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历史专题测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2010历史专题测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txt什么叫乐观派?这个。。。就象茶壶一样,屁股被烧得红红的,还有心情吹口哨。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一生看一个女人是不科学的,容易看出病来。2010历史专题测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重点难点突破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基本途径及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通过不断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完成的。它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亚非拉大多数国家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落后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给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这些地区长期的贫穷和落后。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此问题,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利也有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从有利的方面来看,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有利于我国进口高新技术和紧缺的资源,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我国更多地获得国际分工利益,逐步形成核心技术开发能力。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大量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与设备,在若干产业中形成了较大规模和较低成本的制造能力。制造能力的扩大
和成熟,有利于我们形成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2)从有弊的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具体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引起国内经济波动,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有可能受到影响,同时对国家经济安全也可能产生影响。
测试
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在逐步形成。据此回答1—3题。
1.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英国资本总额(万英镑)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经取得了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括()A.殖民活动的开展 B.国际贸易的扩展 C。民族主义的兴起D.交通运输的发展
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三个重要阶段。据此回答4~6题。
4.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A.它把生产推进到机器大工业阶段 B.它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它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到缓解 D.它使人类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急剧集中从而产生垄断,这表明资本主义()A.进入黄金阶段 B.由盛而衰 c.进入成熟时期 D.要求瓜分世界
6.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起来。这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①使国内市场相对统一②有利于克服生产和销售的矛盾③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消除④有利于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7.以下是1850~1990年问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
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内战后其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削弱其经济实力 C.二战中大发战争财使其经济达到最高峰
D.二战后经济实力下降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阅读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
8.图中所揭示的历史信息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的海外市场急剧萎缩 D.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9.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状况表明()A.英国的资本输出额度被美国超过 B.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C.英国通过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来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 D.大量欧洲资本涌入英国
10.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为了更好地参与经济竞争,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
B.与西欧其他国家紧密联系开始一体化进程 C.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开始在英联邦内实行互惠关税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运作效果最好的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据此回答11--15题。
11.欧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下列哪项是欧盟最早的起步()A.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D.欧元的诞生 12.“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 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D.实现了货币联盟
13.意大利参加欧洲共同体的目的是()①实现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②实现区域内货币统一③提高国际地位④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步骤。它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消除了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
15.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A.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13益缩小
经济全球化是"-3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据此回答16~20题。16.下列区域经济组织中最有代表性的正确选项是()A.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
B.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七十七国集团”、“欧佩克” D.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七十七国集团”
17.下列现象能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是()①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欧元启动加快欧洲一体化步伐④美国首先出现新型经济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8.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哪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从而引发全球生态危机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①把污染重和利润低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②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他国倾卸③凭借自己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④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9.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同等的机会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趋势 20.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也提供了发展本身经济的机遇。下列各项中,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经济全球化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阻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和《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材料三中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4)说出材料四展示的会旗和货币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名称,并概括指出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2.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可谓“得市场者强,失市场者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有着“世界工厂”之称,请分析其得市场而强盛的原因。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德、日、俄四国是怎样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国内市场问题的?(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为什么经济发展却相对缓慢?。(4)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经济正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市场。围绕“市场”的话题,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加快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早期殖民活动主要是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而从非洲掠夺的劳动力主要运到了北美。
2.D从图中的年代只能得到的信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迅速增加。3.C民族解放运动是反对殖民扩张的,不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B自由资本主义代表了工业资本家的利益,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5.C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是20世纪50~70年代,选项A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由此,资本主义进入成熟时期,而非由盛而衰,故选项B观点错误。选项D的表述与题干的要求不符。
6.C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消除的观点错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无法解决。排除包含③的选项,正确答案为c项。
7.C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未受到战争的破坏和二战后美国对欧洲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其与发战争财关系不大。
8.A由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不能说明B项和D项,C项说法错误,只有A项符合题意。9.B由时间19世纪晚期和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可判断B项符合史实。A项从图中不能说明,C、D两项不符合史实。
10.B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开始加入欧共体,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11.A考查欧盟建立的过程,注意掌握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不同事件。
12.C本题考查欧盟的发展状况。1994年,欧盟成员国只包括西欧和北欧国家,东欧国家加入始于2l世纪初期,而此时欧盟的整体实力才与美国相当,所以A、B两项不正确。货币联盟局面的出现应该在2002年欧元使用后,所以D项不正确。但到目前为止,欧盟仍然世界上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
13.D此题是组合选择题.找出最容易排除的一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正确答案。意大利是欧共体的创始会员国,欧共体在成立初期并没有致力于货币的统一,所以排除②,只能选D项。
14.D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经济政治的联合组织,其建立在总体上促进了西欧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作为一股新力量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但不可能消除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
15.C题干反映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16.B“七十七国集团”是由第三世界国家组成的,“欧佩克”是中东石油组织,故c、D两项可以排除。A、13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最具代表性”之意的正确答案是B项。17.C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是①②③。在美国首先出现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虽然也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之一,但不是主要的,故可排除④。
18.B本题的题眼在于“破坏自然环境和引发全球生态危机”。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虽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但与题干的要求没有联系,所以最正确的答案应该为B项。
19.B B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由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科技水平低下和国力弱小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竞争更加激烈,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更小。所以才倡导重新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20.D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以趋利避害。发展中国家回避全球化过程是错误的,故认识不正确的是D项。
21.解析:本题图文并举,以欧盟问题为命题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法、德之间的冲突可根据教材知识回答,《舒曼计划》的目的和内容贝13考查了考生
获取信息的能力。第(2)问考查考生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其目的要从内外两个方面作答,即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第三方面国家之间。第(3)问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调动和应用情况,注意材料三的时问是“1971年”。第(4)问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总之,四段材料集中体现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答案:(1)冲突:普法战争,一战和二战中的法德之间的战争。目的、内容:建立欧洲煤钢联营,防止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逐步使欧洲走向统一。
(2)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许多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构成挑战。
(4)欧洲联盟。体现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22.解析:解答第(1)同时,注意分析要全面,可从政治、外交、科技三方面概括。解答第(2)问时,注意题干时间限制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然后分另lJ说明美、德、日、俄四国解决国内市场的途径。解答第(3)问时,注意题干时间限制在“t9世纪末20世纪初”,然后从殖民帝国、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方面概括原因。解答第(4)问时,注意本问是开放式设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①政治制度:较早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②对外扩张: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对外进行疯狂的殖民侵略、血腥掠夺、殖民贸易,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殖民帝国。③科技力量: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2)美国通过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通过《宅地法》,加快了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状态。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3)①众多的殖民地可以带来的广阔的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②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4)①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把握机遇,拓展市场,应对挑战,趋利避害。②改革开放,加强与各国的政治经济交往,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法处理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求得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合作与发展。③发展科技,拓展国内市场及增强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w.w.w.k.s.5.u.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抚顺德才高中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制作人:郭莹
课题: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编号:81使用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班级:
【学习目标】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实质。
【探究】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应抵制全球化的到来;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是发展中国家打开经济发展之门的“金钥匙”,应欢迎全球化的到来。你是如何看待上述两种观点的?
【小试牛刀】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连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2008年初肯德基在早餐时段开始卖油条,一些汉堡店也开始迎合各地民众口味而兼卖适合当地口味的食物,这些汉堡店还提供新式文化空间,供当地青年学生聊天、读书、看报„„。这些现象表明()
A.全球化促进多种文化的交流B.人们日益追求生活质量
C.外来文化开始向地方化发展D.世界各地民族文化趋同
成功来自坚持,执着创造奇迹!
第三篇:2012历史中考专题六经济全球化
2012历史中考专题六经济全球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国家内部之间发展不平衡
思考角度: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原因。
答:对内:革命或改革,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障碍。
对外:殖民扩张、掠夺;拓展市场。
2、西方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答:革命或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走向资本主义的。但是并不彻底,还有很多的封建残余。
3、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成就、代表人物、引领人类时代。答:
第一次: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蒸汽时代 第二次:19世纪中后期电力的广泛使用爱迪生电气时代、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爱因斯坦信息时代
4、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例举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1640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1775 美国 独立战争
1789 法国 大革命
启示:
(1)一种新制度代替一种旧制度需要经过长期激烈反复的斗争。
(2)人民群众在革命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所选择的道路也就不同,选择什么道路应从本国国情出发。中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由于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4)要重视民主和法制建设,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第四篇: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分析
摘 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它们使世界经济在 趋于融合的同时,又不断地以一些地区为核心进行聚合。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的进程不断 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与基础,为全球化积累经验,又进一步推动全 球化的发展。但是要达到经济全球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3.1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实现经济全球化积累经验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多边贸易体系已不能满足各国不同的需要,根本无法 使各方利益在短时间内获得协调。相反,地区性的协调由于协调范围小、程序简单,更容易 获得成功,所以区域经济合作已为大多数国家接受。由此,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程度与水平的 不断提高,自由贸易政策思想得以传播,进一步促进了各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这样无 形中就为全球化积累了经验。因此,无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是经济全球化,应该来说都是 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不断向高 级发展的过程,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更高层次是走向制度化,即全球经济一体化。
3.3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追求的目标不断提高,各区域经济组织范围日益完善与扩大,既再加上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联盟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使世界经济受到了强烈震荡,另一方面使区域一体化组织的适应性和兼容性进一步增强。也就是说,其中的各微 观经济主体之间、各地区之间、各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异将日益减少,而相容性、互补性、同质性的东西将不断增加,导致小区域一体化逐步向大区域一体化迈进,世界经济 整体将变得更加自由、更加开放,最终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但是,要达到经济全球化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世界经济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冲突继续存在,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来慢慢调节[5]
4.结论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它使世界经 济在趋于融合的同时,又不断地以一些地区为核心进行聚合。虽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客 观冲突,但其相互影响必将进一步影响世界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格局。区域经济一体 化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两个层面上参与世界经济的进程:一方面,应该积极推动多边谈判机制的进行,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参加区域经济 合作,推动与自身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贸易区的构建。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首先,全球化使中国获得大量的贸易机会。中 国是一个计划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其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与西方国家相差还很大,但是经济 增长速度却长期保持在9%以上,这说明对中国经济增长而言,外在影响比内在推动力更加 明显,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好处除了大量出口对经济的 拉动,还有使中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归家。这样大量的贸易顺差为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外资的引入使中国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
全球将形成多种层次的经济合作、相互配合的格局
随着生产活动的全球化(一体化)、贸易的自由化(世界
统一大市场逐步形成)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以及科技发展
国际化、环境保护全球化等, 各国经济活动更广泛、更密切和
更深入交织融合, 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全球化使各国和各
种类型经济相互渗透,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依存度加
深, 今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国和各种
类型经济的共同发展。但是,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
等的差异以及实力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一体化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其在现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区域集团化。在可预见的将来, 全球将形成在西欧、北美、东亚三大经济板块
鼎足而立的大格局下, 大小经济板块关联、融汇, 合作、竞争的空间态势, 即小区域(增长三角)、次区域与大区域多种层
次的经济合作相互融合的格局。
2.1 国际贸易的增长反映了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越快,全球化的进程越快。1950 年全球总贸易额为1130 亿,2007 年为13.6 万亿,不到十年的时间增长了120 多倍,远远超过了GDP 的增长速度。各区域、各国之间的联系
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而且其速度要快于区域一体化的速度。究其原因,首先,世界经济全球化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根据各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生产,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全人类的福利水平;其次,以信息 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力。通过高新技术向传统产 业渗透,提升传统产业的构成,从而影响整个国际分工,同时,科技的进步使世界各国之间 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性日益加深;第三,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行为主体和载体 的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第四,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保证。第五,各 国政府、区域性和国际性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协调者[5]。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市场就要扩大,如果不对外开放的话,就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的原因,是由于区域内协调的成本小于交易成本,能使利 益最大化[3];再就是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发展阶段各异,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不 同,因此有些国家就先寻求在地区范围内的经济合作;同时,随着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外部的压力迫使区域内联合起来,加强合作,以求实现地区内各国间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可 以用一个地区组织的资格,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和更有利的国际地位。
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自发过程,相反,区域一体化化是国家起着主导作用的过程。区域 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国家对国家的谈判把那些愿意参加一体化结盟的国家联结在一起的,而经 济全球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世界各国联结在一起的。在全球自由市场的状态下,风险是很 难规避的,而在经济区域化的状态下,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的。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 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另外,区域经济由于地理上接近、文化上相似、市场 结构上互补,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而经济全球化具有来自于市场机制作用 过程中的系统性的风险,不能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化解。总的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 为经济全球化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化起着推动作用。
第五篇: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其中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是本课的重点,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本课的难点。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本模块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课,具有对整个模块的总结性的作用,反映了经济成长历程的最终趋势——走向全球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3、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初中教材中也有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但初中重在基本史实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的学习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4、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难点是: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二、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点较集中,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景、问题诱导、辩论和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导读 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提示。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并将学习成果带到课堂上分享。
导入新课
(3分钟)多媒体显示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等跨国公司的商标。在此情景下,引导学生明确跨国公司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领域,而且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导入新课。
引起兴趣,进入角色。
讲授新课
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1、原因(10分钟)设问引导学生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并做记录。
多媒体显示图片:磁悬浮列车、跨海铁路、海底隧道等;文字材料:“被接近的距离”,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得出认识。
提问:促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划出相关知识点。
2、表现(3分钟)提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教材,自己得出结论,并划出相关知识点。
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积极影响(5分钟)显示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意义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入手认识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得出认识。
提问:请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经济经济全球化如何丰富和方便人们的生活。
互相交流,自由发言。
肯定学生的发言,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引出下一部分: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调整思维,整理知识。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
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2、存在问题(11分钟)多媒体显示有关全球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经济危机等问题的图片及文字材料,设问:结合上面的材料,请你谈一谈经济全球化中存在哪些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得出结论。
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学生按课前准备的材料,自愿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畅谈见解。
肯定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看法。过渡至下一部分。调整思维,整理知识。
三、经济全球化的展望(3分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教材,形成认识。小结
(7分钟)组织讨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既给我们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提出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趋势,我们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多媒体配合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结构,并记录于笔记本。形成性练习
(3分钟)多媒体显示教材“解析与探究”的材料及问题。思考并作答。
八、教学后记
本教学设计是我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的。在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辩论、自由发言、设计灵活的课后调查活动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从本质上认识经济全球化,辩证地看待全球化的利与弊,并进一步思考我国目前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出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关课程目标的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要求。
从课堂实施以及学生后续学习的情况来看,本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自主发言时,学生的争相发言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当然本设计仍存在着有待修正的地方,如多媒体手段的利用不够充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是有所欠缺等。假如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我会在这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附录:
一、课前阅读教材提示及自主探究主题
1、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的展望三方面阅读教材,自主建立知识结构。
2、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搜集和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
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上课需要用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1、几个跨国公司:
2、先进的交通工具:
3、全球贫富差距扩大
近10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贫富悬殊情况却日益严重。如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按高低分成五等分,则全球最高20%国家与最低20%国家所得差距,已由1987年的57倍扩大至92倍。
近10年来各国所得贫富不均情况有恶化之势。1997年人均GDP逾1万美元的为28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占全部国家的17%,但所创造出的GDP比重高达79%;人均GDP在1000至9999美元间有43个国家,人口比重为26%,GDP比重为15%;人均GDP在999美元以下者有33个国家,人口比重高达57%,其GDP比重仅6%。
4、环境污染
5、经济危机