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质检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

时间:2019-05-14 03:4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炭质检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炭质检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一篇:煤炭质检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

煤炭质检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

高峰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检测研究分院,北京 100013)

摘要:回顾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矿专用设备、煤矿安全、煤炭质量等质检机构建设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总院钻孔、凿岩、爆破材料爆破器材、掘进、采煤、锚杆支护、液压支架、通风、安全、选煤、运输、通信、电器、矿用油品、煤质分析实验室相关检测技术现状、承担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结合现代检测技术、标准

化工作最新情况,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设备;检测;标准

中图分类号: TD-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36(2007)11-0006-08 质检机构分布

(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检测研究分院下设: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煤矿支护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北京矿山支护设备检测中心)、煤炭工业北京锚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北京锚杆检测检验中心)、煤炭工业北京凿岩机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凿岩机具检测检验中心)、煤炭工业北京矿用油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

北京矿用油品检测检验中心)。

…… 质检机构的检测技术概况 2.1 实验室基本概况

……

2.1.1 凿岩机具实验室

……

2.1.2 爆破产品与爆破器材实验室

……

2.1.3 采煤机械实验室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研究院采煤机械实验室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室,20世纪80年代,经国家计委、煤炭工业部批准引进了煤炭采掘测试技术装置,组建了6个实验室。经过20多年投入建设、研究测试技术、不断更新检测设备,建成了现在的相对完整的采、掘、运检测装备,以及煤矿电器防暴机井下照明、煤矿阻燃放静电材料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性检测检验系统和装置。

采煤机械测试技术及装备实验室。配备有最大加载功率为400KW,最大测量输出扭矩138KN m de 采煤截割、减速箱等传动部件加载试验装置,可进行采煤机(刨煤机)整机、截割部、减速箱、牵引部进行性能试验和耐久试验;绞车试验台、把斗装岩(煤)机试验台,可对矿用绞车、提升机、把装机等进行整机及元部件性能进行检验;1000KN的MTS材料试验系统、X射线应力分析仪摩擦安全火花综合试验装置、材料冲击试验机等,能对上述产品的元部件的材料、滚筒、截齿、齿座等金属材料进行性能分析测试,也可对广泛用于煤炭、汽车、市政工程等其他设备的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进行循环疲劳、疲劳断裂、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撕裂、剥离、探伤等高精度力学性能分析研究和测试;TCK型钢丝绳在线检测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可对钢丝绳进行在线检测,实现微机自动测试在线钢丝绳损伤程度,并自动分析计算钢丝绳强度和预期使用寿命。防爆电器测试技术实验室…… 运输机械测试技术和装备实验室…… 矿灯及井下照明灯具实验室…… 非金属材料实验室……

矿用电缆测试技术和装备实验室…… 安全产品实验室…… 安全仪器装备实验室…… 煤矿支护设备实验室…… 太原研究院测试中心…… 选煤机械与矿用泵实验室…… 矿用油品实验室…… 煤炭分析实验室……

2.2.1煤炭分析标准 2.2.2 凿岩机具标准 2.2.3 通风安全标准 2.2.4 矿灯检验标准

2.3 质检机构在行业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3 质检机构的发展趋势 3.1 实验室的自身建设 3.2 改革发展的方向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系统的实验室检测范围覆盖整个煤炭行业,是没有进行整合的煤炭工业检测集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独立的实验室作为中介机构长期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比较小,他们都是强强联合组成的强大的检测集团,例如美国的UL集团。国内的检测机构也不断地进行重组,例如2005年7月,5个分别隶属不同部分的检验机构整合重组,成立了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因此,搭建公共平台,整合多家机构是一个发展方向。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组建检验集团具有多种条件和优势,各个质检中心成立相对的二级法人机构,行政仍然隶属原科研院所,集团仍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直接管理,统一制订发展规划,统一协调内部关系,制订统一的实验室管理准测。经过几年的整合,一个非常强大的煤炭行业检验集团将会屹立在中国的检测市场。参考文献:〔1〕王风清.质检机构管理知识 〔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2〕孙桂林.安全工程手册 〔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高峰(1949-),男,辽宁阜新人,研究员,现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检测研究分院院长。

第二篇:我国煤炭技术进步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技术进步发展现状与展望

(2007-3-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颁布,引起了全社会对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关注,也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煤炭技术进步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煤田地质勘探精度、快速建井上巷道掘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的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资源保障。深井、厚冲积层条件下的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采用钻井法、冻结法两种凿井工艺,基本解决了近600米厚松散冲积层的矿井建设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千米深凿井技术和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立井井筒施工速度达到每月230米以上,创造了世界纪录。煤巷、半煤岩巷掘进技术装备得到长足发展,研制成功了一系列高可靠性的半煤岩巷掘进机,配合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新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巷道掘进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为我国现代化矿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近几年来,自主研究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具有电液控制功能的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大运力重型刮板运输机及转载机,大倾角、大运力胶带输送机,可为开采煤层厚度5米左右、配套能力每小时2500吨、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综采工作面提供成套装备及开采工艺,在比较复杂的开采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到2005年底,全国符合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条件的煤矿共有197个,产煤6.35亿吨,人均工效达到17.5吨,百万吨死亡率为0.04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煤矿瓦斯、火灾治理等技术不断改进,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为全面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地面抽采、本煤层抽采、邻近煤层、采空区抽采等瓦斯抽采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属于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煤矿的原国有重点煤矿90%以上开展了瓦斯抽采工作,年抽采量达到20多亿立方米,其中40%被用于瓦斯发电或作为民用燃料。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和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被普遍推广应用,在煤矿瓦斯事故监控和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开发的地音监测仪、微震监测系统以及电磁辐射装置,用于预测矿井动力灾害,使不发生动力灾害区域的预报准确率达到100%,可能发生动力灾害区域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同时矿区火灾隐患识别及控制新技术研究也取得了突破,矿井火区的早期预报、注浆灭火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由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好转,“十五”期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呈下降趋势。

(四)洁净煤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加快发展

煤炭的洗选加工是洁净煤技术的源头,经过十几年的攻关,重介选煤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和广泛推广,实现了传统洗煤工艺的升级和改造。同时,浮选技术也日趋完善,有效地提高了精煤回收率和浮选效果。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煤炭洗选技术装备可以满足年产500万吨大型选煤厂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与煤共伴生资源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采用地面和井下相结合的煤层气抽采利用技术、煤矸石发电、土地复垦、洁净开采以及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使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煤炭资源综合加工利用方面,煤炭的洁净燃烧技术、煤炭气化、液化技术以及其他煤化工技术已经从工业试验研究阶段,逐步向工业化、产业化阶段发展。年产50万吨甲醇、15万吨二甲醚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煤炭加工转化技术近期可望取得重大突破。

二、煤炭工业技术进步面临的挑战

由于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井工开采比例大,中小型矿井数量多,导致了煤炭开采技术水平的多层次性,煤矿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还相对落后,煤炭资源洁净开发利用研究起步晚,技术不够成熟,大量煤炭直接燃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还相当严重。要解决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与创新,全面提升煤炭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三、“十一五”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的发展目标

煤炭工业要全面落实《若干意见》精神,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目标,要紧紧围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煤炭综合加工利用技术等领域,开展综合攻关,重点突破,强化创新,引领发展,实现绿色开采,发展循环经济,使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技术水平有所突破,“十一五”末使科技对全行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四、“十一五”煤炭科技进步的重点领域

(一)资源勘探及矿井建设领域

在资源勘探及矿井建设领域,要重点研究开发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可靠性的地质勘探技术装备,提高地质结构的勘探精度,为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复杂地层条件下的资源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同时开展中东部地区深部煤层资源赋存规律和探测与开采技术、深部高效找矿和快速勘探技术的研究,解决600米深厚冲积层下凿井技术理论和技术难题,为我国深部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二)煤炭资源开采领域

在煤炭资源开采领域,利用现代加工、智能控制技术和工况监控技术,研究开发大功率、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使井工开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000万吨以上,大型露天矿生产能力达到每年2000万吨以上,同时使薄煤层开采技术和短臂开采装备水平有突破性提高,使采煤装备更适合于各类复杂煤层的开采条件,全面提升我国采煤技术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三)煤矿安全生产方面

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方面,重点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理论体系研究。首先要开展煤矿瓦斯与煤尘爆炸机理与传播规律研究,进一步摸清瓦斯与煤尘爆炸的发生机理及演化过程。其次要开展瓦斯高效抽采技术装备的攻关研究,使松软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的抽采以及地面、井下相结合的抽采技术装备取得突破性进展。再次要重点开发研究实时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处理能力强、可靠性强的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装置,对井下的瓦斯、煤尘、火灾等灾害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与此同时,要开展各种地层条件下的水害防治技术、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和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的攻关研究,制定矿井灾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提升矿井的综合安全保障能力。

(四)煤炭洁净利用和转化领域

在煤炭洁净利用和转化领域,要深入研究高硫煤、难选煤脱硫降灰基础理论,以简化实用工艺系统,实现高硫高灰煤炭的高精度分选,使煤炭洗选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居世界领先水平。在煤炭加工转化方面,重点攻关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液化技术,并逐步为煤炭液化实现产业化提供技术保障。

第三篇: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灌浆工法作为防渗补强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灌浆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使用性能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今后浆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关键词:灌浆 灌浆材料

注浆法出现于19世纪初,注浆工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多称灌浆法。采用灌浆技术以解决土建工程的有关技术难题,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浆液注入到地层中去的方式是该工法的关键。随着注浆技术的广泛应用,注浆材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注浆材料从最早的石灰和黏土、水泥,发展到今天的水泥--水玻璃浆液、各种化学浆液。而注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又反过来推动了注浆工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的应用。通常说的注浆材料是指浆液中的主剂。注浆材料必须是能固化的材料。习惯上把注浆原材料分为粒状材料和化学材料两个系统。而浆液是同主剂、固化剂,以及溶剂、助剂经混合后所配成的液体,分为溶液型和悬浊液型两大类。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1 溶液型浆材

溶液型浆材又叫化学浆材,可分为水玻璃类、木质素类灌浆材料、丙烯酰胺类灌浆材料、丙烯酸盐类灌浆材料、聚氨酯类灌浆材料、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甲基丙烯酸酯类灌浆材料、脲醛树脂类、其它类化学灌浆材料。1.1.1 水玻璃类灌浆材料

水玻璃(硅酸钠)是化学灌浆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材料,水玻璃类浆液是由水玻璃溶液和相应的胶凝剂组成。其无机胶凝剂有氯化钙、铝酸钠、氟硅酸、磷酸、草酸、硫酸铝、混合钠剂等,有机胶凝剂有醋酸、酸性有机盐、有机酸酯、醛类(乙二醛类)、聚乙烯醇等。二氧化碳亦可与水玻璃溶液在被灌体内生成硅酸凝胶。

灌浆用水玻璃模数在2.4~3.4之间为宜,水玻璃溶液的浓度在35~45°Be'为宜。

水玻璃类浆材主要特点及性能:

(1)胶凝时间从瞬间~24小时不等;

(2)固砂体强度可达6MPa;

(3)粘度从1.2~200×10-3Pa·s;

(4)可灌性好,渗透系数可达10-5~10-6cm/s,可灌入 0.1mm以上的土层。

(5)毒副作用小,造价低。1.1.2 木质素类浆液

木质素类浆液由纸浆废液、胶凝剂和促凝剂等组成。木质素类浆液包括铬木素和硫木素浆液两种。铬木素浆液的固化剂是重铬酸钠。但重铬酸钠毒性大,难以大规模使用。硫木素浆液是在铬木素浆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采用过硫酸铵完全代替重铬酸钠,使之成为低毒、无毒木质素浆液,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注浆材料。

浆液及胶凝体主要性能特点:

(1)浆液的粘度较小(2~5×10-3Pa·s),可灌性好,渗透系数为10-3~10-4cm/s的基础,均可适用于灌注。

(2)防渗性能好,用铬木质素浆液处理后的基础,其渗透系数可达10-7~10-8cm/s。

(3)浆液的胶凝时间可在几十秒至几十分钟之间调节。

(4)固沙体强度在0.4MPa以上。

(5)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1.1.3 丙烯酰胺类浆液(丙凝浆液)

丙烯酰胺类浆液,国内又称丙凝浆液,是以丙烯酰胺为主剂,和其他交联剂,促凝剂和引发剂等材料所组成。常用的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M),引发剂为过硫酸铵[(NH4)2S2O8],常用的促凝剂有β-二甲基丙腈[(CH3)2NCH2NCH2CN]和三乙醇胺[N(C2H4OH)3],缓凝剂一般用铁氰化钾(称简KF)。

浆液及凝胶体的主要特点:

(1)浆液粘度小。与水接近,常温标准浓度下黏度为1.2×10-3Pa·s。

(2)可灌性良好,浆液能渗入粒径小于0.01毫米的土层或渗透系数大于10-4cm/s的被灌体。

(3)胶凝时间可准确地控制在几秒至数十分钟之间。因此既可用于堵住大流量的集中涌水,也可用于细微裂隙的防渗处理。

(4)凝胶体的渗透系数为10-9~10-10cm/s,固砂体的渗透系数可达10-8cm/s,可以认为是不透水的。

(5)凝胶体的抗压强度较低,约为0.2~0.8MPa,在较大裂隙内的凝胶体易被挤出,因此仅用于防渗注浆。

(6)浆液及凝胶体耐久性较差,且有一定毒性。

(7)丙烯酰胺浆液价格较贵,材料来源也较小。

(8)丙凝浆液与铁质易起化学作用,具有腐蚀性。1.1.4 丙烯酸盐类浆液

丙烯酸盐是由丙烯酸和金属组成的有机电解质。加入交联剂后就生成不溶于水的聚合物。丙烯酸盐浆液是由一定浓度的单体、交联剂、引发剂、缓凝剂等组成的水溶液。常用的交联剂多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六氢-1,3,5三丙烯酰基一均三嗪,丙烯酸盐常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游离基聚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含水凝胶。

浆液和凝胶体主要性能:

(1)聚合反应开始前,粘度基本保持不变。聚合反应一旦开始,粘度急剧变化,具有很快达到最终凝胶的性能。

(2)浆液可灌性好,丙烯酸盐浆液更浸润土粒,对地基内的微细孔隙有较好的可灌性。

(3)浆液胶凝时间可在数秒到数小时内控制。

(4)凝胶体的渗透系数在10-7~10-10cm/s之间,固砂体的渗透系数在10-5~10-8cm/s之间。

(5)固砂体抗压强度在0.3~1MPa之间。1.1.5 聚氨酯类浆液

聚氨酯类浆液分非不溶性聚氨酯浆液(简称PM)和水溶性聚氨酯类浆液(简称SPM)。

(1)非水溶性聚氨酯类浆液非水溶性聚氨酯是由多异氰酸酯和多羟基化合物聚合而成。不溶于水,只溶于有机溶剂中。其浆液和凝胶体主要性能如下:

① 浆液相对密度1.036~1.125,是非水溶性的,遇水开始反应,因此不易被地下水冲稀,可用于动水条件下堵漏,封堵各种形式的地下、地面及管道漏水,止水效果好。

② 浆液遇水反应时,放出CO2气体,使浆液产生膨胀,向四周渗透扩散,直到反应结束时止。由于膨胀而产生了二次扩散现象,因而有较大的扩散半径和凝固体积比。

③ 浆液黏度低,可注性能好,可与水泥注浆相结合;采用单液系统注浆,工艺设备简单。

④ 固砂体抗压强度高,一般在0.6~1MPa,其凝胶体抗压强度可达3MPa,有时可作为补强材料。

⑤ 抗渗性能好,渗透系数可达10-6~10-8cm/s。

⑥ 浆液遇水开始反应,所以受外部水或水蒸气影响较大,在存放或施工时应防止外部水进入浆液中。

⑦ 不污染环境。

⑧ 注浆后,管道、设备需用丙酮、二甲苯等溶剂清洗。

(2)水溶性聚氨酯类浆液水溶性聚氨酯浆液是由预聚体和其他外加剂所组成。其与PM的主要区别在于SPM所用的聚醚是环氧乙烷聚合物,而PM所用的聚醚是环氧丙烷聚合物,前者具有亲水性。

浆液与凝胶体主要性能和特点:

① 浆液能均匀地分散或溶解在大量水中,凝胶后形成包有大量水的弹性体。

② 浆液相对密度1.10,黏度0.1Pa·s左右。

③ 凝胶时间在数秒到数十分钟内可调。

④ 固砂体抗压强度为0.1~5MPa,凝胶体强度可达2MPa。

⑤ 可用于水工建筑物及地下工程的防渗堵漏。1.1.6 环氧树脂类浆液

环氧树脂具有强度高,粘结力强,收缩小,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其粘结力和内聚力均大于混凝土,因此对于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能起很好的作用。但其浆液黏度大、可注性小、憎水性强、与潮湿裂缝黏结力差。1.1.7 甲基丙烯酸酯类浆液(甲凝)

甲基丙烯酸酯类浆液是一种化学补强灌浆材料。其浆液和凝胶体主要性能特点如下:

(1)黏度低,在25℃时仅为5.7×10-4Pa·s。

(2)可灌性好,可注入0.05毫米的细微裂缝。在0.2~ 0.3MPa压力下,浆液可渗入混凝土内4~6厘米。

(3)聚合后的强度和黏结力较高。

(4)甲凝为憎水材料,液态时怕水,在注浆前,必须用风吹干裂缝和在浆液内加入一定的阻聚剂等。1.1.8 脲醛树脂浆液

脲醛树脂类浆液是以脲醛树脂或脲-甲醛为主剂,加入一定量的酸性固化剂所组成的浆液。脲醛树脂浆液有脲醛树脂浆液、脲-甲醛浆液、改性脲醛树脂浆液。

脲醛树脂浆液主要特点:

(1)粘度低,在10-3Pa·s范围内。可实现单液或双液注浆。

(2)凝胶时间在十几秒到几十分钟内可调。

(3)抗压强度在4~8MPa之间。

(4)固砂体抗渗系数为10-4~10-5cm/s 1.1.9 丙强浆液

丙强浆液是在丙凝浆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以丙凝与脲醛树脂作为注浆材料的一种化学注浆浆液。

丙凝浆液主要性能特点:

(1)浆液相对密度为1.19~1.20。

(2)浆液粘度为(5~6)×10-3Pa·s。

(3)胶凝时间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可调。

(4)固砂体渗透系数可达10-8cm/s。抗压强度可达 0.17Mpa。悬浊液型浆材

悬浊液型浆材是指固体颗粒悬浮在水中的注浆材料。主要包括纯水泥浆、水泥黏土浆、水泥水玻璃浆等。2.1水泥浆液

注浆工程中最常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细度是决定水泥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纯水泥浆的主要性能如下:

(1)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无毒性,施工工艺简单方便。

(2)黏度随水灰比而变,可小至16s,大至139s。

(3)凝结时间随水灰比的增加而延长,从数小时到数十小时。

(4)抗压强度可达22.0MPa。

(5)结石率可达99%·

(6)稳定性差,易沉淀析水,在地下水流速较大的条件下注浆时,浆液易受水的冲刷和稀释。

(7)为改善水泥浆性能,可掺入掺合料如黏性土、水玻璃、粉煤灰等。2.2 水泥黏土类浆液

水泥黏土浆液是由水泥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作为加固注浆时,黏土掺量一般为5%~15%。由于黏土的分散性高,亲水性好,因而沉淀析水性较小。水泥黏土浆液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浆液凝胶体主要性能如下:

(1)黏度随水灰比及黏土用量而变,从0~65s之间可调。

(2)凝结时间较长。

(3)结石率比纯水泥浆液高,可达100%。

(4)抗压强度可达13.6MPa。2.3 黏土类浆液

黏土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多用于病险土工堤坝的防渗注浆工程。为改善黏土类浆液性能而研制了黏土水玻璃浆液。黏土40%~60%,水玻璃为黏土的10%~15%,熟石灰为黏土重量的1%~3%。其余为水。浆液的主要性能为:凝结时间为几十秒至几十分钟,黏度为20~30s,渗透系数为10-5~ 10-6cm/s。

2.4 水泥水玻璃类浆液

水泥水玻璃浆液亦称CS浆液,是以水泥和水玻璃为主剂,两者按一定的比例采用双液方式流入,必要时加入速凝剂或缓凝剂所组成的注浆材料。它克服了单液水泥浆的凝结时间长且不能控制、结石率低等缺点,提高了水泥注浆的效果,扩大了水泥注浆的适用范围。可用于防渗回固。

水泥水玻璃浆液的特点:

(1)浆液凝胶时间可控制在几秒到几十分钟范围内;

(2)波美度越小,胶凝越快;水玻璃掺量越少,胶凝越快;

(3)结石体抗压强度较高,可达10~20MPa;结石率可达100%。

(4)结石体渗透系数为10-3cm/s;

(5)可用于裂隙为0.2mm以上的岩体或粒径为1mm以上的砂层;

(6)材料来源丰富,价格较低廉;

(7)对环境及地下水无毒性污染,但有NaOH碱溶出,对皮肤有腐蚀性;

(8)结石体易粉化,有碱溶出,化学结构不稳定。2.5 微细水泥浆液

微细水泥浆液又叫MC浆液,其平均粒径为4μm。最大粒径为10μm。这个特性使MC浆液能够渗入渗透系数为10-3~10-4cm/s的细砂层和岩石的细裂隙中。

微细水泥浆液及结石体的主要性能特点:

(1)浆液的凝结时间可以用水玻璃在20s至几分钟的范围内调节。

(2)结石体抗压强度高,可达25MPa;固砂强度可高达62MPa。

(3)可灌性强,能注入0.1~0.2mm的细砂中。

(4)对于1:1的浆液,浆液析水率<5%,析水历时2h以上,稳定性大大提高。

(5)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无毒,结石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对裂缝中的钢筋无腐蚀。对裂隙的湿度不敏感。

(6)固砂体渗透系数可达1.0×10-6cm/s。灌浆材料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水泥和黏土类颗粒材料由于粒度大,可灌性低,难以满足各种地层类型的不同要求。传统的水玻璃类灌浆材料固结强底低,且生成的凝胶产物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目前使用的高分子化学浆材施工成本较高,在经济性及耐久性方面使用其难以大量使用。且都有一定程度的毒性,易污染环境并危及人的身体健康。郑守仁院士指出:灌浆材料的环保问题、耐久性问题以及不适应不同环境开发新品种材料是今后灌浆材料研究的方向。因此寻求渗透性强、可注性好、无污染、固结体强度较高、凝胶时间易于控制、价格便宜和施工方便等综合性能指标高及成本较低的绿色新型灌浆材料是今后材料学界和工程界研究开发的共同课题。据此,笔者认为新型无机胶凝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现有粒状材料的细化是今后注浆材料的发展方向。

第四篇: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土木0911班马中骏 0920104127

Timmy’s PC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课程期末报告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座古老的城市,似乎从古至今都和桥有着不解之缘。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前言:

提到苏州,我们不得不谈到她深厚的历史底蕴,古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漫步在苏州的街头,那纵横交错的河网,又不禁使人想起她另一个别称“东方威尼斯”——苏州又是一座水城,这座古老的城市,从古至今都似乎和桥有着不解之缘。

一、调查目的:

在苏州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对这座城市有着莫名的感情,而桥文化是这座城市文化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通过自身的调查学习,对这座城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城市桥梁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

2012年12月20号至2012年12月27号

三、调查地点:

苏州市老城区(姑苏区),苏州市工业园区,其余涉及内容来自资料查阅。

四、正文:

(一)、“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浅谈苏州古桥的保护

太湖之畔,河湖密布,水多桥多,唐朝诗人

杜荀鹤的诗句赞美了苏州众多的桥梁。根据记载,到目前为止,苏州桥梁总数已达到3.2万余座,其中清代以上古桥557座。素有“水都桥城”之美誉。

苏州古桥历史之久,可上溯到春秋,下及清末民初。如《吴地记》载:“定跨桥为吴王阖闾造。”另外还有都亭桥、鹤舞桥、临顿桥、剪金桥、胭脂桥等。保存到现在的著名古桥中,建造年代久的要数宝带桥和枫桥。宝带桥:建成于唐代元和年间(1829),由当时的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宝带桥用坚硬素朴的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我们现在所见的宝带桥是明代正统年间重新修建的。清咸丰年间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英国和日本侵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略者的破坏,毁损已相当严重。解放后,政府根据明代的规模和形制,修缮了这座古桥。近些年来,对于这座古桥的修缮与保护从未间断过。

枫桥:地处苏州西南端,南北舟车在此交会,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道。因唐代时在此设卡,每当皇粮北运时,便封锁河道,枫桥又作封桥。枫桥是江南随处可见的一种单孔石拱桥,只是唐朝诗人张继写下了《枫桥夜泊》的诗作,从而使枫桥名噪天下。枫桥所处地带由于舟车云集、商旅际会而异常繁华,是旧时苏州物资的集散交流中心。如今的枫桥安然的坐落在寒山寺旅游景区的保护范围内,经过多次的修葺,依然默默的陪伴着这座城市。

人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得发展,应该说,相较于周边城市,苏州市的古城保护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最初,人们的想法就是一个字——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知的提升,大家发现,拆掉重建的东西就算建的再像,它也永远失去了原来的韵味,慢慢地,到了近些年,人们开始提出“修旧如旧“的说法,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飞跃。相较于国外成熟的经验,例如:威尼斯,我们不难发现自身还有许多的不足。如何在保持古桥梁的实用性的同时又进行有效的保护,或者采取封闭式保护措施,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思考。

当然,关于苏州古城区的保护与建设,从改革开放初期就有相应的方案不断出台,到今天已经相对成熟,举例来说,苏州市有专门的《苏州紫线管理办法》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其中就提到古桥梁的保护。

如今,当我们拨开藤蔓纠结、青苔斑驳的古桥石柱,拂拭吟咏那经受水浸风蚀,残缺漫漶的诗句时,这些古桥便似一位位饱经风霜的长者,默默地向后人展示着往昔的辉煌,你一定会从浓重的文化品位中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保护她们,留住城市的文化底蕴。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苏州市现代桥梁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一座城市对于桥梁的需求愈来愈迫切,这也就自然而然得催生了大批新的桥梁工程的建设。有着深厚桥文化的苏州当然也不例外,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桥梁,下面举几例作介绍。

苏州人民桥:人民桥位于人民路南端,跨外城河、南门路,与之形成立交,南接人民南路。1950年7月开辟人民路三元坊以南段时破城兴建,1951年9月30日落成。5孔钢筋混凝土结构,宽6.71米,长42.25米。中孔距最高水位4少,1977年重建,5孔钢筋混凝土悬臂T型梁结构,跨外城河二墩三孔,跨度23.40米,左右旱孔跨度各14.60米。桥宽22米,其中车行道16米,左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长62米,花岗石栏。1993年8月6日开工进行部分改建。增桥南坡引道148米,车行道改小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桥北旱孔改为机动车回车道,由一座装配式实心板梁旱孔桥及150米长、24.50米宽的匝道组成。桥北堍新建一条地下人行、自行车通道,由34米长、8米宽的箱型地下通道及4座梯道组成。同年10月30日竣工通车。何山大桥:何山大桥位于苏州市的西北部,桥位处河宽约80m,正是大运河曲线整治段,航运特别繁忙。该桥西接河西新区,东接古城区,北邻著名的寒山寺风景区,西有现代化的狮山大桥。该桥在建造时,要求桥型既能体现苏州文化历史名城和旅游城市的风貌,保护寒山寺风景区,又能体现苏州市的技术水平,线型简洁流畅,还要在充分考虑桥型美观的同时,考虑在确定方案后设计周期尽可能短,所以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较为成熟的桥型结构,最终确定为拱桥。

苏通大桥:全称为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西距江阴大桥82公里,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公里,是交通部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沈阳至海口通道和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跨江大桥和南、北岸接线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江大桥长8146米,北接线长约15.1公里,南接线长约9.2公里。跨江大桥由主跨1088米双塔斜拉桥及辅桥和引桥组成。主桥主孔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级船队通航需要。工程于2003年6月27日开工,于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苏通大桥工程规模浩大:其主跨跨径达到1088米,是世界位居第二大跨径的斜拉桥(目前最大斜拉桥主跨是俄罗斯的跨东博斯鲁斯海峡的俄罗斯岛大桥,其主跨1104米);其主塔高度达到300.4米,为世界第二高的桥塔(第一高桥塔为俄罗斯的跨东博斯鲁斯海峡的俄罗斯岛大桥,其桥塔高超过320米);主桥两个主墩基础分别采用131根直径2.5米至2.85米,长约120米的灌注桩,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群桩基础;主桥最长的斜拉索长达577米,也是世界最长的斜拉索。主要工程量有:桥涵混凝土149.3万立方米,钢箱梁4.9万吨,钢材23万吨,斜拉索6278吨,填挖方317.6万立方米,征用土地1.1万亩。苏通大桥的建设在技术方面极具挑战性,难度非常大,是我国建桥史上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特大型桥梁工程之一。

迄今为止,古今中外所有的桥梁均按照构造和受力体系分类,大致可分为8种:刚架桥、拱桥、系杆拱桥、简支梁桥、连续梁桥、T构桥、斜拉桥、悬索桥。如苏州古桥枫桥、各种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如何山大桥)、钢管拱桥均属拱桥类;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杭州钱江二桥等属连续梁桥类;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中国西陵长江大桥、汕头海湾大桥均属悬索吊桥;武汉长江二桥、芜湖长江大桥、宜昌夷陵长江大桥等均属斜拉桥类。21世纪,随着高强度钢、玻璃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太空轻质材料的大量启用,桥梁建筑的主要材料将不断更新,桥梁结构的形式将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格局。

以上三座桥梁的建设,跨越了共和国的历史,不仅对于苏州,甚至整个中国都是一个现代桥梁史的缩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桥梁发展的趋势:更长、更大、更柔。

五、结束语

苏州,这座美丽而古老的江南水城,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中,不仅有许多新的桥梁不断涌现,还承担着保护古桥梁的重任,可谓任重而道远。从长远来说,继续做好古城区古桥梁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从我的个人观点出发,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条:

苏州市桥梁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⑴、加强已有古桥梁的保护工作,对年代久远的桥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各种限行措施;

⑵、建立健全古桥梁保护法规,对于苏州这样一座古桥众多的水城,可以出台专门的保护条例;

⑶、宣传保护古桥的意义,提高市民的自觉性,努力做到自下而上的保护与珍惜;

⑷、古桥保护理念要创新,修旧如旧的思想可以进一步运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维护住这座城市的底蕴与风采。

与此同时,苏州也应该抓住现代桥梁发展的大趋势——更长、更大、更柔,在将来,吸取现在桥梁建设中所总结的种种经验,努力造出更现代,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为苏州市民以及每一个到苏州来的人提供便利,也为城市增添靓丽的风景线。

当然,桥梁的建设与发展也不能盲目地跟风,个人觉得合理的桥梁建设应该遵从以下几点:

⑴、因地制宜,合理的发展,既要考虑将来的社会发展,又不能盲目地过分建设;

⑵、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淘汰落后的工艺,要确保桥梁的质量,更应该警惕人为的事故,如设计缺陷、工程质量问题;

⑶、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纵观全局;

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苏州桥梁的现在与将来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下,苏州这座城市的潜能将会被最大得激发,我相信苏州桥梁的建设与发展将愈来愈好。

参考文献:

【1】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贾朝霞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中国公路桥梁发展趋势.《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8期 【3】 桥梁建设的回顾和展望.曾宪武.2002 【4】 中国古代桥梁文献精选.李合群.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网络资料来源: 百度文库、百度百科

第五篇:高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高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高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文万春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宜宾市中南部,北纬

28°11′~28°47′、东经104°21′~104°48′之间,幅员面积1323km2,辖12镇7乡285个行政村,总人口52.12万人,农业人口45.91万人。高县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最低270米,最高1252.1米,属丘陵低山地貌;气候温和,温湿度适宜,雨量充沛,平均年气温18.2℃,相对湿度81%,年日照时数1147.8小时,大于10℃的积温5881.3℃,无霜期360天,全年降雨量1028.1毫米;土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丰富。近年来,高县抓住“东桑西移”政策机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把蚕桑产业作为山区和半山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培育和发展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发展蚕桑产业。全县现有桑园18万亩,产业遍布全县19乡镇,其中基地乡镇10个,有养蚕基地村和重点村119个,1681个组,蚕农3万多户,从事种桑养蚕人口10多万人,约占全县农业人口30%。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高县实现了蚕桑基础稳定,产茧、产值、单产、价格等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发种16.6万张,产茧11.2万担,实现蚕桑综合产值3.3亿元,其中蚕农茧款收入1.48亿元,净增长5462万元,全县农业人口人均蚕桑产值700余元,蚕业产值和丝绸工业产值占了全县GDP的10%以上。高县已成为川南产茧和缫丝第一大县、四川蚕桑产业第二大县。

一、发展现状

(一)龙头企业发展。高县蚕桑产业龙头企业——立华蚕茧有限公司,是国家商务部批准的“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公司拥有先进的飞宇2000型自动缫设备14组,粗丝机6台,K251织机80台,捻线设备60台(套),已形

成500吨生丝、100万米绸缎、200吨捻线丝、5000床丝棉被的生产能力,可创产值2亿多元。生丝平均等级4A级以上,双宫丝、捻线丝双特级,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县内建有一个年生产优质蚕种10万张的蚕种场,能满足本县50%以上的蚕种需求量。全县有蚕桑高、中级技术人员近100人,有制种、缫丝、织绸等技术人才1500人以上。

(二)产业基地建设。高县现有桑园18万亩,产业遍布全县19乡镇,产业基地相对集中在罗场镇、庆符镇、嘉乐镇、落润乡、蕉村镇等中南部乡镇。2010年,罗场镇产茧达2.18万担,继续保持川南领先地位,庆符镇、嘉乐镇也稳定在1万担以上。产茧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1个,产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23个,蚕茧收入5000元以上的户5000户。

(三)发展体系构建。高县建有一支250余人的技术培训和推广队伍,科技公共服务能力能基本满足基层蚕桑生产需要。形成了蚕桑科技示范园(蚕桑科技专家大院)—乡镇蚕技站—村蚕桑员(蚕桑专业合作社)—共育户(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四级服务网络,服务体系较为健全。立华蚕茧公司负责育苗、栽桑、发种、养蚕、新技术推广;乡镇有22个蚕茧生产技术站具体实施;蚕桑基地村、共育户、科技示范户、蚕业协会(蚕桑专业合作社)作为补充,“公司+基地+协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同时,高县蚕桑产业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尽管产业龙头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且在省内来看生产水平较高,但科技开发力量仍然不足,生产水平仍处在国内中等水平,产业发展附加值不高。企业拥有缫丝、织绸等生产能力,但蚕桑—丝绸—服装的产业链条未完全形成,印染、服装等后续产业缺乏,下游产品仍需进一步开发和延伸。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不够。农民栽桑养蚕的科技含量依然不高,蚕桑单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缺乏的条

件下,需要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栽桑养蚕的科学水平,以提升蚕桑科技含量,提高蚕桑单产。方格簇、养蚕大棚、小蚕共育等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三是综合效益发展不够。尽管蚕桑产业已经成为我县部分农民群众家庭支柱产业,但蚕桑产业“半年生产半年闲”的状态普遍存在,产业附属和配套综合开发尚在起步阶段,综合开发利用不够,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发展不够。

二、发展前景展望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工作取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全力推进高效循环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蚕业,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链条型延伸、综合性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壮大,保持蚕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实现“一增长、二优化、三提高”,(一增长:蚕茧产量明显增长;二优化:产业布局、产品结构明显优化;三提高:蚕农收入、品质效益、出口创汇明显提高)。到2012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20万亩,发种22万张,产茧量达到15万担,行业产值超过3亿元,税利1000万元,蚕农综合收入实现1.5亿元,蚕茧质量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创建省级蚕桑特色产业县。到2015年,桑园面积达到22万亩,发种28万张,产茧量达到20万担,行业产值超过5亿元,税利3000万元,蚕农综合收入实现3亿元(翻一番),丝绸工业上台阶,延伸产业链,打造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创建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三)发展举措。

一是突出示范建设,推进产业基地发展。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建设10个产茧1万担以上的乡镇,100个产茧1000担、综合产值超200万元的村,1000个产茧100担以上、综合产值超50万元的社,10000户产茧10担、综合产值超2万元的科技示范户。规划建设7万亩高效循环蚕桑经济产业带。在罗场镇、庆符镇、蕉村镇、嘉乐镇、落润乡、羊田乡等6个乡镇41个村集中连片区域,建成在全市范围内基地最大、生产标准、综合效益好的7万亩高效循环蚕桑经济产业带,其中核心示范区3万亩。大力发展“一步成园”。充分调动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2011-2012年,新建、改建桑园8万亩(其中新建2万亩,改建6万亩),桑园面积达到20万亩,达到并超过全省产业基地强县标准。2011-2015年,新建、改建桑园16万亩(其中新建4万亩,改建12万亩),桑园面积达到22万亩,高产优质桑园巩固在15万亩以上。

二是突出链条延伸,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扩能技改等方式,努力拓展蚕、丝、绸项目,千方百计延伸蚕业产业链条,发展印染、服装等后续产业,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投入资金提高技术水平、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壮大辐射带动能力,走区域性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链条型延伸、综合性开发的道路。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完善1个产丝400吨的丝厂;完善一个产绸100万米的绸厂;建成一个产丝棉被1万床的丝棉厂;筹建一个丝绸服装厂。同时,制订和完善有关指导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政策,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择优发展,重点扶持,规范和发展农民蚕业专业合作社,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经营机制。

三是突出科技兴蚕,加强科技研发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蚕业发展更要靠科技支撑。与省蚕研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科技研发合作机制。在工业生产上,充分发挥企业建立的茧丝工程技术中心作用,加大技改和节能降耗力度,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创立产品品牌。同时,加快专业化职业蚕农群体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乡镇蚕技站、村社干部、蚕农”四位一体的技术推广体系功能,加大蚕业生产科技普及力度,做到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园、技术要领到人;全面推行桑蚕品种优良化、消毒防病专业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上蔟方格蔟化等 “五化一高”工程。

四是突出综合开发,提高蚕桑发展效益。改变蚕桑“半年生产半年闲”的生产观念,大力推进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努力改变单纯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单一模式,推进低碳、生态、高效、循环蚕业建设,提高蚕桑产业发展附加值。启动林下养殖、桑枝食用菌项目、黑花生、紫薯、雄蛾保健酒等蚕桑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在罗场镇、庆符镇、嘉乐镇等乡镇建成年产10万袋菌袋的基地;2011年推广1000亩建立果桑品种园。通过发展一系列综合开发项目,使蚕桑综合效益、蚕农收入得到较大提高,亩桑产值超过10000元。

下载煤炭质检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炭质检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展望[5篇]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展望.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展望 2......

    中国铁路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最终定稿)

    中国铁路现状与发展 1. 中国铁路现状1.1 概况 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现在,中国铁路已经走过了130年的历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

    两岸关系现状与展望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共内战和美国的介入,1949年以后两岸一直处分离状态,两岸治权统一成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

    基因工程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基因工程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课程:食品生物技术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时间:2011 年5月25日基因工程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经过3......

    北京市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和展望

    北京市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和展望 北京市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和展望 北京市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和展望 □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田昕 徐......

    煤炭质检委托协议

    煤炭质检委托协议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第47条规定,为维护煤炭供需双方利益,确保燃煤质量,鉴于乙方受设备技术等条件限制,无法自行开展......

    煤炭质检委托协议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第47条规定,为维护煤炭供需双方利益,确保燃煤质量,鉴于乙方受设备技术等条件限制,无法自行开展煤质检测工作,特委托甲......

    数字测图发展现状与展望(精选5篇)

    数字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仪、GPS、数字摄影测量、数字化仪等为数据采集工模型、地籍处理、工程计算、图幅管理 数字化地图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