层,大的煤块在下面,粉煤在上面,形成疏松的煤层结构,通风效果好;上层的粉煤形成波浪型的结构,燃烧面积增加30%~50%,呈半沸腾状燃烧,燃烧更充分,可节煤5%~10%。同时由于煤层疏松,为燃用低质煤,降低煤价成本创造了条件。使用生物燃料(稻米壳)替代部分燃煤,既可以减少SO 的排放,又节约生产成本。锅炉排放废气采用氨法烟气脱硫工艺处理。脱硫塔是逆流式喷淋吸收塔,脱硫塔前连接预洗涤塔。烟气进入预洗涤塔后与(NH4)SO 饱和溶液并流接触,绝热饱和、冷却至脱硫塔,经洗涤脱硫、除雾后气达标排出;而预洗涤塔内因热烟气而蒸发浓缩的硫酸铵溶液,作为硫铵母液出售。4.结语
通过以上的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给企业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可以油茶粕为原料,开发出各种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系列化、多样化的茶油食用、医用、保健和农用产品等。提升油茶籽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形成山茶油生产的产业链,使山茶油生产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徐学兵.茶油研究进展述评[J].中国油脂,1995 [2]梁雨祥.试谈我国油茶和优质山茶油的产业化开发[OL/EB].(2007-1 1-19).[2008-03-05] [3]钟海雁,谢碧霞,王承南.我国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现状及方向[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4):6-8.[4]肖志红,陈永忠.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 开发,2005,19(2):10-13.[5]钱易.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概念、方法与案例[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6:25—30.
[6]黄冬煤.茶皂素提取工艺研究及应用前景[OL-EB].(2006-0l-21). [7] 胡志艳.山茶油的清洁生产工艺改进 1006—6829(2008)04-0041—03
江 西 科 技 师 范 大 学
题 目: 山茶油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改进
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 级: 10 应用化学 2班
指 导 教 师: 刘峰老师
学 生 姓 名: 何梦燕 学 号: 20100639
2013年10月27日
第五篇:连铸生产工艺的发展
连铸生产工艺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和基本建设的加速,促进了钢铁工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钢铁消费和钢铁生产大国,粗钢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分别由1992年的11.2%和11.9%跃升到2002年的20.1%和25.8%,2002年钢产量达到1.82亿t。由于连铸技术具有显著的高生产效率、高成材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优点,近二三十年已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产钢国家的连铸比超过90%。
连铸技术对钢铁工业生产流程的变革、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结构优化等方面起了革命性的作用。我国自1996年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以来,连铸比逐年增加,2003年上半年连铸比已经达到了94.65%。
连铸即为连续铸钢(英文,Continuous Steel Casting)的简称。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连铸技术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形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连铸技术作为主导技术逐步完善,并在世界各地主要产钢国得到大幅应用,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连铸比。中国则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了对国外连铸技术的消化和移植;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的连铸比仅为30%。
连续铸钢的具体流程为:钢水不断地通过水冷结晶器,凝成硬壳后从结晶器下方出口连续拉出,经喷水冷却,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的铸造工艺过程。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我国连铸比为93.7%,2003年上半年全国连铸比达到94.65%,已超过了世界8970%平均连铸比的水平;我国连铸比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连铸比将要达到饱和状态。全球已建成54流连铸-连轧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5500万t;我国已建和在建13流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1400万t(见表2),占全球总产量的1/4;中国CSP钢产量(1050万t)与美国CSP产量(1000万t)相当。
提高连铸机拉速 连铸机拉速的提高受出结晶器坯壳厚度、液相穴长度(冶金长度)、二次冷却强度等因素的限制。要针对连铸机的不同情况,对连铸机进行高效化改造。小方坯连铸机高效化改造的核心就是提高拉速。拉速提高后,为了保证出结晶器坯壳不漏钢,其核心技术就是优化结晶器锥度,开发新型结晶器,包括:Concast的凸模结晶器(CONVEX MOLD);Danieli自适应结晶器(DANAM);VAI的钻石结晶器(DIAMOLD);Paul Wurth的多锥度结晶器。虽然结晶器名称不相同,但其实质就是使结晶器锥度与坯壳收缩相一致,不致于产生气隙而减慢传热,影响坯壳均匀性生长。小方坯铸机拉速的提高,表现为单流产量的提高。从世界连铸发展的历程来看,20世纪70、80、90年代连铸机的单流年产量分别为5~6、8~10、15~16万t。
我国钢材生产结构是长型材较多,板材比较低(约40%),反映在连铸机建设上是中小型钢厂建设小方坯连铸机较多。据统计,我国共建小方坯连铸机280台978流,年产量近6000万t,平均单流年产量约为6万t。与国外比较,连铸机生产率还较低。为提高连铸机生产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旧有小方坯连铸机进行了高效化改造,如120mm×120mm方坯拉速由2.0m/min提高到3.0~4.0m/min,150mm×150mm方坯拉速由1.5m/min提高到2.5~3.0m/min。目前,我国不少钢厂的小方坯连铸机经过高效化改造后,单流年产量已达到15~20万t的国际水平。
板坯连铸机拉速的水平目前板坯厚度为200~250mm的拉速在1.6~2.0m/min左右,单流年产量达到200万t。如果说提高拉速是小方坯连铸机高效化的核心,那么板坯连铸机高效化的核心就是提高连铸机作业率。这是因为板坯连铸机的拉速受炉机匹配条件及铸机本身冶金长度的限制不可能有较大的变化,以及由于过高拉速所造成的漏钢危害,对板坯连铸机的影响远远高于小方坯连铸机。从原则上讲,连铸机提高拉速措施有:结晶器优化技术;结晶器液面波动检测控制技术;结晶器振动技术;结晶器保护渣技术;铸坯出结晶器后的支掌技术;二冷强化冷却技术;铸坯矫直技术;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拉速提高了,铸坯内部疏松、偏析缺陷加重,夹杂物增加。高拉速与高质量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应根据钢种和产品用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把高拉速和高质量的矛盾统一起来,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国外有不少钢厂板坯连铸机拉速不高,而单流产量却很高,如美国A.K.Ashland钢厂的板坯铸机,浇240mm×1160~1750mm板坯,工作拉速为1.78m/min,单流年产量达到220万t,连铸机有钢作业率为98%。这说明对板坯连铸机高效化改造核心不是提高拉速,而是要设法提高铸机作业率以提高
连铸机的生产率。
提高连铸机作业率的技术有:
(1)长时间浇注多炉连浇技术:异钢种多炉连浇;快速更换长水口;在线调宽;结晶器在线快速调厚度(只需25~30min);在线更换结晶器(小方坯);中间包热循环使用技术;防止浸入式水口堵塞技术。
(2)长时间浇注连铸机设备长寿命技术:长寿命结晶器,每次镀层的浇钢量为20~30万t;长寿命的扇形段,上部扇形段每次维修的浇钢量100万t,下部扇形段每次维修的浇钢量300~400万t。
(3)防漏钢的稳定化操作技术:结晶器防漏钢预报系统;结晶器漏钢报警系统;结晶器热状态运行检测系统。
(4)缩短非浇注时间维护操作技术:上装引锭杆;扇形段自动调宽和调厚技术;铸机设备的快速更换技术;采用各种自动检测装置;连铸机设备自动控制水平。
提高板坯连铸机设备坚固性、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达到长时间的无故障在线作业,是提高板坯连铸机作业率水平的关键。连铸坯的质量概念包括:铸坯洁净度(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数量,类型,尺寸,分布,形态);铸坯表面缺陷(纵裂纹,横裂纹,星形裂纹,夹渣);铸坯内部缺陷(中间裂纹,角部裂纹,中心线裂纹,疏松,缩孔,偏析)。连铸坯质量控制战略是:铸坯洁净度决定于钢水进入结晶器之前的各工序;铸坯表面质量决定于钢水在结晶器的凝固过程;铸坯内部质量决定于钢水在二冷区的凝固过程。提高铸坯表面质量的控制技术 铸坯表面质量好坏是热送热装和直接轧制的前提条件。铸坯表面缺陷的产生主要决定于钢水在结晶器的凝固过程。要清除铸坯表面缺陷,应采用以下技术:结晶器钢液面稳定性控制;结晶器振动技术;结晶器内凝固坯壳生长均匀性控制技术;结晶器钢液流动状况合理控制技术;结晶器保护渣技术。提高连铸坯内部质量的控制技术 连铸坯内部缺陷一般情况在轧制时能焊合消除,但严重时会使中厚板力学性能恶化,使管线钢氢脆和高碳硬线脆断。铸坯内部缺陷的产生主要决定带液芯的铸坯在二冷区的凝固过程。要消除铸坯内部缺陷,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低温浇注技术;铸坯均匀冷却技术;防止铸坯鼓肚变形技术;轻压下技术;电磁搅拌技术;凝固末端强冷技术;多点或连续矫直技术;压缩铸造技术。综上所说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我国连铸比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连铸比可以说接近饱和状态。
(2)我国小方坯连铸机高效化改造取得很大成绩。小方坯连铸机单流产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连铸机平均作业率与世界连铸机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连铸机作业率以增加连铸机产量还有较大发展潜力。
(3)经过近10多年来的努力,我国连铸在高效化改造、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就大中型企业连铸机装备水平来看已与国外钢厂水平相当。要重视工艺软件技术开发与创新,新技术要用出实效来。
(4)要依靠传统的板坯和大方坯连铸机来生产和解决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连铸坯质量问题。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已引入大中型企业,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它对改变我国钢材产品结构,提高板带比,改变热轧带卷的市场竞争力起重大的变革作用。
(5)在今后2~3年内,要密切注意薄带连铸领域取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